高职体育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

合集下载

高职体育教学改革实践研究

高职体育教学改革实践研究
养 ,改变 体育 学习的 被动 方式 ,突 出学生 的 3 2 考核办法 的改革 .
主体地位 ,把课 堂教 学实 践同学 生的 个性 发 展相 结 合 ,开 发 学 生 的 非 智 力 因素 。
择、 改革 体育教学 , 体育教学在提高学生素 使 体 育 教学 的 目的 不仅 仅是 向学生 传授 技 质方面 发挥 更积极 的作用 , 养成终身体 育锻 炼
综 合 目标 没有得 以很 好的完 成 ,难怪 部分学 会发 展所 不可缺少 的 。因此 ,学 校在 制订教
生 甚至教 师对体 育教 学的认 识仍 停 留在 “ 锻 学计 划时 要注意 不 同教材 内容对 学生 各方面 4结语
炼 身 体 、 学 习技 术 ” 的 水 平 上 。这 种传 统 发展影 响 的差异 与互 补 ,做 到合 理选 配教学 理 念 ,往 往以 损害学 生的 积极性 、 创造性 为 内容 。并且 在教 学过程 中应 充分 利用 教材 内
内容 的侧重 点不 同 ,高职 体 育教 学的 内容与 励 学生 发 展特长 ,培 养个性 ,促 进其 锻炼 习
对学 生素 质的全面 教 育。 在快乐 体育 、终 身 基础 上 ,结 合 自身特 点进行 改革 。根据 教学 有 自创性 的动作或 锻 炼方 法进行 测试 ,以 鼓 程 中 ,我 们虽然 提 出了与提 高学 生素 质相关 普 高 体 育教 学 的 内容 有 相 同 之 处也 有所 变 惯 的养 成 。学 生 如能 在 这些 方面 有 所收 益 ,
的教 学 目的和任 务 ,但体 育教学 并没 有完全 化 。每 个学 期 选 二 、 三 项 项 目学 习 , 由于 将 对其 终 身 体 育 意 识 的 培 养 产 生 积极 的 影
改 变以体 育运动 技术 、运 动成绩 为 中心的传 高职 学生 没有升学 压 力 ,每 天下 午二 节课后 响 。如此 ,体 育成绩 的综 合考核 的效 果要 比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创新理念与实践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创新理念与实践

劳 累的工作增加 了人 们运动系统 、 心脉等 生理功能 的患病率 。 故应 引起体育教学的高度重视。在此类专业 的体育教学活动开展 中. 将
高 职院校 的学生在 步入社会 之后 的工作大 多是在技术 或服务 体能训练作为基础锻炼之外 ,还应注重对耐力与力量素质的培养 , 类行业 . 属于我 国的第一线 劳动者 , 这就要求学 生必须具备 良好 的 开设艺术体操和健美操 , 提高学生 的身体姿势和气质 。鼓励学 生积 身体素质 , 而身体 素质 中的主要 内容和因素就 是体 能素质 。 因此 , 在 极参加到健身活 动中来 , 学会 良好 的调节心理状态 的方 法 , 适度 为
体育教育
Ph y s i c a l E d u c a t i o n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2 2 6 0 0 6 )
摘要 : 本文通过 深入调 查和分析 高职 院校体 育教学 中存在 的问题 , 针对这些弊端对 高职 院校提 出了相应 的改革措 施 , 高职院校 的改革应 与考虑到各专业 的特点 ; 在教 学 内容和方法上都要进行要贯彻 整合 、 优化 等优 势 ; 并制定 出一套 符合 学生身心发展 的科 学、 合理 的评价体
课程 中 . 提高对学生 田径运动 的训 练时 间 , 借助游 戏法 、 比赛 、 健 身 测试 、 知识 与技能体 系 、 学习积极 性 、 合作 与 团队精 神等方 面 的评
等方法来锻炼学生 的耐力跑 、 变速跑和力量等素质。 另外 , 该专业 的 价 。 丁作性质较复杂 和危 险 , 体育教学 中需要贯彻 器材等正确使用方法
性和主动性 ,并 重视对专业技能水平较差的学生给予支持和帮助 , 3 、 体 育学习评价体系的构建
( 2 ) 针对高职 院校机械类 和医护专业 的学 生来说 , 未来 的工 作 培养学生的 自信 心 , 用 自身的规范和 良好作风来教育和感染学生。 学 习评价 和反馈对学生 的学习具有重要的推动和促进作 用 . 它

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与发展分析

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与发展分析

221作者简介:潘哲(1988—),本科,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和运动训练。

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与发展分析潘哲 肇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摘要:在高职院校教育教学中,体育课程教学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但当前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教学现状不容乐观,存在诸多问题有待解决。

因此,在这一背景下,应改革和创新体育课程教学,以此来提升学生们的身体素质和综合能力。

本文主要分析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与发展的对策,希望可以为相关人士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现状;改革与发展在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地位随之提升,有效的体育教学不仅可以提升学生们的身体素质,同时还可以进一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但当前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教学现状不容乐观,存在诸多问题有待解决,使体育教育的作用没有发挥出来。

所以,在这一背景下,高职院校体育教学需要创新改革,以此来满足学生个性和身体发展要求。

一、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意义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招生规模正在不断扩大,为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需要完善和健全体育课程教学,这是院校体育课程改革的重点内容。

可以说高职院校开展体育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其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同时还可以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1]。

当前,社会工作压力与生活压力不断增加,所以,学校教育教学应培养学生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身体素质,让学生们可以在激烈的竞争和社会压力下立于不败之地。

二、当前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现状(一)未摆脱传统体育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课程教学的开展方式存在极大的问题,认为体育课程只是学生放松的时间,体育教师在教授完基本体育内容之后就会让学生自由活动,甚至直接让学生进行自由活动,未重视体育教学,这种传统且单一的教学模式难以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发展,甚至容易因为自由活动而出现一些意外情况。

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对体育课程学习不再抱有期待,进而导致体育课堂教学效率低下。

(二)教学目标不明确高职院校诸多学生都是由中专直接空降到学校的,还有部分学生是学校通过招生进入的,这种教育对象的组成和调整会使体育教学对象变得十分复杂且烦琐,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其一为初中与职中毕业生不再是体育教育的对象;其二为诸多体育教育对象都本校学生;其三还有部分体育教育对象是新生,是直接从高中毕业进入到学校的。

高职院校实施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高职院校实施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高职院校实施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研究[摘要] 伴随高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高职体育教学中出现了教学目标不明确、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思想落后、没有体现职业教育等一系列问题。

作为高职院校体育教师,教学应以发展学生能力、提高素养为出发点来进行改革和实践。

[关键词] 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教学改革高职院校开设的所有课程都是由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所决定的。

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具有定向性,其主要任务是培养面向生产、经营、管理第一线的技术应用性人才,偏重于实际应用与实践操作,提倡学以致用,有较强的职业针对性的特点。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没有达到培养目标。

1 高职院校体育课程建设存在不足,体现在以下三方面1.1体育课程设置目标不明确高职高专体育课程目的、任务要适应未来定向岗位职业群的要求,职业教育从某种意义上是定向教育,专业岗位职业特点决定高职高专体育教学的任务,应是促进学生身体健康。

但目前,高职高专体育课程的目的、目标和任务与高中、大学本科区别不明显,重点不突出、其课程内容、课程结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与普通大学雷同,因此,高职体育课程目标的定位上必须作出改革。

1.2体育课程教学体系职业性特征不明显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主要特点是“针对性”,直接针对社会职业岗位,具有鲜明的职业定向性特点。

其培养目标更注重学生毕业时的职业岗位能力,是适应特定的职业岗位群或某一技术领域的“专门职业”人才,而不是“普通专科”人才。

作为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应该同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的特点相结合,围绕职业特征开发体育课程体系,为学生的职业生涯服务,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服务,但目前国内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体系没有体现职业特色。

1.3体育课程教学资源不足我国的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由于受国家政策的影响和发展特点的制约,大部分高职院校在体育教学场地、器材、师资等方面受办学条件的限制,体育教学不能够按照《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进行实施,体育教学的正常开展在教学硬件、软件上受到严重的束缚。

高职高专院校体育教学改革实践研究——以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为例

高职高专院校体育教学改革实践研究——以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为例

炼周次数 和锻炼 的项 目,发现我 校现行 的体 育课 程 教 学模 式 、选 项 的方式 和所 选 择 课 程 在 “ 持续 发 展 , 可
以人 为本 ” 方 面 需 要 进 一 步 的 加 强 。为 此 笔 者 将 以 “ 可持 续发展 ,以人为本 ” 为 主 要 的体 育 教 学 改革 思 想 ,对 我校 现行 的体育教 学模式 、选 项 的方式 、所 选 择课程 进行论 述 ,提 出一些建议 ,旨在 为高职 高专 院 校的教 学改革 提供 一定 的参考依 据 。
无 法持续 。
不 满意 。这些 数 据 表 明我 校 现 行 的选 项 形 式 存 在 弊 端 。而我校 现行 的学 生选 项 形 式是 :列 出 5—6个 项 目,学生根 据 自己的兴趣 填写 出第一 志愿 项 目、第 二 志愿项 目和第三 志愿项 目 ,然后 教研室 根据 第 一志 愿 统计 出该 项 目的 总人数 ,如 果报 的人数 过 多 ,参 考 第 二 、第 三 志 愿 进 行 调 剂 ,尽 量 保 持 每 个 项 目人 数 均 衡 。这种 方法 看上 去合 理 ,然 而我们 分专 项 教学 的 目
炼 ,甚 至有 些 中 学 把 体 育 课 当作 其 它 文 化课 的 自 习 课 ,学 生一天 到晚 的学 习 ,身体 素质 也就不 知不 觉 呈 下降趋势 ,而 身体素 质是 学习体 育项 目技术 技 能 的基 础 ,虽然通 过专 项练 习可 以提高 身体素 质 ,但 需 要 较
长 的时 间。而对 于高职 高专 院校来 说 ,学生 在校 时 间
1 8人 ( 1 男 ,女 7人 ) 1人 。
问卷 的信度检 验 ,是通 过对 调查对 象 中 的小 部 分 进行 记名 式 再 测 验 ,计 算 两 次 测 验 的 相 关 系 数 a=

对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实践尝试的研究

对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实践尝试的研究

收稿日期作者简介王朝霞(6),女,河南项城市人,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社会体育学。

对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实践尝试的研究王朝霞(周口职业技术学院,河南周口466001)摘要:为探讨高职体育教学的特点、规律和目标,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结合学生的层次性和体质的差异性等实际情况,通过对体育课创新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模式,实践“三个自主”的开放型体育课,对新时期高职体育教学构建终身体育体系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索。

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和创新能力,有利于形成丰富多彩、积极主动的学习局面。

关键词:教学理念;教学改革;教学模式;体育教学中图分类号:G 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60(2008)0420145203Study on the Reform of P .E.Tea ch i n g i n H igher Voca t iona l C ollegesW ang Zhaoxia(Ba sic Depart m ent of Zhoukou Vocational and Technica l College 466001,China )Abstra ct:In o rde r t o ex p l ore t he charac teristics,laws and objec tives of hi gher vocati onal physi ca l educati on,based onstudents ‘interests and hobbies ,and co m bi ning the students ‘hie rarchi ca l and t he physique diffe rence etc.ac tua l sit uati on ,this arti c le carries on the ex p l ora ti on to the ne w ti m e P.E .teaching constructing li felong physi ca l cult ure syste m educati on 2a lmode l by inn ovating teaching idea,refor m ing educati onal model ,and p rac ticing “three independence ”open -ty pe p hysica l educa ti on.This is of adv antage t o dis play students ‘individuality and inn ovati on abilit y fully,and for m richly col o r 2ful,the positive initiati ve study a s pect .Key wor ds:teachingi dea;teaching refor m;teaching mode l ;P.E .teaching1 问题提出随着职业教育的蓬勃发展,高职院校大范围扩招,学生体质差别越来越大,体育教学不能还是同一模式、同一要求,而终身体育思想观念正变为社会及个人可持续发展的现实要求。

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系 的研 究 和 改 革 还 不 能 适 应 高 职 教 育 迅 速 发 展
害的 。 学校体育是全民健身计划 的组成部分 , 属
于群众体 育 ,是为劳动者 和专 门人 才打好身体 健康 的物 质基础 ,使他们在 各 自的生 活和工作 岗位上能 够愉快地生活 、 神饱满地工 作 , 精 这是 学校体育教 学的任务 ,也是 学校体育 课程改革 必须遵循的原则 。 由此可 见,在 进行高职 院校体育 课程教学 改革 在过程 中 , 时刻 以“ 要 健康第 一 ” 这一 原则 为指导思想 , 并努力完成相应 的教学 目标 , 通过 体育教育增 强学生体质 , 善体格 ; 完 掌握 体育与 卫 生 保健 的知识 、 术 、 能 , 进学 生身 心全 技 技 促 面和谐发展 ; 培养学生 自学 、 自练的 良好 习惯和 能力 , 促进个 性发展 , 为终身 体育打下坚 实地基
的需要 。
根据 纲要 的指 导思 想 和高职 教育 的特点 ,
高职 院校健身 , 重 以培养学生 的终身体育 意识和
目标 ; 还有 , 在确立 教学 目标时 缺乏前 瞻性 , 对
合性 的原 则 , 使过程考核 与结果考核相结合 ; 学生 白评 、 教师对学 生评价 、 教师对小 组评价 、 小组 问互评 相结合 ; 采用 笔试 、 口试 、 作 、 辩等 方法 操 答 伞面 、 客观 、 真实 的评价 每一名学生 。这样 的评价形式 可以促进学生 不仅 对 自己组 的T 作任务能够按 任务单完成 ,同时利用工作 之余 对其他 组的
关键 词 : 高职院校 ; 育; 学改革 ; 身体 育 体 教 终 ■
高等 职业 教育作为 高等教育发 展 中的一 个
类 型 , 负 着 培 养 面 向 生 产 、 设 、 务 和 管 理 肩 建 服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现状及改革措施研究[论文]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现状及改革措施研究[论文]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现状及改革措施研究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是职业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体育教学对提高学生的身体健康水平和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作用。

随着高职院校教育改革,教学体系的转变,高职体育教学也随着体育教学改革出现一些新的问题,从而造成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没有体现出职业教育的特征。

主要针对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现状提出一些改革措施。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现状改革随着社会的发展,高职院校教育体制的改革,高职院校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的基地,在高职院校将实用性体育教学纳入到课程教育体系,不断丰富教学范围,从而提高高职院系体育教学水平,以保证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因此,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改革已经成为目前教学改革的重要课程。

一、造成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现状的因素分析1.学校因素学校体育教学对学生的体格和健康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但是,在学校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也存在很多的问题。

(1)教育思想观念滞后。

学校认为学校的体育教育主要是为了参加比赛或者是完成体育达标的目的,这样的思想观念是非常错误的。

正是有了这样错误的思想观念,所以才造成了学校很少重视学校体育优秀人才的培养,忽视大多数学生的体育教育。

(2)教学内容枯燥无味。

体育课上的技术要求比较多而且也比较繁琐,缺乏趣味性,根本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对于那些有趣味的体育项目,他们又觉得太难,不敢尝试。

(3)教学方法没有创意。

体育教学的方法依然采用比较陈旧的教学模式,很少考虑到学生的感受,不能因材施教。

(4)教学评价绝对化。

体育教学的评价方法过于绝对化,没有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完全按照统一的标准要求学生,这就造成了体育成绩不好的学生丧失了学习体育的兴趣,大大打击了他们的积极性。

(5)场地设施不完备。

学校在场地设置方面,只追求标准化、美观化,学校只是将场地用于各种体育的比赛场地。

2.教师因素(1)体育教师的教学方法比较落后。

老师教学只是为了完成教学目标,没有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不能因材施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职体育教学的改革与实践研究
摘要:高职院校不同于其他性质的院校,主要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因而学生的心理素质以及身体素质从本质上来说关系着国家综合国力。

对体育教育进行改革和创新,就必然要对我国现阶段的高职体育教学进行改革,使培养的人才能够适应社会实际需要。

本文主要对高职体育教学工作现状分析,并且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高职;体育教学;改革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g807.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6(b)-0000-00
体育教育对于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提高人民整体素质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高职体育教学中,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它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途径,另一方面是实施全民健身的重要环节。

“健康第一”已经成为现阶段很多学校体育教育的指导思想,高职体育教学工作的改革在我国新一轮的改革浪潮下,也势在必行。

高职院校不同于一般的地方性院校,它们主要是培养具有熟练技术的人才。

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应该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扭转应试教育倾向。

高度重视高职学生所学的专业与体育基本能力之间的契合性与综合性。

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改革一定要以提高学生的体育能力为主。

因为旧的体育课程的考试体系和教学体系严重的阻碍了高职体育的质量的发展。

因此,对高职体育课程的改革要建立新的课
程评价体系,更新体育教学观念和内容。

1高职体育教学现状及改革必要性
1.1教育思想相对落后
长期以来,我国的高职院校受传统观念和传统的体育思想的影响比较深远,因而在课堂教学中主要强调的是传授技能,考核方式也比较单一和枯燥。

这种教学模式下所培养的人才具有片面性,无法实现全面发展。

忽视了对学生提供系统理论的健康教学和科学健身的指导方法。

多年来对学生统一教学的要求,使很多的学生都对体育课程产生厌倦,积极性不高,甚至很多时候都不愿意参与教学。

1.2目标模式、体育考核方式单一
大部分的学生不喜欢体育课,其重要原因就是教学内容陈旧,内容缺乏新意。

长期以来,体育教学过分强调竞技性,在教学方法、教学组织以及教学成绩评定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多问题。

传统的体育教育都过分的注重学生技术、素质指标、技能的熟练等等,而忽视学生的兴趣和爱好,这些很容易打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

1.3趣味性低
体育课程主要是让学生具有健康意识,提升学生的自主能力,使学生养成锻炼的好习惯。

但大多数的高职院校,因为扩招的原因,出现了师资不足或者场地器械缺乏的情况。

这样的情况之下,即使很多的老师有意要开展体育活动也不能有效的进行,所以,体育教学工作处于一种不良发展之中。

2高职体育素质教育的内涵
所谓素质教育指的是利用环境或者是遗传的积极因素,调动学生在认识和实践上的主观能动性,以帮助学生在心理、生理、智力和非智力、认知和意向等等方面和谐发展,促进学生个性心理品质的健全,为学生的进一步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

高职体育教学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学生的体质基础、体育文化素养以及终身体育能力。

3高职体育教学的改革思路和教学实践
3.1以素质教育为中心
高职体育教育所面对的对象是全体学生,主要是提高学生的素质,要使学生形成对体育的动机、兴趣以及能力,懂得体育教育的价值,并且朝着体育生活化、终身化的方向发展。

体育作为一种文化素养,在学生的身心发展中具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所以,高职体育教学应该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以及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

在体育教学中一方面要重视体育教学的健身功能,而另一方面也要注重体育教育的文化教育功能,这样能够培养学生全面的体育观,提升学生的体育素养和体育意识。

3.2改革课程内容
体育教学改革的重点在于体育课程内容的改革。

课程内容要尽量的贴近学生的生活以及未来从事的职业,要以育人为目标,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在课堂教学中应该选择那些娱乐性较强、健身价值较大的项目,根据学生的特点,降低难度,按照学生的灵活运用程度,把体育竞技教育带到生活中,带到社会中,以保证学生身心发展,
提高学生文化素养。

比如可以根据学生不同的身体素质、体育基础、对运动量的承受能力和接受能力对学生进行分班教学。

可以根据生理素质或者性别差异,开展拓展训练,对于那些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可以参加太极拳课程,为每一个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锻炼方法。

对于每个教师来说,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专长来担任不同的教学任务,一个学期可以分配不同的教师担任不同的教学任务,这样的教学模式从客观上能够加强并且督促了教师不断学习,使体育教学工作趋于科学化、系统化。

3.3积极开展课外活动,丰富体育文化生活
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体育活动,它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对于每一个生活在社会中的个体而言,只有拥有健康的身体,才能够保证其在各项职业技能以及科学文化知识方面有效掌握。

另一方面,如果能够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体育活动上,能够使学生的过剩精力分散,这对于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具有着重要作用。

它在无形之中避免了学生因为课堂安排不合理而诱发的一些不良嗜好。

比如男生打游戏或者去不良场所娱乐等等。

3.4 改革体育评价体系
学生的体育成绩只有做到客观、全面、公正的评价才能够反映出一个学生最真实的水平,这才有利于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提升自己的兴趣。

因此,作为体育教学工作者,必须要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给学生以积极的引导,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学生在课堂中将体育精神内化,而不是排斥。

4结语
高职院校不同于其他性质的院校,它主要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因而学生的心理素质以及身体素质从本质上来说关系着国家综合国力。

对体育教育进行改革和创新,就必然要对我国现阶段的高职体育教学进行改革,使培养的人才能够适应社会实际需要。

参考文献
[1] 许为民.高职体育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牡丹江师范学院(自然科学版),2009(03):12
[2] 刘磊》浅谈高职体育教育的改革与创新[j].科技信息,2011(08):80
[3] 常景民.高职体育教学的改革与实践研究[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11(01):1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