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学第二章古典国际贸易理论ppt课件

合集下载

国际经济学古典国际贸易理论PPT课件

国际经济学古典国际贸易理论PPT课件

每增加一单位的C ,所必须放弃的W 均相等。
C
图 1-2 机会成本不变
第29页/共42页
机会成本递增
Wபைடு நூலகம்
如果随着每增加一个
单位的某种产品,所
必须放弃的另一种产
品的数量逐渐增加,
则这种状况为机会成
本递增,此时PPC为
一条凹向原点的曲线。
C
图1-3 机会成本递增
第30页/共42页
机会成本递减
W
如果随着每增加一个 单位的某种产品,所 必须放弃的另一种产 品的数量逐渐递减, 则这种状况为机会成 本递减,此时PPC凸 向原点。
第16页/共42页
两种产品多个国家
我们仍假设有两种产品(布和小麦),但许多国家(N个) 都能生产这两种产品,那么按照比较优势,哪些国家应该出口布, 哪些国家应该出口小麦?
为了确定比较优势,我们将各自生产布的相对成本从小到大进 行排列(aLc/ aLw)1< (aLc/ aLw)2 <……< (aLc/ aLw)N。
劳动是唯一的投入,我们用aLi来表示中国生产第i种产品的单位劳动投入(单位 成本)。a′Li为美国生产第i种产品的单位成本。我们将中国生产这些产品的相对劳 动生产率(a′Li/aLi)从高到低排列起来:
(a′L1/al1)> (a′L2/aL2) >……> (a′LM/aLM) 中国和美国的工资率分别是W和W′。如果waLi<w′a′Li,即(a′Li/aLi)〉 (W/W′),中国具有生产产品i的比较优势。
第6页/共42页
基本观点
各国间的贸易基于绝对优势 ,各国应该将其资源集中生产并出 口其具有 “绝对优势”的产品,进口其具有“绝对劣势”的产 品 ,则各国资源都能被最为有效地利用,每一个国家都能从中 获利。 国际贸易的利益是“非零和”。因此,主张实行自由贸易政策, 反对国家对外贸的干预,认为自由贸易能有效地促进生产的发 展和产量的提高,一切限制贸易自由化的措施都会影响国际分 工的发展,并降低社会劳动生产率和国民福利。

国际经济学古典国际贸易理论PPT课件

国际经济学古典国际贸易理论PPT课件




国际经济金融关系协调(17、18)
国际要素流动
国际资本流动(19) 国际劳动力流动(20)
四、学习国际经济学的方法
扎实的经济学基础知识准备 逻辑推理与图形分析相结合 理论联系实际
第二章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一、比较利益理论——绝对技术差异论 二、比较利益理论——相对技术差异论 三、比较利益理论——要素禀赋论 四、比较利益理论的进一步发展
Economics: Theory and Policy(7th edition),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8.
第一章 绪论
一、国际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二、国际经济学理论的发展 三、国际经济学课程的主要内容 四、学习国际经济学的方法
一、国际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国际经济学是研究稀缺资源在世界范围
“如果一件东西在购买时所花费的代价比在家里 生产时花费的小,人们就永远不会在家里生产,这是 每一个精明的家长都知道的格言。裁缝不想自己制作 鞋子,而向鞋匠购买。鞋匠不想制作他自己的衣服, 而雇裁缝裁制…….他们都感到,为了他们自身的利益, 应当把他们的全部精力集中使用到比邻人处于某种有 利地位的方面,而以劳动生产物的一部分购买他们所 需的任何其他物品。如果每一个私人家庭的行为是理 性的,那么整个国家的行为就很难是荒唐的。如果外 国能以比我们自己制造还便宜的商品供应我们,那么 我们最好就用自己有优势的商品同他们交换。 ”
内的最优配置,以及在此过程中发生的 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的科学。
基本特征
具体载体
研究稀缺资源
在世界范围内的 最优配置
研究国际间的商品 和生产要素流动
二、国际经济学理论的发展
重商主义 货财奖 币富出 是来限 财自入 富流 的通 唯领 一域 形 式

国际经济学 第二讲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PPT课件

国际经济学 第二讲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PPT课件
小麦(一单位) 布 (一单位)
A国
3人
6人
B国
12人
4人
国际分工后各国的产出:
小麦

A国(产量)
3
0
B国(产量)
0
4
19
国际分工前各国的消费量
小麦消费量
A国
1
B国
1
布的消费量
1 1
国际分工后各国的消费量(假设1:1的交换比例)
小麦消费量
A国
1
布的消费量 2
B国
2
2
20
3、绝对优势学说的图形说明
假设:世界上有 A国和B国两个国家,都生产两种产品(X 和Y)
“裁缝不想自己制作鞋子,而向鞋匠购买……. 如果每一个私人家庭的行为是理性的,那么 整个国家的行为就很难是荒唐的。如果一个 国家能以比我们低的成本提供商品,那么我 们最好用自己有优势的商品同他们交换。”
—— 亚当.斯密,1776
12
一、背景知识
➢ 1776年,亚当·斯密发表了 其代表作《国民财富的性质 和原因的研究》(又称《国 富论》),书中对重商主义 的思想进行了深刻的批判, 并提出了绝对优势理论。
A国在封闭经济条件下的生 产可能性曲线
21
开放经济模式下
22
结论:
在加入国际贸易后,A国和B国的生产点 和消费点都出现了分离,且消费点明显提升。 说明国际贸易扩大了A国和B国的消费选择范 围,提高了各国居民的福利水平。
23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绝对优势贸易理论的意义
➢ 它揭示了国际分工和专业化生产能使资源得到 更有效地利用,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的规律;
➢ 严厉的行政手段控制进口,禁止货币输出

国际经济学(李坤望版)ppt02

国际经济学(李坤望版)ppt02

人造丝
啤酒 水泥 男式毛制品 人造奶油 毛衣
1.4
2.0 1.1 1.3 1.2 1.4
0.09
0.06 0.09 0.04 0.03 0.004
资料来源:迈克道格尔(1951)。

斯特恩(Robert Stern)的实证检验:比较1950年 和1959年两个年份美、英两国的劳动生产率与出口 绩效之间的关系,检验证明在1950年,所观察的39 个部门中,有33个部门支持假设检验,但到了1959 年,这一关系有所削弱。

二、绝对利益说的数学说明

采用2×2×1模型,即两个国家A和B,每个国家均 能生产两种产品X和Y,都使用一种要素(劳动)。 假设条件 (1) 全世界只有两个国家,生产两种产品; (2) 生产过程中唯一形成成本的就是劳动; (3) 生产要素在两个国家之间不流动,但在一 个国家范围内可以自由流动; (4) 两个国家的资源都得到充分的利用; (5) 当资源从一个部门转移到另一个部门时, 机会成本不变; (6) 不存在交易成本和运输成本 ,而且产品在 各国之间可以自由流动; (7) 生产和交换在完全竞争的条件下进行。
一、产生背景 二、基本观点 三、政策主张 四、对重商主义主义的评价
一、产生的历史背景
重商主义(mercantilism) 14~18世纪,全盛于16至17世纪 欧洲封建社会开始瓦解,资本主义开始萌芽 的资本原始积累时期。 重商主义产生于英国和法国

二、基本观点
1、金银货币是财富的唯一形态,一切经济活动的目的 都是为了攫取金银,一个国家富裕的程度和实力的 大小的唯一标志是金银等贵金属的多少。两种方式 2、财富来源于流通领域。 安徒安· 孟克列钦说:货币是军事的神经,黄金 德· 比铁更有威力,所以大国都在寻找获得黄金的办法, 并且证明获得黄金最重要的方法是商业。 3、多卖少买,奖出限入,保持贸易顺差,是获得财富 的基本原则。鼓吹经济民族主义,实施扩张战略。 4、国家干预经济。

《国际贸易理论 》PPT课件

《国际贸易理论 》PPT课件

a
5
2、晚期重商主义(贸易差额论)
时间:16世纪下半叶~17世纪中叶 代表人物:托马斯.曼 观点:国家干预经济生活的重点是保证
的对外贸易总额保持顺差,不反对在短 期内对个别国家的个别商品的贸易出现 逆差。也不绝对禁止金银出口。
a
6
三、评价
1、符合时代的需要,加速资本原始积累。 2、不能正确阐明国际贸易的基础。 3、单纯考虑金银是国家财富的衡量手段
Y商品(小 4
2
时产出)
交换比率范围:
4Y<6X<12Y
a
22
劳动生产率与工资率
劳动生产率与工资率正相关 落后国家有比较优势的产业的低效率由
低工资补偿 发达国家有比较优势的产业的高工资由
高效率补偿
a
23
(五)比较优势学说的例外
对两种商品而言,一国的绝对劣势比例 与另一国的绝对优势比例相同,则不存 在贸易基础。
这一情况实践上很少发生。故比较优势 原理不会受什么影响。a24Fra bibliotek(六)评价
比绝对优势说更好的解释了国际贸易的 起因;
只能解释贸易条件存在的界限,未能解 释贸易条件的决定;
劳动价值论的假设与现实不符; 它假定了而不是解释了比较优势; 不能解释国际贸易对生产要素获利的影
响。
a
25
a
9
(一)基本经济思想
1776年《国富论》Adam Smith 1、追求自身利益导致人们根据各自专长进行
专业化生产、并交换商品与劳务; 2、 分工是财富的源泉; 3、自由竞争的经济活动环境最有利于促进生
产力的提高; 4、一国财富的标准应该为该国能够消费的商
品和劳务的数量,而非贵金属的存量。

国际经济学第二章古典贸易理论 - 第一篇 宏观经济学导论 59页PPT文档

国际经济学第二章古典贸易理论 - 第一篇 宏观经济学导论 59页PPT文档


劳动是唯一要素且同质


要素在国际间不能流动

完全竞争市场
无货币因素
无运费、交易费用、关税壁垒
4
二、绝对优势的概念
绝对优势(absolute advantage): 如果一个国家在本国生产某种产品的劳
动生产率高于其他国家(或生产成本低于其 他国家),则这个国家在该种产品的生产上 就具有绝对优势;在另一种产品的生产上则 具有绝对劣势。
(一)生产可能性曲线
1、是用来表示一个国家在一定的技术和 资源条件下能够生产的各种产品或劳务 的最大数量组合的点的轨迹。
2、生产可能性曲线是一条凹向原点(或 向外凸出)的曲线。
21
22
(一)生产可能性曲线
3、边际转换率:是生产可能性曲线斜率的 绝对值,用来表示每多生产一单位X而少 生产Y的数量(即X产品的机会成本)。
29
五、贸易模式
每个国家应专门生产并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 进口其具有比较劣势的商品。即每个国家应专门生产并 出口其相对劳动生产率比较高,或相对价格和相对机会
28
四、贸易的起因
1、贸易的根本起因:产品的相对劳动生产率。 如果假设a Lw / a Lc > a Lw* / a Lc* a LC / a LW < a LC* / a LW* 则Pc/Pw<Pc*/Pw*
2、贸易的直接起因:产品的相对价格。在没有国际贸易 时,产品的相对价格等于他们的相对单位产品劳动投入。
5、两国的技术水平是固定的。 6、两国的生产函数不相同。 7、两国的消费者偏好相同。 8、所有市场都是完全竞争市场。(p=c) 9、两国间进行自由贸易。 10、不考虑运输成本和其他交易费用。 11、贸易必须是平衡的。

国际经济学[2]

国际经济学[2]
第二章 古典贸易理论
2020/11/2
1
本章结构
古典贸易理论的演变 劳动生产率差异与国际贸易:李
嘉图模型 古典贸易理论的验证和评价
2020/11/2
2
第一节 古典贸易理论的演变
重商主义 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 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
2020/11/2
3
一、重商主义(mercantilism)
2020/11/2
17
(三)绝对优势的分析
1、证明
分工前
国家 酒产量 劳动人数 毛呢产量 劳动人数
(单位)
(人/年)
(单位)
(人/年)
英国 1
120
1
70 *
葡萄牙 1
80 * 1
110
合计 2
2
2020/11/2
18
2020/11/2
13
亚当.斯密《国富论》节选

裁缝不想自己制作鞋子,而向鞋匠购
买…….如果每一个私人家庭的行为是理性
的,那么整个国家的行为就很难是荒唐的。
如果一个国家能以比我们低的成本提供商品,
那么我们最好用自己有优势的商品同他们交
换。

2020/11/2
14
二、绝对优势理论(Theory of Absolute Advantage)
2020/11/2
9
亚当∙斯密(Adam Smith,1723-1790)
到了五十年代,斯密就提出经济自由主义的基 本思想。从1751年开始,斯密在格拉斯哥大学连续 任教12年,先后讲授逻辑学和道德哲学,颇受学生 欢迎。在这段被他称之为“一生中最幸福的时期” 中,斯密参加了政治经济学俱乐部活动(被称为 “俱乐部人”),而且,他每年总要到爱丁堡呆上 二至三个月,宣扬他的经济自由思想。他曾在讲演 中说道:“应该让人的天性本身自然发展,并在其 追求自己的目的和实施其本身计划的过程中给予它 充分自由……

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部分)第二章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部分)第二章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增口是任 加赚有何 本取限国 国别的家 财国,金 富金只银
银有储 才靠量 能出都
本国同 国购时 金买要 银别限
国制 商或 品禁 支止 出本
鼓励出口 限制或禁止进口
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部分)
三、重商主义的两个发展阶段
重商主义的发展可分两个阶段: 早期重商主义:15世纪-16世纪中叶 晚期重商主义:16世纪下半期-18世纪
绝对优势贸易理论 四个特点:
将劳动分工推广到国际领域,认为国际分工也会提高整个 社会的消费水平或福利水平
机会成本不变 简单直观 不能解释一国两产品劳动生产率均高于另一国两产品劳动
生产率均低的国家间的国际贸易
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部分)
绝对优势贸易理论的评价
进步性: 第一次从生产领域出发说明国际贸易发生与发展的必然性。 局限性: 只说明国际贸易中的特殊现象。即在一种商品的生产上处
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部分)
(一)早期重商主义—货币平衡论
代表人物:斯塔福(William Stafford) 政策主张:
强调绝对的贸易顺差,主张多卖少买或不买,要保持 每一笔交易和对每一个国家的贸易都实现顺差; 采取行政手段,控制商品进口,禁止货币输出以积累 货币财富。 早期重商主义者的这种思想被称为货币平衡论。
国际经济学
(国际贸易部分)
第2章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1.斯密之前的贸易思想 2.斯密的绝对优势贸易理论 3.李嘉图的比较优势贸易理论
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部分)
第一节 斯密之前的贸易思想
早期的分工交换思想 重商主义的贸易观点: 货币平衡论 贸易平衡论 重农学派的贸易观点
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部分)
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部分)
二、重商主义的贸易观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际经济学
王丽荣
第二章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重商主义对外贸易理论 绝对利益理论 比较利益理论 相互需求理论
比较利益理论的现代经济学分析
2
重商主义
❖ 在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时期,土地已经不是社 会财富的根本代表,重商主义认为,金钱是唯 一的社会财富象征,除了开采金、银矿之外, 只有国际贸易是一国增加财富的重要来源,因 为国内贸易只是现有财富在不同国人之间的分 配,一个国家为了发展生产,发展贸易,就应 该实行国家干预经济,鼓励贸易顺差的发生。 因此,重商主义认为,财富产生于流通领域。
5
第一节 斯密的绝对优势贸易理论
▪ “裁缝不想自己制作鞋子,而向鞋匠购 买…….如果每一个私人家庭的行为是理性的, 那么整个国家的行为就很难是荒唐的。如果 一个国家能以比我们低的成本提供商品,那 么我们最好用自己有优势的商品同他们交 换。 ”
当.斯密,1776
—— 亚
6
背景知识
1776年,亚当·斯密发表了其代表
4
英国
1 5
11
绝对优势理论的局限性
绝对优势理论只能解释经济发展水平相近国家之 间的贸易。绝对优势理论存在着一个必要的假设: 一国要参加国际贸易,就必然要有至少一种产品 在生产上与贸易伙伴相比处于绝对优势。那么如 果美国在小麦和布的生产上都具有绝对优势,而 英国在小麦和布的生产上都有绝对劣势,英、美 之间还会不会产生贸易呢?如果两国发生贸易, 英国能不能从贸易中获利呢?贸易利益从何而来? 绝对优势理论回答不了这些问题。
3
重商主义
“就象守财奴一样,双手抱住他心爱的 钱袋,用嫉妒和猜疑的目光打量着自己的 邻居”
——恩格斯
4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 古典的国际贸易理论产生于18世纪中叶, 是在批判重商主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主要包括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和大 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古典贸易理论 从劳动生产率的角度说明了国际贸易产生 的原因、结构和利益分配。
15
比较利益说
❖ 国际分工中若两个国家生产力水平不相等,甲国在生产任何 产品时成本均低于乙国,处于绝对优势,而乙国则相反,其 劳动生产率在任何产品上均低于甲国,处于绝对劣势。这时, 两个国家间进行贸易的可能依然存在,因为两国劳动生产率 之间的差距,并不是在任何产品上都一样,这样处于绝对优 势的国家不必生产全部产品,而应该集中生产本国具有最大 优势的产品,处于绝对劣势的国家也不必停产所有的产品, 而只应该停止生产本国处于最大劣势的产品,通过自由交换, 参与交换的国家可以节约社会劳动,增加产品的消费,世界 也因为自由交换而增加产量,提高劳动生产率。以上论点便 是国际贸易的传统基础。
8
基本观点
各国间的贸易基于绝对优势 ,各国应该将其资源 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 “绝对优势”的产品,进 口其具有“绝对劣势”的产品 ,则各国资源都能 被最为有效地利用,每一个国家都能从中获利。 国际贸易的利益是“非零和”。因此,主张实行 自由贸易政策,反对国家对外贸的干预,认为自 由贸易能有效地促进生产的发展和产量的提高, 一切限制贸易自由化的措施都会影响国际分工的 发展,并降低社会劳动生产率和国民福利。
斯密的学说正是当时英国资产阶级
经济利益和政治主张的反映。
Adam Smith (1723-1790)
7
基本概念
所谓绝对优势(Absolute Advantage )是指, 一国如果在某种产品上具有比别国高的劳动生产 率,该国在这一产品上就具有绝对优势;相反, 劳动生产率低的产品,就不具有绝对优势,即具 有绝对劣势。绝对优势可间接地由生产成本来衡 量:如果一国生产某种产品所需的单位劳动比别 国生产同样产品所需的单位劳动要少,该国就具 有生产这种产品的绝对优势,反之则具有劣势。
9
绝对利益说结论
❖在某一种商品上,一个经济在劳动生产率上占有 绝对优势,或其生产所耗费的劳动成本绝对低于 另一经济,若各个经济都从事自己占有绝对优势 商品的生产,继而进行交换,那么双方都可以通 过交换得到绝对的利益,从而整个世界也可以获
得分工的好处。
10
绝对利益分析
美国
小麦(蒲式耳/小时) 6
布 ( 码/小时)
12Βιβλιοθήκη 第二节 李嘉图的比较优势贸易理论
根据绝对优势理论,如 果一个国家在两种产品的生 产上均处于绝对优势地位, 另一个国家均处于绝对劣势 地位,则这两个国家之间不 会进行贸易。根据这一理论, 国际贸易可能只会发生在发 达国家之间,发达国家与发 展中国家之间就不会发生任 何贸易。这显然与国际贸易 的现实不符。1871年,大 卫·李嘉图发表了《政治经 济学及赋税原理》一书,其 中他提出了比较优势理论。
A产品的相对劳 = B A产 产 动品 品 生的 的 产劳 劳 率动 动生 生 均 均产 产率 率 量 量( ( ) 如果一个国家某种产品的相对劳动生产率高于其他国家同样产品 的相对劳动生产率,该国在这一产品上就拥有比较优势。反之, 则只有比较劣势。
14
生产和贸易模式
即使一国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较之另一国均处于劣 势(即无绝对优势),仍有可能有互利贸易,一国 可以专门生产、出口它的绝对劣势相对小一些的商 品(即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同时进口其绝对劣 势相对大的商品(即具有比较劣势的商品)。也就 是中国古训所云:“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 其轻。
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
(又称《国富论》),书中对重商
主义的思想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并
提出了绝对优势理论。斯密所处的
时代背景是:英国资产阶级的原始
资本积累已经完成,经济力量得以
壮大,不再需要实行保护贸易政策,
重商主义严重阻碍着资本主义的自
由发展,代表先进生产力的资产阶
级要求实现自由竟争和自由贸易。
13
David Ricardo,1772-1823
基本概念
所谓比较优势(Comparative Advantage)是指,一国在所有商品 上的劳动生产率都要低于另一国,即所有商品的生产均处于绝对劣 势,但是相对劣势较小的商品较之那些相对劣势较大的商品而言, 即具有比较优势。 比较优势还可以用相对劳动生产率,相对劳动生产率是不同产品劳 动生产率的比率,或两种不同产品的人均产量之比。用公式表示则 可写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