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太阳能电池减反射膜的研究报告
三层减反射膜的模拟及其在太阳电池中的应用

电池 的量 子效 率 与 AM1 . 5太 阳光 谱 特 性设 计 减 反 射
膜 并应 用 到器 件上 的 系统研 究 尚报道 较少 。
e a n g t l i g ’ h \ ’ t ‘ , 、 厂 . /
\l / / I \V
I T O l a y e r , hi gh r e s i s t a n c e l a y e r , CdS / Cd T e
使 用该减 反射 薄 膜后 , 电池 的 量 子 效率 提 高 了 7 . 3 ;
光 电转换 效 率从 1 2 . 5 提 高到 1 3 . 1 . 5 ;H4 ; 量 子 效率
中图分 类 号 : T N3 0 4 文献 标识 码 : A
示 。入射 光线 到达 太 阳电池 功能 层部分 的多 少直 接关 系到 太 阳电池 光 生 电流 的强 弱 。在 Al 。 O。 / H4 / Mg F 三层 减反 射膜 的 优 化 过程 中 , 通过 改 变 三 层 减 反射 膜 中各 层 的厚 度 , 经 过 软 件模 拟计 算 得 到 一 系列 不 同 的 入 射 到功 能层 的 透 过率 曲线 , 用 以计 算 使 用减 反 射 膜 之 后 的短路 电流值 , 从 中得 到使 短 路 电 流最 大 的三 层 减 反射 膜结 构 。软件 中“ Ma t e r i a l s ” 数据 库用 于本设 计 的减反 射膜 材料 的折 射 率数据 均 由实验 室 所制 备 的样 品经分 光光 度法 计算 所得 。
2 理 论 模 拟
2 . 1 光 路 模 型 的 建 立
文 章编 号 : 1 0 0 1 - 9 7 3 1 ( 2 O 1 3 ) 0 4 — 0 6 0 3 — 0 4
太阳能玻璃减反增透膜研究现状及前景展望

太阳能玻璃减反增透膜研究现状及前景展望摘要:太阳能光伏发电装置的构成包括光伏玻璃,空气与光伏玻璃之间存在界面会导致太阳光反射,所折射的太阳光无法进入到光电转换中,从而容易出现光损耗问题。
减反射膜的合理应用,能够有效控制因折射率而产生的光损耗,所以在太阳能光伏发电装置中,需要镀减反射膜。
减反射膜不仅需要拥有良好的性能,也需要在不同环境下保持稳定性,满足光伏产业低成本与均匀成膜的标准。
关键词:光伏玻璃;减反射膜;研究太阳能光伏是目前最具发展潜力的清洁能源之一,各国相关从业者正全力开发各种先进技术与新产品,希望能提高光电转换效率。
而决定晶硅太阳能电池转换效率的因素中,最重要的决定因素是光电组件中的晶硅技术,其次是保护光电组件的太阳能光伏玻璃;相对而言,提高太阳能光伏玻璃的光学特性,要比提高晶硅电池的转换效率更容易,成本更低。
目前大部分的光伏封装玻璃为低铁超白压花玻璃,透光率可达91.5%以上,通过在太阳能光伏玻璃表面镀制一层减反射层有望进一步提升晶体硅光伏组件的发电功率。
本文系统介绍太阳能玻璃减反射膜的研究进展,并分析太阳能玻璃减反射膜存在的问题,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一、太阳能玻璃减反射膜的研究现状溶胶-凝胶法是制备增透减反膜的常用方法,一般溶胶-凝胶法制备增透减反膜是以硅酸酯为原料,在酸或碱催化作用下,发生水解、缩聚等反应,生成一种颗粒状网状结构或线性网状结构的硅溶胶,一定条件下将溶胶在超白光伏玻璃基体上成膜,膜层经固化和钢化后形成增透减反膜。
从增透减反膜常见结构类型概括可分三类:(1)纳米实心颗粒减反射膜;(2)纳米介孔减反射膜;(3)纳米空心球颗粒减反射膜。
(一)纳米实心颗粒减反射膜早期的减反射膜是由几十到上百纳米粒径大小的 SiO2纳米颗粒堆积形成的薄膜,可通过球形颗粒大小来调节膜层透光率。
早在1947年1/4波长的二氧化硅减反射膜就被提出,到了1968年,用碱催化法制备的单分散球形二氧化硅颗粒制得了折射率低至1.22的减反射膜。
晶体硅太阳能电池表面PECVD淀积SiN减反射膜工艺研究讲解

毕业论文题目晶体硅太阳能电池表面PECVD淀积SiN减反射膜工艺研究目录摘要 (1)绪论 (3)第一章 PECVD淀积氮化硅薄膜的基本原理 (6)1.1化学气相淀积技术 (6)1.2 PECVD原理和结构 (6)1.3 PECVD薄膜淀积的微观过程 (8)1.4 PECVD淀积氮化硅的性质 (9)1.5表面钝化与体钝化 (9)第二章实验 (11)2.1 PECVD设备简介 (11)2.2 PECVD设备操作流程 (13)2.3 SiN 减反射膜PECVD淀积工艺流程 (13)2.4最佳薄膜厚度和折射率的理论计算 (13)2.5 理论实验总结 (15)结束语 (16)参考文献 (17)晶体硅太阳能电池表面PECVD淀积SiN减反射膜工艺研究摘要等离子增强化学气相淀积氮化硅减反射薄膜已经普遍应用于光伏工业中,其目的是在晶体硅太阳能电池表面形成减反射薄膜,同时达到了良好的钝化作用。
氮化硅膜的厚度和折射率对电池性能都有重要的影响。
探索最佳的工艺条件来制备最佳的薄膜具有重要意义。
本课题是利用Roth&Rau的SiNA设备进行淀积氮化硅薄膜的实验,介绍了几种工艺参数对薄膜生长的影响,获得了生长氮化硅薄膜的最佳工艺条件,制作出了高质量的氮化硅薄膜。
实验中使用了椭偏仪对样品进行膜厚以及折射率的测量。
关键词:等离子增强化学气相淀积,氮化硅薄膜,太阳能电池,光伏效应,钝化ABSTRACTSiN Film plasma-enhanced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PECVD) is widely used in P-V industry as an antireflection thinfilm on the surface of crystal silicon solar cell. In addition this process takes advantage of an exellent passivation effect. Both the thickness and refractive index of the SiN film make important influences to the performance of solar cells. So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find the best process parameters to deposit the best film. In this paper, the experiment of SiN film deposition was completed with the equipment named SiNA produced by Roth&Rau. The influence of the parameters to the gowth of the film was introduced based on the experiment, and the best parameters to produce the top-quality SiN film were obtainted. The Spectroscopic ellipsometry was used to test the thickness and refractive index of the samples during the experiment.Key words:PECVD, SiN film, solar cell, photovoltaic effect, passivation第一章绪论从2003年开始,全球化石能源的缺乏引发了能源价格不断攀升,可再生能源也因此得到了更多的重视,太阳能光伏行业迎来了发展的春天。
关于太阳能电池减反射膜的研究报告

关于太阳能电池减反射膜的研究报告作者:杨嘉贺(江西南昌理工学院南昌 330044)【摘要】在太阳电池表面形成一层减反射薄膜是提高太阳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比较可行且降低成本的方法。
应用PECVD(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系统,采用SiH4和NH3气源以制备氮化硅薄膜。
研究探索了PECVD生长氮化硅薄膜的基本物化性质以及在沉积过程中反应压强、反应温度、硅烷氨气流量比和微波功率对薄膜性质的影响。
通过大量实验,分析了氮化硅薄膜的相对最佳沉积参数,并得出制作战反射膜的优化工艺。
【关键词】太阳电池;PECVD减反射;氮化硅薄膜一、引言太阳能光伏技术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力的技术,其核心是半导体物质的光电效应。
最常用的半导体材料是硅。
光伏电池由P型和N型半导体构成,一个为正极,一个为负极。
阳光照射在半导体上时,两极交界处产生电流,阳光强度越大,电流就越强。
太阳能光伏系统不仅只在强烈阳光下运作,在阴天也能发电。
晶体硅是当前太阳能光伏电池的主流。
目前晶体硅电池光电转换效率可以达到20%,并已实现大规模生产。
除效率外,光伏电池的厚度也很重要。
薄的硅片(wafer)意味着较少的硅材料消耗,从而可降低成本。
在查阅了大量国内外相关文献,并结合我国对晶体硅太阳电池技术开发的迫切需要,在制备太阳电池减反射膜(氮化硅薄膜)的工艺中,对气体流量比、微波功率、沉积压强和温度对减反射膜性质的影响进行了研究,通过大量有效的工作及一系列工艺数据,得出了制作减反射膜,分析了氮化硅薄膜的相对最佳沉积参数和优化工艺。
二、减反射膜(增透膜)工作原理2.1基本概念:在了解减反射薄膜原理之前,要先了解几个简单的概念:第一,光在两种媒质界面上的振幅反射系数为(1-ρ)/(1+ρ),其中ρ为界面处两折射率之比。
第二,若反射光存在于折射率比相邻媒质更低的媒质内,则相移为180°;若该媒质的折射率高于相邻媒质的折射率,则相移为零。
第三,光因受薄膜上下两个表面的反射而分成2个分量,这2个分量将按如下方式重新合并,即当它们的相对相移为180°时,合振幅便是2个分量振幅之差;称为两光束发生相消干涉。
降低太阳能电池表面反射率研究分析

降低太阳能电池表面反射率研究分析摘要:太阳能电池正面的一次反射损耗高,一直是制约光伏转换效率的关键挑战。
由于半导体层的折射率高于空气,部分太阳光在空气与半导体界面处丢失。
在空气和半导体之间形成逐渐变化的折射率,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表面反射,加强光捕获并促进pn结内的载流子分离,从而降低太阳能电池正面的一次反射损耗。
本文介绍的AAO纳米光栅和倒金字塔纳米结构,可有效降低表面反射损耗。
关键词:折射率; AAO纳米光栅;倒金字塔能源是发展和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工业革命后全球能源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化石燃料,而化石燃料的过度开采和使用,导致与能源生产相关的全球变暖、资源枯竭和生物多样性丧失等环境问题逐渐暴露。
2015年9月25日,可持续发展峰会在纽约召开,联合国共193个成员国于峰会上表决通过了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旨在以综合方式解决社会、经济和环境三个维度的发展问题,向可持续发展道路转型。
可持续发展被定义为在不损害后代需求的情况下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燃料势在必行。
电力作为一种功能性能源形式,是工业、农业以及现代设备运行的基础。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电力需求增长率逐年增加,而太阳能是一种很有前途的可再生能源。
光伏太阳能电池板技术(PV)在其运行过程中不会排放温室气体(GHG),因此被认为是一种环境友好型技术,已研发出单晶硅电池、非晶硅电池、砷化镓电池和钙钛矿电池等不同类型的太阳能电池。
其中硅太阳能电池具有寿命长、性能可靠、价格低廉等优点,在光伏领域应用广泛。
光伏太阳能系统主要以并网和离网两种形式用于发电,并网系统主要应用于大型太阳能发电厂和城市区域小型分布式光伏发电,离网系统主要应用于家庭和小型商业电网。
为了满足全球对能源的需求,设计与制作具有高转换效率的太阳能电池是关键,提高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显得尤为重要。
作者简介:闫晓峰(1993-),男,河南濮阳人,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为新能源1 晶硅太阳能电池制备工艺流程随着晶硅太阳能电池经的工艺技术不断革新,光电转换效率不断提升,但是常规晶硅太阳能电池的生产工艺流程并无根本性改变。
太阳能电池减反射膜的作用

太阳能电池减反射膜的作用太阳能电池是一种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设备,它可以将太阳能直接转化为电能,减轻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然而,太阳能电池在转化过程中会遭受反射损失,导致能量的浪费和效率的降低。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人们开发了太阳能电池减反射膜,用以减少反射损失,提高太阳能电池的利用效率。
1.提高光吸收:减反射膜能够降低太阳光在太阳能电池表面的反射率,使更多的光线被吸收,转化为电能。
通常,普通玻璃表面的反射率约为4%,而具有减反射膜的太阳能电池表面的反射率可以降低到1%左右。
通过减少反射,太阳能电池的光吸收能力得到提高,从而提高了其转化效率。
2.增强光透射:太阳能电池减反射膜能够增强光的透射能力,使光线更容易通过太阳能电池的表面,达到光栅、PN结等光电器件之间,提高能量的传递效率。
光透射的增强可以有效降低太阳能电池光吸收层的光路径长度,减小光的损失,提高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
3.抑制光能损失:减反射膜可以通过多层膜材料的叠加,实现光的全波段抑制,使光线更多地被吸收,而不是被反射出去。
这样可以有效减少光能的损失,提高电池的能量转化效率。
4.增加太阳能电池的耐候性和耐腐蚀性:太阳能电池减反射膜采用特殊的材料和处理工艺制成,具有良好的耐候性和耐腐蚀性,能够长时间稳定地保护太阳能电池表面光电转换层的性能和稳定性。
总的来说,太阳能电池减反射膜的作用是降低太阳能电池表面的反射损失,增加光的吸收和透射,提高太阳能电池的转化效率。
通过有效利用太阳能,并降低能源消耗,太阳能电池减反射膜可以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保护环境,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环境意义。
光伏减反射膜

光伏减反射膜光伏减反射膜是一种应用于太阳能电池板上的薄膜材料,其主要作用是减少太阳光的反射,提高太阳能电池板的光吸收率,从而提高太阳能电池板的发电效率。
在太阳能电池板的应用中,光伏减反射膜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材料,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光伏减反射膜的相关知识。
光伏减反射膜是一种能够减少太阳光的反射的薄膜材料,其主要作用是提高太阳能电池板的光吸收率,从而提高太阳能电池板的发电效率。
在太阳能电池板的应用中,光伏减反射膜能够有效地减少太阳光的反射,提高太阳能电池板的光吸收率,从而提高太阳能电池板的发电效率。
此外,光伏减反射膜还能够提高太阳能电池板的耐候性和耐腐蚀性,延长太阳能电池板的使用寿命。
二、光伏减反射膜的种类光伏减反射膜的种类主要有以下几种:1、硅氧化物减反射膜硅氧化物减反射膜是一种常用的光伏减反射膜,其主要成分是SiO2。
硅氧化物减反射膜具有良好的光学性能和化学稳定性,能够有效地减少太阳光的反射,提高太阳能电池板的光吸收率,从而提高太阳能电池板的发电效率。
2、氮化硅减反射膜氮化硅减反射膜是一种新型的光伏减反射膜,其主要成分是Si3N4。
氮化硅减反射膜具有良好的光学性能和化学稳定性,能够有效地减少太阳光的反射,提高太阳能电池板的光吸收率,从而提高太阳能电池板的发电效率。
此外,氮化硅减反射膜还具有良好的耐热性和耐腐蚀性,能够延长太阳能电池板的使用寿命。
3、氧化锌减反射膜氧化锌减反射膜是一种常用的光伏减反射膜,其主要成分是ZnO。
氧化锌减反射膜具有良好的光学性能和化学稳定性,能够有效地减少太阳光的反射,提高太阳能电池板的光吸收率,从而提高太阳能电池板的发电效率。
此外,氧化锌减反射膜还具有良好的耐热性和耐腐蚀性,能够延长太阳能电池板的使用寿命。
三、光伏减反射膜的制备方法光伏减反射膜的制备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物理气相沉积法物理气相沉积法是一种常用的光伏减反射膜制备方法,其主要原理是利用高温下的物理气相反应,在太阳能电池板表面形成一层光伏减反射膜。
减反射膜研究报告

减反射膜基本理论在光学元件中,由于元件表面的反射作用而使光能损失,为了减少元件表面的反射损失,常在光学元件表面镀层透明介质薄膜,这种薄膜就叫减反射膜。
减反射膜又叫增透膜,即能减少反射光、增加透射光的薄膜。
其基本原理是膜外界面反射光与膜内界面反射光叠加抵消,反射光就很微弱了,使几乎全部的光子进入薄膜中。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对光学增透膜的理解,存在着一些模糊的观念。
有不少人认为入射光从增透膜的上、下表面反射后形成两列反射光,因为光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这两列反射光干涉相消,使整个反射光减弱或消失,从而使透射光增强,透射率增大。
然而他们无法理解:反射回来的两列光不管是干涉相消还是干涉相长,反射光肯定是没有透射过去,因增加了一个反射面,反射回来的光应该是多了,透射过去的光应该是少了,这样的话,应当说增透膜不仅不能增透,而且要进一步减弱光的透射,怎么是增强透射呢?也有人对增透膜的属性和技术含量不甚了解,对它进行清洁时造成许多不必要的损坏。
随着人类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增透膜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因此,本文利用光学及其他物理学知识对增透膜原理给以全面深入的解释,同时对增透膜的研究和应用现状作一介绍。
让人们对增透膜有一个全面深入的了解,进而排除在应用时的无知感和迷惑感。
一、减反射膜原理1、从宏观上由能量守恒分析光学仪器中,光学元件表面的反射,不仅影响光学元件的通光能量;而且这些反射光还会在仪器中形成杂散光,影响光学仪器的成像质量。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通常在光学元件的表面镀上一定厚度的单层或多层膜,目的是为了减小元件表面的反射光,这样的膜叫光学增透膜(或减反膜)。
这里我们首先从能量守恒的角度对光学增透膜的增透原理给予分析。
一般情况下,当光入射在给定的材料的光学元件的表面时,所产生的反射光与透射光能量确定,在不考虑吸收、散射等其他因素时,反射光与透射光的总能量等于入射光的能量。
即满足能量守恒定律。
当光学元件表面镀膜后,在不考虑膜的吸收及散射等其他因素时,反射光和透射光与入射光仍满足能量守恒定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太阳能电池减反射膜的研究报告作者:杨嘉贺(江西南昌理工学院南昌 330044)【摘要】在太阳电池表面形成一层减反射薄膜是提高太阳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比较可行且降低成本的方法。
应用PECVD(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系统,采用SiH4和NH3气源以制备氮化硅薄膜。
研究探索了PECVD生长氮化硅薄膜的基本物化性质以及在沉积过程中反应压强、反应温度、硅烷氨气流量比和微波功率对薄膜性质的影响。
通过大量实验,分析了氮化硅薄膜的相对最佳沉积参数,并得出制作战反射膜的优化工艺。
【关键词】太阳电池;PECVD减反射;氮化硅薄膜一、引言太阳能光伏技术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力的技术,其核心是半导体物质的光电效应。
最常用的半导体材料是硅。
光伏电池由P型和N型半导体构成,一个为正极,一个为负极。
阳光照射在半导体上时,两极交界处产生电流,阳光强度越大,电流就越强。
太阳能光伏系统不仅只在强烈阳光下运作,在阴天也能发电。
晶体硅是当前太阳能光伏电池的主流。
目前晶体硅电池光电转换效率可以达到20%,并已实现大规模生产。
除效率外,光伏电池的厚度也很重要。
薄的硅片(wafer)意味着较少的硅材料消耗,从而可降低成本。
在查阅了大量国内外相关文献,并结合我国对晶体硅太阳电池技术开发的迫切需要,在制备太阳电池减反射膜(氮化硅薄膜)的工艺中,对气体流量比、微波功率、沉积压强和温度对减反射膜性质的影响进行了研究,通过大量有效的工作及一系列工艺数据,得出了制作减反射膜,分析了氮化硅薄膜的相对最佳沉积参数和优化工艺。
二、减反射膜(增透膜)工作原理2.1基本概念:在了解减反射薄膜原理之前,要先了解几个简单的概念:第一,光在两种媒质界面上的振幅反射系数为(1-ρ)/(1+ρ),其中ρ为界面处两折射率之比。
第二,若反射光存在于折射率比相邻媒质更低的媒质内,则相移为180°;若该媒质的折射率高于相邻媒质的折射率,则相移为零。
第三,光因受薄膜上下两个表面的反射而分成2个分量,这2个分量将按如下方式重新合并,即当它们的相对相移为180°时,合振幅便是2个分量振幅之差;称为两光束发生相消干涉。
如图1所示膜有2个界面就有2个矢量,每个矢量表示一个界面上的振幅反射系数。
如果膜层的折射率低于基片的折射率,则每个界面上的反射系数都为负值,这表明相位变化为180°。
当膜层的相位厚度为180°时,即膜层的光学厚度为某一波长的1/4时,则2个矢量的方向完全相反,合矢量便有最小值。
如果矢量的模相等,则对该波长而言;2个矢量将完全抵消,于是反射率为零。
镀制有减反射薄膜的太阳电池的反射率R为:式中:R1,R2分别为外界介质与膜和膜与硅表面上的菲涅尔反射系数;△为膜层厚度引起的位相角。
其中:式中:n,n0,nSi分别为外界介质、膜层和硅的折射率;λ入射光的波长;d为膜层的实际厚度;nd膜层的光学厚度。
当波长λ0为光的垂直入射时,因此,完善的单层减反射薄膜条件是膜层的光学厚度为1/4波长,其折射率为基片和入射媒质折射率相乘积的平方根。
2.2工作原理光具有波粒二相性,即从微观上既可以把它理解成一种波、又可以把他理解成一束高速运动的粒子(注意,这里可千万别把它理解成一种简单的波和一种简单的粒子。
它们都是微观上来讲的。
红光波的波长=0.750微米紫光波长=0.400微米。
而一个光子的质量是6.63E-34千克. 如此看来他们都远远不是我们所想想的那种宏观波和粒子.) 增透膜的原理是把光当成一种波来考虑的,因为光波和机械波一样也具有干涉的性质。
在镜头前面涂上一层增透膜(一般是"氟化钙",微溶于水),如果膜的厚度等于红光(注意:这里说的是红光)在增透膜中波长的四分之一时,那么在这层膜的两侧反射回去的红光就会发生干涉,从而相互抵消,你在镜头前将看不到一点反光,因为这束红光已经全部穿过镜头了.为什么我从来没有看到没有反光的镜头? 原因很简单,因为可见光有“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而膜的厚度是唯一的,所以只能照顾到一种颜色的光让它完全进入镜头,一般情况下都是让绿光全部进入的,这种情况下,你在可见光中看到的镜头反光其颜色就是蓝紫色,因为这反射光中已经没有了绿光。
膜的厚度也可以根据镜头的色彩特性来决定。
三、减反射薄膜的材料要想将光电池对光反~射引起的损失减至最小,因此必须使反射系数ρ最小,如上分析,对单层减反射薄膜必须满足:对硅光电池来讲,如果光直接从空气射入电池,n0=1,nSi=3.8,则折射率为1.9时的介质膜为最佳,但是它仅仅对特定波长的单色光为最佳,对于一般的复色光源,邻近特定波长的光,在确定的介质材料和厚度下,由于条件不完全满足,反射光只可能部分地被抵消,虽然ρ有所增大,但对波长较远的光,起不到减反射作用,因此在设计中应选取适当的n1材料和制作合适的膜厚t,才能使其波长落在光源辐射最强的波长附近。
几种能够作为减反射薄膜的材料和它的折射率列在表1中,可供参考:由于氮化硅的折射率为1.9,是很理想的减反射膜材料,所以研究中采用的就是这种材质的减反射膜。
氮化硅薄膜的折射率高,其中晶态氮化硅薄膜的折射率为2.0;非晶态氮化硅薄膜的折射率会在其左右一定范围内波动。
氮化硅薄膜的厚度和颜色有对应关系,如表2所示。
厚度可用椭圆偏振仪精确测量。
在能够估计厚度范围的情况下,可根据氮化硅薄膜的颜色和表中所列的颜色进行比较,以此来确定氮化硅膜的大约厚度。
图2~图4分别为镀膜前、80 nm左右SiN薄膜和65 nm左右的SiN薄膜图示。
3 实验与讨论本研究使用德国ROTH&RAU科学仪器研制中心制造的PECVD-SiNA1型设备制备不同厚度的SiN薄膜。
测试设备用:SENTECH生产SE-400ADV的激光偏振仪;SEMILAB生产的WT-2000的少子寿命测试仪。
实验材料:材料采用P型(100)的直拉的125 mmx125 mm单晶硅片,电阻率约为0.5~3 Ω·cm,厚度200+50μm。
在实验前经过硅片清洗和制绒,磷扩散,等离子刻蚀,去除磷硅玻璃等工艺。
实验用到的气体有SiH4,NH3,N2。
腐蚀溶液为HF酸。
SiH4和NH3气体分别用于等离子体增强型化学气相沉积法沉积SiN薄膜,为安全起见,SiH4由氮气稀释至10%,NH3浓度为99.999%。
N2主要用于在沉积完薄膜后清洗气路和反应室,它们的纯度都为99.999%。
PECVD系统主要工艺参数包括射频功率、反应气体组分、气体总流量、衬底温度和反应压力等,这些参数对SiN薄膜的性能有很大影响。
由于影响PECVD系统淀积效果的参数很多,如气体流量和流量比,工艺腔温度,射频功率,沉积气压等等,而且对不同的PECVD设备会有不同的最佳参数,我们有必要就主要的控制参数进行研究,摸索出在这台PECVD设备上淀积氮化硅薄膜的最佳工艺参数组合。
在此一共选取了沉积压强(6组)、微波功率(5组)、气体流量比(11组)、工艺腔温度(4组)四个变量。
采取改变其中的变量其他三个变量不变的实验方法,最后得出各个变量主要对电池片哪些参数有影响,提出一个可行的最优实验方案。
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我们总结出SiN薄膜较好的各参数范围:薄膜厚度在70~80 nm之间,膜厚差应小于5 nm,折射率2.0~2.1之间,4 nd在630 nm左右,少子寿命越大越好,腐蚀速率越小。
四、定义及其设计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发现的增透膜促进了薄膜光学的早期发展.对于技术光学的推动来说,在所有的光学薄膜中,增透膜也起着最重要的作用.直至今天,就其生产的总量来说,它仍然超过所有其他的薄膜因此,研究增透膜的设计和制备教术,对于生产实践有着重要的意义.我们都知道,当光线从折射率n0的介质射入折射率为n1的另一介质时,在两介质的分界面上就会产生光的反射.如果介质没有吸收,分界面是一光学表面,光线又是垂直入射,则反射率R为透射率为投射率为:例如,折射率为1。
52的冕牌玻璃,每个表面的反射约为4.2%左右。
折射率较高的火石玻璃,则表面反射更为显著.这种表面反射造成了两个严重的后果:光能量损失,使象的亮度降低;表面反射光经过多次反射或漫射,有一部分成为杂散光,最后也到达象平面,使象的衬度降低,从而影响系统的成象质量,特别是电视、电影摄影镜头等复杂系统,都包台了很多个与空气相邻的表面,如不敷上增透膜将完全不能应用.目前已有很多不同类型的增透膜可供利用.以满足技术光学领域的极大部分需要.可是复杂的光学系统和激光光学,对减反射性能往往有特殊严格的要求.例如.大功率激光系统要求某些元件有极低的表面反射,以避免敏感元件受到不需要的反射的破坏.此外,宽带增透膜提高了象质量、色平衡和作用距离,而使系统的全部性能增强.因此,生产实际的需要促使了减反射膜的不断发展.在比较复杂的光学系统中,入射光的能量往往因多次反射而损失。
例如,高级照相机的镜头有六、七个透镜组成。
反射损失的光能约占入射光能的一半,同时反射的杂散光还要影响成像的质量。
为了减少入射光能在透镜玻璃表面上反射时所引起的损失,常在镜面上镀一层厚度均匀的透明薄膜(常用氟化镁MgF2,其折射率为1.38,介于玻璃与空气之间),利用薄膜的干涉使反射光能减到最小,这样的薄膜称为增透膜。
现在我们来看一下简单的单层增透膜。
设膜的厚度为e,当光垂直入射时,薄膜两表面反射光的光程差为 2ne,由于在膜的上、下表面反射时都有相位突变,结果没有附加的相位差,两反射光干涉相消时应满足:单层增透膜膜的最小厚度应为(相应于k=0 )单层增透膜只能使某个特定波长λ的光尽量减少反射,对于相近波长的其他反射光也有不同程度的减弱,但不是减到最弱,对于一般的照相机和目视光学仪器,常选人眼最敏感的波长λ=550nm作为“控制波长”,在白光下观看此薄膜的反射光,黄绿色光最弱,红光蓝光相对强一些,因此镜面呈篮紫色。
有些光学器件需要减少其透射率,以增加反射光的强度。
如氦氖激光器中的谐振腔反射镜,要求对波长λ=632.8nm 的单色光的反射率达99%以上。
如果把低折射率的膜改成同样厚度的高折射率的膜,则薄膜上下表面的两反射光使干涉加强,这就使反射光增强了,而透射光就减弱,这样的薄膜就是增反膜或高反射膜。
一般的单层增反膜可使反射率提高到30%以上,而多层增反膜可以提高的更多。
由于这种介质膜对光的吸收很少,所以比镀银、镀铝的反射镜效果更佳五.结语经过实验分析,在温度为430℃,压强为2.1×10-1mbar,功率为3 200 W,流量比为3.07,制备的薄膜具有良好特性,是制作减反射膜的良好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