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爷和小树》教案一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爷爷和小树》最新教学设计3篇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爷爷和小树》最新教学设计3篇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爷爷和小树》最新教学设计3篇《爷爷和小树》一课是以孩子的口吻讲述了爷爷和小树之间的事情,结构清晰,着重理解“暖和的衣裳”和“绿色的小伞”的含义。

以下是的一年级上册语文爷爷和小树教学设计3篇,希望可以分享给大家提供参考和借鉴。

教学目标:1、认识10个字。

2、认识“刂、冫、人、灬”四个偏旁。

3、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4、懂得树木是人类的朋友,人人都要爱护它。

教学准备:1、字卡2、画有冬天和夏天小树的黑板教学流程:(一)激趣引入你们喜欢小树吗?今天,我要和大家一起学习一篇有可爱的小树的课文。

板书课题:爷爷和小树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吗?(利用亲切的对话,引发学生的兴趣,为学生下面的学习做好情感上的铺垫,针对课题,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二)自读课文,学习字词让我们一起到课文中找寻答案吧。

自己拼拼拼音,读读课文,拿也铅笔划一划不认识的字。

(在自读时,要求应具体、到位,另外,引导自读时语言应尽量带有鼓励性。

在学生读课文时,培养学生读读划划的习惯。

)教师指导你有哪些字不认识?从字卡里找出来,贴到黑板上。

(让学生找不认识的字,利用这种生字呈现方法来调动学生积极性,以使其集中注意力。

)引导学生学习,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组词辨义。

组织学生分小组学习剩余生字,交流识字的方法。

汇报,反馈。

(识字的教学我采取先在教师指导下全班学习,再分组学习的方法是为了让学生先明确感受一定的识字方法,再交流。

)认识偏旁“刂、冫、人、灬”(三)朗读课文,感悟课文学习了生字,我想同学们一定急着读课文了,别急,大家先看一幅图。

(出示黑板,画面内容为一棵在寒风中落光了叶子的小树。

) 冬天来了,天多么冷啊!小树在寒风中会说什么呢?读读课文,然后告诉我爷爷是怎样做的?帮助学生理解“暖和的衣裳”大家再想想,小树穿上了“暖和的衣裳”,他会对爷爷说什么呢? 出示图2,内容为一棵长满了绿叶的小树。

小树在爷爷的帮助下度过了寒冬,春天来了,他长出了小叶,到了夏天,小叶变成了大叶子,他一直想谢谢爷爷,可它不会说呀,怎么办呢?读读课文第二个自然段吧。

《爷爷和小树》教学设计精选3篇

《爷爷和小树》教学设计精选3篇

《爷爷和小树》教学设计精选3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书包范文为大家带来了《爷爷和小树》教学设计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一:爷爷和小树教学设计篇一【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及作用《爷爷和小树》是人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

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学生不但可以从课文中识字,还可以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2、教学目标1、认识10个字,会写“不、开、四、五”四个字。

认识1种笔画和5个偏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3、懂得树木是人类的朋友,人人都要爱护它。

3、教学重点、难点结合课文内容认识10个生字,正确书写4个汉字。

【学情分析】小学一年级学生对学习汉字不陌生,但是运用随文识字的方法容易冲淡学生对汉字的记忆,如果复现次数不够的话,识记效果就会受到影响。

因此本设计力求无意记忆与有意记忆交替进行,使课堂中学生听和说的语言实践活动时间猛增,从而达到识字目的。

【教学策略】小学低年级以识字教学为重点,但识字不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全部。

本设计遵循儿童学习记忆的规律,不把学汉字与学语言割裂开来,以听读为主线,注重开发无意记忆在识字上的潜力,让学生在听读实践中反复多次和汉字见面,最终化生为熟。

【教学过程】一、导读板块:1、师生谈话:同学们,你们见过穿着衣服的小树吗?(预设谈话范围:在哪里见过?什么样子的?)2、教师小结:播放收集到的小树“穿衣”的图片或录像资料。

3、揭示课题、板书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爷爷和小树》这篇课文。

4、认识生字:爷(指导学生识记)[设计意图]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充分调动这些经验,在学生熟悉的问题情境中导入到课文的阅读,可以引发学生的阅读期待。

二、初读板块:1、识读课文,学生听读识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用笔圈画出自己不认识的字。

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爷爷和小树》教学设计(5篇)

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爷爷和小树》教学设计(5篇)

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爷爷和小树》教学设计(优秀5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我辛苦为朋友们带来的5篇《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爷爷和小树》教学设计》,我们不妨阅读一下,看看是否能有一点抛砖引玉的作用。

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爷爷和小树》教学设计篇一:田琳一、学习目标(一)、认识“爷”、“棵”等十个生字,认识“父”“人”等5个偏旁,会写“不、开、四、五”4个字。

(二)、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读出一定的语气。

(三)、结合上下文了解“暖和的衣裳”、“绿色的小伞”指的是什么,初步知道人与树的关系,知道人与自然应该和谐发展。

二、重点难点(一)、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引导学生发现识字规律。

(二)、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读出一定的语气。

(三)、结合上下文了解“暖和的衣裳”、“绿色的小伞”指的是什么,初步懂得人与树的关系,知道人与自然应该和谐发展。

(四)、会写“不”,能有正确的写字姿势,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三、教学准备学生:1、观察生活环境中的树木,把喜欢的树画下来,准备张贴。

2、结合自己的观察,向爸爸妈妈了解人们为保护树木做了哪些事。

教师:1、查找有关树木的资料,以及人类保护树木的各种方法。

2、制作课件。

四、教学过程教学程序(一)、谈话导入:1、师:昨天你们去观察小树了吗?师:把你喜欢的树画下来了吗?谁愿把你的画贴到黑板上?(学生上讲台贴画。

)师:大家画得都很美,说明大家都很喜欢小树。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与小树有关的课文,相信学完这篇课文后同学们会更加喜欢小树的。

2、(出示课件:5 爷爷和小树)师:请你借助拼音读读课题。

3、师指“ye”问:大家看,这两个音节有什么不一样?生:这两个音节一个有声调,一个没有声调。

生:没有声调的应该读轻声。

(学生齐读课题)(二)、自主识字:1、师:自己先读读课文。

《爷爷和小树》教案(精选4篇)

《爷爷和小树》教案(精选4篇)

《爷爷和小树》教案《爷爷和小树》教案(精选4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爷爷和小树》教案(精选4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爷爷和小树》教案1教学目标:1、认识10个字,会写4个字。

认识笔画“竖弯”和“立刀、两点水、人字头、四点水”4个新偏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懂得树木是人类的朋友,人人都要爱护它。

教学重难点:重点:识字、写字、理解重点词语和练习朗读。

难点:小树为什么长得那么好。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生字卡片。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总第71课时)一、导入新课1、复习背诵儿歌《轻轻地》提问:小兔、小狗是怎样爱护小草的?讨论:我们应该怎样爱护花草树木的呢?2、板书课题:齐读,读好“爷爷”提问: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把勾出的生字多读几遍。

同桌互相抽读,检查字音是否准确。

3、教师抽读,提示易读错的字音。

(“给”;“穿、伞”的平翘区分;“暖、冷”的边鼻音区分。

)4、出示文中的词语让学生读一读。

爷爷一棵小树到了给我穿上暖和冷了撑开伞不热四十五个5、请学生把这些生字送回到文中读。

(让学生分段读课文,检查朗读课文情况)教师讲述:今天学的课文和前面学的诗歌不一样了,它没有一句一句的诗句,而是一段一段的。

下面就请小朋友和老师一起来认识什么叫一段。

引导学生认识段落。

并引导学生给每个段落标上序号。

请学生分段落读课文(巩固段落,又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注意把字音读准。

三、学习课文,朗读感悟,学习生字1、指名朗读课文第一段。

提问:读了这段,你知道了什么?鼓励学生用自己的办法记“棵”(加一加“木”+“果”,复习“木字旁“;或猜字谜“左边画树,右边画果子)。

出示“一棵小树“,还可以说什么?2、教师讲述:我家门口有一棵小树,北风一阵阵刮过,地上有许多树叶。

2023最新-《爷爷和小树》教案优秀8篇

2023最新-《爷爷和小树》教案优秀8篇

《爷爷和小树》教案优秀8篇前几天,偶尔看到这样一个小故事:清清的小河边,住着一只小鸡和小鸭,它们是一对好伙伴。

早上,太阳公公露出了笑脸,暖暖地照着小河,照着绿草。

小鸡小鸭都想去河对岸的草地上捉虫吃,可是,小鸡不会游泳,小鸭的嘴巴扁扁的捉起虫来很费劲。

怎么办呢?这次帅气的小编为您整理了《爷爷和小树》教案优秀8篇,希望能够给予您一些参考与帮助。

爷爷和小树篇一师出示生字卡片,认读生字。

师:下面我们来玩一个游戏:小小擂台赛。

男女生对抗,比赛认读生字和生词,其他同学当评委,最后的胜利者是小擂主。

将课文中出现的生字,生词依次出现,课堂场面比较活跃。

师:组与组的对抗,一位学生背对黑板,另一学生做动作,让他猜这是什么字。

生用手开门生猜:开生穿衣的动作生猜:穿……师:哪一组的同学能够根据字的字形编出谜语或儿歌。

生1:书上结果子,是什么字?生2:棵生3:爸爸的爸爸拄拐杖,是什么字?生4:太阳出来暖洋洋!……(采用多种方式让生字和学生多次见面,在生字的复现中巩固了识字。

)师:我们把这些生字新词放入课文当中,看课件或插图,找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可以同桌练读,你读我听等各种方式。

生自由练读。

师:哪一组想先读,师:男女生比赛读,(教师要舍得花时间让学生练读,要耐心地纠正学生的字音,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

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师:(课件演示冬天的情景),北风呼呼地刮,小树在寒风里会说些什么呢?生1:它会说,我好冷呀,我会冻死的。

生2:要是有人给我穿上暖和的衣服那该多好呀!生3:等我冻坏了,我怎么才能为人们服务呢?师:爷爷是怎么做的?生:爷爷给它穿上暖和的衣裳。

师:再读课文,想一想“暖和的衣裳”指的是什么?生1:是可以保暖的衣服?生2:不是,是稻草,因为稻草可以保暖。

师:是呀,爷爷给小树带来了温暖,小树过得可快乐了。

(演示夏天的情景)夏天到了,小树是怎么做的?生:它会谢谢爷爷的,还要报答爷爷,给爷爷撑开绿色的小伞。

师:他会说些什么?生1:爷爷,我要让你过个愉快的夏天。

爷爷和小树的教案设计

爷爷和小树的教案设计

爷爷和小树的教案设计第一章:爷爷和小树的故事导入1.1 教学目标:了解并欣赏绘本《爷爷和小树》的故事内容。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引导学生理解亲情的可贵,培养他们的感恩之心。

1.2 教学重点:理解故事情节,感受故事中的亲情。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创造力。

1.3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汲取感恩的情感。

激发学生对亲情的思考和反思。

1.4 教学准备:准备绘本《爷爷和小树》的图片或实体书籍。

准备白板或大纸张,用于学生绘画。

1.5 教学过程:引入话题:询问学生是否曾经给家人做过事情,或者家人为他们做过什么事情。

分享故事:讲述《爷爷和小树》的故事,引导学生观察故事中的亲情元素。

讨论:引导学生分享对故事的感受,讨论亲情的重要性。

活动:让学生绘画出自己和家人之间的亲情场景,鼓励他们表达出对家人的感恩之情。

1.6 教学评价:观察学生在讨论和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评估学生对故事的理解和对亲情的认识。

第二章:亲情的重要性2.1 教学目标:理解亲情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对家人的关心和尊重。

2.2 教学重点:亲情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家人的关心和尊重的重要性。

2.3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个人经历中认识到亲情的重要性。

激发学生对家人的关心和尊重。

2.4 教学准备:准备相关的亲情故事或实例。

准备讨论问题清单。

2.5 教学过程:引入话题:询问学生对亲情的理解和感受。

分享实例:讲述相关的亲情故事或实例,引导学生感受到亲情的重要性。

讨论:提出讨论问题,引导学生分享对家人的关心和尊重的经历。

活动: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设计一项表达对家人的关心的行动。

2.6 教学评价:观察学生在讨论和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评估学生对亲情重要性的理解和认识。

第三章:家人的关心和尊重3.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家人的关心和尊重。

引导学生理解关心和尊重家人的重要性。

3.2 教学重点:家人的关心和尊重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的关心和尊重行为。

3.3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行为上表达出对家人的关心和尊重。

《爷爷和小树》教案15篇

《爷爷和小树》教案15篇

《爷爷和小树》教案15篇《爷爷和小树》教案1教学目标:1、认识10个字,会写“不、开、四、五”四个字。

2、认识1种笔画“”和5个偏旁“父、刂、冫、人、灬”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懂得树木是人类的好朋友,人人都要爱护树木。

教学重点难点:1、认识10个生字,会写“不、开、四、五”四个字,认识笔画、5个偏旁。

2、理解“暖和的衣裳”、“绿色的小伞”,了解人和植物的关系。

课前准备:生字卡片、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10个生字,认识1种笔画“”和5个偏旁“父、刂、冫、人、灬”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会写“不、开”2个字。

【课时重难点】认字写字,朗读课文,了解人和植物的关系。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课题1.板书:小树,(指名读)谁知道小树能给我们带来什么?2.板书:爷爷,教学“爷爷”。

你用什么办法记住了“爷”?(注意爷爷长了胡子,和“爸爸”的“爸”不一样。

)3.板书,“和”,齐读课题。

4、那么,我们该怎样对待小树呢?请小朋友们闭上眼睛,听老师给你们讲一个关于爷爷和小树的故事,看谁听懂得最多?二、范读课文,学生认真听。

4.反馈:你都听懂了什么?5.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及时教学部分生字。

6.及时鼓励:小朋友可真不简单,听了一次就听懂了那么多,如果自己再去读读,那就会知道得更多了。

7.检查个别生是否读正确。

(一段一段地检查,并且随机教学生字。

)8.认识自然段,并且动笔标一标。

三、认识生字,积累方法。

1、读一读:自由拼读课文,碰到不认识的字多读几次。

2、认一认:春天到,小树上长出了许多绿色的树叶宝宝,你们认识它们吗?说说你是怎样认识的?(出示课件二)3、想一想,怎样记住它?①老师把生字宝宝排成两队,仔细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指导读,注音读准前鼻音)②交流识字方法:看课件二,(生字中新教的.部首变成红色)你们又发现了什么?谁能说出这些部首的名字。

(认识五个偏旁“父、刂、冫、人、灬”。

《爷爷和小树》优秀教案(通用9篇)

《爷爷和小树》优秀教案(通用9篇)

《爷爷和小树》优秀教案(通用9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爷爷和小树》优秀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爷爷和小树》优秀教案篇1教学要求:1.了解课文内容,知道应该爱护小树,初步懂得一些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2.参加讨论并且发言。

知道“衣裳”、“绿伞”在句子里指的是什么;知道“爷爷真好”、“小树真好”的原因。

教学重点:能够积极参加讨论并且发言。

知道“爷爷真好”,“小树真好”的原因。

教学过程:一、看——了解图意,培养观察能力出示多媒体课件:1.爷爷给小树“穿衣服”的活动画面,孙子好奇地问爷爷什么。

2.爷爷在树下摇扇乘凉的活动画面,孙子高兴地在树下边跑边叫。

二、读——弄懂课文,培养读书能力。

课文较短,且通俗易懂,可引导学生通过自读自悟的方法理解课文内容。

可这样引起读的兴趣:刚才同学们看得认真,说得更好,书上有没有你说得好呢?1.图文对照,初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不丢字、不加字。

2.把本课生字和要求认识的字在文中画出,并多读几遍。

3.检查读书情况(1)说说小树在哪里。

(2)天冷了,谁帮谁做了什么?指导学生怀着高兴的心情读第1自然段。

(3)图文对照,自学第2自然段。

天热了,谁帮谁做了什么?“绿伞”指的上什么?并用“绿”练习说话。

朗读提示:图上的爷爷和孙子心情怎样?该怎样读好这段话?(4)齐读第3段三、演——深化理解,培养口语交际能力四、议——发散思维,增强环保意识1.小树和爷爷的关系怎样?2.如果没有人的帮助,小树会怎样?村木会给人带来什么好处?3.你帮树木做过什么?今后打算帮助树木做点什么?《爷爷和小树》优秀教案篇2【学习目标】1、认识10个字,会写不、开、四、五4个字。

认识1种笔画和5个偏旁父、刂、冫、人、灬。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懂得树木是人类的朋友,人人都要爱护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爷爷和小树》教案一
一、教学要求
1.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要爱护小树,从小要为绿化祖国出力。

2.初步学习把词放在句子中,把句子放在课文中理解意思的方法。

理解“衣裳”、“绿伞”在句子里的意思,理解“爷爷真好,小树真好。

”在课文中的意思。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知道课文中的“衣裳”、“绿伞”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说“爷爷真好,小树真好。

”要切实引导学生把词放在句子中,把句子放在课文中准确地理解意思,使他们初步学习到联系句子,联系课文理解词句的基本方法。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要求:
初读课文,认识全课生字,掌握其中3个生字的形和义;从整体上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理解课文第一自然段的词句,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并背诵。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谈话激趣。

1.板书课题
6爷(y6)爷和小树(sh))
2.指名读课题,想一想:课题中写了谁?(爷爷)写了什么?(小树)随着
树“的图片。

3.教师设问,激发学生读书的愿望。

课题写了”爷爷“,写了”小树“,中间用”和“连起来,其中一个是人,一个是树,人和树之
间有什么联系呢?我们读读课文就知道了。

(二)初读课文,大致了解内容,认识全课生字,学会三个生字。

1.请学生打开书,自己指读课文一遍,做到看拼音读准字音,不丢字,不加字,读不好的句子可多读两遍,然后看田字格范字认读生字的音,最后看读课文一遍。

2.出示生字小黑板,指名认读全课八个生字。

3.指导学”衣、裳、伞“三个生字的形和义,并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伞“
①先指名按部分加笔画的方法记字形,再举起一把伞,引导学生利用伞
②指名说说伞有什么用?(伞可以挡雨,可以遮挡阳光,到了夏天太阳当头照时,打开伞就凉快多了)。

③先指导观察田字格范字,然后照范字写两个”伞“,上宽下略窄;上短下长,第一笔从竖中线起笔,第三、四两笔斜压横中线,最
后一笔”丨“压竖中线写。

(2)出示生词”衣裳“
①指名读词,说明”裳“要读轻声。

再说说什么是”衣裳“。

②指名按笔画记”衣“的形,然后照田字格范字写一个”衣“字,注意第二笔横要比下边的大撇、大捺写得窄。

③指导记和写”裳“字的形。

先告诉学生”裳“字上边是个新偏旁叫小字头,”小字“作字头,竖钩要变成竖,左点往右下点,右点变成撇。

再让学生按部分记”裳“的形。

指导写两个”裳“字。

”裳“字容易写长,让学生观察田字格范字时,要着重让学生看清横中线上是哪些部
上。

”冖“和”衣“字的撇捺要写得一样宽。

4.自己小声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自然段序号。

先指名读,说全课有几个自然段。

(3个)再指名3人按自然段读,读后组织学生按声音清楚响亮和正确的要求评议,订正读错的地方。

--课中休息--
(三)指导理解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注意全段有几句话?(两句)
2.理解句子
在黑板上出示第一句话:天冷了,爷爷给小树穿上稻草衣裳。

(1)指名读。

(2)引导理解。

①这句话写了谁给小树穿上稻草衣裳?(爷爷)写了爷爷做什么?(给小树穿稻草衣裳)谁能说说这句话的意思?(爷爷给小树穿上稻草衣裳)
②句子中的”衣裳“指的是什么?要引导学生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习到把词放在句子中理解意思的方法。

告诉学生要想知道”衣裳“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认真读句子,在句子中找答案。

当学生经过读句思考回答正确后,教师要在句子中把”衣裳“指的是”爷爷给小树穿上的稻草“用线画出来,使学生清清楚楚地看到句中词与词
之间的联系,注意了这个联系,就能确切地理解意思。

③看插图(1)问稻草是”穿“上去的吗?课文里为什么这么说呢?教师要启发学生用刚学过的方法认真读句子,想想句中把稻草当作什么,所以才这么说。

(3)指导读。

读的时候要把为什么要给小树穿衣裳,穿什么样的衣裳读清楚。

小树有了稻草衣裳怎样?在黑板上出示第二个句子:小树不冷了。

指名读,要强调”不冷了“。

3.指名正确流利地读第一自然段,把句子的意思表达出来。

4.指导背诵。

先自己试背,然后指名背或齐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