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周周末练习(1—3节)

第2周周末练习(1—3节)
第2周周末练习(1—3节)

第二周周末练习(1~3节)

一、选择题

1、手偶然接触到针尖,便立即缩回,并会产生痛觉,产生痛觉的部位在()

A、大脑皮层

B、脑干

C、脊髓

D、皮肤

2、在汽车行驶的途中,即使我们闭上眼睛也可以感受到车子向右转还

是向左转,加速还是刹车,这是因为()

A、我们耳朵的听觉十分灵敏可以听到汽车行驶的声音

B、耳蜗中位觉感受器

C、通过身体的各种感觉感受到的

D、前庭和半规管的作用

3、唐诗《枫桥夜泊》中的名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中包含着声学知识.对其中声现象的解释中,错误的是()

A、客船上的人根据音调知道是钟发出的声音 C、钟声通过空气传

播到客船

B、客船上的人根据音色知道是钟发出的声音 D、钟声是由钟的振

动产生的

4、“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这是南宋诗人陆游《村居

书喜》中的两句诗,诗中“花气袭人”和“鹊声穿树”描述了诗人的感觉正确的是()

A、听觉和视觉

B、嗅觉和视觉

C、触觉和味觉

D、嗅觉和听觉

5、对酸味最敏感的区域划分正确的是(阴影部分为敏感区)()

6、吃棒冰时,人感觉冰凉,且舌头有点发麻。这是由()

A、舌的温度感觉引起的

B、舌的味觉引起的

C、舌的痛觉引起的

D、多种刺激综合作用后产生的感觉引起的

7、人具有的四种基本味觉是()

A、酸、甜、苦、咸

B、酸、甜、苦、辣

C、酸、甜、咸、涩

D、酸、甜、辣、涩

8、蛇没有耳朵的,但是我们都知道“打草惊蛇”这一成语。使蛇离开的原因是()

A、打草时,草及周围的地面发生了振动,蛇感到危险而离开

B、蛇的舌头能探测人的气味,故“知趣”地离开

C、蛇有探测红外线的能力,故“知趣”地离开

D、蛇的皮肤被草弄的痒痒的,被迫离开

9、用手掌托在耳郭后边,会感到前方传来的声音变大,这说明耳郭能够()

A、产生声波

B、传递声波

C、收集声波

D、感受声波

10、俗话说:“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室,久而不闻其臭。” 据所学科学知识分析,这种现象说明

A、人的嗅觉中枢易适应

B、人的嗅觉中枢不发达

C、人的嗅觉中枢功能丧失

D、人的嗅觉中枢易破坏

11、某人失聪(没有听觉)后,经检查医生认为耳的结构没有损伤。那么发病的可能部位是()

A、听神经和听觉中枢

B、鼓膜

C、听小骨

D、耳蜗

12、CCTV青年歌手大奖赛,有一道辨听题:“先听音乐,后判断该音乐是哪一种乐器演奏的。”

这主要考查歌手对乐器的鉴别能力,依据是()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声速

13、在冷、热、触、痛四种感觉中,对人体保护意义最大的是()

A、冷觉

B、触觉

C、痛觉

D、热觉

15、控制噪音是城市环保的重要措施,下列措施不能

..减小噪音的是

A、机动车辆在市区禁止鸣笛

B、城市道路旁装隔音板

C、汽车排气管上安装消声器

D、控制汽车尾气的排放指标

16、声音是一种常见的现象,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以下有关声音的说

法错误

..的是()

A、人能够听到20H Z—20000H Z的声音

B、有些高科技产品,不振动也可以发出声音

C、雷声的响度比人声的响度大得多

D、声音传播的速度在液体中比在空气中快

17、星期天,小明和几位同学一起到福严寺游玩,他们在敲大古钟时发

现,停止对大钟的撞击后,大钟“余音未止”。他们分别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小明认为一定是大钟的回音;小刚认为有“余音”说明大钟仍在振动;小东认为是因为人的听觉发生“延长”的缘故;小丁认为大钟虽然停止振动,但空气仍在振动。他们的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A、小明

B、小刚

C、小东

D、小丁

18、向保温瓶里灌开水的过程中,听声音就能判断瓶里水位的高低,这

是因为()

A、随着水位上升,音调逐渐变高

B、随着水位上升,音调逐渐变低

C、灌水过程中,音调不变,响度越来越大

D、灌水过程中,音调不变,响度越来越小

19、关于甲、乙、丙三个正在振动的物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甲:手臂以每秒2次的频率上下挥动乙:蝙蝠发出频率为1×105赫兹的振动

丙:被小锤敲击的频率为256赫兹的音叉

A、甲、乙、丙都是声源,人耳都能听到它们发出的声音

B、丙是声源,人耳能听到它发出的声音;甲、乙都不是声源,人耳听不到

C、甲、乙、丙都是声源,人耳只能听到丙发出的声音

D、甲、乙、丙都不是声源,人耳听不到它们发出的声音

20、以下各项中属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的是

()

①隆隆的雷声预示着一场可能的大雨②声纳捕鱼③超声波碎石④B超探病

⑤用声波来清洗眼镜片⑥用听诊器了解病人心、肺的情况

A、①⑤⑥

B、②③④

C、③⑤

D、①②④⑥

二、简答题(每个空格2分,共40分)

21、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如果停止,发声也停止;

声音是以_________的形式向四周传播的。

22、说出下列现象或事例运用什么感觉。

⑴瞎子摸象:⑵今天气温适中:⑶吃杨梅觉得很酸:

23、古诗《小儿垂钓》中有“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钓鱼的小儿面对路人的询问,只是招招手却默不作声,这是因为他知道声音不仅能在空气中传播,还能在中传播。

24、1997年7月27日上午,一架B3875型飞机超低空三次飞临某农村

鸡舍上空,使鸡群受到

惊吓,累计死亡1021只。而鸡舍内未死亡的肉食鸡则生长缓慢,出栏的平均体重减少近1000

克,养鸡业主为此蒙受很大损失。你认为造成这个危害的原因是。

25、在2008年春节联欢晚会上,伴口技的手影节目《手影表演》,通过演员的双手和口技表演生动地演绎了两只鸟从相恋到生育、养子的全过程。观众听到的口技演员的声音是靠

传播的;观众从演员的口技表演中听着像是黄鹂鸟的叫声,是因为演员模仿了黄鹂鸟叫声的。(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26、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但我们看到蝴蝶翅膀在振动时,却听不到因翅膀振动而发出的声音,这是因为蝴蝶翅膀振动的频率20Hz(选填“低于”或“高于”)。这种听不到的声波有很强的破坏性,在这次“5·12”汶川大地震时,600多公里之外的贵阳也有不少市民出现头晕、恶心等症状,就与这种声波有关,我们将这种声波称为声。

27、当调节收音机的电位器,使其音量增大时,发现扬声器的纸盆的振动幅度也加大。

⑴这表明声音的响度与声源的有关;

⑵当你逐渐远离收音机时,听到声音的响度会逐渐,这又表明声音的响度还与有关系。

28、右图表示人耳和脑的联系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

⑴看电视文艺节目时,你能听到演员优美动听的歌声。那么,

图中接受声波信息的感受器位于内;听觉产生的

部位是。(填数字代号)

⑵如果某人标号④所示部分受损,则(填“能”或

“不能”)产生听觉。

29、下列各项有关控制噪声的具体措施中,属于控制噪声声源的是;属于阻挡噪声传播的措施是;属于防止噪声进入人耳的措施是。

①城市禁鸣喇叭;②纺织女工带上耳塞;③城市高架路上安装隔音屏;④在高噪声车间内安放吸声材料;⑤将飞机场建在远离居民点的城郊;⑥驾驶战斗机的飞行员带上头盔;

⑦点燃爆竹导火线后,边撤离边捂住耳朵。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格2分,共20分)

30、在学习吉他的演奏过程中,小明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他决定对此进行研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以下猜想:

猜想1: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

猜想2: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

猜想3: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下表所列的9种规格的琴弦,因为音调的高低取决于声源振动的频率,于是借来了一个能够测量振动频率的仪器进行实验。

(1)为了验证猜想1,应选用编号为等三根琴弦进行实验;

为了验证猜想2,应选用编号为等三根琴弦进行实验。

(2)表中有的材料的规格还没有填全,为了验证猜想3,必须知道该项内容:请在表中编号G处填上所缺数据。(共2分)

(3)随着实验的进行,小明又觉得琴弦音调的高低与琴弦的松紧程度有关,为了验证这一猜想,必须进行的操作是:。

32、某班级科学探究小组的同学就为什么要用两只耳听声音,建立了如下猜测:

猜测①:用两只耳听到的声音的响度大,可以听的更清楚;

猜测②:用两只耳听声音,可以辨别声源的方向;

猜测③:左耳听左边的声音,右耳听右边的声音。

(1)为了验证其猜测①的正确与否,同学们设计并做了如下实验:

在离同一声源同样远近的条件下,同一人用两只耳听声音,然后再用一只耳听声音(另一只耳道用耳塞塞住)。若猜测①是正确的,则实验结果应该是,

实验中同学们应用了科学探究中的法和对比法。(2)为了验证其猜测②的正确与否,同学们又做了实验且结果如下:让一同学蒙上眼睛,用两只耳听某一声源发出的声音,结果该同学对声源的方位判断正确,然后改用一只耳听(声源换了方位),结果该同学对声源的方位判断错误。根据以上实验结果,可以断定猜测②是。

七年级(下)第一章《对环境的察觉》(1~3节)练习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二、简答题(每个空格2分,共40分)

21、振动波 22、(1)触觉 (2) 热觉(或冷觉) (3) 味觉

23、水(或液体) 24、飞机的噪音 25、空气音色 26、低于次

27、(1)振动幅度 (2)变轻声源的距离远近有关 28、(1)、⑤①(2)、不能

29、①⑤ ③④ ②⑥⑦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格2分,共20分)

30、(1)、ABC ADE (2)、100

(3)、使用同一根琴弦进行演奏,改变琴弦的松紧程度,然后比较发声的音调的高低。

31、(1)、机械闹钟(2)、B (3)、泡沫衣服锡箔纸

32、(1)、两只耳朵听时响度大,一只耳朵听时响度小控制变量 (2)正确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