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行业上下游

合集下载

中国服装行业现状、服装电商市场规模及服装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服装行业现状、服装电商市场规模及服装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服装行业现状、服装电商市场规模及服装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一、现状服装行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传统支柱型产业,在我国宏观产业布局中具有重要地位。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服装行业规模以上企业累计实现营业收入16,010.33亿元,占当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05.78万亿元的1.51%。

我国服装行业发展十分迅速。

服装行业得以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则是我国有丰富的原材料供应来源。

以棉、麻、毛、丝为主的服装原材料体现出供应产量大、区域集中的特征。

黄河中下游的河南省、山东省,以及长江中下游的湖北省、江苏省、安徽省和江西省均是服装工业的重要原材料供应地区。

2019年福建省、江苏省、山东省、河南省和湖北省五省的纱产量达到了全国总产量的67.08%,而新疆则是我国棉花主产区,2019年新疆棉花产量占全国棉花总产量的八成以上。

近年来我国服装消费已经从单一的遮体避寒的温饱型消费需求转向时尚、文化、品牌、形象的消费潮流,服装行业面临转型升级压力,产业规模增速不断下降。

2019年,服装产量略有反弹。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2019年1-12月,我国服装行业规模以上企业累计完成服装产量244.72亿件,同比增长3.28%。

2020年1-3月,服装行业规模以上企业累计完成服装产量46.18亿件,同比下降20.3%。

预测在疫情影响背景下,2020年我国服装行业规模以上企业累计完成服装产量约210.9亿件,同比下降13.8%。

为进一步了解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服装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和企业复工进展,中国服装协会于2月27日-28日在会员企业范围内开展了第二阶段服装企业复工情况问卷调查。

从反馈信息来看,服装企业复工复产总体呈现了积极向好态势。

复工人数占正常生产情况下用工人数的比例比上期有所提高,但依然面临着工人短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复工不同步、市场低迷订单减少、交通物流不畅、防护资源缺乏等多方面的困难和问题。

据了解,目前大型企业复工情况好于中小型企业,但差距明显缩小:大型企业的复工比例达94.0%,分别高于中型企业和小型企业16.1个百分点和25.1个百分点。

第一章、纺织服装业

第一章、纺织服装业

第一章纺织服装业一、纺织服装业的定义及组成纺织服装业是我国的传统轻工产业,分为纺织业和服装业。

纺织业是指把纤维原料最终加工成衣物等纺织成品的生产部门的总称;而服装业是指把纺织成品加工成衣物的生产部门的总和,从上下游的关系来看,纺织行业是服装制造业的上游行业。

纺织行业的分类比较繁多,目前比较流行的行业分类是按照生产用原料来分的,主要分为化纤行业、棉纺织行业、丝织业、毛纺织业和麻纺织行业等几个子行业。

而服装行业的分类则较为简单,根据服装用途可以分为服装业、鞋帽业、服饰业等。

二、广州纺织服装业的发展历史广州纺织业源远流长,相传在公元前11世纪的周朝,广州地区已出现用葛藤纤维编织而成的葛布。

纺织服装工业是广州市重要的传统产业。

广州市地处沿海,历来是中国对外通商的主要口岸,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由于地理交通等方面的有利条件,成为中国针织工业和现代机器纺纱业的发祥地之一。

但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诞生前的1个世纪漫长岁月中,因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与摧残,纺织工业发展缓慢,长期停留在落后的手工业作坊式的生产上,而且原材料、染化料、设备及机配件等均主要依靠进口。

建国后,经过7个五年计划的建设,在广大干部职工的努力奋斗下,广州纺织工业已建设成一个包括化纤、棉纺、毛纺织、麻纺织、丝织、印染、色织、针织、棉织复制和纺织机械在内的、门类比较齐全的现代机械化的产业,拥有生产企业89家,其中“三资”企业17家,大中型骨干企业27家,占全市大中型骨干企业总数的11.02%。

纺织工业总产值、利税总额和出口创汇等均居广州市工业系统的前三位,是广州市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后,国家对轻纺工业的发展实行倾斜政策。

广州市作为改革开放综合试验城市,广州纺织工业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也经受了各种严峻的考验。

建国后,街道组织有车缝技术的闲散居民,办起了服装组,生产各种服装。

后来,街道服装组业务扩展到为市属的服装厂(店)加工生产。

服装行业产业链

服装行业产业链

服装行业产业链分析服装行业产业链主要包括:棉花种植、化纤生产、纺织印染以及辅料的生产等,将产品供应至服装行业,其下游产业主要为消费者直接消费。

下游服装需求增速放缓;上游原料价格下跌是服装行业产业链呈现出的最大特点。

其主要的产业链条示意图可以参见下图。

化纤行业的原材料是聚脂切片、PTMEG、MDI、棉浆粕,产品是涤纶、氨纶、粘胶等。

纺织行业的原材料是化纤、羊毛、棉花等,产品是各种布料。

服装制造业原材料是布料,产品是服装等。

化纤、纺织、服装业依次是上下游关系。

从上图可以看出来,纺织产品是服装产品的主要上游产品,因此服装生产行业主要应该建立在纺织产业发达的地区。

服装作为直接进入消费市场的重要产品,区域经济实力和地区消费能力直接决定着纺织服装行业的市场需求和利润水平,进而影响纺织行业的发展。

因此,服装行业在地区消费能力较强的东部沿海区域普遍发展较快,如广东、浙江、山东、福建等地区。

此外,由于纺织行业的上游主要是化纤和棉花等产品,而化纤行业则与石油化工息息相关。

化纤行业的发展和价格对于服装行业的原料供应影响很大。

从服饰生产成本的角度分析,面、辅料等原材料约占65-75%左右,成衣制造加工成本约占25-35%。

对于高级服饰而言,产品提价率较高,毛利率水平持续较高。

因此,上游行业的价格波动对高级服装市场直接影响相对有限。

影响棉花现货价格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政策面一般说来,政策对价格的影响是很短期的,但是有时却很剧烈。

影响棉花现货价格的政策因素主要有:①政府的宏观政策。

包括政治,经济政策,如农业政策,外贸政策,金融政策,证券政策等,都会对棉花期货价格产生影响。

在分析国家重大宏观经济政策对棉花期货价格影响的同时,还要分析国务院和其他职能部门出台的政策对棉花价格的影响程度。

②行业组织政策。

行业组织在市场经济中起的作用已日益明显,他们制定的产业政策有时会影响棉花的生产规模,产量,销售量以及相对价位。

③国家储备计划。

服饰行业的产业链与商业模式

服饰行业的产业链与商业模式

服饰行业的产业链与商业模式服饰行业作为一个颇具活力和竞争激烈的领域,其产业链和商业模式具有独特的特点。

从服装设计、原料采购、生产制造、到销售渠道,服饰行业的产业链主要分为上游、中游和下游。

而服饰行业的商业模式也在不断创新和演变,以满足消费者需求。

首先,服饰行业的产业链主要包括上游的设计和原料采购环节、中游的生产制造环节,以及下游的销售渠道。

在设计和原料采购环节,服装品牌和设计师根据市场需求和潮流趋势设计出款式和款式,并选择合适的原料进行采购。

在生产制造环节,工厂生产出成衣,并负责质量检验和包装。

在销售渠道环节,服装品牌通过线下实体店、线上电商平台等渠道将产品推向市场。

其次,服饰行业的商业模式不断创新和升级。

传统的商业模式主要包括批发和零售,但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新型商业模式如电商、直播带货等不断涌现。

电商平台为消费者提供了更为便捷的购物体验,直播带货则通过直播形式为产品带来更直观的展示和推广。

此外,定制、共享等新兴商业模式也在逐渐崭露头角,为服饰行业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

在服饰行业中,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密不可分,每个环节都对整个产业链的运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设计环节决定了产品的外观和款式,原料采购环节关乎产品的品质和成本,生产制造环节直接影响产品的工艺和质量,销售渠道环节决定了产品的销量和市场表现。

只有上下游环节协调一致,才能保证产品的顺利生产和销售。

而商业模式则是服饰行业能否适应市场变化和消费者需求的关键所在。

随着消费升级和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服饰行业需要不断创新和改变自身的商业模式,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

走线上电商的路线,增加线上直播的形式,拓宽销售渠道,提升用户体验,这些都是服饰行业在商业模式上可以进行的尝试和探索。

综上所述,服饰行业的产业链和商业模式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

只有不断创新和适应市场的变化,服饰行业才能不断前行并取得成功。

在未来,服饰行业将面临更多的挑战和机遇,需要不断调整自身的产业链和商业模式,以迎接新的发展机遇。

服装行业上下游

服装行业上下游

服装行业产业链分析服装行业产业链主要包括:棉花种植、化纤生产、纺织印染以及辅料的生产等,将产品供应至服装行业,其下游产业主要为消费者直接消费。

下游服装需求增速放缓;上游原料价格下跌是服装行业产业链呈现出的最大特点。

其主要的产业链条示意图可以参见下图。

化纤行业的原材料是聚脂切片、PTMEG、MDI、棉浆粕,产品是涤纶、氨纶、粘胶等。

纺织行业的原材料是化纤、羊毛、棉花等,产品是各种布料。

服装制造业原材料是布料,产品是服装等。

化纤、纺织、服装业依次是上下游关系。

从上图可以看出来,纺织产品是服装产品的主要上游产品,因此服装生产行业主要应该建立在纺织产业发达的地区。

服装作为直接进入消费市场的重要产品,区域经济实力和地区消费能力直接决定着纺织服装行业的市场需求和利润水平,进而影响纺织行业的发展。

因此,服装行业在地区消费能力较强的东部沿海区域普遍发展较快,如广东、浙江、山东、福建等地区。

此外,由于纺织行业的上游主要是化纤和棉花等产品,而化纤行业则与石油化工息息相关。

化纤行业的发展和价格对于服装行业的原料供应影响很大。

从服饰生产成本的角度分析,面、辅料等原材料约占65-75%左右,成衣制造加工成本约占25-35%。

对于高级服饰而言,产品提价率较高,毛利率水平持续较高。

因此,上游行业的价格波动对高级服装市场直接影响相对有限。

影响棉花现货价格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政策面一般说来,政策对价格的影响是很短期的,但是有时却很剧烈。

影响棉花现货价格的政策因素主要有:①政府的宏观政策。

包括政治,经济政策,如农业政策,外贸政策,金融政策,证券政策等,都会对棉花期货价格产生影响。

在分析国家重大宏观经济政策对棉花期货价格影响的同时,还要分析国务院和其他职能部门出台的政策对棉花价格的影响程度。

②行业组织政策。

行业组织在市场经济中起的作用已日益明显,他们制定的产业政策有时会影响棉花的生产规模,产量,销售量以及相对价位。

③国家储备计划。

服装加工行业年度总结(3篇)

服装加工行业年度总结(3篇)

一、行业规模与收入据相关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服装加工行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了175.12亿元,虽然相比2022年减少了34.4亿元,但同比减少16.42%。

这表明,在市场需求逐步回暖的背景下,服装加工行业整体收入有所下降,但降幅较2022年有所收窄。

二、企业数量与竞争力近年来,我国服装加工行业规模以上企业的数量及竞争力不断提升,行业两极分化现象日趋明显。

2023年,规模以上企业的服装加工行业产量及所占比重继续提升,显示出行业整体实力的增强。

三、生产方式与技术随着科技的发展,我国服装加工行业生产方式逐渐向现代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

针织面料和针织服装的生产成为主流,梭织面料加工和手工加工仍占一定比例。

此外,服装加工行业在面料组成成分上,棉织物、丝织物、毛织物、麻织物、化纤织物及它们的混纺和交织织物等各类面料广泛应用。

四、产业链与市场开拓2023年,我国服装加工行业产业链逐步完善,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

服装企业加强市场开拓,积极拓展国内外市场。

同时,行业内部竞争加剧,企业通过技术创新、产品升级等方式提升市场竞争力。

五、人才培养与激励机制为适应行业快速发展,服装加工行业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提高员工素质。

部分企业实施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优化人才结构,激发员工积极性。

此外,行业内部还涌现出一批优秀的企业家和技术人才。

六、绿色发展与低碳转型在生态文明建设和“双碳”战略推动下,服装加工行业加快低碳化转型。

数码喷墨印花技术、丝绸文化创意品等绿色先进适用技术得到广泛应用。

行业内部对节能减排、环保生产等方面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

总之,2023年,我国服装加工行业在市场、技术、人才、环保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面对未来的发展,服装加工行业将继续深化改革,创新驱动,提升产业链水平,以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需求,实现高质量发展。

一、行业整体概况1. 产量与产值:2023年,我国服装加工行业总产量约为500亿件,同比增长5%。

服装市场调查报告9篇

服装市场调查报告9篇

服装市场调查报告9篇服装市场调查报告篇12022年,我国服装市场整体表现相对平稳,国内服装销售连续保持了平稳较快的增长,但与往年相比不同的是,2022年,我国服装市场商品平均单价同比呈现出较大幅度的上涨,消费下移态势明显,高档销售增速减慢,网上购物增多,快时尚和平价商品在很大程度缓解了通胀给消费者服装消费带来的压力,吸引了大批的消费者,呈现出较快的进展。

从服装市场运行状况来看:(一)单价大幅上涨带动服装零售额同比连续快速增长2022年,我国服装市场销售连续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和全国重点大型零售企业服装类商品零售额增速均在20%以上。

服装单价的快速上涨是拉动2022年服装销售能够连续保持较快的增长重要因素,依据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的数据,2022年,全国重点大型零售企业品牌类服装价格同比上涨20.3%,相比2023年加快1.2个百分点。

单价增长对零售额增长的奉献率高达79.9%,相比2023年大幅提高了28.2个百分点,这也就是说,2022年服装零售额的增长将近80%是来自于单价上涨的拉动。

(二)服装零售量增速为2023年以来最低服装价格的快速增长,特殊是品牌服装价格的加速增长给消费者服装消费带来了较大的压力,2022年,全国重点大型零售企业各类服装零售量同比仅增长4.36%,比2023年零售量增速大幅下滑5.84个百分点,同时,也是2023年以来最低水平。

(三)服装消费下移态势明显,高档消费增速放缓2022年,服装价格的快速上涨引发了我国服装消费下移态势明显,高档服装消费增速显著放缓。

依据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的统计,2022年,全国重点大型零售企业中高档商场服装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仅为10%,比整体水平低11.5个百分点,零售量同比更是消失了12.7%的下降。

(四)快时尚服装品牌加速布局国内二三线市场2022年,ZARA、H品牌集中度相比上年消失下滑的品类有9个,其中棉毛衫裤、牛仔服、运动服、童装和羽绒服的下滑幅度均超过1个百分点。

服装协会年度总结(3篇)

服装协会年度总结(3篇)

第1篇一、前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服装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保持着蓬勃发展的态势。

在过去的一年里,服装协会紧紧围绕行业发展趋势,积极开展各项工作,为推动我国服装行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现将2022年度服装协会工作总结如下:一、工作回顾1. 加强行业自律,维护市场秩序(1)组织行业自律公约签订活动,引导企业遵守市场规则,共同维护行业利益。

(2)开展行业信用体系建设,提升企业信用水平,促进诚信经营。

(3)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打击侵权假冒行为,维护企业合法权益。

2. 提升行业创新能力,推动产业升级(1)举办创新大赛,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服装品牌。

(2)组织行业技术交流活动,促进先进技术应用和推广。

(3)推动服装产业数字化转型,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

3. 加强行业交流与合作,拓展国际市场(1)组织参加国内外服装展会,提升我国服装企业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

(2)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人才,促进产业升级。

(3)推动服装企业“走出去”,拓展国际市场,提升我国服装产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4. 关注行业热点,提供政策建议(1)密切关注行业热点问题,及时向政府部门反映企业诉求,争取政策支持。

(2)组织专家研讨,为行业转型升级提供政策建议。

(3)开展行业培训,提升企业政策理解和运用能力。

5. 加强自身建设,提高服务水平(1)完善协会组织架构,优化内部管理,提高工作效率。

(2)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培养一批专业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协会工作人员。

(3)积极开展公益活动,树立协会良好形象。

二、工作亮点1. 成功举办2022年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吸引了众多国内外知名企业参展,提升了我国服装行业的国际影响力。

2. 组织开展“服装行业创新大赛”,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培育了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服装品牌。

3. 成功推动服装产业数字化转型,为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提供了有力支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服装行业产业链分析
服装行业产业链主要包括:棉花种植、化纤生产、纺织印染以及辅料的生产等,将产品供应至服装行业,其下游产业主要为消费者直接消费。

下游服装需求增速放缓;上游原料价格下跌是服装行业产业链呈现出的最大特点。

其主要的产业链条示意图可以参见下图。

化纤行业的原材料是聚脂切片、PTMEG、MDI、棉浆粕,产品是涤纶、氨纶、粘胶等。

纺织行业的原材料是化纤、羊毛、棉花等,产品是各种布料。

服装制造业原材料是布料,产品是服装等。

化纤、纺织、服装业依次是上下游关系。

从上图可以看出来,纺织产品是服装产品的主要上游产品,因此服装生产行业主要应该建立在纺织产业发达的地区。

服装作为直接进入消费市场的重要产品,区域经济实力和地区消费能力直接决定着纺织服装行业的市场需求和利润水平,进而影响纺织行业的发展。

因此,服装行业在地区消费能力较强的东部沿海区域普遍发展较快,如广东、浙江、山东、福建等地区。

此外,由于纺织行业的上游主要是化纤和棉花等产品,而化纤行业则与石油化工息息相关。

化纤行业的发展和价格对于服装行业的原料供应影响很大。

从服饰生产成本的角度分析,面、辅料等原材料约占65-75%左右,成衣制造加工成本约占25-35%。

对于高级服饰而言,产品提价率较高,毛利率水平持续较高。

因此,上游行业的价格波动对高级服装市场直接影响相对有限。

影响棉花现货价格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政策面
一般说来,政策对价格的影响是很短期的,但是有时却很剧烈。

影响棉花现货价格的政策因素主要有:
①政府的宏观政策。

包括政治,经济政策,如农业政策,外贸政策,金融政策,证券政策等,都会对棉花期货价格产生影响。

在分析国家重大宏观经济政策对棉花期货价格影响的同时,还要分析国务院和其他职能部门出台的政策对棉花价格的影响程度。

②行业组织政策。

行业组织在市场经济中起的作用已日益明显,他们制定的产业政策有时会影响棉花的生产规模,产量,销售量以及相对价位。

③国家储备计划。

国储棉的拍卖,采购量以及采购价格决定对棉花价格的影响程度。

④各国农业补贴政策和纺织品进出口政策。

纺织品出口政策和棉花的配额政策影响国内的棉花价格,国际棉花价格与棉花补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2)产量
对用于期货交割的棉花来说,当期产量是一个变量,主要受当前播种面积和单产的影响。

在播种面积一定的情况下,由于棉花生长周期较长,受气候变化影响较大,棉花生长关键时期的气候因素影响棉花的生长情况,进而会影响到单产水平。

一般来说,棉花的播种面积主要受上年度棉花价格的影响,上年度棉花的价格较高,则本年度的播种面积将增加,反之,则播种面积下降。

投资者在充分研究棉花的播种面积,气候条件,生长条件,生产成本以及国家的农业政策等因素的变动情况后,对当期产量会有一个较合理的预测。

(3)前期库存量
它是构成总供给量的主要组成部分,前期库存量的多少体现着前期供应量的紧张程度,供应短缺则价格上涨,供应充裕则价格下降。

(4)进出口量
在生产量和前期库存量一定的情况下,进出口量实际上直接改变了供应量的多少。

进口量越大,国内可供应量就越大,则国内市场价格可能会下跌;出口量越大,国内可供量就越小,国内市场价格就可能回升。

因此投资者应密切关注实际进口量的变化,尽可能及时了解和掌握国际棉花形势,价格水平,进口政策的变化等情况。

(5)国内消费量。

棉花的国内消费量并不是一个常数,它处于经常变动状态,并受多种因素影响。

主要有:消费者购买力的变化;人口增长及消费结构的变化;政府收入与就业政策等。

我国棉花95%用于纺纱,江苏、山东、河南、湖北为棉花的主要消费省。

(6)天气
2003年新棉上市后棉价之所以大涨,很重要的一个因素是天气恶劣,在收获期雨量过多。

因此,从历年的情况看,8、9、10月份天气情况,是决定棉花产量和质量的关键因素,也是投资棉花期货要关注的首要因素。

(7)国家储备
棉花行业是一个劳动密集型行业,就业人口达到2亿多,棉花价格高低直接关系到农民和棉纺织企业工人的收益,因此,做好棉花市场的宏观调控,确保棉花价格合理波动非常重要。

棉花市场放开以后,,我国棉花储备和进出口政策成为调节棉花价格的两个主要工具。

1984年我国棉花储备达到430万吨。

上世纪九十年度末,我国棉花价格居高不下,为了满足棉纺织企业的加工需要,我国大量抛售棉花储备,棉花储备降为最低点,接近零库存。

(8)替代品
化纤是棉纱主要替代品。

化纤(涤短)价格的变化,直接影响棉纱的需求,间接影响棉花需求量和棉花价格。

2003年国内棉花价格上涨,导致棉纱价格上扬,化纤的需求量增加。

前一段,原油价格持续高位横盘,涤短上游原料PTA
和MEG的价格更是水涨船高,成为涤短价格一路盘升的主要动力,出现涤短行情水涨船高,销售压力不断增加。

化纤原料价格
影响因素:化纤行业为石化的下游企业,多种化纤产品与棉花是替代品原材料:石油价格
需求:宏观经济景气度
替代产品:棉花价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