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 第三章第二节第3课时 煤的干馏与苯等级性测试 鲁科版必修第二册
鲁科版必修第二册《3.2.3煤的干馏与苯》练习卷(2)

鲁科版(2019)必修第二册《3. 2.3煤的干f留与苯》练习卷(2)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28.0分)1.将体积比为1 : 2的四氯化碳和碘水在试管中充分混合后静置。
下列图示现象正确的是()2.在CH,-<O>-CH=CH-C=C-€H,分子中,处于同一平而上的原子最多有()A.12 个B.14 个C. 18 个D. 20 个3.已知二氯苯的同分异构体有三种,从而可以推知四氯苯的同分异构体数目是()A. 1B. 2C. 3D. 44.苯加浪水后,振荡,浪水层颜色变浅,这是由于()A.浪挥发了B.发生了取代反应C.苯萃取了浪水中的澳D.发生了加成反应5.将等体积的苯、汽油和水在试管中充分混合后静置。
下列图示现象正确的是()6.关苯与乙烯的比较中,正确的是()A.分子中所有原子都在同一平面上B.等质量燃烧时,苯耗氧多C.都能与浪水反应D.都能被酸性高锈酸钾溶液氧化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通过对苯燃烧和甲烷燃烧现象的对比,可以判断两种物质中含碳量的高低B.苯不能使酸性髙岳酸钾溶液褪色,说明苯分子中没有碳碳双键C.甲烷分子是空间正四而体形,苯分子是平而形D.苯不能与Br2(CCl4)发生加成反应,故苯为饱和烧8.下列关于乙烯的说法正确的是()A.工业上主要通过石汕的裂化获得乙烯B.乙烯使澳水褪色的原理和使酸性髙镭酸钾溶液褪色的原理一样C.乙烯分子中的6个原子处于同一平而上D.乙烯的结构简式CH2CH29.下列液体分别与碘水混合,充分振荡,静置后上层液体为紫红色,下层液体为无色的是()A.四氯化碳B.洒精C.汽油D.氯化钠溶液10.下列关于常见有机物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苯和乙烯都能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B.淀粉和蛋白质都是人体重要的营养物质C.乙酸和乙醇都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D.乙烯和甲烷可用酸性髙猛酸钾溶液鉴别11.下列物质由于发生化学反应,既能使浪水褪色,又能使酸性KMnOq溶液褪色的是()A.乙烷B.甲苯C. 乙烯D.苯12.下列反应中属于取代反应的是()A 高温' 2CH4 t C2H4 + 2H2B.2HI + Cl2==I2 + 2HC1r光J C2H5C1 + Cl2 T C2H4C12 + HC1 D. CH4 + 2O2点燃T C02 + 2H2O二、双选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2.0分)13.有关煤的说法正确的是()A.煤中含有单质碳、苯、二甲苯、焦炉气B.煤的干馀是物理变化C.煤由复杂的有机物和无机物组成,煤的干怖是化学变化D.煤主要含有碳和氢两种元素,同时还含有少量的硫、氧、氮等元素14.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A.除去N2中的少量。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第2册课后习题 第3章 简单的有机化合物 第2节 第2课时 煤的干馏与苯

第2课时煤的干馏与苯合格考达标练1.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煤的干馏是化学变化过程B.绿色化学要求从源头上消除或减少生产活动对环境的污染C.燃煤中加入CaO可以减少酸雨的形成及温室气体的排放D.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是我国目前推广使用的清洁燃料,生成煤焦油、焦炭、焦炉煤气等物质,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故A正确;绿色化学的核心是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消除或减少生产生活对环境的污染,而不是污染后再治理,故B正确;加入氧化钙可与煤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硫在氧气中发生反应生成硫酸钙,二氧化硫排放量减少,但在高温下反应仍然生成二氧化碳,即燃煤中加入CaO后可减少酸雨的发生,但不能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量,故C错误;天然气(CNG)主要成分是甲烷,液化石油气(LPG)的成分是丙烷、丁烷等,这些碳氢化合物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则这两类燃料是清洁燃料,故D正确。
2.(山东淄博高一期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不能用水分离溴苯和苯的混合物B.戊烷有四种同分异构体C.乙烷、乙烯均是只含碳和氢的气体,在空气中燃烧时产生的现象完全相同D.酸性KMnO4溶液既可鉴别乙烷和乙烯,又可除去乙烷中少量的乙烯;乙烷、乙烯由于分子组成中C元素质量分数的差异,在空气中燃烧时产生的现象不完全相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不可除去乙烷中少量的乙烯。
3.下列反应中前者属于取代反应,后者属于加成反应的是( )A.甲烷与氯气混合后光照反应;乙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褪色B.乙烯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反应;苯与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环己烷C.苯滴入浓硝酸和浓硫酸的混合液中,有油状液体生成;乙烯与水生成乙醇的反应D.在苯中滴入溴水,使溴水褪色;乙烯与氯化氢反应制取氯乙烷,而乙烯与酸性高锰酸钾发生氧化反应;乙烯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发生加成反应,苯与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环己烷属于加成反应;苯中滴入浓硝酸和浓硫酸的混合液中,有油状液体生成,发生取代反应,乙烯与水生成乙醇的反应属于加成反应;在苯中滴入溴水,由于萃取而使溴水褪色,乙烯制取氯乙烷的反应属于加成反应。
2019年春高中化学 第3章 重要的有机化合物 3.2.2 煤的干馏 苯课时训练 鲁科版必修2

2019年春高中化学第3章重要的有机化合物 3.2.2 煤的干馏苯课时训练鲁科版必修21.下列关于煤的干馏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煤加强热而分解的过程B.煤干馏的目的是得到冶金用的优质焦炭C.煤的干馏和石油的分馏的本质区别是:分馏是化学变化而干馏是物理变化D.工业上芳香烃原料可由煤干馏得到,其存在于煤干馏所得的焦炉气中答案:B解析:A项干馏要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进行。
B项煤干馏的主要产物是焦炭,同时得到焦炉气、煤焦油等物质。
C项煤干馏时发生了分解反应,所以是化学变化;分馏仅仅是利用沸点不同而分开液体混合物中的各成分,所以是物理变化。
D项芳香烃主要存在于煤焦油中。
2.已知苯是一种可燃、有毒、强烈致癌的化学物质。
下列关于苯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苯的分子式为C6H6B.苯分子中含有碳碳单键,该键稳定,故苯不易发生反应C.苯的挥发性与其沸点低是分不开的D.在苯中加入酸性KMnO4溶液,振荡并静置后下层液体为紫色答案:B解析:苯分子中不含碳碳单键,B项错误。
由于苯的沸点较低,所以其易挥发,C项正确。
苯不溶于水,也不能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苯的密度比水的小,D项正确。
3.关于苯分子结构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苯分子中含有3个碳碳双键和3个碳碳单键B.苯分子为正六边形,每个氢原子垂直于碳原子所在的平面C.苯环上的碳碳键是一种介于碳碳双键和碳碳单键之间的独特的键D.苯分子中没有共价单键答案:C解析:苯分子中没有碳碳单键和碳碳双键,但有碳氢单键,故A、D项均错误;苯分子为平面正六边形,6个氢原子和6个碳原子处于同一平面上,其中苯环上的碳碳键是一种介于碳碳单键和碳碳双键之间的独特的键,故B项错误,C项正确。
4.导学号52140099科学家对物质性质的推断一般要基于一些实验事实。
下列能说明苯与一般的烯烃性质不同的实验事实是( )A.苯分子是高度对称的平面形分子B.苯与溴水混合无明显现象C.苯不与酸性KMnO4溶液反应D.1 mol C6H6在一条件下可与3 mol Cl2发生加成反应答案:C解析:苯分子(C6H6)尽管很不饱和但却不能与溴水和酸性KMnO4溶液反应,这是明显不同于一般的烯烃性质的事实。
高中化学 第3章第2节第2课时 煤的干馏与苯课时作业(含解析)鲁科版第二册

煤的干馏与苯学习·理解1.煤在干馏时得到的气态产物是( )A.天然气 B.水煤气 C.焦炉气 D.高炉煤气答案 C解析煤干馏时得到的气体是焦炉气,主要成分为氢气、甲烷、乙烯和一氧化碳。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煤的干馏、气化、石油的分馏都是物理变化B.由于煤中含有苯,所以从煤干馏的产品中分离得到苯C.石油没有固定的熔、沸点,但分馏产物有固定的熔沸点D.石油的裂解气、煤干馏得到的焦炉气都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答案 D解析煤的干馏、气化都是化学变化,A项错误;煤中不含苯,而是经过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而生成苯等,B项错误;石油及分馏产物都是混合物,没有固定熔、沸点,C项错误;裂解气、焦炉气中含有烯烃,能使KMnO4(H+)溶液褪色,D项正确。
3.下列属于煤的综合利用且说法正确的是( )A.煤中含有苯、甲苯、二甲苯等有机化合物B.将煤干馏制得煤焦油和焦炭C.煤的气化和液化为物理变化D.将煤变为煤饼作燃料答案 B解析煤是由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组成的复杂的混合物,经过干馏才能得到苯、甲苯、二甲苯等的混合物,可用分馏法将它们分离,A错误;将煤干馏制得煤焦油和焦炭属于煤的综合利用,B正确;煤的气化和液化均为化学变化,C错误;将煤变为煤饼作燃料,不属于煤的综合利用,D错误。
4.下列关于苯分子中化学键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分子中含有3个典型的C—C键B.分子中含有3个典型的C===C键C.分子中C—C键和C===C键交替形成环状结构D.分子中碳碳键是一种介于C—C键和C===C键之间的独特的化学键答案 D解析由于苯分子中碳碳键是一种介于碳碳单键和碳碳双键之间的独特的化学键,分子中不含有碳碳单键,也不含有碳碳双键,不是C—C键和C===C键交替形成环状结构,D正确。
5.下列事实能说明苯分子中没有与乙烯分子中类似的双键的是( )①苯燃烧时发出明亮的火焰并带有浓烟②苯在特定条件下能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③苯不能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或溴水发生反应④苯分子具有平面正六边形结构,其中6个碳原子之间的键完全相同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答案 C解析苯燃烧时发出明亮的火焰并带有浓烟,是因为苯分子中含碳量高,不能说明苯分子中没有与乙烯分子中类似的双键,①错误;苯在一定条件下能与H2发生加成反应生成环己烷,发生加成反应是双键具有的性质,不能说明苯分子中没有与乙烯分子中类似的双键,②错误;苯不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或溴水发生反应,能说明苯分子中没有与乙烯分子中类似的双键,③正确;乙烯分子具有碳碳双键,苯分子中不含碳碳双键,苯分子具有平面正六边形结构,其中6个碳原子之间的键完全相同,是介于碳碳单键、碳碳双键之间的一种特殊的化学键,④正确。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第3章第2节第2课时煤的干馏与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与有机高分子材料练习含答案

第3章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第2节从化石燃料中获取有机化合物第2课时煤的干馏与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与有机高分子材料基础过关练题组一煤的综合利用煤的干馏1.(2022四川成都绵实外国语学校月考)化学与人类生活、生产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煤的干馏为化学变化B.煤的气化和液化是物理变化,是三态间的变化C.以煤为主要原料,可以合成甲醇D.煤干馏得到的焦炉气能使溴水褪色2.(2022福建三明四地四校期中联考)下列关于煤和石油的说法正确的是()A.煤属于不可再生能源B.煤干馏的过程中主要发生物理变化C.石油的分馏是化学变化D.石油裂化和裂解的目的都是生产汽油3.我国能源特点是“富煤、贫油、少气”,利用煤“制油、制气”,实现清洁高效利用,势在必行。
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煤气化技术的核心是将固态煤变成气态煤B.将煤干馏可获得多种洁净燃料和化工原料C.煤“制气”后再燃烧不产生任何有害物质D.煤的清洁高效利用过程中不会产生有害成分4.有关煤的综合利用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为甲醇或乙醇时,原子利用率均达到100%B.煤中含有苯、甲苯、二甲苯等有机物C.煤转化为水煤气是煤的气化,是化学变化D.①是将煤在空气中加强热使其分解的过程5.对煤干馏并检验其中部分产物,装置(夹持装置已略)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煤的干馏过程发生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B.向b装置的水层中滴入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蓝C.c装置可验证产生的气体中一定含有H2SD.e装置中的现象是固体由黑色变为红色题组二苯的结构与性质6.下列关于苯的说法正确的是()A.苯的分子式为C6H6,它是一种单、双键交替的环状结构B.从苯的凯库勒式看,苯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应属于烯烃C.在催化剂作用下,苯与溴反应生成溴苯,发生了加成反应D.苯分子为平面正六边形结构,所有碳原子之间的键完全相同7.下列关于苯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苯在催化剂作用下能与液溴发生取代反应B.在苯中加入酸性KMnO4溶液,振荡并静置后下层液体为紫色C.在苯中加入溴水,振荡并静置后下层液体为橙红色D.在一定条件下,苯能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8.1866年凯库勒提出了苯单、双键交替的正六边形平面结构,解释了苯的部分性质,但还有一些问题尚未解决,它不能解释下列哪些事实()①苯不能使溴的CCl4溶液褪色②苯能与H2发生加成反应③溴苯没有同分异构体④邻二溴苯()只有一种⑤苯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A.①②⑤B.②④⑤C.①④⑤D.①③⑤9.(2022福建泉州两校期中)下列关于有机物的性质,说法不正确的是()A.苯和乙烯都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B.可以用溴水除去甲烷中的乙烯C.苯和甲烷都可以和卤素单质发生取代反应D.苯和乙烯分子中所有原子都在同一平面上题组三有机高分子化合物与有机高分子材料10.(2023山西怀仁一中高一月考)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2-3.2《煤的干馏__苯》综合检测

3.2.2 煤的干馏苯综合检测一、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1.石油被称为工业的血液,煤被称为工业的粮食。
它们的加工以及综合利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煤的干馏产物主要是各类有机物B.石油的分馏、裂化、裂解,煤的干馏都属于化学变化C.从煤焦油中经过分馏可以得到苯、甲苯等,说明煤中含有苯和甲苯D.石油的裂化、裂解说明烃在加热条件下是可以分解的,并且碳链越长,越易分解2.(2010·泉州高一检测)下列现象因发生取代反应而产生的是()A.乙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退色B.将苯加入溴水中,振荡后水层接近无色C.甲烷与氯气混合,光照一段时间后黄绿色消失D.乙烯使酸性KMnO4溶液退色3.(2010·九江高一检测)B3N3H6是一种平面形分子(如图所示),因其分子结构的特殊性,被称为无机苯,“无机苯”的二氯代物的同分异构体的种类一共有()A.3种B.4种C.5种D.6种4.(思维拓展题)将苯分子中的一个碳原子换成一个氮原子,得到一种类似苯环结构的稳定有机物,此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A.78B.79C.80D.8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苯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退色,与甲烷性质相似,因此苯为饱和烃B.苯的结构简式为,有三个双键,可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C.苯的邻位二元取代产物只有一种D.苯的邻位二元取代产物有两种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3小题,共30分)6.(13分)某同学以“研究苯分子的结构”为题目做了一次探究活动,下面是其活动记录,请你补全所缺内容。
(1)理论推测:他根据苯的凯库勒式________,推测苯分子中有两种不同的碳碳键,即________和________,因此它可以使紫色退色。
(2)实验验证:他取少量的上述溶液加入试管中,然后加入苯,充分振荡,发现________。
(3)实验结论:上述的理论推测是_____(填“正确”或“错误”)的。
高中化学第3章重要的有机化合物第2节石油和煤重要的烃(第2课时)煤的干馏苯检测鲁科版必修2

第3章重要的有机化合物第2节石油和煤重要的烃第2课时煤的干馏苯1.下列关于苯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苯分子中含有碳氢单键,故能发生取代反应B.苯分子中含有碳碳单键,该键稳定,不易发生反应C.苯的挥发性与其沸点低是分不开的D.苯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说明其分子中不含碳碳双键,解析:苯分子中碳与碳之间的键是介于单、双键之间的一种独特的键,既不是单键,也不是双键。
苯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也充分说明了其分子中不含碳碳双键。
苯环上的氢原子是以单键的形式连在碳原子上的,能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取代。
凡易挥发的物质都是沸点低的物质。
答案:B2.如图是实验室模拟煤的干馏的实验装置,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图示实验中发生了化学变化B.实验后水溶液的pH>7,溶液Y是黑色黏稠的煤焦油,上层X是粗苯等C.气体Z易燃,可以还原氧化铜D.液体Y是一种纯净物解析:煤的干馏是化学变化,A项正确;所得产物有焦炉气(含有CH4、H2、C2H4、CO等)、煤焦油(不溶于水的一种多成分混合物)、粗氨水、焦炭等,焦炉气中的H2、CO可还原氧化铜,且易燃,C项正确;氨水的pH>7,煤焦油居于水层以下,粗苯密度小于水,在上层,故B项正确;煤焦油中含有多种物质,属混合物,D项错误。
答案:D3.与甲烷、乙烯相比,苯的独特性质具体来说是( )A.难氧化,易加成,难取代B.易取代,能加成,难氧化C.易氧化,易加成,难取代D.因是单双键交替结构,故易加成为环己烷解析:在50~60 ℃条件下,苯能跟混酸(浓硫酸与浓硝酸混合而成)发生取代反应,反应较易进行;在加热加压并有催化剂存在时,苯能跟H2发生加成反应,但不能跟溴水发生加成反应,也就是说,苯的加成反应能进行,但较难;苯很难被氧化(燃烧除外),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答案:B4.下列物质中,在一定条件下既能发生加成反应,又能发生取代反应,但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的是( )A.甲烷B.苯C.乙烯D.乙烷解析:甲烷和乙烷都属于烷烃,只能发生取代反应,不能发生加成反应,也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乙烯能发生加成反应,不易发生取代反应,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而苯既能发生取代反应,又能发生加成反应,但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高中化学3.2.3煤的干馏与苯课堂检测含解析鲁教版必修2

煤的干馏与苯1.(2019·太原高一检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煤的干馏、气化,石油的分馏都是物理变化B.由于煤中含有苯,所以从煤干馏的产品中分离得到苯C.石油没有固定的熔、沸点,但分馏产物有固定的熔、沸点D.石油的裂解气、煤干馏得到的焦炉气都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解析】选D。
煤的干馏、气化都是化学变化,而石油分馏是根据沸点不同而分离的方法,是物理变化,A项错误;煤中不含苯,而是经过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而生成苯等,B项错误;石油及分馏产物都是混合物,没有固定的熔、沸点,C项错误;裂解气、焦炉气中含有烯烃,均能使KMnO4(H+)溶液褪色。
2.(2019·泰安高一检测)下列物质可用分液漏斗分离的是( )A.溴苯和苯B.苯和水C.酒精和水D.苯和氯仿【解析】选B。
分离互不相溶的两种液体时用分液漏斗,A、C、D组两种液体互溶,不能用分液漏斗分离。
3.(2019·沈阳高一检测)下列有关苯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苯分子中既含有碳碳单键又含有碳碳双键B.苯分子中12个原子都处在同一平面上C.苯与溴水混合后振荡,苯处于上层,呈橙红色D.1 mol苯最多可与3 mol H2发生加成反应【解析】选A。
苯分子具有平面正六边形结构,其所有原子都在同一平面上;苯分子中的所有碳碳键完全相同,是介于碳碳单键与碳碳双键之间独特的键;苯与溴水混合振荡时,因Br2在苯中的溶解度远大于其在水中的溶解度,因而被萃取而使苯层(上层)呈橙红色;1 mol苯最多可与3 mol H2加成得到环己烷()。
4.(2019·厦门高一检测)下列褪色原理与乙烯通入酸性KMnO4溶液原理一致的是( )A.苯加入溴水中,水层无色B.乙烯通入溴水中,溶液褪色C.甲烷使Cl2褪色D.SO2使溴水褪色【解析】选D。
A发生萃取,为物理变化;B发生加成反应;C发生取代反应;D发生氧化反应,乙烯通入酸性KMnO4溶液,发生氧化反应,因此反应原理一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课时 煤的干馏与苯等级性测试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苯分子结构中对位上的4个原子在一条直线上B .苯的结构简式可用表示 C .苯的四氯代物有4种D .苯是一种碳原子的价键远没有饱和的烃解析:选C 。
苯分子具有平面正六边形结构,对位上的4个原子在一条直线上,A 正确;苯的结构简式可用表示,B 正确;苯的四氯代物与苯的二氯代物数目相同,均有3种,C 错误;从苯的分子式可以看出,苯是一种碳原子的价键远没有饱和的烃,D 正确。
2.下列属于加成反应的是( )A .CCl 4+H 2――→催化剂△CHCl 3+HCl B .2CH 2===CH 2+O 2――→催化剂△2CH 3CHO解析:选D 。
A 、C 均为取代反应,B 为氧化反应,只有D 为加成反应。
3.(2019·高考全国卷Ⅰ改编)实验室制备溴苯的反应装置如图所示,关于实验操作或叙述错误的是( )A .向圆底烧瓶中滴加苯和溴的混合液前需先打开KB .实验中装置b 中的液体逐渐变为浅红色C .装置c 中碳酸钠溶液的作用是吸收溴化氢D .反应后的混合液经稀碱溶液洗涤、结晶,得到溴苯解析:选D 。
苯和溴均易挥发,苯与液溴在铁作用下发生剧烈的放热反应,释放出溴化氢气体(含少量苯和溴蒸气),先打开K ,后加入苯和液溴,避免因装置内气体压强过大而发生危险,A 项正确;四氯化碳用于吸收溴化氢气体中混有的溴单质,防止溴单质与碳酸钠溶液反应,四氯化碳呈无色,吸收红棕色溴蒸气后,液体呈浅红色,B项正确;溴化氢极易溶于水,倒置漏斗防倒吸,碳酸钠溶液呈碱性,易吸收溴化氢,发生反应为Na2CO3+HBr===NaHCO3+NaBr,NaHCO3+HBr===NaBr+CO2↑+H2O,C项正确;反应后的混合液中混有苯、液溴和少量溴化氢等,提纯溴苯的正确操作是①用大量水洗涤,除去可溶性的溴化氢和少量溴;②用氢氧化钠溶液洗涤,除去剩余的溴等物质;③用水洗涤,除去残留的氢氧化钠;④加入干燥剂除去水,过滤;⑤对有机物进行蒸馏,除去杂质苯,从而提纯溴苯,分离溴苯,不用“结晶”的方法,D 项错误。
4.下列关于苯的性质叙述正确的是( )A.反应①常温下不能进行,需要加热B.反应②不能发生,但是有分层现象,紫色层在下层C.反应③的反应类型与反应②相同D.反应④能发生,从而证明苯中是单双键交替的结构解析:选B。
在Fe催化作用下,苯与液溴的取代反应不需要加热,A错误;苯的性质稳定,不与酸性KMnO4溶液反应,也互不溶解,苯的密度比水的小在上层,下层呈紫色,B正确;苯的燃烧是氧化反应,而苯不能与酸性KMnO4溶液反应,C错误;苯的组成不饱和,具有特殊结构,不是单双键交替的结构,D错误。
5.下列物质完全燃烧后,生成的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是生成的水的物质的量的两倍的是( )A.酒精B.苯C.乙烷D.丙烯(C3H6)解析:选B。
有机化合物中的碳、氢原子个数之比为1∶1时,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是生成的水的物质的量的两倍,答案选B。
6.下列物质中,在一定条件下既能发生加成反应,也能发生取代反应,但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的是( )A.甲烷B.乙烷C.乙烯D.苯解析:选D。
甲烷和乙烷只能发生取代反应,乙烯难发生取代反应,且能使KMnO4溶液褪色,苯符合题目要求。
7.(2018·高考全国卷Ⅲ改编)苯乙烯()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下列有关苯乙烯的说法错误的是( )A.与液溴混合后加入铁粉可发生取代反应B.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C.与氯化氢反应可以生成氯代苯乙烯D.一定条件下,1 mol苯乙烯最多能和4 mol H2发生加成反应解析:选C。
在Fe做催化剂时,苯乙烯苯环上的H原子可被溴原子取代,A项正确;苯乙烯中的碳碳双键能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从而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B项正确;苯乙烯与HCl发生加成反应生成氯苯乙烷,C项错误;苯乙烯中含有碳碳双键、苯环,一定条件下,1 mol苯乙烯最多能和4 mol H2发生加成反应,D项正确。
8.(2019·郑州高一测试)下列反应中前者属于取代反应,后者属于加成反应的是( ) A.甲烷与氯气混合后在光照条件下反应;乙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B.乙烯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反应;苯与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环己烷C.苯滴入溶有铁粉的液溴中,瓶口出现大量白雾;乙烯与水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乙醇D.在苯中滴入溴水,溴水褪色;乙烯使溴水褪色解析:选C。
A项,分别属于取代反应、氧化反应;B项,都属于加成反应;C项,分别属于取代反应、加成反应;D项,分别属于物理变化(萃取)、加成反应。
9.有机化合物分子的一氯代物有( ) A.3种 B.4种 C.5种 D.6种解析:选C。
,由图示知该分子中有5种氢原子,故一氯代物有5种。
10.甲苯的一氯代物共有( )A.2种 B.3种 C.4种 D.5种解析:选C。
甲苯的结构简式为,氯原子可以取代甲基上的氢原子或苯环上与甲基处于邻位、间位、对位上的氢原子,故甲苯的一氯代物共有4种。
11.下列各组物质用一种试剂就能鉴别出来的是( )A.苯、甲苯、己烯B.甲苯、己烯、四氯化碳C.己烯、己烷、苯D.苯、甲苯、二甲苯解析:选B。
甲苯、己烯、苯都不溶于水,甲苯和己烯都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己烯可使溴水褪色,三者用一种试剂不能鉴别,A项不符合题意;在甲苯、己烯、四氯化碳中分别加入溴水,甲苯、四氯化碳与溴水不反应,但溶液分层,甲苯的密度比水小,四氯化碳的密度比水大,己烯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二溴己烷,现象各不相同,可鉴别,B 项符合题意;己烷、苯的密度比水小,性质相近,三者不能用一种试剂鉴别,C项不符合题意;甲苯和二甲苯都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三者不能用一种试剂鉴别,D项不符合题意。
12.已知异丙苯的结构简式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异丙苯的分子式为C9H12B.异丙苯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C.异丙苯中碳原子可能都处于同一平面D.异丙苯和苯化学性质相似解析:选C。
根据有机化合物碳原子的成键特点,可得异丙苯的分子式为C9H12,A正确;异丙苯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故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B正确;苯环是平面结构,但异丙基中的碳原子形成四个单键,碳原子不都在一个平面,C错误;异丙苯和苯结构相似,化学性质相似,D正确。
13.甲、乙、丙分别是乙烷、乙烯、苯中的一种。
①乙能使溴水褪色,乙与等物质的量的H2反应生成丙。
②丙既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也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③甲既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也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但甲与液溴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取代反应,甲也可以和H2加成。
根据以上叙述完成下列填空:(1)乙的结构式:____________;丙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
(2)1 mol甲最多可与________mol H2加成。
(3)甲与液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下表是A、B两种有机物的有关信息:A B①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②空间填充模型为③能与水在一定条件下反应①由C、H两种元素组成②球棍模型为(1)A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反应的生成物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
(2)由B的球棍模型知,B为________形结构,若分子中一个小球被甲基(—CH3)代替后,形成分子C,C中共平面的碳原子为________个。
(3)B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填序号)。
①无色无味气体②有毒③难溶于水④密度比水大⑤与酸性KMnO4溶液或溴水反应使之褪色⑥任何条件下都不与氢气反应解析:根据A的空间填充模型知A分子含有两种元素的原子,且原子个数之比为1∶2,A 能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反应,说明A含有碳碳双键,所以A为CH2===CH2;B含C、H两种元素,根据B的球棍模型知B为苯。
(1)乙烯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反应生成1,2二溴乙烷:CH2===CH2+Br2―→BrCH2CH2Br。
(2)B为苯,C为甲苯,甲苯的结构式为,故共平面的碳原子为7个。
(3)苯不能与溴水发生取代、加成反应,但它是一种有机溶剂,与溴水混合,振荡,萃取溴,水层呈浅色或无色。
答案:(1)1,2二溴乙烷(2)平面7(3)②③15.某烃A不能使溴水因发生反应而褪色,1 mol A完全燃烧时,得到3 mol水和134.4L(标准状况)二氧化碳。
(1)A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
(2)根据下列条件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在催化剂Fe的作用下,A与Cl2反应生成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在催化剂作用下A与H2反应生成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设烃A的分子式为C x H y,完全燃烧时,得到二氧化碳(标准状况)的物质的量为n(CO2)=134.4 L22.4 L·mol-1=6 mol,由烃的燃烧通式:C x H y+(x+y4)O2――→点燃x CO2+y2H2O1 mol x moly2mol1 mol 6 mol 3 mol则x=6,y=6。
故A的分子式为C6H6。
又因A不能使溴水因发生反应而褪色,故A为苯。
16.探究苯与溴生成溴苯的反应的实验可用如图所示装置,分析装置并完成下列题目。
(1)关闭F夹,打开C夹,向装有少量苯的三颈烧瓶中由A口加入过量液溴,再加入少量铁屑,塞住A口,则三颈烧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D、E试管内出现的现象分别为D__________________;E__________________。
(3)待三颈烧瓶中的反应进行到仍有气泡冒出时,松开F夹,关闭C夹,可以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在铁做催化剂的条件下,苯和液溴反应生成溴苯和溴化氢,溴化氢遇水蒸气产生白雾,遇硝酸银溶液产生溴化银淡黄色沉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