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使老挝在1997年加入东南亚国家联盟的原因
东盟十国

4.新加坡(The Republic of Singapore)
由50多个海岛组成,首都新加坡城。人口321.75万(1999年6月统 计数字)。其中华人占77.2%。 新加坡大力推行“区域化经济发展战略”,加速向海外投资,积极开 展在国外的经济活动。 经济以五大部门为主:商业、制造业、建筑业、金融业、交通和通讯 业。是世界第三大炼油中心。
2.马来西亚(Malaysia)
面积 32 .9万平方公里。全境被南中国海分成东马来西亚和西马来西亚 两部分,人口2271.2 万(1999年统计数字)。其中马来人及其他土著 占60%,华人占25%。
马来语为国语,通用英语,华语使用也较广泛。伊斯兰教为国教。
首都吉隆坡是东南亚地区最著名的城市之一。 马来西亚目前是亚洲地区引人注目的新兴工业国之一。旅游业为国家第 三大经济支柱。 货币:林吉特。
5.泰国(The Kingdom of Thailand)
国土面积51万平方公里。人口6258万(2002年3月统计数字)。有30 多个民族,其中泰族占人口总数40%,老挝族占35%,马来族占3.5 %,高棉族占2%。 泰语为国语,佛教为国教。首都曼谷。 传统农业国,农产品是外汇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耕地面积占全国土 地面积的38%。泰国是世界上的大米生产国和出口国,也是仅次于日 本、中国的亚洲第三大海产国,为世界第一产虾大国。 自然资源丰富,橡胶产量居世界首位,其中90%用于出口。盛产榴莲 和山竹,荔枝、龙眼、红毛丹等热带水果名扬天下。 旅游资源丰富,吸引着众多外国游客。
东盟十国的发展
东盟简介
东南亚国家联盟(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简称 东盟 (ASEAN) 。其前身是马来亚(现马来西亚)、菲律宾和泰国于 1961年7月31日在曼谷成立的东南亚联盟。1967年8月7-8日,印度 尼西亚、泰国、新加坡、菲律宾四国外长和马来西亚副总理在曼谷举 行会议,发表了《曼谷宣言》(《东南亚国家联盟成立宣言》),正 式宣告东南亚国家联盟成立。 东盟的宗旨和目标是本着平等与合作精神,共同促进本地区的经济增 长、社会进步和文化发展,为建立一个繁荣、和平的东南亚国家共同 体奠定基础,以促进本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东盟主要机构有首脑会议、外长会议、常务委员会、经济部长会议、 其他部长会议、秘书处、专门委员会以及民间和半官方机构。首脑会 议是东盟最高决策机构,自1995年召开首次会议以来每年举行一次, 已成为东盟国家商讨区域合作大计的最主要机制,主席由成员国轮流 担任。
中国与老挝双边贸易发展的比较分析

中国与老挝双边贸易发展的比较分析老挝和中国都属于经济发展中国家,双方历来都十分重视中老贸易问题,在2010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后,老挝成为了中国开拓东南亚市场的一个关键点。
对中老两国来说,在已有经贸发展基础上,应充分利用历史机遇,推动两国经贸合作可持续发展,对维护亚洲地区和平稳定与长期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研究中国与老挝的贸易发展问题,本文特别关注在东盟自由贸易区下的中老贸易。
本文首先介绍了中老贸易的发展情况,以中老贸易的地域优势、资源优势、政策和政治环境优势为依托,以中老贸易存在的问题为背景,如:基础设施落后、贸易逆差问题、差异性问题、高端贸易难以开展等等。
最后根据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包括利用有利条件、加大基础设施建设、调整产业结构、增强产业之间的互补性、加强各方的合作等。
标签:老挝;中国;双边贸易;问题及对策一、引言目前中国与老挝经贸来往越来越频繁,两国人民关系也同时越来越密切,中国政府也鼓励中国企业对外投资,虽然老挝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但由于老挝还属于非发达国家,不仅缺少先进的设备、技术和人才,在政府方面又缺少足够的资金来开发这些丰富的资源,所以老挝政府为了开发市场和改善国内的经济现状,在对外开放方面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欢迎世界各国来老挝开发投资特此希望中国企业到老挝能顺利开办企业也衷心的祝愿中老关系越来越亲切,中老两国经济蓬勃发展。
在1986年,老挝政府开始实施“改革开放”战略来解决贫穷落后的经济问题。
老挝的“改革开放”使老挝经济发展带来了重要的影响,使老挝社会发展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另一方面,老挝政府开始大力推动区域合作,使老挝能够抓住经济全球化的机遇。
老挝在1997年正式加入东南亚国家联盟,充分抓住各个机会参加东盟组织合作,积极利用和东盟各个成员国开展贸易合作协议谈判,特别是大力推动区域合作的深化。
进入2000年之后,老挝政府不断推动经济改革,大力吸引国外资金、技术、人才投入到农业、旅游业、工业、能源、服务业、采矿业。
东南亚国家联盟的发展与地区合作

东南亚国家联盟的发展与地区合作东南亚国家联盟(ASEAN)是一个拥有10个会员国的地区组织,包括泰国、印尼、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越南、缅甸、老挝、柬埔寨和文莱。
成立于1967年,ASEAN旨在通过增加成员国之间的合作和对话,促进地区的和平、稳定和繁荣。
多年来,ASEAN在地区合作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并不断发展壮大。
ASEAN的发展得益于其坚持在推动地区合作方面采取务实而富有成效的方法。
首先,ASEAN坚持采取共识决策的方式,确保每个成员国的意见都得到尊重和体现。
这种共识决策的模式,为协商一致和团结合作提供了重要保障,有助于维持地区稳定和发展。
其次,ASEAN注重建立多边机制,如东亚峰会、东盟地区论坛等,促进与其他地区组织和大国之间的合作。
通过这些多边机制,ASEAN与世界其他地区建立了广泛的联系,推动了地区合作的深入发展。
第三,ASEAN致力于经济一体化和自由贸易的推进。
自2003年开始,ASEAN逐步实施了“东盟经济共同体蓝图”,旨在通过建立一个统一的市场和生产基地,加强成员国间的经济合作与协调。
这为东南亚地区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遇,推动了区域内贸易和投资的增长。
此外,ASEAN还积极推动教育、文化、旅游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通过加强人文交流,促进了东南亚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理解与友谊,为地区和平与稳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然而,尽管ASEAN在发展与地区合作方面取得了许多成就,仍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成员国之间的发展差距较大,经济、社会和文化差异较为突出,这给地区合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其次,东南亚地区还存在一些安全问题,如南海争端等,这也对地区合作构成了一定的影响。
为解决这些挑战,ASEAN应进一步加强内部合作与协调,促进发展的均衡和共同繁荣。
同时,ASEAN还应加强与其他地区组织和大国之间的合作,通过建立更多的多边机制,推动地区合作迈上新的台阶。
总之,东南亚国家联盟的发展与地区合作是当前东南亚地区面临的重大课题之一。
东盟的历史和现实作用

东盟的历史和现实作用姓名:***学号:********东盟的历史和现实作用摘要:东盟是东亚区域中的次级区域合作组织,早在1990年东南亚国家的领导人就提出了有关建构类似东亚共同体的构想,本文主要简介了东南亚国家联盟的机构组成、发展历史以及现实作用关键词:东盟;东南亚;区域合作;东亚共同体0 引言东南亚国家联盟(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简称东盟(ASEAN)。
东盟的前身是马来亚(现马来西亚)、菲律宾和泰国于1961年7月31日在曼谷成立的东南亚联盟。
1967年8月7-8日,印度尼西亚、泰国、新加坡、菲律宾四国外长和马来西亚副总理在曼谷举行会议,发表了《曼谷宣言》,正式宣告东南亚国家联盟成立。
东南亚国家联盟成为政府间、区域性、一般性的国家组织。
1967年8月28-29日,马、泰、菲三国在吉隆坡举行部长级会议,决定由东南亚国家联盟取代东南亚联盟。
东盟秘书处设在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
1 东盟的简介1967年8月8日,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新加坡五国外长在曼谷召开会议,发表《曼谷宣言》,成立东南亚国家联盟(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ASEAN),简称东盟。
1.1 宗旨东盟追求的宗旨是:本着平等合作的精神,通过共同努力来加速地区的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和文化发展;增进地区间的积极合作和相互援助,同国际组织和区域性组织保持紧密和有益的合作。
1.2 成员国10个(截至2011年8月):文莱(1984年)、柬埔寨(1999年)、印度尼西亚、老挝(1997年)、马来西亚、缅甸(1997年)、菲律宾、新加坡、泰国、越南(1995年)。
美国与俄罗斯于2011年加入东盟领导的东亚峰会。
观察员国:巴布亚新几内亚。
候选成员国:东帝汶。
战略伙伴:印度东盟10国总面积约447万平方公里,人口6.01亿,是一个具有相当影响力的区域性组织。
东南亚国家联盟l967年8月8日成立于曼谷当时的成员为印

材料东南亚国家联盟l967年8月8日成立于曼谷。
当时的成员为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和泰国5国。
以后文莱、越南、柬埔寨、老挝和缅甸先后加入这一组织,目前共l0个成员国。
东盟的目标是“加速本地区的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和文化发展”。
l992年的东盟峰会中采纳了强化经济合作关系架构协议,通过消除关税和非关税障碍,于2003年建立东盟自由贸易区,关税从0到5%,以加强成员国之间的经济效益、生产力和竞争力。
东盟是一个庞大经济体,拥有5亿人口,面积450万平方公里。
材料三从1991年开始,中国每年都出席东盟外长会议。
2001年中国与东盟达成到2010年建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协定,中国与东盟经贸关系取得了巨大发展。
中国一贯支持东盟在地区事务和区域合作中发挥主导作用。
事实证明,中国一东盟关系已成为本地区国家间友好交往的典范,为双方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也为促进亚洲地区和世界的和平、稳定与繁荣作出重要贡献。
⑵根据材料二,简要说明东盟的性质。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在20世纪60年代以后迅速发展的共同原因。
( 分)
⑵区域性的经济合作组织。
(分)
加强与邻国的经济合作,制定适合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适时调整经济结构,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重视科技教育提高劳动者素质等。
(分)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和东盟建立对话关系的作用。
扩大中国和东盟的经济交流,加深人民友谊;维护东亚和平与稳定、繁荣。
东南亚国家联盟 名词解释

东南亚国家联盟名词解释
东南亚国家联盟(若指的是“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简称ASEAN)是一个成立于1967年的区域性组织,其会员国包括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文莱、越南、老挝、缅甸和柬埔寨。
ASEAN的目标是促进成员国之间的合作和共同繁荣,维护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该组织致力于推动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领域的合作,
在地区安全、环境保护、人权、教育和科技等方面也积极开展合作。
ASEAN的机构包括了峰会、部长级会议、高级官员会议以及各个专门领域的工作组。
该组织通过多边协商和互相合作的方式,致力于增
进成员国之间的相互了解、互利共赢和互惠合作,通过谈判和协商解
决地区争端,推动和平发展。
ASEAN在经济合作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成员国之间实施了自由贸易区(AFTA),并积极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
此外,该组织还与世
界各国和国际组织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为促进地区和全球的和平
与繁荣作出了积极贡献。
值得一提的是,东南亚国家联盟还包括泰国及加入后的老挝、缅甸和柬埔寨,这三个国家一直以来都与其他东盟国家经济、社会和政治上发展不平衡,因此东盟也致力于促进区域内的协作和发展,以缩小内部差距,实现共同繁荣。
东盟发展的推动和制约因素论析

东盟发展的推动和制约因素论析东盟(东南亚国家联盟)是由东南亚10个国家组成的政治和经济组织,包括文莱、柬埔寨、印度尼西亚、老挝、马来西亚、缅甸、菲律宾、新加坡、泰国和越南。
自成立以来,东盟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成就。
然而,东盟的发展受到许多推动和制约因素的影响。
推动因素:1.地理位置优势由于东盟国家地处中国和印度之间的交通枢纽上,其地理位置优越,使得其成为欧洲、南亚、澳大利亚和美洲进入亚洲市场的主要门户,因此在区域合作以及国际贸易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2.经济发展潜力在人口和自然资源方面,东盟国家拥有巨大的潜力。
在当前全球化浪潮中,许多国际机构和跨国公司都将目光投向这些国家。
东盟国家因其大量劳动力和物美价廉的劳动成本而成为全球贸易和投资的热点。
3.稳定的政治环境在东盟成立以来的数十年中,各国之间一直积极开展政治和经济合作,始终坚持“和平共处、互利互惠”原则,使得东盟国家的政治环境十分稳定。
这种稳定的政治环境为东盟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制约因素:1.贫困和落后东盟国家中有许多国家和地区人口贫困,发展水平较低。
一方面这种贫困和落后威胁到了东盟地区的稳定和发展,另一方面也限制了东盟在国际贸易、金融和科技等领域发展的速度和程度。
2.不平等的发展东盟国家在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方面的差异非常明显。
同时,各国的政治制度和经济结构等方面也有很大差异。
这种不平等的发展程度限制了东盟在区域合作和一体化进程中的进一步发展。
3.国际竞争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东盟国家面临着来自中国、印度、日本和韩国等亚洲国家的强大竞争压力。
与此同时,美国和欧洲等经济大国也通过贸易和金融战略等手段进一步扩大了与东盟国家的竞争。
综上所述,东盟国家的发展受到了多种推动和制约因素的影响。
在未来,东盟国家应该在国际贸易、区域安全、合作与一体化等方面,加强合作,共同应对各种挑战,促进东盟稳定和持续发展。
全球化的阻力

本文来至诺亚舟搜学王:据不完全统计,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的区域化热潮到20世纪的最后10年达到了一个新的高潮。
到20世纪末,全球共有各种区域性政治、经济或政治经济合二为一的组织近200个,仅在WTO注册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协定就达170个(李向阳,2002)。
许多人将区域化看做是全球化的基础,认为区域化有利于区域内部的合作与交流,为全球化奠定合作的基础。
然而,进一步分析全球各国区域合作的动因和效应,不难发现,区域化未必能真正推动全球化合作,恰恰相反,区域化已经成为全球化的阻力。
一、区域化的动机从全球各区域性组织形成的历史、政治和经济因素分析,20世纪50年代开始的区域化浪潮正在改变全球政治、经济发展的步伐。
研究分析区域化特征,我们可以发现,各区域性组织正在从过去的政治合作转向目前的经济合作,而一些新建的区域性组织则以经济合作为其基本立足点。
但是,不管是何时建立的区域性组织,其基本动机都在于保护区域内各国的利益,以及增强与外部谈判和抗衡的能力。
(一)区域性组织产生的根源:与外部对抗1949年4月4日,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比利时、荷兰、卢森堡、丹麦、挪威、冰岛、葡萄牙、意大利等12国外长在美国签署了《北大西洋公约》。
“北约”(NA TO)——这个全世界最大的同盟组织由此诞生。
1954年西德(原联邦德国)正式宣布加入北约后,前苏联和东欧各国普遍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日益严峻的压力,1955年5月14日,前苏联、阿尔巴尼亚、保加利亚、匈牙利、东德(原民主德国)、波兰、罗马尼亚和捷克斯洛伐克在波兰华沙签署了《华沙条约》。
伴随着北约和华约两大阵营的正式建立,欧洲大陆空气骤然紧张,东西方开始尖锐对峙,揭开了长达近半个世纪的冷战序幕。
这两个阵营之间相互进行军事、政治方面的直接对抗,相互在技术、资源、经济发展方面实施封锁。
这两大阵营的对抗中心主要是在政治和军事范围内,但也直接强化了各组织内部的经济合作。
以华约为例,在与北约直接的军事对抗之下,前苏联将其产业定位在军事和重化工业,其他产品的生产则分别由华约之内的东欧各国承担,有的国家承担为集团提供轻纺产品的责任,有的则承担向集团提供农副产品的责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促使老挝在1997年加入东南亚国家联盟的原因:
一、内部原因
第一、加快改革开放步伐的需要
自从1986年老挝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1988年外资法颁布实施以后,老挝的对外经济关系大大拓展。
老挝对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进行了改革,并对国有企业进行了私有化改革。
引入市场经济体制后,经济形势逐步好转,呈现出生机勃勃的喜人气象。
政治局势日渐稳定,社会安定,人民团结,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领导充满信心。
“
1996年3 月,老挝人民党“六大”制定了老挝2000 年发展纲要和2020年远景规划。
2000年国家发展的总路线是:加强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发扬爱国主义和独立自主精神,坚持全面改革,应用和推广科学技术,发展生产力。
促进社会文化事业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扩大对外开放,加强与外国的联系和合作,为东南亚和世界和平、友谊、合作和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加入东盟以及参与一系列合作计划如“湄公河次区域合作计划”有助于加快改革开放步伐。
加入东盟不仅将使老挝的对外经济环境得到改善,还有助于提高老挝在中南半岛乃至世界上的地位。
通过加入东盟使世界更加认识和了解老挝。
加入东盟是老挝又一次将“大门”打开,这一举措必将有利于老挝经济的发展,有利于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有利于社会文化的进步。
另外,加入东盟是为了和其他东盟成员国一道把这一地区建设成一个和平与繁荣的地区。
12从“东南亚国家联盟成立宣言”所确定的宗旨和目标来看”,老挝加入东盟是正确的选择,老挝政府及高层决策者认识到充分利用区域经济合作,充分利用和创造有利的国际环境,有利于改革开放事业的顺利开展。
第二、拓展与外部世界的交流
改革开放前老挝很少和外界交流,尤其是西方国家,由于历史形成的诸多原因,对西方持有“戒备心理”。
只有和苏联、中国、越南等社会主义兄弟国家才有密切的交往。
改革开放后,尤其是冷战结束后老挝领导人频繁出访。
在对日关系方面,1952年12月,老挝与日本建交。
1995年5月,老挝总理坎代•西潘敦访日。
自1991年以来,日本一直是老挝最大的援助国。
1月12一13日,日本首相小渊惠三访问老挝,日本政府向老挝提供了4•03亿日元的无偿援助。
3月12 —19日,老挝党中央政治局委员、中组部部长通邢•塔马冯访日,考察人事管理经验。
6月6—13日,老挝总理西沙瓦•乔本潘对日本进行了非正式访问,参加了小渊首相的葬礼,并访问了东京、熊本和福冈等地。
在对美关系方面,1950 年,老美建交。
1975年后两国保持着代办级外交关系。
1991年11月,两国关系就升格为大使级外交关系。
1992
年8月,双方恢复互派大使,自1992年以来,双方在禁毒、寻找美军士兵遗骸、清除战争未爆炸物等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合作。
在对法关系方面,1951年老法建交。
1982年8月老法恢复外交关系。
1997 年4月,坎代总理应邀访法,加强了两国的友好合作关系。
¨与中国的交流,自从两国关系实现正常化以后交流频繁。
1989年10月,老挝部长会议主席、人民革命党总书记凯山•丰威汉对中国进行了正式友好访问,使中老两党、两国关系实现了正常化。
1990年12月,李鹏总理应邀访老,1991年10月,老挝总理坎代•西潘敦应邀访华,两国总理签署了具有历史意义的《中老边界条约》。
乔石委员长(1996年)、吴邦国副总理(1997年)等先后访老。
老挝国会主席沙曼(1995 年)、政府副总理本扬(1997年)、政府总理西沙瓦(1999年)等分别访华。
15在老挝领导人频繁出国访问的同时,老挝还多次邀请东盟及西方国家重要领导人访问老挝。
老挝放弃了“闭关锁国”的陈旧观念,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于1997年7月23号加入东盟组织,努力改善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妥善解决历史遗留下来的边境问题。
二、外部原因
第一、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是老挝加入东盟的又一动因
中国自实行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综合国力不断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大为改善,这使整个世界都对中国刮目相看。
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让老挝看到了国家发展的希望。
16从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中,老挝政府和人民认识到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并不相互矛盾;要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就必须进行改革开放。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只有改革开放才能改善人民的生活状况。
17在这一认识的指导下,老挝政府也效仿中国,逐步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不断增强与外部世界的合作与交流,并开始主张在对外交往中将历史问题“搁置”在一边。
老挝加入东盟正是这一认识转变的集中体现。
1986年11月,老挝人民革命党召开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大会认真总结了建国以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重新认识老挝的经济状况,做出了全面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
实现了人民革命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革新开放”成为老挝的基本国策。
为了进一步推进革新开放事业,老挝政府做出了一系列的规划部署。
经济上,要实现从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的转变,并逐步建立市场经济新体制。
政治上,要建立并健全人民民主制度。
80年代末、90年代初,社会主义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困难时期。
这给老挝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和冲击,国内一度出现了反对党领导的怀疑社会主义事业的错误思潮。
针对这种情况,人民革命党在1989年10月及时召开了四届八中全会,强调在进行革新开放的过程中,必须坚持六项原则,即坚持社会主义,坚持马列主义,坚持人民革命党的领导,坚持民主集中制,坚
持人民民主专政制度,坚持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相结合。
为了更加全面地了解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老挝党政官员和中国的交流活动目益增多。
2000年间,有100多名中央部门的政府官员到中国学习邓小平理论和改革开放的经验。
目前,几乎每年都有相当数量的高级官员到中国“取经”。
除了高级官员以外,还有大量的普通进修生、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等到中国学习。
现在,老挝政府在学习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地探索符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