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S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检测题
s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2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s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2单元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应和(hè)B. 缥缈(miǎo)C. 徜徉(cháng)D. 蹒跚(pán)2.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中的“焉”字意思是()A. 哪里B. 怎么C. 于是D. 那么3.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手法的一项是()A. 春天来了,花儿开了。
B. 窗外的风,轻轻地吹拂着。
C. 月亮悬挂在夜空,像一盏明灯。
D. 太阳从东方升起,照亮了大地。
4. “风声鹤唳”这个成语用来形容()A. 风声很大B. 鹤的叫声C. 战乱中惊慌失措D. 风声和鹤叫5.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他虽然年轻,但是很有才华。
B. 因为天气晴朗,所以大家都去春游了。
C.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乐于助人。
D. 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我非常喜欢。
6.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个成语用来形容()A. 桃树和李树B. 桃李花开C. 桃李果实D. 桃李的美德7.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手法的一项是()A. 他像一只小鸟,自由自在地飞翔。
B. 他跑得像风一样快。
C. 她的眼睛像星星一样明亮。
D. 以上都是8.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这个成语用来形容()A. 树叶遮住了眼睛B. 因为小事而忽视了大事C. 泰山很大D. 树叶很大9.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排比手法的一项是()A. 春天来了,花儿开了,草儿绿了,鸟儿叫了。
B.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乐于助人。
C.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D.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10. “水滴石穿”这个成语用来形容()A. 水滴可以穿透石头B. 持之以恒,坚持不懈C. 石头很硬D. 水滴很软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1. “______,不亦说乎?”出自《论语》。
12. “______,死而后已”出自《左传》。
13. “______,天涯若比邻”出自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测试卷【带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检测卷(一)基础百花园(40分)一、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圈养(juàn) 圈套(quān) 简陋(lòu) 野蛮(mán) B.折磨(zhé) 折腾(zhē) 混乱(hún) 缰绳(jiāng) C.畜养(chù) 牲畜(xù) 藤蔓(wàn) 潺潺(chán) D.挣扎(zhēng) 挣脱(zhèng) 瞟见(piāo) 日晷(guǐ) 二、读拼音,写词语。
(8分)三、选字组词。
(9分)(籍藉) 书( ) 慰( ) ( )贯(漠寞) 冷( ) 寂( ) 沙( )(稍梢) ( )微树( ) ( )纵即逝四、写出下面加横线词语的近义词。
(5分)1.他恐惧万分,猜想这一定是附近陆地上的野人留下来的。
( ) 2.我将没法估算日子,甚至分不清休息日和工作日。
( ) 3.院子里各个角落和暗洞你不是都很熟悉吗? ( ) 4.男孩想对她们说,过去他对她们不好,现在后悔了。
( ) 5.法官和几个朋友使汤姆打开了话匣子,有一个人用讽刺的口吻问他是否打算再到洞里去。
( )五、用恰当的词语替换句中画横线的部分。
(5分)1.他发现,光那样站着等待是对于事情没有什么帮助的,一定得想别的办法。
( ) 2.我对自己的处境稍稍有了一点儿一时虽然受到损失,也许反而因此能得到好处的想法。
( ) 3.他们一看见猫便住了嘴,装着注意力集中地在地上刨虫子吃。
( ) 4.他情绪低落、失望懊丧地从牛棚里走了出来。
( ) 5.他们中间有几只扇着翅膀心里急切地想试试。
( ) 六、按要求写句子。
(10分)1.汤姆躺在一张沙发椅上,身边坐着许多热烈的听众。
(修改病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那是一座用石头砌墙、木头做支架的白色小房。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测试卷(2套)【含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测试卷(一)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得分:一、基础知识。
(40分)(一)读拼音,写词语。
(7分)她独自一人在海滨散步,无名的qīliánɡ( )和jìmò( )之感xírǎo()着她,让她感到有一点儿kǒnɡjù(),甚至想找一个人liáo tiān(),她努力kònɡzhì()着自己的情绪,绕过沙滩上的zhàlán(),迅速地回到了宾馆的房间。
(二)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并解释所填的字的意思。
(8分)( )知非福聚精( )神跃跃( )试垂头( )气(三)给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找反义词,写在括号里。
(4分)1.向好友倾诉了愁闷..( )多了。
..( ),心里就舒服2.看着文明..( )。
..( )在渐渐消失,他感到有些绝望(四)根据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7分)1.大黑猫得意扬扬....地念了一阵经。
(8分)(1)解释加点的词语:(2)仿写ABCC式结构的词语,至少写三个。
2.选择合适的关联词语,填在句中的括号里。
(4分)既然……就……即使……也……虽然……但是……不但……而且……( )我没有衣服穿,( )我是在一个热带气里,( )有衣服,( )穿不住。
3.读句子,注意加点部分,照样子再仿写一个句子。
(5分)住在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
(五)判断正误。
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4分)1.“父母从教堂回来时,发现雄鹅不见了,他们会伤心的。
”读到这里,我觉得尼尔斯其实也是一个好孩子。
( )2.抓住描写动作、语言、神态的句子,从中可以体会到一个人的性格和精神。
( )3.《鲁滨逊漂流记》是按照“流落荒岛—建房定居—救“星期五”—畜牧种植—回到英国”的顺序来写的。
( )4.汤姆·索亚是英国作家笛福笔下著名的儿童形象。
( )二、积少成多。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一、看拼音写词语。
(24分)wèi jù qī liáng jì mò yàn huì dǎo méi ( 畏惧 ) ( 凄凉 ) ( 寂寞 ) ( 宴会 ) ( 倒霉 )shū jí liáo tiān quē fá zhà lan kòng zhì( 书籍 ) ( 聊天 ) ( 缺乏 ) ( 栅栏 ) ( 控制 )jiè dài tiāo ti fùɡài qīn xí kǒng jù( 借贷 ) ( 挑剔 ) ( 覆盖 ) ( 侵袭 ) ( 恐惧)yōu shāng chǔ jìng lǐ zhì pāo qì fáng yù( 忧伤 ) (处境 ) ( 理智 ) ( 抛弃 ) ( 防御 )kuān wèi chuí tóu sàng qì yān zhī fēi fú yī shān lán l ǔ( 宽慰 ) ( 垂头丧气) ( 焉知非福 ) (衣衫褴褛) 二、写同音字。
(4分)[jù]恐(惧)家(具)[mò]寂(寞)沙(漠)[jí]书(籍)狼(藉) [yàn](宴)会讨(厌)三、下列词语书写正确的在括号里打“√”,错误的用“——”画出错误的字并改正。
(18分)乌和之众(合)头晕目炫(眩)无寄于事(济) 慌无人烟(荒)得意扬扬(√)天崖海角(涯) 不可思意(议)嫣知非福(焉)腾空而起(√)2、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再选词填空。
前(所)未( 有) 无( 济 )于(事)(乌)( 合)之众( 荒)无人(烟)(垂)头( 丧)气跃跃( 欲 )(试)头(晕)目(眩 ) 与( 世 )(隔)绝(1)如果不潜心钻研,一心只想走捷径,恐怕是望梅止渴,无济于事的。
六年级下册语文s版第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六年级下册语文s版第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倔强(jué)踉跄(liàng)囫囵(hú)吞枣B. 徜徉(cháng)蹒跚(pán)踌躇(chóu)满志C. 蹊跷(qī)踽踽(jǔ)独行咄咄(duō)逼人D. 徜徉(cháng)蹒跚(pán)踌躇(chóu)满志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开阔了视野。
B. 他虽然年纪小,但是很有礼貌。
C. 他不但学习好,而且品德高尚。
D. 他因为迟到了,所以被老师批评了。
3.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他虽然成绩优异,但总是谦虚谨慎。
B. 他虽然成绩优异,但总是骄傲自满。
C. 他虽然成绩优异,但总是目中无人。
D. 他虽然成绩优异,但总是自高自大。
4.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 他总是不厌其烦地帮助别人。
B. 他总是不厌其烦地学习。
C. 他总是不厌其烦地玩耍。
D. 他总是不厌其烦地工作。
5.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他总是不厌其烦地帮助别人。
C. 他总是不厌其烦地玩耍。
D. 他总是不厌其烦地工作。
6.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 他总是不厌其烦地帮助别人。
B. 他总是不厌其烦地学习。
C. 他总是不厌其烦地玩耍。
D. 他总是不厌其烦地工作。
7.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他总是不厌其烦地帮助别人。
B. 他总是不厌其烦地学习。
C. 他总是不厌其烦地玩耍。
D. 他总是不厌其烦地工作。
8.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 他总是不厌其烦地帮助别人。
B. 他总是不厌其烦地学习。
C. 他总是不厌其烦地玩耍。
D. 他总是不厌其烦地工作。
9.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部编版 小学 语文 六年级 下册 第二单元 过关检测 (含答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单元检测(含答案)第二单元过关检测一、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2分)A.帐.篷(zhànɡ)制.造(zhì)隔.绝(ɡé)防御.(xiè)B.缘.故(yuán)远眺.(tiào)解.除(jiě)境.地(jìnɡ)C.凄.凉(qī)救援.(yuán)仪.器(yí)栅.栏(shān)D.处.境(chù)苦闷.(mēn)缺乏.(fá)寂.寞(jì)二、看拼音,写词语。
(8分)hǎi bīn jùpàqīliánɡxíjīcāo kònɡdài kuǎntiāo tīfùmiè三、用“\”画掉加点字的不恰当读音。
(4分)把分散.(sàn sǎn)的村庄合并可以解决村民散.(sàn sǎn)居的弊端,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四、下面的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3分)A. 航海荒岛流落朝水B. 水原野兽恐惧联想C. 宴会淡忘介意理智D. 面积日厉事实望远镜五、把词语补充完整,并选词填空。
(9分)天()海角日晒雨()郑重其()不()之地调皮()蛋欣喜()狂1.对这次集体行动,班主任________________地宣布了纪律。
2.这片沙漠荒无人烟,是个________________。
3.这次作文获得一等奖,他________________。
六、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9分)1.只要我还有墨水,所以能把事情记得非常准确。
(修改病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汤姆说他觉得他是满不在乎....的。
(用加点的词语造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过了二十三,大家更忙,春节眨眼就...到了..啊。
s版六年级语文第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s版六年级语文第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下列词语中,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筵席(yán xí)B. 蹒跚(pán shān)C. 踌躇(chóu chú) D. 瞠目结舌(chēng mù jié shé)2.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这句话出自()。
A. 《论语》B. 《孟子》C. 《左传》D. 《史记》3.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是()的诗句。
A. 李白B. 杜甫C. 王维D. 孟浩然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经过老师的帮助,我的学习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
B. 他虽然年纪小,但是很懂事。
C. 这个问题的答案,我还没有想出来。
D. 同学们都积极地参加了这次植树活动。
5.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的诗句。
A. 王勃B. 李白C. 杜甫D. 王之涣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6. “_________,江清月近人。
”是孟浩然的《宿建德江》中的名句。
7. “_________,_________”是《论语·里仁》中孔子的教诲,告诉我们要善于听取不同的意见。
8. “_________,_________”是《诗经·小雅·鹿鸣》中的诗句,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9. “_________,_________”是《左传·宣公十五年》中的名句,形容人的智慧和勇气。
10. “_________,_________”是杜甫的《春望》中的诗句,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11. 请简述《史记》中“鸿门宴”的故事梗概。
12. 请解释“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含义,并举例说明。
四、阅读理解(共20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文章略)13. 文章中提到的“他”是谁?请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分析。
(5分)14. 文章中“他”的行为对你有什么启示?请简要回答。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测评卷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测评卷第一局部:积聚运用50﹪一、依据所给的字样,在横线上抄录,要求书写工整美观小气,行款划一。
3﹪爱,是一种深情。
它像冬日里的一屡阳光,使人感到暖和;它像沙漠里的一泓清泉,使人看到生活的希望;它又如一盏小小的灯,虽是如豆的灯火,暖和也是无处不在的。
二、依据所给的拼音,在括号里填写正确的词语。
9﹪1、yān hóu( ) fēng huǒ( ) púsà( ) jiān miè( )2、2021年1月26日líng chén( ),因铁塔坍塌,湖南省三位除冰员工遇难。
外地群众自发组织为他们送行,盈眶的热泪犹如无声的nà hǎn( )。
〝面对肆意wàng wéi( )的冰雪,我们毫不畏惧,绝不gū fù( )人民重托!〞这是战役在抗灾一线的指战员们向党中央作出的庄严chéngnuò( )。
三、读题,选择正确的答案,将序号填入题后的括号中。
9﹪1、词语〝如火如荼〞中〝荼〞的字音与字义是( )。
A、shē 一种姓氏B、chá 用茶叶做成的饮品C、tú 茅草的白花2、在中国举行奥运会的方案曾经遭到某些国度的( )。
A、阻止B、阻遏C、劝止3、诗句〝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中〝种〞〝收〞两类农活与以下农具有关( )。
A、耙耧B、耧镰刀C、木犁锄头4、在下面的语段中,填入恰当的词语,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
孙中山先生不吸烟,不喝酒,平生独一的嗜好是读书。
( )是在戎马战场,( )是在困难困苦之际,( )经常孜孜不倦。
A、不只而且也B、不只就还C、无论还都5、〝他的决计是怎样树立起来的呢?〞这句话是(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S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检测题
班级姓名
一基础知识。
1.看拼音,写词语。
zǔnáo l iáo l iàn g mèi lìlín g gǎn m iǎo s hìc hán g s hì
()()()()()()
q ián g q uán yìrán cèh uì
()()()
2.按查字典的要求填空。
(1)“敏”查()部,再查()画,组成两个词:()()。
(2)“庸”应查大写字母(),是()结构,组成两个词:()()。
3.组词。
计()是()饥()差()拆()
记()示()讥()岔()折()
桨()竣()嘲()
浆()峻()潮()
4.将下面的“广告用语”改为正确的成语。
“咳”不容缓()“骑”乐无穷()千“斤”一发()
“鳖”来无恙()一“明”惊人()“换”然一新()
5.按要求写词语。
(1)照样子写词语。
A B B:软绵绵
A B A B:抖擞抖擞
A B A C:同心同德
(2)描写春天的词语:
(3)描写秋天的词语:
(4)带有一对反义词的成语:
(5)按一定的顺序,重新排列下面的词语。
(a)大象老鼠猫狗熊狼。
(b)睡觉进房脱衣洗漱铺床
(c)国庆节教师节妇女节儿童节青年节
6.按要求写句子。
1)给句子换个说法,意思不变。
这么远,箭哪能射得到呢?(陈述句)
书籍是我们的好老师。
(反问句)
王景说:“电影《精灵鼠小弟》真逗,我从头看到尾。
”(转述句) 2)对罗斯福妇人一个小时的采访转眼便结束了。
缩句:
(3)伏明霞是运动员。
扩句:。
7.使用修改符号在原句上修改病句。
(1)秋天到了,田野里的庄稼已将成熟了。
(2)学校里开展了学雷锋的高潮。
(3)经过努力,我们的错别字大有进步。
(4)你的某些坏习惯是要改的。
8.按课文内容填空。
(1)年7月13日,我们终于获得了年奥运会的举办权。
(2)我们会一起看到青春的循环连接着。
让这个已经越发的地球迸发着的朝气。
二阅读理解。
1.读句子,填空。
(1)有一家外国报纸轻蔑地说:“能在南口以北修建铁路的中国工程师还没有出世呢。
”
“轻蔑”是指:。
“还没有出世”是指:。
这句话的意思是。
(2)竞技体育是面对世界所存在的种种特权种族歧视和金钱掩盖下的不公平的一种抗争,一种理想。
“抗争”的意思是:。
“理想”的意思是:。
“竞技体育”的抗争和理想是:。
2.读片断,回答问题。
京张铁路不满四年就全线竣工了,比原来的计划提早两年。
这件事给了藐视中国的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
‖今天,我们乘火车去八达岭,过青龙桥车站,可以看到一座铜像,那就是詹天佑的塑像。
许多到中国来游览的外宾,看到詹天佑留下来的伟大工程,都赞叹不已。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竣工:
藐视:
赞叹不已:
(2)为什么说“这件事给了藐视中国的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
(3)这个铜像象征着:
(4)按文中分好的层次写出层意。
三课外知识:猜一猜。
小明听老师说,惯用语的意义常常是通过比喻来实现的。
小明对此很感兴趣,找到了一些,他想考考你,看你是否能够根据喻意把它们猜出来。
它们是:母老虎变色龙替罪羊墙头草小广播笑面虎铁公鸡马大哈传声筒应声虫
比喻见风使舵的人—()比喻凶悍的女人—()
比喻代人受过的人—()比喻随声附和的人—()
比喻传播小道消息的人—()比喻粗心大意的人—()
比喻吝啬钱财而一毛不拔的人—()
比喻外表善良而内心凶狠的人—()
比喻立场不坚定左右摇摆的人—()
比喻照着人家的话说而自己毫无主见的人—()
3.读短文,回答问题。
捉鬼
清朝乾隆年间。
曹雪芹住在香山脚下一个风景秀丽的小村里,村后有座小山叫“毓璜顶”。
还有一座挺漂亮的房子。
房前绿草如茵,房后泉水淙淙,是个十分幽静的所在。
‖
每日清晨,那鬼驾着一朵云飞向山顶;日落黄昏,又带着一道亮光落到屋前。
‖
人们谈鬼色变,巫婆神汉趁机蛊惑人心,搅得鸡犬不宁。
这件事情传到曹雪芹的耳朵里,他不露声色,独自一人,于拂晓,于黄昏,悄悄站在房子附近的一块高地上望,果然看见了那道似灰似蓝的亮火,他一连看了三四日,额头的皱纹终于开来,笑道:“我明白了!”邻人们问他看见的鬼是什么样子,雪芹回答:“三日后必见分晓。
”
以后几天,人们奇怪地发现曹雪芹整日徘徊于荆棘荒野之间,时而拨弄乱石,时而察看古墓,他的手和裤子都被鬼针刺苍耳子划破了,但仍毫无倦意。
终于他像发现了什么,兴冲冲地下山来了。
‖
人们听说曹雪芹要捉鬼,真是又惊又喜,天还没黑,就都躲在附近,悄悄地看着。
不一会儿,曹雪芹来了,背着一条大口袋,囊囊的,取出来,竟是一口大锅;胆子大的人都围上来问:“您一个人去行吗?”
曹雪芹拍拍小伙子的肩膀:“不碍事,今天晚上,你们一见山上火光,就是我把鬼捉住了,你们就上来看吧。
”
好容易盼到天黑,那鬼火果然又出现了,箭一般地射下来,只听曹雪芹一声叫喊,接着“咣当”一声响,山上亮起了火把,曹雪芹朗声叫道:“我已将此鬼捉住了。
”说罢,提起一个浑身发亮的东西,在石头上摔了几下。
人们蜂拥过去,仔细一看,那竟是一只毛色发光的狐狸。
曹雪芹笑着对
大家讲:“见怪不怪,奇怪自败,这家伙本叫玄狐,由于长年住在古墓里,蹭了一身磷,磷在夜晚会发光,玄狐腿短,跑起来像一道亮光,如今这亮光已被我扣在锅里,这就是你们看见的鬼呀!”说罢,开怀大笑……‖(1)选择正确的解释,把序号填在横线上。
①“茵”的意思是:
A.草地;B.垫子或褥子;C.一种草本植物。
②“无人问津”的意思是:
A.没有人问怎么到天津去;
B.没有人打听天津;
C.没有人过问情况。
③蛊惑”的意思是:
A.毒害,迷惑;
B.使我迷惑;
C.用鬼怪使人中毒。
(2)在文中横线上填入最恰当的词。
(3)文中写“我明白了”。
“我”明白了什么?
(4)写五个以上描写笑的词语。
(5)按分好的段落概括二三四段的意思。
第二段:
第三段:
第四段:
三作文题目:假如外星人来到我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