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药中间体行业国际竞争力分析
中医药国际传播行业分析报告

中医药国际传播行业分析报告
中医药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代表,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实践经验。
随着全球健康意识的提高,中医药在国际上的传播和应用趋于广泛。
一、市场容量
中医药在国际市场上的需求呈现增长态势,中国传统药物市场规模逐年扩大,国际上对中医药的认可度不断提高,预计未来中医药销售市场仍具有很大潜力。
二、国际竞争格局
目前,中医药行业国际市场竞争格局明显,中药行业面临着国内外的巨大压力和挑战。
大型医药企业同样涉足中药市场,提高竞争力,提供多元化的产品和服务,以提升市场占有率。
三、品牌建设
中医药品牌建设是行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之一。
我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实施了“中药现代化”战略,加快了行业现代化的步伐,同时也促进了中药企业品牌建设。
四、国际合作
中医药国际化战略将有助于完善中医药产业链和市场体系,加深技术研发合作、市场拓展和人才交流,促进中医药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五、政策环境
政策对于中医药行业国际化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政府出台的政策和法规促进了中医药的国际化发展,强化了行业的规范化和管理水平。
总之,中医药国际化进程在不断推进,未来行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存。
中医药企业应不断加强自身实力的提升和品牌建设,深度挖掘中医药潜力市场,提高市场占有率和国际竞争力。
医药制造业国际贸易环境分析与市场机遇

注重产品质量,树立企业良好形象
提高产品质量,确保产品安全 有效
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建立完善 的质量管理体系
加强与国际标准接轨,提高产 品质量的国际竞争力
加强企业社会责任感,积极参 与公益活动,树立企业良好形 象
积极应对国际贸易摩擦,维护企业利益
关注国际贸易 政策变化,及 时调整企业战 略
加强知识产权 保护,提高企 业竞争力
04
医药制造业国际贸易策略建议
优化产品结构,提升国际竞争力
加强研发投入,提高产品质量 和技术水平
针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市场需 求,开发差异化产品
优化生产工艺,降低成本,提 高生产效率
加强品牌建设,提高国际知名 度和美誉度
加强国际合作,拓展国际市场
建立国际合作伙 伴关系,共享资
源与技术
参加国际医药展 会,提高品牌知
的需求增加
医疗改革:医疗改革政策 推动医药产品的需求增加
技术创新:新技术和新产 品的出现,推动医药产品
的需求增加
国际市场拓展机会
随着全球人口老 龄化趋势加剧, 医药市场需求持 续增长
发展中国家医药 市场潜力巨大, 提供更多市场拓 展空间
国际贸易政策调 整,为医药企业 提供更多市场准 入机会
跨国医药企业合 作与并购,为医 药制造业带来更 多发展机遇
创新型医药企业的国际化发展路径
研发创新:加强研发投入, 提高创新能力,开发具有 竞争力的新产品
市场拓展:积极拓展国际 市场,提高市场份额,扩 大品牌影响力
合作共赢:与其他企业或 研究机构合作,共享资源, 共同开发新产品
政策支持:关注国际贸易 政策,争取政策支持,降 低市场准入门槛
风险管理:加强风险管理, 防范国际贸易风险,确保 企业稳定发展
制药业的国内外市场竞争力对比分析

制药业的国内外市场竞争力对比分析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展,制药行业的竞争已经不再局限于国内市场,而是越来越涉及到国际市场。
在这个全球化的背景下,了解制药业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竞争力对比,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制药业的国内外市场竞争力进行对比分析,并探讨其影响因素。
一、市场规模对比制药业的市场规模是衡量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国内市场规模庞大,人口众多,且医疗保健需求不断增长,因此国内制药市场具有巨大的潜力。
与之相比,国外市场的规模相对较小,但却更加成熟。
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医疗体系完善,因此市场需求相对稳定。
在市场规模方面,国内市场具有较大的优势。
二、技术创新对比制药业关键的竞争力来源于技术创新。
国内制药企业在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不仅在仿制药方面取得了突破,还在新药研发方面逐渐崭露头角。
然而,与之相比,国外制药企业的技术实力仍然占据领先地位。
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制药企业投入大量资金进行新药研发,拥有更加先进的技术设备和研究平台。
在技术创新方面,国外制药企业具有优势。
三、市场准入和法规对比市场准入和法规也是影响制药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国内市场准入门槛较高,对企业的要求较为严格。
政府对医药经营的监管力度加大,对仿制药的审批要求更为苛刻。
与之相比,国外市场准入相对宽松,医药监管相对简化。
国外市场对仿制药的认可度较高,加速了国外仿制药企业的发展。
在市场准入和法规方面,国内市场存在较大障碍。
四、品牌知名度和市场份额对比品牌知名度和市场份额也是制药企业竞争力的体现。
国外制药企业在全球市场上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市场份额,有些企业的品牌已经成为行业的代表。
而国内制药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知名度仍然有待提升,市场份额有限。
国内制药企业在品牌建设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五、销售渠道和跨国合作对比销售渠道和跨国合作对制药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影响巨大。
国外制药企业已经形成了成熟的全球销售渠道网络,通过跨国合作与国际市场进行深度合作。
竞争分析揭示医药行业中的主要竞争对手和市场份额

竞争分析揭示医药行业中的主要竞争对手和市场份额在当今日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了解和分析竞争对手及其市场份额对于企业的成功至关重要。
尤其是对于医药行业这样一个充满激烈竞争的领域,深入了解竞争对手和市场份额的分布,对于制定有效的市场策略和业务规划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通过竞争分析揭示医药行业中的主要竞争对手和市场份额,并探讨它们对行业发展的影响。
一、竞争对手分析在医药行业中,存在着众多的竞争对手,包括大型制药公司、跨国药企、国内领先企业以及新兴创业公司等。
这些竞争对手在产品研发、生产制造、市场推广等方面展开激烈的竞争,竞争对手分析能够揭示出它们的优势和劣势,从而为企业提供参考和借鉴。
首先,大型制药公司通常具有雄厚的实力和全球化的布局,拥有庞大的研发团队和生产设备。
它们在创新药物的研发上占据着领先地位,并且拥有广泛的销售渠道和市场份额。
例如,强生、辉瑞等跨国制药巨头,在全球范围内都有着强大的市场竞争力。
其次,国内领先企业在技术创新、市场适应和渠道建设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这些企业通过自主研发或合作创新,不断推出高品质的医药产品,并积极开拓市场份额。
拜耳、罗氏这些知名企业在国内市场上占有重要地位,并且其市场份额不断扩大。
此外,新兴创业公司也是医药行业中的重要参与者。
它们通常具有灵活性和创新性优势,能够快速响应市场需求并推出具有独特竞争力的产品。
这些初创企业在市场细分领域中逐渐崭露头角,挑战着传统企业的地位。
比如正在崛起的互联网医疗企业,通过技术手段改变了传统的医疗服务方式,引领行业的变革。
二、市场份额分析通过对医药行业市场的份额进行分析,可以了解到各个竞争对手在市场上的地位和影响力。
市场份额是一个重要的指标,它反映了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地位和市场占有率。
通过市场份额分析,企业可以评估自身的竞争力,并制定相应的增长战略。
在医药行业中,市场份额通常是根据销售额或销售量进行评估。
大型制药公司由于其规模和实力,通常占据着较大的市场份额。
国内医药企业经营环境SWOT分析专家讲座

国内医药企业经营环境SWOT分析
第20页
医药企业应采取对策
(六) “强强联合”战略性合作, 增强企业抗风险能力
伴随我国加入WTO, 经济全球化不停发展, 国内医药企业 面临竞争环境发生了很大改变, 竞争范围由单纯国内市场逐 步发展到了国际市场, 一些老字号医药企业开始认识到, 单个 企业是极难独立应对国际化、规模化、多元化以及白热化市 场竞争。而伴随加入世贸组织承诺逐步实施, 留给我国医药 企业时间越来越少, 在这种强大压力下, 我国医药企业只有经 过“强强联合”、携手合作, 才可能产生强大竞争能力与之 相抗衡。
在面临威胁同时, 国内医药企业也有很大发展机会。
首先, 因为我国经济水平不停提升, 医药消费空间正在不停扩大。 当前我国人均年药品消费不到10美元, 而美国等发达国家人 均年药品消费达300美元, 中等发达国家该消费额达40-50 美元。人口净增加、老龄化和农村合作医疗体制建立以及健 康意识不停增强是推进医药需求增加主要原因。
国内医药企业要想进入国际医药主流, 就必须改变经
营战略和对策, 在适应国际时尚标准化和当代化上下功夫,
在充分调查研究基础上, 制订配套政策, 建立与社会、经济、
科技、人才培养使用等诸方面相互配套系统管理办法, 以提
升企业市场竞争能力。
国内医药企业经营环境SWOT分析
第11页
国内医药企业机会分析(O)
国内医药企业经营环境SWOT分析
第13页国内医药企业机来自分析(O)最终, 依据WTO自由贸易协定, 各组员间关税壁垒和人力限 制将被取消, 我国中药能够凭借资源优势、劳动力优势、价 格优势进入各国市场参加公平竞争, 这为我国中药产业带来 了难得发展机遇。而且, 近年来, 世界各国对中草药产品法 律法规限制都有所松动, 许多国家表现出对中药不一样程度 接收趋势。中药作为治疗药品已引发全世界医药界重视和 关注, 并逐步为国际社会所接收。我国中药正面临着开拓国 际市场主要契机。
年全球医药行业的市场竞争格局分析

年全球医药行业的市场竞争格局分析近年来,全球医药行业发展迅猛,呈现出较为复杂的竞争格局。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全球医药行业的市场竞争格局进行分析,以期为读者提供准确的行业背景和发展趋势。
1. 全球医药行业的发展现状全球医药行业是一个充满活力和激烈竞争的行业。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和医疗技术的不断创新,医药市场在全球范围内持续扩大。
各国家和地区的医疗保健需求不断增长,医药市场的规模也不断扩大。
2. 全球医药行业的市场主体分析全球医药行业的市场主体包括制药公司、医疗器械公司、医疗服务供应商等。
制药公司是医药行业的核心力量,它们负责研发和生产药品,同时进行销售和渠道管理。
医疗器械公司主要从事医疗设备和器械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医疗服务供应商则提供各类医疗服务,包括医院、诊所、药店等。
3. 全球医药行业的主要市场竞争手段竞争在全球医药行业中是常态化存在的。
竞争手段主要包括价格竞争、产品创新、市场推广和渠道管理等。
价格竞争是制药公司之间的主要竞争手段,通过价格优势来争夺市场份额。
产品创新是提高竞争力的核心,在医药研发领域,不断推陈出新的创新药物可以带来巨大的经济回报。
市场推广是将产品推向市场的重要环节,通过广告、促销等手段来吸引患者和医生的关注。
渠道管理则是确保产品销售的关键,制药公司需要选择合适的销售渠道,与医院和药店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4. 全球医药行业的市场竞争格局全球医药行业的市场竞争格局较为复杂,表现出以下几个特点:a. 市场领导者的垄断地位:少数大型制药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占据着市场的主导地位,它们凭借强大的研发实力和品牌影响力,掌握着行业的核心竞争力。
这些公司包括强生、辉瑞、诺华等。
b. 新兴市场的崛起:随着新兴市场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基数的增加,全球医药行业的发展重心也逐渐向新兴市场倾斜。
中国、印度、巴西等国家成为全球医药行业的重要增长点。
c. 专利药与仿制药的竞争:专利药在治疗效果和市场认可度上具有优势,但仿制药的价格相对更为低廉,具有一定的市场竞争力。
制药行业的竞争格局及市场份额分析

制药行业的竞争格局及市场份额分析制药行业一直以来都是一个竞争激烈的市场,不管是国内还是国际市场,各个企业都在争夺更大的市场份额。
本文将从竞争格局和市场份额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一、竞争格局1. 国内制药市场竞争格局在国内制药市场,目前存在着多家具有一定规模和实力的制药公司,如恒瑞医药、复星医药、石药集团等。
这些企业通过持续研发创新和合理的市场定位,成功地占据了市场份额较大的一部分。
同时,一些外资制药公司也进入了中国市场,加剧了竞争的激烈程度。
2. 国际制药市场竞争格局在国际制药市场,一些世界知名制药巨头如辉瑞、葛兰素史克等占据了主导地位。
这些公司通过自身强大的技术研发能力和全球化的销售网络,占据了全球制药市场的很大份额。
但是,在一些新兴市场上,一些本土制药公司也逐渐崛起,形成了一种多元化的竞争格局。
二、市场份额分析1. 国内市场份额分析目前,国内制药市场的市场份额中,恒瑞医药位列榜首,其次是复星医药和石药集团。
这些公司通过自身的产品质量和市场推广能力,在市场中稳定竞争,并取得了一定的市场份额。
此外,随着健康产业的快速发展,中药市场也逐渐崭露头角,一些中药制药企业的市场份额也在逐渐增加。
2. 国际市场份额分析在国际市场上,辉瑞、葛兰素史克等跨国制药巨头一直占据主导地位。
这些公司凭借其先进的研发能力和全球化的销售渠道,成功地抢占了全球制药市场的很大份额。
然而,随着一些新兴市场的快速崛起,如中国、印度等,本土制药公司也开始逐渐打破国际巨头的垄断地位。
三、未来发展趋势展望1. 技术创新是制药行业未来的核心竞争力。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医学的发展,制药行业需要不断进行技术创新,提高新药研发的成功率。
同时,制药公司还需加大对创新药物的研发投入,以提高市场竞争力。
2. 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
随着全球市场的开放和自由贸易的推进,制药行业的市场竞争将愈发激烈。
制药公司需要加强自身的实力和竞争优势,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以赢得更多的市场份额。
制药业的国内外市场对比与竞争优势分析

制药业的国内外市场对比与竞争优势分析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制药业作为一个重要的产业领域,不仅在国内市场具有巨大潜力,同时也面临着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
本文将对制药业的国内外市场进行对比,并分析其竞争优势。
一、国内制药市场概况1. 市场规模: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国内制药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根据数据显示,中国制药市场规模已接近千亿元人民币,位居全球第二。
2. 市场需求: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对医疗和保健药品的需求不断增加。
同时,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对高端药品的需求也有所增长。
3. 政策支持:我国政府对制药业给予了重要支持,并发布了一系列鼓励药品研发和技术创新的政策。
这为国内制药企业提供了机遇和发展空间。
二、国内外市场对比1. 市场竞争:国内制药市场竞争激烈,主要有国内品牌药企之间的竞争,也存在国际制药巨头与国内企业的竞争。
而国际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国内企业需要与全球知名企业竞争。
2. 研发实力:相对于国际企业,国内企业在研发实力上有一定差距。
国际企业具有雄厚的技术实力和先进的研发设施,而国内企业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技术水平和研发实力。
3. 市场准入:国内市场虽然规模庞大,但准入门槛相对较高,包括相关证照、注册等严格的审批程序。
而国际市场的准入门槛更高,需要满足不同国家的法规和标准。
4. 品牌影响力:国际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具有较高的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而国内企业在国内市场较具优势。
三、国内外竞争优势分析1. 成本优势:国内制药企业在生产成本上相对较低,包括人工成本、原材料成本等。
这使得国内企业在一些价格敏感的市场有一定竞争优势。
2. 人力资源:中国拥有庞大的人口基数和丰富的医药人才资源,这为国内制药业提供了优势。
吸引和培养高素质的研发人才,加强技术创新是提升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3. 市场定位:国内制药企业可以通过深入研究国内市场需求,进行差异化定位和市场细分,从而避免与国际品牌正面竞争。
同时,抓住国内市场的发展机遇,建立品牌形象和市场份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东化工 2007年第9期· 94 · 第34卷总第173期中国医药中间体行业国际竞争力分析林丽1,杜志云2(1.广州科伊信化工有限公司,广东广州 510070;2.广东工业大学轻工化工学院,广东广州 510090)[摘 要]医药中间体和医药原料药行业是我国医药行业的支柱和基础产业,其竞争力的提升对我国医药行业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本文通过贸易竞争力指数和相对国际竞争力指数的实证分析,阐述了我国是此行业的出口大国,但非强国,并针对目前现状,提出增强我国医药中间体行业国际竞争力的主要对策。
[关键词]医药中间体;国际竞争力;贸易竞争力指数;相对国际竞争力指数Analysis of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of Chinese PharmaceuticalIntermediates IndustryLin Li1, Du Zhiyun2(1. Keyixin Chemical Co., Ltd., Guangzhou 510070;2. School of Light Indu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Guang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Guangzhou 510090, China)Abstract: Pharmaceutical intermediates and active pharmaceutical ingredients industry are the base and key pillar of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The promotion of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of pharmaceutical intermediates and active pharmaceutical ingredients industry are very meaningful for the development of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The paper measured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of pharmaceutical intermediates and active pharmaceutical ingredients industry of China by using Normalized Trade Balance (NTB) and definit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Index (ICI), analyzed the main factors to determine the current competitiveness and pointed out that 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of pharmaceutical intermediates industry was not very strong although the total export volume of pharmaceutical intermediates was quite high in China. It provided some suggestions to improve the competitiveness of the industry of China.Keywords: pharmaceutical intermediates;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normalized trade balance;indefinit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index医药中间体行业是指那些按照严格的质量标准用化学合成或生物合成方法为制药企业生产加工用于制造成品药品的有机/无机中间体或原料药的化工企业。
近年来,全球制药工业发生了以下较大的变化:(1)跨国大型制药公司加大了并购与重组的步伐,加强了它们的寡头地位和市场控制力,从而在国际竞争中处于更加有利的地位[1]。
(2)跨国制药公司加快全球范围内的结构调整和跨国生产转移,国际分工进一步细化,中国和印度称为新型中间体的生产基地。
(3)世界药品市场的研发投入高速增长超过市场增长率,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和新材料技术称为重点投资的高技术。
在这种情况下,医药中间体行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本文从三个方面对我国医药中间体行业的国际竞争力进行阐述:一是竞争力的外在表现,试图说明我国医药中间体业在国际上竞争力的强弱程度和数量表现;二是通过与国际的分析[收稿日期]2007-05-26[作者简介]林丽(1973-),女,山东人,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国际贸易。
2007年第9期广东化工第34卷总第173期 · 95 ·和比较,找出我国医药中间体产业竞争力现状的产生原因,包括外在的和内在的因素;三是针对产业的发展不足提出建议,从而使产业的竞争力可以保持持续性的发展。
1 我国医药中间体行业的国际竞争力分析为了具体量化我国医药中间体业的竞争力水平,我们计算了该行业的贸易竞争力指数和相对国际竞争力指数,对他们进行定量分析,并相互印证。
1.1 贸易竞争力指数贸易竞争力指数是将某一产业或产品的净出口与其进出口总额之比,称为贸易竞争力指数,用来说明该产业或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在国外将其称为“可比净出口指数”(Normalized Trade Balance,NTB)即:NTB=(E ij-M ij) / (X ij+M ij)公式中,X,M分别代表出口额和进口额,I代表某一个国家某一产业或某一产品。
该指标表示一个国家的某一产业或产品是净进口还是净出口,这个指标的优势相对于净出口指标是,它是一个与贸易总额的相对值,剔除了通货膨胀,经济膨胀等宏观总量方面波动的影响,即无论进出口的绝对量是多少,它介于+1和-1之间,因此在不同时期,不同国家之间具有可比性。
从出口角度来看,该指标越接近1,国际竞争力越强[2]。
2005年我国医药中间体/原料药出口金额为61.35亿美元,进口金额为27.12亿美元[3],根据以上数据可计算出,我国医药中间体/原料药的贸易竞争力指数是0.38,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
1.2 相对国际竞争力指数伦伯格(Lunberg,1988)将生产与消费联系在一起考虑某产业或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业相对优势的重要指标,其计算公式为:r = (国内生产/国内消费) / (该国所有产品生产/该国所有产品消费)= ( Q i/ C i ) / (Σ Q i/Σ C i)Q i为某产品或产品的国内生产额,C i为其国内消费额,该指标r大于1时,意味着在该相应的产品上,该国为净出口国,在该行业中具备总的相对国际竞争优势;当该指标r小于1时,则表示该国在相应的产品或工业上的相对竞争力较弱。
由于该指标是从国内生产和消费的角度出发判断国际竞争力,考虑了国内消费对生产及进出口的影响,因此比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更准确[2]。
实际上,以上公式可转换为以下表示:Q i/C i = 1+ ( E i - M i ) / C i根据上面的2005年进出口的数据和2005年我国医药工业总产值为147.02亿美元[4],我们可知道我国的医药中间体行业的指数是1.30,具有一定的国际竞争优势。
2 医药中间体行业的差距国际分析比较我国医药中间体行业作为制药行业的第一大支柱产业,是医药行业最具国际竞争力的产业。
目前在青霉素,维生素C,解热镇痛类,皮质激素类,蒿甲醚等系列产品上,我国具有世界一流的生产技术水平,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
我国医药中间体行业在国际方面的差距,代表了我国医药行业与国际医药制造行业方面的差距,因此我们在技术进步,产品结构和产品附加值和企业规模等方面上进行了国际比较,从而找出我们存在差距的原因。
2.1 技术进步的国际比较我国医药行业2005年共有科技活动人员51832人,其中科学家和工程师共有36023人,2005年的科技活动计费额为841752万元,其中政府筹集资金34039万元,企业筹集资金736768万元,其中用于新产品开发的经费为44725万元[4]。
目前国内医药技术存在以下问题:2.1.1 科技开发投入力度很小,而且方向分散当前,各跨国医药公司的科研开发投入一般占销售收入的15%以上,而在国内即便是在2005年全国医药科技投入也是勉强达到销售收入的2%的水平,与跨国医药公司形成巨大差距。
通过表1[1],我们可以看到我国2005年整个医药行业的研发费用尚不能与任何一个全球前几位医药跨国公司2003年的研发费用相提并论。
表1 2003年全球R&D投入费用前十大制药公司vs中国2005年R&D投入费用Tab.1 Top 10 R&D cost of Pharm. company globally in 2003 vs.R&D cost of China in 2005国家/公司 R&D费用/亿美元占当年销售额的比率/%中国 11 2辉瑞 71 16 葛兰素史克46 13 诺华 36 15罗氏 34 15阿斯利康 33 18默克 31 13礼来 23 19雅培 17 9赛诺菲 15 16基因泰克 7 262.1.2 未形成健全的具有自主科研开发的良性医药研发体系目前国内虽然存在国家级、省市级的研发机构和企业自有的研发中心,但如何协调好三者之间的关系,充分利用有限的资金仍然是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
此外,科技成果转化率低也是这一问题的另一表现。
我国医药科技成果的转化率仅为8%左右,真正形成产业化生产的只有2~3%,导致此结果的因素主要是科研与生产脱节。
有资料显示,发达国家在新药小试、中试、批量生产三阶段的投入比例为1∶10∶100,而我国即使广 东 化 工 2007年 第9期 · 96 · 第34卷 总第173期是在科研力量发达的上海地区,投入比例仅为1∶1.03∶10.05。
2.2 产品结构和产品附加值的国际比较首先,从医药中间体的产品结构来看,先进中间体和活性医药组分(API)成为医药中间体的高利润、高附加值的行业新宠。
在全球供应链上,中国和印度为西方医药公司生产简单的中间体和普通的API ,而美国和部分西欧的一些国家则大规模生产API 。
表2[5]说明我国API 市场份额仅为全球该行业市场分额的10%左右,因此调整产品结构,增加高利润API 的品种,进而扩大API 的市场份额,是我国医药中间体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