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专项过关训练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专项过关训练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专项过关训练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专项过关训练

1. 读诗歌《村居》,回答问题。

村居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1)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纸鸢:

东风:

(2)《村居》描写出了一幅______(季节)孩子们在村旁的芳草地上______的图画,勾画出一幅生机勃勃的“乐春图”,表达了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

2. 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注释】①烟渚(zhǔ):指江中雾气笼罩的小沙洲。②天低树:天幕低垂,好像和树木相连。

(1)“移舟泊烟渚”的“泊”字的读音是______,意思是______。

(2)本文运用的写作手法是()。

(3)“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运用了______的修辞手法。请你把这句话改写成现代汉语:______

3. 课外阅读。

秋词

唐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

(1)诗的一、二句表露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2)诗的一、二两句运用了()的修辞手法。

(3)这首诗最可贵的地方是()(多选)

4. 写诗句大意,或根据大意写诗句。

(1)千门万户曈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2)我独自在他乡作客,每到佳节就加倍地思念亲人。

(3)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5.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忆江南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能不忆江南?

(1)这首词的作者是______朝诗人______。

(2)《忆江南》是一首______,“忆江南”是它的______。

(3)从哪一句可以看出诗人来过江南?

(4)“能不忆江南?”这是一个()

(5)把词补充完整,并写出所填的句子的意思。

6. 积累运用。

(1)暮春三月,李白在黄鹤楼为______送别时,写下了一首脍炙人口的诗,该诗后两句为______,______。

(2)寓言故事可以教会我们很多人生哲理。在《牧童和狼》中我们明白了:一贯说谎的人即使______,也______;在《蝉和狐狸》中我们懂得了:一个聪明的人,总能从别人的灾难中______。

(3)东起______,西到______,万里长城谱写了______。北起______,南到______,京杭大运河谱写了______。

7. 根据古诗《题西林壁》,回答问题

(1)默写《题西林壁》

题西林壁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2)此诗的作者是______ 代______。

(3)题目中“题”的意思是______ 。

(4)古诗前两句的意思是______

(5)此诗最能表达作者感情的诗句是______ ,作者说明了______。

8.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1)该诗的作者是唐朝的白居易,以下哪首诗也是白居易的?()

(2)“能不忆江南?”是()

(3)从哪一句能看出诗人来过江南?

(4)江南美在哪?抄出两句。

9. 课外阅读。

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1)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静夜思:

疑:

举头:

(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0. 和大人一起读《春节童谣》,然后填一填。

去买肉扫房子磨豆腐把面发糖瓜粘蒸馒头宰公鸡

二十三______ 二十四______ 二十五______ 二十六______

二十七______二十八______二十九______

11.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所见

【清】袁枚

________________,歌声振林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默写古诗。

______,歌声振林樾。______,______。

(2)“______”字直接写出了牧童的姿势;“______”字说明牧童的歌声嘹亮。(3)牧童“忽然闭口立”的原因是______。(用诗句来填)

12. 根据情境提示写句子。

(1)《小儿垂钓》中“路人借问遥招手”的原因是:______。(填诗句)(2)苹苹学习很努力,老师经常鼓励她说:“欲穷千里目,______。”

(3)俗话说得好:“十年树木,______。培养一个人才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4)“不以规矩,______”这句话告诉我们应该遵守规则。

13. 按原文把句子补充完整。

(1)地满红花红满地,______。

(2)翠翠红红,处处莺莺燕燕。

______,______。

(3)孔指以示儿曰:“______。”

儿应声答曰:“______。”

14. 我会按课文内容填空。

(1)______谁裁出,______似______。

(2)______莺飞______,拂提杨柳醉______。

(3)野火烧不尽,______。

(4)小信成则______

15. 根据自己的积累填一填。

① ______,笛弄晚风三四声。《牧童》

② ______,白了少年头,______!《满江红》

③最喜小儿亡赖,______。《清平乐?村居》

④文言文语言简洁,充满智慧。《杨氏之子》中“______”一句最能反映杨氏之子的机智幽默。

⑤周瑜以“十天造十万支箭”的任务,设计陷害诸葛亮。诸葛亮采用______的计策挫败了周瑜的暗算。歇后语“孔明借东风——______”就出自这段历史故事。

16. 把下面诗句补充完整。

(1)无为在歧路,______。

(2)峨眉山月半轮秋,______。

(3)五岭______,乌蒙______。

(4)______,野渡无人舟自横。

17.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夜书所见

【宋】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夜深篱落一灯明。

(1)默写古诗。

萧萧梧叶送寒声,______。______,夜深篱落一灯明。

(2)“萧萧”是指______;“促织”是指______。

(3)这首诗描述了诗人______(时间)的所见所闻,表达了诗人______的情感。

18.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乡愁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