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并发症有哪些

合集下载

2型糖尿病规范管理

2型糖尿病规范管理

二)随访评估
•(2).若不需紧急转诊,询问上次随访到此次随访期 间的症状。 •(3).测量体重,计算体质指数(BMI),检查足背 动脉搏动。 •(4).询问患者疾病史、生活方式,包括心脑血管疾 病、吸烟、饮酒、运动、主食摄入情况等。 •(5).了解患者服药情况。
(三)对患者进行分类干预
•。 •(1)对血糖控制满意(空腹血糖值<7.0mmol/L),无药物不 良反应、无新发并发症或原有并发症无加重的患者,预约进行 下一次随访。 •(2)对第一次出现空腹血糖控制不满意(空腹血糖值 ≥7.0mmol/L)或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结合其服药依从性, 必要时增加现有药物剂量、更换或增加不同类的降糖药物,2 周时随访。 •(3)对连续两次出现空腹血糖控制不满意或药物不良反应难 以控制以及出现新的并发症或原有并发症加重的患者,建议其 转诊到上级医院,2周内主动随访转诊情况。 •(4)对所有的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与患者一起制定 生活方式改进目标并在下一次随访时评估进展。告诉患者出现 哪些异常时应立即就诊。
(四)健康体检
•2型糖尿病患者每年至少应进行1次较全面的健 康检查,可与随访相结合。内容包括血压、体 重、空腹血糖,一般体格检查和视力、听力、 活动能力、足背动脉搏动检查,有条件的地区 建议增加糖化血红蛋白、尿常规(或尿微量白 蛋白)、血脂、眼底、心电图、胸部X线片、 B超等检查,老年患者建议进行认知功能和情 感状态初筛检查。具体内容参照《城乡居民健 康档案管理服务规范》健康体检表。
四、服务要求
; •(一)2型糖尿病患者的健康管理由医生负责,应与门诊服务 相结合,对未能按照健康管理要求接受随访的患者,乡镇卫 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应主动与患者联 系,保证管理的连续性。 •(二)随访包括预约患者到门诊就诊、电话追踪和家庭访视 等方式。 •(三)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要 通过本地区社区卫生诊断和门诊服务等途径筛查和发现2型糖 尿病患者,掌握辖区内居民2型糖尿病的患病情况。 •(四)积极应用中医药方法开展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务。 •(五)加强宣传,告知服务内容,使更多的患者愿意接受服 务。 •(六)每次提供服务后及时将相关信息记入患者的健康档案。

并发症有哪些

并发症有哪些

并发症有哪些?答:患上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是健康人群的二至四倍,其中包括缺血性心脏病、中风;下肢截肢率增加20倍,住院率亦相对增高。

在发达国家及越来越多的其他地区里,2型糖尿病是导致非创伤性失明及肾衰竭的首要原因。

在发病过程中,患者患上认知功能障碍(cognitive dysfunction)及失智症风险也会增高,如阿兹海默病及血管性痴呆。

其他并发症包括:黑棘皮症、性功能障碍,以及容易发生感染。

病情严重或应激时可发生急性代谢紊乱,如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等。

2型糖尿病的危害包括大血管并发症,包括心血管病,脑血管病和糖尿病足,第二类是微血管并发症,眼的视网膜病变,肾脏病变,另外还有神经并发症,主要有周围神经病变,颅神经病变及植物神经病变。

心脑血管并发症是2型糖尿病致命性并发症。

主要表现于主动脉、冠状动脉、脑动脉粥样硬化,以及广泛小血管内皮增生及毛细血管基膜增厚的微血管糖尿病病变。

血管收缩与扩张不协调,血小板粘聚,脂质在血管壁的沉积,形成高血糖、高血脂、高粘血症、高血压,致使糖尿病心脑血管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呈指数上升。

下肢血管是2型糖尿病的危害之一,患病率比非糖尿病者高多倍,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造成截肢者要比非糖尿病患者多很多倍,是引起糖尿病患者肢体残废的主要原因。

2型糖尿病对肾脏的危害,早期表现为蛋白尿、浮肿,晚期发生肾功能衰竭,是2型糖尿病最主要的死亡原因。

乳酸性酸中毒也是2型糖尿病的危害之一,患者多有心、肝、肾脏疾病史,或休克、有感染、缺氧、饮酒、大量服用降糖灵史,症状不特异,死亡率高。

2型糖尿病危害还包括急性并发症,尿病合并感染。

常见感染包括呼吸道感染和肺结核、泌尿系感染和皮肤感染。

危害还在于糖尿病高渗综合症:临床表现包括脱水严重,有时可因偏瘫、昏迷等临床表现而被误诊为脑血管意外,死亡率高达百分之502型糖尿病患者如果血糖情况控制不理想,比较容易受到糖尿病多种并发症的骚扰,其危害在于多种并发症造成患者会出现双目失明,肾衰竭导致尿毒症出现,糖尿病足导致糖尿病患者肢体残疾。

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血管并发症的调查分析

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血管并发症的调查分析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 日 益提高,糖尿 病和 高血 压严 重 影 响人类 的生命 健康 ,其发 病率 也 在 日益 增加 n ] 。若糖 尿 病和 高 血压 合 并发 生 ,其 危
险性 就更 大 ,主要 是 可并 发一 些心 脑血 管 疾病 ,使
中 ,男 1 5例 ,女 1 1例 ;年龄 5 7  ̄7 2岁 ,平 均 年 龄 ( 6 4 . 7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5 . 1 )岁 ;患者 忠有 单纯 糖尿 病 。对 照 组

・1 3 9・
短 篇 论 著 ・
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血管并发症的调查分析
林 杰
【 摘要 】 目的 探 讨 2型糖尿 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血管并发症发 生情 况。方法 选择 2 0 0 9
年 1月至 2 0 1 3年 1 2月我院收治的 8 0例患者,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对 照组 1 和对照组 2 ,观察组为 2 8例糖尿病合 并高血 压患者;对照组 1为 2 6例 单纯糖尿 病患者;对照组 2为 2 6例单纯 高血 压 患 者 。对 三组 患者 的血 管并 发症 的发 生情 况及 相关危 险 因素进 行 比较 与分析 。 结果 ( 1 )观 察组 患者冠心病 、脑血 管病 、外周血管病变方面 的发生率 明显高于对 照组 1 和对照组 2( P<O . 0 5 ) ;观察 组 患者 在神 经病变 和视 网膜 病变 方面 的发生 率 明显高于 对照 组 1( P<0 . 0 5 ) 。( 2 )糖化 血红 蛋 白 是 冠心 病和 外周 血 管病 变 的主要 危 险因 素 ,甘 油三 酯 是外 周血 管病 变和神 经 病变 的主 要危 险 因 素 。结论 2 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 患者 的临床特 点在于并发症复杂 、发病率高 ,对血 管并发症相关 危 险因素进行有效的控制 ,可减少 患者血管 并发症的发生 。 【 关键词 】 高血压 ; 糖尿病 ,2型 ; 糖尿病血管病变

病例分析-一例2型糖尿病伴有并发症患者的病例讨论

病例分析-一例2型糖尿病伴有并发症患者的病例讨论

一例2型糖尿病伴有并发症患者的病例讨论内分泌学员:2型糖尿病作为临床中十分多见的慢性疾病,也是当前生活中困扰人们的一项重大疾病[1-2],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的慢性并发[3],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与多种因素密切相关。

首先,长期血糖控制不佳是其主要原因。

高血糖状态会导致体内代谢紊乱、微循环障碍,进而造成神经缺血、缺氧,逐步发展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其次,年龄、病程也是影响该病发生的重要因素。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病程的延长,糖尿病患者的身体机能逐渐下降,更容易出现神经病变。

此外,不良生活习惯,如缺乏运动、饮食不均衡等,以及一些代谢性疾病(如高血脂、高血压等)和微血管病变(如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等)也是该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这些因素可能加重糖尿病患者的病情,进而增加周围神经病变的风险。

对糖尿病神经病变的治疗分为:1、针对病因治疗,主要包括(1)血糖控制;(2)神经修复;(3)改善微循环:周围神经血流减少是导致糖尿病神经病变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通过扩张血管,改善血液高凝状态和微循环,提高神经细胞的血氧供应,可有效改善糖尿病神经病变的临床症状[3],常用药物为前列腺素E1、已酮可可碱、贝前列素钠、西洛他唑、胰激肽原酶、钙拮抗剂和活血化瘀类中药。

2、针对神经病变的发病机制治疗。

3、疼痛管理。

4、自主神经病变的治疗。

1、病例特点:1.1、病史要点:该患于16年前体检时发现血糖增高,空腹血糖7.2mmo1/L,餐后血糖未测,无明显多尿、多饮、多食及体重减轻,未系统诊治,自行糖尿病饮食、运动,血糖控制尚可。

13年前于“桦甸市医院“就诊,复查空腹血糖8.0+mmo1/L,诊断为"2型糖尿病”,予诺和灵30R降糖治疗,监测血糖控制尚可(具体不详)。

10年前因血糖不理想在“桦甸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改用门冬胰岛素30(早30IU,晚20IU)降糖泊疗。

9年前于本院内分泌科住院,做神经肌电图检查提示周围神经源性损害,诊断为"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调整降糖方案联合二甲双胍片口服,并继续皮下注射门冬30胰岛素,自述血糖达标(具体不详)。

糖尿病有哪些并发症

糖尿病有哪些并发症

糖尿病有哪些并发症文章目录*一、糖尿病有哪些并发症*二、生活中怎样预防糖尿病*三、糖尿病的发病病因有哪些糖尿病有哪些并发症1、糖尿病有哪些并发症1.1、酮症酸中毒:酮症酸中毒好发于1型糖尿病患者,患者可出现高血糖、脱水、呼吸深而快,呼出气体带有烂苹果味,血压降低,严重者会昏迷甚至危及生命。

1.2、非酮症性高渗性昏迷: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易发生非酮症性高渗性昏迷,致死率较高,主要表现为严重的高血糖、脱水、血浆渗透压升高而无明显的酮症酸中毒,伴有意识障碍或昏迷。

1.3、低血糖:糖尿病患者治疗过程中降糖药物剂量过大,用药与进餐时间不匹配可发生低血糖,不及时治疗可产生严重后果。

2、糖尿病需要做哪些检查2.1、尿糖。

正常人从肾小管滤出的葡萄糖几乎被肾小管完全吸收,每天仅从尿中排出微量葡萄糖(32~90mg),一般葡萄糖定性试验不能检出。

糖尿通常指每天尿中排出葡萄糖150mg。

正常人血糖超过8.9~10mmol/L(160~180mg/dl)时即可查出尿糖,这一血糖水平称为肾糖阈值。

老年人及患肾脏疾病者,肾糖阈升高,血糖超过10mmol/L,甚至13.9~16.7mmol/L时可以无糖尿;相反,妊娠期妇女及一些肾小管或肾间质病变时,肾糖阈降低,血糖正常时亦可出现糖尿。

2.2、尿酮。

体测定提供了胰岛素缺乏的指标,警告糖尿病患者即将或可能已存在酮症酸中毒,提示需进一步行血酮体测定和血气分析。

尿酮体的测定采用硝酸钠与乙酰乙酸反应,形成了一种紫色物质,提示尿酮体阳性。

3、糖尿病带来哪些危害3.1、肾脏的危害,由于高血糖、高血压及高血脂,肾小球微循环滤过压异常升高,促进糖尿病肾病发生和发展。

早期表现为蛋白尿、浮肿,晚期发生肾功能衰竭,是糖尿病最主要的死亡原因。

3.2、心脑血管的危害,心脑血管并发症是糖尿病致命性并发症。

主要表现于主动脉、冠状动脉、脑动脉粥样硬化,以及广泛小血管内皮增生及毛细血管基膜增厚的微血管糖尿病病变。

糖尿病并发症有哪些症状现象

糖尿病并发症有哪些症状现象

糖尿病并发症有哪些病症现象糖尿病并发症1.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患者最重要的合并症之一。

我国的发病率亦呈上升趋势,目前已成为终末期肾脏病的第二位原因,仅次于各种肾小球肾炎。

由于其存在复杂的代谢紊乱,一旦开展到终末期肾脏病,往往比其他肾脏疾病的治疗更加棘手。

但积极适当的干预措施能明显减少和延缓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尤其在病程早期干预治疗效果甚佳。

2.糖尿病眼部并发症(1)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性微血管病变中最重要的表现,是一种具有特异性改变的眼底病变,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

临床上根据是否出现视网膜新生血管为标志,将没有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称为非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或称单纯型或背景型),而将有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称为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2)与糖尿病相关的葡萄膜炎大致上有以下4种情况:①与糖尿病本身相关的葡萄膜炎;②感染性葡萄膜炎,糖尿病患者发生内源性感染性眼内炎的时机较正常人明显增加;③伴有一些特定的葡萄膜炎类型,但二者是偶然的巧合,抑或是有内在的联系;④内眼手术后的感染性眼内炎或无菌性眼内炎。

多发生于中年人和老年人糖尿病患者。

(3)糖尿病性白内障发生在血糖没有很好控制的青少年糖尿病患者。

多为双眼发病,开展迅速,甚至可于数天、数周或数月内开展为完全混浊。

3.糖尿病足足部是糖尿病这个多系统疾病的一个复杂的靶器官。

糖尿病患者因周围神经病变与外周血管疾病合并过高的机械压力,可引起足部软组织及骨关节系统的破坏与畸形形成,进而引发一系列足部问题,从轻度的神经病症到严重的溃疡、感染、血管疾病、Charcot关节病和神经病变性骨折。

实际上类似的病理改变也可以发生在上肢、面部和躯干上,不过糖尿病足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部位。

4.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包括心脏和大血管上的微血管病变、心肌病变、心脏自主神经病变,引起糖尿病患者死亡的首要病因。

冠心病是糖尿病的主要大血管并发症,研究显示,糖尿病患者冠心病的死亡风险比非糖尿患者群高3~5倍。

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中医体质的研究进展

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中医体质的研究进展

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中医体质的研究进展【关键词】2型糖尿病;中医体质;研究进展糖尿病(diabetes)分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

1型糖尿病多发生于青少年,胰岛素是人体胰腺β细胞分泌的降血糖激素。

因胰岛素分泌绝对不足,依赖外源性胰岛素补充。

2型糖尿病多见于中、老年人,其胰岛素的分泌量相对不足。

2型糖尿病多见。

糖尿病症状可总结为“三多一少”,所谓“三多”是指“多食、多饮、多尿”,“一少”指“体重减少”。

其患病率高、并发症多、致残率高。

中医药在防治糖尿病方面有着明显的特点和优势,中医体质理论在糖尿病中可以指导判断疾病的发生发展,证情演变,转归和预后,进而揭示疾病的本质,因此开展中医药防治糖尿病意义重大。

中医学认为,人体的体质因素往往决定个体对某种致病因素的易感性和倾向性[1]。

体质的强弱是发病的重要依据,因此以中医体质理论为指导研究调查糖尿病患者的体质类型,以探讨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体质规律,为临床提供一定的体质学参考,以此提高临床疗效。

1糖尿病流行病学现状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internationaldiabetesfederation,简称idf)统计,在2000年全球有糖尿病患者1.51亿,而目前全球有糖尿病患者2.85亿,按目前速度增长的话,估计到2030年全球将有近5亿人患糖尿病[2]。

2008年我国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显示[3],成人中糖尿病的患病率达到9.7%,中国人的易感性:在相同的肥胖程度,亚裔人糖尿病风险增加。

与白人相比较,在调整性别、年龄和bmi后,亚裔糖尿病的风险比为1.6。

充分说明糖尿病的发生与体质密切相关。

2古代文献关于消渴病体质的论述2.1概念认识糖尿病隶属于祖国医学“消渴”范畴。

早在两千多年《黄帝内经》已有记载,称之为“消”。

提出消瘴、消渴、肺消、扁消、脾痒、肾热病、风消、消中、食亦等,此外尚有肌(肤)肉消烁、筋骨消烁、消谷等相关称谓。

2.2体质认识《素问·通评虛实论》云:“消瘅……肥贵人,则膏粱之疾也。

糖尿病急性并发症

糖尿病急性并发症

治疗
(五)护理 清洁口腔、皮肤 预防褥疮 上尿管者,膀胱冲洗
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 昏迷
概述
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是一种较少见 的、严重的急性糖尿病并发症,其主要 临床特征为严重的高血糖、脱水、血浆 渗透压升高而无明显的酮症酸中毒。患 者常有意识障碍或昏迷,病死率高。。
常见诱因
1. 应激 2. 摄水不足
实验室检查
1.尿:
尿糖强阳性,尿酮多阴性或弱阳性。 2.血:
血糖多>33.3mmol/L,血钠>155mmol/L, 血浆渗透压显著升高,一般在350mmo/L以上。 血酮多正常或轻度升高。 血尿素氮(BUN)和肌酐(Cr)常升高,反映严 重脱水和肾功能不全。
诊断
凡中老年患者,无论有无糖尿病历史如 发生原因不明的进行性意识障碍与明显 脱水表现,不能用其他疾病解释,均应 考虑本病。若血糖>33.3mmol/L,血钠 >155mmol/L, 血浆渗透压>330mmo/L以上, 血酮多正常或轻度升高则诊断可成立。
病理生理
五、周围循环衰竭和肾功能障碍 血容量减少,酸中毒致微循环障碍,急性肾 功能衰竭 六、中枢神经功能障碍 血渗透压升高、粘滞度增加、循环衰竭、 脑细胞缺氧,嗜睡、反应迟钝、昏迷
临床表现
初期:糖尿病多饮、多尿症状加重。继之疲乏无 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有时伴有剧烈腹痛, 酷似急腹症。 2. 中期:代谢紊乱进一步加重,可出现中至重度脱 水征,消化道症状加重呼气中带有烂苹果味。血 糖可高达30mmmol/L或以上,尿酮强阳性。 3. 晚期:病情进一步恶化,出现重度脱水,休克; 血尿素氮及肌酐升高;昏迷;心律失常;呼吸深 快、严重代谢性酸中毒( PH<7.1) 4. 此外,由感染所诱发或伴有伴发症者则其临床表 现视感染部位、或伴发症的不同而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型糖尿病并发症有哪些
一、2型糖尿病并发症有哪些二、糖尿病并发症的征兆三、2型糖尿病患者如何预防并发症
2型糖尿病并发症有哪些1、各种感染
糖尿病病人的高血糖状态有利于细菌在体内生长繁殖,同时高血糖状态也抑制白细胞吞噬细菌的能力,使病人的抗感染能力下降。

老年人体质下降,各器官功能均有所减退,自身免疫力不足,更容易发生各种感染。

常见的有泌尿道感染、呼吸道感染、皮肤感染等。

2、糖尿病足病:由于糖尿病患者的末梢神经受损,足的的感觉逐渐的在减弱,自我的保护能力在不管减弱,血管容易闭塞,很容易造成足部的水肿,发黑,严重的会造成足部的腐烂和坏死,病情严重的可能要截肢。

3、心血管的病变:患有糖尿病的患者由于使用的药物的原因,很有可能会引起体位性低血压,会延缓低血糖的恢复,然而低血糖是很容易引起心肌梗塞的,在糖尿病的基础上患者很容易患上糖尿病性心脏病,这包括心脏自主神经病变,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等。

4、视网膜的病变:糖尿病对于眼镜里边的微血管有着一定的破坏的作用,它会导致视力减退,容易诱发多种眼部的疾病,例如青光眼,白内障,角膜溃疡,近视等等,患有糖尿病的时间越长,对于眼睛的伤害就越大,严重的会造成眼睛的失明。

5、糖尿病肾病
也称糖尿病肾小球硬化症,是糖尿病常见而难治的微血管并发症,为糖尿病的主要死因之一。

糖尿病患者由于长期处在高血糖状态,使得肾脏微血管发生硬化,肾小球硬化,出现蛋白尿。

持续蛋白尿可伴有低蛋白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