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组技术论文

合集下载

第二章 成组技术

第二章 成组技术

第二章成组技术2.1成组技术产生的意义2.1.1成组技术的涵义成组技术(GT-group technology)于20世纪50年代起源于前苏联与欧洲等一些国家。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已有少数企业利用成组技术组织生产。

20世纪70年代柔性制造系统(FMS)出现并成为解决中小批量生产新途径后,成组生产组织的思想被融到柔性生产系统中,有效提高了生产柔性,很好地解决了多品种小批生产的问题,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揭示和利用事物间的相似性,按照一定的准则分类成组,同组事物能够采用同一方法进行处理,以便提高效益的技术,称为成组技术。

它已涉及各类工程技术、计算机技术、系统工程、管理科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的前沿领域。

日本、美国、苏联和联邦德国等许多国家把成组技术与计算机技术、自动化技术结合起来发展成柔性制造系统,使多品种、中小批量生产实现高度自动化。

全面采用成组技术会从根本上影响企业内部的管理体制和工作方式,提高标准化、专业化和自动化程度。

在机械制造工程中,成组技术是计算机辅助制造的基础,将成组哲理用于设计、制造和管理等整个生产系统,改变多品种小批量生产方式,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2.1.2 成组技术研究的问题成组技术所研究的问题就是如何改善多品种、小批量生产的组织管理,以获得如同大批量那样高的经济效果。

成组技术的基本原则是根据零件的结构形状特点、工艺过程和加工方法的相似性,打破多品种界限,对所有产品零件进行系统的分组,将类似的零件合并、汇集成一组,再针对不同零件的特点组织相应的机床形成不同的加工单元,对其进行加工,经过这样的重新组合可以使不同零件在同一机床上用同一个夹具和同一组刀具,稍加调整就能加工,从而变小批量生产为大批量生产,提高生产效率。

2.1.3成组技术发展的原因工业生产倾向于产品品种更加多样而每种产品生产的数量减少,以此来满足当今社会不断增长的个性化需求。

工厂中分批式生产的产品占有率越来越高,预计交来占全部产品的75%左右。

成组技术

成组技术

成组技术(Group Technology):合理组织中小批量生产的系统方法。

由苏联米特洛万诺夫创造,后来介绍到欧美,受到普遍重视。

德国阿亨大学的H.奥匹兹教授曾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制定出一整套的工作程序和零件分类编码系统,使之更趋完善并更便于推广应用。

成组技术已发展到可以利用计算机自动进行零件分类、分组,不仅应用到产品设计标准化、通用化、系列化及工艺规程的编制过程,而且在生产作业计划和生产组织等方面也有较多的应用。

研究问题成组技术所研究的问题就是如何改善多品种、小批量生产的组织管理,以获得如同大批量那样高的经济效果。

成组技术的基本原则是根据零件的结构形状特点、工艺过程和加工方法的相似性,打破多品种界限,对所有产品零件进行系统的分组,将类似的零件合并、汇集成一组,再针对不同零件的特点组织相应的机床形成不同的加工单元,对其进行加工,经过这样的重新组合可以使不同零件在同一机床上用同一个夹具和同一组刀具,稍加调整就能加工,从而变小批量生产为大批量生产,提高生产效率。

含义:成组技术提示和利用产品间的相似性,按照一定的准则分类成组,同组产品能够采用同一方法进行处理,以便提高效益。

在机械制造工程中,成组技术是计算机辅助制造的基础,将成组哲理用于设计、制造和管理等整个生产系统,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成组技术的核心是成组工艺,它是把结构、材料、工艺相似的零件组成一个零件族(组),按零件族制定工艺进行加工,从而扩大了批量、减少了品种、便于采用高效方法、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零件的相似性是广义的,在几何形状、尺寸、功能要素、精度、材料等方面的相似性为基本相似性,以基本相似性为基础,在制造、装配等生产、经营、管理等方面所导出的相似性,称为二次相似性或派生相似性。

相关介绍用系统分析方法将具有某些相似信息的事物集合成组来进行处理的一种高效率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技术。

英文缩写GT。

成组技术的思想是20~30年代开始产生的,但直到50年代由苏联学者С.Π.米特洛凡诺夫进行系统的研究,才形成专门的学科,并在苏联推广应用,随后又推广到欧洲、美国和日本。

成组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成组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成组技术发展及应用摘要:成组技术是用系统分析方法将具有某些相似信息的事物集合成组来进行处理的一种高效率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技术。

成组技术是一门生产技术科学,研究如何识别和发掘生产活动中有关事物的相似性,并充分利用这种相似性为生产服务。

其基本方法是把相似的问题归类成组后,寻求这一组问题的最优解决方法,以取得所期望的经济效益应用在机械加工制造方面,就是以零件结构和工艺相似性为基础,合理进行生产技术准备和产品制造加工的方法它是从零件的特性中找共性,以成组化为手段,进行分类编码,扩大零件的加工批量。

实成批大量的生产方式,以提高多品种、中小批量生产的经济效益。

应用成组技术已经成为各大企业和工厂的必要方向.关键词:发展历史发展方向生产方式工艺应用工艺优势1:成组技术的发展历程目前,成组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开辟了计算机辅助设计(CAD),生产过程自动化和生产管理自动化相结合的新途径。

成组技术从年代提出到如今已经历了近50 年的发展和应用。

成组技术作为一门综合性的生产技术科学是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计算机辅助设计工艺和柔性制造系统等方面的技术基础.我国早在60 年代初就在纺织机械、飞机、机床及工程机械等机械制造业中推广应用成组技术,并初见成效。

近年来,为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需要,要求机械工业加速技术工艺的步伐,尤其是需要对占重要比例的中、小型企业引进生产技术和组织管理的革新工作;因此,成组技术再度受到国家有关部、局和工厂企业,研究所及高等院校的重视。

目前,正积极开展这一方面的科学研究、人材培训和推广应用等工作.原机械部设计研究院负责组织研制的全国机械零件分类编码系统JLBMI ,它将对我国推广应用成组技术起到积极推进作用。

近几年来,一些工厂实践经验表明,应用成组技术的经济效益是十分显著的。

我国不少高等工业院校结合教学和科研工作,在成组技术基本理论及其应用方面,如零件分类编码系统、零件分类成组方法和计算机辅助编码、分类、工艺设计、零件设计、生产管理的软件系统等方面都开展了许多研究工作,并取得了不少成果.可以相信,随着应用推广和科研工作的持续开展,成组技术对提高我国机械工业的制造技术和生产管理水平将日益发挥其重要的作用.2:成组技术的优势成组技术的核心是成组工艺,其主要优势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产品设计的优势从产品设计的角度,成组技术主要的优点是它能够使产品设计者避免重复的工作。

浅谈成组技术在工艺设计中的应用

浅谈成组技术在工艺设计中的应用

浅谈成组技术在工艺设计中的应用作者:栾虔勇于蕾蕾来源:《职业·下旬》2011年第03期成组技术(GT)是近年来在国内外机械制造领域内得到快速发展的一种新的作业方式,它以相似理论为指导,以产品零件为对象,把同类归并在一起,用相同或相似的方法成组地进行处理,以消除多品种生产中的大量重复性作业,它能使产品多品种、中小批量生产达到大批量生产的效果。

一、齿座的特征及工艺性分析图1为行星传动减速机齿座的零件图。

从图中看出其加工精度要求高的是2—φAH7孔和止口φdH7,其尺寸精度为7级,并都以φdH7轴心线为基准,具有同轴度、端面跳动等技术要求。

F面和φAH7孔为电机定位尺寸,4—M6—6H是夹紧电机用螺纹孔;G面和止口φdH7为减速机输出端定位尺寸,φB圆周上的4—φ9孔用于紧固减速机。

在保证传递一定功率并满足客户接口尺寸的前提下,止口定位尺寸φdH7最大为φ95-0.035 最小为φ85-0.035 。

4—Φ9孔均布在最大为φ128,最小为φ108圆周上,电机用4—M6—6H均布在最大为φ108,最小为φ103圆周上。

轴向长度尺寸最大为55,最小为47。

经试验得知:针对减速机齿座加工精度分析,减速机输出过程中产生爬行运动的主要因素是2—φA孔对止口φd 的同轴度误差及止口端面的跳动误差。

使减速机行星传动部件转动精度超差的主要因素是2—φA孔的孔径及齿圈厚度10 -0.1的尺寸误差。

因此,对它们的加工是齿座加工的关键问题,工艺过程中需采取特别措施进行控制。

二、成组工艺设计根据齿座的技术要求和生产中的设备条件,零件在精车前已经过粗加工—正火处理—半精加工,其中外沟槽加工达到图样尺寸,不需要进行精加工。

考虑精加工后,零件既要保证尺寸精度,又要符合形位精度,故半精加工后预留的加工余量均为2mm。

精加工时,根据减速机齿座的特征及工艺性分析,本文选择以零件F面和φf外圆为定位基准,采用三爪卡盘装夹定位,精车止口φdH7及G面所在的内、外圆表面。

基于成组技术的造船生产技术准备再造模型研究

基于成组技术的造船生产技术准备再造模型研究
以提 高管 理 水平 、缩 短周 期 、 降低成 本 。根 据成 组 技术 的 发展 历程 , 目前成 组 技术 一般 应用 在产 品的
分 类 、生产 流程 、单 元作 业及 计划 管 理等 方面 【 ] 而 , 目前 各船 厂 ( 别 是 中小船厂 )制 约生 产计 2 。然 。 特 划 实施 的瓶颈 ,仍 然 是 由于 生产 技术 准 备管 理方 法 或模 式而 导 致 的准备 严重 不足 ,使生 产活 动 的开展
也往 往顾 此 失彼 ,达不 到预 期 的效 果 。 对 生产技 术准 备进 行再造 ,首先应 分解 出急 待解 决 的问题 , 以作 为再造 的基础 。按 照 P C 过 程 D A 控 制方 法 ,生产 技 术准备 工 作属 于 P 策划 范畴 ;策划 应解 决 的 问题 是策 划项 目的确定 和相 应对 策 的 一 确定, 5 1 W H和 5 E分 析法 l是解 决这两 个 问题 的两 项 常用技 术 ,利 用这 两项 技术 可 以科 学分 配船 M1 5 ]
基 于成组技术 的造船生产技术准备再造模型研 究
谭祖胜 ,沈汉峰 ,王晓 东
( 武汉 南华黄 冈江北造船有 限公 司,武汉 4 8 0 3 0 0)


船舶建 造工程管理 比较复杂 , 且周期长;因此 , 船厂必须 向前期细化管理争取效益。 作为造船管 理 P C D A 过程控制策划的生产技术准备工作 ,其充分性和有效性直接决定和影响着造船管理 的效果 。该文基于成组技 术 ,在现代造船模式 的背景下 ,探 索造船生产技术准备再造模 型的研 究,提 出 了一种 可重用 的、可扩充 的、 具有一定柔性和敏捷性的造船生产技术准备模型 ,便于行业 引用和进一步研 究。
造 船 作 为一项 技 术工 艺 比较 复杂 、 周期 长 、批 量小 的工 程 ,其 管理 的发 展 一直 是行 业发 展 的重要 目标 。在 欧 、美 、 日、韩 等先 进 的造船 管理 基础 上发 展 而来 的我 国现代 造 船模式 【 】 几十 年 的推广 l ,在

技术论文(7篇)

技术论文(7篇)

技术论文(7篇)完整的论文篇一嘟嘟!一大早被朋友圈刷爆,无非是千篇一律的雪景再配上如出一辙的标题——听说杭州下雪了。

羡慕。

苦恼。

失望。

杭州下雪了?听说。

我只知道温州没下雪。

这个与温州相邻的城市飘起了雪,而温州依旧晴是晴,雨是雨,人们穿着风衣,带着围巾,呼呼哈气,期待着20xx年温州的第一场雪,等着,盼着。

看着每一天太阳从东边升起,西边落下,看着,看着,心中不由大雪纷飞。

这一切,对于每一个温州的孩子来说,都算得上是奢侈。

数数,我想用两只手掰着数,不够再用脚趾头替,可是数到第一个手指后,我便后悔了。

原来,我只在温州看过一次雪,那么少,少的我都不记得雪,究竟是什么样子。

雪,我听过的,我会写的,我知道它是如何如何形成,如何如何落下,如何如何消失。

我用尽所有科学名词形容它,用尽所有华丽的辞藻描绘它——白,很白。

仅此而已。

连我自己都觉得虚伪。

这,真的是雪吗?听说杭州下雪了,听说,我希望,有一天早上,也是这样,一大早被朋友圈刷爆,千篇一律的雪景再配上一个如出一辙的标题——今天温州下雪了。

完整的论文篇二前不久,公司组织企业经营管理培训,感触颇多,下面谈下心得体会:老一套不是艺术,老一套也不会有发展。

一个作家如果老是用鲜花来形容美,用魔鬼来比喻丑,那一定是蹩脚作家。

我们拿田野里的向日葵与庭院里的菊花作一比较,尽管它们十分相似,且向日葵花型比菊花大得多,可是我相信大多数人都是喜欢菊花,而不会欣赏向日葵的,因为向日葵太千篇一律了;菊花则不同,不仅花型多姿,有平瓣、管瓣、管台瓣等,而且**丰富,有红、黄、紫、白,以至于绿和黑(墨菊)等等。

据说,目前菊花品种已在千种以上。

可是谁知道,这些万紫千红、千姿百态的菊花,在数千年前,却是荒野里千篇一律的野菊演变而来的。

我想,要是这些菊花没有人类的着意选择培育,使它放出异*,至今恐怕还是那些荒野上的野菊,大概是不会被人们器重的。

从大笑和菊花,笔者不禁想起《泰州日报》登载的泰兴市黄桥镇生猪深加工出了大名堂,三两重的软骨长成亿元产业的经验来。

成组技术与成组流水线设计

成组技术与成组流水线设计

成组技术起源于机械工业的产品生产,
传统的生产组织忽略了不同产品和不同零 件在结构上和工艺上的相似性和继承性, 而成组技术在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生产组 织方法。它不再以单一产品为生产对象, 而是根据若干产品零件的结构和工艺相似 性来组织生产。
二.成组技术的基本原理
成组技术是建立在相似性分析基础上 的,它所研究的对象不是单个零件而是按 相似性标准组成的“零件族”
通用分类系统:对针不同的设计工艺范围而建立的,它 可以解决从零件设计开始,经过工艺过程设计、制造、 装配等全过程的成组技术问题,企业之间可以通用
代码的特征和它所反映的设计信息时,至少包括 下列方面:
工件形状和加工表面相似标准 材料类别 零件加工工序的相似标准 零件加工设备的相似标准 与工件、工序、设备分类相对应的尺寸参数
传统的批量生产的缺陷:
(1)在进行生产技术准备时,都是围绕某一 种产品进行的,当这种产品变换零部件时或 增加新产品时,必须抛开原有的技术准备工 作,而重新进行技术准备;
(2)组织生产和进行工艺准备时,也是以某 一具体产品的需要量为根据,而在中小批量 生产的情况下,只能采用通用设备和通用工 艺装备.
27 B
26 C
25 D
24 E
23 F
22 G
2第28+1二2行5+2021=十进制 2H第4+三20=行I 数
排列
26第+2四4+行20=
11 2
1 1
12第27第8+五+2六213行1==行
290 17
1 7
3
1
1
2第6+七120行= 81
流水线组织设计
成组技术与单元制造

柔性制造系统论文.doc

柔性制造系统论文.doc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了柔性制造系统的基本概念、,并在此基础之上了解柔性制造系统的工艺基础,系统组成和分类进行阐明,探讨了柔性制造技术发展的应用现状与趋势。

关键词:柔性制造系统结构组成类型应用一.柔性制造系统的定义FMS至今仍未有统一、明确、公认的定义,不同的国家、企业、学者和用户往往各有各的说法,所强调的关键特征也各有差异。

所以,确切地定义FMS要比具体地描述一个FMS困难得多。

美国国家标准局定义FMS为:由一个传输系统联接起来的一些设备(通常是具有自动换刀装置的加工中心机床)组成,传输装置把工件放在托盘或其他联接装置上送到各加工设备,加工设备和传输系统在中央计算机控制下,使工件加工准确、迅速和自动化。

柔性制造系统有时可同时加工几种不同的零件。

日本国际贸易与工业部定义FMS为:由2台或更多NC机床组成的系统,这些机床与自动物料管理设备一一连接,在计算机或类似设备控制下完成自动加工或处理操作,从而可加工多个不同形状和尺寸的工件。

中国机械部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所1993年编写的《制造自动化术语汇编》中,定义FMS为:将自动化生产系统从少品种大批量生产型转向多品种生产型的柔性化系统。

FMS包括:(1)机械加工中心等加工作业机床;(2)加工对象的辅助作业工业机器人和托盘;(3)加工对象的搬运作业工业机器人/传送带/无人搬运车;(4)存贮工件的自动仓库;(5)上述作业用的各种自动设备的管理和控制用计算机。

二.柔性制造系统工艺基础FMS的工艺基础是成组技术,它按照成组的加工对象确定工艺过程,选择相适应的数控加工设备和工件、工具等物料的储运系统,并由计算机进行控制,故能自动调整并实现一定范围内多种工件的成批高效生产(即具有“柔性”),并能及时地改变产品以满足市场需求。

FMS兼有加工制造和部分生产管理两种功能,因此能综合地提高生产效益。

FMS的工艺范围正在不断扩大,可以包括毛坯制造、机械加工、装配和质量检验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题目:Application case study of part grouping and optimization摘要:揭示和利用事物间的相似性,按照一定的准则分类成组,同组事物能够采用同一方法进行处理,以便提高效益的技术,称为成组技术。

它已涉及各类工程技术、计算机技术、系统工程、管理科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的前沿领域。

日本、美国、苏联和联邦德国等许多国家把成组技术与计算机技术、自动化技术结合起来发展成柔性制造系统,使多品种、中小批量生产实现高度自动化。

全面采用成组技术会从根本上影响企业内部的管理体制和工作方式,提高标准化、专业化和自动化程度。

在机械制造工程中,成组技术是计算机辅助制造的基础,将成组哲理用于设计、制造和管理等整个生产系统,改变多品种小批量生产方式,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成组技术的核心是成组工艺,它是把结构、材料、工艺相近似的零件组成一个零件族(组),按零件族制定工艺进行加工,从而扩大了批量、减少了品种、便于采用高效方法、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零件的相似性是广义的,在几何形状、尺寸、功能要素、精度、材料等方面的相似性为基本相似性,以基本相似性为基础,在制造、装配等生产、经营、管理等方面所导出的相似性,称为二次相似性或派生相似性。

关键词:聚类分析;设施布局;经济性分析;优化概述:成组技术所研究的问题就是如何改善多品种、小批量生产的组织管理,以获得如同大批量那样高的经济效果。

成组技术的基本原则是根据零件的结构形状特点、工艺过程和加工方法的相似性,打破多品种界限,对所有产品零件进行系统的分组,将类似的零件合并、汇集成一组,再针对不同零件的特点组织相应的机床形成不同的加工单元,对其进行加工,经过这样的重新组合可以使不同零件在同一机床上用同一个夹具和同一组刀具,稍加调整就能加工,从而变小批量生产为大批量生产,提高生产效率。

工业生产倾向于产品品种更加多样而每种产品生产的数量减少,以此来满足当今社会不断增长的个性化需求。

工厂中分批式生产的产品占有率越来越高,预计交来占全部产品的75%左右。

介于以上原因,传统意义上的加工部门(以加工工艺分类的部门),生产效率变迁非常的低,因为在各个机械加工部门间产生产品加工路径的浪费。

为了缩短非加工时间,整合设计和制造阶段加工路径就显得十分必要,以便于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形势。

在本次的设计任务中,需要对125个零件进行单元成组在进行设施布局最后根据经济性原则来优化,给出的条件如下:(1)车间实行一班制,每天8小时,每年250天;(2)公司每年的间接费用为100000元;(3)每件设备每年的间接费用为10000元;增加一台新设备需要20000元(4)每个工人每年的工资为50000元(5)工序数在5道一下的(包含5)的产品每件获利500元,工序数大于5道的每件获利1000元;(6)机器设备的最大利用率为90%;(7)(C720F6,C616JC,CZJBD,X920,M115,M131W,ZSKW,YBXHJX)的加工时间为10分钟,其余机器均为5分钟(8)由于可以网上订单,顾客可能会对125种零件都有所求,公司必须能提前生产,也就是说,所用设备必须要能满足生产125种零件。

分类:在本次设计中,将用到spss软件里面的聚类分析法来进行成组分类。

聚类分析(Cluster Analysis),又称群分析,是根据“物以类聚”的道理,对样品或指标进行分类的一种多元统计方法方法,它们讨论的对象是大量的样品,要求能合理地按各自的特性来进行合理的分类,没有任何模式可供参考或依循,即是在没有先验知识的情况下进行的。

聚类源于很多领域,包括数学,计算机科学,统计学,生物学和经济学。

将数据分类到不同的类或者簇这样的一个过程,所以同一个簇中的对象有很大的相似性,而不同簇间的对象有很大的相异性。

采用聚类分析法对众多的零件进行分类,包括有大量的信息以及计算处理过程,用手工方法很难胜任,故宜借助于计算机。

根据以上所述的聚类分析法零件分类过程,可归纳聚类分析法的算法如下:(1)计算每一对零件之间的相似系数,据此建立一个相似系数矩阵;(2)在相似系数矩阵中搜索最大相似系数值;(3)检查终止条件是否满足?如果满足转(6),不满足转(4);(4)将相似系数最大的两个零件类合并为新类;(5)计算新零件类和其余零件类之间的相似系数,修改相似系数矩阵,转(2);(6)将聚合的各零件类整理成组;(7)分类结束。

下面将用spss软件对这125种零件进行聚类分析,得出如下表格:觀察值14 叢集1:01 1 51:51 1 113:113 1 79:079 45:05 1 53:53 1 114:114 1 81:081 46:06 1 58:58 1 116:116 1 82:082 47:07 1 63:063 1 125:125 1 90:090 411:11 1 73:073 1 2:02 2 93:093 414:14 1 75:075 1 70:070 2 96:096 415:15 1 76:076 1 3:03 3 98:098 416:16 1 84:084 1 4:04 3 101:101 417:17 1 85:085 1 71:071 3 112:112 428:28 1 86:086 1 120:120 3 117:117 432:32 1 87:087 1 122:122 3 9:09 533:33 1 88:088 1 8:08 4 25:25 536:36 1 92:092 1 10:10 4 29:29 537:37 1 99:099 1 21:21 4 12:12 638:38 1 102:102 1 24:24 4 13:13 639:39 1 103:103 1 30:30 4 18:18 643:43 1 104:104 1 31:31 4 40:40 644:44 1 105:105 1 35:35 4 46:46 645:45 1 108:108 1 55:55 4 48:48 647:47 1 110:110 1 60:060 4 50:50 656:56 6 19:19 7 41:41 1257:57 6 49:49 7 118:118 1259:59 6 54:54:00 7 111:111 1365:065 6 64:064 7 121:121 1366:066 6 119:119 7 124:124 1467:067 6 20:20 868:068 6 89:089 869:069 6 115:115 872:072 6 123:123 874:074 6 22:22 977:077 6 62:062 978:078 6 91:091 980:080 6 23:23 1083:083 6 26:26 1094:094 6 34:34 1095:095 6 42:42 10100:100 6 52:52 10106:106 6 61:061 10107:107 6 97:097 10109:109 6 27:27 11上表是按照聚类数14的情况进行分类,具体分布如下:第一类:1.5.6.7.11.14.15.16.17.28.32.33.36.37.38.39.43.44.45.47.51.53.58,6373.75.76.84.85.86.87.88.92.99.102.103.104.105.108.110(共计44个)第二类:2.70(共计2个)第三类:3.4.71.120.122(共计5个)第四类:8.10.21.24.30.31.35.55.60.79.81.82.90.93.96.98.101.112.117(共计19个)第五类:9.25.29(共计3个)第六类:12.13.18.40.46.48.50.56.57.59.65.66.67.68.69.72.74.77.78.80.83.9495.100.106.107.109(共计27个)第七类:19.49.54.64.119(共计5个)第八类:20.89.115.123(共计4个)第九类:22.62.91(共计3个)第十类:23.26.34.42.52.61.97(共计7个)第十一类:27(共计1个)第十二类:41.118(共计2个)第十三类:111.121(共计2个)第十四类:124(共计1个)由于在聚类分析的时候选择的聚类数为8到14的一个范围区间,上面表格只是聚类数为14的情况,可以看出,在分为14类的时候,第十一类和第十四类中都只有1种零件,这样分配肯定是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的,所以要进行合并;另参照另外几种不同聚类数的分类方法还有工厂的尺寸和空闲处的分布及数量,发现第一,六,十类零件可以聚合到一起,第四,五类零件可以聚合到一起,第二,十三类零件可以聚合到一起,第十一,十四类零件可以聚合到一起,即最终可分为9类,具体分类情况如下:第一类:1.5.6.7.11.12.13.14.15.16.17.18.23.26.28.32.33.34.36.37.38.3940.43.44.45.46.47.50.51.52.53.56.57.58.59.61.63.65.66.67.68.6972.73.74.75.76.77.78.80.83.84.85.86.87.88.92.94.95.97.99.100102.103.104.105.106.107.108.109.110.113.114.116.125(共计78个)第二类:2.70.111,121(共计4个)第三类:3.4.71.120.122(共计5个)第四类:8.9.10.21.24.25.29.30.31.35.55.60.79.81.82.90.93.96.98.101.112 117(共计22个)第五类:19.49.54.64.119(共计5个)第六类:20.89.115.123(共计4个)第七类:22.62.91(共计3个)第八类:27.124(共计2个)第九类:41.118(共计2个)布局:设施布置是指在一个给定的设施范围内,对多个经济活动单元进行位置安排。

设施布置目的是要将企业内的各种物质设施进行合理安排,使他们组合成一定的空间形式,从而有效地为企业的生产运作服务,以获得更好的经济效果。

设施布置在设施位置选定之后进行,它要确定组成企业的各个部分的平面或立体位置,并相应地确定物料流程、运输方式和运输路线等。

设施布局应考虑以下四个问题:1、应包括哪些经济活动单元这个问题取决于企业的产品、工艺设计要求、企业规模、企业的生产专业化水平与协作化水平等多种因素。

反过来,经济活动单元的构成又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生产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