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GCSE 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igcse物理第一章

igcse物理第一章

igcse物理第一章
IGCSE物理的第一章通常涵盖基本的物理概念,包括测量和单位、运动、力和压力等内容。

在这一章中,学生将学习如何测量物理量,并了解不同物理量的单位。

他们还将学习有关运动的基本概念,如速度、加速度和位移,并且了解牛顿三定律的基本原理。

此外,学生还会学习有关力的概念,包括重力、弹力和摩擦力,以及压力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在这一章中,学生将通过实际的例子和练习来加深对这些概念的理解,例如通过实验来测量速度和加速度,以及通过力的示意图来解决力的平衡和不平衡问题。

学生还将学习如何应用所学的物理概念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例如计算机车的速度或者分析物体受力情况。

此外,学生还将学习如何使用科学方法来进行实验,并学习如何记录数据、绘制图表和得出结论。

通过这些学习,学生将建立起对物理学基础概念的扎实理解,并为将来更深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IGCSE物理的第一章为学生打下了物理学习的基础,帮
助他们建立起对物理学基本概念的理解,并培养了他们的实验和科学方法技能。

igcse0580数学考纲

igcse0580数学考纲

igcse0580数学考纲摘要:1.IGCSE 0580数学考纲简介2.IGCSE 0580数学考试结构与内容3.考试要求与评分标准4.备考策略与建议正文:IGCSE(International General Certificate of Secondary Education)是国际普通中等教育证书,广泛应用于全球范围内的中学教育。

其中,IGCSE 0580数学考纲旨在评估学生在数学领域的知识、技能和理解能力。

下面将详细介绍IGCSE 0580数学考纲的内容、考试结构、要求与建议。

一、IGCSE 0580数学考纲简介IGCSE 0580数学考纲涵盖了基础数学、代数、几何、三角函数、数据与概率等各个方面。

考试旨在评估学生在这些领域的核心概念和应用能力的掌握程度。

二、IGCSE 0580数学考试结构与内容IGCSE 0580数学考试分为两部分:试卷1和试卷2。

1.试卷1:占总分的50%,包括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主要考察学生的计算能力、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

2.试卷2:占总分的50%,包括数据处理、几何作图、函数图像、证明题等,主要考察学生的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三、考试要求与评分标准1.考试时间:1小时30分钟。

2.考试语言:英文。

3.评分标准:试卷1和试卷2各占50%的权重,试卷1中的选择题和填空题每题1分,解答题根据难度和完成程度给分;试卷2中的题目根据难度、完成程度和创新性给分。

四、备考策略与建议1.熟悉考纲:深入了解IGCSE 0580数学考纲的要求,确保掌握各个领域的核心知识点。

2.强化基础:加强计算能力、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的训练,提高解题速度和正确率。

3.练习真题:多做历年真题,了解考试题型和难度,培养应试技巧。

4.提高英语能力:提高英语水平,确保在阅读和理解题目时不受语言限制。

5.调整心态:保持积极的心态,合理规划备考时间,确保充足的休息。

总之,IGCSE 0580数学考试对学生的知识、技能和心理素质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物理IG先行课程大纲

物理IG先行课程大纲

物理IG先行课程大纲课程目标:1.掌握IGCSE运动学和力学部分和热物理学的内容,解决初中遗留的物理问题。

2.对理科内容进行中英文衔接,方便理解。

3.为秋季开学做准备,培养对物理的学习兴趣。

第一节课: physical quantities and SI base units, measurement, density-Understand what is a physical quantity-Understand the SI base units of fundamental physical quantities-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I base units and derived units-Use and describe the use of rules and measuring cylinders to find a length or a volume-Understand that a Vernier caliper and micrometer screw gauge are used to measure very small distances-Use and describe the use of clocks and devices, both analogue and digital, for measuring an interval of time-Obtain an average value for a small distance and for a short interval of time by measuring multiples (including the period of a pendulum)-Know the prefixes: T, G, M, k, d, c, m, μ, n, p-Describe an experiment to determine the density of a liquid and of a regularly shaped solid and make the necessary calculation-Describe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density of an irregularly shaped solid by the method of displacement-Recall and use the equation ρ =m/V第二节课: Motion-Understand that vectors have a magnitude and direction-Demonstrate an understanding of the difference between scalars and vectors and give common examples-Distinguish between speed and velocity,displacement and distance,-Determine graphically the resultant of two vectors- Define speed and calculate average speed from total distance/ total time- Define and calculate acceleration using change of velocity/ time taken- Calculate speed from the gradient of a distance-time graph- Calculate acceleration from the gradient of a speed-time graph- Calculate the area under a speed-time graph to work out the distance travelled- Recognise motion for which the acceleration is constant and not constant第三节课:Newton’s laws of motion, force, mass and weight-Distinguish mass and weight-Describe the ways in which a force may change the motion of a body-Recognise that if there is no resultant force on a body it either remains at rest or continues at constant speed in a straight line-Find the resultant of two or more forces acting along the same line-Recall and us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orce, mass and acceleration (including the direction), F = ma-Describe qualitatively motion in a circular path due to a perpendicular force-State that the acceleration of free fall for a body near to the Earth is constant-Describe qualitatively the motion of bodies falling in a uniform gravitational field with and without air resistance (including reference to terminal velocity)-Newton’s third law of motion第四节课:Turning effect, equilibrium, centre of mass-Describe the moment of a force as a measure of its turning effect and give everyday examples-Calculate moment using the product force perpendicular distance from the pivot -Apply the principle of moments to the balancing of a beam about a pivot-Recognise that, when there is no resultant force and no resultant turning effect,a system is in equilibrium-Perform and describe an experiment to determine the position of the centre of mass of a plane lamina-Describe qualitatively the effect of the position of the centre of mass on the stability of simple objects第五节课:Energy, work and Power-Identify changes in kinetic, gravitational potential, chemical, elastic (strain), nuclear and internal energy that have occurred as a result of an event or process -Apply the principle of conservation of energy to examples involving multiple stages-Recall and use the expressions kinetic energy = 1/2mv2 and change in gravitational potential energy = mgΔh-Demonstrate understanding that work done = energy transferred-Relate (without calculation) work done to the magnitude of a force and the distance moved in the direction of the force-Relate (without calculation) power to work done and time taken,第六节课:Momentum-Understand the concepts of momentum and impulse-Recall and use the equation, momentum = mass*velocity, p = mv-Recall and use the equation for impulse Ft = mv – mu-Apply the principle of the conservation of momentum to solve simple problems in one dimension第七节课:Energy resources and pressure-Describe how electricity or other useful forms of energy may be obtained from: –– chemical energy stored in fuel–– water, including the energy stored in waves, in tides, and in water behind hydroelectric dams–– geothermal resources–– nuclear fission–– heat and light from the Sun (solar cells and panels)–– wind-Understand that the nuclear fusion in the Sun is the source of energy for all our energy resources except geothermal, nuclear and tidal-Giv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each method in terms of renewability, cost, reliability, scale and environmental impact-Recall and use the equation p = F / A-Relate (without calculation) the pressure beneath a liquid surface to depth and to density, using appropriate examples, and use the equation p = hρg-Describe the simple mercury barometer and its use in measuring atmospheric pressure-第八节课:Simple kinetic molecular model of matter, evaporation and origin of pressure- State the distinguishing properties of solids, liquids and gases- Describe qualitatively the molecular structure of solids, liquids and gases in terms of the arrangement, separation and motion of the molecules- Show an understanding of the random motion of particles in a suspension as evidence for the kinetic molecular model of matter (Brownian motion)- Describe evaporation in terms of the escape of more-energetic molecules from the surface of a liquid- Relate evaporation to the consequent cooling of the liquid- differences between evaporation and boiling- Demonstrate an understanding of how temperature, surface area and draught over a surface influence evaporation- Explain pressure in terms of the change of momentum of the particles striking the walls creating a force第九节课:heat capacity and latent heat-Explain, in terms of the motion and arrangement of molecules, the relative order of the magnitude of the thermal expansion of solids, liquids and gases-Understand differences between internal energy, thermal energy and temperature Show an understanding of what is meant by the thermal capacity of a body and use the equation thermal capacity = mc-Define specific heat capacity, and use the equation change in energy = mcΔT-Describe an experiment to measure the specific heat capacity of a substance-Describe melting and boiling in terms of energy input without a change in temperature-Use the terms latent heat of vaporisation and latent heat of fusion and give a molecular interpretation of latent heat-Define specific latent heat, and use the equation energy = ml-Describe an experiment to measure specific latent heats for steam and for ice。

igcse 爱德思 历史考纲

igcse 爱德思 历史考纲

IGCSE 爱德思历史考纲一、背景介绍1. IGCSE是什么?IGCSE是剑桥国际通用中学教育文凭,是由剑桥考试委员会(CIE)发起的一种全球性的国际中学教育文凭。

IGCSE在全球范围内广受认可,是许多国际学校的主要教育课程之一,也是许多学生报考的重要考试之一。

2. 爱德思历史考纲爱德思历史考纲是IGCSE中的一门重要科目,涵盖了丰富的历史知识和相关技能。

学生通过学习爱德思历史考纲,可以深入了解世界各地的历史文化,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二、爱德思历史考纲的内容1. 考试结构爱德思历史考纲的考试结构分为两个阶段:核心阶段和扩展阶段。

核心阶段主要考察学生对历史基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而扩展阶段则更加深入学生对历史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 考试科目爱德思历史考纲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科目:- 古代文明和历史- 中世纪时期的历史- 近代史和现代史- 国际关系和全球事务3. 考纲要求爱德思历史考纲要求学生掌握广泛的历史知识,包括各个历史时期的重要事件、人物和文化背景。

学生需要能够运用历史知识对历史事件进行分析和解释,理解历史对当今世界的影响和意义。

三、爱德思历史考纲的教学方法1. 多媒体教学爱德思历史考纲的教学方法以多媒体教学为主,包括历史视瓶、图片和文献资料等,以丰富多样的形式向学生传授历史知识。

2. 课堂互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课堂讨论和互动,引导学生思考和思辨,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3. 实地考察学校会组织学生进行历史考察活动,以实地体验历史文化,加深学生对历史的实际感知和理解。

四、爱德思历史考纲的意义和作用1. 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历史通过学习爱德思历史考纲,学生可以了解世界各地不同历史时期的重要事件和文化,拓宽视野,培养国际化意识。

2. 培养批判性思维爱德思历史考纲注重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帮助学生理解历史事件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学术能力通过学习历史,学生可以提高阅读、写作和研究能力,为将来的学术研究和职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igcse数学课程内容

igcse数学课程内容

igcse数学课程内容
Igcse 数学考试的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数学基础:包括算术、代数、几何和三角函数等基础知识,这
些知识是数学考试的基础,也是所有数学学科的基础。

2. 数学应用:包括统计学、概率论、经济数学、计算机科学等应用领域的数学知识,这些知识的应用对日后的学习和工作都非常重要。

3. 数学逻辑:包括推理、证明、逻辑运算等方面的知识,这些知
识是数学考试中的重要部分,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

4. 数学创新思维:包括解决问题、创新思维等方面的知识,这些
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要求学生具备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5. 数学语言:包括数学符号、公式和数学语言等方面的知识,这
些知识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数学语言能力,能够熟练运用数学语言进
行表达和思考。

Igcse 数学考试的课程内容旨在考查学生的数学基础、数学应用、数学逻辑和数学语言等方面的能力,同时也鼓励学生发展数学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igcse地理教材

igcse地理教材

igcse地理教材
IGCSE地理教材通常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介绍:介绍地理学的定义、目的、方法和地理学的各个分支,以及地理学在日常生活中
的应用。

2.地球科学:介绍地球的基本特征,如地球的结构、地壳运动、地震和火山等地质现象,
以及矿物、岩石和化石等地球资源。

3.自然地理:介绍气候、水文、土壤、植被、地形地貌等自然地理要素,以及它们之间的
相互关系和影响。

4.人文地理:介绍人口、城市化、农业、工业、交通、城市规划和环境保护等人文化地理
要素,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影响。

5.区域地理:介绍不同地区的地理特征、文化、经济和社会发展等,以便学生对世界各地
的地理环境有更深入的了解。

6.实践技能:介绍地理学实践技能,如地图阅读、地理信息系统使用、野外考察等,以便
学生能够在实际操作中提高自己的地理技能。

以上是IGCSE地理教材通常包含的内容,具体内容可能会因教材版本和出版年份而有所不同。

建议查阅相关教材或咨询专业人士以获取更准确的信息。

igcse物理知识点大纲

igcse物理知识点大纲

剑桥IGCSE作为一种学业成绩,受到了高等教育机构和雇主的广泛认可。

在英国,许多大学都将A-Level成绩与IGCSE成绩结合起来作为共同的录取要求。

而对于学生来说了解知识点大纲是他们学习相关课程的第一步。

一、材料支持关于剑桥大学igcse考试的的物理教学大纲,已关于过往的考试试题和答案都已经全部收录在教学大纲和支持材料的DVD里面,有关方面会发送给所有剑桥学校。

也可以访问我们的官方的公共网站下载当前和以后的教学大纲。

连同样本文件或过去的试题文件和考试答案从一个系列。

为注册剑桥学校的教师提供一系列额外的辅助材料。

教学大纲可以从教师那获得,同样我们也可以在线上获得,可以访问官方网站。

二、资源清单我们与出版商合作,为我们的教学大纲提供一系列资源,包括课本、网站、光盘等。

任何获得认可、建议的资源均已在剑桥的公众网页及关于教师支持。

你们可以在网上对资源列表进行筛选,以显示出你想要的资源,或者只显示那些已认可或者是剑桥推荐的资源。

剑桥认可的资源经过了详细质量认证过程,它们是与他们所支持的剑桥教学大纲紧密结合。

三、物理大纲内容主要内容:普通物理,热物理学,波的性质,电磁学,原子物理知识点列表:1普通物理1.1长度和时间1.2 速率速度和加速度1.3 质量和重力1.4 密度1.5 力:(a)力的效果,(b)转动效果,(c)平衡条件,(d)重心,(e)标量和矢量1.6 能量能源功和功率1.7 压强2 热物理2.1 分子热运动简单模型:(a)物质的态,(b)分子模型,(c)蒸发,(d)压强的改变2.2 热性质:(a)固体液体气体的热膨胀,(b)温度的测量,(c)热容,(d)熔化和沸腾2.3 热能的传递:(a)热传导,(c)热对流,(d)热辐射,(e)热能传递导致的效果3波的性质3.1 波的一般性质3.2 光:(a)光的反射,(b)光的折射,(c)薄透镜,(d)光的色散,(e)电磁波谱3.3 声波4 电磁学4.1 简单磁现象4.2 电学物理量:(a)电荷,(b)电流,(c)电动势,(d)电压,(e)电阻,(e)电能4.3 电路:(a)电路图,(b)串联,(c)并联,(d)电路元件的作用和使用,(e)数字电路电子学4.4 安全用电和电的危害4.5 电磁效应:(a)电磁感应,(b)交流发电机,(c)变压器,(e)电流的磁效应,(f)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g)直流电动机4.6 阴极射线示波器:(a)阴极射线,(b)阴极射线示波器的简单实用5 原子物理5.1 放射性:(a)放射性探测,(b)三种放射性基本特征,(c)放射性衰变,(d)半衰期,(e)安全事项5.2 原子:(a)原子模型,(b)原子核,(c)同位素学通国际课程培训中心自2008年起一直致力于ALEVEL、IGCSE、IB、AP、SAT2等主流国际课程中30多门科目的提分与培优,经11年深耕教学,目前已拥有教师团队80余人,其中20%为博士,80%为名校海归硕士,平均国际课程教龄8年以上,每年为学生提供50000小时以上的高品质课程。

《高级英语(选修)》教学大纲

《高级英语(选修)》教学大纲

《高级英语(选修)》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高级英语(选修)二、课程类别:公共选修课三、教学时数:周学时数: 2学时,总学时数:34学时四、学分:2分五、开课时间:第5--6 学期六、开课专业:非英语专业七、教学对象:全校非英语专业本科三年级学生八、教学目的:高级英语(选修)是一门公共选修课,也是一门综合性课程,它与大学英语性质相同。

它是基础阶段的大学英语课程在高层次上的延续。

高级英语是一门训练学生综合英语技能尤其是阅读理解、语法修辞与翻译能力的课程。

通过阅读和分析内容广泛的材料,包括涉及政治、经济、社会、语言、文学、教育、哲学、法律、宗教及自然科学等方面的名家作品,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学生对社会和人生的理解,培养学生对名篇的分析和理解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与独立思考的能力,增强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巩固和提高学生英语语言技能。

每课后都配有大量的相关练习,包括阅读理解、词汇研究、问题分析、中英互译和写作练习等。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的英语水平在质量上有较大的提高。

其宗旨是通过课文的阅读分析及理解,技巧的传授与操练等帮助学生掌握阅读技巧、扩大词汇量、提高理解能力,加快阅读速度。

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综合能力,加强学生对英美文学、文化的了解,并且鼓励学生课后广泛地有针对性地阅读,扩大知识面。

九、课程内容:教学内容分为四类:1.为汲取信息而预读提供预读问题,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A寻找答案。

提供课文注释,帮助学生消除阅读障碍。

2.为求阅读效果、掌握及扩大信息而精读教师讲解词、句的结构知识,提高学生认、辩、猜词的能力,扩大词汇量,提高阅读速度。

教师讲解谋篇布局、修辞问题、比喻手段等知识,提高学生阅读理解力。

3.为提高综合能力而操练在语言训练上,以课文A为重点,进行朗读、翻译、讨论、完成课后练习等,通过各种形式提高学生语言素质。

4.为训练语言敏感力而泛读、泛听、泛看、学生课后阅读课文B;课堂欣赏英文名著名片十、教学时间安排:十一、所用教材:《高级英语阅读教程》,黄次栋编著,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十三、考核方式:考试期末考试10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NAEI(IGCSE)数学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及教学大纲1.数、集合的表示方法和语言(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并整理数的分类,了解自然数、整数、奇数、偶数、有理数、无理数、实数、质数、公因数、公倍数、平方数及立方数的概念;掌握重要数学符号的英文表达;会用科学计算器计算数的基本运算。

(2)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理解并会求几个集合的交集、并集、补集等;要求会画文氏图。

2.平方数和立方数(1)掌握平方数、立方数的概念。

(2)能够计算一个数的平方、平方根;立方、立方根。

3.整数(1)了解数的概念及负数的引入。

(2)运用在实际生活中整数的概念(如温度的变话等)。

4.小数、分数、百分数深入了解小数、分数、百分数之间的转化及等量关系。

5.排序用数学符号进行数的排序。

6 科学计数法能够正确表达整数和小数的科学计数法形式。

7. 四则运算法则能够运用四则运算法则进行整数、小数、分数、带分数之间的运算。

8. 估算能够估算数、长度、精确一个数到有效数字及小数位。

9. 精确值要求学生会求已知数据的近似上限及下限并运用上限及下限计算一些实际的问题(特别是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的近似顺序)。

10. 比、比例及比率理解掌握比例的定义及符号、正比例及反比例、一个量与另一个量的比,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如求平均速度等)。

11. 百分数(1)要求学生会计算一个给定量的百分比,表达一个量占另一个量的百分比,计算百分比的增加或减少量。

(2)计算相关的百分比,例如销售问题中求售价与成本的价钱与获利百分比。

12.科学计算器的应用(1)能够科学、合理的运用计算器。

(2)运用计算器检查答案的准确性。

13. 测量掌握质量、长度、面积、体积、容积等单位,掌握各个单位之间的转化。

14.时间计算与时间相关的问题,学会24小时制及12小时制之间的区别与转化,认识时钟以及时间表。

15. 钱能够掌握和钱有关的计算并能熟练的进行货币的转换。

16.个人理财(1)能够运用已知数据去解决个人及家庭理财问题,包括工资、简单利率和复利率问题(复利率的公式不需要记,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推导)、折扣问题、盈利、亏损问题。

(2)能够通过表格和图形筛选相应的数据。

17. 实际问题中函数图象的应用(1)了解笛卡尔坐标系有关概念。

(2)理解并能准确读出实际问题的函数图象所展示信息,如行程问题(老师一定要分析路程、时间图像;速度、时间图像等)、分析加速度、减速度,通过速度时间的图像计算行程距离。

18. 函数图像(1)学会利用表格构造函数图像。

(2)掌握求直线斜率的方法。

(3)用图像法解一次方程与二次方程的解。

(4)学会求曲线的斜率。

(5) 能够用图像法解相应的方程。

19.直线(1)了解直线方程的一般形式y=mx+c。

(2)会求一条平行于已知直线的直线方程。

(3)要求学生学会通过直线上两点坐标求直线的斜率。

(4)要求学生学会通过已知线段的终点坐标求中点坐标及线段长度。

20. 代数表式方法和公式(1)学生能够用字母表示代数式,用代数方法解决基本的算数问题。

(2)能够准确代入数字和字母到公式中,解决计算求值问题。

(3)能够转换简单的公式。

(4)能够构造简单的表达式及方程来解决问题。

(5)能够构造并转化更为复杂的公式及方程。

21. 代数处理(1)能够运用括号和公因式处理代数式。

(2)能够展开几个代数式乘积的形式。

3 掌握因式分解的方法:如(1)整式 2222;y b x a kby kay bx ax -+++。

(2) 分式243-+x x 。

(3)简单的表达式62222+--x x x x 。

22. 函数(1)要求学生利用函数表示式,如f(x)=3x-5, 求该函数的反函数的表达式f -(x)。

(2)要求学生能够根据已知函数的定义gf(x)=g(f(x))求复合函数。

23. 指数(1)理解指数的相关概念。

(2)学会并会计算一个数的正指数、负指数、零指数。

(3)运用并理解分式指数,如 32x =2。

24. 方程和不等式的解(1)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并解一元一次方程。

(2)掌握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定义并会用适当的方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3)掌握二次方程的概念、二次项、一次项、系数等定义。

(4)能够运用因式分解、配方法或者公式法解二次方程。

25. 线性规划(1)利用不等式的图像去求得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的解。

26. 几何图形及她们之间的关系(1)运用和理解构成几何图形的点、线、平行、方位角、直角、锐角、钝角和优角、垂直、相似、全等的概念。

(2)运用和理解三角形、四边形、圆形、多边形和简单的立体图形包括立体图形的展开图。

(3)运用相似三角形面积之间的关系对应到相似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之间的关系。

27. 构造几何图形(1)能够运用几何工具测量线的长度和角的度数。

(2)能够运用直尺和圆规构造已知三边长的三角形。

(3)能够运用量角器、直尺等工具构造简单的几何图形。

(4)能够利用直尺和圆规构造角平分线和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28. 对称(1)认识二维空间的旋转对称及轴对称(包括旋转对称次数及对称轴条数)。

(2)理解三角形、四边形和圆形的对称性质。

(3)认识柱体(包括圆柱)和椎体(包括圆锥)的对称性质。

(4)运用圆的对称性。

(5)相等的弦到圆心距离相等。

(6)弦的垂直平分线经过圆心。

(7)从同一点引出的两条切线长度相等。

29.角的性质1 能够利用下面的几何性质计算未知角的角度(1)经过同一个点的角。

(2)经过相交直线上同一个点的角。

(3)平行直线间所形成的角。

(4)三角形和四边形中的角。

(5)正多边形中的角。

(6)半圆中的角。

(7)圆的切线和半径所形成的角。

2 利用下面图形的几何性质计算角的度数(1)不规则多边形中角的性质。

(2)同弧所对圆心角是圆周角的两倍。

(3)同弦所对的角相等。

30. 轨迹1 掌握在二维空间内运用点的集合求轨迹及轨迹的交集(1)到已知的点距离相等的点。

(2)到已知直线距离相等的点。

(3)到已知两点距离相等的点。

(4)到已知相交直线距离相等的点。

31.测量(1)能够计算矩形和三角形的周长及面积;圆形的周长和面积;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面积;长方体、柱体和圆柱的体积;长方体和圆柱的表面积。

(2)能够利用圆的周长和面积解决弧长、扇形面积问题。

(3)能够计算球体、椎体和圆锥的表面积和体积(但考试试卷会给出公式)。

32.三角学(1)认识并应用方位角。

(2)熟练掌握勾股定理的应用。

(3)掌握直角三角形中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值(所求角会给出,并且会要求精确到小数点后几位)。

(4)学会运用仰角、俯角解决二维空间的三角学问题。

(5)延伸到求90°到180°角之间的正弦、余弦值。

(6)运用正弦、余弦定理及任意三角形面积公式求三角形问题。

(7)能够解决一些简单的立体图形中线和面的问题。

33. 统计学(1)能够独立完成统计数据的收集、分类并制成表格。

(2)能够通过数据的表格、图形读取简单的信息。

(3)学会构造和应用条形图、饼形图、象形图、简单的频率分布表、区间相等的柱状图和散点图。

(4)理解正相关、负相关和不相关的概念。

(5)掌握如何计算间断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极差。

(6)能够构造并读取等距及不等距区间的柱状图。

(7)能够构造累计频率图。

(8)掌握并了解如何通过连续型数据的图像求中位数、百分数位、四分位数间距数。

(9)计算并理解分组数据和连续数据的平均数。

(10)确定分组数据的众数区间。

34.概率(1)掌握并计算独立事件的概率。

(2)理解并掌握概率是一个在0和1区间内的一个值。

(3)掌握一个事件发生的概率=1-该事件不能发生的概率。

(4)理解实际应用中的概率问题,如相关概率。

(5)能够掌握简单的复合事件的概率。

(6)能够运用合适的表格和树状图解决概率问题。

35. 平面向量(1)运用向量方法描述平移变换。

(2)能够计算向量的模长。

(3)掌握向量的表示方法。

(4)用两个向量的和差代表平面任意向量。

(5)能够运用位置向量计算向量的加减法。

(6)能够计算向量的数量积。

36.矩阵(1)了解任何序列矩阵的形式。

(2)掌握如何计算矩阵的和与积。

(3)掌握如何计算数与矩阵的积。

(4)了解矩阵的方阵与单位矩阵。

(5)掌握如何计算矩阵的行列式和非奇异矩阵的逆矩阵。

37. 变换(1)掌握简单的平面图形在水平或垂直方向的对称变换。

(2)掌握简单的平面图形关于原点、顶点或图形中点的旋转变换。

(3)能够构造简单平面图像的平移和缩放。

(4)能够掌握如何描述平面图形的反射、旋转、平移和缩放变换。

(5)能够运用坐标和矩阵描述变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