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资源课程设计
水资源综合实践教学设计(3篇)

第1篇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了解水资源的基本概念、分类、分布及利用情况;(2)掌握水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的基本原则和方法;(3)熟悉水资源管理的基本制度、政策和法规。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水资源调查、监测和评价的能力;(2)提高学生水资源规划、设计和管理的能力;(3)增强学生水资源保护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3. 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对水资源问题的关注和责任感;(2)培养学生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习惯;(3)树立学生尊重自然、关爱生命的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水资源基本概念及分类2. 水资源分布及利用情况3. 水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4. 水资源管理基本制度、政策和法规5. 水资源调查、监测和评价方法6. 水资源规划、设计和管理7. 水资源保护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多媒体展示我国水资源现状,引导学生关注水资源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授新课(1)水资源基本概念及分类:介绍水资源的定义、分类、分布及利用情况;(2)水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讲解水资源保护的基本原则、方法及合理利用措施;(3)水资源管理基本制度、政策和法规:介绍我国水资源管理的基本制度、政策和法规;(4)水资源调查、监测和评价方法:讲解水资源调查、监测和评价的基本方法;(5)水资源规划、设计和管理:介绍水资源规划、设计和管理的基本流程和技巧;(6)水资源保护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引导学生树立水资源保护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3. 实践教学(1)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水库、水电站、污水处理厂等,了解水资源利用和保护的实际案例;(2)案例分析:选取典型水资源问题,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3)模拟演练:设计水资源管理情景,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进行水资源管理决策;(4)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水资源保护、利用和管理的相关问题,分享学习心得。
4. 总结与反思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回顾水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的重要性,反思自己在水资源保护方面的不足。
水资源利用与管理课程设计 (2)

水资源利用与管理课程设计背景介绍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资源,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因此,如何科学合理地利用和管理水资源,成为了当今社会的重要课题。
本课程设计旨在通过对水资源的认识和评估、水资源利用的技术和方法、水资源管理的实践和实例进行探讨,培养学生在水资源利用和管理方面的综合能力。
课程设计要求设计目标•认识水资源及其特征,掌握水资源评估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掌握水资源利用的基本技术和方法,并能实际运用;•了解水资源管理的基本思想和方法,掌握管理实践和实例。
设计大纲第一章:水资源概述1.1 水资源定义和分类 1.2 水资源特征和分布 1.3 水资源的重要性和现状第二章:水资源评估2.1 水资源评估的基本理论 2.2 水资源评估的技术方法 2.3 水资源评估实践案例第三章:水资源利用3.1 水资源利用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3.2 水资源利用的技术和管理 3.3 水资源利用实例第四章:水资源管理4.1 水资源管理基本理论和方法 4.2 水资源管理实践案例 4.3 水资源管理技术和工具设计方法本课程设计采用理论讲授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和小组讨论为主,辅以实验和现场考察。
课程设计实施计划时间安排本课程设计为期3周,共15个工作日。
课程安排如下:•第1-3天:第一章水资源概述•第4-6天:第二章水资源评估•第7-9天:第三章水资源利用•第10-12天:第四章水资源管理•第13-15天:案例分析和总结教学环节本课程设计采用以下几种教学环节:•理论讲授和学生提问•小组讨论和演示•实验和现场考察•案例分析和总结评价方法本课程设计评价方法采用教师、学生和同行评估相结合的方式。
教师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的表现来评估学生,并将评估结果反馈给学生。
同时,学生通过课后评估和同行评估的方式来对课程设计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
水资源优化配置课程设计

水资源优化配置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水资源优化配置的基本概念,掌握我国水资源分布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2. 学生能了解水资源优化配置的原则和常用方法,如线性规划、网络流等。
3. 学生能掌握水资源优化配置在农业、工业、城市等方面的应用。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数学模型对水资源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优化配置方案。
2. 学生能通过实例分析,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认识到水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性,培养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2. 学生能关注我国水资源问题,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提高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属于地理与数学学科的交叉课程,旨在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提高学生对水资源优化配置的认识,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学生特点分析:初中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地理知识和数学基础,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喜欢探索实际问题,但可能缺乏对水资源优化配置的系统了解。
教学要求:1. 教师应结合实际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水资源问题。
2.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水资源优化配置概念及意义- 水资源分布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水资源优化配置的定义及其重要性2. 水资源优化配置原则与方法- 水资源优化配置的基本原则- 常见的水资源优化配置方法:线性规划、网络流等3. 水资源优化配置应用案例- 农业领域的水资源优化配置- 工业领域的水资源优化配置- 城市领域的水资源优化配置4. 数学模型在水资源优化配置中的应用- 建立数学模型的方法- 模型求解与优化方案设计5. 实践活动与案例分析- 设计水资源优化配置实践活动- 分析具体案例,提出优化方案教学大纲安排:第一课时:水资源优化配置概念及意义第二课时:水资源优化配置原则与方法第三课时:水资源优化配置应用案例第四课时:数学模型在水资源优化配置中的应用第五课时:实践活动与案例分析教材章节及内容:第一章:水资源优化配置概述第二章:水资源优化配置的原则与方法第三章:水资源优化配置的应用第四章:数学模型在水资源优化配置中的应用第五章:实践活动与案例分析教学内容进度安排:1. 前两课时:基础知识学习2. 第三课时:案例分析与应用3. 第四课时:数学模型学习与上机实践4. 第五课时:实践活动与成果展示三、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以下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1. 讲授法:- 对于水资源优化配置的基本概念、原则、方法等理论知识,采用讲授法进行系统讲解,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
《水资源》教案设计

《水资源》教案设计第一章:水资源概述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水资源的定义和分类使学生掌握水资源在地球上的分布情况培养学生节约用水的意识1.2 教学内容水的概念与特性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分类地球上水资源的分布与利用节约用水的重要性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水资源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利用地图和图片展示水资源分布情况通过实例介绍节约用水的方法1.4 教学活动引入话题:水的重要性讲解水资源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展示水资源分布的地图和图片分享节约用水的实例小组讨论:如何在生活中节约用水第二章: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水资源的利用方式使学生掌握水资源保护的方法培养学生珍惜水资源的意识2.2 教学内容农业灌溉用水工业和生活用水水资源保护的重要性水资源保护的方法和措施2.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讲解水资源的利用方式利用视频和图片展示水资源保护的重要性通过小组讨论探讨水资源保护的方法和措施2.4 教学活动引入话题: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讲解水资源的利用方式展示水资源保护的视频和图片小组讨论:水资源保护的方法和措施总结水资源保护的重要性第三章:水资源的污染与治理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水资源的污染原因使学生掌握水资源的治理方法培养学生关注水环境保护的意识3.2 教学内容水资源的污染原因及其危害水资源污染的监测与控制水资源的治理技术与方法环境保护的重要性3.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讲解水资源污染的原因及其危害利用实验和图片展示水资源污染的监测与控制方法通过小组讨论探讨水资源的治理技术与方法3.4 教学活动引入话题:水资源的污染与治理讲解水资源污染的原因及其危害展示水资源污染的监测与控制方法小组讨论:水资源的治理技术与方法总结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第四章:水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方式使学生掌握水资源合理利用的方法培养学生关注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意识4.2 教学内容地表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地下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海水淡化与水资源利用水资源合理利用的方法与措施4.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讲解水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方式利用实验和图片展示水资源合理利用的方法与措施通过小组讨论探讨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4.4 教学活动引入话题:水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讲解水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方式展示水资源合理利用的方法与措施小组讨论: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总结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意义第五章:水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发展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水资源保护的重要性使学生掌握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方法培养学生关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5.2 教学内容水资源保护的意义与方法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与原则水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案例分析个人和社区在水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5.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讲解水资源保护的意义与方法利用视频和图片展示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与原则通过小组讨论和个人陈述探讨水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案例分析5.4 教学活动引入话题:水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讲解水资源保护的意义与方法展示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与原则小组讨论:水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案例分析个人陈述:个人和社区在水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总结水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意义第六章:水资源的法律法规与政策6.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水资源法律法规的基本内容使学生掌握水资源政策的主要精神培养学生遵守水资源法律法规的意识6.2 教学内容水资源法律法规的体系与主要内容我国水资源政策的历史与发展水资源管理的基本原则与措施水资源法律法规的执行与监督6.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讲解水资源法律法规的基本内容利用案例分析法讲解水资源政策的主要精神通过小组讨论探讨水资源管理的基本原则与措施6.4 教学活动引入话题:水资源法律法规与政策的重要性讲解水资源法律法规的基本内容展示水资源政策的主要精神小组讨论:水资源管理的基本原则与措施总结水资源法律法规的执行与监督的意义第七章:水资源的科学管理与调度7.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水资源科学管理的基本方法使学生掌握水资源调度的基本技术培养学生参与水资源管理的意识7.2 教学内容水资源科学管理的方法与体系水资源调度的基本技术及其应用水资源管理信息化与智能化的发展趋势水资源管理的公众参与与沟通7.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讲解水资源科学管理的方法与体系利用软件演示水资源调度的基本技术及其应用通过小组讨论探讨水资源管理信息化与智能化的发展趋势7.4 教学活动引入话题:水资源科学管理与调度的重要性讲解水资源科学管理的方法与体系演示水资源调度的基本技术及其应用小组讨论:水资源管理信息化与智能化的发展趋势总结水资源管理的公众参与与沟通的意义第八章:水资源的危机与应对策略8.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国水资源面临的危机使学生掌握应对水资源危机的策略和方法培养学生面对水资源危机时的责任感和紧迫感8.2 教学内容世界和中国水资源危机的现状与特点水资源危机对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影响应对水资源危机的策略和方法水资源危机应对的案例分析8.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讲解水资源危机的现状与特点利用数据和图表展示水资源危机对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影响通过小组讨论探讨应对水资源危机的策略和方法8.4 教学活动引入话题:水资源危机与应对策略的重要性讲解水资源危机的现状与特点展示水资源危机对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影响小组讨论:应对水资源危机的策略和方法总结水资源危机应对的案例分析的意义第九章:水资源的跨区域协调与合作9.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水资源跨区域协调的必要性使学生掌握水资源跨区域合作的基本原则培养学生参与水资源跨区域协调与合作的意识9.2 教学内容水资源跨区域协调的背景与挑战水资源跨区域合作的基本原则与方法我国水资源跨区域协调与合作的实践与经验水资源跨区域协调与合作的案例分析9.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讲解水资源跨区域协调的背景与挑战利用案例分析法讲解水资源跨区域合作的基本原则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探讨我国水资源跨区域协调与合作的实践与经验9.4 教学活动引入话题:水资源跨区域协调与合作的重要性讲解水资源跨区域协调的背景与挑战展示水资源跨区域合作的基本原则与方法小组讨论:我国水资源跨区域协调与合作的实践与经验总结水资源跨区域协调与合作案例分析的意义第十章:水资源教育与公众参与10.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水资源教育的基本内容使学生掌握水资源保护的公众参与方法培养学生水资源保护的意识和行动力10.2 教学内容水资源教育的基本内容与方法水资源保护的公众参与途径与方式水资源保护的公众参与案例分析水资源保护的青少年行动与实践10.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讲解水资源教育的基本内容与方法利用案例分析法讲解水资源保护的公众参与途径与方式通过小组讨论探讨水资源保护的公众参与案例分析10.4 教学活动引入话题:水资源教育与公众参与的重要性讲解水资源教育的基本内容与方法展示水资源保护的公众重点解析本《水资源》教案设计涵盖了水资源的基本概念、分类、分布、利用、保护、污染治理、法律法规、科学管理与调度、危机应对、跨区域协调与合作以及公众参与等方面。
守护水资源水资源的课程设计

守护水资源水资源的课程设计在守护水资源的课程设计中,我们将探讨如何有效管理和保护水资源,以应对日益严峻的水危机。
本课程设计旨在培养学生对于水资源重要性的认识,并通过实践活动和案例分析,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课程概述本课程以守护水资源为核心,旨在使学生深入了解水的重要性、当前面临的水危机以及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来保护水资源。
通过理论教学、实践活动、小组讨论和案例研究等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水资源观念,并培养解决水资源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对水资源的重要性和可持续利用的意识;2. 了解当前全球水资源的现状和面临的挑战;3. 掌握水资源管理和保护的基本知识和技能;4. 发展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5. 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责任心。
三、课程内容1. 水资源与可持续发展- 水资源的定义和分类- 全球水资源现状与问题- 水资源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2. 水资源管理与政策- 水资源管理的原则和目标- 水资源管理的主要措施和方法- 国际和国内水资源保护政策的比较分析3. 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水的利用方式和效率- 水污染及其对水资源的影响- 水资源保护的技术手段和策略4. 水资源保护的实践案例分析- 重点城市的水资源管理与保护案例研究- 水资源问题解决方案的制定与评估五、教学方法与学习活动1. 理论教学:通过课堂讲授,介绍水资源管理与保护的基本理论知识。
2. 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课程相关话题,并形成共识。
3.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观水处理厂、河流调研等实地活动,以加深对水资源问题的认识。
4. 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分析和评估实际水资源管理案例,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评估方式1. 课堂参与:根据学生在课堂中的积极参与程度进行评估。
2. 个人报告:要求学生撰写关于特定水资源问题的个人报告。
3. 小组项目: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水资源保护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4. 期末考试:对学生对于水资源课程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考核。
水资源与利用课程设计

水资源与利用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我国水资源的分布特点、开发利用现状及面临的问题;2. 使学生了解水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基本原则和方法;3. 引导学生了解水资源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认识到水资源的重要性。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图表等工具分析水资源分布和利用情况的能力;2. 提高学生参与水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的实践活动的能力;3. 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和分析水资源相关资料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爱水资源、保护水环境的情感;2.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使其积极参与水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的行动;3. 引导学生树立节约用水、合理用水、保护水资源的观念,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课程性质:本课程属于地理学科,旨在通过学习水资源与利用的知识,提高学生对我国水资源现状的认识,培养其保护水资源、合理利用水资源的意识和能力。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水资源问题有一定的关注,好奇心强,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采用启发式、探究式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水资源的分布特点:讲解我国水资源的总量、分布不均的原因及影响,以教材中相关章节为基础,结合地图、案例进行分析。
- 河流、湖泊、地下水的分布与特点- 水资源分布与人口、经济发展的关系2. 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介绍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引用教材相关内容,探讨合理利用水资源的方法。
- 农业灌溉、工业用水、生活用水的现状与问题- 节约用水、水资源循环利用的技术与措施3. 水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阐述水资源保护的重要性,分析保护水资源的措施,结合教材内容,探讨可持续利用水资源的策略。
- 水污染防治、水源地保护- 水资源合理配置、跨区域水资源调配4. 水资源与经济社会发展:讲解水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以教材相关章节为例,分析水资源管理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
水资源规划及管理课程设计

水资源规划及管理课程设计一、课程设计主题本课程设计的主题是水资源规划及管理。
水资源是人类社会生存、发展所必需的一种自然资源,如何有效利用和保护水资源是各国都面临的重要问题。
本课程将主要介绍水资源规划的相关知识、方法和工具,以及水资源管理的经验和实践案例。
二、课程设计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1.掌握水资源的相关概念、分类、分布和变化规律;2.理解水资源规划的概念、原则、方法和应用领域;3.学习水资源管理的基本理论、模式和实践技术;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进行水资源规划和管理案例分析,并提出科学合理的意见和建议。
三、课程设计内容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1.水资源的概念、分类、分布与变化;2.水资源规划的概念、原则、方法和应用领域;3.水资源管理的基本理论、模式和实践技术;4.案例分析和综合实践。
下面分别对各部分的内容进行详细介绍。
3.1 水资源的概念、分类、分布与变化本部分将主要介绍水资源的概念、分类、分布和变化规律。
包括:水资源的定义和概念;水循环的过程和特点;水资源的分类和分布规律;水资源的供需关系和变化趋势。
3.2 水资源规划的概念、原则、方法和应用领域本部分将主要介绍水资源规划的概念、原则、方法和应用领域。
包括:水资源规划的定义和概念;水资源规划的原则和基本要求;水资源规划的方法和步骤;水资源规划的应用领域和效果。
3.3 水资源管理的基本理论、模式和实践技术本部分将主要介绍水资源管理的基本理论、模式和实践技术。
包括:水资源管理的概念和目标;水资源管理的模式和体系;水资源管理的实践技术和方法;水资源管理的评价和监测。
3.4 案例分析和综合实践本部分将组织学生进行水资源规划和管理案例分析,并结合实际情况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通过案例研究和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
四、课程设计方法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1.课堂讲授:介绍理论知识和方法,并组织讨论和演示;2.群体讨论: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思考,培养创新精神和合作能力;3.案例分析:选取典型案例进行讲解和分析,以加深学生的理解;4.综合实践:学生分组开展水资源规划和管理项目,进行实地考察和数据收集,并撰写调研、评估和规划报告。
珍惜水资源实践教学设计(3篇)

第1篇一、教学背景水资源是地球上最为宝贵的自然资源之一,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然而,随着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和环境污染,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全球面临的严重问题。
为了提高学生的水资源保护意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本教学设计旨在通过一系列实践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水资源的重要性,掌握水资源保护的基本方法。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了解水资源的基本概念、类型、分布及我国水资源现状。
(2)掌握水资源保护的基本原则和措施。
(3)了解水资源污染的成因及危害。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提高学生水资源保护的实践操作能力。
(3)增强学生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3. 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对水资源保护的兴趣和责任感。
(2)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3)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内容1. 水资源概述(1)水资源的定义及分类(2)水资源的分布及特点(3)我国水资源现状及问题2. 水资源保护(1)水资源保护的原则(2)水资源保护的措施(3)水资源保护的法律法规3. 水资源污染(1)水资源污染的成因(2)水资源污染的危害(3)水资源污染的防治措施四、实践教学设计1. 课前准备(1)教师收集相关资料,制作课件。
(2)学生查阅资料,了解水资源的基本概念、类型、分布及我国水资源现状。
2. 课堂实践(1)水资源知识竞赛: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水资源知识竞赛,检验学生对水资源知识的掌握程度。
(2)水资源保护主题班会:学生分组讨论水资源保护的主题,如“节约用水,从我做起”、“保护水资源,共建美丽家园”等,并制作宣传海报。
(3)水资源污染调查:学生分组到社区、学校、工厂等地进行调查,了解水资源污染的成因、危害及防治措施。
(4)水资源保护实践活动:学生分组进行水资源保护实践活动,如:a. 水资源保护宣传:制作宣传册、标语等,宣传水资源保护知识;b. 水资源节约:在家庭、学校、社区等场所开展水资源节约活动,如关闭水龙头、合理使用洗衣机等;c. 水资源污染治理:对水资源污染源头进行治理,如清理河道、植树造林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资源利用与保护》课程设计计算说明书题目:取水构筑物的扩大初步设计学院:市政与环境工程学院专业: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姓名学号:指导老师:肖晓存余海静朱伟萍吴俊峰完成时间:2014年12月21日前言水资源状态制约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与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
长期以来,水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所造成的严重水资源短缺与区域性的生态、环境灾害受到了国际水资源与环境领域的广泛关注。
现代资源开发利用已从传统的仅对水资源的评价与无序开发转变为更重视水资源量与质的综合评价、合理开发与利用;更加注重节水技术的开发与应用;更加关注水资源的天然循环与人为循环之间的协调;更加强调污水再生回用技术与污染水源的水质修复技术的应用与推广,实现水资源的有效保护。
我们选择了一个与水息息相关的专业,因此我们更加需要对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有所了解。
我们可以通过工程课程设计,掌握水资源评价、供需平衡分析的基本概念、理论与方法;掌握取水工程基本概念、理论、工程技术与措施;掌握取水构筑物形式的选择;了解与水资源保护有关的理论、措施,理论联系实际,增长实践知识,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课程设计就是大学学习的重要环节,就是每一个大学生的必修课。
我们要把握好每一次机会尽可能的增长见识,这样可以为我们以后更好地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工作中打下基础。
PrefaceStatus of water resources restrict the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economy and the improvement of human life、For a long time, the result of the unreasonabl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serious shortage of water resources and regional 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disaster has received the widespread attention in the field of international water resources and the environment、Modern resources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has from the traditional only for evalu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and the disorderly development to attach more importance to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in water resources quantity, quality and reasonabl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water-saving technology;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natural cycle of water resources and the coordination between the artificial cycle; More emphasis on wastewater regeneration recycle technology and the application of the water polluted water quality repair technology and promotion, realize the effective protection of water resources、We chose a professional which is closely linked with the water, so we need more to understand utilization and protection of water resources、We can through the engineering course design, water resources evaluation, the basic concepts of supply and demand balance analysis, theory andmethod; Master water engineering basic concepts, theories, techniques and measures; Grasp the choice of the form of water intake structures; Understand the theory related to the protection of water resources, measures, theory with practice, increase practice knowledge, deepen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oretical knowledge、Curriculum desig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university, is a compulsory course for college students each、We should grasp every chance to see the world as possible, so that we can for our future better apply learned knowledge to work to lay the foundation、目录第1章绪论 (1)1、1设计目的 (1)1、2 设计任务 (1)1、3 设计要求 (1)第2章计算说明 (2)2、1 基本资料 (2)2、2 构筑物类型确定 (2)2、2、1 构筑物分为以下形式 (2)2、2、2 取水头部形式的确定 (3)2、2、3 进水管形式的确定 (3)2、2、4 集水井形式的确定 (3)第3章设计计算 (4)3、1 取水头部设计 (4)3、2 自流管设计计算 (6)3、3 集水井设计 (7)第4章结论 (11)参考文献…………………………………………………………………………………………、12第1章绪论1、1设计目的1、对所学知识加以应用与系统化,培养解决实际工程设计问题的能力。
2、使学生能通过设计掌握地表水取水构筑物的基本计算方法。
3、使我们在设计、制图、查阅资料、使用设计手册与规范等基本技能上得到初步的训练。
1、2 设计任务市一取水构筑物的扩大初步设计1、3 设计要求1、自觉遵守纪律,不迟到、不早退。
2、设计计算说明书:字迹工整,干净整齐;设计思路清晰,内容充实,原理正确,方案合理,内容表述准确;计算有公式,公式有说明、出处;3、图纸:设计方案合理,线条层次分明,图面整洁,尺寸标注整齐统一;要达到扩初设计施工图的要求。
第2章计算说明2、1 基本资料1、河流自然条件:(1) 河流水位:最高水位为36、60 m, (频率P=1%);最低水位为21、50 m (保证率P=97%)。
(2) 河流的流量:最大流量为27500m3/s;最小流量为330m3/s。
(3) 河流的流速最大流速为2、5m/s;最小流速为0、6m/s(4) 河流的含砂量及漂浮物:最大含砂量0、42kg/ m3;最小含砂量0、0014kg/ m3。
有一定数量的水草与青苔,无冰絮。
(5)河流主流及河床情况河流近岸坡度较缓,主流离岸约82m,主流最小水深3、8m。
岸边土质较好,有一定的承载力,满足使用要求。
2、地区气象资料:最低气温:-7℃,最高气温:36℃,最大冰冻深度10cm。
3、工程要求净水处理厂供水量为6、68万m3/d,供生活饮用与生产需要。
2、2 构筑物类型确定2、2、1 构筑物分为以下形式:1、固定取水构筑物①岸边式取水构筑物适用条件:河岸较陡,主流靠近河岸,岸边有一定的取水深度,水位变化幅度不太大,水质及地质条件较好。
②河床式取水构筑物适用条件:河岸较平缓,主流离岸较远,岸边缺乏必要的取水深度或水质不好时。
2、活动式取水构筑物①缆车式取水构筑物适用条件:河流水位变幅为10-35m、涨落速度小于2m/h、②浮船式取水构筑物适用条件:河流水位变幅为10-40m或更大,涨落速度小于2m/h、因河床稳定,河岸较平坦,岸边水深不够,宜采用河床取水构筑物。
2、2、2 取水头部形式的确定按照取水头部形式的不同,可分为管式取水头部、蘑菇式取水头部、鱼形罩式取水头部、箱式取水头部等类型。
因本地水深较小、含沙量小、冬季有潜冰,故本设计选用箱式取水头部。
2、2、3 进水管形式的确定进水管有自流管与虹吸管两种自流管适用条件:自流管埋深不大或者在河岸开挖时采用。
虹吸管适用条件:河滩宽阔、河岸高、自流管埋深很大或河岸为坚硬岩石以及管道需穿越防洪堤时采用。
因本地区符合自流管试用条件,且自流管式比虹吸管式工作的可靠性强,故本设计采用自流管式。
2、2、4 集水井形式的确定集水井与取水泵站可以与建,也可以分建。
分建时集水井的平面形式可为圆形、矩形、椭圆形等。
圆形集水井结构合理,水流阻力小,便于沉井施工,但不便于布置设备;矩形集水井安装滤网、吸水管、分格及布置水泵与管线较为方便,但造价较高。
通常当集水井深度不大,可用大开槽施工时,采用矩形集水井,否则用圆形。
综上所述,选用矩形集水井。
第3章 设计计算3、1 取水头部设计取水头部平面为菱形,锥角宜取60°--90°,这样水力条件较好;矩形取水头部的水力条件稍差。
本设计取水头部整体为箱式,α角取90 °,侧面进水。
设计水量: Q=66800×1、08=72144 m ³/d=0、835 m ³/s (1) 格栅计算格栅就是用来拦截水中粗大的漂浮物及鱼类等。
进水流速:v 1=0、35m/s(本地有较大发展空间) 栅条厚度:s =10mm栅条净距:b =60mm(一般采用30到120mm) 阻塞系数:K 1=0、75; 面积减少系数: K 2=s b +b =100606+=0、857 格栅面积:F 1=kk v 211Q=0.8570.750.350.835⨯⨯=3、71㎡进水口数量选用4个,每个面积为:F =4F 1=43.71=0、93㎡格栅尺寸选用给水排水标准图集90s321-1,每个进水口尺寸为B 1×H l = 1300mm ×900mm,格栅外形尺寸B ×H =1400mm ×1000m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