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顿运动定律复习课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3-1《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三定律》ppt课件

题的能力.
实验四:验证牛顿第二 定律
2.本章复习关注两点: (1)对力和运动关系的认识历程、牛顿运动 定律、惯性、作用力、反作用力的概念, 规律的理解和辨析.
(2)以生产、生活和科学实验中有关的命题
背景,考查应用牛顿运动定律分析实际问
题的能力.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
第三章 牛顿运动定律 第1节 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第三定律
考点阐释
1.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三同、三异、三无关”
2.应用牛顿第三定律时应注意的问题
(1)定律中的“总是”二字说明对于任何物体,在任何 条件下牛顿第三定律都是成立的.
考点二 对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
考点阐释
不同点
(2)牛顿第三定律说明了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中,若一个产生或消失, 则另一个必然同时产生或消失.
D.摩托车转弯时,车手一方面要控制适当的速度,另一方面要 制适当的速度,另一方面要将身体稍微向
将身体稍微向里倾斜,通过调控人和车的惯性达到转弯的目的 里倾斜,调控人和车的重心位置,但整体
答案 解析
的惯性不变,选项D错误.
考点一 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
题组设计
3.(2014·高考北京卷)伽利略创造的
把实验、假设和逻辑推理相结合的
用细绳把小球悬挂起来,当小球静止时,下列
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小球受到的重力和细绳对小球的拉力是一 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B.小球受到的重力和小球对细绳的拉力是一 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C.小球受到的重力和细绳对小球的拉力是一 对平衡力
D.小球受到的重力和小球对细绳的拉力是一 对平衡力
答案 解析 图片显/隐
考
考点一 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
点 考点二 对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
第3章 第4节(课时3) 牛顿运动定律综合应用二:“等时圆模型”问题分析思路-物理高三一轮总复习课件

➢3.规律方法
反思总结
等时圆规律的应用
对于涉及竖直面上物体运动时间的比较、计算等问题可 考虑用等时圆模型求解. a. 可直接观察出的“等时圆” b.运用等效、类比自建“等时圆” c.注意建立“等时圆”的方法
【变式训练1】如图所示,几条足够长的光滑直轨道与水平面成不同角 度,从P点以大小不同的初速度沿各轨道发射小球, 若各小球恰好在相同的时间内到达各自的最高点,
则各小球最高点的位置( ) A.在同一水平线上 B.在同一竖直线上 C.在同一抛物线上 D.在同一圆周上
由刚才例题的分 析,你能否快速
解答本题吗?
本题详细解析见教辅!
➢4.备选训练
【备选训练】(多选)如图右下图所 【解析】:设圆轨道半径为
示装置,位于竖直平面内的固定光 R,据“等时圆”理论
滑圆轨道与水平轨道面相切于M点,
模 4.结论模型:如“等时圆”模型、滑块模型、
型 传送带模型等.
1.“等时圆”模型
(1)物体沿着位于同一竖直圆上的所有过圆周最低点的光滑弦由静
止下滑,到达圆周最低点的时间均相等,且为 t=2 2Rcos θ=12at2 及 mgcos θ=ma 解得)(如图甲所示).
Rg (可由
(2)物体沿着位于同一竖直圆上的所有过顶点的光滑弦由静止下
由题可知A、B、C、D恰好在以AC为直径的圆上,且C为最低点
,由等时圆知识可知三小球在杆上运行时间相等,A对。
答案 A
解析显隐
第三章 牛顿运动定律
物理建模: “等时圆模型”问题的分 析思路
➢ 1.模型特点 ➢ 2.典例剖析 ➢ 3.规律方法 ➢ 4.备选训练
➢1.模型特点
1.对象模型:如质点、点电荷等.
中 学
高三一轮牛顿第二定律复习教案

学生导学案内容
牛顿第二定律( ) 第 2 讲:牛顿第二定律(1) 考纲要求】 【考纲要求】牛顿第二定律——Ⅱ类 (Ⅰ类——对所列知识要知道其内容及含义,并能在有关问题中识别和直接使用它们。Ⅱ类 ——对所列知识要理解其确切含义及与其他知识的联系,能够进行叙述和解释,并能在实际 问题的分析、综合、推理和判断等过程中运用。) 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1、理解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知道牛顿第二定律表达式的确切含义 *2、理解牛顿第二定律的矢量性、瞬时性、独立性和同一性。 【学法点拔】研读教材,独立完成导学案中的相关内容,阐明观点,以小组为单位提出疑问, 学法点拔】 课上探究。 【情感态度价值观 情感态度价值观】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本堂课的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究协作精神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的能力。 知识回顾】 的情况。 【知识回顾】 牛顿第二定律内容 物体加速度 内容: 一、牛顿第二定律内容:物体加速度的大小 三、简述你对牛顿第二定律的四个性质 跟作用力成 正比 ,跟物体的质量成 反 的理解 比 。加速度的方向跟 作用力方向 相 (1)矢量性: 同。)
小卷处理
巩固练习 巩固练习处理 自我评价 布置作业
下发正确答案, 然后巡视小组讨 论。 认真倾听学生展 示,适时加以补 充和点评,并对 重点内容加以补 充总结。板书。 “点” 指导学生完成课 堂小卷 宣布正确答案 引导学生完成自 我评价 布置作业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 小卷内容。 “探” 由小组选派一人选 择本组解决的一个 问题,做展示。其他 人及时完善补充。 整理记录,达成共 识。 “练” 个人完成课堂小卷 以小组为单位,交流 解决小卷内容。 根据自己实际情况 对自己的学情加以 评价 记录
教师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
魅力引课
课前小卷
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2第2讲牛顿第二定律的基本应用-2024-2025学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课件

F-mg=ma F= 原理方程
_m__g_+__m_a____
mg-F=ma F= __m_g_-__m__a___
mg-F=mg F=0
高考情境链接
(2022·浙江6月选考·改编)如图所示,鱼儿摆尾击水跃出水
面,吞食荷花花瓣的过程。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鱼儿吞食花瓣时鱼儿处于超重状态。
返回
考点三 动力学的两类基本问题
返回
动力学的两类基本问题及解决程序图
关键:以加速度为“桥梁”,由运动学公式和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求解有 关问题。
考向1 已知受力求运动情况 例4 (2022·浙江6月选考)物流公司通过 滑轨把货物直接装运到卡车中。如图所 示,倾斜滑轨与水平面成24°角,长度 l1=4 m,水平滑轨长度可调,两滑轨间平滑连接。若货物从倾斜滑轨顶 端由静止开始下滑,其与滑轨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 2 ,货物可视为质
√D.图乙中A、B两球的加速度均为gsin θ
题图甲中撤去挡板瞬间,由于弹簧弹 力不能突变,则A球所受合力为0,加 速度为0,选项A错误;撤去挡板前, 挡板对B球的弹力大小为3mgsin θ,撤 去挡板瞬间,B球与挡板之间弹力消失,B球所受合力为3mgsin θ,加 速度为3gsin θ,选项B错误;题图乙中撤去挡板前,轻杆上的弹力为 2mgsin θ,但是撤去挡板瞬间,杆的弹力突变为0,A、B两球作为整体 以共同加速度运动,所受合力为3mgsin θ,加速度均为gsin θ,选项C错 误,D正确。
对点练2.(多选)如图为泰山的游客乘坐索道缆车上山的 情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索道缆车启动时游客处于超重状态 √B.索道缆车到达终点停止运动前游客处于失重状态 √C.索道缆车正常匀速运动时站在缆车地板上的游客不
第三章 牛顿运动定律3-2(新课标复习资料)

考技案例导析
随 堂 针 对 训 练
易 错 易 混 分 析
限 时 规 范 特 训
必修一
第三章
牛顿运动定律
金版教程
基 础 知 识 梳 理
高三物理
一、对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 1. 牛顿第二定律的“五性” 矢量性 公式 F=ma 是矢量式,任一时刻,F 与 a 总 同向 a 与 F 对应同一时刻, a 为某时刻的加速度 即 时,F 为该时刻物体所受的合外力 F 是产生加速度 a 的原因,加速度 a 是 F 作 用的结果
金版教程
高三物理
必修一
必修一
第三章
牛顿运动定律
金版教程
高三物理
第三章
牛顿运动定律
必修一
第三章
牛顿运动定律
金版教程
高三物理
第2单元
牛顿第二定律及其应用
必修一
第三章
牛顿运动定律
金版教程
基 础 知 识 梳 理
高三物理
考 技 案 例 导 析
基础知识梳理
随 堂 针 对 训 练
易 错 易 混 分 析
限 时 规 范 特 训
必修一
第三章
牛顿运动定律
金版教程
基 础 知 识 梳 理
高三物理
牛顿第二定律
正比 1.内容:物体的加速度的大小跟作用力成正比,跟物体
合力的方向 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与合力的方向 相同. 反比
考 技 案 例 导 析
随 堂 针 对 训 练
2.表达式:F=ma. F=ma 3.适用范围 (1)牛顿第二定律只适用于惯性参考系(相对地面静止或 惯性
答案:C
限 时 规 范 特 训 随 堂 针 对 训 练
考 技 案 例 导 析
(公开课)第1讲 牛顿运动定律

4.同一物体在地球上的不同位置受到的重力不同,但它的
惯性却不随位置的变化而变化.( √ )
9
练习
(多选)关于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正确的是( ABD ) A.牛顿第一定律反映了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的运动规律 B.不受外力作用时,物体的运动状态保持不变 C.在水平地面上滑动的木块最终停下来,是由于没有外力维持木块运动的结果 D.奔跑的运动员遇到障碍而被绊倒,这是因为他受到外力作用迫使他改变原来的 运动状态
3.表达式:F=-F′.
22
自主学习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六同、三异、二无关”
六同 三异 二无关
性质相同、大小相同、同一直线 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 方向相反、不同物体、不同效果 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 与物体是否受其他力无关
思23 考:比较作用力反作用力与一对平衡力:
相同点有哪些?
不同点
作用物体? 力的性质是否相同? 作用效果是否抵消?
18
⊙求解瞬时加速度的一般思路
分析瞬时变化前、 列牛顿第二 求瞬时 后物体的受力情况 ⇒ 定律方程 ⇒ 加速度
思19 考并讨论:
(1)甲图中A、B两小球质量均 为m , 则剪断弹簧的瞬间A、B 两球的加速度分别是多少?若 剪断细绳的瞬间呢?
(2)乙图中A、B两小球质量均 为m , 则剪断弹簧的瞬间A、B 两球的加速度分别是多少?若 剪断细绳的瞬间呢?
1
2
高考考点展示 1.牛顿运动定律及其应用 2.超重和失重 3.单位制 4.实验:探究加国卷四年命题分析 命题规律
1.从题型上看,考查的题型很全面,既有单独考查,又有和其它章节内容的综合考查, 试题新颖,难度中等偏上. 2.考查知识点: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动力学图象和运动学规律的综合问题等. 3.从整体命题趋势上看,高考命题存在以下趋势:
2014-2015学年高中物理 第四章 牛顿运动定律阶段复习课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

2.倾斜传送带:对于沿倾斜传送带斜向下运动的物体,分析物 体受到的最大静摩擦力和重力沿斜面方向的分力的关系是关键。 如果最大静摩擦力小于重力沿斜面的分力,则物体做匀变速运 动;如果最大静摩擦力大于重力沿斜面的分力,则物体先做匀加 速运动,后做匀速运动。
【变式训练】如图所示,传送带与水平面 夹角为37°,传送带以10m/s的速率运动, 传送带轮沿顺时针方向转动。现在在传 送带上端A处无初速度地放上一个质量为m=0.5kg的小物块,它 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若传送带A到B的长度为16m,g 取10m/s2,则物块从A运动到B的时间为多少?
2
答案:(1)0.15 0.05
(2) 3
2
(3)44m 24m
【主题升华】与图像相结合的动力学问题的分析方法 遇到带有物理图像的问题时: 1.要认真分析题目中所给的图像,从它的物理意义、点、线段、 斜率、截距、交点、拐点、面积等方面了解图像所给出的信息。 2.结合共点力的平衡条件、牛顿运动定律及运动学公式去解题。
阶段复习课 第 四 章
【答案速填】 ①理想斜面 ②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③静止状态 ④质量 ⑤控制变量法 ⑥成正比 ⑦成反比 ⑧作用力 ⑨F合=ma ⑩大小相等 ⑪方向相反 ⑫同一条直线上 ⑬静止 ⑭匀速直线运动 ⑮Fx合=0 ⑯Fy合=0 ⑰超重 ⑱失重 ⑲完全失重
主题一
整体法、隔离法分析动力学连接体问题
【规范解答】(1)对B,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F-μ2mg=maB,解得aB=2m/s2
(2)对A,由牛顿第二定律得:-μ1mg=maA,
设物块A经过t时间追上物块B,由运动学公式可得:
xA=v0t+ 1 aAt2,xB= 1 aBt2,
2 2
牛顿运动定律复习课教学设计傅

一、全章知识脉络,构建知识体系思考1、判断以下说法是否正确:1、历史上,伽利略通过制作了一块较光滑的板,发现小球在这块水平的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而不需要力的维持,从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
〔〕2、运动得越快的汽车越不容易停下来,是因为汽车运动得越快,惯性越大。
( )3、刹车时,一样的制动力下,一样时间里,质量大的货车的速度减少量小于小汽车。
〔〕4、N、kg、m都是国际单位制中的根本单位。
〔〕5、运发动能从地面上跳起来的原因是地面对他的支持力大于他对地面向下的压力。
〔〕〔通过习题梳理根本知识构造〕思考交流思考回忆思考,草稿纸上画图学生讨论问题引出知识构造:通过判断题使学生对本章知识进展初步的归纳易错点辨析:一对平衡力与相互作二、本章复习理解提升〔一〕易错易混概念思考2、静止在水平面上的小车对地面的压力与小车重力是什么关系?如何证明?要用到刚刚的哪些规律?展示学生的解题过程病情学生进展讲解。
〔画出受力分析图,小车平衡,重力支持力合力为0。
〕问:支持力与压力的合力为多少?——不能求合力,不是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力。
学生讲出答案后,〔归纳:区别一对平衡力与一对作用力反作用力。
前者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合力为0;后者作用在不同物体上,不能求合力〕变式:如果小车停在一架匀减速下降的升降梯中,刚刚的两个等式还成立吗?——支持力等于压力成立。
支持力不等于学生在练习纸上作图解答;然后跟同学交流解答成果,发现问题学生对解题过程进展讨论,归纳总结。
学生思考解答用力变式,让学生认识到压力不一定等于重力。
牛顿运动定律解题的标准程序示范学生展重力了问:支持力比重力大还是小?——〔受力分析〕a向上,支持力大问:这种状态叫什么?——超重。
〔板书〕〔二〕、规律应用思考3、足够长的且倾角为θ=53°的斜面固定在水平地面上,一物体以v o=6.4m/s 的初速度从斜面底端向上滑行,该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8,如下图。
〔sin53°=0.8,cos53°=0.6,g取10m/s2〕求物体沿斜面向上与向下运动的时间各是多少?展示学生的解题过程病情学生进展讲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适用于低速运动的宏观物体, 不适用于高速运动的微观粒子 (相对于原子、分子)。
例1、质量相同的小球A和B系在质量 不计的弹簧两端,用细线悬挂起来, 如图,在剪断绳子的瞬间,A球的加速 度为 2g , B球的加速度为 0 。
如果剪断弹簧呢?
A
两种模型的区别
(1)剪断弹簧、细绳时它们的
,有
Fx=max 正交分解是最 Fy=may 基本的方法.
例1 风洞实验室中可产生水平方向的,大小可调节的风
力,现将一套有小球的细直杆放人风洞实验室,小球孔径 略大于细杆直径。
(1)当杆在水平方向上固定时,调节风力的大小,使小球 在杆上作匀速运动,这时小球所受的风力为小球所受重力 的0.5倍,求小球与杆间滑动摩擦因数。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E ) A.运动得越快的汽车越不容易停下来,是因 为汽车运动得越快,惯性越大
B.物体匀速运动时,存在惯性;物体变速运 动时,不存在惯性
C.把一个物体竖直向上抛出后,能继续上升 ,是因为物体仍受到一个向上的推力
D.同一物体,放在赤道上比放在北京惯性大 E.物体的惯性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其他 因素无关
3.牛顿第一定律是一条独立的定律,绝不能简单看 成是牛顿第二定律的特例
4.牛顿定第一定律是牛顿以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实验 为基础得出的
二、惯性
1.定义:物体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 态的性质叫惯性
2.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不是力。与物体的受力 情况及运动情况、地理位置无关
3. 体的惯性越大,物体的运动状态越难改变 4、物体不受力时的惯性表现为 静止 。受外力时 表现为 运动 。
B、物体对斜面的摩擦力和斜面对物体的摩擦 力是一对作用力与的反作用力;
C、物体所受重力和斜面对物体的作用力是一 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D、物体所受重力可以分解为沿斜面向下的力 和对斜面的压力。
θ
例2:关于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下列说法
中正确的是( D )
A.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 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是一对平衡力
(2)保持小球所受风力不变,使杆与水平方向间夹角为 37o 并固定,则小球从静止出发在细杆上滑下距离s所需时 间为多少?(sin37o=0.6,cos37o=0.8)
例2:如图所示,斜面倾角为370,当斜面沿水平 面以9m/s2加速度运动时,置于斜面上的质量 为2kg的木块刚好不上滑,则木块受到的摩擦 力大小为多少N?
2.如图所示,一个劈形物体M,各面均光滑,放
在固定的斜面上,上表面水平,在上表面放一个
光滑小球m,劈形物体从静止开始释放,则小球在
碰到斜面前的运动轨迹是 ( C )
A.抛物线
B.沿斜面向下的直线
C.竖直向下的直线
D.无规则曲线
三、牛顿第三定律
1、 内容: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
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了,由此判断此时电梯的情况是…( D )
A.电梯一定是加速上升 B.电梯可能是减速上升 C.电梯可能是匀速向上运动 D.电梯的加速度方向一定向上
例2、原来做匀速运动的升降机内,有一被伸长弹
簧拉住的、具有一定质量的物体A静止在地板上,
如图所示,现发现A突然被弹簧拉向右方,由此可
判断,此时升降机的运动可能是
B.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一定可以是不同种 性质的力
C.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所做功的代数和一 定为零
D.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合力无意义
四、牛顿第二定律
1、定律的内容:
物体的加速度跟所受的合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 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力的方向相同。
2、公式: F = ma
想一想
K何时为1;力的单位N是基本单位还是导 出单位
C.当一定 a时,θ越大,斜面对物体支持力越小 D.当一定 a时,θ 越大,斜面对物体的摩擦力越小Fra bibliotekFNFf
θG a
(2)正交分解法
若物体受两个或多个力作用产生加速度时,常
把力正交分解在加速度方向和垂直加速度方向上
,有
Fx=ma(沿加速度方向)
Fy=0(垂直于加速度方向)
有时也把加速度分解在相互垂直的两个方向上
a
答案:2.4N
七、超重、失重
超重失重的条件: 超重:加速度方向向上 失重:加速度方向向下
(1)物体的重力始终存在,大小没有发生变化 (2)与物体的速度无关,只决定加速度的方向 (3)在完全失重的情况下,一切由重力产生的
物理现象都会完全消失
例1、某电梯中用细绳静止悬挂一重物,当 电梯在竖直方向运动时,突然发现绳子断
《牛顿第三运章磁动场复定习 律》
复习课
一、牛顿第一定律(即惯性定律)
1.内容: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 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运动状态为止
2.意义: (1)它指出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
(2)它指出了力不是使物体运动或维持物体运动的 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换言之,力是 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弹力立即消失
(2)当弹簧的两端连接有物体
B
时,弹簧的弹力不会瞬间变化 为零。
例2 一物体放置在倾角为θ的斜面上,斜面固定于
加速上升的电梯中,加速度为a,如图所示.在物
体始终相对于斜面静止的条件下,下列说法中正确
的是( BC )
A.当一定θ 时 ,a越大,斜面对物体的支持力越小
B.当一定θ 时,a 越大,斜面对物体的摩擦力越大
2、理解: 牛顿第三定律概括了作用力和反作用力间的
“四同两异”: “四同”:大小相同;力的性质相同;作用时
间相同;作用线在同一条直线上. “两异”;方向相反;作用对象不同,互以别
方为作用对象.
例1:物体静止于一斜面上,如图所示。则下述
说法正确的是( B )
A、物体对斜面的压力和斜面对物体的支持力 是一对平衡力;
3、对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
(1)因果性:牛顿第二定律揭示了合力
与加速度的因果关系,即加速度的大小 是由合力和质量共同决定的。
(2)瞬时性:牛顿第二定律反映
了加速度与合力的瞬时对应关系。
(3)矢量性:加速度的方向与合
外力的方向始终一致。
(4)相对性:牛顿第二定律只
适用于惯性参照系。(相对于 地面的加速度为零的参照系)
( BC )
A、加速上升
B、减速上升
C、加速下降
D、减速下降
临界问题
例1:如图,一细线的一端固定于 倾角为450的光滑滑块A的顶端P 处,细线的另一端栓一质量为m 的小球,当滑块以a=2g的加速度 向左运动时,线中拉力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