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学论文题目
中国民间文学论文题目选题参考

中国民间文学论文题目一、最新中国民间文学论文选题参考1、新中国民间文学理论研究和学科建设:1949~19662、论中国民间文学3、现代性论争中的中国民间文学史写作4、回归民间:中国民间文学研究百年反思5、中国民间文学的西西弗斯——刘锡诚《20世纪中国民间文学学术史》读后6、现代性论争中的中国民间文学史写作7、中国民间文学、民俗学学科归属及地位的历史与现状8、郑振铎在中国民间文学学术史上的意义——为郑振铎诞辰110周年而作9、中国民间文学的文化价值10、“中国民间文学批评史”述史模式的可能性探索11、刘绍棠小说与中国民间文学12、中国民间文学史13、中国民间文学采录研究的黄金时期14、面向21世纪的中国民间文学史15、从文化翻译看中国民间文学英译中诸悖论的统一16、中国民间文学的学术传奇17、中国民间文学中的女性形象探析18、苏联汉学家李福清对中国民间文学的研究19、佛教与中国民间文学20、世纪描述:民间文学学科的历史风貌——《20世纪中国民间文学学术史》座谈会纪要二、中国民间文学论文题目大全1、中国民间文学经典论2、表演理论对中国民间文学研究的意义3、中国民间文学论文选4、高校中国民间文学导入课教学设计新探5、中国民间文学中“鱼”的意象6、20世纪以来中国民间文学文体研究史略7、试谈《中国民间文学史》中的两个问题8、喜读刘守华著《道教与中国民间文学》──兼谈道教对谚语、谜语的影响9、新中国民间文学五十年10、作为学科的中国民间文学——兼及对胡适白话文学的新阐释11、论中国民间文学的多元一体格局12、我与中国民间文学集成13、中国民间文学的符号学阐释14、我与中国民间文学集成15、对《中国民间文学史》的几点看法16、中国民间文学研究的历史丰碑17、关于《20世纪中国民间文学学术史》的学术意义18、中国民间文学影响力评价问题研究--以愚公移山故事影响力为中心的考察19、美国动画片和中国民间文学——动画片《花木兰》中的女性主义角色分析20、文化视野与中国民间文学研究——评黄永林《民间文化与荆楚民间文学》三、热门中国民间文学专业论文题目推荐1、中国民间文学中的“箭垛式人物”“武圣”关羽研究2、中国民间文学事业的伟大奠基人——敬祝贾芝老师百岁诞辰3、开启中国民间文学研究的一扇新窗口——《荆楚民间文学》述评4、《中国民间文学史》学术价值简论5、中国民间文学研究现状与理论新议学术研讨会综述6、人文精神与传统文化教育--我教中国民间文学的一些体会7、《表演理论对中国民间文学研究的意义》问答、评议与讨论8、评《中国民间文学史》(初稿)9、中国民间文学批评史研究的理论范畴与方法论建构10、试论中国民间文学话语的依附及其迷失(1945-1959)11、“民族形式”论争与新中国民间文学话语的源起12、新中国民间文学作品电影改编述评13、刘锡诚与《20世纪中国民间文学学术史》14、山东大学民俗学、中国民间文学专业简介15、民间文学学科历史的甄别与梳理——关于刘锡诚《20世纪中国民间文学学术史》的学术意义16、关于中国民间文学史的书写17、钟敬文:从“五四”走来的中国民间文学泰斗18、澳洲中国民间文学研究先行者——谭达先博土19、新中国民间文学事业的发展20、诗界革命后蒋观云与夏曾佑的民间文学研究——中国民间文学研究的滥觞四、关于中国民间文学毕业论文题目1、从《乌苏里船歌》案看中国民间文学著作权保护制度的完善2、论学科范畴与现代性价值观──从《白话文学史》到《中国民间文学史》3、20世纪中国民间文学学术史4、中国民间文学讲演集5、中国民间文学讲演集6、中国民间文学研究的现代轨辙7、中国民间文学史8、中国民间文学9、中国民间文学10、林黛玉形象与中国民间文学中的“下凡—归仙”母题11、道教与中国民间文学12、中国民间文学及其记录整理的若干问题13、中国民间文学研究百年历程14、中国民间文学中女性形象类型解析15、中国民间文学概论16、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与中国民间文学17、多棱宝石——关于中国民间文学命运的思考18、中国民间文学古典文献辑论19、从文化翻译看中国民间文学的英译20、中国民间文学批评史研究体系初探五、比较好写的中国民间文学论文题目1、中国民间文学中的箭垛式人物武圣关羽研究2、中国民间文学界的民族英雄谭达先3、中国民间文学研究家贾芝先生逝世4、中国民间文学海外传播大使谭达先5、论中国民间文学的现代性6、《20世纪中国民间文学学术史》7、中国民间文学基本理论研讨会综述8、丰富的史料,卓越的史识——评《20世纪中国民间文学学术史》9、“中国民间文学与民族历史记忆学术研讨会”在民族大学召开10、中国民间文学异类婚型故事中的女性研究11、文化跨越下的中国民间文学翻译研究--以《孟姜女哭长城》为例12、中国民间文学概论(第三版)13、西北民研所举行首届中国民间文学专业(西北民族民俗)硕士论文答辩会14、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课题“中国民间文学史”结项15、中国民间文学的文化认知16、爬梳民间文学的发展脉络——评《中国民间文学史》17、“表演理论”在中国民间文学研究中的应用述评18、尼夫赫人口头文学和音乐对中国民间文学研究的借鉴19、简证中国民间文学史20、关于《中国民间文学史》村料的引用。
中国民俗文化论文题目

中国民俗文化论文题目
2021―2021学年第一学期
《中国民俗文化(二)》选修课期末论文
一、选题要求:
在《中国民俗文化(二)》课的授课专题内,就所论述内容自选、自拟题目。
参考
选题:
1.学习民俗仅仅是一种知识的学习吗?请同学们结合具体的民俗内容以及实际谈谈学
习民俗的感受。
2.谈谈你最喜欢的一种民居类型及其特点。
3.通过居住民俗的学习说说你对传统民
居价值的认识及思考。
4.对于当前服装界出现的哈韩风、哈日风或欧美风潮流,谈谈你的认识和看法。
5.谈谈如何发扬我国传统服饰的优势。
6. 通过学习西藏饮酒民俗,我们有何感悟
二、写作要求:
1、观点明确,论述清晰,文字精炼。
2、总字数在1500字左右。
3、抄袭、雷同
一律按零分计。
三、书写要求:
用300字的方格稿纸书写,要求字迹工整,格式正确。
格式要求:
首页第一行居中书写:2021―2021学年第二学期
首页第二行居中书写:《中国民俗文化(二)》选修课期末论文
首页第三行顶格书写:班级:学号:姓名:成绩:首页第四行
居中书写:论文题目。
四、时间要求:
11月6日(周二)、11月7日(周三)各班负责同学收齐,交到综104和A314教室。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民俗学硕士毕业论文题目(100个)

民俗学硕士毕业论文题目传播仪式观视域下的商丘火神信仰祭祀仪式研究仪式观视角下浙江民俗文化的传播与发展研究——以义乌迎龙灯为个案洛阳瀍河回族区回族文化变迁及其动因研究文县曹村抵抗旅游同质化的发展路径研究基于庆阳花馍文化创造性转化的品牌形象设计研究南京市高职院校民俗体育课程开展现状调查与分析基于新媒体视阈下的民俗艺术传播研究——以“风物”民俗艺术品牌为例春秋战国时期礼俗与基层社会管理研究清末民初晋东南庙会研究从海伦剪纸看当代政策语境中的剪纸发展特点基于供需关系的乡村旅游产品提升策略研究——以青岛市崂山区为例历史文化传承中的村落公共空间保护与活化研究——以泰安市岈山村为例关中传统灯彩的文化艺术传承及创新设计研究南诏铁柱祭祀文化历史流变研究文旅融合视域下贵州岜沙苗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河州花儿的传承与保护河西当代小说的地方性书写研究广东省?江市石岭镇体育现状调查及对策分析日本民俗仪式中的灵魂观及其影响研究破圈思维在民俗类纪录片中的应用游客与社区居民对传统节庆旅游的感知价值分析——以府城元宵换花节为例村落民俗舞蹈的“非遗化”研究——以山东商河县三帽村鼓子秧歌为个案浚县社火民俗体育文化研究体验式教学法在印尼中级汉语民俗文化课中的应用研究中国传统祈福文化在对泰汉语文化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湖湘古镇文化建筑综合体空间感知设计研究海洋民俗与生态资源在海洋油画创作中的应用性研究基于地域文化特性的黎族传统村落景观设计应用研究基于文化转译的西兰卡普图形化界面设计研究精准扶贫视阈下青海省海东市民族地区特色产业扶贫实践研究祁韵士《西陲竹枝词》研究网络神话游戏研究中泰文化差异对泰国小学汉语教学的负迁移作用山西地区以龙祈雨习俗研究西宁回族高氏家族民俗文化研究曹妃甸区“老漂族”家庭角色作用研究甘肃彩绘棺的民俗学分析——以皋兰县白坡村为核心个案乡土语境中的城边村艺术实践——以河北并陉天长镇东关村渔家乐为例“网游打工仔”的民俗志研究山东莱州面花“圣虫”艺术符号研究互联网语境下亚文化青年群体的民俗学考察——以“王者荣耀”玩家为例日常生活视野下的马篮子研究——以安徽涡阳十里庙村为个案随俗而生-杨家埠年画的民俗意蕴在现代女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济宁区县级博物馆发展现状研究宴席、人情与村落共同体——四川泸县垣山村的“九大碗”研究洪洞县“大槐树”历史文化旅游品牌的构建研究民俗传播视角下“双十一”的媒体话语建构民间文化对汪曾祺文学创作的影响研究布依族传统节日“六月六”研究黔中屯堡“做会”习俗研究——以天龙屯堡为例桂林林村彩调坐地班调查研究媒介景观视域下侗族大歌传播优化策略研究鲁西南地区端公戏研究民俗视域下家族再生产研究——基于黔中屯堡章庄村金氏家族的田野考察黔中元宵花灯民俗研究——以修文县六广镇花灯为例旅游开发对族群认同的影响研究——以镇山村为例筷箸的传统造型设计发展研究鱼纹饰在陶瓷青花装饰中的应用研究沂蒙民俗文化在陶瓷雕塑创作中的应用研究“麒麟文化”民俗符号的传承与创新研究——以山东巨野为例川渝竹枝词中的方言词语研究以优秀民俗文化推动乡村治理实践研究——以合江县为例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民俗内容及教学策略研究福州拗九节节庆文化研究及设计创新西安鼓乐非遗保护与区域文旅融合发展研究洛带镇宝胜村客家文化景观活力提升研究山西晋祠庙会中的民间信仰与民俗艺术研究文化基因视域下川甘白马人民族旅游开发研究旅游信息化背景下海南琼中县乡村旅游发展的研究日常与非日常的双重建构——当代工夫茶民俗研究后藏灶神信仰的历史文化研究——以盆冲罗村为考察中心五指山市黎族民俗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果戈理的乌克兰小说研究俄罗斯汉学家阿列克谢耶夫的中国民俗画片收藏研究京津冀地区乡村旅游重点村公共空间研究葫芦岛葫芦艺术研究文化体验视角下乡村旅游景观设计研究——以豫北地区水段村为例山东高密泥塑中的艺术元素在童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蒙汉通婚影响下的节日习俗研究——以平泉市蒙和乌苏乡二道营子村为例一根扁担一台戏—江苏卸甲肩担木偶戏的音乐人类学研究中斯面具文化对比研究乡村振兴背景下宁安市镜泊镇乡村旅游开发研究日本明治时期北京官话教材《北京事情》研究赣南客家文化研学课程开发改进策略研究——以赣州六所小学为例浊漳河流域南源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特征研究温州龙舟体育赛事品牌培育研究民俗民间体育对易地扶贫搬迁社区的人际互动影响研究——以武威市黄花滩移民社区为例金代磁州窑瓷枕“春水秋山”题材研究安多藏区诞生仪式研究移民社区民俗体育文化研究——以三峡库区鄂渝工程搬迁安置点为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研究——以舟曲多地舞为例从传统到当下:乡村走亲戚习俗研究——以豫东刘庄为个案花腰彝族民俗数学融入小学数学课堂的实践探究南陵峨岭武功狮子舞的口述史研究民俗视角下的对泰节庆文化教学设计。
中国民俗文化论文选题

中国民俗文化论文选题
《中国民俗文化》通选课论文选题
1.中国传统风筝的吉祥寓意
2.谈民俗特色旅游的开发
3.当前服装界的哈韩风、哈日风及哈欧美风潮流之我见
4. 试分析改革开放后中国的服饰变化
5.论《楚辞》的地域文化特色
6.中国北方民居的特点
7.某地民间歌谣、民间故事研究
8.某地民间信仰的调查与研究
9.民间文艺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
10.民俗文化传统对鲁迅的影响
11.沈从文湘西小说的苗族风情
12.广州(成都)茶楼文化或花卉文化研究
13.传统民间节日(如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风俗的变迁与走向14.汉字文化意蕴例说
15. 粤方言词所反映的民俗文化
16. 粤方言中的委婉语与广府民系的文化心理
17. 潮州方言谚语与潮汕地域文化
18. 某地谚谣、熟语的调查、整理和分析
19. 婚礼语词与民俗文化
20. 翻译与民俗文化
21. 中国的茶文化例说
22.民俗作为不成文法的规矩的程式化展现
23.民俗作为群体性的规矩的地域差异
24.试分析民国时期的服饰变化。
25.以你家乡为例,谈谈婚俗的程式及其变化
26.试分析你家乡的饮食民俗
要求:
1.任选一题写一篇不少于3000字的论文。
观点明确,论述清晰,文字精炼。
2. 抄袭、雷同一律按零分计。
同专业同班学生不能选相同题目。
3.要按延边大学本科毕业论文的格式写作(见样本)
4.时间要求:
7月21日交初稿
最晚7月26日(周二)上交。
民风民俗作文题目新颖初中

民风民俗作文题目新颖初中
民风民俗作文题目新颖初中:
1.“探寻家乡的非遗之美:一次难忘的民俗体验”
2.“节日里的家乡味道:传统习俗与现代生活的融合”
3.“舞龙舞狮背后的故事:传统文化的魅力与传承”
4.“走进古老的村落:感受乡土风情与民俗韵味”
5.“当现代科技遇见传统手艺:创新与保护的平衡木”
6.“舌尖上的年味:春节习俗中的美食文化”
7.“月圆人团圆:中秋节的传统习俗与情感寄托”
8.“穿越时空的民俗之旅:历史与现实的交汇点”
9.“探寻民间艺术的瑰宝:一次富有创意的手工体验”。
中国民俗学论文

安康学院成人高等教育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专业英语论文题目陕西省陕北的地方民俗性特征学生姓名张玉洁指导教师(姓名及职称)班级学号完成日期:年月摘要经过对中国民俗学课程一学期的学习,已经到了汇报学习成果的阶段。
本文以陕西省陕北为例论述民俗的地方性特征。
民众的生活不外乎衣食住行,但本文主要从关中婚俗、陕北男女结婚的讲究、陕南工艺三方面进行论述。
才疏学浅,加之文章篇幅限制,本文论述内容可能较为浅显,望批评指正。
关键词:陕西,民俗,地方性目录一、引言 (3)二、关中婚俗…………………………………………………………………………………………3、4三、陕北男女结婚的讲究……………………………………………………4、5、6(一)陕北迎新娘…………………………………………………………………………………4、5 (二)戏姐夫…………………………………………………………………………………5、6四、陕南工艺……………………………………………………6、7、8(一)亮针线.............................................................................................6、7 (二)认大小 (8)一、引言这个学期的公选课,我选择了学习中国民俗学的课程。
一学期的学习,虽然时间不多,很多东西只能有所涉猎,并不能深入了解,但我仍深刻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仅仅是民俗这一个小小的板块就囊括了许许多多的内容。
民俗有其传承性,也有其创新性。
不同时代有各自的风俗,不同地区也有不一样的习惯。
我作为一名地地道道的广州人,自然对本地的风土人情有着极大的热爱。
因此选择了以广州为例来论述民俗的地方性特征。
陕西历史源远流长,民族文化闻名遐迩。
这里是中国古人类和中华民族文化重要的发祥地之一,是中国历史上多个朝代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是中华民族历史文明最早走向世界的地方,也是现代中国革命的圣地,为炎黄子孙的生存、繁衍和人类历史文明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民俗学概论 结业论文

摘要: 我国的民俗是我国人民对生产与生活经验的总结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民俗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而言民俗形成与演变的自然基础是地理环境民俗的传播与扩散受地理环境的制约民俗的区域差异是地理环境区域差异的反映民俗也是人们适应地理环境、实现人地关系协调的具体表现。
今年我有幸在石老师的课上初步了解了有关民俗的一些基本常识,丰富多彩的课程使我收获颇丰。
.关键词: 民俗学; 中国; 民俗学课程这个学期,我选报了民俗学这个课程,原因是我想了解更多个地方的风土民俗,增长一下见识。
各个地方都有自己的民俗,而所有地方似乎又有共通的民俗,例如过年。
民俗学是一门科学,是一门值得我们研究的课程。
了解民俗学,其实就是了解各地不同的文化,民俗其实就是各地历史遗留的文化传统。
通过石老师老师的生动讲述,使我知道了一些地方大为不同的民俗传统,例如蒙古人的草原生活。
从视频中,讲述中就像亲身体验一样。
这让我体会到不同地方民俗的巨大差异。
了解民俗,对融入这个地方有很大帮助,这无疑使我这个志在冒险的人增添了筹码。
下面我对本学期所上的这门课做一个总结。
一、民俗的本质民俗是为满足一定群体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而产生的传统行为模式, 它与科学行为和官方行为相对应而存在。
[1]科学行为旨在追求真理, 官方行为旨在维护秩序, 而民俗行为重在表达信念和感情。
民俗行为是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相结合的产物, 保障了群体和作为群体成员的个人能够使身心高度统一、合理存在。
所以民俗中有物质活动, 但却不存在与信念无关的物质活动。
民俗行为总是物质活动与精神活动的有机统一。
民俗使人的自然生命具有社会意义。
世界各地的民俗因自然环境( 地形、气候、土壤、交通、水源、植物群落、动物群落等) 和社会环境(人口规模、技术水平、群体历史、宗教传统、对外联系等) 的差异而具有不同表现, 但满足群体生存需要这个根本功能是共同的。
这是民俗的存在价值。
生计模式满足食物需求, 宗教信仰澄清生命困惑, 人生礼仪强化社会关系, 节日娱乐调整生活节奏。
文学院本科生民间文学论文

文学院本科生课程论文、毕业论文选题参考(民间文学)1. 论传统节日习俗的变异与重建2. 论过伟教授对民族民间文化研究的贡献3. 论壮族诗人韦其麟对壮族文学发展的贡献4. 故乡民间文学传承现状与抢救对策5. 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与保护现状调查6. 民间歌师、歌手及传承人研究7. 论当代社会民间文学衰落原因及保护对策8. 地方民间歌手(故事家)演唱(讲述)活动研究9. 从南宁国际民歌节看南宁城市文化名片的打造10.乡村学校语文教育现状调查11.论网络文学对传统文学阅读的影响12.伏波将军传说其及信仰研究13.壮族嘹歌的保护传承与开发研究14.乡村民间口头文学传承生态调查15.南宁昆伦关传说研究16.南宁城市社区民间文学及民俗调查17.壮族民间布洛陀神话及信仰研究18.南宁地方传说的收集整理与开发研究19.南宁陈东村师公文化调查与开发研究20.壮族民间花婆传说及信仰研究21.当代中小学生新编顺口溜论22.当代社会顺口溜论23.当代笑话论24.论民间文学的实用性25.论民间文学的流传变异性26.论民间文学的传统性27.论民间文学的集体性28.论民间文学与表演性的关系29.论民间文学的历史价值30.民间文学与风俗习惯的关系31.论民间文学的多功能性32.论民间文学在生产劳动中的实用价值33.民间文学总结劳动经验论34.论民间文学的教育功能35.论民间文学的娱乐功能36.民间文学的艺术欣赏价值37.论洪水神话38.论神话的艺术特征39.论神话的影响40.论×地民间传说的主要内容41.论×地的人物传说42.论×地的能工巧匠传说43.论×地的英雄传说44.论×地的历史传说45.论×地的地方传说46.论×地的风俗传说47.论×地长工与地主的故事48.论×地的劳动故事49.论×地的家庭故事40.论×地的愛情故事41.论×地生活故事的类型问题42.论×地的嘲讽笑话43.论×地的幽默笑话44.论民间笑话的艺术成就45.论民间笑话的美学意义46.论传统民间童话的内容47.论传统民间童话的分类48论×地的精灵童话(故事)50.论×地的人物童话(故事)51.论×地的童话的艺术特色52.论×地的民谣53.论×地的民歌54.论×地的山歌55.论×地的民间小调56.论×族民歌57.论×地的劳动歌58.论×地的农民苦歌59.论×地的长工歌谣60.论×地的工人苦歌61.论×地的妇女苦歌62.论×地的讽刺歌谣63.论×地的情歌64.论×地的仪式歌65.论×地的儿歌、童谣66.论民间歌谣的艺术特点67.论×地的政治谚语68.论×地的劳动谚语69.论×地的谚语的艺术特点70.论谜语的历史71.论×地的谜语内容72.论×地的谜语分类73.论地的谜语艺术特征74.论×地歇后语分类75.论×地民间长诗的艺术特色76.论×地相声77.论×地快书、快板78.少数民族民间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79.少数民族民间文学基本特征的形成与发展80.少数民族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的关系81.文化整合论与中国各族民间文学的交流82.少数民族民间文学的科学认识价值83.少数民族民间文学与宗教的关系84.少数民族民间文学的研究的历史现状85.少数民族民间文学与文化人类学86.马克思主义民间文学观与少数民族民间文学研究87.少数民族神话的文学特质88.少数民族神话与原始宗教的关系89.少数民族神话的超人形象体系90.少数民族创世史诗的史诗性91.少数民族英雄史诗的女性形象及其意义92.少数民族史诗的美学意义93.少数民族民间传说中人物形象的个性化趋向94.少数民族民间传说形成途径探微95.少数民族民间传说和民族心理定势96.少数民族民间故事中的” 神秘化” 问题97.少数民族机智人物故事的审美特征98.少数民族民间歌谣的文艺发生学的意义99.少数民族情歌的艺术魅力100.少数民族长诗中的悲剧女性形象101.少数民族民间说理长诗与民族伦理道德观102.少数民族文学的搜集整理与接受美学103.少数民族民间文学研究中的” 多角度,多学科” 问题104.少数民族民间文学与现代化105.中国少数民族民间文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趋向106.钟敬文与少数民族民间文学研究107.少数民族民间文学变异性与发生认识论108.瑶族创世史诗《密洛陀》的史诗性和原始性109.毛南族民间文学与民族审美意识110.京族民间文学与民族精神111.壮族远古神话与民族精神112.壮族神话的原始文化史意义113.壮族远古神话比较研究114.壮族神话的超人形象体系115.壮族歌圩的文化人类学透视116.壮族歌圩与现代化117.市场经济下的壮族歌圩118.壮族民间情歌与民族审美意识119.壮族排歌的艺术魅力120.壮族民间传说的传奇性121.从刘三姐传说看民间传说人物形象的个性趋向122.壮族远古风习歌的文学价值和科学价值123.壮族民间抒情长诗的研究124.壮族民间叙事长诗的研究125.壮族的太平天国传说研究126.壮族的反帝传说研究127.壮族机智人物故事的智人形象128.壮族动物故事的哲理性129.壮族民间说唱文学研究130.壮族汉族文化交流与壮族民间戏剧的发生发展131.壮族民间文学采录的历史与现状132.陆地小说对民间文学的运用133.黄勇刹与民间文艺134.壮族民间文学发展历史分期135.壮族民间文学与百越文化136.壮族民间文学对其他民族文学的整合137.壮族民间文学的多元化特征138.壮族民间文学与现代化139.壮族民间文学与壮族当代作家130.壮族民间文学的发展规律及其特点131.壮汉族民间文学比较研究132.壮瑶族民间文学比较研究133.壮侗族民间文学比较研究134.侗族萨天巴神话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俗学”课程期末试题(论文)
以下题目任选其一:
一、论文题目:
以服饰民俗中的足衣“三寸金莲”为主题撰写一篇研究型论文。
二、论文写作要求:
1、论文题目可以自选,但主题必须吻合。
2、论文中必须有二---三级目录。
3、论文字数在3000---4000字左右。
4、论文应在对三寸金莲这一民俗事项进行详细描绘的基础上,进
一步分析探讨其产生的文化背景及与之相关的民族心理。
一、论文题目:
以围绕“民居住宅、特色建筑”的物质民俗为研究对象,撰写一篇研究型论文。
二、论文写作要求:
1、论文题目可以自选,但主题必须吻合。
2、论文中必须有二---三级目录。
3、论文字数在3000---4000字左右。
4、论文应在对某一类民居进行详细描绘的基础上,进一步分
析探讨其产生的文化背景及与之相关的民族心理。
“民俗学”课程论文评分标准
一、内容要求:
文章要对“三寸进金莲”的产生、类型及发展历程作详细描绘,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文化背景、民族心理提出自己的观点。
二、评分标准:
1、内容详实,观点鲜明。
(40分)
2、结构合理,层次分明。
(20分)
3、文字通顺,语言流畅。
(20分)
4、有自己的观点或材料选择运用角度新颖。
(20分)
一、内容要求:
文章要对某一类民居习俗的产生由来、发展变迁作详细描绘,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文化背景、民族心理提出自己的观点。
二、评分标准:
1、内容详实,观点鲜明。
(40分)
2、结构合理,层次分明。
(20分)
3、文字通顺,语言流畅。
(20分)
4、有自己的观点或材料选择运用角度新颖。
(2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