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语文《名著导读》专项训练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名著导读练习阅读训练含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名著导读练习阅读训练含答案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名著导读练习1.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郭英德在一次讲演中说,《西游记》善于用诙谐幽默的方式去讲一些生活哲理。
你从下面这个片段中悟出了什么生活哲理?那大圣趁着机会,滚下山崖,伏在那里又变,变了一座土地庙儿:大张着口,似个庙门,牙齿变作门扇,舌头变作菩萨,眼睛变作窗棂。
只有尾巴不好收拾,竖在后面,变作一根旗竿。
真君赶到崖下,不见打倒的鸨鸟,只有一间小庙;急睁凤眼,仔细看之,见旗竿立在后面,笑道:“是这猢狲了!他今又在那里哄我。
我也曾见庙宇,更不曾见一个旗竿竖在后面的。
断是这畜生弄喧!”(节选自《西游记》第六回)【答案】【示例1】再有能耐的人也有一些无法隐藏的弱点。
【示例2】假象终究是要被人揭穿的。
【解析】【分析】节选部分内容主要写悟空的尾巴不知道该放哪儿合适。
真君因不曾见过庙宇后竖着旗杆这一细节识破了悟空变成的土地庙,用简洁的语言写出这一情节反映出的生活哲理即可。
如:生活经验有助于我们解决问题。
故答案为:【示例1】再有能耐的人也有一些无法隐藏的弱点。
【示例2】假象终究是要被人揭穿的。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课外名著的阅读积累与理解。
学生要注意积累,注意对作者、背景、写作特色、人物及故事情节理解;还要注意一些细节,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
要结合选段进行分析理解。
2.(题文)名著阅读。
(1)《朝花夕拾》里有不少与读书有关的叙述。
请写出下面两段文字所属的篇名。
①“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②“给我读熟。
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
”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
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
但是,有什么法子呢?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
①________②________(2)请用一句话,写出你读《朝花夕拾》的感受。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名著导读-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名著导读-习题(含答案)八年级语文上册名著导读重点题名著导读重点题1、《朝花夕拾》是XXX唯一一本________集。
全书十篇文章,是XXX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文字。
我们学过其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答案: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XXX与《山海经》;《藤野先生》2、《朝花夕拾》原名《_________》,是XXX的回忆性散文集,请简介一下其中的一篇(课内学过的除外)的主要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旧事重提》;示例:《二十四孝图》主要内容:童年时代的我和我的伙伴实在没有什么好画册可看。
我拥有的最早一本画图本子只是《二十四孝图》。
其中最使我不解,甚至于发生反感的,是“老莱娱亲”和“XXX埋儿”两件事。
3、《二十四孝图》着重分析了卧冰求鲤、老莱娱亲、XXX等孝道故事,指斥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的人命,将“”,“”。
谜底:肉麻看成有趣;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4、作者在《琐记》中提到喜欢看的一本书是《》。
答案:天演论5、《五猖会》中,父亲让我背《》,让我感到痛苦。
谜底:鉴略6、“赛神会”中“我”和许多人喜欢看。
答案:活无常7、《五猖会》记述了作者儿时盼望寓目的急迫镇静的心情,揭露了封建教育对儿童本性的压制。
答案:迎神赛会8、XXX在《》深切表达了对日本没有民族偏见的正直热诚的先生的怀念。
答案:XXX先生9、作者回忆少年读了这一本孝子的教科书后,觉得其中“自然也有可以勉力仿效的故事”,如、、之类。
而“哭竹生笋”的故事则有些可疑,还有“卧冰求鲤”的故事,如模仿则有性命之忧了。
谜底:“子路负米”,“黄香扇枕”,“陆绩怀橘”10、XXX首次知道“XXX”,接触“物竞天择”,“XXX”等人的思想是在矿路学堂,这段经历在,《》中提及。
谜底:琐记11、XXXXXX说起儿时生活常常出现对迎神赛会、看戏等情节的回忆,如《》,《》。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名著导读练习题含答案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名著导读练习题含答案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名著导读练1.《朝花夕拾》是___回忆自己青少年时期生活经历与体验的散文集。
请根据你的阅读积累,回答以下问题:1)在___深情的笔下,我们认识了那位“给哥儿买来‘三哼经’”的保姆___和那位正直善良的异国老师___先生。
2)《父亲的病》一文的结尾处,作者回忆起父亲临终时“我”在___的催促下不断大声呼叫父亲的一幕。
作者在此表达了自己的懊悔和自责,认为没有让父亲安静地离去是自己对父亲最大的错处。
这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爱和痛苦。
3)《湘行散记》是___创作的散文集,是他构建“文学湘西”世界的一块重要拼图。
在《鸭窠围的夜》一文中,作者描绘了雪夜火光的___,那似乎亘古不变的“人与自然的战争”,将他带回“四五千年那个‘过去’”,体验到人性深处保有的力量。
答案:(1)___和___先生。
(2)作者懊悔并自责没有让父亲安静地离去,表达了对父亲的爱和痛苦。
(3)人性深处保有的力量。
解析:(1)___不识字,把“山海经”说成“三哼经”。
___曾在日本留学读书,认识了日本老师___先生。
(2)《父亲的病》是___回忆儿时为父亲延医治病的情景,揭示了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同时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不舍和愧疚之情。
文章最后通过描写___对父亲的痛苦漠然无视“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并催促别人“认真履行职责”(让我们不断大声呼叫父亲),而我们却不知临终父亲的痛苦仍声声呼叫,深深地表达了作者的自责和对父亲的爱。
(3)《鸭窠围的夜》是___20世纪30年代散文代表作《湘行散记》中的第三篇,通过作者旅途中夜宿鸭窠围时一夜间的见闻和思绪,描写了湘西地区特有的自然景色和独异的人生形态,寄托了作者深沉的生命感慨。
要题型。
阅读名著时,需要从四个方面入手:首先要重视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和气质等因素,因为这些因素直接影响着人物的性格和行为;其次要将典型人物置于典型环境中,从而更好地理解他们;第三,通过人物的肖像、行动、语言、神情等方面来分析人物;最后,通过人物之间的关系来分析人物性格。
人教版七年级 语文上册名著导读练习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名著导读练习练习题含答案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名著导读练习1.运用你课外积累的知识,完成下列小题。
(1)《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选自《________》。
“狼来了”“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的故事都出自这本书。
你还能说出这本书里的两个故事吗?________(2)《西游记》中孙悟空所使用的兵器叫________;西天取经成功后,孙悟空被封为________。
【答案】(1)伊索寓言;狮子国王、乌鸦与狐狸、龟兔赛跑(2)如意金箍棒;斗战胜佛【解析】【分析】(1)《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选自《伊索寓言》。
《伊索寓言》中的寓言故事很多,如《乌龟和兔子》《农夫和蛇》《狐狸和葡萄》《猫和母鸡》《驴和骡子》等。
(2)《西游记》中孙悟空所使用的兵器叫如意金箍棒。
原是太上老君冶炼的神铁,后被大禹借走治水,治水后遗下的定海神珍铁,放在东海。
斗战胜佛是佛教里面著名的“三十五佛”中的一位。
《西游记》中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的孙悟空最后被封为斗战胜佛。
故答案为:⑴伊索寓言;狮子国王、乌鸦与狐狸、龟兔赛跑⑵如意金箍棒;斗战胜佛【点评】⑴本题考查作家作品的把握,注意作者和故事情节的把握。
⑵本题考查名著内容的理解,注意通读《西游记》把握重点情节。
2.名著阅读应用的物件已经搬完,家中由忙乱转成静肃了。
朝阳照着西墙,天气很清朗。
母亲、工人、长妈妈即阿长,都无法营救,只默默地静候着我读熟,而且背出来。
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
他们都等候着;太阳也升得更高了。
我忽然似乎已经很有把握,便即站了起来,拿书走进父亲的书房,一气背将下去,梦似的就背完了。
“不错。
去罢。
”父亲点着头,说。
大家同时活动起来,脸上都露出笑容,向河埠走去。
工人将我高高地抱起,仿佛在祝贺我的成功一般,快步走在最前头。
我却并没有他们那么高兴。
中考语文总复习:(7-9年级)名著导读专题练习【全新人教部编版】(含答案)

中考语文总复习:(7-9年级)名著导读专题练习【全新人教部编版】(含答案)根据全新人教部编版语文教材编写中考总复习:语文“名著导读”专题练习卷(7-9年级全部“名著导读”内容)专题练习包括:《朝花夕拾》、《城南旧事》、《湘行散记》、《西游记》、《猎人笔记》、《镜花缘》、《骆驼祥子》、《红岩》、《创业史》、《海底两万里》、《基地》、《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红星照耀中国》、《长征》、《飞向太空港》、《昆虫记》、《星星离我们有多远》、《寂静的春天》、《傅雷家书》、《苏菲的世界》、《给青年的十二封信》、《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平凡的世界》、《名人传》、《艾青诗选》、《泰戈尔诗选》、《唐诗三百首》、《水浒传》、《世说新语》、《聊斋志异》、《儒林外史》、《围城》、《格列佛游记》、《简·爱》、《契诃夫短篇小说选》、《我是猫》。
(一)《朝花夕拾》、《城南旧事》、《湘行散记》一、填空题1.《朝花夕拾》是鲁迅1926年所作的叙事散文集,共篇,最初在《莽原》杂志发表时,总题目为《》。
2.《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选自《》。
《孔乙己》、《故乡》选自《》《雪》、《风筝》选自《》。
3.揭示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的散文是,着重分析了、、等孝道故事,斥责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的性命,将“”,“污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
4.《藤野先生》记叙了作者在日本留学时的学习生活,描写了与藤野先生相识、相处、分别的几个片段,并说明了在仙台医专时这一重要的人生转折。
深切表达了对在日本没有民族偏见、正直热诚的老师的怀念。
5.《五猖会》记述了作者儿时盼望观看的急切兴奋的心情,揭露了封建教育制度对儿童天性的扼杀。
6.在一文中鲁迅先生曾描述了新学堂与旧学堂的区别,喜欢看的一本书是。
7.鲁迅首次知道“赫胥黎”,接触“物竞天择”、苏格拉底等人的思想是在矿路学堂,这段经历在《》中提及,鲁迅在《琐记》中记叙了为了“寻别一类的人们”又选择了无需学费的南京。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名著导读练习及答案(Word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名著导读练习及答案(Word版)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名著导读练习1.名著阅读(1)阅读小贴士,为下面名著选择合适的腰封。
第一组:①《白洋淀纪事》:②《湘行散记》:第二组:③《猎人笔记》:④《镜花缘》:A.冀中平原的诗意与浪漫,战争年代的人性美与人情美,普通劳动者的胸襟和品性,中华民族的正气和精神。
B.君子国、大人国、歧舌国、女儿国、黑齿国、淑士国等三十余个国家的奇闻异事、风土人情令人目不暇接、忍俊不禁。
想象绚丽斑斓,人物形象鲜明,中国古代有名的“才学”小说。
C.一部深沉奇丽的乐曲:湘西的现实与历史交织,独特的自然世界与别样的生命形态交融,美丽纯净的自然风物背后隐含的无奈与无常.....D.一个俄罗斯作者行猎漫游见闻,19世纪中叶俄罗斯城乡各阶层人民的生活风貌,高尔基称之为“异常优美”的作品。
(2)阅读下面语段,完成题目。
那罗刹出门,高叫道:“孙悟空何在?”行者上前,躬身施礼道:“嫂嫂,老孙在此奉揖。
”....罗刹道:“你这泼猴!既有兄弟之亲,如何坑陷我子?”①孙悟空为什么称罗刹为“嫂嫂”?②罗刹说“坑陷我子”是指哪件事情?(3)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题目。
鲁迅先生活着的时候,给予海婴的教育是:顺其自然,极力不多给他打击,甚或不愿多拂逆他的喜爱,除非在极不能容忍,极不合理的某一程度之内。
他自己生活在大家庭中,一切戕贼儿童的待遇,受得最深,记得最真,绝对不肯让第二代的孩子再尝到他所受的一切。
—许广平《鲁迅先生与海婴》请结合《五猖会》或《二十四孝图》中一两件鲁迅先生“受得最深,记得最真”的事,谈谈你对划线句的理解。
【答案】(1)①A;②C;③D;④B(2)①孙悟空与牛魔王是结义兄弟,罗刹是牛魔王的妻子。
②罗刹女与牛魔王的儿子是火云洞的红孩儿,因捉拿唐僧,要吃唐僧肉,被观音菩萨收去做了善财童子。
罗刹女因见不到儿子对悟空怀恨在心。
(3)示例:《五猖会》中鲁迅先生回忆小时候,满怀兴奋,急匆匆要去看迎神赛会,父亲却要幼时的鲁迅背诵《鉴略》,读背后才放他去看赛会,以至于幼年鲁迅看赛会的兴趣全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 上学期语文名著导读练习专项训练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语文名著导读练习专项训练含答案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名著导读练习1.第⑴、⑵题两题中选做一题,第⑶题必做。
(1)《白洋淀纪事》以其秀雅、隽永的创作风格成为作家________的代表作,其中《荷花淀》与《________》是姊妹篇,作为现代文学史上负有盛名的篇章,被文艺界视之为“荷花淀派”的主要代表作,全文充满诗情画意,被称为“________”。
(2)《湘行散记》是著名作家________的散文集。
有人说,作者“2岁以前生活在沅水边的土地上;20岁以后生活在对这片土地的印象里”。
自21岁远赴北京,家乡就成为他始终魂牵梦萦,并在自己的文字中反复叙说的对象。
最终,通过《________》、《长河》等一系列乡土小说和散文,他在文学中完成了对“________”的重构。
(3)人们常说,性格决定命运,一些人的悲剧除了社会和时代的影响之外,其自身原因也不可忽视,请结合具体内容,从个人角度分析《朝花夕拾》中范爱农的性格缺点。
【答案】(1)孙犁;芦花荡;诗体小说(2)沈从文;边城;湘西(3)【示例1】固执狭隘:先生去世,本应该以大局为重,可范爱农因为之前的一些误会,在发不发电报这件事上处处针对鲁迅,耍小孩脾气。
【示例2】脆弱消极:“革命”失败之后,范爱农不反省和探索新的出路,而是时常饮酒,自我麻醉,牢骚满腹,一生落魄不得志。
【解析】【分析】(1)《白洋淀纪事》把一个个日常小故事串联,记录了白洋淀发生的故事,作者是河北安平的孙犁。
《荷花淀》与《芦花荡》这对“姊妹篇”最负盛名。
这两篇小说以白洋淀为背景,讲述了冀中人民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故事,没有正面表现战争的激烈残酷,而是着力写出了民族的正气和抗日民坚毅不屈的精神。
作品表现了纯美的人性,崇高的品格,被称为“诗体小说”。
(2)《湘行散记》是沈从文散文作品中的精品,有种民间活泼的味道,代表作品有《边城》《长河》等。
这部作品是作者两次重返湘西所得,体现了浓郁的“湘西”特色。
人教版七年级 语文 上册名著导读练习专项训练含答案(Word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名著导读练习专项训练含答案(Word版)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名著导读练习1.有同学认为;课文名著导读“专题探究·话说唐僧师徒”中“唐僧师徒四人”的说法不准确。
这位同学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见解?结合下列回目的相关内容,简述原因。
第十五回蛇盘山诸神暗佑鹰愁涧意马收缰第三十回邪魔侵正法意马忆心猿第一百回径回东土五圣成真【答案】示例:取经团队还应包括小白龙,共五人。
第十五回写观音菩萨收小白龙,让它化作白龙马作为唐僧的脚力;第三十回写小白龙为救唐僧,与黄袍怪打斗受伤,并让八戒前往花果山请孙悟空;第一百回写小白龙取经成功之后修得正果,被封为八部天龙马。
因此,取经团队应是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小白龙师徒五人,而不是四人。
【解析】【分析】阅读《西游记》,把握其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再根据问题进行回答即可。
西天取经的团队除了唐僧师徒四人外,好有小白龙。
“蛇盘山诸神暗佑,鹰愁涧意马收缰”一回写马却被恶龙吃掉了。
恶龙打不过悟空藏匿涧底,观音召出恶龙,将其变为白马赐给唐僧当坐骑,此为小白龙。
“邪魔侵正法,意马忆心猿”一回写黄袍怪变为一美男子,前往宝象国探望岳丈国王,将唐倍变为猛虎。
白龙马变为宫娥,举刀暗算黄袍怪,被打中后腿。
八戒要回高老庄,白龙马劝他去找悟空。
悟拒绝,八戒下山大骂,被众猴捉回。
“径回东土,五圣成真”一回写白龙马为“八部天龙马”,修得正果。
故答案为:示例:取经团队还应包括小白龙,共五人。
第十五回写观音菩萨收小白龙,让它化作白龙马作为唐僧的脚力;第三十回写小白龙为救唐僧,与黄袍怪打斗受伤,并让八戒前往花果山请孙悟空;第一百回写小白龙取经成功之后修得正果,被封为八部天龙马。
因此,取经团队应是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小白龙师徒五人,而不是四人。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对文学名著的知识掌握情况,要求考生熟读名著,理解名著的内容,对经典情节、精彩片段、人物形象等要耳熟能详。
要结合题意进行回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初中语文《名著导读》专项训练一、《繁星》、《春水》:母爱•童真•自然1、冰心,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位著名女作家,她一步入文坛,便以宣扬“爱的哲学”著称。
2、《繁星》、《春水》是冰心在印度诗人(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下写成的。
3、总的说来,《繁星》、《春水》大致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二是对(大自然)的崇拜和赞颂。
三是(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二、《伊索寓言》小的故事•大的哲理1、《伊索寓言》产生于(希腊)的古典时期。
作者是(伊索)。
2、根据要求,写出《伊索寓言》中的相关故事。
(1)影射当时社会现实①揭露当时统治者的残暴和蛮横,例如:《狼和小羊》、《猫和鸡》②表现穷人对为富不仁者的不满,例如:《赫剌克勒斯和财神》。
(2)表现劳动人民生活的经验和智慧①告诫人们对恶人千万不能心慈手软的,例如:《农夫和蛇》。
②做好事也要看对象,以免上当受骗,例如:《狐狸和山羊》。
③说明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规律性,不可违背规律,例如:《乌龟和老鹰》。
④嘲笑吹牛皮说大话的,例如:《蚯蚓和狐狸》、《鼹鼠》。
⑤讽刺好逸恶劳的,例如:《蚂蚁和蝉》。
⑥批评贪得无厌的,例如:《骆驼和宙斯》。
三、《童年》:在苦难中长大1、《童年》是(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的第一部,其他两部为《在人间》《我的大学》。
2、《童年》讲述的是(阿廖沙)(作者的乳名)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
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俄罗斯)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
3、童年刻画了众多的人物形象,外祖父是一个(吝啬、贪婪、专横、残暴)的人,经常毒打外祖母和孩子们,狠心地剥削手下的工人。
外祖母(慈祥善良、聪明能干、热爱生活),对谁都很忍让,有着圣徒一般的宽大胸怀。
作品中,乐观纯朴的(小茨冈),正直的老工人(格里戈里),献身于科学的知识分子“好事情”都给主人公以力量和支持。
四、《鲁滨孙漂流记》:孤独而顽强的冒险者1、18世纪欧洲最杰出的思想家卢梭建议每个成长中的青少年尤其是男孩子都应该读一读(笛福)的代表作《鲁滨孙漂流记》。
这是一部流传很广,影响很大的文学名著。
它表现了强烈的资产阶级进取精神和启蒙意识。
2、《鲁滨孙漂流记》的主人公是(鲁滨孙),他敢于(冒险),勇于(追求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显示了一个硬汉子的坚毅性格和英雄本色,体现了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创造精神和开拓精神。
他的名字,已经成为冒险家的代名词和千千万万读者心目中的英雄。
3、《鲁滨孙漂流记》的主要部分就是主人公在荒岛生活的生动记述。
在荒无人烟的小岛上的第24年,他还搭救了一个野人,给他取名为(星期五)。
在他的教育下成为一个忠实的奴仆。
五、《朝花夕拾》:温馨的回忆与理性的批判1、《朝花夕拾》是鲁迅惟一一本(散文)集。
全书十篇文章,是鲁迅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文字。
我们学过其中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等。
2、《五猖会》记叙作者儿时父子之间一场微妙的冲突——(我对五猖会的热切盼望和父亲的阻难),表现了父亲对儿童心理的(无知和隔膜),含蓄地批判了(封建思想习俗)的不合理。
六、《骆驼祥子》:旧北京人力车夫的辛酸故事1、《骆驼祥子》是作者(老舍)最钟爱的作品,讲述的是一个普通的(人力车夫)的故事。
2、《骆驼祥子》以二十年代末期的北京市民生活为背景,以人力车夫祥子的坎坷悲惨生活遭遇为主要情节,祥子来自农村,他(老实、健壮、坚忍、自尊好强、吃苦耐劳),祥子最大的梦想不过是(拥有一辆自己的车)。
但是他的希望一次又一次破灭,他与命运的抗争最终以惨败告终。
到小说结尾,祥子已经变成了(麻木、潦倒、狡猾、好占便宜、吃喝嫖赌、自暴自弃的行尸走肉)。
3、《骆驼祥子》还写了其他各色人物,如残忍霸道的车主(刘四),大胆泼辣而有点变态的(虎妞),一步步走向毁灭的(小福子)以及大学教授曹先生和他所受的政治迫害等等。
七、《西游记》:一个奇幻的神话世界1、《西游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长篇神魔小说)小说。
作者是(明代)(朝代)的(吴承恩)。
主要写(孙悟空)、(猪八戒)、(沙僧)三人保护(唐僧)西行取经,沿途遇到八十一难,一路降妖伏魔,化险为夷,最后到达西天、取得真经的故事。
主要由(孙悟空大闹天宫)、(唐僧出世)、(唐僧和孙悟空等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等三大部分组成。
其中的(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车迟国斗法)、(女儿国遇难)、(真假美猴王)、(智取红孩儿)、(三调芭蕉扇)等情节扣人心弦,引人入胜。
2、《西游记》中孙悟空从菩提祖师处学到(七十二变)、(筋斗云)等神通,又从龙宫索取(如意金箍棒)作为兵器,因大闹天宫而被(如来佛祖)压在五行山下,受苦五百年,后受(观世音菩萨)规劝,皈依佛门,给唐僧做了大徒弟,取名(孙行者)。
3、孙悟空号称(美猴王)和(齐天大圣),他(桀骜不驯、敢作敢当、勇敢机智、爱憎分明、幽默),深深赢得了人们的喜爱。
猪八戒本是仙界的(天蓬元帅),因醉酒调戏(嫦娥),被贬下凡。
他(好吃懒做、见识短浅、搬弄是非、耍小聪明、说谎、爱占小便宜、贪恋女色),因此常常当众出丑。
另一方面,他也不失(忠勇和善良、淳朴憨厚),自有他可爱之处。
八、《名人传》:痛苦和磨难造就的伟人1、《名人传》的作者是20世纪上半叶法国著名的人道主义作家(罗曼•罗兰)。
2、《名人传》叙述了(德国)(国籍)音乐家(贝多芬)、(意大利)(国籍)画家和雕塑家(米开朗琪罗)、(俄国)(国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三位名人的苦难和坎坷的一生,赞美了他们的崇高品格和顽强奋斗的精神。
3、《贝多芬传》是罗曼•罗兰的得意之作,在文学领域内一直被奉为经典,从首次出版到现在,其具有的独特价值让“人们似乎从中找到了新的支撑点”,因此被评为“人类有史以来的30本最佳书”之一。
罗曼•罗兰的《约翰、克里斯朵夫》就是以贝多芬为原型的小说。
4、《第九交响曲》是贝多芬作品中最为深刻和雄伟的,凝聚着音乐家毕生的心血。
5、托尔斯泰的著名作品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
九、《水浒》:反抗封建暴政的英雄传奇1、中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是(施耐庵)写的《水浒》。
它描写了北宋徽宗时,以(宋江)为首的108名好汉在(水泊梁山)聚义,打家劫舍,杀富济贫的豪举。
鲜明地表现了“官逼民反”的主题。
美国女作家赛珍珠在将它翻译成英文时定名为“四海之内皆兄弟”。
2、鲁智深和李逵,同是(疾恶如仇、侠肝义胆、脾气火爆)的人物形象,但鲁智深(粗中有细、豁达明理);李逵则(头脑简单、直爽率真)。
3、林冲和武松同是《水浒》浓墨重彩刻画之人,也都武艺高强,有勇有谋,但绰号(豹子头)的林冲曾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一直(安分守己、循规蹈矩),后来被(高俅)设计误入(白虎节堂),刺配沧州,最后火烧(草料场),万般无奈、忍无可忍的情况下才被逼上(梁山)。
是(上层人物被迫造反)的典型。
而武松是下层侠义之士。
他崇尚的是(忠义),有仇必复,有恩必抱。
因此,从为兄报仇开始,武松斗杀(西门庆),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除恶(蜈蚣岭),一步步走向反抗的道路。
他是下层英雄好汉中最富有血性和传奇色彩的人物。
4、《水浒》的结构很有特点,作者采取了(先分后合)的链式结构。
第(四十)回以前先讲单个英雄人物的故事,然后百川汇海,逐步发展到(水泊梁山大聚义)。
第(七十)回以后,写他们(归顺朝廷),走向失败。
5、《水浒》中号称“黑旋风”的是(李逵),他所使用的武器是(两把板斧),该人力大如牛,但险些被冒充他的(李鬼)所害。
6、鲁智深绰号(花和尚)。
他在渭州三拳打死(镇关西(郑屠)),在相国寺倒拔(垂杨柳),大闹野猪林,救下(林冲)。
7、《水浒》中吴用绰号(智多星),与晁盖、公孙胜等人在黄泥冈智取了(生辰纲)。
8、梁山泊中三员女将的名字及绰号分别是:①名字:顾大嫂绰号:母大虫②名字:扈三娘绰号:一丈青③名字:孙二娘绰号:母夜叉十、《格列佛游记》:奇异的想象,辛辣的讽刺1、《格列佛游记》的作者是(英)国18世纪前期最优秀的讽刺作家和政论家(斯威夫特)。
2、《格列佛游记》讲述的是英国船医(格列佛)因海难等原因流落到(小人国)、(大人国)、(飞岛)以及(马(慧駰)国)等地的经历。
3、《格列佛游记》中描写小人国(利里浦特)党派之争以(鞋跟高低)划分阵营。
(大人国)国制度古朴,民风淳朴。
小说第三卷通过对飞岛国等五岛的描述,表达了对(现代科技)的怀疑,并严词痛斥了(殖民统治)。
第四卷更是以恣肆的笔调,展示了人兽颠倒的怪诞景象。
在这个乌托邦国度里,(马“耶胡”)是理性的载体,而人形动物“”则是邪恶肮脏的畜生。
十一、《威尼斯商人》歌颂仁爱、友谊和爱情,同时也反映了资本主义早期商业资产阶级与高利贷者之间的矛盾,表现了作者对资产阶级社会中金钱、法律和宗教等问题的人文主义思想。
这部剧作的一个重要文学成就,就是塑造了夏洛克这一惟利是图、冷酷无情的高利贷者的典型形象。
“文学巨匠”莎士比亚(1564~1616)生于英格兰沃里克郡斯特拉福镇,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
代表作有四大喜剧《仲夏夜之梦》,《无事生非》,《皆大欢喜》,《第十二夜》,四大悲剧《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喜剧《威尼斯商人》,《亨利四世》等和一百多首十四行诗。
是“英国戏剧之父”,本•琼斯称他为“时代的灵魂”,马克思称他为“人类最伟大的天才之一”。
被赋予了“人类文学奥林匹克山上的宙斯”。
1、《威尼斯商人》(英国)(国别)大戏剧家(莎士比亚)(姓名)的一部具有极大社会讽刺性的(喜)剧(填“悲”或“喜”)。
该戏剧家著名的悲剧有《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
2、画出下列句中的错别字,把正确的字写在后面括号中。
(1)到了最后关头,就会显出你的仁慈侧隐来,比你现在这种表面上的残酷更加出人意料。
(恻)(2)要是这样他还不满足,那么我愿意签暑契约,还他十倍的数目,拿我的手、我的头、我的心做抵押。
(署)(3)他已经当庭拒决过了;我们现在只能给他公道,让他履行原约。
(绝)3、指出下列各句是谁说的话?运用了什么修辞?在表达上有什么效果?(1)你这样没有慈悲之心,将来怎么能够希望人家对你慈悲呢?这是公爵说的话。
运用反问的修辞。
想引起夏洛克对“慈悲”的思考,从而引导他放弃“一磅肉”的要求。
(2)不,把我的生命连着财产一起拿了去吧,我不要你们的宽恕。
你们拿掉了支撑房子的柱子,就是拆了我的房子;你们夺去了我的养家活命的根本,就是活活要了我的命。
这是夏洛克说的话。
运用比喻的修辞。
形象地说明钱对他的重要性,生动刻画出“要钱不要命”的守财奴的典型性格。
十二、《汤姆·索亚历险记》1、名著《汤姆·索亚历险记》的作者是(美国)马克·吐温,是19世纪美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