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表达技巧 之 修辞手法

合集下载

鉴赏诗歌表达技巧之修辞手法

鉴赏诗歌表达技巧之修辞手法

鉴赏诗歌表达技巧之修辞手法复习目标1、理解并明辨常见诗歌所运用的修辞手法2、理解并洞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课前导入走进教材:在诗歌中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反复,此外还有双关、对比、互文、通感、顶针等。

请各位同学讨论分析一下,下面的诗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并且考虑有什么表达效果?(1)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提示:这里面“主人下马客在船”一句运用互文手法,言简意丰,将主人陪着客人一道骑马来至江边,一同下马来到船上颇为复杂的内容运用简洁的语表达出来。

(2)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提示:诗人在这里用了一系列的生动比喻,使比较抽象的音乐形象一下子变成了视觉形象。

粗弦嘈嘈,好像是急风骤雨,细弦切切,好像是儿女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成一片,大珠小珠,落满了玉盘.诗人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粗弦、细弦的特点表现了出来,将彼此交错杂弹,弦声清脆的特点表现了出来。

(3)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提示:运用比喻,化抽象为具体,化虚为实,将李煜的亡国之愁比作“一江春水”,突出“愁绪”之多,“愁绪”的源源不断、绵绵不绝。

请根据上面的问题及答案提示,讨论分析一下鉴赏诗歌的修辞手法应该分几步进行?讨论提示并归纳第一:明辨修辞手法对修辞手法的正确鉴赏和评价,其前提是明确各种修辞手法的构成、特点,要区分一些易混淆的修辞手法。

如:对比与衬托,借代与借喻,设问与反问。

第二:洞悉表达效果鉴赏古典诗词中修辞手法的重点不是辨识和判断,而是分析体会修辞的妙处,即分析表达效果,分析表达效果一定要结合具体的内容,体会对其塑造形象、抒发情感、体会主旨的作用。

如通感可以使色彩有温度,使声音有形象,冷暖有重量,气味有锋芒,从而创造出更加鲜明的形象,开拓出新颖的意境,抒发出独特的感受增强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

下面是常见修辞格表达效果,请同学们迅速识记并且理解:比喻:化深奥为浅显,化平淡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化繁冗为简洁。

诗歌表达技巧之修辞手法

诗歌表达技巧之修辞手法

赠别 杜牧 多情却以总无情, 唯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 替人垂泪到天明。
拟物: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甲 物当作乙物来写。 例如:只恐双溪舴猛舟,载不动 许多愁。(把无形的、无量的愁 苦化成有质有量的东西,并且用 船来载,运用拟物修辞,把人物 内心世界写得淋漓尽致。)
3、夸 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
6、设问(自问自答)
作用:开头设问,带动全篇;中间 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 主题,令人回味。 例如:①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 江春水向东流。 ②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 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7、反问 作用:加强语气。 例如:①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②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 颜?
5、借代:
用相关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主要包括:部 分代全体、具体代抽象、特征代本体。 作用:使语言简练含蓄 。
例如:①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绿”“红”分别用叶、花的特征来代替叶和 花。)
②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用造酒的人代替酒。) ③终岁不闻丝竹声。(用丝竹来借代音乐。) ④孤帆远影碧空尽。(用“帆”来借代船。)
答:用了比喻修辞手法,把对友人惜别的心 情比做遮拦不断的江南江北的春色。将抽象 的感情具体化、形象化、化虚为实,想象奇 特、新颖。
例2、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 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 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 东流”这两句备受后人的称道,为什么?
走进高考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试对颈联所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作简要分析。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鉴赏古代诗歌表达技巧之修辞手法 课件62张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鉴赏古代诗歌表达技巧之修辞手法 课件62张

设问
概念:先提出问题(故意设置疑问),接着自己
把答案说出。即无疑而问,自问自答。
作用: (1)突出强调作用:通过自问自答,强调思想内容或表 达情感态度; (2)引人思考作用:提出问题,引起思考; (3)提纲挈领作用:辅助反映思维过程,起廓清思路、 提纲挈领的作用. (4)开头:点明题旨,领起下文;中间:承上启下,突 出内容;结尾:深化主题,令人回味。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折杨

萧译巫山巫峡长,垂柳复垂杨

同心且同折,故人怀故乡。山似莲花艳 ,流如明月光。
寒夜猿声彻,游子泪沾裳。 ①运用比问喻:手“法山,似山莲如花莲艳花,般流明如艳明,月水光如”月两光句般素洁 ,以莲花喻山历,来以为月人光称喻道水,,请形简象要写赏出析了。山之明丽与 水之清澈,描绘了一幅清幽的月下山水风光。②以乐 静写哀情,山水的美丽与下文猿声的悲哀、游子的愁 绪形成反差,凸显了游子思乡的悲哀。
辞手法。(6分)
比拟、排比。①“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用“ 争先”“鏖战”把“诗豪”“风”和“雪”拟人化,“诗和雪 缴缠”,用“缴缠”将“诗”拟物,把抽象的“诗”具象化, 生动形象地描写风雪交加的壮美,表现作者迸发的诗情。 ②“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构成排比 句,描写了作者的诗情与风雪难分难解的关系,渲染了气氛。
设问 反问 反复 双关 互文 顶真 列锦
比喻
用另一本质不同而又有相似之处的事物做比方 的修辞手法。诗歌中经常用打比方的方式对事物的
特征进行描绘或渲染。使语言化平淡为生动, 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
作用: 1、化平淡为生动,描写生动形象; 2、化抽象为具体,突出事物特征; 3、化深奥为浅显,表达某种情感; 4、化冗长为简洁,引发读者联想(激发读者共鸣)。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修辞手法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修辞手法
答:后两句以天上的仙乐相夸,是遐想。 因虚而实,虚实相生,将乐曲美妙赞美到了极 致。
浪淘沙 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诗的后两句作者采用了什么手法来描写黄河?
诗人以浪漫的想像结合优美的传说把黄河 汹涌澎湃写得更具体、生动、形象。
4、细节描写
禁门宫树月痕过,媚眼惟看宿燕窝。 斜拔玉钗灯影畔,剔开红焰救飞蛾。
兰溪棹歌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分析:前两句山水的明丽动人和月色的清爽皎洁,是 静景;后两句写了鱼抢新水、涌上溪头浅滩的调皮,是动 景。全诗动静结合,写出了兰溪山水的美好和蓬勃生机。
鸟鸣涧 王维 人闲桂花落, 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
鹿柴 王维 空山不见人, 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 复照青苔上。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问题:“朝雨”“柳色”除了写春色外,还表达了 哪些言外之意? 答:“朝雨”还烘托出诗人送别友人时的忧伤之情;
10、借景抒情 “杨柳”象征离别,折柳相赠表示留恋之情,增加了浓
厚的离别情意。
绝句二首 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这首诗是虚实结合的典范。“天门中断楚江开”,看似 写天门山,实则写水;“碧水东流至此回”,看似写水,实 则写山。这首诗也正是诗人李白的象征,李白是水,他无坚 不摧、一往无前;李白是山,巍然屹立、坚强不屈。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中庭栀子花
以“花”之闲反衬人之忙
总之,实境乃是一种真境、事境、物境;虚境乃是在此基 础上给读者创造的一种想象的空间、诗意的空间。从前文所举 的例子中我们不难发现,虚可生实,实可生虚,想象则是其桥 梁,正是读者想象的介入,才使诗歌更为饱满,充满灵气,充 满诗情画意。

高三诗歌鉴赏总复习:表达技巧之修辞手法

高三诗歌鉴赏总复习:表达技巧之修辞手法

列锦
③意境美。马致远的《天沙净·秋思》前三句,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叠用九个名词,写出九种典型事物,形象地展示了一 幅野郊秋游图。这三句表面写景,实则景中含情,情 景交融。尤其是“枯、老、昏、小、古、瘦”等词的 运用,有力地渲染出游子那种长期羁旅在外,不得与 家人团聚的凄戚怅惆、郁闷悲苦的思想感情。情和景
比喻
比喻使诗歌所描绘的意象更加形象生 动外,能突出事物特征。 江上看山(宋·苏轼) 船上看山走如马,倏乎过去数百群。 前山槎牙忽变态,后岭杂沓如惊奔。 仰看微径斜缭绕,上有行人高缥缈。 舟中举手欲与言,孤帆南去如飞鸟。
【析】此诗将江两岸的群山喻为马群,且以行船 为参照物,把群山那一静态的景物动化,写得形 象生动。“飞鸟”喻“孤帆”,突出了舟行之快。
双关 春思(唐·李白)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பைடு நூலகம்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析】李白有相当数量的诗作描摹思妇的心理,《春
山园小梅[1] 众芳摇落独暄妍[2],占尽风情向小园[3]。 疏影横斜水清浅[4],暗香浮动月黄昏[5]。 霜禽欲下先偷眼[6],粉蝶如知合断魂[7]。 幸有微吟可相狎[8],不须檀板共金尊[9]。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注释】 (林逋《山园小梅》)这一联采用了拟人 [2]暄妍:明媚鲜丽,形容梅花开得茂盛美好。 [4]疏影:疏淡的梅枝花影。 的手法。 [6]霜禽:依林逋“梅妻鹤子”之情趣,解作“白鹤”为 “先偷眼”极写白鹤爱梅之甚,它还未 佳 [7]合:应。断魂:销魂,形容神往。 来得及飞下,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几 [8]微吟:低吟。狎:亲近,抚爱。 眼;“合断魂”一词写粉蝶因爱梅而至消 [9]檀板:檀木制成的拍板,此处指歌唱。金尊:金樽, 精美的酒杯,此处指饮酒。 魂,把粉蝶对梅得喜爱之情夸张到极点。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第一课时:修辞手法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第一课时:修辞手法

七、2017新课标2卷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题。
③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后来入吐蕃会 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 :“彼李揆,安肯来邪?” 1.本诗尾联用了唐代李揆的典故,以下对此进行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本联用李揆的典故准确贴切,因为苏轼兄弟在当时声名卓著,与李揆 非常相似。 B.中原地域辽阔,人才济济,豪杰辈出,即使卓越如苏轼兄弟,也不敢 自居第一。 C.从李揆的典故推断,如果苏辙承认自己的家世第一,很有可能被契丹 君主扣留。 D.苏轼告诉苏辙,作为大国使臣,切莫以家世傲人,而要展示出谦恭的 君子风度。 E.苏轼与苏辙兄弟情深,此时更为远行的弟弟担心,希望他小心谨慎, 平安归来。 【答案】1BD
1、问:“声拂琴床生雅趣,影侵棋局助清欢”主要运用了 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赏析。 答案:拟人:“拂”,即吹拂,竹声萧萧拂琴,写出了竹 声的美妙含情,令人神往;“侵”写出了竹的影子映在棋 盘上,似与人同乐。营造了一种物我为友、物我同趣的意 境,“助”,用拟人手法写出竹影似通人性给人带来欢乐 的情状。 2.该诗之颈联历来为人称道,请结合诗句对其表现手法进 行简要分析。(5分) 答案:这两句对仗工稳,都以拟人手法,动静结合,用“ 拂”和“侵”两字将句子写得富有动感,有声有色,饶有 雅趣。(3分)竹声“拂琴”写出竹声的美妙和含情,令人 神往;竹影“侵棋”写出竹的影子映在棋盘上,使人感到 竹似欲与诗人同乐,营造出一个物我为友、物我同趣的意 境。(2分)(若从其他角度分析,言之成理者,亦可酌情 给分。)
最爱东山晴后雪 宋代 杨万里 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 最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 [注]①本诗为《雪后晚睛,四山皆青,惟东山全白, 赋最爱东山晴后雪二绝句》中的一首。 问:请赏析“软红光里涌银山”中“软”、“涌”二字 的妙处。(4分) 答案:“软”字以触觉写视觉,生动地写出了夕阳余晖 可感可触、柔和温暖的独特美感;“涌”字运用比拟的 修辞手法,形象的描绘出在夕阳红光映照之下,白雪覆 盖的东山如银涛涌出的奇丽景象。【补充】“涌”化静 为动。“银”是比喻。

古代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之修辞手法讲解

古代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之修辞手法讲解

鉴赏诗歌表现手法“四步法”
1、明确说出表现手法是什么。 (如借景抒情、白描、工笔细描、拟人、动静 结合等,给1分)
2、该种手法在诗歌中的体现。 (要求:结合关键词句描述,给1分)
3、分析该手法所达到的描写景物的效果。 (如燕子的活泼可爱,充满情趣,自然和谐等, 2分)
4、指出诗中所蕴含的诗人情感。 (如闲适,愉悦,乐观,郁闷,烦恼,凄苦等, 2分)
技法解密:
1、明辨修辞手法。
应明确各种修辞手法的构成、特点,要区分 一些容易混淆的修辞手法。如:对比与衬托,借 喻与借代、设问与反问等。
2、洞悉表达效果。
鉴赏古诗词修辞手法重点是分析体会修辞的 妙处,也就是分析其表达效果,体会其对塑造形 象、抒发感情、体现主旨的作用。
修辞手法分点解读
比喻
比喻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 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
——鉴赏诗歌中的表达技巧
修辞方法 比喻、比拟、夸张、借代、对比、 排比、互文等
古 诗表达方式来自记叙、描写(正面描写、侧面描 写)、议论、抒情(直接抒情、间

接抒情)等

直抒胸臆、借景抒怀、托物言志、
达 表现手法 情景交融、侧面烘托、象征用典、

联想想象、动静结合、以动衬静、

虚实相生、“赋比兴”等
结构特点 开门见山、首尾呼应、伏笔照应、 欲扬先抑、画龙点睛、卒章显志等
夸张
夸张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烘托气 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 氛。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 作用。
愁生白发,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写白发竟有 “三千丈”那么长,可见愁思的深重。
对偶
对偶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 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

高考诗歌鉴赏 表现手法之修辞手法

高考诗歌鉴赏 表现手法之修辞手法
“如眉”:以眉喻月,绘出了三月时 月亮的形状并体现出了它的清秀。 “镜”:以镜喻兰溪之水,写出了兰溪 水之清澈明静;亦反衬出月光的明洁。
比喻使诗歌所描绘的意象更 加形象生动,还体现出意象的 情态特征。
比拟是物当作人写,或把人当作物、把甲事物 当作乙事物来写的修辞方式。 比拟的种类:
3、比拟(拟人、拟物)
修辞格介绍
缩小的夸张 :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这巴掌大的小山庄吸引着成千上万人的心。
超前的夸张 :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
农民们说,看见这样鲜绿的麦苗,就嗅出白面包 的香味来了。
【作用】
引起丰富联想,突出事物本质特征, 鲜明地表达作者的情感态度,烘托气 氛,增强感染力。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三万里”“五千仞”“泪尽”都是夸张,把诗 人对故国山河的热爱、对遗民的深切同情、对偏安江 南不思进取的投降派的满腔愤怒表现得淋漓尽致。
上邪,我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cuī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阵阵,夏 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汉乐府《上邪》
少女以五件不可能出现的事为誓,表达 了对爱情的热烈忠贞和无所顾忌的追求,人 物形象鲜明,情感真挚而强烈。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两句倍受后人的称道,为什么?
这两句是以水喻愁的名句,用比喻和设问的手法, 将愁情比作春日的江水。形象地写出了愁的弥漫、深浓、 绵长,表现了词人内心无尽的哀伤,既有深度,又有力 度。
兰溪棹歌 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 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诗中将南风人格化,通过一系列动作描 写,表现了久雨初晴后宁静恬适的心情,以 及对南风“恶作剧”的亲切喜爱之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溪水将桥不复回,小舟犹倚短篙开。 交情得似山溪渡,不管风波去又来。 (2)诗人采用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作品的主旨? 试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答:诗人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将“山溪渡”比作 “交情” 、“水上
风波”比 作“人生波折”。 赋予”山溪渡”、“风波”象征意义,
从而表达了友情恒久不变,能经得起风浪考 验的主旨。
可见人的愁之深,借以衬托征人的悲凉心情。
09江苏卷 满江红 登黄鹤楼有感 岳飞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
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
【注】万岁山、蓬壶殿:指宋徽宗时构筑的土山苑囿、 亭台宫殿。
⑴万岁山前珠翠绕”一句中用了哪种修辞手法?(2分) 借代,珠翠为宫女头上的珠宝。代指皇帝身边的那些宫
女、妃嫔。
09重庆卷 【折桂令】问秦淮 孔尚任 问秦淮旧日窗寮,破纸迎风,坏槛当潮,目断魂消。当
年粉黛,何处笙箫? “当年粉黛,何处笙箫?”用了什么修辞手法?(2分) 借代,反问 粉黛”借指歌伎,“笙箫”代指箫声,
均属借代;“何处笙箫?” 反问。
“粉黛”类似有“娥眉不舒”中“娥眉、红颜、倾国”
柳梢青•送卢梅坡 刘过 06安徽 泛菊①杯深,吹梅②角远,同在京城。聚散 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 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后夜相 思,尘随马去,月逐舟行。 [注]①泛菊:饮菊花酒。 ②吹梅:吹奏《梅花落》。 ⑵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请结合全词内容具体说明。
答:主要运用了比喻手法。 上片用“云边孤雁,水上浮萍”的比喻
齐安郡中偶题 杜牧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暮热游荷池上 杨万里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
荷花入暮犹愁热,低头深藏碧伞中。 问:两诗都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 请 简要分析。
答:拟人修辞手法。 杜诗的“绿荷”因“恨”而“背西风”,尽
显“荷”的哀婉之态,含有诗人之恨,表露了伤 感不平之情;而杨诗的“荷花”被西风吹动而躲 藏于荷叶之中,似是“愁热”,却呈现娇羞之态, 表露了作者的怜爱喜悦之情。
描写手法
侧面)烘托渲染\对比反衬\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想 象)白描 \工笔细描 \细节描写
修辞手法 比喻(通感)\比拟(拟人、拟物)\夸张\借代 反问\设问\排比\双关\ 反复\叠字\ 对偶\互文\顶针
1、比喻:化抽象为具体、化虚为实

2、比拟:启人联想

3、借代:特点突出

4、夸张:烘托气氛、引发想象
〔注〕2淀: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蓝靛,蓝色染料。 (3)请各举一例说明这首散曲运用的三种修辞方法(3
分)
人情薄似云,风景疾如箭。
①比喻,如将“人情”比作“云”,“风景”比为 “箭”等;
②夸张,将“风景”比为“箭”的同时又兼用了夸张 的方法。
③对偶,如“秋月”句对“春花”句等;
比喻,如将长江比作白练,江帆比作箭等; 比拟(拟人)如说新月学扇。 排比,前四句 对偶,其中一二两句对偶,三四两句对偶。
茅苫三间厦③,秧肥数顷田。床边,放一册冷淡渊明 传;窗前,钞几联清新杜甫篇。
(2)这首元散曲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试作赏析。 3、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8分)
〔正宫〕塞鸿秋 浔阳即景 周德清(08辽宁卷)
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
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
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
《汉宫秋》第三折[梅花酒]
呀!俺向着这迥野悲凉。草已添黄,兔早迎霜。犬褪得 毛苍,人搠起缨枪,马负着行装,车运着糇粮,打猎 起围场。他、他、他,伤心辞汉主;我、我、我,携 手上河梁。他部从入穷荒;我銮舆返咸阳。返咸阳, 过宫墙;过宫墙,绕回廊;绕回廊,近椒房;近椒房, 月昏黄;月昏黄,夜生凉;夜生凉,泣寒蜇①;泣寒 蜇,绿纱窗;绿纱窗,不思量!
总结解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修辞手法。(步骤 一)
2、结合诗句内容解释怎么用这种修辞手 法。(步骤二)
3、这种修辞手法的描写效果以及如何有 效地传达出诗人感情。(步骤三)
1、元代马致远的杂剧《汉宫秋》第三折戏中,汉元 帝在灞桥送别王昭君出塞和亲时,有下面一段曲词。 阅读这段曲词,然后回答问题
注:①寒蜇:寒蝉。
(1)这段曲词中运用了顶真的修辞手法,试简析艺 术效果。
顶真:具有回环跌宕的旋律美,表现了汉元帝离恨 未已、相思又继、千结百转的愁绪。
2、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8分
[双调]雁儿落带过得胜令 吴西逸①08(四川卷)
春花闻杜鹃, 秋月看归雁。人情薄似云,风景疾如 箭。留下买花钱,趱入种桑园②。
来表现离别之苦,下片用“尘随马去,月逐 舟行”的拟人来表现思念之切。
真题演练: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酒泉子
孙光宪
空碛①无边,万里阳光道路。马萧萧,人去
去② ,陇云愁。
[注] : ①空碛:空旷的大沙漠。 ②去去:走了一程又一程。
“陇云愁”是什么意思?请从运用修辞手法的角 度加以说明。
答:这里说“云愁”实际说的是人愁。 运用拟人的手法,赋予陇云愁绪。由此
书湖阴先生壁二首(选一) [王安石] 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
绿绕,两山排闼①送青来。 【注】①排闼:闯进门来。闼,小门。
“两山排闼送青来”一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拟人的手法。(1分) 写开门见“山”,“两山”似迫不及待地把苍翠
法 的
5、对偶:整齐和谐、表意凝练 7、设问:启发思考、加强印象

8、反问:加强语气

9、双关:含蓄委婉、趣味性强
10、互文:言简意赅
11、反复:强调突出
常见设问
1、这首诗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2、这首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 析其作用。
3、试结合诗的内容,分析诗人是如何使用 XX这一修辞手法的?
舟中二首(其一)①陈师道
疾如万骑千里来,气压三江五湖上。
8.第三、四句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请作简要 赏析。(6分)
①比喻和夸张。
②将迅猛的风浪夸张的比作瞬息千里的万马, 将风浪的气势夸张地形容为能横压三江五湖;
③生动形象地写出风浪的威势。
(手法2分,具体解说2分,作用2分)
三江小渡
杨万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