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语15秋《唐宋古文研究》作业1 100分答案
北语20春《唐宋古文研究》作业1答卷【标准答案】

北语20春《唐宋古文研究》作业1答卷【标准答案】
20春《唐宋古文研究》作业1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单选题 (共 15 道试题,共 60 分)
1.李商隐对骈文的影响不包括()
A.骈文创作风格特征不因其内容不同而不同。
B.句式有固定的字数,韵律有平仄的相间,使骈文严整之中又有柔和的美感
C.使骈文体制进一步规范化、标准化,具有明显的文体意味
D.他的骈文大多为律化的骈文,自名为四六
答案:A
2.把曲折深奥的道理和复杂微妙的情意表达清楚,意无不达,情无不尽,欧文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
A.采用多层复句使句意严密,用跳宕的结构使文气奇突
B.议论方面,用排奡的句子,喷吐而出,以气服人
C.用散行的、朴素的语言说理,从容不迫,一句句一层层讲清楚,委曲晓畅,平易近人
D.借助声律与辞藻来渲染
答案:C
3.宋代古文运动第二个时期偏重文的一方,()在其间起了开创作用。
A.苏舜钦
B.穆修
C.梅尧臣
D.尹洙
答案:B
4.“先生之于文可谓闳其中而肆其外矣”出自韩愈()。
A.《送孟东野序》
B.《进学解》
C.《答李翊书》
D.《答尉迟生书》
答案:B
5.古文走向奇怪的原因不包括()
A.追求新异,把生涩奇怪当做创新
B.片面发展了韩柳古文中奇字难句的倾向
C.受骈文的影响
D.一般作者对艺术散文的错误的艺术追求,以文为戏
答案:C
6.“中国古代散文”是现代人使用的概念,()首次提出了这个概念。
A.郁达夫
B.胡适
C.周作人。
北语15秋《唐宋古文研究》作业3

15秋《唐宋古文研究》作业3一、单选题(共 15 道试题,共 60 分。
)1. 关于欧阳修的生平思想,认识有误的是()。
. 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 一生好奖掖士人,曾巩、苏轼是他的学生. 提携了王安石、苏洵,对王安石评价尤高. 全力支持王安石改革正确答案:2. 不是欧阳修文风理论认识的是()。
. 以儒家思想来严格地规定纯净的文学风格. 提倡近情合理、简洁明了的义理之说. 认为“道”体现着“简”、“易”. 排斥为文务为高奇的立场正确答案:3. 对韩愈《原道》理解有误的是()。
. 包括了仁义道德. 包括君臣父子的等级规定. 不包括驱虫蛇、为之衣、为之食等百姓日用之道. 根本是建立了一个各守其分的封建等级秩序和维护这个秩序所需的道德伦理观正确答案:4. 欧阳修状水声用“水声潺潺”,不同于韩愈“水虢虢循除鸣”,这体现了欧阳修文风哪一特点()。
. 文句长. 用奇重字. 文风奇崛. 用平常轻虚字正确答案:5. 苏轼称()“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
”. 柳宗元. 韩愈. 欧阳修. 王安石正确答案:6. 不属于欧阳修文学主张的是()。
. 强调文学的特性. 写人要“不虚美,不溢恶”,要“事信言文”. 要彻底摒弃骈文、西昆体. 写作时要“纪大而略小”,“文简而意深”正确答案:7. 对北宋古文运动认识有误的是()。
. 儒家文学观念在范仲淹的思想中得到明确的总结,端正了对雅正和浮靡的认识. 文学变易的重心转向对文学内部规律的探讨. 曾巩和苏氏兄弟知贡举选文被拔高等,古文运动至此在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北宋古文运动是在战胜五代体、西昆体以及古文内部的不良倾向中曲折向前发展的正确答案:8. 关于王禹偁的认识,有误的是()。
. 反对五代文风. 反对那种将古文视为奇怪的倾向. 开启了北宋古文运动的正确方向. 重道轻文,以雅颂典坟为文章轨范正确答案:9. 欧阳修“此人可谓善读书,善用书,他日文章必独步天下”是评论()的。
北语15秋《唐宋古文研究》作业1 100分答案

15秋《唐宋古文研究》作业1
一、单选题(共15 道试题,共60 分。
)
1. 唐初修类书与文学相关的目的是为了()
A. 骈丽徘偶文章之用
B. 学习行文技巧
C. 革新骈俪文风
D. 研习散文之用
———选择:A
2. 西汉最具时代特征的文体是()
A. 议论文
B. 辞赋
C. 史传文
D. 奏疏
———选择:B
3. 被称为“文章之衰”的时期是()。
A. 西汉
B. 殷周
C. 先秦两汉
D. “八代”
———选择:D
4. 私家著述类散文中,属于语录体散文的是()。
A. 《国语》
B. 《荀子》
C. 《论语》
D. 《孙子》
———选择:C
5. 古文在韩柳之前一直未能成功的原因不包括()
A. 脱离当时的现实生活、与时政有关的新鲜内容
B. 违背了文学自身发展的特点
C. 文章缺乏独创性,只是模仿先秦两汉的文体文风
D. 统治阶级推广意志力不够
———选择:D
6. 最早有意识地出于功利目的而提倡散体文的,历来认为是西魏的宇文泰、()等人。
A. 苏绰
B. 欧阳修
C. 韩愈
D. 柳宗元。
北语18秋《唐宋古文研究》

北语18秋《唐宋古文研究》18秋《唐宋古文研究》作业_1一、单选题( 每题4分, 共15道小题, 总分值60分)1.以下对欧阳修“反对弃百事而不关心”文学主张理解有误的是()。
A. 这点继承了柳宗元“辅时及物”的文学主张B. 个人的情感应该是建立在“常”与“正”的基础上C. 很少谈“道”,往往以“意”代之D. 提倡“常”、“自然”“简”、“易”答案:C 答案联系“文档贡献者”2.骈文的特点不包括()A. 并列的排句,以两句或四句为主B. 讲求对偶C. 句法讲求变化多端D. 用典答案:C3.不是欧阳修散文风格特点的是()。
A. 平易流畅,意能曲达B. 纡徐柔婉,吞吐抑扬C. 散文诗化,风味曲包D. 文势挺拔雄健答案:D4.不属于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散文的特征的是()。
A. 词句散而不整,奇而不偶,长短错落B. 无韵律之拘束C. 以气运文,以古朴为尚D. 不用事典,不务词藻华丽答案:D5.如果我们按照世代来划分的话,苏轼则为宋代古文运动第()代。
A. 一B. 二C. 三D. 四答案:C6.对韩柳文艺理论建树认识有误的是()。
A. 奉行“达则兼济”,“穷则独善”的准则B. 提出了道统说C. 否定了乐关教化,文关兴衰的旧说,将治国平天下的关键归结于修身正心D. 韩愈提出了不平则鸣之说,韩柳逐渐认识到了文学的抒情的特点7.属于私家著述类散文的是()。
A. 《国语》B. 《墨子》C. 《左传》D. 《战国策》8.把曲折深奥的道理和复杂微妙的情意表达清楚,意无不达,情无不尽,欧文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
A. 借助声律与辞藻来渲染B. 用散行的、朴素的语言说理,从容不迫,一句句一层层讲清楚,委曲晓畅,平易近人C. 采用多层复句使句意严密,用跳宕的结构使文气奇突D. 议论方面,用排奡的句子,喷吐而出,以气服人9.骈文也在古文的影响下产生的变化不包括()A. 扩大了题材内容B. 风格从初唐以来的宏博典雅变为华丽浓艳C. 讲求用典的深僻和词采的繁缛D. 竭力在琢句构思上出新,以至于离奇古怪10.古文走向奇怪的原因不包括()A. 追求新异,把生涩奇怪当做创新B. 片面发展了韩柳古文中奇字难句的倾向C. 受骈文的影响D. 一般作者对艺术散文的错误的艺术追求,以文为戏11.对苏轼文艺思想理解有误的是()。
北语23春《唐宋古文研究》作业1-辅导资料-答案

北语23春《唐宋古文研究》作业1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一、单选题 (共 15 道试题,共 60 分)1.私家著述类散文中,属于语录体散文的是()。
【题目A.项】《国语》【题目B.项】《荀子》【题目C.项】《论语》【题目D.项】《孙子》【本题.答案】:C2.不属于韩柳在文体革新上成就的是()。
【题目A.项】主张创新,师其意,不师其辞【题目B.项】发展深化了柳冕的“发乎性情,系乎国风”的教化伦常的君子之道【题目C.项】古文创作讲求“气盛”,要求以“言之短长与高下皆宜”来实现【题目D.项】韩柳古文把叙述与描写相结合,议论与叙事、抒情相结合,使之成为散文常用的手法。
【本题.答案】:B3.不属于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散文的特征的是()。
【题目A.项】词句散而不整,奇而不偶,长短错落【题目B.项】无韵律之拘束【题目C.项】以气运文,以古朴为尚【题目D.项】不用事典,不务词藻华丽【本题.答案】:D4.苏轼称()“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
”【题目A.项】柳宗元【题目B.项】韩愈【题目C.项】欧阳修【题目D.项】王安石【本题.答案】:B5.《洛州张司马集序》是()的名作。
【题目A.项】张说【题目B.项】刘知几【题目C.项】苏颋【题目D.项】宋璟【本题.答案】:A6.不是初唐四杰的是()【题目A.项】王勃【题目B.项】杨炯【题目C.项】陈子昂【题目D.项】骆宾王【本题.答案】:C7.不属于“师其意,不师其辞”的体现的()【题目A.项】采用骈散夹杂的结构,根据当代口语提炼散文语言【题目B.项】集众家之长,更重要的是独创【题目C.项】追求创新,追求不同于以往、不同于流俗的写法【题目D.项】扭转了唐代古文单纯模拟前人的倾向【本题.答案】:A8.关于王禹偁的认识,有误的是()。
【题目A.项】反对五代文风【题目B.项】反对那种将古文视为奇怪的倾向【题目C.项】开启了北宋古文运动的正确方向【题目D.项】重道轻文,以雅颂典坟为文章轨范【本题.答案】:D9.燕许大手笔,其中“燕”指玄宗时燕国公()。
北语秋《唐宋古文研究》作业

北语秋《唐宋古文研究》作业————————————————————————————————作者:————————————————————————————————日期:17秋《唐宋古文研究》作业1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单选题判断题、单选题(共 15 道试题,共 60 分。
)1. 骈文未起之前就有了丽词,从下列哪个方面不能分析其产生的原因()A. 对于技巧的追求B. 联想C. 事证D. 音韵变化满分:4 分2. 隋朝王通《文中子》一书模拟()形式A. 《孟子》B. 《论语》C. 《左传》D. 《汉书》满分:4 分3. 骈文正式成体是在()A. 西晋B. 东汉C. 西汉D. 魏满分:4 分4. 被称为“文章之衰”的时期是()。
A. 西汉B. 殷周C. 先秦两汉D. “八代”满分:4 分5. “散文”二字最早出现在文献()中。
A. 刘勰《文心雕龙》B. 西晋木华《海赋》C. 韩愈《与冯宿论文书》D. 刘师培《论文杂记》满分:4 分6. ()与《文心雕龙》为学术史上两座以骈文写成的并峙的高峰A. 《修竹篇序》B. 《史通》C. 《文赋》D. 《文中子》满分:4 分7. 以下不属于散文用典特点的是()A. 采用白描句式B. 一句一典,必须严加雕琢剪裁C. 或列举数典,不必为了对偶、平仄而炼词铸句D. 可详举一典,不限字数,亦不须另取一事与之对称满分:4 分8. 古文在韩柳之前一直未能成功的原因不包括()A. 脱离当时的现实生活、与时政有关的新鲜内容B. 违背了文学自身发展的特点C. 文章缺乏独创性,只是模仿先秦两汉的文体文风D. 统治阶级推广意志力不够满分:4 分9. 西汉最具时代特征的文体是()A. 议论文B. 辞赋C. 史传文D. 奏疏满分:4 分10. 今人一般认为骈文起源于()。
A. 秦汉B. 魏晋C. 六朝D. 西汉满分:4 分11. 在西方,古代汉语文学中没有与之对应的词汇是()。
A. 诗歌B. 散文C. 戏剧D. 小说满分:4 分12. ()行文用语,还是先秦文章的语气,开唐宋古文。
北语15秋《唐宋古文研究》作业2满分答案

北语15秋《唐宋古文研究》作业2满分答案一、单选题(共15 道试题,共60 分。
)1. “文章本于教化,形于治乱,系于国风。
”的文章教化说是()的观点。
A. 柳冕B. 元结C. 梁肃D. 李华正确答案:A2. 不属于“师其意,不师其辞”的体现的()A. 采用骈散夹杂的结构,根据当代口语提炼散文语言B. 集众家之长,更重要的是独创C. 追求创新,追求不同于以往、不同于流俗的写法D. 扭转了唐代古文单纯模拟前人的倾向正确答案:A3. 南朝梁()的《雕虫论》也对流行文字内容空虚和形式浮靡提出了批评。
A. 宇文泰B. 裴子野C. 颜之推D. 李谔正确答案:B4. 骈文也在古文的影响下产生的变化不包括()A. 扩大了题材内容B. 风格从初唐以来的宏博典雅变为华丽浓艳C. 讲求用典的深僻和词采的繁缛D. 竭力在琢句构思上出新,以至于离奇古怪正确答案:D5. 不符合“修诚于内”的是()A. 否定了乐关教化,文关兴衰的旧说B. 将治国平天下的关键归结于修身正心C. 提出了不论贵贱、唯问贤愚的取士原则D. 以雅颂怨剌作为为验明天下理乱的标准正确答案:D6. 不属于柳宗元文学理论主张的是()A. 先诚乎中B. 道之传无关乎文采C. 强调“用助字”D. 不薄今人爱古人正确答案:B7. 对“气盛言宜”理解有误的是()A. 古文创作讲求“气盛”,要求以“言之短长与高下皆宜”来实现B. 完全以散文取代骈文C. 以气行文,则不拘骈散D. 使用虚词正确答案:B8. 陆贽的奏议,其特点不包括()。
A. 行文全以散行文字B. 无骈体文用典的繁赘晦涩与词采雕饰之病C. 论事恳切D. 说理严密,内容切实正确答案:A9. 不是古文衰落与骈文复兴的表现的是()A. 中唐以后骈文又恢复了统治地位的现象B. 古文变得很少,也再没有出现过像韩柳这样的大家C. 骈文在某些领域又恢复了一度被散文夺去的优势D. 骈文则在李商隐、温庭筠手中又有了新的发展正确答案:B10. 以下不属于韩愈散文艺术风格的是()A. 追求创新而有所失正B. 层见叠出,怪奇出新C. 拔天倚地,气势逼人D. 滔滔雄辩,闳中肆外正确答案:A11. 唐以后,骈文之长期通用于朝廷制诰和臣子奏章,()的作用不可低估。
北语网院18春《唐宋古文研究》作业_1

北语网院18春《唐宋古文研究》作业_1------------------------------------------------------------------------------------------------------------------------------ 单选题1(4分) : 西魏太祖命苏绰仿()为大诰,以质朴的古文诏示天下,但过于古奥,矫枉过正,没有什么实际效果。
A: 《左传》B: 《尚书》C: 《诗经》D: 《史记》2(4分) : ()说战国之文"深于比兴、深于取象",即是就文章大抵富有形象性而言。
A: 章学诚B: 郭沫若C: 鲁迅D: 钱钟书3(4分) : 对“气盛言宜”理解有误的是()A: 古文创作讲求“气盛”,要求以“言之短长与高下皆宜”来实现B: 完全以散文取代骈文C: 以气行文,则不拘骈散D: 使用虚词4(4分) : 昭明《文选》选班氏之文独多,其原因是()。
A: 两汉时以能文为本,《汉书》之文,颇多骈辞丽句B: 两汉之际,文章仍是散行为主C: 《史记》行文用语,多用奇句单行D: 这一时期的古文多以能文为本5(4分) : 把曲折深奥的道理和复杂微妙的情意表达清楚,意无不达,情无不尽,欧文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
A: 借助声律与辞藻来渲染B: 用散行的、朴素的语言说理,从容不迫,一句句一层层讲清楚,委曲晓畅,平易近人C: 采用多层复句使句意严密,用跳宕的结构使文气奇突D: 议论方面,用排奡的句子,喷吐而出,以气服人6(4分) : 《清波杂志》记载:"譬如城市间,种种物有之,欲致而为我用,有一物焉,曰钱。
得钱,则物皆为我用。
作文先有意,则经史皆为我用。
大抵论文,以意为主。
"这一转变可用()的话来评价:"在苏轼的艺术思想中,有一种从以艺术作品为中心转变为以探讨艺术家的气质为中心的倾向。
"A: 鲁迅B: 郭沫若C: 钱钟书D: 沈从文7(4分) : 以下不能反映欧阳修文学观念的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秋《唐宋古文研究》作业1
一、单选题(共15 道试题,共60 分。
)
1. 唐初修类书与文学相关的目的是为了()
A. 骈丽徘偶文章之用
B. 学习行文技巧
C. 革新骈俪文风
D. 研习散文之用
———选择:A
2. 西汉最具时代特征的文体是()
A. 议论文
B. 辞赋
C. 史传文
D. 奏疏
———选择:B
3. 被称为“文章之衰”的时期是()。
A. 西汉
B. 殷周
C. 先秦两汉
D. “八代”
———选择:D
4. 私家著述类散文中,属于语录体散文的是()。
A. 《国语》
B. 《荀子》
C. 《论语》
D. 《孙子》
———选择:C
5. 古文在韩柳之前一直未能成功的原因不包括()
A. 脱离当时的现实生活、与时政有关的新鲜内容
B. 违背了文学自身发展的特点
C. 文章缺乏独创性,只是模仿先秦两汉的文体文风
D. 统治阶级推广意志力不够
———选择:D
6. 最早有意识地出于功利目的而提倡散体文的,历来认为是西魏的宇文泰、()等人。
A. 苏绰
B. 欧阳修
C. 韩愈
D. 柳宗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