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29马教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29课《马》精品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马》课题马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2课时课时分配主张本课根据学情分课时。
榜首课时进行自主学习反应及全体感知、结构整理。
第二课时进行课文详细感知的沟通展现及当堂检测。
可适当调理。
教学目标常识与技术 1.重复吟诵课文,体会作者对马的品格化的描绘。
2.了解比照描绘的效果。
进程与办法 1.了解人工驯养的马和天然野生的马的特性。
2.揣摩文中的比照描绘,了解比照描绘的效果,并学会运用。
情感、情绪与价值观 1.激起学生关爱动物、珍爱生命的爱情。
2.考虑人与动物的联络,感悟动物身上折射出来的可贵精力。
课前预习作者简介布封(1707—1788),法国博物学家、作家。
从小酷爱天然科学,26岁进入法国科学院,1753年被法兰西学院颁发院士称谓。
他用一生精力运营皇家花园,并用40年的时刻写成36巨册的《天然史》。
写1723年,布封在德国学者辛克曼的影响下开端研讨博物学。
1739年,作布景布封担任皇家花园(植物园)的总管,他运用御花园的条件,一生进行博物学研讨。
1748年,他开端创造《天然史》,在帮手的帮忙下辛勤工作,每天静心著书,数十年如一日,最终总算完结了这一巨作。
文体常识科学小品又叫文艺性阐明文。
它用文学的笔调,描绘某一方面的科学常识,既有科学的准确性,又有文学的生动性。
它的科学性在于引证的材料有必要牢靠,数据有必要准确。
它作为科学文艺的一种,文笔要轻松生动、生动,要长于运用比方、拟人等修辞办法,融科学原理于生动生动、通俗易懂的文字之中,使文章集常识性、趣味性和娱乐性为一体,让读者在文学赏识中取得科学常识。
读准字音相觑(qù) 振作(sǒu)温驯(xùn)疮痍(chuāng yí)观瞻(zhān)鞍辔(pèi)颚骨(è)剽悍(piāo hàn)驾御(yù)项鬣(liè)遒劲( qiú)相辅相成(zhāng)犷野(guǎng)窥伺(kuī sì)纠缠(jī bàn)辨清字形犷(guǎng)粗暴剽(piāo)剽悍旷(kuàng)旷课膘(biāo)肥膘了解词语剽悍:骁勇,健旺。
【精品】七年级语文下册29马导学案新人教版

29、马教师寄语:让我们珍视生命,关爱动物。
学习目标1.反复诵读文章,理清文章的思路,揣摩作者对马的情感。
2. 体会对比手法的作用。
3. 品味文章中精彩句段,积累优美的词句。
基础知识1.默读课文,查工具书,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并能正确书写剽.悍.窥.伺羁.绊疮.痍阔绰..项鬣.观瞻.妒.忌庇.荫犷.野眷.恋相觑.畸.形妍.丽颚.鞍.辔.相得益彰.2、自查资料,搜集作者的信息,要特别注意下面划横线需要填写的信息。
布封(1707-1788)国家、家。
从小爱好自然科学。
1933年他26岁时进入法国科学院。
1739年起担任皇家花园(植物园)总管。
他1748年写36卷巨册的《》。
理解探究3、本文写了人工驯养和天然野生的马,这两种生存状态中的马各有什么特性,你更欣赏哪一种?为什么?4、本文在传神描摹马的形象中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找出文中饱含作者情感倾向的语句。
5、这篇课文对马的描写细致逼真,使人为之倾心、赞叹。
那么,你认为本文的描写笔触有什么特别之处?试结合具体语句说明。
合作释疑6、我们常说:“马是人类最好的朋友”。
从课文第1、2语段内容看,马和人到底是一种怎样的关系?7、如何理解“它的教育以丧失自由而开始,以接受束缚而告终”?8、第2段中,“这一切之侮辱马性,较之它们脚下的铁蹄还有过之无不及”中“这一切”指什么?为什么说它对于马的侮辱,要超过蹄铁?9、课文第5段描绘野马的外形时,还写到了其他一些动物,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10、作者认为“天然要比人工更美丽些”,那么你如何看待生活中的化妆现象?课内精读①它的教育以丧失自由而开始,以接受束缚而告终。
对这种动物的奴役或驯养已太普遍、太悠久了,以至于我们看到它们时,很少是处在自然状态中。
它们在劳动中经常是披着鞍辔的;人家从来不接触它们的羁绊,自然是在休息的时候;如果人家偶尔让它们在牧场上自由地行走,它们也总是带着奴役的标志,并且还时常带着劳动与痛苦所给予的残酷痕迹……就是那些奴役状况最和婉的马,那些只为着摆阔绰、壮观瞻而喂养着、供奉着的马,那些不是为着装饰它们本身,却是为着满足主人的虚荣而戴上黄金链条的马,它们额上覆着妍丽的一撮毛,项鬣编成了细辫,满身盖着丝绸和锦毡,这一切之侮辱马性,较之它们脚下的蹄铁还有过之无不及。
七年级语文下册29《马》(第1课时)精品教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马》第一课时一、学习目标制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1)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解、分析文章内容,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
2、教材分析《马》是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四篇课文,本文是一篇介绍马的科学小品,也是一篇优美的散文。
作者用文学的笔调描绘了马在两种生存状态下不同的命运和形象,流露出对“自由自在地生活着”的马的由衷赞美,对“经过训练、专为供人驱使”的马的深切同情。
3、中招考点结合历届河南中招语文试卷选择题和散文类的阅读理解题来看,针对本课考察的知识点有:(1)、重点字词的字音、字形、释义,作者简介。
(2)、概括文章的内容,赏析重点句子。
4、学情分析七年级是中学阶段比较关键的一年,从教材上来看,难度较上学期有了很大的提升,如阅读教学上对学生的要求,已由一般的字词识记上升到阅读理解,品位鉴赏,要加强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二、学习目标1.通过参阅课下注释和学习资料,能说出与作者相关的文学常识。
2.查阅工具书,能掌握本课生字词3.通过朗读课文,能用简洁的语言说出文章的思路。
三、评价任务1、针对目标一,设计两个活动:(1)开展字词大闯关的活动,让学生准确掌握字词。
(2)通过查找资料,能说出与作者相关的文学常识。
并运用此方法解决此类问题,完成自学检测一和自学检测二。
2、针对目标二,设计一个活动:通过听读课文、自由朗读课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的七件事,说出文章的感情线索。
并用此方法解决此类问题,完成自学检测三。
四、教学过程当堂检测1、为下列加点字注音。
剽悍()疮痍()窥伺()面面相觑()2、解释加点的字。
疮痍:剽悍:慷慨以赴:相得益彰:3、填空。
布封,____国_______ 家、____家。
他用毕生精力经营___________,并用40年时间写成36卷巨册的__________________ 。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29课《马》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5篇)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29课《马》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5篇)第一篇: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29课《马》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马》【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认识两种生存状态中马的不同特性。
2.学习运用比较描写事物特点的写法。
3.反复朗读课文,体会本文语言上的优美之处。
过程和方法:以问题为导引,在探究中学习。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善待动物,与动物和平相处。
2.人应具有野马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正确认识马的特征。
2.学习比较描写的写法。
教学难点:野马精神的理解。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师指导1.导入新课2.整体感知3.把握主旨一、引导学生进入新课教师活动1.请学生说出有关“马”的成语。
2.根据有关“马”的成语请学生讲有关“马”的故事。
3.教师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引入新课。
二、指导学生感知课文教师活动1.请二三位同学接龙式朗读课文,其余学生勾画生字词并注意听评朗读情况。
2.请学生指正听读中发现的问题或提出自己不认识的字词。
学生活动1.进入情景2.朗读理解3.品味探究学生活动1.学生自由发言。
2.学生代表讲故事。
3.学生进入情景。
学生活动1.学生听读、勾画。
2.学生评议。
3.师生结合,正音识字。
4.出示投影片,强调掌握以下字词。
剽悍(piāo hàn)羁绊(jī)观瞻(zhān)相觑(qù)犷(guǎng)野遒(qiú)劲妒忌(dù)妍(yán)丽5.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本文既写了人工驯养的马,又写了天然野生的马,这两种生存状态中的马各有哪些特征?6.请学生讨论、交流。
7.教师点拨明确。
三、引导探究文章主旨教师活动1.请学生谈谈自己更欣赏两种生存状态中的哪种马?2.出示投影片,请学生讨论思考以下问题:(1)“它的教育以丧失自由而开始以接受束缚而告终”有何深意?(2)如何理解“就是那些奴役状况最和婉的马,那些只为着……这一切之侮辱马性,较之它们脚下的蹄铁还有过之无不及。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第29课《马》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马》教育方针:1、重复吟诵,堆集句子,全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人工温驯的马和天然野生的马的特性。
2、揣摩领会,比照描绘,了解效果,学会恰当运用比照描绘的办法。
3、捉住要害,品尝言语,领会作者对马的人格化的描绘,培育学生个性化的阅览才能和感悟才能。
4、了解作者布封,领会作者的思维爱情。
教育要点、难点:1、重复吟诵,句子赏析,培育学生多视点思维、宣布个人见解的习气。
2、揣摩领会,比照描绘,了解效果,学会恰当运用比照描绘的办法。
教育规划:一、马图书法,激趣引读1、马图书法:教师展现有关马的各种书法著作并播映有关家马、野马的日子画面,请学生赏识。
①看了这些书法画面后你有什么感触呢?②谁能给咱们简略介绍一下你更赏识哪一种马,并陈说理由。
2、激趣引读:下面谁能介绍一下作者呢?布封,法国博物学家、作家。
贵族家庭出身,从小受教会教育,喜好天然科学。
1739年起担任皇家花园(植物园)主任。
1753年被法兰西学院承受为院士。
他用毕生精力运营皇家花园并用40年时刻写成36卷巨册的《天然史》。
《天然史》是一部博物志,包括《地球构成史》、《人类史》、《鸟类史》、《爬虫类史》、《天然的分期》等几大部分,对天然界作了唯物主义的解说。
布封是人文主义思维的继承者和宣扬者,在他的著作中惯常用人道化的笔触描画动物。
像课文中的马就被赋予了人道的光荣,它像勇敢忠义的兵士,又像降服诚笃的奴才,像豪放而犷野的游侠,又像高雅尊贵的绅土。
教师:马是人类忠实而尊贵的朋友,是赋有情感和人道的生灵,法国博物学家布封的《马》,用亲热的爱情、形象的言语、人格化的描绘,给这些“朋友”画像,描绘了马在两种生计状态下的不同形象,非常感人。
下面就让咱们一同大声朗诵这篇美丽的散文明的科学小品,去了解、重视人类忠实而尊贵的朋友,去感触被赋予了人道光荣的马儿吧。
二、查看预习(把握生难字词)1、正确朗诵下列词语中的加点字。
窥伺kuīsì 项鬣liè 阔绰chuò 观瞻zhān 遒劲qiú 庇荫bìyìn相觑qù 呵责chì 辔头pèi 犷野guǎng 剽悍piāohàn2、剖析下列词语的读音和写法。
七年级语文下册 6.29《马》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马》教材简析:本课主要介绍了马的象征意义及其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洋溢着对马的赞美蕴含着作者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深厚感情。
是一篇对学生进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教育的好素材。
教学目标:1、认识12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掌握一个多音字“畜”。
了解有关马的一些典故,积累一些有关马的成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初步了解马在我们中华民族中的象征意义和重要地位,激发对祖国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感受马体现出来的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
教学准备:课前搜集有关马的资料。
课件。
第一课时一、引入:课件出示八骏全图,结合平日你对马的了解,能说一说你眼中的马吗?可以用一个词语或成语概括一下你心目中马的形象或特点吗?课文又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怎样的马的世界呢?让我们一起走进《马》吧!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画出生字,生词,听准字音。
2、课前请同学们预习了课文,课上又读过了,相信你们会读的正确。
谁愿意把课文读给同学听?找四个同学分自然段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倾听。
(根据学生读文情况,纠正字音3、检查生字预习情况(1)生字中由两个多音字是什么? 请同学到前面板书多音字“扎”和“畜”。
(2)会写的字中有5个左右结构的字都有谁?4个上下结构的字?(3)请同学们指出易错的字,提醒同学注意。
重点强调“畜、素、演”三个生字。
(4)认读生字卡片:朴素表演忠诚创造课堂扎实纵然如箭离弦马到成功牛马年,好种田驰骋精湛斑斓吉祥创造4、自由读课文,理清文章层次。
第一部分(1):总体写马与中华民族的深厚渊源。
第二部分(2-3):主要写生活中与艺术中的马。
第三部分(4):总写对马的评价和赞美。
5、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本文介绍了马在中华民族的象征意义、马与人在生活中的关系、艺术世界里的马。
字里行间洋溢着对马的赞美,蕴含着作者对中华民族本土文化的深厚感情。
第二课时一、引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马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二、细读课文。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29课《马》教案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29 马知识与技能:1、识记、积累本文生字词。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马的人格化的描写,积累优美的语句。
3、揣摩文中的对比描写,了解对比描写的作用,并学会运用。
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诵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正确认识并反思人与动物的关系。
教学重点:1、理解人工驯良的马和天然野生的马的特性。
2、学习对比的写法。
诵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对比的写法。
教学难点:感受自然赋予生物的神韵和自然和谐之美。
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马是人类忠诚而高贵的朋友。
当你看到一匹拉着车的马喘息着默默地走过的时候,你是否会想到在广漠的草原纵情奔腾的成群的野马,它们的生存状态不同,外形、性格也迥然不同,你注意到了吗?下面我们一起研讨布封的《马》,大家一定有所收获。
二、作家作品简介:布封(1707-1788),法国博物学家、作家。
代表作为博物志《自然史》。
三、初读课文,扫清字词1、注音觑qù鬣liâ剽悍piāo hàn 驯xùn 妍yán疮痍chuāng yí绰chuî瞻zhān 庇荫bìyìn遒劲qiú犷guǎng 畸jī颚â慷慨kāng kǎi妒忌 dùjì羁绊jī bàn 窥伺kuīsì2、释词疆场:战场。
驯良:和顺善良。
勇毅勇敢坚毅。
妍丽:美丽迎合:故意使自己地语言或举动适合别人的心意。
枉然得不到任何收获,徒然。
观瞻:具体地形象给人的印象。
畸形:生物体某部分发育不正常。
有过之无不及:(相比起来)只有超过的,没有不如的(多用于坏的方面)。
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速读课文,课文写了两种不同生存状态下的马,找找看课文那些地方各写了那一种马?第一部分(1—2)写人类驯养的马。
第二部分(3—5)写天然野生的马。
2、讨论:人工驯养的马有什么特性?从课文中找出这些词语。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第29课《马》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29、马
2
百度文库是百度发布的供网友在线分享文档的平台。
百度文库的文档由百度用户上传,需要经过百度的审核才能发布,百度自身不编辑或修改用户上传的文档内容。
网友可以在线阅读和下载这些文档。
百度文库的文档包括教学资料、考试题库、专业资料、公文写作、法律文件等多个领域的资料。
百度用户上传文档可以得到一定的积分,下载有标价的文档则需要消耗积分。
当前平台支持主流的doc(.docx)、.ppt(.pptx)、.xls(.xlsx)、.pot、.pps、.vsd、.rtf、.wps、.et、.dps、.pdf、.txt 文件格式。
本文档仅用于百度文库的上传使用。
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9、马
布封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布封,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整体感知全文内容,理解人工驯养的马和天然野生的马的特性。
3.揣摩体会对比描写及作用,学会恰当运用对比描写的方法。
4.理解并赏析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
体会作者对马的人格化的描写,培养学生个性化的阅读能力和感悟能力。
5.培养学生关心、爱护动物。
教学重点:
反复诵读,积累语句,整体感知,体会文章的精妙之处。
教学难点:
揣摩体会,对比描写,了解作用,学会恰当运用对比描写的方法。
教学设想
这是一篇自渎课文,在教法上关键是引起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故本课先让学生通过看图片后阅读全文,再通过辩论的方式,发表自己的看法,然后才质疑,让学生讨论,从而达到理解全文的目的。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导入:布封说马:人类最高贵的征服是征服了马。
2.含有马的成语,如:龙马精神、鞍前马后、心猿意马、悬崖勒马、人仰马翻、伯乐相马……
3、简介作者
法国科学院。
1739年起担任皇家花园(植物园)总管。
1753年被法兰西学院接受为院士。
他1748年开始写作36卷巨册的《自然史》。
《自然史》是一部博物志,它包括《地球形成史》《动物史》《人类史》《鸟类史》《爬虫类史》《自然的分期》等几大部分,对自然界作了唯物主义的解释。
在整个《自然史》中,上帝是不存在的,把上帝从宇宙的解释中驱逐出去,是《自然史》的一大贡献。
布封的《自然史》中具有较高文学价值和艺术性的,是他对动物的描绘,在他笔下,小松鼠善良可爱,
大象温和憨厚,鸽子夫妇相亲相爱,。
布封还往往把动物拟人化,赋予它们以某种人格,马像英勇忠烈的战士,狗是忠心耿耿的义仆,……语言优美,又不乏艺术的形象的描绘
二、有情朗读,整体感知。
1.你认为课文写了哪两种生存状态下的马?
家马、野马或人工驯养的马、天然的马。
2.被征服之后的马具有怎样的品格?
①勇毅。
无论是在疆场上,还是在平时的射猎、演武、赛跑时,它们都精神抖擞、慷慨以赴,与主人同生死、共荣辱。
②驯良。
它们不但屈从人类的操纵,还会迎合别人的心意。
它们“无保留地贡献着自己”,为人类做各种服务。
自由豪迈的动物,成了低眉顺目的工具,可以看作是一种悲哀的堕落。
(马是人类的朋友,人类却不是马的朋友。
人类对“它的教育以丧失自由而开始,以接受束缚而告终”;人类还用“衔铁”“马刺”“铁钉”残忍地禁锢它。
更悲惨的是,许多人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把马变成了自己的玩物。
)
3.马原本(天然野生的马)是什么样的动物呢?
美质:它们自由自在地生活,感觉自豪而不屑于受人照顾。
在大自然中“呼吸着清新的空气”,被赋予“强壮、轻捷和遒劲”的美的品性,具有“充沛的精力和高贵的精神”。
美德:天性绝不凶猛,热爱和平;它们群居行动,团结和睦;相互间没有“妒忌”,从不为己争斗。
美貌:在所有的动物中,马“身材高大又最匀称、最优美”,有高贵姿态。
4.作者对两种马各持什么态度?这种态度集中表现在哪些段落?
作者同情家马,欣赏野马,这种态度集中表现在二、三自然段。
课文是一篇介绍马的科学小品,也是一篇优美的散文。
作者用文学的笔调,描绘了马在两种生存状态下的不同形象,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在无垠的草原上”“自由自在地生活着的马匹”的由衷赞美,对“被人养育”“经过训练”“供人驱使”的马的深刻同情。
5.全文可分两部分,第1、2节写人类驯养的马,第3、4、5节写天然野生的马。
通过对比表现了两种状态下马的不同生存状况。
三、问题探究
1.如何理解“它的教育以丧失自由而开始,以接受束缚而告终”?
首先,“教育”是拟人化用法,指人类对马的驯养。
其次,“以丧失自由而开始”指马一出生就受到人的照顾,被人喂养,而不是自由自在地自己去寻找食物;“以接受束缚而告终”,
包含两层含义:(1)指马被套上缰绳,披上鞍辔,戴上衔铁,钉上蹄铁;(2)指马从思想上接受服从的观念,服从成为马的天性。
这句话概括了人类对马所做的一切,表达了作者对马的深切同情,寄托了作者的政治理想。
2.“给马戴黄金链条”等是不是对马的“侮辱”?
讨论明确:是“侮辱”,因为这些做法使马失去了人的伙伴的平等地位,沦为人类的奴隶和玩物,马的特性丧失殆尽。
精神的泯灭是最大的悲哀。
3.找出文中对比描写的相关内容,并思考其作用。
就全文来看,作者是将家马与野马作比,以家马的驯良来衬托野马的自由奔放,就最后一段来看,是以其它动物来衬托马的美貌。
4.文章在写马的美貌时,与其他动物作了对比,你认为其他动物真的很丑吗?说说你的看法。
运用对比描写,更能突出马的美貌。
但作者把马与其他动物作比较时,态度是不很客观的,因为动物的外形是它们在漫长进化过程中为适应环境自行演变的结果,无所谓优劣美丑。
5.写作方法。
①本文运用拟人的手法来表现马,赞美马,在作者的笔下,马被赋予人格的魅力,如本来马在战场上是被迫冲腾蹿跃的,可作者写道它“喜爱”并“追求”兵器的撞击声;马是受人摆布和约束的,可作者却说它“知道克制”自己;马被驯服,这种驯服作者称之为“教育”。
马在作者的笔下,具有了人一般的意志品质。
它像英勇忠义的战士,又像驯服诚实的奴仆,像豪迈而犷野的游侠,又像典雅高贵的绅士。
②本文多处运用了对比的手法。
如将人工驯养的马与天然野生的马不同生存状况的对比,抒发了对驯马的同情与对野马的赞美。
又如将马与驴、狮子、牛、骆驼、犀牛、鹿、象七种动物对比,从而更加突出了马的姿态高贵。
四、拓展小结
1.同学们,布封的笔下,马已被赋予人性的光彩,它像英勇忠义的战士,像驯服诚实的奴仆,像豪迈而犷野的游侠,又像典雅高贵的绅士。
所以,与其说作者赞美野马,不如说作者赞美有着野马一般美质美德美貌的人。
布封之所以将马写得栩栩如生,这正是把人的思想浸入到马身上的缘故。
我们要一个做像马一样的人。
自古文人相惜,作家梁晓声就曾写过《假如我为马》这样一篇文章,文中有这样一段话“是的,我如果在对生命形式进行选择时,我竟不幸没了做人的资格,那么,我恳求造物主赐我为一匹野马,如果我的渴望得不到更大的满足,那么就让我变成一匹野马,在行动上
去追求更大的自由。
”
2.汉字中有许多以“马”为偏旁的字,找出其意义为骏马的字,越多越好3.收集古代与马有关的历史故事、成语或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