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版新高考选考历史(人民版通史)一轮复习精练习题高效作业:第十五单元 第1讲 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 Wo
2021版新高考选考历史(人民版通史)一轮复习精练习题高效作业:第十五单元 第4讲 当今世界经济的区域集

(建议用时:45分钟)一、选择题1.二战后,欧洲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但2015年3月冰岛宣布放弃加入欧盟,2018年6月英女王批准英国脱欧法案,英国退出欧盟。
这表明()A.欧洲联盟随冷战结束已经失去其存在价值B.冷战后欧洲各国都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C.大国强权政治仍然主导着欧洲的国际关系D.欧洲一体化进程中存在着主权让渡的博弈解析:选D。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欧盟的存在有利于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符合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需求,故A项错误;材料主要强调的是欧盟一体化中的曲折,而非强调各国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故B项错误;欧洲的国际关系建立在独立自主、平等的外交关系上而非大国强权政治,故C项错误;据材料“冰岛宣布放弃加入欧盟”“英女王批准英国脱欧法案,英国退出欧盟”可知,随着欧盟一体化程度的加深,各国主权让渡存在分歧,故D 项正确。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各种合作组织纷纷建立,其中资源和原材料丰富的新兴发展中国家,为应对不利的国际经济秩序而自发组织在一起。
以下符合这一要求的组织是()A.亚太经合组织B.欧洲经济共同体C.北美自由贸易区D.石油输出国组织解析:选D。
亚太经合组织有发达国家也有发展中国家参与,故A项错误;欧洲经济共同体基本上是发达国家参与,且是全方位的合作,故B项错误;北美自由贸易区有最发达国家——美国,也有发展中国家——墨西哥,故C项错误;石油输出国组织简称“欧佩克”,是亚、非、拉石油生产国为协调成员国石油政策、反对西方石油垄断资本的剥削和控制而建立的国际组织,符合题意,故D项正确。
3.2018年3月,“CPTPP”(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由来自澳大利亚、日本、墨西哥等11个国家的代表共同签署。
截至2018年12月底,除日本以外的其他10个国家对协定国废除了几乎所有的关税,日本也废除了100%的工业产品和82.3%的农林水产品的关税。
这些做法()A.顺应了贸易自由化潮流B.加剧了地区发展不平衡C.阻碍了世界多极化发展D.加强了成员国政治合作解析:选A。
(选考)2021版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综合提升(十五)课件岳麓版

顾谈判对手的合理利益,意味着谈判双方在各自希望得到的目标之间实现某种有取有予 的平衡,意味着反对和抵制国际关系中的任何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妥协是斗争结果的 另一种形式。二战后的 70 多年来,这种妥协的实例比比皆是,从而在国际关系中出现了 以对话代替对抗、以缓和与合作代替战争或“冷战”的新局面。这是人类社会在经过 20 世纪的战争风云之后,进一步走向文明与成熟的标志。
按ESC键退出全屏播放
3.通过外交手段实行必要的妥协:人类在付出两次世界大战和一次“冷战”的巨大代价 之后,开始学会了通过外交手段实行必要妥协这种处理国际争端的古老而又全新的方法。 一战前,欧洲列强之间毫不妥协,最终使大战爆发。一战以后,人们在一定程度上接受 了教训,使通向二战的道路曲折得多。二战后,人们更多地接受了历史的教训,在处理 国与国之间的矛盾与危机时表现出更多的谨慎。伴随着“冷战”的发展、缓和与结束, 妥协方式越来越成为解决国际纠纷的常规手段。今天,妥协意味着任何国家都不能以自 己的意志强加于人,意味着参加谈判的国家在捍卫自己核心利益的同时,必须承认和照
三、地区冲突产生的原因和教训 1.原因 (1)从历史上看,第三世界的许多国家之间,存在着民族、宗教矛盾或领土、边界纠纷。 其中有一些矛盾和纠纷,是帝国主义、殖民主义者有意制造而形成的历史问题。第二次 世界大战后,随着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统治的崩溃,新兴的独立国家在历史上形成的种 种矛盾和纠纷开始表面化、尖锐化,成为影响国际关系、引发战争的主要原因。 (2)从现实情况看,地区霸权主义的抬头也是第三世界国家之间频频发生战争的一个重要 原因。
第十五单元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单元综合提升
历史
01
规律知识归纳
02
单元质量检测(十五)
一、关于世界性大战的规律性思考 1.世界性大战留给世人的教训 (1)要保持一个相对合理的国际秩序,以强凌弱、对战败国一味勒索,只会带来更大的冲 突。 (2)国际经济纠纷容易引发战争,在遇到世界性经济危机时,各国应该团结互助,共渡难 关,切忌以邻为壑。
2021年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第11讲 精练——高效作业

(建议用时:45分钟)一、选择题1.(2020·南平质检)公元前5世纪左右,希腊社会出现一股英雄化的趋势,一些战士、诗人被提升为英雄,这种英雄化的趋势为后世统治的神化提供了范本。
这一现象() A.是城邦政治和宗教整合的产物B.旨在维护希腊民主政治制度C.反映城邦意识形态宗教化过程D.体现了希腊社会的个人崇拜解析:选A。
公元前5世纪左右是雅典民主的黄金时期,材料中的现象都与民主政治及宗教相关联,故选A项;“一些战士、诗人被提升为英雄”与维护民主政治没有因果关系,排除B项;“公元前5世纪左右”是雅典民主的黄金时期,此时充分肯定了人的价值,不是扩张神的作用,排除C项;“一些战士、诗人”是对普通人价值的肯定,排除D项。
2.(2020·石家庄一模)下图为公元前5世纪中叶伯里克利主持重建的雅典卫城及其周边主要建筑物的布局示意图。
据此可知()A.伯里克利打破了贵族对政权的控制B.重建工作意在抵御波斯的侵略C.神权的膨胀抑制了人文精神的发展D.雅典重视培养公民的参政意识解析:选D。
由图片看出,雅典卫城的建筑群里剧场和神庙数量较多,说明雅典非常重视公民的公共活动,并通过公共活动来培养公民的参政意识,故选D项。
3.(2020·博雅闻道质量测评)有学者认为,希腊各城邦中的政治集体或公民集体同土地所有者集体是一回事,古代雅典就曾专门以地产收入的多少划分公民的不同等级。
这反映出当时雅典()A.公民权利与义务相统一B.财产资格会影响公民参政C.直接民主等级色彩浓厚D.城邦政治的弊端已经显现解析:选B。
据材料“以地产收入的多少划分公民的不同等级”可见财产对参政会有影响,故B项正确。
4.(2020·蚌埠质检)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一书中说,“城邦在本性上先于个人和家庭”,“凡隔离而自外于城邦的人……他如果不是一只野兽,那就是一位神”。
他强调了() A.城邦是由个人和家庭构成的B.公民利益是城邦价值核心C.个人的利益应当服从于城邦D.城邦已被赋予了神权色彩解析:选C。
2021年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第4讲 精练——高效作业

(建议用时:45分钟)一、选择题1.(2020·北京东城区期末)有学者认为“作为秦始皇统一海内以来历代沿用的辅政制度,早已为士大夫官僚集团所认同和接受,有其巨大的制度惯性”。
突破这一制度惯性的演变是()A.从世卿世禄制到官僚制B.从察举制到“恩荫”制度C.从宗主督护制到三长制D.从废丞相到实行内阁制解析:选D。
由材料“秦始皇统一海内以来历代沿用的辅政制度,早已为士大夫官僚集团所认同和接受,有其巨大的制度惯性”可知这一辅政制度为丞相制度,而废丞相设内阁打破了这一制度惯性,故选D项。
2.(2020·重庆期末)明朝正德十二年(1517年),武宗想出关打猎游乐,在居庸关被巡关御史张钦仗剑挡驾,无奈悻悻而还。
后来武宗乘张钦巡视他处之机,黑夜微服偷偷出关,一路都生怕张钦追拦。
这一史事表明()A.君主专制空前加强B.监察制度走向成熟C.官僚体制制约皇权D.北方边防体系严密解析:选C。
据材料“武宗被巡关御史张钦仗剑挡驾……武宗乘张钦巡视他处之机,黑夜微服偷偷出关”可知,皇帝受到官员的制约,这一史实表明官僚体制制约皇权,故选C 项。
3.(2020·唐山一模)明代设置锦衣卫、东厂、西厂和内行厂,负责侦察监视吏民,可以不通过司法程序任意逮捕。
厂卫的设置反映了()A.官僚政治模式的异化B.传统司法体系的崩溃C.明代朝局民政的混乱D.君主专制制度的完善解析:选A。
厂卫制度属特务政治,体现了官僚政治模式的异化,故选A项;厂卫制度是增强君权的措施,是对传统司法制度的补充,排除B项;厂卫的设置并不意味着明代朝局民政的混乱,排除C项;厂卫制度是明清君主制异化的表现,排除D项。
4.(2020·福州质检)明朝在中央各部均设六科给事中,除对六部进行科抄、科参(均指稽查各部事务)外,还具有侍从、规谏、封驳(皇帝诏令如有失可封还)等职能。
据此可知() A.内阁学士形同虚设B.皇权受到一定制约C.皇帝直接掌管六部D.专制皇权达到顶峰解析:选B。
2021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五单元近现代世界科技和文艺单元整合备考提能创新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

第十五单元近现代世界科技和文艺单元知识整合(一)宏观体系构建(二)专题知识总结1.15-20世纪自然科学发展的四个阶段2.17世纪到20世纪初的文学和艺术(美术、音乐)发展的三个阶段(1)17世纪至18世纪中期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西欧工商业的发展,经济上的进步导致技术的进步;政治上大多数国家的资产阶级尚无力推翻封建统治阶级,需要王权的庇护以发展自己,而国王要依靠资产阶级来削弱贵族势力,并推行重商主义扶持资产阶级,这种王权与资产阶级的妥协造成了文学艺术的封建色彩。
欧洲文学艺术流行的是古典主义潮流,它崇尚理性和创作的规律性,追求完美和谐的形式。
(2)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期该时期西方主要国家的工业革命正在加紧进行,工业资产阶级的力量也壮大起来;18世纪末法国革命时代的到来以及资本主义社会秩序确立后,人们对“理性王国”深感失望,对现实不满,标志着古典主义时期的结束。
与政治和社会领域的激进运动相对应的是文学艺术领域,浪漫主义运动发展起来。
(3)19世纪下半期至20世纪初工业革命完成后,资本主义制度的固有矛盾和弊病逐渐暴露。
真实反映现实生活,揭露和批判社会黑暗的现实主义开始取代浪漫主义,成为资本主义社会文化的主流。
(三)中外关联1.明清时期中西方科技差异的表现及原因(1)表现①约从15世纪后半期开始,近代科学在西欧兴起;我国的传统科技逐渐被西方赶上和超过.②在内容上,中国在科学上的主要成就属于应用科学,如《本草纲目》等;西方科学家研究的重点是对事物及其规律的探索。
③在研究方法上,西方科学家进行的研究注重实验方法;而中国主要采取传统的整理典籍和总结经验的方法。
16世纪中西科学在内容和方法上的差别,正是近代科学与传统科学本质差别的具体体现。
(2)原因2.西方印象画派与中国写意画的比较(1)印象画派的构图主要抓住事物整体的瞬间印象,表现自己的主观色彩感觉,对细节的处理缺乏统一的标准。
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而对一些非本质的东西则有意加以模糊化。
2021年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第35讲 精练——高效作业

(建议用时:45分钟)一、选择题1.(2020·济南期末)明清时期,官员在君主面前的地位越来越低,但这并未使官僚队伍与君主离心离德,也没有影响官僚对皇帝和国家的忠心,反而还使这种忠心越来越强烈。
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科举制度日趋僵化B.自然经济仍占主流地位C.君主专制空前强化D.程朱理学影响根深蒂固解析:选D。
明清时期,除了在政治上强化君主专制(如废丞相、设军机处)之外,还在思想文化上加强君主专制,其具体措施就是用程朱理学控制士人的思想,故选D项。
2.(2020·黄冈质检)李贽并未绝对地否定孔子及其思想,在佛寺生活期间,他谈经读佛却还供奉孔子;他反对把孔子言论的价值绝对化和对孔子的盲目迷信。
这在当时() A.背离了传统儒家思想B.开启了清代的考证学术之风C.推动了人们从正统儒学的束缚中解脱出来D.奠定了近代民主思想的基础解析:选C。
通过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李贽反对盲从孔子,向传统理学思想发起了挑战,其主张在某种意义上推动了人们从正统的儒学束缚中解脱出来,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故C项正确。
3.(2020·宁波十校联考)“夫治天下犹曳大木然,前者唱邪,后者唱许。
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
”这句名言出自()A.《明夷待访录》B.《日知录》C.《天下郡国利病书》D.《船山遗书》解析:选A。
这句名言的意思是治理天下好比两个拉木头的人,要喊着调子相互配合,强调的是君臣关系,是黄宗羲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故A项正确。
4.(2020·广东百校联考)下面分别是传统社会治理结构图和黄宗羲设想的社会治理结构图。
由此可知,黄宗羲认为()A.应从根本上否定君主制度B.应建立平等和谐的君臣关系C.君主专制存在严重的弊端D.统治者应重视对百姓的教化解析:选C。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黄宗羲猛烈抨击君主专制,由材料中黄宗羲的社会治理结构可知,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存在严重的弊端,故C项正确。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十五单元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检测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第十五单元检测试题(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编者选题表日本实现现代化的途径23日本的君主立宪制24综合25、26、27、28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战国时期,有人提出治理国家应当“食有劳而禄有功,使有能而赏必行,罚必当”“夺淫民之禄,以来四方之士”。
这一主张的实行,打击了( )A.旧贵族B.商人C.新兴地主D.农民解析:A 材料体现的主张是赏罚分明,选贤任能,这打击了传统的以世卿世禄制为主的旧贵族,反映了新兴地主阶级的要求,故A项正确。
2.中国古代有一场改革发生于图中的地区④。
下列经济措施属于这场改革的是( )A.废井田B.均田令C.坊市制D.免役法解析:A 根据“赵”“韩”等诸侯国可判断此时处于战国时期,再根据④处的“咸阳”可知这场变革发生在秦国,战国时期秦国影响最大的变法就是商鞅变法。
废井田属于商鞅变法的内容,故A项正确。
3.柏杨称商鞅变法是在大黄金时代的一次惊心动魄的大魔术。
这次变法使秦国( )A.出现迁徙与择业的相对宽松环境B.私人工商业经济得到迅速发展C.士人阶层冲破束缚出现思想争鸣D.创建新权力结构实现富国强兵解析:D 商鞅变法编订户口,五家为伍,十家为什,规定居民要登记户籍,加强了对人口的管理,迁徙与择业受到了严格的控制,故A项错误;商鞅变法禁止弃农经商,私人工商业经济的发展受到了限制,故B项错误;商鞅变法采取了焚烧诗书的措施,士人阶层冲破束缚出现思想争鸣不符合史实,故C项错误;商鞅变法实行县制创建新权力结构,商鞅变法最终使秦国实现了富国强兵,故D项正确。
4.他是一位卓越的少数民族政治家和改革家。
他崇尚中原文化,实行汉化,禁胡服、胡语,改变度量衡,推广教育,改变姓氏并禁止归葬,提高了鲜卑人的文化水准。
是西北方各民族陆续进入中原后民族融合的一次总结。
这些改革顺应了下列哪一趋势( )A.民族融合B.从分裂走向统一C.中央集权加强D.经济中心南移解析:A 北魏孝文帝改革顺应了民族融合的趋势。
2021高考人民专题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15 专题过关训练

专题过关训练(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题4分,共48分)1.马克垚主编的?世界文明史?中写道:“牛顿革命的影响远远超出了自然科学的范畴,事实上极大地改变了整个欧洲思想界的精神气候。
〞这主要说明牛顿革命()A.激发了法国人极富玄想的探索精神B.促进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开展C.确立了理性化或科学化的思维传统D.推动了宗教改革运动的兴起C[题干中“极大地改变了整个欧洲思想界的精神气候〞表达出牛顿革命影响了整个欧洲的思想,而非仅限于法国,故A项错误;牛顿力学产生于17、18世纪,而文艺复兴运动那么是14—17世纪的思想解放运动,故B项错误;题干中“极大地改变了整个欧洲思想界的精神气候〞表达出牛顿革命确立了理性化或科学化的思维传统,故C项正确;宗教改革运动早于牛顿革命,故D项错误。
]2.马文·佩里在?西方文明史?中写道:“中世纪那幅封闭的、仅限于地面并以地球为中心的宇宙图景被淘汰了,代之而起的是无限的、受普遍法那么制约的新宇宙,地球现在被看作其中的一颗行星〞。
他认为此“普遍法那么〞是() A.经典力学体系构筑了现代物理学理论框架B.生物进化学说科学地解释物种进化的原理C.近代科学开展引领人们对自然理性的认识D.相对论、量子论深化人类对微观世界的认识C[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确实立,不是现代物理学,故A项错误;生物进化与材料中的宇宙运行不符,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中“代之而起的是无限的、受普遍法那么制约的新宇宙,地球现在被看作其中的一颗行星〞说明随着近代科学的开展,人们对自然的认识越来越客观,故C项正确;D 项属于现代科技的范畴,与材料中“中世纪以来〞的时间不符,排除。
] 3.“小合时宜,渐渐澌灭,其合宜者,得以永存,此谓表道自然之理。
但其随与耶苏(耶稣)之旨相反,故各国儒士,均小服其言。
初叫辩驳蜂起,今佩服者渐多……〞材料主要反映出()A.进化论冲击中西方宗教思想B.中国儒家思想传入西方C.启蒙思想推动中国教育变革D.西方宗教思想传入中国A[由“其合宜者,得以永存,此谓表道自然之理〞可知主张是顺应时代才能长存,从“但其随与耶苏(耶稣)之旨相反〞可知这一思想是与基督教不同的进化论思想,故A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涉及中国儒家思想传入西方和中国教育的变革,故B、C两项错误;从“故各国儒士,均小服其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议用时:45分钟)一、选择题1.1945年9月,美、英、苏、法等国外交部部长在伦敦会晤。
法国主张肢解德国,苏联外长莫洛托夫否决了把鲁尔和莱茵从德国分离的提议,美、英代表比苏联的态度稍微缓和一些,但是,对于肢解德国的方案却坚决反对。
这表明()A.意识形态的差异起决定作用B.国家利益的分歧影响国际关系C.西欧国家希望摆脱美国控制D.美苏两国逐渐从合作走向对抗解析:选B。
据材料“法国主张肢解德国,苏联外长莫洛托夫否决了把鲁尔和莱茵从德国分离的提议,美、英代表比苏联的态度稍微缓和一些”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法德两国是世仇,因此法国主张肢解德国,而苏联出于维护自身安全的考虑,反对这一提议,因此国家利益的分歧影响着国际关系,故B项正确。
2.(2020·江苏盐城模拟)杜鲁门总统在其回忆录中指出,没有德国,“欧洲的防御不过是大西洋岸边的一场后卫战”,有了德国,欧洲“就能有一个纵深的防御”。
因此,在美国的支持下,联邦德国作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加入北约。
美国此举()A.加强了对德国的政治控制B.促进西欧一体化的进程C.有利于遏制共产主义扩张D.标志两极对峙格局形成解析:选C。
“北约”是一个反对苏联和东欧国家的军事政治集团,是遏制共产主义的冷战表现,与材料中“就能有一个纵深的防御”相符,故选C项;“加强了对德国的政治控制”,与材料中“北约”“欧洲的防御”的整体层面不符,排除A项;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使欧洲人认识到国家联合的重要性,开始了经济一体化的探索,与材料中“北约”“美国”不符,排除B项;1955年,欧洲出现了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的局面,美苏两极格局形成,排除D项。
3.1948年4月,美国国会通过《1948年对外援助法》,规定“马歇尔计划”的金额应逐年审批,不确定4年的总金额,拨款53亿美元作为头15个月的援欧资金,但只是最大限额,并规定受援国须承担某些具体义务。
据此可知,马歇尔计划()A.依靠的是民间和私人资本B.有利于加强美国控制西欧C.美国和西欧处于平等地位D.国会负责该计划具体实施解析:选B。
材料“1948年4月,美国国会通过《1948年对外援助法》”说明是国家行为而不是民间行为,故A项错误;据材料“金额应逐年审批……并规定受援国须承担某些具体义务”可知,金额控制和承担某些具体义务有利于美国加强对西欧的控制,故B项正确;材料“逐年审批……并规定受援国须承担某些具体义务”说明美国处于主导地位,故C项错误;材料“美国国会通过《1948年对外援助法》”说明国会只是负责立法而不是具体实施,故D项错误。
4.1948年4月至1952年2月,美国向欧洲经济合作组织成员提供了129.9亿美元援助,同时约定:这些美元必须用来购买美国的援欧物资,且受援国要在降低关税、减少贸易限制和开放国内市场方面做出让步。
由此推知,美国此举()A.遏制了苏联势力的扩张B.提升了美国的国际地位C.推动了欧美之间的合作D.有利于扩大美国的出口解析:选D。
根据材料“这些美元必须用来购买美国的援欧物资,且受援国要在降低关税、减少贸易限制和开放国内市场方面做出让步”可知,西欧各国大规模进口美国商品以及降低税率有利于美国对外商品和资本输出,故D项正确。
5.下图是1952年苏联报刊上的一幅漫画,漫画左下角的美国人在呼吁“和平、防卫、裁军”,而美国将军正在欧洲地图上标注美国的军事基地,右上角的CCCP是苏联国名的俄文缩写。
据此可知()A.美苏争霸斗争激烈B.两大对峙军事集团出现C.美国军民对立严重D.美苏两国矛盾日益加剧解析:选D。
从图片中可看到,美国所标注的军事基地在苏联周围均匀而密集分布,对苏联形成了包围圈,这说明美苏战时同盟关系开始转变为冷战和对峙,两国矛盾加剧,故D 项正确。
6.古巴导弹危机爆发后,美、苏都摆出一副不惜动用核武器的姿态,但实际上双方之间的秘密接触不断,努力把冲突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危机最终和平解决并促使几个限制核武器的协定形成。
这说明当时()A.多极化趋势得到显著加强B.美苏关系实现了全面和解C.和平和发展成为时代主题D.两极对抗与妥协同时并存解析:选D。
由所学知识可知,冷战期间美苏两极对抗态势明显,再由材料“实际上双方之间的秘密接触不断”“危机最终和平解决”可知,当时双方也有妥协,两极对抗与妥协同时并存,故选D项。
7. (2020·山东青岛调研)美国近年来披露的档案证实:“在朝鲜战场上,苏联没有出动一兵一卒,但美国对朝鲜战争政策的制定却一直受苏联的牵制和制约……《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使其最终放弃动用核武器,并把朝鲜战争扩大到中国全境的企图。
”这反映出()A.冷战中伴有“热战”B.社会主义阵营的优势非常明显C.两极对峙格局最终形成D.苏联曾对美国构成实质性威胁解析:选D。
材料“美国对朝鲜战争政策的制定却一直受苏联的牵制和制约……《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使其最终放弃动用核武器,并把朝鲜战争扩大到中国全境的企图”说明苏联曾对美国构成实质性威胁,故D项正确。
8.20世纪50年代初,苏联加大了对东欧国家的军事援助,按照本国军队的模式对东欧国家的军队进行整顿改组和军事训练。
这些措施()A.加快了欧洲国家联合的进程B.推动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C.增强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D.体现了华沙条约组织军事一体化解析:选C。
东欧当时为社会主义国家,苏联援助东欧国家,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故选C项;苏联的措施加剧了西欧与东欧的分裂,排除A项;1949年北约就已经成立了,排除B项;华约是在1955年成立的,而题干所示时间为20世纪50年代初期,排除D项。
9.二战后,美国对亚太地区的日本、南朝鲜、新加坡、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实行经济让步政策,促进了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
美国此举意在()A.扩大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影响B.帮助盟友恢复发展经济C.争夺中间地带以巩固其霸权D.推动区域经济的集团化解析:选C。
材料反映的是美国对亚太地区作出经济让步政策,不是为了扩大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影响,故A项错误;当时美国与香港、台湾等地区并不是盟友关系,故B项错误;二战后,美苏两极对峙,美国此举是为了在亚洲地区扩大影响,防止这些地区被苏联控制,故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不是区域经济集团,故D项错误。
10.(2020·博雅闻道高三联合质测)1956年,南斯拉夫、印度、埃及三国领导人发表《联合公报》,强调坚持民族独立、反对参加对立的军事集团。
这成为不结盟运动的前奏。
影响该公报发表的直接背景是()A.美苏冷战局面开始出现B.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形成C.发展中国家登上了国际舞台D.西欧国家开始走上联合之路解析:选B。
冷战局面开始于1947年“杜鲁门主义”,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强调坚持民族独立、反对参加对立的军事集团”可得出与两大军事政治集团的形成有关,故B 项正确;“1956年,南斯拉夫、印度、埃及三国领导人发表《联合公报》”没有对世界产生多大的影响,不能反映发展中国家登上了国际舞台,故C项错误;“1956年,南斯拉夫、印度、埃及三国领导人发表《联合公报》”与“欧洲联合”无关,故D项错误。
11.1950年1月4日,杜鲁门在年度国情咨文中再次督促国会通过“技术援助和资本投资的立法”,他说,“广大亚非拉地区的人民已经骚动和苏醒,如果不支持这些国家去寻求卓有成效的道路,那他们就会落入同人类自由敌对的哲学控制之下”。
这表明() A.两大阵营的对抗日益激烈B.第三世界的崛起有力地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C.美国冷战的中心开始转移D.美国利用经济援助来为政治和战略目标服务解析:选D。
据材料中的“广大亚非拉地区的人民已经骚动和苏醒,如果不支持这些国家去寻求卓有成效的道路,那他们就会落入同人类自由敌对的哲学控制之下”等信息可知,杜鲁门对广大亚非拉地区进行经济援助的目的是遏制苏联,即遏制苏联式政治经济制度向第三世界的扩展,这说明经济援助成为美国政治和战略目标的工具,故选D项。
12.(2020·福建福州一中测试)下表是关于冷战史研究中各学派的不同观点,由此可以推出的正确结论是()A.观点不一反映了历史研究的复杂性B.新冷战史的研究方式最为合理准确C.各种学派迭出不利于还原历史真相D.冷战起源是冷战史研究的主要内容解析:选A。
由材料中“正统学派”“修正学派”“后修正学派”“新冷战史”对冷战的认识不同,得出的观点不同可知,这说明了历史研究的复杂性,故A项正确;B项说法错在“最为合理准确”;各种学派的研究有利于接近历史真相,故C项错误;冷战史研究的主要内容在不同时期会有不同的内容,故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殖民主义是西方列强使用侵略手段使落后国家变为其殖民地、半殖民地或附属国的侵略政策。
在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材料一西班牙人劫掠阿兹特克帝国,劫掠印加帝国,劫掠他们所侵略的其他国家,这是最直接的攫取财富的手段……有些北欧洲人的确知道西班牙新财富的来源,因此决定不再通过西班牙人之手,而由自己直接去夺取。
英国、荷兰、法国的商人,虽经官方授权组成商业公司,掠夺起来和做买卖一样毫不犹豫……这些冒险家摇身变成海盗,直接掠夺货物,烧毁城镇。
材料二在工业化时代,大部分国家致力于保护本国和殖民地市场,排除外国竞争,英国强大的海军扮演了关键的角色,它为英国产品打开了全球市场;降低了产品运往远方市场的航运成本(有一部分是通过扫荡海盗实现);在某些情况下,它还防止外来者在英国殖民地与英国货竞争。
——摘编自彭慕兰《贸易打造的世界》材料三1949年1月在杜鲁门总统的就职演说中提出了四点主要的行动原则,其中第四点谈道:“为了以我们先进的技术和进步的工业帮助改善和发展那些尚未发展起来的地区……提供我们所有的技术和知识给那些爱好和平的人们……促进对需要发展地区的资本的投入”……“该计划是我们对受共产主义威胁的国家援助的具体表现,是和我们保证这些国家在衣食住等条件方面得到适当改善,从而防止共产主义在自由世界扩张的政策相辅相成的,致力的不仅是为这些人民带来民主的理想,而且要通过合作为他们带来美好生活的实际利益。
”这就是杜鲁门政府对第三世界进行开发援助的第四点计划。
——摘编自刘国柱《第四点计划与杜鲁门政府在第三世界的冷战战略》(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它们所反映的殖民方式存在的差异;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出现这种差异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美国针对第三世界国家推行的冷战战略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近代以来西方大国与亚非拉国家的关系谈谈你的认识。
解析:(1)第一小问差异,根据材料一“这些冒险家摇身变成海盗,直接掠夺货物,烧毁城镇”可知,西班牙等欧洲列强以暴力方式,进行直接掠夺;根据材料二“工业化时代,大部分国家致力于保护本国和殖民地市场”可知,工业化时代,欧洲殖民者注重市场的保护,倾销商品掠夺原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