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PPT课件 泰兴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一历史限时训练(三)的讲评
高中历史月考试卷讲评精品课件

试卷讲评应追求的境界——
喝牛奶要品出芳草的清香!
(1)审提示语 (2)审限定语 (3)审答项语 (4)审赋分
据材料一,概括,为此。 董仲舒的,汉武帝,具体
主张,措施
1+1或2 1+1+1+1或2+2
• 材料二 天子受命于天,诸侯受命于天子,子受命于父, 臣受命于君,妻受命于夫,诸侯受命者,其尊皆天也,虽 谓受命于天亦可。——董仲舒《春秋繁露》 材料三 夫仁、谊(义)、礼、知(智)、信,五常之道, 王者所当修饬也。五者修饬,故受天之佑,而享鬼神之灵, 德施于方外,延及群生也。——《汉书· 董仲舒传》 据材料二、三,指出董仲舒又提出了怎样的主张?这些主 张在当时有何作用?(4分)
1、看题型,明主题。 题型:综合型(分析、评价为主) 主题:从问题形式上有内涵式也有外延式;从内容上史 论结合型。 2、联系专题知识,寻求归属感。 专题知识: 必修三专题一汉代儒学,董仲舒,孟子。 3、看设问,用心“四审”。
• 《汉书· 董仲舒传》说:“(董)仲舒遭汉承秦灭学之后,六经离析,下帷 发愤,潜心大业,令后学者有所统一,为群儒首。”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 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 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 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汉书· 董仲舒传》 • (1)据材料一,概括董仲舒的主张。(2分)为此,汉武帝采取了哪些具 体措施?(4分)
——历史试卷讲评
材料题审题做题一般思路:
1、看题型,明主题。 2、联系专题知识,寻求归属感。 3、看设问,用心“四审”。 (1)审提示语 (2)审限定语(时地人、国、主体) (3)审答项语 (4)审赋分 4、精看材料:带着问题寻找相关有效信息(15分)《汉书· 董仲舒传》说:“(董)仲舒遭汉承秦灭学之后,六经离 析,下帷发愤,潜心大业,令后学者有所统一,为群儒首。”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 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 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 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汉书· 董仲舒传》 (1)据材料一,概括董仲舒的主张。(2分)为此,汉武帝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 (4分) 材料二 天子受命于天,诸侯受命于天子,子受命于父,臣受命于君,妻受命于 夫,诸侯受命者,其尊皆天也,虽谓受命于天亦可。——董仲舒《春秋繁露》 材料三 夫仁、谊(义)、礼、知(智)、信,五常之道,王者所当修饬也。五 者修饬,故受天之佑,而享鬼神之灵,德施于方外,延及群生也。——《汉书· 董 仲舒传》 据材料二、三,指出董仲舒又提出了怎样的主张?这些主张在当时有何作用? (4分)材料四 秦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富者田连阡陌, 贫者无立锥之地。……,古井田法虽难卒行,宜少近古,限民名田,以赡不足, 塞兼并之路,……然后可善治也。——《汉书· 食货志》引董仲舒语 据材料四,概括实现“善治”的主要途径。(2分)这一途径体现了孟子的什么 治国理念?(1分)(4)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董仲舒历史地位的认识。(2 分
泰兴市第一高级中学2016~2017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历史(定)

泰兴市第一高级中学2016~2017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历史试题命题人:李美华审题人:李美华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题,共60分)1.《荀子·富国》认为:“今是土之生五谷也,人善治之,则亩益数盆,一岁而再获之。
”这反映了古代中国农业生产具有的特点是()A.男耕女织B.精耕细作C.铁犁牛耕D.自给自足2.右图为《东汉集市画像砖》拓片。
画面左右上角分别刻有“北市门”、“南市门”。
下列对图片中集市的解读正确的是()A.交易时间不受限制B.受到政府严格监管C.交易场所遍及城中各处D.起源于农村的“草市”3.明清时期的晋商为中国十大商帮之首,其经营的盐、铁、棉、布、皮毛、丝绸、茶叶及金融业商号,遍及全国各地并远涉欧洲日本东南亚和阿拉伯国家。
晋商的活动,不仅成就了许多富商巨贾和商界精英,也推动了山西经济的进步。
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①晋商的活动促进了明清商品经济发展②闭关锁国政策并非完全禁止对外贸易③明清时期重农抑商政策已被完全取消④晋商经营的商品种类和经营范围广泛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4.清乾隆二十二年谕令,只准洋商在广州一口通商。
乾隆二十四年又颁行右图所示的防夷措施。
材料反映清政府()A.断绝中外经济交流B.实行重农抑商政策C.禁止民间贸易往来D.严格限制外商贸易5.右图是2016年5月中国邮政发行“二十四节气”特种邮票中的两张,这两张邮票最能直接体现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是()A.土地私有B.铁犁牛耕C.自给自足D.耕织结合6.一位西方历史学家指出:“资本以利润的形式从世界各地源源流入欧洲,……。
调查表明,18世纪从印度和西印度蔗糖殖民地所榨取的利润与1800年在英国工业上的投资一样多。
”由此可见,近代欧洲崛起的重要因素之一是()A.进行殖民掠夺B.发动侵略战争C.开辟新的航路D.开展工业革命7.阅读下表,指出19世纪英国资本总额快速增长的最重要原因是()英国资本总额情况表时间1750180018331865资本总额(万英镑)50000150000250000600000——改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A.世界市场雏形出现B.君主立宪制初步确立C.成为“日不落帝国”D.工业革命的不断推进8.为纪念荷兰辉煌的航海历史和传统,自1975年开始,阿姆斯特丹每五年举行一次航海节。
江苏省泰兴市第一高级中学14—15学年上学期高一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

泰兴市第一高级中学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历史试卷命题人:黄家军审题人:闾新华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题仅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2分,合计60分)1、《左传·昭公二十八年》记载:武王克商,先有天下,其兄弟之国十有五人,姬姓之国四十人。
(注:周武王为姬姓)这表明:①分封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②同姓诸侯是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力量③分封制加强了周天子的统治④分封制导致诸侯割据混战A、②③④B、②③C、①②③D、③④2、图一到图二制度的变化表明:图一:西周初年的主要诸侯国图图二:秦朝疆域图A、中央政府的权力在加强B、秦朝的疆域不如西周大,故秦朝的郡县制不如分封制C、分封制加强了西周的统治D、郡县制使得专制皇权加强3、钱穆先生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里论及中国各朝:“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有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
若论汉、唐、宋诸朝,则不能说一切由皇帝专制”钱穆先生之所以说“汉、唐、宋诸朝,则不能说一切由皇帝专制”,主要原因是:A、汉、唐、宋三朝实行三省六部制,对皇帝的权力有一定的制约B、明清之前宰相制度尚存,宰相分担了部分行政权力C、汉、唐、宋三朝宰相对皇帝形成了有效的制约,皇帝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D、汉、唐、宋三朝权臣弄权现象严重,皇帝权力弱小4、“在唐代,一切政令由宰相拟定,送皇帝画敕;在宋代,是宰相向皇帝上劄(zha)子,先得皇帝同意或批改,再正式拟旨;到了明代,则一切诏令,皆由皇帝亲旨,大学士只是皇帝秘书。
”这表明:A、中央集权不断强化B、宰相在我国古代是不掌握实权的官职C、宋朝开始宰相已成为皇帝的秘书D、君主专制不断强化5、三联周刊《一个国家的危机》中这样评价我国古代的专制制度“……专制主义尤其高度集权相当长时间内,几乎被论为中国传统之恶疾,亦为中国衰落之关键因素。
但是,传统中国被称道的盛世由何而来?杰出人物若无专制制度之保障,恐怕也难。
江苏省泰兴中学高一历史自主学习讲义:必修1第1单元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课夏商周的政治制度学测要求:了解西周的建立;理解分封制、宗法制的基本内容和影响;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征一、周朝的建立与灭亡西周: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前771年(周幽王);奴隶社会的鼎盛时期。
东周:春秋:公元前770年-前476年;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
战国:公元前475年-前221年;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
二、西周的分封制1.起源:夏商的分封制度。
2.目的:主要目的: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
根本目的:维护奴隶制度。
3.内容:(1)两个主要分封诸侯者:周武王、周公旦。
(2)受封者、并举例(结合图例):由王族成员建立的诸侯国有晋、卫、燕、鲁、吴;(姬性、同姓不婚、秦晋之好)由功臣建立的诸侯国是:齐。
由先代贵族建立的诸侯国有:许、楚、陈、杞、宋。
成为现在省简称的诸侯国有:晋、鲁(3)诸侯的权利:获得封地:土地、人民;诸侯继续往下分封,形成“天子——诸侯——卿大夫——士”;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如设置官员、建立_武装__、征派_赋役__等。
(4)诸侯的义务: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4.影响:积极影响: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国家政权由松散趋向严密。
开发边远地区,扩大了统治区域。
促进了民族融合和交通发展。
(补充)使西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消极影响(补充):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是贵族的联合专政;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享有较大的独立性,易形成地方割据;未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土地和财产继承上矛盾。
(由宗法制解决)5.瓦解(1)原因:根本原因:生产力发展(铁犁牛耕)导致井田制崩溃。
主要原因:王室衰落、诸侯崛起。
(2)表现周天子失去天下共主的地位;诸侯纷争、诸侯争霸;楚王问鼎;地方设立郡县;礼乐制度遭到破坏等。
三、西周的宗法制1.目的:为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2.含义: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高三历史月考试题及答案-江苏省泰兴市第一高级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阶段练习三

泰兴市第一高级中学2014年秋学期阶段练习三高三历史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题,每题2分,共计60分。
)1.《盐铁论》载:“农,天下之大业也;铁器,民之大用也。
……县官鼓铸铁器,大抵多为大器,……不给民用。
民用钝弊,割草不痛,是以农夫作尉,得获者少,百姓苦之矣。
”由此可见“铸铁官营”的弊端在于A.管理僵化,造成官吏腐败B.产品低劣,影响农业生产C.价格昂贵,加重农民负担D.原料匿乏,市场供应不足2.“天下之士群趋而奔向之。
上意所向,风俗随之,人才高下、士风之醇漓,率由是出。
”材料描述的制度是A.察举制 B.九品中正制C.三省六部制D.科举制3.“积之而后高,尽之而后圣;故圣人也者,人之所积也。
”与此观点最接近的思想家是A.朱熹 B. 陆九渊 C. 李贽 D. 顾炎武4.据台湾学者赵冈的研究,中国在唐宋两朝,大城市人口占到总人口比例的20%以上,而到1820年的晚清,竟只有6.9%。
造成这一变化的重要经济因素是A.市镇经济的发展 B.小农经济的影响C.晚清经济的衰败 D.坊市制度被打破5.顾炎武曾说:“昔之清谈谈老庄,今之清谈谈孔孟。
未得其精而已遗其粗,未究其本而先辞其末,不习六艺之文,不考百王之典,不综当代之务,举夫子论学论政之大端一切不问,而曰一贯,曰无言。
”由此可见顾炎武A.批判理学家空谈义理,脱离现实 B.指责理学家抛弃先秦时期孔孟之说C.深刻地揭示出了明朝灭亡的根源 D.认识到明清儒学已不适应时代需要6.美国人何天爵在《西方视野里的中国形象》中说:“1875年5月,一位尊贵的清朝官员与一位美国姑娘喜结良缘。
得知这一消息后,我与领事想顺便就中美联姻一事向总理衙门的官员表示祝贺。
……我的话说完之后,有一段时间是死一般的静寂。
最后还是恭亲王先抬起了头,接着他长长地出了一口气说:今天真是热得可怕。
”官员出现“死一般的静寂”是因为A.婚姻观念简约文明B.中美文化趋向融合C.传统习俗受到冲击D.政府无法掌控婚俗7.右图是1900年法国发行的绘有“联军合力让中国巨人四分五裂”的漫画明信片。
江苏省泰兴市第一高级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限时训练(二)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

江苏省泰兴市泰兴第一高级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限时训练(二)历史试题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故古者圣人以人之性恶,以为偏险而不正,悖乱而不治,故为之立君上之执以临之,明礼义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罚以禁之,使天下皆出于治,合于善也。
”此言论说明荀子()A.重视礼义教化B.强调严刑峻法C.礼法并施D.主张依法治国【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立足于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全面、准确的解读能力。
材料强调了通过“明礼仪,起法正,重刑法”,既崇尚礼制,又注重法治,即“隆礼重法”,才能达到天下皆治而善。
由此可知看出荀子主张礼乐制度与严刑并用,故选C。
A表述片面化,B、D属于法家主张。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荀子的思想主张2.钱穆说:“从汉代起,我们可以说中国历史上的政府,既非贵族政府,也非军人政府,又非商人政府,而是一个‘崇尚文治的政府’,即士人政府。
”“士人政府”形成的思想条件主要是()A.法家思想的衰微B.黄老之学被推崇C.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D.程朱理学的盛行【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据题干信息“一个‘崇尚文治的政府’,即士人政府。
”士人是指知识分子,联系所学知识应是指儒家学者地位的提高,故选C。
法家思想的衰微不是主要条件,黄老之学被推岽是在汉初,程朱理学的盛行是在宋代以后,因此A、B、D都不符题意。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3.太史公曰:“相如虽多虚辞滥说,然其要归引之节俭,此与《诗》之风谏何异?”据此可知,司马迁认为司马相如作赋()A.重视吸取西汉败亡的教训 B.注意克服文辞铺张的弊病C.创作形式与《诗经》一致 D.旨在批判当时的奢靡世风【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关键信息:“然其要归引之节俭,此与《诗》之风谏何异?” 可知,司马迁强调的是“节俭”,故D项正确;题干材料并没有涉及西汉败亡的相关信息,故A项错误;C项“一致”说法是错误;汉赋的特点是词藻华丽、文辞铺张的,故B项“注意克服”说法错误。
江苏省泰兴市第一高级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限时训练一历史(选修)试题 Word版含答案[ 高考]
![江苏省泰兴市第一高级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限时训练一历史(选修)试题 Word版含答案[ 高考]](https://img.taocdn.com/s3/m/1ed2e91fee06eff9aef80739.png)
泰兴市第一高级中学2015年秋学期限时训练(一)高二历史(选修)2015.10一、单选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 “所谓不知《春秋》,不能涉世;不精《老》《庄》,不能忘世;不参禅,不能出世。
”从中可以看出儒家思想的特点是A.注重以人为本理念B. 研究人与自然关系C. 注重研究社会现实D. 重视人的前世来生2 某思想家强调:“不自是,故彰;不自戕,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这位思想家是A.老子B. 孔子C. 王阳明D. 王夫之3. 在有关惩治腐败问题上,如下有四位同学进行了发言。
其中与儒家思想相吻合的是甲说:“不用管腐败问题,生产力水平提高,腐败现象就自然没有了。
”乙说:“一定要依法严惩严管腐败问题,抓一个腐败分子就杀一个。
”丙说:“对腐败分子,要用‘德’和‘礼’来教育感化。
”丁说:“要从平民百姓中挑选有能力的人去治理腐败。
”A. 甲B. 乙C. 丙D. 丁4. 促使儒学在汉代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因素有①董仲舒新儒学的提出② 汉武帝从中央到地方设立太学和郡国学校③ 汉武帝正式规定“五经”为教科书,起用文学儒士参政④是国家政治、经济、军事发展的要求A.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②③④5、孔子伦理道德观的特点之一是人伦常理和治国理念结合,如“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既是伦理道德观念,又是社会的等级尊卑观念,董仲舒的主张中,与孔子这一理念最接近的是A.后人根据其观点总结的“三纲五常”B.“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天人合一”“天人感应”6. 从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到西汉时期“独尊儒术”的转变中,我们能够看到①大一统局面的形成②古代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受到遏制③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确立④中央集权的加强和自然经济的鼎盛A.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③④7. 有人问程颐:“寡妇贫苦无依,能不能再嫁?”他断然回答:“绝对不能,有人怕饿死冻死,才用饥寒作借口,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江苏泰兴市第一高级中学2015届高三下学期阶段练习三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泰兴市第一高级中学2015年春学期阶段练习三高三历史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题,每题2分,共计60分。
1.孝悌从孔子起一直被名儒大德列为做人做学问的根本,孝悌作为伦理规范广泛流传,主要源于古代中国A.“修身、治国、平天下”的文化抱负B.以自然经济为基础的宗法关系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观念D.儒家“性本善”的伦理观念2.《吕氏春秋》中写道:“民农则朴,朴则易用,易用则边境安,主位尊。
民农则重,重则少私义,少私义则公法立,力专一。
民农则其产复,其产复则重徙,重徙则死处而无二虑。
”这表明中国古代重视农业主要是为了A.维护国家政权的稳定 B.促进封建经济的发展C.弘扬良好的社会风气 D.保证人民的安居乐业3.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
从贞观年间开始,皇帝开始任命中央其他官员为相。
这些非三省长官的宰相有各种名义,如参知机务、参预朝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等。
这样做的目的是A.加强政府办事能力 B.减少皇帝决策失误C.加强皇权削弱相权 D.帮助皇帝处理政务4.明代画家徐渭主张人不应以外在的种种规制来束缚、戕害自然人性。
他的画,用笔放纵,设墨酣畅。
他甚至把水墨倒在纸上,随着散化之形而作勾勒。
这表明徐渭深受下列哪一思想的影响?A.“人伦者,天理也” B.“存天理,灭人欲”C.“心外无物” D.“理”、“欲”统一5.《演义白话报》创刊于1897年。
该报创刊以前曾在《申报》上刊出广告,声称“本报当用白话,务使人人易晓。
约会时事、新闻两门”。
梁启超也曾在《时务报》上热情介绍该报。
该报第十三册刊出了一则新闻《孙逸仙》,说孙中山犯了“谋叛大罪”。
下列说法与上述材料不符的是A.该报使用白话文 B.该报新闻导向受政府主导C.维新派曾关注此报 D.该报同情革命受民众欢迎6.据汉冶萍公司档案记载:1908年,汉阳铁厂与另外两家企业合并为商办的“汉冶萍煤铁厂矿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汉冶萍公司)。
右图为该公司发行的股票。
这些记载和图片A.表明中国企业主要依靠政府投资B.反映了汉冶萍公司的筹资情况C.表明洋务企业由军用转变为民用D.说明洋务企业就此开始走向市场7. 1924年孙中山指出:“我们国民党的民生主义,目的就是要把社会上的财源弄到平均,不过办法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