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诊断和鉴别诊断

合集下载

高血压的鉴别诊断

高血压的鉴别诊断

高血压的鉴别诊断1、肾血管性高血压:多为年轻患者,女性多见,常无高血压家族史。

高血压病程短、进展快,多呈恶性高血压表现。

对一般降压药反应差。

四肢血压不对称,差别大,有时可呈无脉症。

在头颈、上肢及腰背部多可听到血管杂音。

必要时进行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测定及口服卡托普利试验、腹主动脉和/或肾动脉血管造影可以诊断。

该患者病程长,双上肢血压基本一致,查体未及血管杂音,暂无肾血管性高血压证据,故入院后进一步完善检查进行除外。

2.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病程长,血压呈中度升高,多伴有心率增快。

夜尿增多。

有发作性麻痹史。

低血钾:每天少于3.0—3.5mmol/L,出现低钾的心电图改变;高尿钾:每天多于30mmol/L。

确诊需行血浆醛固酮浓度测定及肾素-血管紧张素卧立位激发或速尿激发试验。

必要时做CT及核磁检测。

患者无低钾血症,故需进一步完善肾素-血管紧张素检测进行除外。

3.嗜铬细胞瘤:多见于女性,血压增高呈阵发性或持续性,血压波动大,常伴有严重头痛、出汗、心动过速、紧张焦虑、面色苍白、恐惧感、胸痛及腹痛等。

发作时血浆儿茶芬胺和尿液3甲氧基-4羟基苦杏仁酸(VMA)测定可以协助诊断。

冷压试验、胰高血糖素试验及苄胺唑啉试验;B超、CT、MRI及131I-MIBG闪烁全身扫描能确诊及定位。

该患者血压多波动较大,但缺乏其他伴随症状,故可完善肾上腺超声等检查进行除外。

4.皮质醇增多症:血压中度增高的同时,有进行性肥胖,呈向心性肥胖,满月脸,水牛背,皮肤紫纹,毛发增多,可有痤疮,女性月经过少或闭经,男性可出现阳痿或睾丸缩小。

多合并糖尿病,易感染。

诊断除典型的体征外,尿游离皮质醇和血浆皮质醇昼夜节律可做过筛试验。

地塞米松抑制试验和ACTH兴奋试验及图象诊断可确诊及定位。

该患者存在进行性肥胖,且存在合并糖尿病的可能,不能除外该疾病,因进一步完善检查进行除外。

5.肾实质性高血压:与同等水平的原发性高血压相比,眼底病变严重,贫血发生的早,心血管并发症更易发生,且更多进展成急进型或恶性高血压。

高血压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高血压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与表1相比: 1.无理想血压
120 ~139
<120
1级高血压(轻度) 140 ~159 1 2.正常血压,较表
90 ~99 数值下调; 100 ~109 ≥110 <90
正常高值数值发生变化 2级高血压(中度) 160 ~179 3.无亚组≥180 3级高血压(重度)
单纯收缩期 高血压 ≥140
表2:2010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血压水平定义和分类
也诊断为高血压。
根据血压升高水平,又进一步将高血压分为1级、
2级和3级(见表3)。
类别 正常血压 正常高值 1级高血压(轻度)
收缩压 (mmHg ) <120 130 ~139 140 ~159
舒张压(mmHg ) <80 85 ~89 90 ~99
亚组:临界高血压
2级高血压(中度) 3级高血压(重度) 单纯收缩期 高血压
• 6 药物性高血压
肾实质性高血压
病因为原发或继发性肾脏实质病变,是最常见 的继发性高血压之一,其血压升高常为难治性, 是青少年患高血压急症的主要病因。
肾实质性高血压
常见的肾脏实质性疾病包括:
• 急、慢性肾小球肾炎、多囊肾;
• 慢性肾小管-间质病变(慢性肾盂肾炎、梗阻性肾病);
• 代谢性疾病肾损害(痛风性肾病、糖尿病肾病)
1.高ALD
ALD分泌 并且不被高钠负荷引起的血容量 所抑制
• 2. 低肾素
肾素分泌受抑制并且不因体位及低钠刺激而分泌 • 3.正常皮质醇
内分泌性高血压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原醛症)
PA的诊断标准
---定位诊断
1 影像学检测
肾上腺超声、肾上腺CT(首选)、MRI、131I化
胆固醇肾上腺扫描

高血压病诊断、鉴别诊断、防治原则

高血压病诊断、鉴别诊断、防治原则
或HDL-C <1.0mmol/l(40mg/dl)
早发心血管病家族史
一级亲属,发病年龄<50岁
腹型肥胖或肥胖:WC男性≥85cm;女性≥80cm
肥胖:BMI ≥ 28kg/m2
C反应蛋白≥10mg/L或高敏C反应蛋白3mg/L l缺乏体力活动
TC:总胆固醇 LDL-C:低密度脂蛋白 HDL-C:高密度脂蛋白 BMI:体重指数 WC:腰围
高血压病的诊断
非同日休息15分钟后测血压3次,均达到或超 过成人高血压标准,且能排除继发性高血 压者,可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
高血压病的鉴别诊断
肾性高血压 (1)肾实质性高血压,见于
急慢性肾小球肾炎; 慢性肾盂肾炎; 糖尿病肾病。 (2)肾血管性高血压 单侧或双侧肾动脉狭窄 肾素分泌 血管紧 张素Ⅱ 血压 查体:上腹部或背部可闻及血管杂音,肾动 脉造影可明确。
等不良反应。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编写专家组
降压药物的种类
ß-阻滞剂
适应症: 轻/中度高血压 劳力性心绞痛,心肌梗死后, 快速心律失常,心力衰竭
禁用: 哮喘,慢阻肺,周围血管病 II-III度心脏传导障碍
限制: 1型糖尿病,重体力劳动者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编写专家组
降压药物的种类
钙拮抗剂 (CCB)
高血压危象处理
常用药物 短效口服药:卡托普利、拉贝洛尔、可乐 定。 静脉降压药:硝普钠、乌拉地尔,吩妥拉 明。
转诊指征
(1)需排除除继发性高血压,而社区医院条 件尚不具备者。
(2)经正规治疗不能控制的2-3级高血压病者。 (3)重度高血压致心功能障碍或肾功能衰竭
者。 (4)出现高血压危象者。
谢 谢!
血压与心血管病危险
高血压的危险分层 一、血压水平 二、其他因素: (1)有无其它危险因素 (2)有无靶器官损害 (3)有无并存的临床情况如心、脑、肾脏病变及糖

高血压诊断与鉴别诊断

高血压诊断与鉴别诊断

高血压诊断与鉴别诊断高血压诊断与鉴别诊断1:引言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健康。

正确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对于治疗和管理高血压患者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高血压的诊断标准、鉴别诊断的方法以及常见的鉴别诊断要点。

2:高血压的诊断标准2.1 血压分类2.2 高血压的定义2.3 高血压的分级3:高血压的主要诊断方法3.1 血压测量的方法和注意事项3.2 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3.3 家庭自测血压3.4 高血压的多周期测量3.5 血压的鉴别性测量4:高血压的鉴别诊断要点4.1 一级高血压与二级高血压的鉴别4.2 原发性高血压与继发性高血压的鉴别4.3 年轻人与老年人高血压的鉴别4.4 妊娠期高血压与妊娠相关性高血压的鉴别4.5 前列腺素A2合成抑制剂相关高血压与Essential高血压的鉴别5:高血压鉴别诊断的辅助检查5.1 尿常规和肾功能的检测5.2 心电图的检查5.3 血压24小时动态监测和家庭自测5.4 血管超声、心脏超声等影像学检查5.5 糖尿病和甲状腺功能的相关检查6:高血压鉴别诊断的临床特点6.1 一级高血压的典型症状6.2 二级高血压的典型症状6.3 高血压相关的并发症和合并症7:附件附件1:高血压常用药物一览表附件2:高血压病例记录表附件3:高血压鉴别诊断样板法律名词及注释:1:高血压(hypertension):指体循环中动脉压超过正常范围的一种疾病。

通常以血压升高为主要表现。

2:一级高血压(primary hypertension):指无明确病因的高血压。

3:二级高血压(secondary hypertension):指有明确病因的高血压,通常是由其他疾病导致的。

4:继发性高血压(secondary hypertension):指由其他系统疾病引起的高血压,如肾脏疾病、内分泌疾病等。

5:年轻人(young adults):指年龄在18岁至40岁之间的个体。

6:老年人(elderly):指年龄在65岁及以上的个体。

高血压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高血压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180 ≥140
<80 80-89 ≥90
90-99 100-109 ≥110 < 90
血压水平及危险分层
1级高血压 2级高血压 3级高血压
无其它危险因素 1~2个危险因素 ≥3个危险因素、 靶器官损害或糖尿病 并存临床情况
低危 中危
中危 中危
高危
高危
很高危 很高危
高危 很高危
很高危 很高危
不同危险分层人群,10年随访中发生 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危险:
肾实质性
肾小球肾炎 排尿系统阻塞性疾患 肾素瘤→血压特别高→ACEI特别有效 肾脏外伤
肾血管性
肾纤维肌性结构不良 大动脉炎所致 主动脉缩窄肾缺血 肾动脉硬化狭窄
肾上腺疾患
肾上腺皮质 球状带—醛固酮 束状带—皮质醇 网状带—性腺激素 皮质 1、柯兴氏综合征 2、原醛 (腺瘤)(增生) 3、先天性肾上腺酶缺乏疾患
原醛症的筛选
以前认为原醛症少见, 近年改良筛选方法(ARR) 发现原醛症不少见,约占10%以上。
ARR=血浆醛固酮(Ald)/血浆肾素(PRA)
血Ald正常值:1~16ng/dl(10~160pmol/l) 血PRA正常值:1~2.5ng/(mL·h) ARR正常值: 4~5 >20 即疑为原醛症
我国流行病学调查结果也已证实:
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国人首位 死亡原因,而高血压是导致心 脑血管疾病的第一危险因素。
中国≥40岁17万人8年 随访总死亡原因及构成
死亡率(/10万·年) 占总死亡构成(%)
心脏病
296.3
22.5
恶性肿瘤 293.3
22.3
脑血管病 276.9
21.3
(J He, NEJM 2005,353:1124)

高血压的诊断、鉴

高血压的诊断、鉴

4.4、各种血压 测量方法的评价
• 诊室血压目前仍是临床诊断高血压和分级 的常用方法。 • 动态血压检测不仅用于高血压的诊断评估, 还可用于: • 诊断白大衣效应。 • 发现隐蔽性高血压 • 检查顽固性难治性高血压的原因 • 评估血压升高程度、短时变异好昼夜节律。 • 家庭血压检测不仅可测量长期血压变异, 也可避免白大衣效应,还可了解患者生活 常态下的血压情况,改善治疗依从性。
4.2.动态血压
• 目前动态血压检测的常用指标是24小时、 白天、夜间的平均收缩压与舒张压水平, 夜间血压下降百分率及清晨时段血压的升 高幅度(晨峰)。 • 24小时、白天、夜间的平均值反映不同血 压的总体水平,是目前24小时动态血压诊 断高血压的主要依据,其诊断标准包括: 24小时≥130/80mmHg,白天 ≥135/85mmHg,夜间≥120/70mmHg。
高血压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治 疗——2010版中国高血压防治 指南解读
一、我国人群高血压患病情况 ——患病率持续增长
20 15 10
5.11 7.73 7.5
现患率
标化现患率
13.58 9.4
17.65 12.3
5 0 1959 1979 1991 2002
四次全国调查15岁以上人群高血压患病率(%)
4.2.动态血压
• 动态血压监测应使用符合国际标准(ESH 和AAMI)的监测仪,并每年至少1次与水 银柱血压计进行校准,二者读数相差小于 5mmHg。受测者处在日常生活状态下。测 压间隔时间15~30分钟,白昼与夜间的测 压间隔时间尽量相同。 血压读数至少达到 应测次数的80%以上,最好每个小时至少 有1个血压读数。
诊室血压
• (7)在放气过程中仔细听取柯氏音,以听到柯氏 音第Ⅰ时相即第1个响声时水银柱凸面高度的刻度 数值作为收缩压;以柯氏音第Ⅴ时相即声音消失 时的读数为舒张压。儿童、妊娠、严重贫血或主 动脉瓣关闭不全等情况下,听诊声音不消失,此 时改定为以变音为舒张压。取得舒张压读数后, 快速放气至零(0)水平。 • (8)应重复测2次,每次相隔1—2分钟。取2次 读数的平均值记录。如果2次读数的收缩压或舒张 压读数相差大于5mmHg,应再隔2分钟,测第3次, 然后取3次读数的平均值。 • (9)使用水银柱血压计测压读取血压数值时,末 位数值只能为0、2、4、6、8,不能出现1、3、5、 7、9,并应注意避免末位数偏好。血压在临床使 用时采用毫米汞柱(mmHg), 1mmHg=0.133kpa。

高血压的鉴别诊断

高血压的鉴别诊断

高血压的鉴别诊断高血压的鉴别诊断:一、临床表现与病史评估:1:定义:高血压是指血管内的压力高于正常范围的一种疾病。

2:临床表现:常见症状包括头痛、头晕、乏力、心悸、视力模糊等。

3:病史评估:了解病人的家族史、个人病史、饮食习惯等,对排除其他可能的病因有帮助。

二、体格检查:1:血压测量:包括静息血压、体位变化血压、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等。

2:心血管系统检查:包括心脏听诊、心率、血管触诊等。

3:神经系统检查:包括瞳孔反应、肢体活动度、病理反射等。

三、实验室检查:1:血液学指标:包括血常规、血压、肾功能等。

2:尿液分析:包括尿常规、尿蛋白等。

3:其他相关检查:如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肾脏超声等。

四、影像学检查:1:腹部超声:观察肾动脉直径、肾脏大小和形态、肾上腺肿瘤等。

2:颈动脉超声:检查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闭塞性颈动脉病变等。

3:心脏彩超:评估心脏结构和功能。

五、辅助检查:1: 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记录病人一天内的血压变化情况。

2:脑电图:排除脑血管意外导致的高血压。

3:眼底检查:观察眼底血管形态、出血情况等。

六、鉴别诊断:1:一级高血压:原发性高血压,没有明确的病因。

2:二级高血压:由其他疾病引起的高血压,如肾脏疾病、内分泌疾病等。

3:相关疾病:了解高血压与其他疾病的关联,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肾脏疾病等。

附件:1:详细的高血压鉴别诊断流程图。

2:相关病例分析。

法律名词及注释:1:世界卫生组织:一个由联合国成员组成的国际公共卫生组织。

2:高血压:指血管内的压力高于正常范围的一种疾病。

3:高血压的鉴别诊断:通过对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综合评估,以确定高血压的原因和病因。

高血压诊断与鉴别诊断

高血压诊断与鉴别诊断

高血压诊断与鉴别诊断高血压诊断与鉴别诊断一、定义高血压是指静息时血压升高,即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的情况。

根据病因和合并症的不同,可以将高血压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类型。

二、原发性高血压的诊断与鉴别诊断1.家族史询问和评估:了解家族中是否有高血压疾病,以及相关的基因和环境因素。

2.详细病史采集:a) 发病年龄:原发性高血压多在中年以后发病,早年发病需考虑继发性高血压。

b) 症状:包括头痛、头晕、视力模糊、心悸等。

c) 体检结果:包括心率、体重、尿常规、心肺、腹部、下肢水肿等方面的观察。

d) 合并症及并发症:如心脏病、肾脏疾病、脑血管疾病等。

3.血压测量:a) 静息血压测量:在安静环境下、坐位或卧位,使用标准的血压测量仪器进行测量。

b) 动态血压测量:进行24小时的动态血压监测,以评估白天和夜间的血压波动情况。

4.实验室检查:a) 一般检查:包括血常规、尿常规等。

b) 生化检查:包括血糖、血脂谱、肾功能、电解质、血尿酸等。

c) 心脏相关检查:如心电图、心脏超声检查等。

d) 脑血管相关检查:如脑CT、脑MRI等。

5.诊断标准:a) 静息血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

b) 动态血压监测:白天平均血压≥135/85mmHg和/或夜间平均血压≥120/70mmHg。

三、继发性高血压的诊断与鉴别诊断1.确定高血压的原因:继发性高血压可由其他疾病或药物引起,需要通过详细病史和实验室检查来确定原因。

2.实验室检查:a) 肾功能检查:包括肾小球滤过率和肾小管重吸收率等。

b) 甲状腺功能检查:如TSH、T3、T4等。

c) 肾上腺功能检查:如24小时尿儿茶酚胺、肾上腺皮质激素等。

3.特殊检查:a) 腹部超声检查:用于评估肾动脉狭窄等肾脏相关疾病。

b) 胸部X线检查:用于评估心包积液等心脏相关疾病。

c) 眼底检查:可观察到高血压引起的视网膜的变化。

四、附件本文档涉及的附件如下:1.血压测量记录表2.动态血压监测报告3.生化检查结果单4.心电图结果单5.脑CT/MRI结果单五、法律名词及注释1.高血压:指静息时血压升高,即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的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是采用收缩压还是舒张压,各家有不同的意见。由于收缩压测定(发现 舒张压的临床意义更大,故又推荐使用舒张压。
➢ 经过多年争论和研究后,现在比较一致的意见是同时采用收缩压和舒 张压两个指标。因此 “ 收缩压 ≥140 mmHg 及 / 或舒张压 ≥90 mm Hg” 被国际上公认为高血压的诊断标准。
肾动脉狭窄致恶性高血压一例(17岁):作了腰穿、头颅MR和肾上腺CT等检查。 曾被误诊为脑炎、脑梗死、肾性高血压和怀疑为 嗜铬细胞瘤和原醛等,
(3)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临床特点
➢ 约占高血压患者0.5~1.0% ➢ 高血压伴低血钾:占50%,检测血钾水平作为筛
查方法。 ➢ 碱性尿+碱血症 ➢ 阵发性或持续性肌肉软弱无力或麻痹。 ➢ 长期大量失钾可导致肾小管空泡样变性,肾浓缩
功能障碍,出现多尿、夜尿、烦渴、多饮 。
原醛患者病因分类
39% 腺瘤 增生
61%

影像学检查:CT
原醛,肾上腺双侧增生
原醛, 肾上腺腺瘤
原醛,单侧肾上腺增生
辅助检查
➢ 停用影响肾素的药物(如 b - 阻滞剂、 ACEI 等) 后,血浆肾素活性显著低下( <1ng/ml/h )或血 管紧张素II水平明显降低,且血浆醛固酮水平明显 增高提示该病。血浆醛固酮( ng/dl )与血浆肾 素活性( ng/ml/ 小时)比值大于 50 ,高度提示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一)诊所血压
➢ 在放气过程中仔细听取柯氏音,观察柯氏音第 Ⅰ 时相 (第一音)和第 V 时相(消失音)水银柱凸面的垂直高度。 收缩压读数取柯氏音第 Ⅰ 时相,舒张压读数取柯氏音第 V 时相。<12 岁儿童、妊娠妇女、严重贫血、甲状腺功能 亢进、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及柯氏音不消失者,以柯氏音第 IV 时相(变音)定为舒张压。
➢ 将袖带紧贴缚在被测者的上臂,袖带的下缘应在肘弯上 2. 5cm 。将听诊器探头置于肱动脉搏动处。
➢ 测量时快速充气,使气囊内压力达到桡动脉搏动消失后再 升高 30mmH( 4.0kPa ),然后以恒定的速率( 2-6mm Hg/ 秒)缓慢放气。在心率缓慢者,放气速率应更慢些。 获得舒张压读数后,快速放气至零。
➢ 1991 年第三次全国抽样调查,共查 15 岁以上人群 90 多万。完全采用了当时 的国际标准(收缩压 ≥140 mmHg 及 / 或舒张压 ≥90 mmHg 或两周内服降压药 者),结果总的患病粗率为 13.58% 。
➢ 据 2002 年卫生部组织的全国居民 27 万人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资料显示我国 1 8 岁及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 18.8% ,估计全国患病人数 1.6 亿多。据最近
(1) 肾实质性疾病
➢ 慢性肾盂肾炎:女性多见,有尿路感染史。尿中有蛋白、 红细胞、脓细胞、尿细菌培养阳性,支持慢性肾盂肾炎。
➢ 多囊肾:常有家族史,肾区扪及肿大肾脏,超声检查可明 确诊断。
➢ 继发性肾病:DKD、高血压肾病、痛风性肾病和SLE肾病 等,常先有相应的疾病。
➢ 实验室检查:肾素-血管紧张素和醛固酮系统活化
(1) 肾实质性疾病
➢ 常见疾病:急性肾炎、慢性肾炎、肾盂肾炎、多囊肾、 各种继发性肾病造成肾损害,导致高血压。
➢ 急性肾炎:多见于青少年,起病前有链球菌感染史、有 水肿、血尿、蛋白尿。眼底检查可见视网膜动脉痉挛。
➢ 慢性肾炎:与高血压病合并肾功能损害者,有时不易鉴 别,年龄较轻,有急性肾炎史或反复浮肿史, 蛋白尿出 现在高血压之前(常伴血尿),明显贫血,血浆蛋白降 低和氮质血症等,多系慢性肾炎。
(2)肾血管疾病
➢ 肾动脉狭窄 单侧或双侧 ➢ 年轻人多由于大动脉炎或先天性发育不良或局部占位性疾
病压迫引起的;50岁以上年长者,多系肾动脉粥样硬化。 ➢ 临床表现 ①病史较短 ②突然发生的严重高血压,或原有高血压突然加重 ③无高血压家族史 ④降压药物疗效不佳 ⑤上腹部或腰部脊肋区可闻及血管杂音 ⑥腰部外伤史
所需信息来自患者的家族史、病史、体格检 查、实验室检查和其他辅助检查
二、高血压的诊断
确定高血压 血压测量是诊断高血压及评估 其严重程度的主要手段,目前主要用以下 三种方法: ➢诊所血压 ➢自测血压 ➢动态血压
(一)诊所血压
目前临床诊断高血压和分级的标准方法,由医护人员在标准 条件下按统一的规范进行测量。
能快速下降) 诊断标准:病人具备如下两个条件,临床即可诊断MHPT: ①血压急剧升高达舒张压≥130mmHg ②眼底病变呈现出出血、渗出和/或视乳头水肿 ➢ 常见病因
慢性肾脏疾病、大血管病变(肾动脉狭窄)、嗜铬细胞瘤 和原发性高血压
三、继发性高血压
(一)继发性高血压特点
约占成人高血压中约 5%~10%,难治性高血压10%-20% ➢ 家族史(无)、患者的年龄(轻)、病史(慢性肾炎)、
诊室和诊室外高血压的诊断标准
类别 正常血压 正常高值 高血压: 1 级高血压(轻度) 2 级高血压(中度) 3 级高血压(重度)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血压水平的定义和分级
收缩压( mmHg )
<120 120~139 ≥140 140~159 160~179 ≥180 ≥140
舒张压( mmHg )
➢ 卡托普利试验:简单,有一定的鉴别价值
➢ 体位刺激试验、肾上腺静脉插管采血测醛固酮和
CT/MRI 检查有助于确定是腺瘤或增生。
高血压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主讲人:
内容
➢高血压的流行病学 ➢高血压的诊断和分级 ➢高血压的鉴别诊断
一、高血压流行病学
高血压和正常血压分界点 (cutoff point)的确定 ➢ 一直是高血压流行病研究的重点 ➢ 从理论上讲,分界点的确定是人为的,但从临床角度看,这个点应该
是能区别 “ 有病 ” 和 “ 无病 ” 的最佳点。现在比较一致的看法是收 缩压 140 mmHg 和舒张压 90mmHg 是能够最佳地(敏感性和特异 性最好)预测高血压所导致的心血管病的分界点。
<80 80~89 ≥90 90~99 100~109 ≥110 <90
若患者的收缩压与舒张压分属不同的级别时,则以较高的分级为准。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也可按照收缩压水平分为 1 、 2 、 3 级。
(五)恶性高血压
➢ 诊断线索: ①病人血压急剧升高,舒张压≥130mmHg时
②高血压病人短期内出现视物模糊者 ③高血压合并肾功能损害者 ④表现RPGN综合征者(血尿、蛋白尿和红细胞管型伴肾功
(2)肾血管疾病
辅助检查 ➢实验室检查有可能发现:高肾素-高醛固酮
和低血钾。 ➢超声肾动脉检查,增强螺旋 CT ,磁共振血
管造影,数字减影,有助于诊断。肾动脉彩 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是敏感和特异性很高的 无创筛查手段。肾动脉造影可确诊。
肾上腺CT示:肾上腺未见异常。左肾体积较右肾缩小,皮质变薄(未描述)
体检(如紫纹多毛)、高血压严重程度以及最初的实验室 检查(如贫血、低血钾和尿蛋白)提示可能有某种病因。 ➢ 对降压药物疗效差。 ➢ 已控制好的血压又开始升高。 ➢ 3级高血压或恶性高血压 ➢ 突然升高的血压。
(二)继发性高血压常见原因
➢ 肾脏疾病:肾实质和肾血管疾病,最常见 ➢ 内分泌性高血压
肾上腺疾病(嗜铬细胞瘤、原醛、皮质醇增多症、先天性 肾上腺增生)、Liddle综合征和肾素瘤等 ➢ 药物性高血压 ➢ 血管性高血压 ➢ 颅脑疾病 ➢ “白大衣”现象 ➢ 其他如妊高症等
➢ 对血压正常的人建议定期测量血压( 20-29 岁,一次 / 每 两年; 30 岁以上每年至少一次)。
(三)动态血压
➢ 动态血压的正常值参考标准: 24 小时平均值 <130/80 m mHg ,白昼平均值 <135/85 mmHg ,夜间平均值 <125/7 5mmHg 。 正常情况下,夜间血压均值比白昼血压值低 1 0%-15% 。
➢ 血压单位在临床使用时采用毫米汞柱( mmHg ),在我 国正式出版物中注明毫米汞柱与千帕斯卡( kPa )的换 算关系, lmmHg=0.133 kPa 。
➢ 应相隔 1-2 分钟重复测量,取 2 次读数的平均值记录。如 果收缩压或舒张压的 2 次读数相差 5mmHg 以上,应再次 测量,取 3 次读数的平均值记录
➢ 高血压的定义为:在未用抗高血压药情况下,收缩压 ≥14 0mmHg 和 / 或舒张压 ≥90mmHg ,按血压水平将高血压 分为 1 , 2 , 3 级。收缩压 ≥140mmHg 和舒张压 <90m mHg 单列为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
➢ 患者既往有高血压史,目前正在用抗高血压药,血压虽然 低于 140/90mmHg ,亦应该诊断为高血压。
一、高血压流行病学
患病率调查
➢ 1958-1959 年第一次调查,共调查 15 岁以上人群约 50 万,粗略地计算,平 均患病粗率为 5.1% 。
➢ 1979-1980 年第二次全国抽样调查,共查 15 岁以上人群约 400 多万 。采用了 当时的世界卫生组织标准( ≥160/95 mmHg 为确诊高血压)。根据当时的标 准总的临界以上高血压患病粗率为 7.73% 。
(二)自测血压
➢ 患者家庭自测血压在评价血压水平和指导降压治疗上已经 成为诊所血压的重要补充。然而,对于精神焦虑或根据血 压读数常自行改变治疗方案的患者,不建议自测血压。
➢ 推荐使用符合国际标准( BHS 和 AAMI )的上臂式全自 动或半自动电子血压计,正常上限参考值135/85mmHg 家庭自测血压低于诊所血压,家庭自测血压 135/85 mmH g 相当于诊所血压 140/90mmHg 。
⑶ 被测量者至少安静休息 5~10 分钟,在测量前 30 分钟内 禁止吸烟或饮咖啡,排空膀胱。
(一)诊所血压
➢ 被测量者取坐位,最好坐靠背椅,裸露右上臂,上臂与心 脏处在同一水平。如果怀疑外周血管病,首次就诊时应测 量左、右上臂血压。特殊情况下可以取卧位或站立位。老 年人、糖尿病患者及出现体位性低血压情况者,应加测站 立位血压。站立位血压应在卧位改为站立位后 1 分钟和 5 分钟时测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