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衡阳市第八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

合集下载

2019-2020学年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县高三(上)月考历史试卷(12月份)(附答案详解)

2019-2020学年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县高三(上)月考历史试卷(12月份)(附答案详解)

2019-2020学年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县高三(上)月考历史试卷(12月份)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共分)1.西周的分封同殷商时有很大不同,周代的分封以同姓子弟所封的“诸侯同”的武力为后盾,在原有的邦国部族区域强行楔入。

可见,西周分封制()A.强化了对地方的控制B.扩大了王族政治特权C.凸显了君主集权趋势D.削弱了宗法血缘关系2.秦汉两朝都鼓励老百姓分家,甚至强迫老百姓分家,规定老百姓“不得族居”“民有二男不分异者,倍其赋”“令民父子兄弟同室内息者为禁”。

这一做法()A.有利于宗法制度的延续B.减少了政府的税收来源C.减缓了土地兼并的危害D.推动了小农经济的开展3.下表为西汉到唐前期东南三区的郡(州)县设置情况,这一现象反映出古代中国()A.国家疆域面积不断拓展B.经济开展影响区划设置C.经济重心逐渐南移趋势D.地域状况决定郡县数量4.公元818年,唐宪宗讨平卢淄青节度使李师道的叛乱后,将其管辖内的12州一分为三进行处理,并由中央派员进行管理。

这一举措()A.拓展了唐朝的统治疆域B.维护了中央政府的权威C.消除了中央与地方矛盾D.铲除了藩镇割据的根底5.宋真宗外戚刘美不但将女儿嫁给开封茶商马季良,而且其子娶了“来自裨贩”的嘉州土豪王蒙正之女另外,宋代的达官显贵如韩琦、王安石等人的女婿大多是富家子弟。

这反映出当时()A.官商勾结加剧了统治黑暗B.商品经济开展影响人们价值取向C.女性的社会地位逐渐提高D.国家的“抑商”政策遭遇严重挫折6.唐代的御史台下设台院、殿院、察院三院分工细密职明确元代的御史台成为中书省和密院的平行机构明初御史台改为都察院,和中书省大都督府并列都察院六科给事中和十三道监察御史互不统属,分别对皇帝负责。

御史台的演变反映出()A.监察事务的专业化B.监察机构权力的膨胀C.监察机构的独立性D.察官贝地位的提高7.明嘉靖年间,“景德镇人口有十万余,其中瓷业佣工就有万余人”;到万历年间,“镇上佣工每日不下数万人” “工兴那么挟佣以争,工毕那么鸟兽散”。

人教版高一上册历史第三次月考试卷(12月份)带答案

人教版高一上册历史第三次月考试卷(12月份)带答案

2020-2021学年高一(上)第三次月考历史试卷(12月份)一、单选题(共32题,每题1.5分,共48分))1. 近代以来,西方列强对中国发动了一系列侵略战争,强迫中国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下列条约内容按出现的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2. 曾国藩家书记载:“英夷在江南,抚局已定,盖金陵为南北咽喉,逆夷既已扼吭而据要害,不得不权为和戎之策,以安民而息兵”。

材料表明()A.中国迈出了近代化第一步B.中国已放弃闭关锁国政策C.西方殖民者对中国的掠夺开始“合法化”D.清政府开始举办洋务以反对外国侵略3. 有学者认为:开放厦门等更多的通商口岸、废除行商制度、改革关税税制和税率、在中国沿海占领岛屿、在华实施治外法权、废止对外人一系列管理措施等,不仅是英人通过不平等条约取得的权益,更是1830年以来在华西方人反复论证、一再要求的目标。

该观点意在说明()A.中国的顽强抵抗延缓了列强侵略步伐B.鸦片战争是内外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C.资本输出是列强侵略中国的根本动力D.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有其历史必然性4. 如表为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清军兵力配置情况(局部),表中清军兵力配置情况反映了()﹣﹣据茅海建《近代的尺度:两次鸦片战争军事与外交》整理A.清廷的本质决定其战争政策B.洋务派奉行剿抚并用的方针C.中外势力联合镇压人民起义D.东南地区成为中外争夺焦点5. 自强运动的改革者所需要的乃是轮船与枪炮,所以他们设立的是船坞与兵工厂。

所有的改革也与其他部门隔离,以免妨碍旧有法制规章。

传统教育制度不因之而更变,科举取士的程序也原封不动。

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A.腐朽的官僚体制阻碍自强运动B.洋务运动并未促进教育的变革C.旧有的法制规章妨碍改革进程D.封建体制下维新运动困难重重6. 鸦片战争后,西方国家在中国开设银行,但数量有限;甲午战争后,开设的银行越来越多,一大批中外“合办”银行出现,纷纷给予清政府大量借款。

这些银行的设立()A.推动了中国金融业的近代化B.说明西方侵略中国方式有所改变C.解决了民族工业的资金问题D.加剧中国通货膨胀影响中国发展7. 如表图表的内容反映出,太平天国运动()B.导致清朝政治和权力结构发生变化C.沉重打击了清王朝腐朽的专制统治D.促使清朝对内政外交实施全面改革8. 清代曾纪泽在《中国先睡后醒论》中写道“尚须庚申圆明园之火,焦及眉毛,俄国之僭伊犁,法国之吞东京,始知欧洲人四面逼近其地,势极形危险。

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

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

衡阳市八中2019届高三第三次月考试题历史请注意:时量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1.(改编)“封建”一词在中国古代意谓“封土建国”“封爵建藩”。

项羽封建六国贵族,结果自取灭亡;刘邦封建同姓子弟,引发七国之乱;西晋封建司马氏宗室,导致八王之乱;朱元璋封建二十余子,酿成靖难之役。

这反映了A.封建导致政权衰亡B.宗室拱卫专制王权C.封建体制日趋完善D.血缘政治影响深远2.(改编)秦朝时,在地方设置的乡、里、亭的官吏不由皇帝或官府任命,但却规定,要由地方推择当地的富庶人家的适龄人员充当。

从这一规定可以看出,秦朝A.沿袭先秦的行政管理B.轻视地方的行政管理C.各级官吏均出自富有之家D.地主绅士是其基层治理的基础3.(改编)唐代诗人卢照邻有诗评武则天“居中履正,禀和体微。

仪刑赤县,演教椒闱。

陶钧万国,丹青四妃。

河洲在咏,风化攸归”;杜甫《赠蜀僧闾丘师兄》中有“惟昔武皇后,临轩御乾坤。

多士尽儒冠,墨客蔼云屯。

当时上紫殿,不独卿相尊”;元代叶颙《唐武则天传·樵云独唱》卷四中有“天人共愤世皆嫌,垂拱焉能二十年?谁信裙钗珠翠侣,反胜冠冕任英贤”。

据以上关于武则天的评价能够被认定的历史结论是,武则天A.当政推动社会繁荣B.治国才能值得肯定C.当政有违儒家伦理D.有虚怀纳谏的胸襟4.(改编)中国古代言谏制度强调谏官谏议君主的违误,在决策过程中发表拾遗补阙性质的不同意见,限制君权是其履行职权的主体内容。

这表明言谏制度A.分化了皇帝的决策权B.实现了对皇权的制衡C.体现出决策的科学性D.有利于贤明政治的形成5.(改编)家族文化的礼俗性是指家族共同体依照世代相传的习俗习惯来维持秩序。

礼俗实际上外化了家族共同体的秩序,调节着共同体中各个成员的关系,家族成员也根据礼俗认识自己的权利和义务。

可见,家族礼俗A.解决了宗族内部的矛盾B.具备了国家法律的权威C.有助于基层社会的稳定D.束缚了宗族成员的个性6.秦汉时期,漕运为东西方向,漕粮通过黄河、渭河由东向西运抵长安;唐代,漕运线路由秦汉时期的东西向呈现出东南、西北向的变动。

衡阳市第八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政治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

衡阳市第八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政治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
①股市运行状况决定企业经营的质量
②公司经营状况影响股票市场
③企业退市应立即返还股东的出资额
④企业经营要维护股东利益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16.结合所学相关经济领域的知识判断,下列说法中不能成立的是( )
A.有研究认为,工业革命之所以发生在英国,是因为当时英国的工资水平很高,因此蒸汽机等节省人力的发明得以大规模推广
①规避美元汇率风险,主导石油交易秩序②降低石油进口成本,增强企业经营收益
③稳定国际石油价格,维护我国能源安全④提高交易结算效率,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4.据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信息,2019年7月26日,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为:1美元兑人民币6. 8796元;8月26日,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为:1美元兑人民币7.0570元。对于人民币汇率的变化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①10万元属于按劳动要素分配,8万元属于按土地要素分配
②10万元属于按劳动要素分配,8万元属于按劳分配
③10万元属于按劳分配,8万元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
④10万元属于劳动性收入,8万元属于财产性收入
A.①②B.②④C.①③ D.③④
24.针对当前国有企业薪酬体系与结构不合理的问题,我国加大国有企业薪酬改革力度,对不合理的畸高收入进行调整,力争实现薪酬水平适当、收入结构合理、管理规范、监督有效的收入分配目标。由此可见,推进国有企业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有利于( )
B.由于工人工资标准的不断提升,中国人口红利因素逐渐丢失,涉外加工制作等制造业向东南国家的转移,致使近来年孟加拉、新加坡、越南等国就业率提升
C.伴随着民营企业的迅速发展,市场份额的增加,极大的扩大了就业、增加了居民的收入和丰富了社会产品的供给,民营经济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湖南衡阳八中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附答案)

湖南衡阳八中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附答案)

湖南衡阳八中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附答案)衡阳市八中2019届高三第三次月考试题历史命题人:高开德审题人:龙国安请注意:时量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封建”一词在中国古代意谓“封土建国”“封爵建藩”。

项羽封建六国贵族,结果自取灭亡;刘邦封建同姓子弟,引发七国之乱;西晋封建司马氏宗室,导致八王之乱;朱元璋封建二十余子,酿成靖难之役。

这反映了A.封建导致政权衰亡B.宗室拱卫专制王权c.封建体制日趋完善D.血缘政治影响深远.秦朝时,在地方设置的乡、里、亭的官吏不由皇帝或官府任命,但却规定,要由地方推择当地的富庶人家的适龄人员充当。

从这一规定可以看出,秦朝A.沿袭先秦的行政管理B.轻视地方的行政管理c.各级官吏均出自富有之家D.地主绅士是其基层治理的基础.唐代诗人卢照邻有诗评武则天“居中履正,禀和体微。

仪刑赤县,演教椒闱。

陶钧万国,丹青四妃。

河洲在咏,风化攸归”;杜甫《赠蜀僧闾丘师兄》中有“惟昔武皇后,临轩御乾坤。

多士尽儒冠,墨客蔼云屯。

当时上紫殿,不独卿相尊”;元代叶颙《唐武则天传•樵云独唱》卷四中有“天人共愤世皆嫌,垂拱焉能二十年?谁信裙钗珠翠侣,反胜冠冕任英贤”。

据以上关于武则天的评价能够被认定的历史结论是,武则天A.当政推动社会繁荣B.治国才能值得肯定c.当政有违儒家伦理D.有虚怀纳谏的胸襟.中国古代言谏制度强调谏官谏议君主的违误,在决策过程中发表拾遗补阙性质的不同意见,限制君权是其履行职权的主体内容。

这表明言谏制度A.分化了皇帝的决策权B.实现了对皇权的制衡c.体现出决策的科学性D.有利于贤明政治的形成.家族文化的礼俗性是指家族共同体依照世代相传的习俗习惯来维持秩序。

礼俗实际上外化了家族共同体的秩序,调节着共同体中各个成员的关系,家族成员也根据礼俗认识自己的权利和义务。

可见,家族礼俗A.解决了宗族内部的矛盾B.具备了国家法律的权威c.有助于基层社会的稳定D.束缚了宗族成员的个性.秦汉时期,漕运为东西方向,漕粮通过黄河、渭河由东向西运抵长安;唐代,漕运线路由秦汉时期的东西向呈现出东南、西北向的变动。

【2019-2020】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

【2019-2020】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2019-2020】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撰写人:__________________部门: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时间:60分钟总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4分,共8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西周政治里有着浓厚的贵族色彩,形成了‘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

”这表明A.周天子通过垄断神权以强化王权B.周天子建立了君主专制的政治制度C.西周形成了分封制宗法制等制度D.西周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制度2.张岂之的《中国历史》先秦卷记载:前707年,周桓王罢免了郑庄公的王室卿士之职,郑便与周兵戎相见,战斗中郑军“射中王肩”。

这实质上A.否认了嫡长子继承制的合法性B.论证了商周时期宗法制的混乱C.反映了春秋战国礼乐制度崩溃D.承认了郑庄公社会地位的提升3.战国至汉初,实行新的军功爵制。

不仅爵级繁细,而且爵位下移,爵秩不再是某一阶级的专利品,而成了社会各阶层都有权攀登的进身之梯。

军功爵制A.有助于扩大统治的社会基础B.使宗法制得到很好的延续C.表明了人才选拔制度的完善D.导致了分封制度彻底瓦解4.读下表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引起表中数据出现先降后升的主要原因是A.社会环境动荡不安B.中央集权的不断发展C.制度的变革和创新D.君主专制的不断加强5.宋代对三省六部制多有调整,其核心是A.划分各部门职能,提高办事效率B.不断消解相权,注重加强君主专制C.分割军队指挥权,防止将领反叛D.加大各部权限,发挥官员的主动性6.清朝嘉庆时如无大典礼或大会议,(内阁)大学士可终年不至(内)阁,故必兼一管部,方有趋公之地耳”。

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A.内阁是国家非法定行政机构B.国家政治稳定以致无事可理C.军机处职权范围的不断扩张D.内阁大学士不关心国家政务7.《1873清廷礼崩乐坏元年》指出,“1858年《天津条约》签字之际,咸丰皇帝还念念不忘:‘一切跪拜礼节,悉遵中国制度,不得携带家眷’。

湖南省衡阳市第八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

湖南省衡阳市第八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

衡阳市八中2019届高三第三次月考试题历史请注意:时量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1.“封建”一词在中国古代意谓“封土建国”“封爵建藩”。

项羽封建六国贵族,结果自取灭亡;刘邦封建同姓子弟,引发七国之乱;西晋封建司马氏宗室,导致八王之乱;朱元璋封建二十余子,酿成靖难之役。

这反映了A. 封建导致政权衰亡B. 宗室拱卫专制王权C. 封建体制日趋完善D. 血缘政治影响深远【答案】D【解析】【详解】西周的的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主要利用血缘关系来维护统治。

从秦朝之后仍然存在分封现象可以看出,血缘政治的深远影响。

故答案为D项。

材料只能反映分封制对加强中央集权不利,没有导致政权衰亡,排除A项;分封制不利于巩固专制王权,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分封制的危害,不是反映封建体制日趋完善,排除C项。

【点睛】分封制本身存在缺陷,诸侯利用在自己的领地——封国内享有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的权利,不断壮大自己的势力,从而到西周后期分封制遭到破坏,春秋时期逐渐瓦解。

秦统一天下后,鉴于分封制的弊端,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

西汉七国之乱、西晋八王之乱、明初靖难之役等史实都表明,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分封制或分封制残余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趋势、已经不能满足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需要。

2.秦朝时,在地方设置的乡、里、亭的官吏不由皇帝或官府任命,但却规定,要由地方推择当地的富庶人家的适龄人员充当。

从这一规定可以看出,秦朝A. 沿袭先秦的行政管理B. 轻视地方的行政管理C. 各级官吏均出自富有之家D. 地主绅士是其基层治理的基础【答案】D【解析】【详解】从材料中的“要由地方推择当地的富庶人家的适龄人员充当”可以看出,秦朝地方治理主要是依靠地主绅士阶层,即地主绅士是其基层治理的基础。

故答案为D项。

材料没有反映先秦时期实行这样的管理方式,排除A项;从材料信息来看,秦朝重视地方的行政管理,排除B项;C项说法绝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

2019-2020学年度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

2019-2020学年度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

——教学资料参考参考范本——2019-2020学年度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____________________部门20xx-01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最符合题意,每小题 2.5分,满分75分)1.“先王之法,立天子不使诸侯疑焉,立诸侯不使大夫疑焉,立嫡子不使庶孽疑焉。

”材料反映的是A.宗法分封制B.皇帝制C.三公九卿制D.郡县制2.公元前202年,刘邦击败项羽一统“天下”,称帝建立汉朝,遵循周朝宗法制的原则,他应立下面哪个孩子为太子,作为帝位的法定继承人?选项姓名性别年龄生母姓名及身份在诸子中的特点A 刘肥男20岁曹氏,刘邦反秦前在家乡的情妇最年长且最贤能B 刘元女12岁吕雉,刘邦结发之妻,现封为皇后人缘最好C 刘盈男10岁也是吕雉,同上行柔弱善良D 刘如意男3岁戚懿,刘邦最受宠的妃子最受父亲宠爱3.秦始皇时期,在山东设置了琅琊郡,琅琊郡守的产生方式是A.世代相袭 B.皇帝任命 C.地方推荐D.考试选拔4.依据所学知识判断,请你判断下列中央机构示意简图属于唐朝的是?A BC D5.有个家境贫穷的读书人贾六,寒窗苦读十年,被当地郡的中正发现,但由于出身较低,被评为“中下品”,推荐到西北××县作县令。

该事件应该发生于A.汉朝B.魏晋南北朝C.唐朝D.宋朝6.观察下列环渤海地区历史地图,其中应该属于元朝的是A B C D7.下列关于清朝设置的军机处的特点,表述错误的是A.简:机构精简 B.速:办事效率高C.开:决策开放性强 D.专:皇帝乾纲独断8.如下图,山海关城南有作为兵营的日本营盘、法国营盘、比利时营盘、意大利营盘、德国营盘和英国营盘的遗址。

这六国营盘应该出现于英国营盘德国营盘意大利营盘A.《南京条约》签订后不久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不久C.甲午战争后不久D.《辛丑条约》签订后不久9.如果撰写一篇关于20世纪70年代国际关系的论文,下列选题正确的是A.论国际关系的多极化趋势 B.由亚洲到欧洲--冷战重心的转移C.由紧张到缓和--中苏关系新走向 D.论欧盟崛起与美国霸主地位的动摇10.“一旦强掳寇边疆,慷慨悲歌奔战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南省衡阳市第八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请注意:时量60分钟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2、答题前,学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学号填写在答卷上,并使用2B铅笔填涂。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本卷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追溯中国姓氏的起源,有的以官职为姓,如司马、司徒、司空等;有的以排行为姓,如孟、叔、季等;有的以技艺为姓,如陶、甄、屠等。

据此推断,卫、鲁、齐等都是A. 以氏族为姓B. 以封国为姓C. 以地域为姓D. 以先人的字或名为姓2.按西周宫廷礼制,天子八佾(八人为一行,叫一佾;八佾是八八六十四人),诸侯六佾,卿大夫四佾。

而在春秋时期鲁国季氏只能四佾,却用了八佾。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也!”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 宗法制度被破坏B. 分封制度被破坏C. 礼乐制度被破坏D. 世袭制度被破坏3.秦始皇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

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秦始皇为解决上述问题,“求其宁息”的措施是A.颁布挟书律 B.修筑长城.焚书坑儒 DC.海内为郡县4.西汉初年,各重要部门长官均由跟随汉高祖打天下的军功阶层及后裔出任,丞相也不例外。

汉武帝时,提拔早年“家贫、牧豕”的公孙弘为丞相。

汉武帝的主要目的是A.扩大丞相来源 B.重视丞相素质D.削弱丞相权力.弥补丞相才干不足 C5.魏晋时期修谱之风盛行,除了帝王将相的世系,一般宗族的家谱也受到广泛重视。

这一时期形成这种风气的制度性因素是A.世官制 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6.汉代官秩仅六百石的三十州刺史,可监督秩三千石的郡守,秩仅千石的御史中丞可察官秩万石之丞相;唐代官仅七品的都察院长,可察尚书省。

隋、唐时期监察御史也称巡按使主要掌分察州县,还“分察尚书六司,纠其过失,及知太府司农出纳”。

由此可见古代中国监察制度.A. 具有相对独立的监察体系B. 具有“以卑察尊,以小制大”的特点C. 重视监察官员的素质和选任D. 监察官员位高权重7.下表是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变化情况,这一变化对社会政治产生的影响主要是朝代东晋隋朝唐朝北宋46.244%.5%17.2%1%比例A. 放宽了录取标准B. 加强了中央集权C. 提高了官员素养D. 扩大了统治基础8.总督始设于明朝,明初常遣尚书、侍郎、都御史至地方解决紧急问题或安抚军民,这些总督因事而设,事毕即撤;明朝中叶,总督近于定制,管辖范围在一省之上,多至五省,其作用主要是协调各省关系,防止各地方之间因互不相属而互相推诿。

总督职位的设置A.约束了官员权力滥用 B.加强了君主的权力C.提高了地方行政效率 D.有效防止官员的腐败9.明仁宗以后,内阁大学士的品级逐渐上升,并且被赋予“公”“保”等虚衔,获得“票拟”职权;同时,皇帝也打破了“不许宦官识字”的惯例,并且以司礼监代皇帝批阅奏章,奏章除“御笔亲批数本外”“皆众太监分批”,宦官掌握了部分“批红”职权。

这表明A.明代皇权呈现出日益衰落的趋势 B.监阁共理互相制约保证皇权独尊C.内阁大学士的品级职权逐渐提升 D.宦官权力恶性膨胀且呈失控之势10.在评述某史事的历史影响时,有人说“这是天朝体系崩溃的开始”,有人说“这是中国融入世界体系的开始”。

该史事是A.鸦片战争 B.洋务运动C.中日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1.太平天国永安建制,封杨秀清为“左辅正军师”东王,称九千岁;《资政新篇》中强调,“国家以法制为先,法制以遵行为要”。

材料反映了太平天国A. 空想性与先进性并存B. 革命性与民主性并存C. 落后性与先进性并存D. 愚昧性与落后性并存12. 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中国被迫开放五口通商,中外交涉剧增。

“五口”成为外国人从事各种活动的法定地点,也成为中外交涉的法定地点。

列强不同意与理藩院或礼部打交道,于是清政府于1844年设置了五口通商大臣。

这表明清政府A.仍坚持天朝上国传统体制B.谋求与列强进行长期交涉C.接受了西方现代外交的观念D.建立了统一的常设外交机构13.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部分官员认为中外冲突的根源在于外国人的嗜利。

因此,他们希望以全免关税为条件,让西方列强放弃公使常驻北京、赔偿军费、长江通商等条款,并且交还广州城,并认为如此可以一劳永逸。

这反映出当时清政府部分官员A.近代主权意识的缺失 B.仍坚持闭关锁国政策.事实上主导了中外谈判 D.希望保全中国国家利益C.14.国学大师钱穆曾指出,“若太平天国成功了,便是全部中国历史失败了。

”他之所以这样评价太平天国,主要依据是A.太平天国革命纲领具有进步性B.太平天国未能联合其他反清力量C.农民阶级不代表先进的生产力D.太平天国破坏了中国的自然经济15.著名史学家陈旭麓先生认为1840年以来,中国因外患而遭受的每一次失败都产生过体现警悟的先觉者。

但他们的周围和身后没有社会意义的群体,他们走得越远越孤独。

但战争大败,“成中国之巨祸”,它促成了中国民族认识的变化,中国的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也因此而开始。

“这里的“战争“指的应是A.第二次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第一次世界大战16.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1839-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58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它产生了一个新中国,产生了至今震撼着远东和全球的影响。

”这说明了A. 没有近代西方国家的侵略就没有新中国B. 战争改变了远东和世界的格局C. 战争是推进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D. 战争促使中华民族反思与前进17.罗荣渠先生在《现代化新论》一书中说:“在此以后,外国渗透中国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直接改变了原有的‘小农—手工业生产方式',使中国在经济上和财政上都日益陷入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依附地位。

”这里的“在此以后”是指A.《辛丑条约》签订后 B.《马关条约》签订后C.《北京条约》签订后 D.《南京条约》签订后18. 虽成“空壳”,但仍作为辛亥革命成果象征的是A.中国同盟会三民主义 B.中国同盟会中华民国C.三民主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中华民国《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与其他官职以抽签方式产生不同,雅典城邦掌握兵权的十将军,始终保持选举制,可以连选连任,并不给薪俸。

伯利克里就是连续担任了15年首席将军。

这种现象表明当时的雅典A.注重完善统治手段B.平民缺乏政治权利C.民主政治深人人心D.贵族垄断国家政权20. 王绍光先生认为,无论什么民主,只要是选举,就只能选出精英,最终搞的只能是精英统治,不是真正的民主,而是“选主”;只有抽签,才能让“所有的人”获得出任领导职务的平等机会,才能打破精英跟一般人的界线,才能有真民主。

由此可见,他认为抽签选举制A.保障了普通公民的政治权利B.推动雅典民主政治最终确立不存在忽视公民素养的弊病 D.有利于排除精英对民主干扰C.21.1875年,议会通过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从法律上确立法国为共和政体。

宪法规定总统A.是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B.是由选民间接选举产生C.由参众两院联席会议选出D.由下议院多数党领袖担任22.1895年,一位中国外交官对当时四个欧美国家的政体分别作了如下评述,其中对德国的评述是A.“举国听于议院,势太偏重”B. “上议院主用世爵,参以选举,君权仍重”C.“议院主议法,政府主行法,察院主断法”D. “君主能以事下会议而不能独断”23.光荣革命后,在威廉的加冕仪式上,议会当众宣读了《权利法案》。

威廉以他自己和妻子的名义宣读了誓词:“我们衷心地接受你们向我们提出的议案,并保证以英国法律作为自己行为的准则。

”威廉所说的“你们”是指A.英国议会B.英国贵族C.英国民众D.英国王室24.资本主义议会制度的发展是民主制度的重大进步。

英美俄德的议会制度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都得到较大发展,但英美的议会政治远比俄德成熟,形成这种局面的根本原因是A.资产阶级的革命性不同B.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程度不同C.思想文化的历史渊源不同D.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途径不同25.近代确立的民主政体中,英国规定国王无权停止法律执行;美国规定最高法院有权宣布总统违宪,总统任命的法官需要国会确认;法国规定议会可对宪法补充。

这些规定的共同点是A.体现法律至高无上B.说明司法权独立C.防止专制独裁D.凸显行政权至上26.钱乘旦说:大革命后法国“社会动荡……直到1870年后,法国模式突然发生转折,由对抗转为妥协。

此后再没有发生大规模的革命,法国人开始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

”关于“1870年后,法国用协商手段建立起民主制度”从本质上反映了A.法国资产阶级共和政体得以巩固 B.共和派与君主派的斗争逐渐平息C.工业资本主义发展推动民主进程 D.法兰西共和之路充满斗争与妥协27.美国宪法规定,国会由参、众两院组成,各州在参议院中具有均等代表权,每州2名代表;各州在众议院中的代表权以人口为基础,约50万人选出一名代表。

法律须经两院通过方可生效。

这一设计A.体现了联邦各州间的妥协与平衡B.践行了政府权力部门的分权制衡C.协调了联邦政府与州政府的关系D.确保了立法权实践的民意代表性28. 甲午战争后的“公车上书”与巴黎和会时的五四运动都是爱国救亡运动,但两者的规模与影响差别甚大,其主要原因在于A.民族觉醒程度与群众基础不同 B.外交失利导致的损害程度不同C.大众传媒发展水平与方式不同 D.列强攫取中国利权的手段不同并开始深入到工人中的号召,中国知识分子看到改造中国的新路径,提出“到民间去”29. 间进行启蒙宣传,是深受A.戊戌维新的影响 B.辛亥革命的影响C.五四运动的影响 D.国民革命的影响30. 《申报》“时评”栏目曾评述说:“今之时局,略似春秋战国时之分裂。

中央政府之对于各省,犹东周之对于诸侯也。

南北相攻,皖直交斗,滇蜀不靖,犹诸侯相侵伐也。

”这一时局出现在A.清末新政时期 B.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狂潮时期C.辛亥革命时期 D.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二、材料阅读题(2道,共52分)41.中西古代历史上都注重法律建设。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历代有卷册浩繁、分支众多的法律,法有“六典”,刑有“八议”,都是对特权与等级的保护。

……中国法的界定十分模糊,倒是皇帝圣旨、朝廷法令、祖宗遗训更具威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