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看到虚像的原因
中考物理实验复习宝典实验六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考点解读)

实验六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设计与进行实验】1.实验原理:光的反射;2.主要实验器材:玻璃板、刻度尺、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白纸等;刻度尺的作用是测量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3.实验装置:3. 等效替代法的应用: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为了便于找到像的位置;让相同的蜡烛(未点燃)与点燃的蜡烛的像重合,找到像的位置、比较物和像大小关系;4.为了让实验现象更明显,本实验最好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5.实验中尽量选择较薄的玻璃板,实验时,通过玻璃板能看见同一支蜡烛的两个像,产生这个的原因是玻璃板有一定的厚度,通过玻璃板的前后两个面各形成一个像,产生重影;6.实验中应选择茶色玻璃板.因为透明玻璃板透光性较强,反光性较弱,而这个实验对透光性有要求,对反光性也有要求,所以应选用透光性不如透明玻璃板而反光性强于透明玻璃板的茶色玻璃板.6.实验中像的大小始终等于物体大小,通过肉眼看见“近大远小”,这与视角有关;7.实验中无论平面镜多小,都能使物体形成一个完整的与物体等大的像(物体上反射的光线总有射向平面镜的);8.玻璃板的放置要求:玻璃板要与水平桌面垂直,确保物像重合,若玻璃板向点燃蜡烛方向倾斜,则蜡烛的像总在未点燃蜡烛的上方偏高处;若玻璃板向未点燃蜡烛的方向倾斜,则蜡烛的像总在未点燃蜡烛的下方偏低处;9.刻度尺的作用:测量像与物到玻璃板的距离;10.观察像时眼睛的位置:与物同侧;11. 验证平面镜成虚像:用光屏代替未点燃的蜡烛,看在光屏上是否能承接蜡烛成的像;12.本实验的目的在于研究蜡烛A的像是否与蜡烛A的大小相同,如果将蜡烛B也点燃,则蜡烛B也会产生一个像,会对实验产生干扰;并且如果玻璃板两侧蜡烛都点燃的话,就没有黑暗和明亮的对比,不利于观察蜡烛A的像的准确位置.13.实验中移去蜡烛B,并在蜡烛B所在的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所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12.多次测量的目的:多次改变蜡烛和玻璃板之间的间距,使结论更具有普遍性;13.物体移动时,像移动方向、距离、速度的判断;【交流与反思】14. 得出蜡烛和像到玻璃板的距离不等的原因:①蜡烛没有垂直放置;②后支蜡烛与前支蜡烛在玻璃板中的像没有完全重合;③玻璃板太厚;15. 用灯泡代替蜡烛好处的评估:不会由于蜡烛的燃烧而导致另一支蜡烛和像之间的高度不等、灯泡比蜡烛亮,实验效果更明显、灯泡可反复使用;16.(1)将桌面上的白纸换成方格纸的好处是方便比较蜡烛A和像到平面镜的距离.(2)观察像的时候,眼睛的位置应与蜡烛A同侧.因为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且只有当光进入人眼时,人眼才能看到像.(3)实验中,测得的蜡烛A和像到玻璃板的距离不相等,则可能的原因有:①蜡烛B与蜡烛A 所成的像没有完全重合;②玻璃板太厚.实验结论:物体在平面镜中成的是正立的虚像;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导学案】4.2《平面镜成像》01

年级八年级学科物理版本上海科技版课程标题第四章第二节平面镜成像一、考点突破:知识点要求学习目标平面镜成像特点知道知道平面镜成像特点;实像与虚像理解理解平面镜成虚像;理解虚像是怎样形成的;平面镜成像应用理解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
二、重难点提示:重点:平面镜成像特点。
难点:1. 对虚像的理解;2. 平面镜作图。
知识梳理:一、知识脉络图二、知识点拨(一)平面镜成像1. 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光的反射思考1:人眼是怎样确定物体的?分析:有光射入人眼,人眼沿光线的逆方向确定物体的存在及位置。
思考2:人眼是怎样看见平面镜中的像的?分析:如图所示,我们取烛焰上的一点 S来研究,S点会发出很多光线,其中有一部分经平面镜反射进入人眼。
因为人眼总是感觉光沿直线传播,所以人逆着反射光线看过去,感到光线是由'S点发出的,'S就是S点在平面镜中的像点。
烛焰上的其他点与S点一样,在镜后也有一个像点,无数的像点便组成了烛焰的像。
注意: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所谓虚像,即它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而是由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形成。
2. 实验探究: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提出问题:站在镜子前面时,总能看到自己的像,平面镜成像时,像的位置、大小跟物体的位置、大小有什么关系?猜想与假设:物体越近,成像越近;物体越远,成像越远;像与物体大小相等,离镜面的距离相等……设计并进行实验:①如图所示,在桌面上铺一张大纸,纸上竖直立一块薄玻璃板,作为平面镜。
在纸上记下平面镜的位置。
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可以看到它在玻璃板后面的像。
再拿一支没有点燃的同样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竖立着移动,直到看上去跟前面那支蜡烛的像完全重合,这个位置就是前面那支蜡烛关于平面镜形成的像的位置。
在纸上记下这两个位置。
实验时注意观察蜡烛的大小和它的像的大小是否相同。
②移动点燃的蜡烛,重做实验。
③用直线把每次实验中蜡烛和它的像的位置连起来,用刻度尺测量它们到平面镜的距离。
2024年初中物理同步8年级上册第15课平面镜成像(教师版含解析)

第15课 平面镜成像课程标准课标解读 1.理解平面镜成像规律;2.会通过实验验证平面镜成像;3.认识“虚像”;4.会利用平面镜成像规律解释现象;5.了解生活中利用平面镜成像的例子。
1.知道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2.通过光的反射作图解答平面镜成像规律;3.初步建立“虚像”的概念;4.会利用平面镜成像规律解答实际问题。
知识点01 平面镜成像1. 平面镜成像利用的是光的反射。
成像规律是:(1)像与物大小相等;(2)像到镜的距离与物到镜的距离相等;(3)像与物的对应点的连线与镜面垂直;(4)像与物相对平面镜对称;(5)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实像、虚像)。
具体总结就是十个字:等大、等距、垂直、对称、虚像。
如图。
2.虚像是指射入眼睛的光线,其反向延长线的集合点形成的像,如上图所示;虚像能用眼睛直接观看,但不能用光屏接收;实像既可以用光屏承接,也可以用眼睛直接观看。
3.利用光的反射现象,反射面为平面的叫平面镜,反射面为球面一部分的叫球面镜。
4.利用球面的外表面作反射面的面镜叫做凸面镜;凸面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常用作汽车观后镜来扩大视野。
5.利用球面的内表面作反射面的面镜叫做凹面镜;凹面镜对光有汇聚作用,常用作太阳灶、探照灯等。
【知识解析】平面镜成像原理1.平面镜所成的像是物体发出(或反射)的光线射到镜面上发生反射,由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在镜后相目标导航知识精讲交而形成的,如图所示。
点光源s在镜后的像s’并不是实际光线会聚形成的,而是由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形成的,所以s’叫做s的虚像。
如果把光屏放在s’处,是接收不到这个像的,所以虚像只能用眼睛看到,而不能成在屏上。
2.解释:照镜子就是这样的原理。
可以说,只要利用到平面镜,就一定是反射。
平面镜中的像是由光的反射光线的延长线的交点形成的,所以平面镜中的像是虚像;虚像与物体等大,距离相等。
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
所以像和物体对镜面来说是对称的;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和物的大小,总是相等的。
37光的反射与平面镜成像、光的折射与凸透镜成像(原卷版+解析)

备战中考试题解读第三部分必考实验探究题 37 光的反射与平面镜成像、光的折射与凸透镜成像一、实验探究题1.(2021·嘉兴)某科学兴趣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探充像距与物距关系时的实验步骤如下:①在水平桌面上铺上白纸,将玻璃板竖立在白纸中间位置,记下玻璃板的位置:②将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面,再拿另一支大小相同的未点燃的蜡烛竖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玻璃板前面那支蜡烛的像完全重合,用笔记下两支蜡烛的位置:③移动点燃的蜡烛到另一个位置,重复上述实验:④用直线连接每次实验中的蜡烛和它的像的位置,用刻度尺测量出每次的物距和像距,记录数据如表。
(1)等效替代法是指在研究中,因实验本身的限制,要用与实验对象具有相似或共同特征的对象来替代的方法。
本实验中用到的等效替代法具体体现在。
(2)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
(3)实验中,有同学用一张白纸挡在玻璃板和像之间,你认为该同学还能观察到蜡烛的像吗?并说出你的理由。
2.(2020·绍兴)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某次实验过程中,小敏移动光屏直到出现清晰的像,蜡烛、透镜和光屏在光具座上位置如图所示,此时所成的是倒立的实像。
(2)若通过移动透镜,使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透镜应该移到厘米刻度处。
(3)实验一段时间后,原为成在光屏中央的像,“跑“到图甲所示的位置。
下列操作可以让像重新回到光屏中央的有。
①光屏上移一段距离②蜡烛下移一段距离③透镜下移一段距离(4)研究好成像规律后,小敏模拟了近视和远视的矫正,图乙中,小敏给透镜A戴上“眼镜“(凸透镜B),光屏上刚好出现清晰的像,摘下”眼镜“后,光屏上的像变模糊,如图丙所示,若要通过移动蜡烛使像再次清晰,应将蜡烛向(选填“靠近”或“远离”)透镜方向移动一段距离。
3.(2018·杭州)为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小金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
(1)当入射角为40°时,反射角为。
初二物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二物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试题答案及解析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应依照课本所做的那样,把凸透镜、蜡烛、光屏放在同一直线上,调整它们的高度,使三者中心大致在,像如图14那样应将光屏向(选填“上”或“下”)调整;已知所用的凸透镜的焦距为15cm。
(1)想用光屏接收到一个缩小的像,应该把蜡烛放在离凸透镜的地方。
(2)如果把蜡烛从离凸透镜30cm的地方移到离凸透镜20cm的地方,像到凸透镜距离,像的大小。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3)若把蜡烛放在离透镜10cm的地方,在透镜的另一侧的光屏上(填“能”或“不能”)得到蜡烛的像,原因是。
【答案】同一水平线上,下(1)30cm以外,(2)变大,变大(3)不能,物距小于焦距,不能得实像,只能得到虚像【解析】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要:“三心等高”,即蜡烛的焰心、透镜的光心、光屏的中心在同一水直线上。
(1)由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当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可知,想用光屏接收到一个缩小的像,应该把蜡烛放在离凸透镜30cm以外的地方。
(2)由物远(相对于焦点来说)像近像变小,反之,物近(相对于焦点来说)像远像变大可知,如果把蜡烛从离凸透镜30㎝的地方移到离凸透镜20cm的地方,像到凸透镜距离变大,像的大小变大。
(3)当u﹤f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可知,若把蜡烛放在离透镜10cm的地方,在透镜的另一侧的光屏上不能得到蜡烛的像。
【考点】凸透镜成像的规律2.常州河海大学宋迪颖设计的“醒目药瓶”获国际“红点设计概念奖”,该药瓶的瓶盖为凸透镜.小明手持瓶盖观察药瓶侧面的说明书,调整瓶盖与说明书的距离,看到的情形如图甲、乙、丙所示.关于瓶盖与说明书之间的距离,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A.图丙最小,图甲最大B.图甲最小,图丙最大C.图丙最小,图乙最大D.图乙最小,图丙最大【答案】B【解析】凸透镜成像的规律: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实像和虚像——精选推荐

实像和虚像在初中物理光学的学习中,我们经常遇到有关像的问题,即在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等现象中所成的像.这些像大体分为两类,这就是实像和虚像.那么对实像和虚像成因以及对它们的辨别是同学们在学习中的难点.今天就来谈一谈这个问题.从现象上看,实像能够在白纸、毛玻璃等光屏上呈现的,而虚像则不能在光屏上呈现;从形成原因上看,实像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而虚像是由反射或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形成的,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形成的,能用光屏接收,而虚像不是实际光线会聚而形成的,不能用光屏接收.其中需要说明的是:①像并不一定是实际物体所成的像,也可以是像成像,如二次成像(望远镜、显微镜中最终眼睛看到的像);②实像和虚像并不能依据眼睛是否能看到来判断,因为人的眼睛既能看到实像,也能看到虚像,如能看到平面镜中所成的虚像.人眼是依靠光的直线传播来确定“物体”及其位置的.只要有光线进入人的眼睛并能在视网膜上成清晰的像,我们就能看见“物体”,所以在眼睛中所成像的“物体”,既可能是实像,也可能是虚像.下面我们通过一些光学器件所成的像来具体分析说明有关实像和虚像的区别.1.在小孔成像中,我们能在小孔后面的光屏(毛玻璃或半透明的塑料薄膜)上看到一个倒立的像,像能在光屏上呈现,说明它是实像,从形成原因上看,它是因为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在光屏上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在物体与小孔之间距离不变的情况下,其大小随光屏到小孔之间的距离(即像距)变化而变化.如图1中的(a)、(b)所示.2.在平面镜成像中,若在平面镜的后面放上光屏,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在光屏上找到像,这就是说平面镜所成的像不能呈现在光屏上,所以是虚像.另外从平面镜成像的作图中也能看出这一点,如图2所示,物点S所发出(或反射出)的任意两条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其反射光线不能相交,而其两条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可以交于一点,这一点S′就是物点S所成的虚像.3.在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中,其成像情况比较复杂,它实际上是光线经透镜两次折射后而形成的.从实验可知,凸透镜成像规律如下表所示:从实验现象可知,当u>f时的前两种情况,我们能从光屏找到清晰的像,说明该像是实像.而当u<f时,无论怎样在光屏上都不能找到像,而透过凸透镜观察物体确能够看到一个正立的放大的像,而此时在你所看到的像的位置放上光屏却在光屏上怎么也找不到所成的像,所以它是虚像.其成像原因可以通过凸透镜对光线作用中的三条特殊光线的作图来说明,如图3中的(a)、(b)、(c)所示.从图(a)、(b)中可以发现,它们的像都是由物体发光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所以是实像;而(c)图中的像是物体发出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其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形成的,所以是虚像.4.在其他情况的成像中,我们也可以用类似的两种方法中的一种来判断有关光学器件所成像的虚实.如在水上面的人看到水中的物体时,其成像光路图如图4所示,相信你已经根据成像光路图判断出人们看到是什么性质的像了吧,它就是虚像,而且实际物体的位置在像的下方,这就是渔民叉鱼时为什么要将鱼叉向看到的鱼的下方瞄准的原因.若向看到的鱼叉去,那只能叉到实际鱼的虚像了!除了以上介绍的光学器件所成的像以外,我们学习中还遇到其他的光学器件,如:凸面镜、凹透镜成的是正立的、缩小的虚像;凹面镜成像情况与凸透镜相似;望远镜、显微镜的成像情况比较复杂,这里不再介绍.现在我们就根据前面介绍的方法,通过几道例题来进一步加深我们对实像和虚像的理解和辨别.例 1 小明在课外按如图5所示装置做小孔成像实验.如果易拉罐底部小孔是三角形,则他在半透明纸上看到的像是().A.三角形光斑B.圆形光斑C.蜡烛的正立像D.蜡烛的倒立像解析由题意可知“他在半透明纸上看到的像”则说明是实像,而小孔成像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并没有对小孔的形状进行约束,只是对小孔的大小有所要求.从实验也可以发现像的形状与小孔的形状无关,只与物体的形状相同,且是倒立的,所以该题的正确选项是D.例2 如图6是张敏同学拍摄的西湖大酒店风景相片,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要想使大楼的像更大些,张敏应向大楼靠近些再拍摄B.大楼在湖中的倒影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C.大楼在湖中的倒影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D.拍摄时底片上的像是倒立放大的虚像解析“西湖大酒店“的像能成在底片这一光屏上,所以是实像,因而D是错误的;大楼在湖中的倒影是由于光的反射而形成的,所以B、C是错误的;在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若要在光屏上得到较大的像,应减小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当然同时应当增加光屏(底片)到凸透镜的距离,所以该题的正确选项是A.例3 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河边看到水中的白云、小鱼都是虚像B.光与镜面成30°角射在平面镜上,则其反射角也是30°C.“海市蜃楼”是由于光的反射而形成的D.太阳光不能被分解为其他色光解析此题是关于光学规律的基本练习,水中的云是倒影,是由于光的反射.水中的鱼是由于光的折射而形成的,通过前面的分析可知,它们所成的像都是虚像;而B选项中的入射角是60°不是30°,所以其反射角是60°,不是30°;“海市蜃楼”主要是由于光的折射而形成的;太阳光是复色光,因而可以分解为单色光.综上分析,此题正确答案是A.在解这类题目时,往往还要根据其他的相关规律来进行判断,如在凸透镜成像性质中,还可以根据物体到凸透镜距离与凸透镜焦距之间的关系来判断;在平面镜成像中,还可以根据其成像规律直接判断.这就是说我们在知识学习的过程中要注意相关信息的联系,这样才能更全面地掌握知识.下面是几道基础题,请你用上面的方法试一试吧.1.我们观察到水中的鱼和水中的云,它们形成的原因,前者是由于光的_______而形成的_______像(填“虚”或“实”);后者是由于光的_______而形成的_______像.(填“虚”或“实”)2.我们平时教室中的投影机成的像是虚像还是实像?为什么?3.如图7所示是小芳同学制作的模型照相机.通过调整内外纸筒的相对距离,可以在半透明膜上看到远处景物倒立的像.使用此模型照相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看到远处景物的像是虚像B.如果看远处是很清晰,那么看近景时,应把内纸筒向外拉一些C.应把内纸筒朝明亮的室外,凸透镜朝较暗的室内D.凸透镜与半透明膜之间的距离相当于凸透镜的焦距参考答案:1.折射虚反射虚2.教室中的投影机成的像能在光屏上呈现,所以是实像3.B另外要补充说明的是,我们有时会认为:实像总是倒立的、虚像总是正立的,这句话有局限性.在上述所列举的四种情况中是这样,但对于望远镜、显微镜等多个光学器件组成的组合器件,就不一定是这样了,如显微镜最终成的是倒立的、放大的虚像,像就不是正立的.这进一步告诉我们,在物理的学习中,有关物理规律一定注意其适用的条件!同时,在实际问题中还有关于影是不是像的争论,影是指在不透明物体的背面光照不到的阴影区域,显然它不是实际光线会聚而形成的,它不是实像;它也不是由实际光线的反射延长线相交而形成的,也不是虚像,所以影不是像.。
八年级物理第4章《透镜 凸透成像》考点梳理

八年级物理第4章《透镜凸透成像》考点梳理梳理·考点清单考点一透镜1.凸透镜和凹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叫透镜,它对光线有作用;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叫透镜,它对光线有作用.2.焦点和焦距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过透镜后,折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一点,这点叫作焦点,用字母表示;焦点到的距离叫作焦距,用字母表示.3.经过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4.会聚和发散的奥秘透镜可以看作是由多个棱镜组合而成的,每个棱镜都会使光线向面偏转,所以凸透镜对光线有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作用.考点二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凸透镜的成像规律2.动态规律(1)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减小,像距逐渐,且像变,可以概括为一句简单易记的口诀:物近→像,像变,反之,物远→像,像变;(2)凸透镜成虚像时,物距增大,像距逐渐,且像逐渐变,可以概括为一句简单易记的口诀:物远→像(远),像变,反之,物近→像,像变;考点三视力的矫正1.人眼的成像原理人的眼球像一架神奇的.晶状体相当于一个,来自物体的光在视网膜上成倒立、的实像.2.近视眼的矫正(1)成因: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成像于视网膜的;(2)矫正:应戴镜制成的眼镜进行矫正,其作用是:使光些,从而使得像相对于视网膜向移,落在视网膜上.3.远视眼的矫正(1)成因: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成像于视网膜的;(2)矫正:应戴镜制成的眼镜进行矫正,其作用是:使光些,从而使得像相对于视网膜向移,落在视网膜上.考点四望远镜和显微镜1.望远镜(1)伽利略望远镜透镜组合:凹透镜作为目镜,凸透镜作为物镜;物镜焦距大于目镜焦距;成像性质:所成的像是正立的虚像;(2)开普勒望远镜透镜组合:目镜和物镜都是凸透镜,物镜焦距大于目镜焦距;成像性质:所成的像是倒立的虚像.2.显微镜透镶朋合:物镜和目镜都是凸透镜;物镜的焦距很短,目镜的焦距较长;成像性质:倒立、放大的虚像.突破·重点难点重难点一透镜作图例1 (2017·株洲)请画出入射光线通过透镜后的折射光线.例2 (2018·连云港)如图所示,请画出这束光线经过凹透镜后的折射光线.【技法点拨】记住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的光路图是作图的关键:(1)过光心的光线经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2)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过焦点(凹透镜的折射光线反向延长过虚焦点);(3)过凸透镜焦点(或正向延长过凹透镜焦点)的光线经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射出.重难点二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例3小明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时,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缩小的像,然后他把燃烧的蜡烛和光屏互换位置,这时光屏上能看到( )A.倒立、放大的像B.倒立、缩小的像C.正立、放大的像D.正立、缩小的像例4 如图所示是小明进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的情景示意图,烛焰位于距透镜1.5倍焦距处,并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工作原理与此成像规律相同的光学器件是( )A.照相机B.放大镜C.投影仪D.潜望镜【技法点拨】熟记凸透镜成像规律是解决此类题的关键.凸透镜成像规律用口诀记忆为:一焦分虚实,二焦分大小;实像异侧倒,物远像近小;虚像同正大,物近像变小;光屏辨虚实,屏显是实像.注意:若物、屏互换位置,则根据光路的“可逆性”可知成像大小将互换.重难点三视力的矫正例5( 2017·成都)每年6月6日是全国“爱眼日”,今年爱眼日的主题是“‘目’浴阳光,预防近视”.近视眼的成像示意图是图中的图,应该戴由透镜制成的眼镜来矫正.探究·常考实验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本实验常见的考查点有:(1)实验器材的组装:在光具座上自左向右分别放里蜡烛、凸透镜、光屏;(2)实验前先调节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的目的:让像成在光屏的中央;(3)焦距的测量:用平行光垂直照射到凸透镜,在凸透镜的另一侧用光屏承接到最小最亮的光斑,测出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即为焦距;(4)物体在各个区间段所成像的特点及相关应用;(5)光屏上可以看到像的原因:光的漫反射;(6)光屏上成清晰像时,对调物与光屏的位置,光屏上仍能成像的原因:光路可逆;(7)用纸或手遮住凸透镜的一部分,光屏上像的变化:像会变暗些,但还是完整的像;(g)凸透镇前加透镜(或眼镜)时像的变化:加凸透镜(或远视眼镜)时,像距变小,应将光屏向靠近透镜的方向移动;加凹透镜(或近视眼镜)时,像距变大,应将光屏向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9)蜡烛变短时的像的变化及使像成在光屏中央的操作:像逐渐向上移动,应将透镜向下调节或将蜡烛(或光屏)向上调节,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例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特点”实验中,让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中心在同一高度.(1)当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光具座标尺上位置如图所示时,光屏上出现一个清晰倒立、缩小的像,这个像是(选填“实”或“虚”)像;(2)请根据物距与像距大小关系,推断这个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填序号):A. 8 cmB. 10 cmC. 12 cmD. 15 cm(3)把蜡烛向左移动一小段距离,发现光屏上烛焰的像变模糊了;①小有为了使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应调整光屏向(选填“左”或“右”)移动;②小芳不移动光屏,将一个眼镜片放在凸透镜和烛焰之间,发现光屏上的像也变清晰了,则该眼镜片是(选填“近视”或“远视”)眼镜的镜片;(4)重新使蜡烛、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位置如图所示,然后把凸透镜换成平面镜,观察平面镜也能看到一个正立、(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蜡烛的像,这个像位于标尺cm刻度处正上方;把光屏移到这个像所在的位置,光屏上(选填“有”或“没有”)这个像.分类练习考点l 透镜的辨识1.(2017·常州)香水的主要成分是易燃酒精,如图所示为四瓶香水,透明玻璃瓶盖形状各异,最容易在阳光下引发火灾的是( )2. ( 2015·淮安)如图所示,铅笔斜插入装有水的圆柱形玻璃杯中,从侧面看铅笔好像在水面处折断了,这是光的现象.水中部分看起来比水面上的部分要粗一些,这是因为盛水的圆柱形玻璃杯相当于(选填“凸”或“凹”)透镜.考点2 透镜作图3. ( 2016·无锡)如图所示,一束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射向凹透镜.请画出它的折射光线4. ( 2018·常州)透镜左侧有一点光源S发出两条光线,经透镜折射后在右侧的出射光线如图所示,请在图中通过光路作图标出点光源S的位置.考点3 凸透镜成像规律5. ( 2018·淮安)如图所示,蜡烛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凸透镜焦距为18 c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所成的像是虚像B.所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C.蜡烛向左移动所成的像变大D.照相机是利用这一成像原理制成的6. ( 2016泰州)将一个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在距凸透镜10 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若将一个物体放在凸透镜前30 cm处,则可在凸透镜的另一侧得到一个( )A.倒立、缩小的实像B.倒立、放大的实像C.正立、缩小的实像D.正立、缩小的虚像7. ( 2017·南京)小明和小华在窗边用凸透镜贴近报纸看文字,看到了文字的像.在移动凸透镜时,意外地发现在报纸上出现了窗外景物的像.如图所示.两次所成的像相对于原来被观察的物体,对比像的正倒、大小、虚实三个方面( )A.有一个方面相同,两个方面不同B.有两个方面相同,一个方面不同C.三个方面都相同D.三个方面都不同8. ( 2017·镇江)如图所示,用焦距为5 cm的凸透镜进行了如下实验操作:将蜡烛放在A处时,位于P处(图中未画出)的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的缩小像;保持透镜位置不变,向右移动蜡烛至B处,再将光屏从P处移至另一位置得到清晰的放大像.则两次所成的像都是立的,P位于A的侧,上述过程中光屏是向侧移动的,用刻度表示透镜在光具座上的位置: .考点4 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8. ( 2017·常州)用手机看视频,图像太小,屏幕放大器(凸透镜)来帮忙,小明通过透镜看到放大了的图像,如图所示,手机距离透镜15 cm,凸透镜的焦距可能为( )A. 20 cmB. 15 cmC. 10 cmD. 5 cm10. ( 2015·扬州)利用图示凸透镜成像情景制成的光学设备是( )A.投影仪B.照相机C.放大镜D.潜望镜11. (2018·常州)蝴蝶研究专家章丽晖在茅山首次发现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中华虎凤蝶,他先用相机拍摄了蝴蝶休憩的照片甲,为了拍摄照片乙,应( )A.相机适当靠近蝴蝶,镜头略向外伸B.相机适当靠近蝴蝶,镜头略向内缩C.相机适当远离蝴蝶,镜头略向外伸D.相机适当远离蝴蝶,镜头略向内缩12. ( 2016·扬州)人脸识别门禁一体机是通过摄像机镜头来捕捉人脸信息.该摄像机镜头相当于透镜,它的成像与(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相似,所成的是(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已知镜头焦距为f,人脸到镜头的距离应大于.要使屏幕上的像大些,人应离镜头(选填“远”或“近”)些.13. ( 2017·淮安)如图所示,保持烛焰、凸透镜的位置不变,调节光屏到图示位置,得到清晰倒立、的实像.利用此成像特点可以制成 .14. ( 2017·苏州)(1)利用微信“扫一扫”功能,通过智能手机的摄像头扫描二维码(如图甲)可快速获取网络信息,手机摄像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二维码到摄像头的距离应满足的条件.(2)如图乙所示,蜡烛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将光屏移至刻度线10 cm处,蜡烛向(选填“远离”或“靠近”)透镜方向移动,光屏上能再次成清晰的像.保持透镜位置不变,仅将蜡烛和光屏位置交换,光屏上可观察到倒立、的实像.考点5 远视眼、近视眼的矫正15. ( 2016·常州)把一副眼镜放在太阳光下,在地面上看到如图所示的情形.关于该眼镜镜片的类型和可以矫正的视力缺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凹透镜,可以矫正远视眼B.凹透镜,可以矫正近视眼C.凸透镜,可以矫正远视眼D.凸透镜,可以矫正近视眼16. ( 2015·无锡)如图所示的透镜是透镜,用这种透镜制作的眼镜可以用于矫正(选填“近视”或“远视”)眼.17. (2017·连云港)近视眼看不清远处的物体,是因为物体的像落在视网膜的(选填“前”或“后”)方,需要戴(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加以矫正.考点6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18. (2017·宿迁)如图所示是“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装置,在图示位置,烛焰恰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1)物距是cm.(2)光屏上成的是倒立、(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实像.(3)小明将近视眼镜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为了在光屏上再次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选填“左”或“右”)移动19. (2016·盐城)小明用蜡烛和毛玻璃光屏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1)测量焦距时,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移动透镜,让太阳光在白纸上会聚成一个的光斑,用刻度尺测量光斑到的距离,结果为10.0 cm.(2)如图所示,刚开始实验时烛焰的像只有一小部分成在光屏边缘的A处,大部分不在光屏上,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3)当蜡烛距透镜5.0 cm时,光屏上(选填“有”或“没有”)烛焰经透镜折射后的光线.此时,像成在(选填“光屏”或“蜡烛”)一侧.(4)小明用LED灯做成字母“F”替换蜡烛,将它放在距透镜15.0 cm处,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小明在毛玻璃光屏后面观察物和屏上的像,他直接看到的物为“F”,则他看到屏上像的形状为;移去光屏,在光屏处,看到像的形状为.参考答案梳理·考点清单考点一1.凸会聚凹发散2. F 光心 F4.底会聚发散考点二1. 缩小实像正立2. (1)增大大远大近小(2)变大大大近小考点三1.照相机凸透镜缩小2. (1)前面(2)凹透发散后3. (1)后面(2)凸透会聚前突破·重点难点例1 如图所示例2 如图所示例3 A 例4 C例5 乙凹探究·常考实验例(1)实(2)C(3)①左②近视(4)等大80 没有分类练习1.B2.折射凸3.如图所示4.如图所示5.B6.A7.D8.倒右右55 cm~60 cm9.A 10.B 11.A12.凸照相机缩小2f近13.放大投影仪14. (1)大于2倍焦距(或u>2f)(2)靠近缩小15. C16.凸远视17.前凹透镜18. (1)20.6(2)放大(3)右19. (1)最小、最亮光心(2)烛焰、透镜、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直线上(3)有蜡烛(4)。
4.3 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八年级物理上册(人教版2024)

4.3 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国家大剧院和它在水中的倒影相映成趣,宛如一个巨大的蛋壳。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这个倒影实际上就是大剧院在水中的像。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后,你就学习新课一、平面镜成像的特点1.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提出问题】当你站在平面镜前,就会看到平面镜里有一个一模一样的“你”,这就是你的像。
当你走近平面镜,它也向你走来;当你远离平面镜,它也随之远去;当你举起左手,它却举起了右手。
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平面镜成像有何特点?【实验思路】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关键是要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
如何设计这个实验呢?我们可以按如下思路进行探究。
用一块玻璃板作为平面镜,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可以看到它在玻璃板后面的像。
再拿一支外形相同但未点燃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的位置与像的位置重合。
这个位置就是前面那支蜡烛的像的位置。
确定了像的位置,再比较像跟物体的位置和大小的关系,这样就可以得到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了。
【实验过程】(1)如图所示,在桌面上铺一张纸,纸上竖立一块玻璃板。
沿着玻璃板在纸上画一条直线,代表平面镜的位置。
将点燃的蜡烛放置在玻璃板前,通过移动未点燃的蜡烛,找到点燃蜡烛的像的位置,在纸上标记蜡烛和像的位置。
测量蜡烛和像到平面镜的距离,记录在下表中。
(2)移动点燃的蜡烛,多做几次实验。
实验时注意观察点燃蜡烛的像的大小是否随蜡烛位置的改变而变化。
(3)换用长度不同的蜡烛,再做几次实验。
实验时注意观察蜡烛像的大小和蜡烛的大小是否相同。
实验数据记录表格:次数蜡烛到平面镜的距离/cm像到平面镜的距离/cm1 30°30°2 45°45°3 35°35°【分析论证】①A与B是完全相同的两根蜡烛,直到从玻璃板前面看到蜡烛B好像在点燃着一样,即B与A的像完全重合。
分析像与物的大小关系,归纳结论: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眼为什么能看见虚像人眼为什么能看见虚像?可从两个方面谈起:(1)眼睛如何看物体:眼球的光学系统相当于一个凸透镜,由外界物体发射或反射的光线,通过眼球折射后,将光线会聚在视网膜上,产生一实像。
视网膜上的感觉细胞受到光的刺激后把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由视神经传到大脑,经大脑视中枢的综合分析,产生视觉。
(2)实像与虚像的形成与区别:一个物体可视为发光点的集合,有一个发光点所发出的光束在反射或折射后,光线的方向虽改变了,但光束的单向性没有遭到破坏,物体的每个发光点都给出了一个和它对应的像点,这些像点的集合便是物体的像。
如果光束中各光线实际会聚成一个点,则该点叫实像。
如果反射或折射的光线的光线看似是发散的,但把这些光线反向延长后能交于一点,该点便是虚像位置,屏上承接不到虚像,但人眼确实能看见虚像。
眼睛之所以看得见虚像是因为构成虚像的光线是许多发散的光线,这些光线进入眼球后,和经过透镜一样,会聚成一实像,落在视风膜上,引起视觉。
这时眼睛所看见的像,就是前述的虚像,用眼睛去看好似真有一个像在那个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