桩基础混凝土强度评定
桩基鉴定标准

桩基鉴定标准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桩基鉴定是建筑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它关乎到建筑物的承载力和稳定性。
桩基是一种常见的基础形式,在工程施工中广泛应用。
为了确保桩基质量,准确鉴定桩基的质量是至关重要的。
下面将介绍桩基鉴定的标准和方法。
一、桩基的种类桩基按照材料分为钢桩、混凝土桩、钢筋混凝土桩等多种种类。
钢桩主要包括钢管桩、H型钢桩、角钢桩等;混凝土桩主要包括灌注桩、钻孔灌注桩等;而钢筋混凝土桩则结合了钢桩和混凝土桩各自的优点,具有更好的承载能力和抗震性能。
二、桩基鉴定的标准及方法1. 桩基的质量标准桩基鉴定的质量标准主要包括桩的质量、形状和尺寸、端部处理等。
桩体质量方面要求无明显裂缝、松动等缺陷,表面平整光滑。
桩的形状和尺寸需符合设计要求,直径或截面尺寸应在规定范围内。
桩基的端部处理也是很关键的一环,端部应切平,无伤损,便于连接。
2. 桩基的试验方法桩基的鉴定主要通过静载试验、沉降观测、钢筋探伤及射线检测等方法进行。
静载试验是验证桩基承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通过在桩顶施加一定荷载,记录桩身的变形和沉降数据,分析桩基的承载性能。
沉降观测是观测桩基在荷载作用下的沉降变形情况,结合设计要求评估桩基的质量。
钢筋探伤及射线检测主要用于检测桩体内部的钢筋是否符合设计要求,以及有无裂缝等缺陷。
桩基的验收标准主要包括静载试验合格率、沉降观测满足设计要求、桩基端部处理符合标准等。
静载试验合格率是评估桩基承载能力的重要指标,静载试验合格率越高,则说明桩基的质量越好。
沉降观测是否满足设计要求是验证桩基质量的重要依据,如果沉降超出设计要求,则说明桩基的承载能力存在问题。
桩基端部处理的合格与否也是决定桩基工程质量的关键因素,端部处理不当可能导致桩基承载性能下降,从而影响整个建筑物的安全性。
在实际工程中,桩基鉴定是保证建筑物安全的重要环节。
只有通过严格依照标准进行桩基鉴定,确保桩基的质量符合设计要求,才能保证建筑物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桩基础试块评定(围护桩)

≥ ≥
f cu,k +λ 1 S fcu = λ 2 · cu,k = f λ 3 · cu,k = f λ 4 · cu,k = f
28.03 21.25 其 他 数 据
mf cu = f cu,min = f cu,k = λ3=
33.79 S fcu = 25.10 25.00
3.19 0.95 0.85
λ1= λ2= λ4=
不参加混凝土强度评定组数及处理情况:
施工单位 评 定 结 果
专业监理工程师(签名):
标准养护混凝土试块强度评定表
评 定 项目专业质量检查员(签名): 结 果 项目专业技术负责人(签名): 年 月 日 (建设单位项目专业技术负责人)
年 月 日
标准养护混凝土试块强度评定表
编号: 第一页 第二页 第三页 第四页 第五页 强度等级C 25 W01
f cu,k +λ 1 S fcu = λ 2 · cu,k = f λ 3 · cu,k = f λ 4 · cu,k = f
28.03 21.25 其 他 数 据
mf cu = f cu,min = f cu,k = λ3=
33.79 S fcu = 25.10 25.00
3.19 0.95 0.85
30.2 40.3 33.4 32.7 35.4 35.7 37.2 32.8 29.4 34.2 28.8 32.9 29.3 35.9 39.7 32.4 36.3
28.0 34.1 33.5 34.6 34.1 34.3 35.0 31.2 27.9 30.7 33.7 29.5 30.5 37.3 30.1 32.0 39.2
工程名称 施工单位 施工执行标准 名称及编号
11楼桩基基础C30-标养--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表

0
RK108
42
楼110#桩
0
0
RK108
3611#楼桩源自01RK108
33
11#
楼107#桩
0
1
RK108
35
11
楼70 #桩
q
丄
RK108
11#
楼45#桩
0
1
RK108
*
11#
楼__26#桩
▲
^0
丄
RK108
11#
娄17 #桩
1▲
0
1
RK108
38
11#
娄99 #桩
0
1
RK108
30
11#
11#
£66#桩
0
0
RK108
42
喽108#桩
、・
—
0
0
RK108
49
评定
#
楼86#桩
▲岸
0
0
RK108〔39
兰结
匚合格,该批混凝土试块强度符合设计及
(未知方差统计法)
质控(建)表4.1.9—3
工程名称
晋江市湖光西路小区改造工程C1地块II标段C1-8~10
结构部位
施工日期
试块
fcu,i
评定条件
月
日
编号
11#
楼46 #桩
0
0
RK108
43
单位:N/mm2
砼强度等级:C30验收批总组数n=45
fcu,k=30
0.9fcu,k=27
入1=1.6
入2=0.85
mfcu=
fcu,min= Sfcu=
0.9fcu,k+入1Sfcu=
混凝土试块留置要求与强度评定

混凝土试块留置要求与强度评定一、地基基础工程混凝土试块取样与留置1、对复合地基:有单桩强度检验要求时,检验数量为总数量的0.5%-1%,但不应少于3根,每根桩留置1组标养试块;2、对于桩基(灌注桩):按照GB50202-2018(强制性条文)规定,每浇筑50m³必须有1组试块,小于50m³的桩,每根桩必须有1组试块(标养);3、行业标准JGJ94-2008《建筑桩基规范》中第6.2.7条(非强条):直径大于1m的桩或单桩混凝土超过25m³的桩,每根桩桩身混凝土应留置1组试件;直径不大于1m的桩或单桩混凝土不超过25m³的桩,每浇筑台班留置1组试件,每组试件应留3件;4、对于地基基础工程混凝土是否需要同条件试块(特别是结构实体检验同条件试块)目前尚无定论,建议正式施工前由施工方与监理方共同协商确定是否留置同条件试块;5、灌注桩无需留置同条件试块,因为无法实现同条件养护。
二、混凝土结构工程混凝土试块取样与留置(一)标准养护试块取样与留置原则1、每拌制100盘且不超过100m³的同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不得少于一次;2、每工作班拌制的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不足100盘时,取样不得少于一次;3、当一次连续浇筑超过1000m³时,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每200m³取样不得少于一次;4、每一楼层、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不得少于一次;5、每次取样应至少留置一组(一组为3个立方体试块)标准养护试块。
(二)同条件养护试块取样与留置原则(监理审核同条件试块留置方案时应注意)1、结构实体同条件试块(混凝土结构验收的重要依据):(1)同条件试件应由各方在混凝土浇筑入模处见证取样。
同条件养护试件所对应的结构构件或结构部位,应由监理(建设)、施工等各方共同选定;(2)同条件养护试件应留置在靠近相应结构构件的适当位置,并应采取相同的养护方法,且同条件养护试件的取样宜均匀分布于工程施工周期内。
211262950_关于PHC管桩压蒸混凝土强度评定龄期确定的几点思考

工作研究Work Research引言混凝土蒸汽养护方式有常压蒸汽养护和高压蒸汽养护,其中高压蒸汽养护简称“压蒸养护”或“蒸压养护”。
高压蒸汽养护和常压蒸汽养护虽然都是混凝土制品蒸汽养护的常用方式,但是在热养护过程中胶凝材料发生的主要水化反应是完全不同的,混凝土强度在热养护过程中快速提高的机理也是完全不同的。
因此不能像常压蒸汽养护那样,以28d龄期来简单推理高压蒸汽养护的混凝土强度评定龄期。
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以下简称PHC管桩)的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通常达到C80以上,为了提高PHC管桩的生产效率、缩短养护周期,通常采用高压蒸汽养护方式。
近年来随着高效减水剂技术和高活性掺合料技术的发展,PHC管桩的免压蒸养护方式逐渐得到应用[1-2]。
但是,对于采用掺加硅砂粉掺合料替代30%左右水泥的情况,由于硅砂粉(SiO2含量90%以上)在自然养护及常压蒸汽养护方式下与氢氧化钙难以发生水热合成反应,因此,PHC管桩的生产仍应采用高压蒸汽养护工艺[3-4]。
以高压蒸汽养护方式生产PHC管桩,对管桩桩身混凝土强度的稳定性、提高混凝土抗锤击性、降低水泥用量、减少管桩成品堆放场地等,具有非常显著的作用和意义。
传统建筑材料中的加气混凝土、灰砂砖、硅钙板、纤维增强板等硅酸盐制品,在生产中较多采用高压蒸汽养护工艺,而在混凝土构件生产中,目前只有PHC管桩一种产品采用高压蒸汽养护工艺。
然而,对于高压蒸汽养护混凝土的强度检测评定,目前没有具体的规定,行业内工程技术人员对压蒸混凝关于PHC管桩压蒸混凝土强度评定龄期确定的几点思考蒋元海 刘红飞 单鸿猷 沈俊杰嘉兴学院 浙江 嘉兴 314001摘 要:简述了GB/T 13476《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4个不同版本中,压蒸混凝土强度评定龄期的演变过程,分析了PHC管桩常压蒸汽养护和高压蒸汽养护后,其混凝土试件在标准养护条件下不同龄期抗压强度的变化趋势,提出了PHC管桩在压蒸养护时混凝土强度评定龄期1d的合理性建议。
桥梁桩基混凝土试块强度评定方法

桥梁桩基混凝土试块强度评定方法
桥梁桩基混凝土试块强度评定方法一般是通过混凝土试块进行实验来进行评定。
其具体步骤如下:
1. 取混凝土试块,根据规定尺寸进行制作。
2. 将试块放置在温湿度控制室内,控制试块的相对湿度在95%以上,并将试块养护到规定龄期。
3. 在养护期结束后,取出试块,并对其进行外观检查,判断是否有明显缺陷。
4. 对试块进行试验,测定试块的抗压强度。
试验中需要注意保持试块的横纵向两端的力平衡,并确保试验机的加载速度符合标准规定。
5. 根据试验结果,计算试块的抗压强度,并进行评定。
其中,在进行试验前,还需要对试验机进行校准,以确保试验结果准确可靠。
此外,在试验过程中,需要遵循相关标准规范,如《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方法标准》等。
桩基础混凝土强度评定

桩根底混凝土强度评定应考虑混凝土工艺影响内容提要:在分析各相关标准对桩根底混凝土设计要求和检验、验收要求根底上,提出在桩根底混凝土质量验收时应考虑混凝土施工工艺和成桩条件对桩身混凝土强度影响这一因素,并对相关标准的对此问题的统一和提高标准可操作性提出建议。
前言随着工程检测技术的进步,桩根底施工质量检验和验收评定工作逐步走向标准化和标准化,工程中的一些问题也相继显现出来。
对于桩根底混凝土强度的评定,过去多数是以施工时予留的混凝土立方体试块抗压强度检验结果作为主要评定依据,近些年来,相关标准和标准对局部桩根底混凝土质量检验提出了钻孔取芯要求,通过混凝土芯样的抗压强度试验确定桩根底混凝土强度,以此来评定桩根底混凝土强度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发现,通常情况钻芯取样试块的抗压强度小于混凝土立方体试块抗压强度,有时施工期间予留的混凝土立方体试块抗压强度满足设计强度等级要求,而钻芯取样得到的混凝土抗压强度达不到设计强度等级要求,由于设计计算时考虑了混凝土工艺系数,用芯样抗压强度验算桩身承载力又满足要求,此时质量验收评定是以设计强度等级为准还是以承载力计算为准,对此,现行有关标准标准规定的不明确也不统一,质量监视部门和工程监理人员对标准的理解也不同,给一些工程的质量评定和验收带来了问题。
就此问题,提出个人看法。
1、现行标准在桩根底混凝土强度方面的有关规定相关标准在桩身承载力计算时对混凝土强度都有具体规定,其主要内容为:①"建筑地基根底设计标准"GB50007-2002〔以下简称地基标准〕规定桩身承载力计算中应按桩的类型和成桩工艺的不同将混凝土的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乘以一个工作条件系数,该系数取值范围在0.6~0.75之间;②"建筑桩根底技术标准"JGJ94-94〔以下简称桩基标准〕规定在计算桩身承载力时应将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和弯曲抗压强度设计值乘以基桩施工工艺系数,该系数取值范围在0.8~1.0之间。
水泥混凝土抗压强度评定

水泥混凝土抗压强度评定
评定水泥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应以标准养护28d龄期的试件为准。
试件为边长15cm的立方体,试件3件为1组。
不同强度等级及不同配合比的混凝土应在浇注地点或拌和地点分别随机制取试件。
浇筑一般体积的结构物(如基础、墩台等)时,每一单元结构物应制取2组。
构筑物(小桥涵、挡土墙)每座、每处或每工作班制取不少于2组。
当原材料和配合比相同、并由同一拌和站拌制时,可几座或几处合并制取2组。
应根据施工需要,另制取几组与结构物同条件养护的试件,作为拆模、吊装、张拉预应力、承受荷载等施工阶段的强度依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桩基础混凝土强度评定应考虑混凝土工艺影响
容提要:
在分析各相关规对桩基础混凝土设计要求和检验、验收要求基础上,提出在桩基础混凝土质量验收时应考虑混凝土施工工艺和成桩条件对桩身混凝土强度影响这一因素,并对相关规的对此问题的统一和提高规可操作性提出建议。
前言
随着工程检测技术的进步,桩基础施工质量检验和验收评定工作逐步走向规化和标准化,工程中的一些问题也相继显现出来。
对于桩基础混凝土强度的评定,过去多数是以施工时予留的混凝土立方体试块抗压强度检验结果作为主要评定依据,近些年来,相关规和标准对部分桩基础混凝土质量检验提出了钻孔取芯要求,通过混凝土芯样的抗压强度试验确定桩基础混凝土强度,以此来评定桩基础混凝土强度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发现,通常情况钻芯取样试块的抗压强度小于混凝土立方体试块抗压强度,有时施工期间予留的混凝土立方体试块抗压强度满足设计强度等级要求,而钻芯取样得到的混凝土抗压强度达不到设计强度等级要求,由于设计计算时考虑了混凝土工艺系数,用芯样抗压强度验算桩身承载力又满足要求,此时质量验收评定是以设计强度等级为准还是以承载力计算为准,对此,现行有关规标准规定的不明确也不统一,质量监督部门和工程监
理人员对规的理解也不同,给一些工程的质量评定和验收带来了问题。
就此问题,提出个人看法。
1、现行规在桩基础混凝土强度方面的有关规定相关规在桩身承载力计算时对混凝土强度都有具体规定,其主要容为:
①《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GB50007-2002(以下简称地基规)规定桩身承载力计算中应按桩的类型和成桩工艺的不同将混凝土的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乘以一个工作条件系数,该系数取值围在0.6~0.75之间;
②《建筑桩基础技术规》JGJ94-94(以下简称桩基规)规定在计算桩身承载力时应将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和弯曲抗压强度设计值乘以基桩施工工艺系数,该系数取值围在0.8~1.0之间。
在条文说明中解释为“考虑到桩身混凝土实际承载力随成桩条件而异,因此在计算桩身承载力时,应将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和弯曲抗压强度设计值按桩类别乘以不同的工艺系数”。
该说明清楚的表达了不同施工工艺和成桩条件会造成桩身混凝土实际强度与设计强度等级存在差异这一事实;
③《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JGJ106-2003(以下简称桩检规)规定在进行桩身混凝土芯样试件抗压强度计算时,乘以混凝土芯样试件抗压强度折算系数,该系数“应考虑芯样尺寸效应、钻芯机械对芯样的扰动和混凝土成型条件影响,通过试
验统计确定,当无试验统计资料时,宜取为1”。
同时规定当受检桩混凝土芯样抗压强度代表值小于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时,应判定该受检桩不满足设计要求。
④《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GB50202-2002(以下简称验收规)在混凝土灌注桩质量检验标准表格中,要求主控项目混凝土强度满足设计要求,检查方法为试件报告或钻芯取样送检。
⑤《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以下简称基坑规程)在排桩截面承载力计算中,要求按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进行计算,此时将不考虑混凝土施工工艺和成桩条件对桩身混凝土强度的影响。
由此可见,地基规、桩基规和桩检规都考虑了混凝土成型条件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但系数取值有较大差异,基坑规中排桩计算则没有考虑这一影响。
此时,出现如下情况时规的执行可能会出现问题:
①钻孔取芯试验结果没有达到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但满足桩身承载力要求。
这是比较常见的一种现象,如果考虑到混凝土成型条件和取样时的扰动,理论上讲应该是必然现象,否则考虑混凝土工艺系数(或折算系数)就不合理。
这就带来了一个问题,即:用钻芯法试验结果计算桩身承载力满足要求,但混凝土没有达到设计强度等级,是合格工程还是不合格工程;
②计算钻孔取芯试验结果的强度代表值时,折算系数没有地方统计资料,按桩检规只能取1,此时就出现了受检桩混凝土芯样抗压强度代表值小于混凝土强度设计等级现象,按桩检规只能判定为不满足设计要求。
目前多数地区还没有建立地方统计资料确定的折算系数,因此采用钻孔取芯法检测桩基础混凝土质量时,经常会遇到这一情况,这就造成了一种现象,即:明知道钻孔取芯试验结果应乘以大于1的折算系数,但就因为没有地区统计资料而不能实现,此时能否判定为合格工程;
③按照验收规,予留试块和钻孔取芯只要采取了一种方法,就可评定混凝土施工质量是否满足要求,这就容易给人一种理解,即钻孔取芯试件强度应等同于予留混凝土试块强度,如果钻孔取芯试验强度低于设计强度等级,即说明施工没有达到设计要求。
而目前予留混凝土试块是普遍的做法,采用钻孔取芯法的工程也都有予留试块,当两种试验方法结果不同时,应以那种方法作为验收依据;
④按基坑规程计算支护桩截面承载力时执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此时不考虑桩身混凝土工艺系数,这就出现了一个矛盾,既同样的施工工艺和成桩条件,作为工程桩时承认施工工艺和成桩条件对混凝土有影响,作为支护桩又不考虑这一影响,此处是否出现了规的不统一,支护工程虽然多数是临时结构,但也有永久支护结构,不考虑桩基础施工工艺对混
凝土强度的影响是否会出现支护结构安全问题;
⑤同一种桩型,地基规和桩基规规定的混凝土工艺系数(或工作条件系数)差异较大,计算桩身承载力时应执行哪个规,当检测结果按桩基规计算满足要求,按地基规计算不满足要求时矛盾更加突出。
2、施工工艺对桩身混凝土强度的影响
目前,很多质量监督部门和工程监理单位在控制桩基础混凝土施工质量和评价桩基础混凝土强度时,还是以设计强度等级为质量验收标准,当发现桩身混凝土实际强度没有达到设计强度等级时即认为桩基础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不合格,这种做法实际上没有考虑成桩条件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
地基规和桩基规都有规定,在计算桩身承载力时混凝土抗压强度设计值应乘以一个小于1的工艺系数,桩检规规定在计算芯样强度时乘以一个大于1的折算系数,这样做是必要的,也是合理的。
这种做法同时已经承认了一个事实,既施工工艺不同,将会造成桩身混凝土的实际强度小于设计强度等级。
在计算桩身承载力时已经考虑了这一影响,而在质量验收时又不承认这一影响,显然是不合理的。
对于灌注桩,桩基础施工工艺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水下灌注混凝土时,桩孔中的泥浆侵入混凝土拌和物中,造成混凝土强度降低或桩身混凝
土缺陷;
②桩孔缩径或局部塌孔造成桩身混凝土缺陷;③当地基土层为吸水性较强的粘性土时,桩周土的吸水作用可能会使混凝土产生局部脱水现象,造成混凝土强度的降低;
④混凝土养护条件不同造成相同龄期同条件养护试块强度与桩身混凝土实际强度出现差异,此处所说的同条件只是地表附近桩身与同条件养护试块的养护条件相近,而桩身下部所处的温度、湿度条件与同条件养护试块所处的养护条件并不相同,造成同龄期桩身混凝土强度与同条件养护试块强度出现差异,
⑤由于成桩条件影响,桩身混凝土均匀性不好,检测数据离散性大。
上述影响必定造成桩身混凝土强度检测结果低于设计强度等级,因此,评价桩身混凝土强度是否合格时,不应要求桩身混凝土强度检验结果必须满足设计强度等级要求,而应综合考虑成桩条件和检测方法的影响等因素。
3 、检测方法对芯样强度检测结果的影响
当采用钻孔取芯法检验桩身混凝土强度时,机械钻孔对混凝土的扰动会造成芯样部产生细微的裂隙,从而造成芯样抗压强度偏低,这种现象是存在的,越是强度等级低、芯样尺寸小的情况下这种现象越明显。
因此,采用钻芯法评价混凝土强度时,适当考虑这一因素的影响是合理的。
芯样直径测量误差对试验结果也有一定的影响,当钻孔深度较大时,由于钻杆的晃动和钻机在震动下产生移动,可能造成芯样不同部位直径相差较大,测量芯样直径时,按规定取芯样中部两个垂直方向直径的平均值,但有时此处并不是最小直径,而芯样破坏时容易在最小直径处先发生破坏,因为此处不但受力面积小,而且混凝土强度可能也是比较低的部位。
另外桩检规规定,沿试件高度任意直径与平均直径相差
2mm以上时不得用做抗压强度试验,而此部位可能正是桩身混凝土有问题的部位,例如局部混凝土强度低,或该处混凝土出现离析、分层等现象,是否剔除这类试件应慎重考虑。
上述两种情况对桩身混凝土的检测结果是有影响的,但要准确的确定其影响程度又是很困难的事。
4 、几点建议
根据上述存在的问题和个人对这些问题的理解,建议在桩基规修编时考虑如下问题。
①工程桩检验时检验桩混凝土强度评价应考虑桩基础施工工艺影响,即允许工程桩混凝土实际强度低于设计强度等级,但必须满足承载力设计要求,且不低于C20;
②桩基规和地基规给出的混凝土工艺系数应统一,地方标准有规定的执行地方标准;
③钻孔取芯检验法可规定标准试样尺寸,计算芯样强度时,折算系数给出一个围,评价桩身混凝土强度时根据不同成桩
条件在该围选用;
④在基坑支护桩截面计算中确定桩身混凝土强度时,应考虑桩基础施工工艺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可参照桩基规施工工艺系数取值
中国建筑协会
20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