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八年级上册的历史维新变法运动知识点:维新变法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上历史知识点归纳总结

八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1课鸦片战争知识点1 鸦片走私与林则徐禁烟鸦片走私:在正当的中英贸易中,中国处于明显的出超地位。
为了改变这种不利局面,英国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
鸦片泛滥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
林则徐禁烟:1838年底,道光帝派力主禁烟的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查禁鸦片。
在林则徐的主持下,1839年6月3日至25日,收缴的鸦片在虎门海滩被当众销毁。
虎门销烟的意义: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知识点2 英国发动浸略战争原因:根本原因一一英国要打开中国市场;直接原因(借口)—中国的禁烟运动。
时间:1840年6月至1842年8月。
经过:英军封锁珠江口→攻陷浙江定海,直趋天津→道光帝派琦善与英军谈判→1841年初英军强占香港岛→攻虎门、广州→占厦门、定海、宁波→1842年进犯吴淞→占镇江→8月初,英军到达南京下关。
民族英雄:关天培等战死虎门,陈化成在吴淞力竭牺牲。
结果:战争终以清朝的失败结束。
知识点3 《南京条约》的签订签订:1842年8月,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虎门条约》:1843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从中获得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的权利。
美法扩大侵略权益:1844年,清政府被迫与美国、法国分别签订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
鸦片战争的影响: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知识点1 英法再次发动俊华战争原因: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侵略者:英法组成联军,俄、美支持。
借口:“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
经过:1856年10月,英军炮轰止广州,挑起战争→次年,英法联军攻陷广州→1858年,攻陷大沽,逼近天津。
八年级历史第6课戊戌变法知识点

八年级历史第6课戊戌变法知识点戊戌变法是中国晚清时期维新变法运动的一部分,发生于1901年的戊戌年,因此得名。
本文将介绍戊戌变法的知识点,包括背景、内容、影响等方面。
一、背景1.1 甲午战争的惨败:1894年到1895年,中国和日本爆发了甲午战争,中国惨败,割让台湾,赔款近百亿两白银。
1.2 国际压力的增加:在甲午战争后,各国开始对中国进行资本的侵略,并对中国的文化进行解构和批判。
这个时期被称为“百日维新”,文化大革命,秉承自立自强的精神,提出理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倾向。
1.3 倭寇的肆虐:自甲午战争以来,一些不明身份的倭寇纷纷侵扰,给民众社会带来很大的安全威胁。
二、内容2.1 组建新军:戊戌变法的重要举措是组建了新式军队以应对严峻的国家危机,现代性和航海的发展与持续,新的工业黄金时代的到来,对于机械化发展的发明与运用都为组建新军队提供了技术上的必要条件.2.2 实行科举:在戊戌变法期间,科举制度得到了一些调整,不论贫富都有机会参加考试。
2.3 推行宪政:虽然戊戌变法的宪法没有得到实施,但在理念上逐渐接受了相应的现代价值观念,宪政会议也在中国其他领导人的带领下继续开会,推动了宪政的发展。
2.4 推进工业发展:广州,天津,上海等城市建立了许多新的工厂和工业企业来支持现代化的国家建设三、影响3.1 振兴国家、推动科技发展:戊戌变法试图进行一次全面的变革,而新政不仅为社会稳定的维持提供了基础条件,而且也激活了社会发展的多项因素,包括消极经济和文化现象的淘汰、创新思想的更新、城市化的推进、文化复兴等。
3.2 促进文化交流和知识更新:戊戌变法期间,中国人开始获得海外信息和知识。
一些学者和学生开始到国外留学回来后带着新知识,推动科技和文化的进步,使中国在许多方面逐渐赶上西方。
3.3 逐步推进宪政:戊戌变法虽然没有取得成功,但是实践过程中的宪政意识,帮助了中国形成了逐渐向前的宪政概念,并为未来的宪政进程打下了坚实基础。
八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重要知识总结

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第1课鸦片战争1.背景:(1)罪恶的鸦片贸易:英国为打开中国市场,向中国走私鸦片。
(2)鸦片给中国带来了严重危害:①白银外流,造成清财政危机。
②银价上涨,造成“银贵钱贱”.③统治机构更加腐败.④毒害中国人民的身心健康。
⑤严重削弱了中国军队的战斗力。
(3)虎门禁烟:1839年,林则徐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鸦片2.战争经过:爱国官员:关天培——中国近代牺牲的第一位清军将领。
见P4画像。
3.结果:签订中国第一个丧权辱国中英《南京条约》,内容:①割香港岛给英国。
②赔款2100万元。
③开放广州、厦门、宁波、福州、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④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4.影响:(1)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
(3)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列强的侵华罪行1.第二次鸦片战争:(1)根本目的:进一步打开中国大门,扩大侵略权益。
(2)时间:1956年10月——1960年10月(3)主凶:英、法,帮凶:俄、美2.太平洋军抗击洋枪队在慈溪之战中,击毙洋枪队头目华尔。
(见课本第9页华尔的照片。
)第3课收复新疆1.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是我国西北的门户。
2.新疆危机:(1)1865年,阿古柏率兵入侵新疆,自立为汗。
(2)英俄两国支持阿古柏伪政权,妄图分裂新疆。
3.左宗棠收复新疆。
(1)1875年,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
(2)战略方针“先北后南,缓进急战”(3)1878年,收复了除伊犁以外的新疆地区。
19世纪80年代,通过外交努力,中俄签订《伊犁条约》,中国收回伊犁,但是损失了中国西部的一块土地和大量赔款。
4.历史意义:巩固了祖国的西北塞防,捍卫了祖国的领土和主权。
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1.甲午中日战争(1)原因:日本帝国主义为吞并朝鲜,入侵中国而蓄意挑起的战争。
(2)主要战役:①黄海海战:此战后,日本舰队控制了黄海制海权。
八年级历史第6课《戊戌变法》知识点汇总

八年级历史第6课《戊戌变法》知识点汇总
1.背景:1895年,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中国的民族危机大大加深。
2.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政治派别:资产阶级维新派
3.目的:救亡图存,变法图强
4.简单经过:
⑴序幕:1895年,“公车上书”(康有为、梁启超等人联合1300多名举人,上书光绪帝,要求拒和、变法、迁都。
),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⑵发展:组织学会,创办报刊,宣传变法图强,推动了维新变法思想的广泛传播。
梁启超在上海创办《时务报》和严复在天津创办《国闻报》。
⑶高潮:1898年6月11日,清政府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实行变法。
⑷失败:1898年9月,慈禧太后等发动戊戌政变,囚禁光绪帝,搜捕维新人士,废除变法诏令。
康有为、梁启超出逃。
谭嗣同、刘光弟、林旭、杨锐、杨深秀、康广仁六人被捕遇害,史称戊戌六君子。
变法最终失败。
5.影响: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6.变法失败的原因:
⑴客观原因:顽固派势力强大,维新派力量薄弱。
⑵主观原因: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没有充分发动群众,只依靠没有实权的光绪帝;变法触动了顽固派的利益。
8.教训:资产阶级改良的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八年级上册历史期中复习资料维新变法运动

八年级上册历史期中复习资料维新变法运动
适用精选文件资料分享
八年级上册历史期中复习资料:维新变法运动
八年级上册历史期中复习资料:维新变法运动
公车上书: 1895 年,由康有为、梁启超领导。
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
的序幕。
戊戌变法: 1 、时间: 1898 年 6 月――9月( 共 103 天,又
称“百日维新”) 2 、人物:光绪帝、康有为、梁启超、“戊戌六君子”( 谭嗣同、杨锐、刘光第、林旭、杨深秀、康广仁 ) 3、戊戌变法
的主要内容:政治方面: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 ; 经
济方面:鼓舞个人创办工矿企业 ; 思想、文化方面:创办新式学堂培育
人材,翻译西方书本,流传新思想 ; 创办报刊,开放言论 ; 军事方面:
训练新式军队等。
4 、失败原由:①维新派离开广大人民民众,只依靠
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 ②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固执权利的反对和破坏。
5 、谭嗣同的绝命词:“存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回答:①“存心杀贼”的贼指的是谁 ?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固执派②维新
派为何“ 无力回天” ? ①维新派离开广大人民民众,只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 ; 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固执权利过于强盛。
③我们应当向谭
嗣同学习些什么 ?学习为他进步事业不怕流血牺牲的献身精神 ; 情愿为
变法流血牺牲的信心和杀身成仁、大义凛然的精神; 情愿为祖国抛头颅、洒热血的爱国主义精神。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7课维新变法运动 百日维新素材 北师大版

百日维新简介百日维新 Hundred Days of Reform1898年(夏历戊戌年)中国维新派在清光绪帝支持下推行的革新运动。
又称戊戌维新、戊戌变法。
中日甲午战争(1894—1895)后中国民族危机日益严重。
维新派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等希望按照西方国家的模式,推行政治、经济改革,争取国家富强。
维新派在各地组织学会,创办报刊,设立学堂,宣传变法主张,受到少数官僚赞助。
光绪接受维新派改革方案,1898年6月11日颁布“明定国是(不要以为我打错了,没错,是“国是”)诏”,宣布变法维新。
在103天里颁布数十条维新诏令。
新政主要内容为倡办新式企业、奖励发明创造;设铁路、矿务总局,修筑铁路开采矿产;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设学校,提倡西学;裁汰冗员,削减旧军,重练海陆军。
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逮捕维新派。
康有为、梁启超逃亡国外,谭嗣同、康广仁、林旭、刘光第、杨锐、杨深秀等“六君子”被杀害。
新政全部取消,“百日维新”失败。
百日维新详细介绍自清光绪二十四年四月二十三日(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诏定国是、决定变法起,至同年八月初六慈禧太后重新“训政”止,共103天,史称“百日维新”。
四月二十三日,光绪帝毅然颁布“明定国是诏”,决定变法,自是日起,开始了中国近代史上轰动一时的“百日维新”。
二十八日,光绪帝在颐和园仁寿殿召见了时任工部主事的康有为,这是他们君臣初次会见。
康利用这次面谈机会,重申其全面变法的主张。
首先陈述中国民族危机严重到了生死关头,非尽变旧法不能自强。
光绪同意,表示:今日诚非变法不可。
康又指出,近年来并非不言变法,然少变而不全变,举其一而不改其二,结果必至无功。
认为欲变法必先改订制度法律,否则只是变事,不是变法,要求光绪帝“先开制度局而变法律”。
并说他研究过各国变法的情形,西方各国讲求三百年而治,日本经过明治维新,三十年而强,相信中国只要认真变法,三年可以自立。
光绪帝认为他讲的条理很详备。
八年级历史维新变法运动

短暂的“百日维新” 3.戊戌变法中,属于巩固国防方面内容的是( A ) A.训练新式陆海军 B.建立北洋、南洋、福建三支近代海军舰队
C.开办新式学堂,废除八股文
D.发展工农商业 4.维新变法触犯了以谁为首的顽固派的利益?( A ) A.慈禧太后 C.严复 B.袁世凯 D.光绪帝论
农工商业
八股文 报刊 慈禧太后
谭嗣同
1.易错点:对维新变法的正确认识 19 世纪末,以康有为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为挽救日益 严重的民族危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掀起了一场资产阶级维 新变法运动。这场运动虽然失败了,但作为一场救亡图存的政治 运动,它具有爱国的进步意义。
2.易混点:维新变法运动与戊戌变法
维新变法运动和戊戌变法虽然有密切联系,但也有明显区别,
不能将它们完全等同起来。维新变法运动是指康有为、梁启超等 为变法而掀起的一场运动,其时间从 19 世纪 90 年代初开始直到 戊戌政变全过程,而且其活动形式也是多种多样,如上书、办报、 组织团体等;戊戌变法仅指 1898 年光绪帝主持的变法,不包括其
他活动。
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 1.下列哪一历史事件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A ) A.公车上书 B.组织强学会 C.《马关条约》的签订 D.严复译述《天演论》
警世洪钟《天演论》
2.康有为曾称赞他为“中国西学第一”,他的译著《天演论》
给人以很大震动,他的思想推动了中国近代维新运动的发展。他 是( B ) A.魏源 C.梁启超 B.严复 D.林则徐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 维新变法运动

袁世凯
第二天,袁世凯向荣 禄告密,荣禄立即进 京与慈禧太后密谋废 除光绪帝。
谭嗣同夜访袁世凯
二、百日维新
2. 戊戌变法的失败
慈禧太后(1835—1908),1898年9月21日发动戊戌政 变,囚禁光绪,逮捕了维新派人士,掌握清政府全权, 戊戌变法失败。
谭 嗣 同
为变法流血牺牲第一人
4. 戊戌变法的意义与教训
光绪帝为什么支持变法?
1. 巩固封建统治,希望有所作为,不当亡 国之君;
2. 通过变法从慈禧太后手中夺回最高统治 权;
3. 也有爱国、保国、抵制列强的思想。
二、百日维新
1. 百日维新的内容
类 别
1898.6.11-1898.9.21
颁布的新法
政治方面
取消多余的衙门和无用的官职。 发展农工商业
创办报刊,开放言论;
失败原因
封建顽固派的强烈反对。 光绪帝没有实权。 脱离了群众。
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 意义 戊戌变法时“家家言时 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是中 务,人人谈西学”。 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
教训
4. 戊戌变法的意义与教训
失败原因
封建顽固派的强烈反对。 光绪帝没有实权。 脱离了群众。
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废除八股文。
经济方面 文化方面 军事方面
训练新式陆海军。
顽固封建势力不能容忍 维新运动的发展。有人上书 慈禧太后,要求杀了康有为、 梁启超;甚至宫廷内外传言 将废除光绪,另立皇帝。 九月十三日,光绪帝 写密诏给康有为:“今朕位 几不保,汝康有为、杨锐、 林旭、谭嗣同、刘光第等, 可妥速密、筹设法相救。”
公车上书图
3、内容: 4、影响:
拒 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八年级上册的历史维新变法运动知识点|维新
变法知识点总结
1、公车上书(时间:1895年春)
背景:《马关条约》的签定主要人物:康有为、梁启超
作用:为维新变法运动拉开了序幕。
2、康有为称的“中国西学第一”指严复,初中政治,他著有《天演论》把西方进化论学说介绍到中国.他是中国近代的启蒙思想家。
.
3.百日维新
(1)时间: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到9月
慈禧发动政变,前后103天,最终失败.
(2)内容:(P39自我测评答案)
经济:发展工商业;军事:训练新式陆海军;政治:开放言论,取消多余的衙门和无用的官职;文化教育:开办新式学堂,培养新式人才,废除科举考试中的八股文,创办报刊。
(3)影响: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但不可能实现救亡图存的愿望,不可能是中国走向繁荣富强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