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构造图
地质构造

地质构造符号(2)
§3.5.4在地形地质图上求倾斜岩层产状
用相邻等高线法在地质图上求产状 在同一倾斜岩层层面上,任意相同标高两点 的连线即为岩层的走向
AC为倾斜岩层上两相同标高走向线间的距离, BC为两走向线间的高差,α即为岩层的倾角
三点法求岩层产状
• 条件:
–①已知同一层面上三点的标高和平面坐 标,且三点不在同一直线上(三点确定一 个平面)。 –②三点范围内岩层产状稳定,基本为一 平面。
(a)
符号表示
(b) 符号表示
(c)
等高线 表 示
5.等高线的特性
(1)同一条等高线上高程必相等。(等高) (2)各条等高线必然闭合,如不在本幅图闭合,必定在相邻 的其他图幅闭合。(闭合) (3)只有在悬崖处,等高线才相交,但交点必成双。 (不 相交) (4)同一幅图内等高距为定值,所以,地面缓和处等高线平 距大、陡峭处平距小。(稀缓密陡) (5)等高线与山脊线、山谷线成正交。(正交性) (6)向低处凸的是山脊,向高处凸的是山谷。(反向性)
软化性、渗透性、溶解性、抗冻性、崩解性 强度指标: 抗压强度 抗拉强度 抗剪强度
变形指标: 弹性模量 变形模量 泊松比
岩石的物理性质 比重
岩石的比重就是指岩石的干比重除以岩石实体体积(不包 括孔隙),再与4℃时水的容重相比,即:
式中,Gs-岩石比重 Ws-绝对干燥时体积为V的岩石重力(KN) Vs-岩石实体(不包括孔隙)体积(m3) γw-在4℃时水的容重,γw=10(KN/m3)
容重
岩石单位体积(包括岩石孔隙体积)的重力,称为岩石的容重。 根据试样的含水情况不同,岩石容重可分为干容重(γd)、 湿容重(γ)(或天然容重)和饱和容重(γω),一般未说明含水 状态时,是指湿容重。岩石容重用下式计算:
工程地质课件第3章地层构造详解

中生代( 2.5-0.7亿年前)
中生代包括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 纪三个时期,三叶虫、腕足、笔石、 四射珊瑚等大量无脊椎动物都灭绝, 产生了以恐龙为代表的爬行类动物, 并繁盛直到衰亡。陆生植物苏铁、银 杏、松柏等棵子植物占了统治地位。 大陆面积进一步增大,各大陆的雏形
K
T T
三、地质年代表
▪ (一)地质年代的划分 ▪ 1、地质历史时期的时间单位划分:
宙、代、纪、世、期
▪ 2、地质历史时期的地层单位划分: 宇、界、系、统、阶
▪ (二)地质年代表
各地质历史时期的主要特征
前寒武纪(42-6亿年前)
38亿年前,海洋中开始有了生命的活动。 从出现最原始的原核细胞生物--蓝绿藻。
岩层倾角小于50的岩层称为水平 岩层,又称水平构造。
沉积岩层形成时的原始产出状态 大多数是水平或近于水平。如果经受 地壳运动的影响,改变了原始形成时 的位置,但仍保持水平产状的一套水 平岩层组成的构造,称为水平构造 。
水平岩层形成的地貌-平顶山
(二)倾斜岩层
岩层面与水平面有一定夹角的岩层。 它是构造挤压或大范围内均匀抬升、下 降使岩层向某个方向倾斜而成的。
角度不整合 不整合面
(2)岩浆岩间的接触关系:穿插接触。 脉体被切割者比切割者老。
由老到新:1、2、3
(3)沉积岩与岩浆岩间的接触关系: 1)侵入接触又称热接触,是由炽热的 岩浆侵入围岩后,冷凝成岩浆体而形 成的一种接触关系。
O
2)沉积接触又称冷接触,是岩浆在地下冷 凝成岩,经地壳上升,并遭受风化剥蚀而出 露地表后,其上在地壳下降时又沉积了新的 岩层所形成的一种接触关系 。
地 球 生 物 的 演 化
化石:化石是存留在岩石中的古 生物遗体或遗迹。 化石化作用是
常见地质构造图片及描述

一、板劈理:板岩所特有的连续劈理。
它发育在细粒的低级变质岩中,肉眼极难区别出劈理域或微劈石;在显微尺度上,劈理域由平行面状或交织状排列的云母或绿泥石等层状硅酸盐矿物富集成薄膜或薄层,宽约0、005毫米;微劈石由石英、长石等浅色矿物的集合组成,呈薄板状或透镜状,宽约1~0、01毫米或以下。
板劈理使板岩具有良好的可劈性,将岩石劈成十分平整的薄板。
二、劈理折射:强弱相间的岩层中,强硬层中的劈理与软弱层中的劈理以不同角度与层理相交,强硬层中为间隔劈理,与层理交角较大;软弱层中为连续劈理,与层理交角较小。
三、矩形石香肠:白云岩中的硅质条带拉断形成矩形石香肠,反映硅质能干层(强硬层)与白云岩软弱层之间的高粘性差。
(石香肠构造,各位可还记得~)不同力学性质互层的岩系受到垂直或近垂直岩层的挤压而形成。
软弱岩层被压向两侧塑性流动,夹在其中强硬岩层不易塑性变形而被拉断,构成平面上呈平行排列的长条状块段,即石香肠。
在被拉断的强硬岩层的间隔中,或由软弱层呈褶皱楔入,或由变形过程中分泌出的物质所充填。
四、透镜状石香肠:灰岩中相对强硬的白云岩形成的透镜状石香肠构造。
香肠体的两端有分泌的方解石充填,示压溶作用的存在。
五、挠曲:在水平或平缓的岩层中,由一般岩层突然变陡而表现出的膝状弯曲,或就是由于岩层翘曲或其她与缓变形所形成的弯曲。
六、膝状褶皱:以早期板劈理为变形面发生褶皱,由左到右褶皱形式发生变化,既由膝状-箱状-圆弧状渐变过渡。
七、膝折:由一系列互相平行的膝折带组成的尖棱褶皱,称为膝折褶皱;两翼平直,转折端尖棱。
八、平缓褶皱:平缓褶皱就是指翼间角小于180°、大于120°的褶皱。
九、开阔褶皱:翼间角为120°~70°的褶皱。
十、 W型对称褶皱:为石英岩中的W型对称褶皱。
中部褶皱较紧闭,向两侧逐渐开阔,褶皱转折端加厚,翼部减薄。
十二、不对称N型褶皱:不同褶皱层的褶皱形态的变化,强硬的硅质层(石英岩)具典型的相似褶皱的特点,较软弱的铁质层(富磁铁矿层)为顶厚褶皱。
工程地质(课件)第三章地质构造

34/63
产状三要素(elements of attitude)
走向(strike):岩层面和 任一假想水平面交线的延 伸方向。 倾向(dip):岩层的倾斜 方向。与走向线垂直。只 有一个。 倾角(dip angle):岩层 层面与水平面的最大锐角。
35/63
产状三要素(elements of attitude)
9/63
各种内力地质作用是相互关连的—
—
构造运动形成断裂,引起地震,并为岩浆活
动创造通道。 构造运动和岩浆活动引起变质作用。 地壳运动在内力地质作用中起主导地位。
10/63
外力地质作用:
由太阳辐射能引起,产生大气环流,形成水的循 环,动植物生长,在运动的过程中改造地表。
11/63
外力地质作用的营力:
64/63
第六节 地质图
一、地质图(geological map)的类型:
普通地质图 地貌及第四纪地质图 工程地质图 水文地质图 地质平面图 地质剖面图 地层柱状图
65/63
二、地质图规格
地质平面图应有图名、图例、比例尺、 编制单位和编制日期等。 比例尺的大小反映了图的精度,比例尺越大, 图的精度越高,对地质条件的反映也越详细、 越准确。
• 岩石学方法:利用岩层的原生构造现象 判断新老层位方向。 • 小构造方法:观察由于层间扭动引起内 小构造方法 部小构造现象。 古生物方法:判断年代序列
45/63
六、褶皱构造的工程地质评价:
•对隧道工程
46/63
六、褶皱构造的工程地质评价:
• 对深路堑和高边坡
山坡岩层地质构造的影响 a-向斜山;b-背斜山;c-单斜山 1-有利情况;2-不利情况
13/63
搬运(transportation)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地质构造构造图剖面图的判读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地质构造构造图剖面图的判读一、知识讲解地质构造构造图剖面图的判读1.岩层新老关系的判断方法(1)根据地层层序律确定:沉积岩是受沉积作用而形成的,因而一般规律是岩层越老,其位置越靠下,岩层越新,其位置越靠上,即越接近地表。
如图1中Ⅲ岩层位置靠下,岩层较老;Ⅰ岩层位置靠上,岩层较新。
(2)根据生物进化规律判断:由于生物进化总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因此保存复杂、高级生物化石的岩层总比那些保存简单、低级生物化石的岩层新。
(3)根据岩层的接触关系确定:岩浆岩可以按照其与沉积岩的关系来判断,喷出岩的形成晚于其所切穿的岩层,侵入岩晚于其所在的岩层。
如图1中Ⅳ岩层形成晚于其所切穿的岩层Ⅲ和Ⅱ。
变质岩是在变质作用下形成的,而这多是在岩浆活动的影响下形成的,因而变质岩的形成晚于与其相邻的岩浆岩。
(4)根据海底岩石形成和扩张过程判断:如果是海底岩石,则离海岭越近,其形成的地质年代越晚,离海岭越远,其形成的地质年代越早;或者说离海沟越近,其形成的地质年代越早,离海沟越远,其形成的地质年代越晚。
注意进行上述判断时参照的必须是同一个海岭或者海沟。
2.地质构造判断方法(1)看岩层是否连续,褶皱由连续的褶曲组成。
如图3中的乙、丙为由连续的褶曲组成的褶皱。
(2)看岩层的形态和地貌形态:岩层向上拱起一般为背斜,未侵蚀前常形成山岭(如图3中乙);岩层向下弯曲一般为向斜(如图3中丙),未侵蚀前常形成谷地或盆地。
(3)看岩层的新老关系:核老翼新为背斜,核新翼老为向斜,这是判断背斜与向斜最可靠的依据。
(4)看岩层是否受力破裂且沿断裂面有明显的相对位移,即岩块是否有相对上升或下降运动,如图1中Ⅱ处、图3中甲处均为断层。
若只有破裂而无相对位移,只能称为断裂而不能称为断层。
3.地壳运动性质的判断方法(1)若出现大面积成层岩石,说明地壳处于下沉运动中。
(2)若上覆岩层发生侵蚀,说明地壳处于上升运动中。
(3)若某个年代的岩层缺失,说明该年代该地区地壳上升没有接受沉积,或者说明该年代地壳下沉形成了沉积岩,后来该地地壳上升,形成的岩层又被侵蚀掉了。
各种构造图解

喜欢地质构造的同仁们进来看看吧~我精心整理的~除了图片还收集了注解~如果喜欢的话就请转载吧,不过转载的时候最好在评论栏里留下你的足迹~不声不吭转走就不像话呐~哈哈~一、板劈理:板岩所特有的连续劈理。
它发育在细粒的低级变质岩中,肉眼极难区别出劈理域或微劈石;在显微尺度上,劈理域由平行面状或交织状排列的云母或绿泥石等层状硅酸盐矿物富集成薄膜或薄层,宽约0.005毫米;微劈石由石英、长石等浅色矿物的集合组成,呈薄板状或透镜状,宽约1~0.01毫米或以下。
板劈理使板岩具有良好的可劈性,将岩石劈成十分平整的薄板。
二、劈理折射:强弱相间的岩层中,强硬层中的劈理和软弱层中的劈理以不同角度与层理相交,强硬层中为间隔劈理,与层理交角较大;软弱层中为连续劈理,与层理交角较小。
三、矩形石香肠:白云岩中的硅质条带拉断形成矩形石香肠,反映硅质能干层(强硬层)与白云岩软弱层之间的高粘性差。
(石香肠构造,各位可还记得~)不同力学性质互层的岩系受到垂直或近垂直岩层的挤压而形成。
软弱岩层被压向两侧塑性流动,夹在其中强硬岩层不易塑性变形而被拉断,构成平面上呈平行排列的长条状块段,即石香肠。
在被拉断的强硬岩层的间隔中,或由软弱层呈褶皱楔入,或由变形过程中分泌出的物质所充填。
四、透镜状石香肠:灰岩中相对强硬的白云岩形成的透镜状石香肠构造。
香肠体的两端有分泌的方解石充填,示压溶作用的存在。
五、挠曲:在水平或平缓的岩层中,由一般岩层突然变陡而表现出的膝状弯曲,或是由于岩层翘曲或其他和缓变形所形成的弯曲。
六、膝状褶皱:以早期板劈理为变形面发生褶皱,由左到右褶皱形式发生变化,既由膝状-箱状-圆弧状渐变过渡。
七、膝折:由一系列互相平行的膝折带组成的尖棱褶皱,称为膝折褶皱;两翼平直,转折端尖棱。
八、平缓褶皱:平缓褶皱是指翼间角小于180°、大于120°的褶皱。
九、开阔褶皱:翼间角为120°~70°的褶皱。
十、 W型对称褶皱:为石英岩中的W型对称褶皱。
地质构造(地质图)

倾斜岩层
—“V”形法则
1. 岩层倾向与 地面坡向相反: 露头线与等高 线同向弯曲 露头线曲率 <等高线曲率
2. 岩层倾向与 地面坡向一致: (1)岩层倾角 <地面坡角: 露头线与等 高线同向弯曲 露头线曲率 >等高线曲率
(2)岩层倾向与 地面坡向也一致: 岩层倾角>地面坡角: 露头线与等高线反向弯曲
出露宽度是顶底面露头线的水平距离取决于岩层厚度地面坡度倾斜岩层v形主要特征: 1. 岩层界线与等高线平行或重合 2. 老岩层在下(谷底),新岩层在上(山顶) 3. 岩层顶、底之间的高差为岩层的厚度 4. 出露宽度是顶、底面露头线的水平距离,取决 于岩层厚度、地面坡度
地质构造图片展示

地形倒置 向斜成山
背斜
成谷
(二)断块山
1.断层的形成:当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压力和张力,超过了岩石的承受能力时, 岩体就会破裂。岩体发生破裂后,如果两侧的岩体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位移,就 形成了断层。
断层示意
华山
地垒 上升岩块——
:
常形成块状山地或高地
泰山
华山北坡大断崖
庐山
返回
火山
代表:火山:富士山
休眠火山:乞力马扎罗山
死火山:阿空加瓜山
火山也会带来。。。。
返回
黄石的返喷回 泉
‖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交通运输方式 交通运输线路
的选择
的分布
交通运输线路 延伸的方向
表 以公路为主, 现 铁路为辅
主要分布在山间盆地和河谷地 前进迂回
带
呈“之”字形
修建公路的成本和
流水作搬用运作用
流水堆积地貌
风力作堆用积形作成用的地表形态
风
黄土高原深厚的黄土---风力堆积作用
海水作堆用积形作成用的地表形态
汉源一中 高寒
主要类型
褶皱山 断块山 火山
一 褶皱山
背斜和向斜:
1 形态:背斜岩层向上拱起,向斜岩层向下弯曲。 (背斜成山,向斜成谷)(常态)
2岩层的新老关系 背斜中心部分岩层较老,两翼较新; 向斜中心部分岩层较新,两翼较老
风化作用
花岗岩球状风化
生物风化作用
流水作用形成的侵地蚀表作形用态
瀑
峡
布
谷
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流水侵蚀作用
风力作侵用蚀形作成用的地表形态
风 蚀 蘑 菇
风 蚀 柱
戈 壁
戈 壁 近 看
戈 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看岩层的新老关系:核老翼新为背斜,核新翼老为向斜,这是判断背斜与向斜最可靠的依据。
(4)看岩层是否受力破裂且沿断裂面有明显的相对位移:即岩块是否有相对上升或下降运动,如图1中Ⅱ处、图2中甲处均为断层。若只有破裂而无位移,只能称为断裂而不能称为断层。
(3)根据岩层的接触关系确定:岩浆岩可以按照其与沉积岩的关系来判断,喷出岩的形成晚于其所切穿的岩层,侵入岩晚于其所在的岩层。如图1中Ⅳ岩层形成晚于其所切穿的岩层Ⅲ和Ⅱ。变质岩是在变质作用下形成的,而这多是在岩浆活动的影响下形成的,因而变质岩的形成晚于与其相邻的岩浆岩。
2.地质构造的判断方法
(1)看岩层是否连续,褶皱由连续的褶曲组成。如图2中的乙、丙为由连续的褶曲组成的褶皱。
(2)有沉积岩层或沉积物说明经历了沉积作用且沉积时地势低洼,也可能伴随着下降运动。如图1中左侧岩层I的存在。图2中的各岩层都说明经历了沉积作用。
(3)若某个年代的岩层缺失,说明该年代该地区地壳上升没有接受沉积,或者说明高考链接
该年代地壳下沉形成了沉积岩,后来该地地壳上升,形成的岩层又被侵蚀掉。
如图示意某地的沉积岩层与火成岩体的相互关系,各岩层、岩体的生成时代由老至新的顺序依次是( )
山东省昌乐一中2017级
高三地理翻转课堂课时学案
课题
地质构造图
编制人
李文先
审核人
目标导学
1.能根据地质剖面图判读岩层的新老关系
2.会判断地质构造的类型
重点
难点
岩层新老关系和地质作用的先后顺序
自学质疑学案
疑问纪录
学案内容
请把自学过程中的疑问点记录下来,准备合作互学
知识链接:地质剖面图既可以体现静态的结构特征,也可以反映动态的演变过程。正确判读的关键是明确各种地质构造、地壳运动和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
A.志留系B.石炭系C.二叠系D.第四系
读等高线地形图和地质剖面图(单位:m),完成6—7题。
6.图示发生的构造运动先后顺序为
A.褶皱一沉积一断层
B.沉积一断层一褶皱
C.沉积一褶皱一断层
D.断层一褶皱一沉积
7.图中地形的成因可能是
①岩层挤压,槽部紧实,难以侵蚀
②岩层挤压拱起形成
③形成断块错动抬升成山
自我反思:
1.你觉得你本节课的效率怎样(给自己画个分数,写出需改进的地方)?
2.本节课你从知识、方法方面学到了什么?
DBBCAACBBD
(4)看岩层是否受力破裂且沿断裂面有明显的相对位移:即岩块是否有相对上升或下降运动,如图1中Ⅱ处、图2中甲处均为断层。若只有破裂而无位移,只能称为断裂而不能称为断层。
3.地壳运动性质的判断方法
(1)褶皱、断层的存在说明经历了地壳的水平或垂直运动。如图1中的断层,岩层未发生弯曲,说明经历了垂直运动;图2中的褶皱和断层,都说明该地经历了水平挤压作用。
B.断层发生在花岗岩形成之后
C.岩浆侵入可能导致乙处岩石变质
D.丙处的溶洞景观由岩浆活动造成
图3为“某区域地质简图”。该区沉积地层有Q、P、C、D、S2、S1,其年代依次变老。读图回答4—5题。
第3页
Hale Waihona Puke 学案内容学生笔记4.从甲地到乙地的地形地质剖面示意图是
5.为揭示深部地质状况,在丙处垂直钻探取芯,可能发现的地层是
学生笔记
学案内容
先独立完成训练展示题,然后小组讨论。
下图为“某地区的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地质构造和岩层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A.甲乙丙B.乙丙甲C.丙乙甲D.丙甲乙
2.在地质演化过程中,形成褶皱的次数是
A.1 B.2C.3 D.4
图2为某地的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第1题。
3.图中
A.甲处的物质主要来源于地壳
班级小组姓名使用时间年月日编号:
第1页
学案内容
疑问记录
(2)根据生物进化规律判断:由于生物进化总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因此保存复杂、高级生物化石的岩层总比那些保存简单、低级生物化石的岩层新。
(3)根据岩层的接触关系确定:岩浆岩可以按照其与沉积岩的关系来判断,喷出岩的形成晚于其所切穿的岩层,侵入岩晚于其所在的岩层。如图1中Ⅳ岩层形成晚于其所切穿的岩层Ⅲ和Ⅱ。变质岩是在变质作用下形成的,而这多是在岩浆活动的影响下形成的,因而变质岩的形成晚于与其相邻的岩浆岩。
④岩浆喷发冷却成山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读“某地岩层与河流分布示意图”,完成8—9题。
8.图中所画的甲—丁四条河流中,正确的是
A.甲B.乙C.丙D.丁
9.该河
A.发育于断层处,岩层破碎,侵蚀成河
B.发育于地堑处,地势低,汇水成河
C.发育于向斜处,地势低,汇水成河
D.发育于背斜处,岩层破碎,易侵蚀成河
2.地质构造的判断方法
(1)看岩层是否连续,褶皱由连续的褶曲组成。如图2中的乙、丙为由连续的褶曲组成的褶皱。
(2)看岩层的形态和地貌形态:岩层向上拱起一般为背斜,未侵蚀前常成山岭(如图2中乙);岩层向下弯曲一般为向斜,常成谷地或盆地。
(3)看岩层的新老关系:核老翼新为背斜,核新翼老为向斜,这是判断背斜与向斜最可靠的依据。
1.岩层新老关系的判断方法
(1)根据地层层序律确定:一般岩层越老,其位置越靠下,岩层越新,其位置越靠上,即越接近地表。如图1中Ⅲ岩层位置靠下,岩层较老;Ⅰ岩层位置靠上,岩层较新。
(2)根据生物进化规律判断:由于生物进化总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因此保存复杂、高级生物化石的岩层总比那些保存简单、低级生物化石的岩层新。
A火成岩1、沉积岩1、沉积岩2、火成岩2、沉积岩3
B沉积岩3、火成岩1、火成岩2、沉积岩2、沉积岩1
C沉积岩3、火成岩1、沉积岩2、火成岩2、沉积岩1
D沉积岩3、沉积岩2、火成岩1、火成岩2、沉积岩1
请把自学过程中的疑问点记录下来,准备合作互学
自学
反思
岩层新老关系和地质作用先后顺序的判读
第2页
训练展示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