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构造及地质图(终审稿)

合集下载

常见地质构造图片及描述

常见地质构造图片及描述

一、板劈理:板岩所特有的连续劈理。

它发育在细粒的低级变质岩中,肉眼极难区别出劈理域或微劈石;在显微尺度上,劈理域由平行面状或交织状排列的云母或绿泥石等层状硅酸盐矿物富集成薄膜或薄层,宽约0、005毫米;微劈石由石英、长石等浅色矿物的集合组成,呈薄板状或透镜状,宽约1~0、01毫米或以下。

板劈理使板岩具有良好的可劈性,将岩石劈成十分平整的薄板。

二、劈理折射:强弱相间的岩层中,强硬层中的劈理与软弱层中的劈理以不同角度与层理相交,强硬层中为间隔劈理,与层理交角较大;软弱层中为连续劈理,与层理交角较小。

三、矩形石香肠:白云岩中的硅质条带拉断形成矩形石香肠,反映硅质能干层(强硬层)与白云岩软弱层之间的高粘性差。

(石香肠构造,各位可还记得~)不同力学性质互层的岩系受到垂直或近垂直岩层的挤压而形成。

软弱岩层被压向两侧塑性流动,夹在其中强硬岩层不易塑性变形而被拉断,构成平面上呈平行排列的长条状块段,即石香肠。

在被拉断的强硬岩层的间隔中,或由软弱层呈褶皱楔入,或由变形过程中分泌出的物质所充填。

四、透镜状石香肠:灰岩中相对强硬的白云岩形成的透镜状石香肠构造。

香肠体的两端有分泌的方解石充填,示压溶作用的存在。

五、挠曲:在水平或平缓的岩层中,由一般岩层突然变陡而表现出的膝状弯曲,或就是由于岩层翘曲或其她与缓变形所形成的弯曲。

六、膝状褶皱:以早期板劈理为变形面发生褶皱,由左到右褶皱形式发生变化,既由膝状-箱状-圆弧状渐变过渡。

七、膝折:由一系列互相平行的膝折带组成的尖棱褶皱,称为膝折褶皱;两翼平直,转折端尖棱。

八、平缓褶皱:平缓褶皱就是指翼间角小于180°、大于120°的褶皱。

九、开阔褶皱:翼间角为120°~70°的褶皱。

十、 W型对称褶皱:为石英岩中的W型对称褶皱。

中部褶皱较紧闭,向两侧逐渐开阔,褶皱转折端加厚,翼部减薄。

十二、不对称N型褶皱:不同褶皱层的褶皱形态的变化,强硬的硅质层(石英岩)具典型的相似褶皱的特点,较软弱的铁质层(富磁铁矿层)为顶厚褶皱。

27张动图了解全球地质构造

27张动图了解全球地质构造

27张动图了解全球地质构造
1
盘古大陆分裂和大陆漂移
2
大陆 - 海洋俯冲带
3
印度 - 亚洲大陆碰撞
4
南太平洋的形成
5
海底扩张和海洋磁异常
6
加拿大冰盖和海岸线移动
7
沿海侵蚀与海洋梯田的形成
8
通过海底扩张形成的南太平洋
9
北太平洋板块构造史
10
南太平洋板块构造史
11
1.7亿年至今
非洲板块和北美洲板块间
大洋中脊的生长过程
12
石油沿断裂和多孔介质
向上运移的过程
13
圣芭芭拉海峡挤压缩短过程中油气向上运移和
在背斜转折端富集的过程
14
圣芭芭拉海峡
南北向褶皱和断裂的形成过程15
加利福尼亚更新世横断山脉挤压缩短过程
16
加利福尼亚河流
冲积平原的形成过程
17
加利福尼亚
横断山脉演化过程
18
切萨皮克湾地区
中新世化石层的形成
19
切萨皮克湾地区
中新世海岸线移动
(12-16百万年)
来源:矿山之星。

常见地质构造图片及描述修订稿

常见地质构造图片及描述修订稿

常见地质构造图片及描述WEIHUA system office room 【WEIHUA 16H-WEIHUA WEIHUA8Q8-一、板劈理:板岩所特有的连续劈理。

它发育在细粒的低级变质岩中,肉眼极难区别出劈理域或微劈石;在显微尺度上,劈理域由平行面状或交织状排列的云母或绿泥石等层状硅酸盐矿物富集成薄膜或薄层,宽约毫米;微劈石由石英、长石等浅色矿物的集合组成,呈薄板状或透镜状,宽约1~毫米或以下。

板劈理使板岩具有良好的可劈性,将岩石劈成十分平整的薄板。

?二、劈理折射:强弱相间的岩层中,强硬层中的劈理和软弱层中的劈理以不同角度与层理相交,强硬层中为间隔劈理,与层理交角较大;软弱层中为连续劈理,与层理交角较小。

?三、矩形石香肠:白云岩中的硅质条带拉断形成矩形石香肠,反映硅质能干层(强硬层)与白云岩软弱层之间的高粘性差。

(石香肠构造,各位可还记得~)不同力学性质互层的岩系受到垂直或近垂直岩层的挤压而形成。

软弱岩层被压向两侧塑性流动,夹在其中强硬岩层不易塑性变形而被拉断,构成平面上呈平行排列的长条状块段,即石香肠。

在被拉断的强硬岩层的间隔中,或由软弱层呈褶皱楔入,或由变形过程中分泌出的物质所充填。

?四、透镜状石香肠:灰岩中相对强硬的白云岩形成的透镜状石香肠构造。

香肠体的两端有分泌的方解石充填,示压溶作用的存在。

?五、挠曲:在水平或平缓的岩层中,由一般岩层突然变陡而表现出的膝状弯曲,或是由于岩层翘曲或其他和缓变形所形成的弯曲。

六、膝状褶皱:以早期板劈理为变形面发生褶皱,由左到右褶皱形式发生变化,既由膝状-箱状-圆弧状渐变过渡。

?七、膝折:由一系列互相平行的膝折带组成的尖棱褶皱,称为膝折褶皱;两翼平直,转折端尖棱。

?八、平缓褶皱:平缓褶皱是指翼间角小于180°、大于120°的褶皱。

?九、开阔褶皱:翼间角为120°~70°的褶皱。

?十、 W型对称褶皱:为石英岩中的W型对称褶皱。

地壳运动和地质构造示意图

地壳运动和地质构造示意图

能量大的海浪,先将沙滩的沙子搬运到海平面以 上较安静的区域,然后对海岸线的基岩发生侵蚀 作用,形成浪蚀阶地
22、古地理构造的演化
23、晶形的变换
24、阿尔卑斯山罗纳冰川的消融
25、垂直侵蚀和V字型侵蚀
26、一组应力作用于同一物体,在不同部位发 生纯剪切和简单剪切
27、长石三角图长石类质同象替代很发育, 化学组成常用Orx,Aby,Anz(x+y+z=100) 表示。Or、Ab和An分别代表 KAlSi3O8、NaAlSi3O8和CaAl2Si2O8 3种组分。 也就是Or-钾长石,Ab-钠长石,An-钙长石
18、加拿大冰盖的扩大和消融对海平面的影响 加拿大冰盖的变化对南极洲冰盖的影响
• 加拿大冰盖的变化对北美附近的海平面的 影响
• 细节展示
19、冰川消融对旧金山湾的影响
20、冰川消融对波斯湾的影响
21、能量不同的波浪对海岸的侵蚀作用
能量小的海浪,搬运海岸线附近沙滩的沙子,沙 滩对波浪具有缓冲作用,可以对海岸线起到一定 的保护。
28、晶体的对称要素 对称面
旋转反伸轴
对称中心
对称轴
29、晶形结构的旋转
30、等大球体的六方最紧密堆积
31、不同方向晶体生长差异对晶形的影响 左边v1=v2,右边v1>v2
32、晶体单元格的推导过程
1、大洋中脊的形成
2、晶洞的形成
3、石油沿背斜发生的运移和聚集,形成油藏
4、石油沿断层发生泄漏
5、地层受力发生弯曲、断裂、沉降、沉积等过 程
5、地层受力发生弯曲、断裂、沉降、沉积 等过程
7、河流的沉积作用
8、地层发生伸展和旋转 伴随着地幔上涌, 频繁的火山活动, 而后接受沉积。

史上最全中国各类地质图集(共95张)1

史上最全中国各类地质图集(共95张)1

史上最全中国各类地质图集(共95张)1
小桔整理了地质工作者在工作学习研究过程中所需的世界地质图、亚洲地质图、中国地质图、区域地质图、各省份地质图以及其他相关地质图件,供大家参阅!
整合自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公开成果
仅供学习交流
版权归所属方所有
如需高清大图
请加小桔索取!
世界地质图
亚洲地质图
亚欧地质图
中国地质图1:5000000
中国地质图
1:4000000
中国西部及邻区地质图
东北地区地质图
华北地区地质图
南岭地区地质图
祁连山地区地质图
秦岭-大巴山地区地质图
青藏高原地区地质图
长江中下游地区地质图
中国海区及邻域地质图
中国第四纪地质图
安徽省地质图
北京市地质图
福建省地质图
甘肃省地质图
广东省、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地质图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质图
贵州省地质图
海南省地质图
河北省地质图
河南省地质图
黑龙江省地质图
湖北省地质图
湖南省地质图
吉林省地质图
江苏省地质图。

常见地质构造图片及描述

常见地质构造图片及描述

一、板劈理:板岩所特有的连续劈理。

它发育在细粒的低级变质岩中,肉眼极难区别出劈理域或微劈石;在显微尺度上,劈理域由平行面状或交织状排列的云母或绿泥石等层状硅酸盐矿物富集成薄膜或薄层,宽约0.005毫米;微劈石由石英、长石等浅色矿物的集合组成,呈薄板状或透镜状,宽约1~0.01毫米或以下。

板劈理使板岩具有良好的可劈性,将岩石劈成十分平整的薄板。

二、劈理折射:强弱相间的岩层中,强硬层中的劈理和软弱层中的劈理以不同角度与层理相交,强硬层中为间隔劈理,与层理交角较大;软弱层中为连续劈理,与层理交角较小。

三、矩形石香肠:白云岩中的硅质条带拉断形成矩形石香肠,反映硅质能干层(强硬层)与白云岩软弱层之间的高粘性差。

(石香肠构造,各位可还记得~)不同力学性质互层的岩系受到垂直或近垂直岩层的挤压而形成。

软弱岩层被压向两侧塑性流动,夹在其中强硬岩层不易塑性变形而被拉断,构成平面上呈平行排列的长条状块段,即石香肠。

在被拉断的强硬岩层的间隔中,或由软弱层呈褶皱楔入,或由变形过程中分泌出的物质所充填。

四、透镜状石香肠:灰岩中相对强硬的白云岩形成的透镜状石香肠构造。

香肠体的两端有分泌的方解石充填,示压溶作用的存在。

五、挠曲:在水平或平缓的岩层中,由一般岩层突然变陡而表现出的膝状弯曲,或是由于岩层翘曲或其他和缓变形所形成的弯曲。

六、膝状褶皱:以早期板劈理为变形面发生褶皱,由左到右褶皱形式发生变化,既由膝状-箱状-圆弧状渐变过渡。

七、膝折:由一系列互相平行的膝折带组成的尖棱褶皱,称为膝折褶皱;两翼平直,转折端尖棱。

八、平缓褶皱:平缓褶皱是指翼间角小于180°、大于120°的褶皱。

九、开阔褶皱:翼间角为120°~70°的褶皱。

十、W型对称褶皱:为石英岩中的W型对称褶皱。

中部褶皱较紧闭,向两侧逐渐开阔,褶皱转折端加厚,翼部减薄。

十二、不对称N型褶皱:不同褶皱层的褶皱形态的变化,强硬的硅质层(石英岩)具典型的相似褶皱的特点,较软弱的铁质层(富磁铁矿层)为顶厚褶皱。

地质构造图片展示

地质构造图片展示

地形倒置 向斜成山
背斜
成谷
(二)断块山
1.断层的形成:当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压力和张力,超过了岩石的承受能力时, 岩体就会破裂。岩体发生破裂后,如果两侧的岩体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位移,就 形成了断层。
断层示意
华山
地垒 上升岩块——

常形成块状山地或高地
泰山
华山北坡大断崖
庐山
返回
火山
代表:火山:富士山
休眠火山:乞力马扎罗山
死火山:阿空加瓜山
火山也会带来。。。。
返回
黄石的返喷回 泉
‖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交通运输方式 交通运输线路
的选择
的分布
交通运输线路 延伸的方向
表 以公路为主, 现 铁路为辅
主要分布在山间盆地和河谷地 前进迂回

呈“之”字形
修建公路的成本和
流水作搬用运作用
流水堆积地貌
风力作堆用积形作成用的地表形态

黄土高原深厚的黄土---风力堆积作用
海水作堆用积形作成用的地表形态
汉源一中 高寒
主要类型
褶皱山 断块山 火山
一 褶皱山
背斜和向斜:
1 形态:背斜岩层向上拱起,向斜岩层向下弯曲。 (背斜成山,向斜成谷)(常态)
2岩层的新老关系 背斜中心部分岩层较老,两翼较新; 向斜中心部分岩层较新,两翼较老
风化作用
花岗岩球状风化
生物风化作用
流水作用形成的侵地蚀表作形用态




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流水侵蚀作用
风力作侵用蚀形作成用的地表形态
风 蚀 蘑 菇
风 蚀 柱
戈 壁
戈 壁 近 看
戈 壁

地质构造及地质图

地质构造及地质图

二、地质构造及地质图Ⅰ.名词解释1.地质构造P23构造运动引起地壳岩石变形与变位,这种变形、变位被保留下来的形态被称为地质构造。

2.地质作用P24就是指由自然动力引起地球(最主要就是地幔与岩石圈)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与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作用。

3.绝对年代法P25就是指通过确定地层形成时的准确时间,依此排列出各地层新、老关系的方法。

4.相对年代法P25就是通过比较各地层的沉积顺序、古生物特征与地层接触关系来确定其形成先后顺序的一种方法。

5.褶皱构造P32在构造运动作用下,岩层产生的连续弯曲变形形态。

6.背斜P32岩层弯曲向上凸出,核部地层时代老,两翼地层时代新。

正常情况下,两翼地层相背倾斜。

7.向斜P32岩层弯曲向下凹陷,核部地层时代新,两翼地层时代老。

正常情况下,两翼地层相向倾斜。

8.节理P35就是指岩层受力断开后,裂面两侧岩层沿断裂面没有明显的相对位移时的断裂构造。

9.断层P37就是指岩层受力断开后,断裂面两侧岩层沿断裂面有明显相对位移时的断裂构造。

10.地质图P43就是把一个地区的各种地质现象,如地层、地质构造等,按一定比例缩小,用规定的符号、颜色与各种花纹、线条表示在地形图上的一种图件。

Ⅱ.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中选最佳答案,将其代码填在括号中)1.岩层产状就是指( )。

P31A.岩层在空间的位置与分布B.岩层在空间的延伸方向C.岩层在空间的倾斜方向D.岩层在空间的倾斜程度2.岩层的倾角表示( )。

P31A.岩层面与水平面相交的夹角B.岩层面与水平面相交的交线方位角C.岩层面最大倾斜线与水平面交线的夹角D.岩层面的倾斜方向3.当岩层界线与地形等高线平行时,岩层就是( )。

P30A.缓倾岩层B.陡倾岩层C.水平岩层D.直立岩层4.岩层产状记录为145∠5时,表示岩层的走向为( )。

P32A. 5°B.145°C.35°D.175°5.岩层产状记录为S45°E∠15°S时,表示岩层倾向为(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地质构造及地质图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二、地质构造及地质图Ⅰ.名词解释1.地质构造 P23构造运动引起地壳岩石变形和变位,这种变形、变位被保留下来的形态被称为地质构造。

2.地质作用 P24是指由自然动力引起地球(最主要是地幔和岩石圈)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和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作用。

3.绝对年代法 P25是指通过确定地层形成时的准确时间,依此排列出各地层新、老关系的方法。

4.相对年代法 P25是通过比较各地层的沉积顺序、古生物特征和地层接触关系来确定其形成先后顺序的一种方法。

5.褶皱构造 P32在构造运动作用下,岩层产生的连续弯曲变形形态。

6.背斜 P32岩层弯曲向上凸出,核部地层时代老,两翼地层时代新。

正常情况下,两翼地层相背倾斜。

7.向斜 P32岩层弯曲向下凹陷,核部地层时代新,两翼地层时代老。

正常情况下,两翼地层相向倾斜。

8.节理 P35是指岩层受力断开后,裂面两侧岩层沿断裂面没有明显的相对位移时的断裂构造。

9.断层 P37是指岩层受力断开后,断裂面两侧岩层沿断裂面有明显相对位移时的断裂构造。

10.地质图 P43是把一个地区的各种地质现象,如地层、地质构造等,按一定比例缩小,用规定的符号、颜色和各种花纹、线条表示在地形图上的一种图件。

Ⅱ.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中选最佳答案,将其代码填在括号中)1.岩层产状是指()。

P31A.岩层在空间的位置和分布 B.岩层在空间的延伸方向 C.岩层在空间的倾斜方向 D.岩层在空间的倾斜程度2.岩层的倾角表示()。

P31A.岩层面与水平面相交的夹角 B.岩层面与水平面相交的交线方位角C.岩层面最大倾斜线与水平面交线的夹角 D.岩层面的倾斜方向3.当岩层界线与地形等高线平行时,岩层是()。

P30A.缓倾岩层 B.陡倾岩层C.水平岩层 D.直立岩层4.岩层产状记录为145∠5时,表示岩层的走向为()。

P32A.5° B.145°C.35° D.175°5.岩层产状记录为S45°E∠15°S时,表示岩层倾向为()。

P31A.N45°E B.S45°E C.S45°W D.N45°W6.褶曲存在的地层标志是()。

P34A.地层对称重复 B.地层不对称重复C.地层不对称缺失 D.地层对称缺失7.褶曲按横剖面形态分类,主要依据褶曲()的相互关系分类。

P33A.枢纽和轴面产状 B.轴面产状和两翼岩层产状C.轴面产状和轴线产状 D.枢纽和两翼岩层产状8.轴面倾斜,两翼岩层倾向相反,倾角不等的褶曲是()。

P34A.直立褶曲 B.平卧褶曲C.倾斜褶曲 D.倒转褶曲9.轴面倾斜,两翼岩层产状倾向相同,其中一翼为倒转岩层的褶曲是()。

P34A.直立褶曲 B.平卧褶曲 C.倾斜褶曲D.倒转褶曲10.地层对称重复,中间老,两边新,地层界线平行延伸,表示该地区存在()。

P32A.水平背斜 B.水平向斜 C.倾伏背斜 D.倾伏向斜11.节理延伸方向与岩层延伸方向一致时,叫做()。

P36A.倾向节理 B.斜交节理C.走向节理 D.横向节理12.节理按成因分为原生节理,构造节理和()。

P35A.冷缩节理 B.张节理 C.成岩节理D.次生节理13.正断层是指断层的()的现象。

P37A.上盘相对向上运动B.上盘相对向下运动C.下盘相对向下运动 D.两盘水平错动14.逆断层是指断层的()的现象。

P38A.下盘相对向上运动B.下盘相对向下运动C.上盘相对向下运动 D.两盘水平错动15.构造角砾岩是断层存在的()。

A.唯一标志B.重要标志 C.必要条件 D.充分条件16.地层出现不对称重复,缺失时,则有()存在。

A.向斜 B.背斜C.断层 D.角度不整合接触17.当岩层走向与断层倾向一致时,叫做()。

P39A.走向断层B.倾向断层 C.斜交断层 D.横断层18.泥裂开口所指的方向一定是()。

P26A.岩层的底面B.岩层的顶面 C.地表的表面 D.河床的底面19.有一剖面的地层由新到老为P2P1C3C2O2O13,其中缺失了()。

A. C1S B. C1SO3C. C1DO3D. C1DSO320.有一剖面的地层由新到老为K2K1J3C2C1D3,其中缺失了()。

A.J2J1T B. J2J1P C. J2J1TPC3D. J2PC321.早期沉积岩受后期岩浆挤压、烘烤和进行化学反应,接触处的原沉积岩出现变质现象,两者的接触关系是()。

P28A.沉积接触B.侵入接触 C.不整合接触 D.整合接触22.沉积接触是指()的接触关系。

P28A.沉积岩之间 B.岩浆岩之间C.先有沉积岩,后有岩浆岩D.先有岩浆岩,后有沉积岩23.角度不整合接触是两套地层()的一种接触关系。

P27 A.产状平行,时代不连续B.产状不平行,时代不连续C.产状平行,时代连续 D.产状不平行,时代连续24.上下地层产状一致,中间缺失某一时代的地层,这种接触关系称为()。

P27A.整合接触B.平行不整合接触C.角度不整合接触 D.沉积接触25.有一套地层由新到老为K2K1J2J1T2T1P2P1,产状平行,该套地层为()。

A.整合与假整合接触 B.整合与角度不整合接触 C.假整合与角度不整合接触 D.都是假整合接触26.地质时代从老到新划分为()。

P29A.宙、代、世、纪 B.宙、世、代、纪C.宙、代、纪、世 D.宙、世、纪、代Ⅲ.多项选择题(蓝色为不选项)1.属于内能的为()。

P24A.重力能B.生物能 C.旋转能 D.热能2.属于外能的为()。

P24A.太阳辐射能 B.日月引力能C.热能 D.生物能3.以下属于内动力地质作用的为()。

P24A.构造运动B.风化作用 C.变质作用D.重力的地质作用4.以下可用于判断岩层新老关系的层面构造为()。

P26 A.泥裂 B.虫迹 C.雨痕 D.波痕5.沉积岩间的接触关系分为()。

P27A.整合接触 B.不整合接触C.沉积接触 D.侵入接触6.按横剖面上轴面和两翼岩层产状分类,褶曲可分为()。

P33A.直立褶曲 B.倾斜褶曲 C.倒转褶曲 D.平卧褶曲7.节理按成因分类,可分为()。

P35A.原生节理 B.构造节理 C.次生节理D.变质节理8.节理按与岩层产状的关系,可分为()。

P36A.平行节理 B.走向节理 C.斜交节理 D.倾向节理9.根据断层面产状与岩层产状的关系,可分为()。

P39 A.走向断层 B.倾向断层C.平行断层 D.斜向断层10.岩层产状记录为45°∠45°时,表示岩层的()。

A.倾向为45°B.走向为45°C.走向为135° D.走向为315°11.向斜的表现为()。

A.地层中间新,两边老B.地层中间老,两边新C.两翼岩层倾向相同 D.两翼岩层倾向相反12.()的褶曲叫做水平褶曲。

A.两翼岩层平行延伸 B.轴线水平 C.枢纽水平 D.脊线水平13.断层构造()。

A.只是岩石受力作用产生的破裂面B.沿断裂面两侧岩体有明显位移C.使地层出现不对称重复,缺失D.必须具有擦痕,摩擦镜面,构造岩等伴生现象14.根据地层中的化石的种属,可以确定()。

P26A.地层生成时间 B.地层生成的层序C.地壳运动的时间 D.古地理环境和古气候条件Ⅳ.改错题1.岩层的褶皱和断裂是由地壳的垂直运动引起的。

P23岩层的褶皱和断裂是由地壳的水平运动引起的2.海侵和海退是由地壳的水平运动引起的。

P23海侵和海退是由地壳的垂直运动引起的。

3.相对地质年代是根据各个地质时期的地层的准确生成时间,按先后顺序排列的。

P24绝对地质年代是根据各个地质时期的地层的准确生成时间,按先后顺序排列的。

4.绝对年代法是通过比较各地层的沉积顺序、古生物特征和地层接触关系来确定其形成先后顺序的一种方法。

相对年代法是通过比较各地层的沉积顺序、古生物特征和地层接触关系来确定其形成先后顺序的一种方法。

5.沉积接触是指沉积岩间的接触关系。

P28沉积接触是指后期沉积岩覆盖在早期岩浆岩上的一种接触关系。

6.假整合接触是指地层间看起来不整合,实际上是整合的。

P27平行不整合接触:又称假整合接触。

指上、下两套地层间有沉积间断,但岩层产状仍彼此平行的接触关系。

7.褶曲是指岩层受力变形后产生的连续弯曲现象。

P32褶皱构造在构造运动作用下,岩层产生的连续弯曲变形形态,称为褶皱构造。

褶皱构造中任何一个单独的弯曲都称为褶曲,褶曲是组成褶皱的基本单元。

8.背斜中岩层弯曲向下凹陷,核部地层时代新,两翼地层时代老。

P32岩层弯曲向上凸出,核部地层时代老,两翼地层时代新。

9.向斜中岩层弯曲向上凸出,核部地层时代老,两翼地层时代新。

P32岩层弯曲向下凹陷,核部地层时代新,两翼地层时代老。

10.正断层是指上盘相对向上滑动,下盘向下滑动的断层。

正断层是指上盘相对向下滑动,下盘向上滑动的断层。

11.逆断层是指上盘相对向下滑动,下盘向上滑动的断层。

逆断层是指上盘相对向上滑动,下盘向下滑动的断层。

Ⅴ.判图题1.读图,分辨下图中地层接触关系,并说明各接触关系的特征。

答:(a)为整合接触。

其特点是:沉积时间连续,上、下岩层产状基本一致。

(b)为平行不整合接触,其特点是上、下两套地层间有沉积间断,但岩层产状仍彼此平行。

(c)为角度不整合接触,其特点是上、下两套地层间,既有沉积间断,岩层产状又彼此角度相交。

2.判断下图中岩层的新老关系,并说明理由。

答:图(a)中,岩浆岩(2)老,岩浆岩(1)新。

后期生成的岩浆岩(1)插入早期生成的岩浆岩(2)中,将早期岩脉或岩体切隔开。

图(b)中,岩浆岩(2)老,岩浆岩(1)新。

后期生成的岩浆岩(1)插入早期生成的岩浆岩(2)中,将早期岩脉或岩体切隔开。

3.读图,分辨下图中地层接触关系,写出其定义,并给出分析依据。

答:(a)侵入接触:指后期岩浆岩侵入早期沉积岩的一种接触关系;(b)沉积接触:指后期沉积岩覆盖在早期岩浆岩上的一种接触关系。

4.指出下图褶皱和断层的基本类型,并说明理由。

其中a、b为地质平面图,c、d为地质剖面图。

答:图a是背斜,因为核部地层年代老,两翼地层年代新。

图b是向斜,因为核部地层年代新,两翼地层年代老。

图c是正断层,因为其上盘下降,下盘上升。

图d是逆断层,因为其上盘上升,下盘下降。

5.将下列地质平面图(或剖面图)中所有的地质构造全称在相应位置标注出来,给出分析依据。

向斜、逆断层6.将下列地质平面图(或剖面图)中所有的地质构造全称在相应位置标注出来,给出分析依据。

向斜、正断层7.将下列地质平面图(或剖面图)中所有的地质构造全称在相应位置标注出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