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行政区划编码规律

合集下载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及公民身份证编码规则[仅供参考]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及公民身份证编码规则[仅供参考]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及公民身份证编码规则[仅供参考]一、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编码规则代码从左至右的含义是:第一、二位表示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

第三、四位表示市(地区、自治州、盟及国家直辖市所属市辖区和县的汇总码)。

其中,01-20,51-70表示省直辖市;21-50表示地区(自治州、盟);90表示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第五、六位表示县(市辖区、县级市、旗)。

01-20表示市辖区或地区(自治州、盟、省)辖县级市;21-80表示县(旗);81-99表示市辖县级市。

除港澳台外,共有六个行政区1-华北地区(5):北京市[11]、天津市[12]、河北省[13]、山西省[14]、内蒙古自治区[15]2-东北地区(3):辽宁省[21]、吉林省[22]、黑龙江省[23]3-华东地区(7):上海市[31]、江苏省[32]、浙江省[33]、安徽省[34]、福建省[35]、江西省[36]、山东省[37]4-中南地区(6):河南省[41]、湖北省[42]、湖南省[43]、广东省[44]、广西壮族自治区[45]、海南省[46]5-西南地区(5):重庆市[50]、四川省[51]、贵州省[52]、云南省[53]、西藏自治区(54)6-西北地区(5):陕西省[61]、甘肃省[62]、青海省[63]、宁夏回族自治区[64]、新疆维吾尔自治区[65]综上撰述:直辖市[4]、自治区[5]、省[22]共31个。

注:[]内数字为直辖市、自治区、省的代码*-----------------------------------------------------------------------------------二、18位公民身份证编码规则18位身份证标准在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于1999年7月1日实施的GB11643-1999《公民身份号码》中做了明确规定。

GB11643-1999《公民身份号码》为GB11643-1989《社会保障号码》的修订版,其中指出将原标准名称“社会保障号码”更名为“公民身份号码”,另外GB11643-1999《公民身份号码》从实施之日起代替GB11643-1989。

行政区划编码正则表达式

行政区划编码正则表达式

行政区划编码正则表达式行政区划编码是一个具有重要实际意义的标准化编码,规范了全国各级行政区的编号,对于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和科研机构来说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

而为了更方便地对行政区划进行相关计算和处理,可以通过建立行政区划编码的正则表达式来实现快速查询。

第一步,理解行政地区编码的基本规则。

行政区划编码通常由6位数字组成,其中前两位数字表示所属的省份代码,中间两位数字表示所属城市或区域的代码,最后两位数字表示所属县或区的代码。

并且,行政区划编码是根据国家标准编制的。

第二步,根据上述基本规则,建立正则表达式。

行政区划编码的正则表达式可以写成“^[1-9]\d{5}$”,其中^表示开始,[1-9]表示第一位数字不能是0,\d表示任意数字,{5}表示数字共出现5次,$表示结束。

这个正则表达式是一个符合基本规则的行政区划编码的标准表达式。

第三步,对正则表达式进行进一步优化。

行政区划编码还有以下特点,可以通过正则表达式进行进一步优化:1. 不会出现重复编码;2. 编码前两位和后四位分别有特定含义;3. 有时会有新行政区划的出现和变更。

基于这些特点,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正则表达式进行进一步优化:行政区划编码正则表达式:^[1-9]\d{5}(?!00)(?!(\d{2}){2})(?!\d(?:(?:11|12)(?:0[1-9]|[1-2]\d|30)|(?:0?[469]|11)(?:0[1-9]|[1-2]\d|3[01])|0?2(?:0[1-9]|[1-2]\d))(?:\d{2}[1-9]|(?:19|20)[1-9]\d|30[0-5])$。

正则表达式中的各部分解释如下:1. ^:表示开头。

2. [1-9]:第一位数字不能是0。

3. \d{5}:表示后面五位数字可以是任意数字4. (?!00):表示前两位数字不能是005. (?!(\d{2}){2}):表示前4位数字的值不能是两个相同的两位数6. (?!\d(?:(?:11|12)(?:0[1-9]|[1-2]\d|30)|(?:0?[469]|11)(?:0[1-9]|[1-2]\d|3[01])|0?2(?:0[1-9]|[1-2]\d))(?:\d{2}[1-9]|(?:19|20)[1-9]\d|30[0-5])):表示后四位数字要符合特定的日期规则。

中国行政区标准

中国行政区标准

中国行政区标准
一、级别划分
中国的行政区划分为三级,分别是:省级行政区、地级行政区和县级行政区。

1.省级行政区: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

2.地级行政区:包括地级市、地区、自治州、盟等。

3.县级行政区:包括县、县级市、市辖区、自治县等。

二、命名规范
1.行政区划命名应遵循“名实相符、含义明确、用语规范”的原则。

2.命名应使用汉字,避免使用生僻字和易混淆的名称。

3.县级以上行政区划名称中不得含有“洋”、“皇”、“帝”、“市”等字
样。

三、编码规则
1.行政区划编码采用12位数字编码,前6位代表行政区域,后6位代表顺序
号。

2.编码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基础,采用分层编码方法,每一级行政区划占用一
个编码位。

3.编码顺序从左到右,从上到下,从小到大,以避免重码。

四、界线划定
1.行政区划界线应按照“尊重历史、照顾现实、有利于发展”的原则划定。

2.界线划定应明确、规范,避免重叠和争议。

3.界线划定后应进行公示,接受社会监督。

五、机构设置
1.各级行政区均应设立相应的行政区划管理机构,负责行政区划的日常管理
工作。

2.机构设置应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并接受上级行政区划管理机构
的指导和监督。

3.机构设置应注重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加强与社会各界的沟通与联系。

六、公开透明
1.行政区划管理工作应坚持公开透明的原则,接受社会监督。

2.行政区划调整应提前向社会公告,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和建议。

统计用区划代码和城乡划分代码编制规则

统计用区划代码和城乡划分代码编制规则

统计用区划代码和城乡划分代码编制规则来源:国家统计局设管司发布时间:2009-11-25 10:55为规范统计用区划代码和城乡划分代码,建立各项普查、全面统计、抽样调查、专项调查统一使用的《统计用区划代码和城乡划分代码库》,特制定本规则。

一、统计用区划代码和城乡划分代码结构统计用区划代码和城乡划分代码分为两段17位,其代码结构为:□□□□□□□□□□□□—□□□□□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统计用区划代码城乡划分代码(一)统计用区划代码统计用区划代码由1~12位代码构成,其各代码表示为:第1~2位,为省级代码;第3~4 位,为地级代码;第5~6位,为县级代码;第7~9位,为乡级代码;第10~12位,为村级代码。

(二)城乡划分代码城乡划分代码由13~17位代码构成,其各代码表示为:第13~14位,为城乡属性代码;第15~17位,为城乡分类代码。

二、统计用区划代码编制规则(一)县以上行政区划代码编码方法县以上行政区划代码由1~6位代码组成。

在统计工作中,各级统计部门不编制县以上行政区划代码,统一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国家标准。

(二)县以下区划代码编码方法县以下区划代码由7~12位代码组成,包括乡级代码和村级代码两部分。

1.乡级代码编码方法凡民政部门确认的街道、镇、乡,按照国家标准《县级以下行政区划代码编制规则》(GB/T 10114—2003)编制,其乡级代码为001~399;民政部门未确认的开发区、工矿区、农场等类似乡级单位,乡级代码为400~599。

具体编码如下:● 001~099 表示街道;● 100~199 表示镇;● 200~399 表示乡;● 400~599表示类似乡级单位。

2.村级代码编码方法凡民政部门确认的村级单位,村级代码为001~399;民政部门未确认的园区、工矿区、农场等类似村级单位,村级代码为400~599(498、598除外)。

我国行政区划代码采用的编码方法

我国行政区划代码采用的编码方法

我国行政区划代码采用的编码方法我国行政区划代码是指对全国范围内的省、直辖市、自治区、县、市、区、乡、镇、街道等行政区域进行编码的一种方法,它是一种用于管理和统计的重要工具。

现在,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我国行政区划代码的编码方法吧。

1. 编码规则我国行政区划代码采用的是GB/T 2260《行政区划代码》,其编码规则如下:(1)省(自治区、直辖市)代码为2位数;(2)市(地区、州、盟)代码为4位数;(3)县(市、区、旗)代码为6位数。

通过编码规则可以发现,每个行政区划代码都属于某一个大分类,即省、市和县,同时每个级别的行政区划代码长度和范围也各不相同。

2. 省级行政区划代码我国目前有3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它们的行政区划代码分别是:北京市:11天津市:12河北省:13山西省:14内蒙古自治区:15辽宁省:21吉林省:22黑龙江省:23上海市:31江苏省:32浙江省:33安徽省:34福建省:35江西省:36山东省:37河南省:41湖北省:42湖南省:43广东省:44广西壮族自治区:45 海南省:46重庆市:50四川省:51贵州省:52云南省:53西藏自治区:54陕西省:61甘肃省:62青海省:63宁夏回族自治区:64新疆维吾尔自治区:65台湾省:71香港特别行政区:81澳门特别行政区:823. 市级行政区划代码我国的市级行政区划相对比较复杂,主要包括地区、州、盟、县级市、省直辖市、副省级市以及直辖市。

这些行政区划的编码规则如下:(1)地级市、省直辖市、副省级市的行政区划代码为前两位省级行政区划代码加后两位数字;(2)县级市、直辖市辖区的行政区划代码为前四位市级行政区划代码加后两位数字;(3)地区、州、盟的行政区划代码为前四位省级行政区划代码加后两位数字。

4. 县级行政区划代码我国的县级行政区划代码由前六位为该县所属市的行政区划代码,后两位为县级行政单位的特定代码,用于识别不同的县,每个县的代码是唯一的。

5. 街道、乡镇级行政区划代码我国的街道、乡镇级行政区划代码由前六位为该街道、乡镇所属县的行政区划代码,后三位为街道、乡镇级行政单位的特定代码,用于识别不同的街道、乡镇,每个街道、乡镇的代码也是唯一的。

四位地区标识代码解析与说明

四位地区标识代码解析与说明

四位地区标识代码解析与说明四位地区标识代码解析与说明1. 介绍地区标识代码,也称为行政区划代码,是用于唯一标识中国各个行政区域的一种编码系统。

这个编码系统由国家统计局和民政部共同发布和管理。

每个地区标识代码由四位数字组成,可以表示国家、省份、市级行政单位、县级行政单位以及乡级行政单位。

本文将深入探讨四位地区标识代码的结构和含义,并解释其相关区域。

2. 四位地区标识代码的结构地区标识代码是由四位数字组成的编码,其中每一位数字都有特定的含义。

下面是该编码的结构解析:- 第一位数字:表示国家和地区中国的地区标识代码的第一位数字是1,表示中国这一国家/地区。

这个数字在编码中是固定的。

- 第二位数字:表示省级行政单位第二位数字用于标识中国的省级行政单位。

每个省份有一个固定的代码,例如11代表北京市,31代表上海市。

- 第三位数字:表示市级行政单位第三位数字用于标识省级行政单位下的市级行政单位。

每个市级单位也有一个固定的代码,例如北京市的市级单位对应的代码是01。

- 第四位数字:表示县级行政单位或乡级行政单位第四位数字用于标识县级行政单位或乡级行政单位。

其中,00用于表示省直辖县级行政单位,而其他数字则用于标识具体的县级行政单位或乡级行政单位。

需要注意的是,地区标识代码并不代表行政区划的层级关系。

第二位数字代表的是省级行政单位,但并不意味着市级行政单位和县级行政单位直接隶属于省级单位。

3. 中国地区标识代码实例分析下面以几个例子来解读地区标识代码的实际含义:- 1101:这个代码代表北京市。

第一位数字1表示中国。

第二位数字1表示北京市属于省级行政单位。

第三位数字1表示北京市为省级行政单位下的市级行政单位。

第四位数字1没有特殊含义,仅仅是一个编号。

- 3205:这个代码代表苏州市。

同样地,第一位数字1表示中国。

第二位数字32表示江苏省。

第三位数字05表示苏州市。

第四位数字没有特殊含义。

通过这些例子,我们可以看到地区标识代码是相对规范和统一的。

城乡代码和区域代码

城乡代码和区域代码

城乡代码和区域代码城乡代码和区域代码是在城乡规划和统计工作中常用的重要编码系统。

这两个代码系统的建立和使用,对于实现国家城乡统一规划管理、统计分析以及科学决策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介绍城乡代码和区域代码的概念、编码规则以及应用领域。

一、城乡代码的概念和编码规则城乡代码是指划分城乡地区的编码体系,用于标识国家范围内各个城镇和乡村的地理位置、行政区划和统计区域。

城乡代码由国家统计局负责编制,并根据国家统计标准进行统一管理。

城乡代码的编码规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省级行政区划代码:城乡代码的第一位是省级行政区划代码,根据国家标准,每个省级行政区划都有一个独立的代码。

例如,北京市的省级行政区划代码是11,上海市的省级行政区划代码是31。

2.地级行政区划代码:城乡代码的第二到第四位是地级行政区划代码,用来标识各个地级行政区划。

例如,北京市的地级行政区划代码是010,上海市的地级行政区划代码是020。

3.县级行政区划代码:城乡代码的第五到第六位是县级行政区划代码,用来标识各个县级行政区划。

例如,北京市的县级行政区划代码是0101,上海市的县级行政区划代码是0201。

4.乡镇街道代码:城乡代码的第七到第九位是乡镇街道代码,用来标识各个乡镇街道。

例如,北京市的乡镇街道代码是010101,上海市的乡镇街道代码是020101。

5.社区居民委员会代码:城乡代码的第十到第十二位是社区居民委员会代码,用来标识各个社区居民委员会。

例如,北京市的社区居民委员会代码是010101001,上海市的社区居民委员会代码是020101001。

城乡代码的编码按照层级逐级递增,可以准确地标识各个地理位置和行政区划。

通过城乡代码的建立和使用,可以实现城乡地区的统一管理和规划。

二、区域代码的概念和编码规则区域代码是指划分统计区域的编码体系,用于标识国家范围内各个行政区划的统计区域。

区域代码由国家统计局负责编制,并根据国家统计标准进行统一管理。

区域代码编码格式

区域代码编码格式

行政区划代码编码采用15 位编码规则:
×××××××××××××××共15 位
省市县乡村自然村(组)
(1)县级以上的6 位代码统一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GB/T 2260-2007)。

(2)乡镇级的3 位代码按照《县级以下行政区划代码编制规则》(GB/T 10114-2003)编制。

其中的第一位数字为类别标识,以“0”表示街道,“1”表示镇,“2 和3”表示乡,“4 和5”表示政企合一的单位;第二、三位数字为该代码段中各行政区划的顺序号。

具体划分如下:
1)001—099 表示街道的代码,应在本地区的范围内由小到大顺序编写;
2)100—199 表示镇的代码,应在本地区的范围内由小到大顺序编写;
3)200—399 表示乡的代码,应在本地区的范围内由小到大顺序编写;
4) 400—599 表示政企合一单位的代码,应在本地区的范围内由小到大顺序编写。

(3)行政村级的3 位代码为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的代码,用
3 位顺序码表示,具体编码方法如下:
1)居民委员会的代码从001—199 由小到大顺序编写;
2)村民委员会的代码从200—399 由小到大顺序编写。

(4)自然村(组)级的3 位代码,用3 位顺序码表示,应在本地
区的范围内由小到大顺序编写。

(5)编码序列中如没有该级行政区,使用同等数量的0 表示,例如:县直辖的行政村,空缺的乡镇一级代码统一填写“000”。

(6)兵团、农垦单位等特殊情况参照上述规则执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行政区划代码其实就是统计局统计码,也就是身份证上的前6位。

第一位华北区1,东北区2,华东区3,中南区4,西南区5,西北区6。

第二位是各大区的各省在区内的号码,比如西南区5,50重庆(当然重庆是后来成立的所以是50,北京是11,也就是华北区的1,上海市31,也就是华东区的1),51四川,52贵州,53云南,54西藏。

第三四位是各次一级行政区的代码,其中省、自治区第三四位是各城市的编码,01从省会/首府开始(因为行政区划的各种调整,所以有一些是空缺的,比如四川51没有5102,因为这个码原来是重庆的,后来重庆走了就空缺了),比如江苏32,01南京,02无锡,03徐州,04常州,05苏州等等,这两位的先后顺序在各省有所不同,有的是按照比如设地级市的时间先后,有的是根据一定的地理方位(比如省会开始,由北向南),有的是按照当时的经济地位(江苏就是这种情况)等等,当然这个可能有其他特定顺序,待考。

当然这里头也有一些特殊,比如海南、河南、湖北、新疆有省直辖的县级行政单位,就给省直辖的县级行政单位编了一个90,然后各县级市就从9001,各县就从9021开始排。

而各直辖市第三四位表示该行政区是市辖区还是县,如北京1101是市辖区,1102是县,各直辖市都是这样,以前重庆的5003是各县级市,后来四个县级市改区了也就没有了。

各省/自治区下辖市地州的第五六位就是表示县级区划了,一般01表市辖区(这在统计上有特定意义,所以需要设立),如石家庄市市辖区的六位码就是1(华北区)3(河北省)01(石家庄市)01(市辖区),然后各市辖区就从01往后排,比如石家庄市130102长安区、130103桥东区、130104桥西区、130105新华区、130107井陉矿区、130108裕华区等等(缺130106,必然又是撤消了的市辖区);而考虑到一些市可能有10个以上的区(目前还没有20个以上的),所以各县是从21开始,顺次后排;而县级市则是从81开始,顺次后排,这个排列顺序可能没有什么特别的标准,但是后设的比如原来一个县后来改成县级市,哪怕原来这个县再牛而原来的县级市们本来不太好,这个新的县级市在编码上也只能往后排。

而地区、自治州是没有市辖区的,所以就把县级市从01开始排,各县还是从21开始排。

各直辖市的区、县也是同样的原则,只是市辖区有0100表示,所以就从0101开始,比如北京市东城区就是110101,11=北京,第一组01=北京市所有市辖区,第二组01=东城区,县有02占据第三四位,所以县就是0221(注意,还是21)开始,比如密云县110228,延庆县110229(缺的很多都是改成了区的县的代码)。

当然,这个也有例外,比如贵州省六盘水市原来只有六枝、盘县、水城三个特区,所以是用01、02、03排的,后来水城和盘县都改了县,于是就变成21、22了,而六枝特区作为实际上的县,还是使用03,而新成立的钟山区则使用了01,没有给市辖区单独设立一个编码(毕竟只有一个市辖区,还好办),而铜仁地区的万山特区则是按照县的编码顺序排的,所以但凡有这种混乱,必然是行政区划调整遗留的,我就无法穷举了。

事实上除了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编码之外,一些非正式的行政区实际上都有自己的编码,这个看各市的操作。

可以参考这样的原则来看各个具体的编码,规律还是很明显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