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岑参古诗原文

合集下载

初中语文 文言文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原文与译文(含鉴赏)

初中语文 文言文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原文与译文(含鉴赏)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作者:岑参原文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甲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译文北风席卷大地,白草被刮得折断了,塞北的天空八月就飞撒大雪。

忽然好像一夜春风吹来,千树万树洁白的梨花斗艳盛开。

雪花飘散进入珠帘,沾湿了罗幕,穿上狐裘不感觉到温暖,织锦做成的被子也觉得单薄。

连将和都护都拉不开弓,都觉得铁衣太寒冷,难以穿上。

在大沙漠上纵横交错着百丈厚的坚冰,愁云暗淡无光,在万里长空凝聚着。

在中主帅所居的营帐里摆设酒宴,给回去的客人饯行,胡琴琵琶与羌笛奏出了热烈欢快的乐曲。

傍晚在辕门外,纷纷大雪飘落,红旗被冰雪冻硬,强劲的北风也不能让它飘动。

在轮台东门外送您离去,离去的时候大雪铺满了天山的道路。

山岭迂回,道路曲折,看不见您的身影,雪地上只留下马走过的蹄印。

赏析岑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此诗是一首咏雪送人之作。

天宝十三载(754),岑参再度出塞,充任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的判官。

武某或即其前任。

为送他归京,写下此诗。

“岑参兄弟皆好奇”(杜甫《渼陂行》),读此诗处处不要忽略一个“奇”字。

此诗开篇就奇突。

未及白雪而先传风声,所谓“笔所未到气已吞”──全是飞雪之精神。

大雪必随刮风而来,“北风卷地”四字,妙在由风而见雪。

“白草”,据《汉书·西域传》颜师古注,乃西北一种草名,王先谦补注谓其性至坚韧。

初中语文 古诗文赏析 岑参《早发焉耆怀终南别业》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附作者简介)

初中语文 古诗文赏析 岑参《早发焉耆怀终南别业》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附作者简介)

早发焉耆怀终南别业岑参晓笛引乡泪,秋冰鸣马蹄。

一身虏云外,万里胡天西。

终日见征战,连年闻鼓鼙。

故山在何处,昨日梦清溪。

【译文】破晓的笛声催下我思乡的泪滴,秋日的冰水响过了奔驰的马蹄,我孤单一人置身于西北的塞外,几万里途程我处在遥远的天西。

终日里只见边塞上不断的征战,连年来只听中战鼓的敲击;亲爱的家乡你如今究竟在何处?昨日的梦中我又回故乡的清溪!【注释】⑴焉耆(yānqí):指焉耆都护府,为安西四镇所辖都护府之一,在今焉耆回族自治县西南。

终南别业:指岑参在长安东南终南山所居住的高冠别业。

别业,即别墅。

⑵晓笛:清晨羌笛吹奏之声。

⑶秋冰:胡塞属高寒地带,入冬早,故虽秋日业已结冰。

⑷虏(lǔ):对西北边地的蔑称。

⑸鼓鼙(pí):战鼓,这里指征战之事。

鼙,鼓的一种。

⑹故山:指岑参隐居的终南山。

⑺清溪:指终南山的小溪流。

【创作背景】天宝八载(749),岑参为右威卫录事参,充安西四镇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

此诗当为诗人于天宝九载秋天行役于焉耆时作。

【作品赏析】这首五律是诗人塞外旅途中的怀乡之作,它以苍凉的格调,倾诉了自己对家乡的眷恋。

那是一个边地的拂晓,深秋的塞外,天气寒凉,诗人又跨上战马,踏着秋日的冰水出发了。

晨风送来瑚婉的笛声,这笛声不由引起诗人对故乡的怀念,两行热泪滚滚流下。

诗歌就从这里开头。

“晓笛”,“秋冰”,“马蹄”,交织成一幅单纯而又有声有色、有动有静的塞外秋晓行旅图,点示出“早发”之意。

而这种苍凉的意境中,透露出独处异地的乡思,这便是首句的“乡泪”,从而暗示出“怀”字。

“怀”,被渲染异地风情的“晚笛”所引发,所烘托,是统摄作者眼前这幅画面的中心,也是贯穿全诗的线索。

以下六句便集中写“怀”。

“一身虏云外,万里胡天西”,这一联写边塞的遥远和自己的形单影只。

“一身”与“万里”互相对照,突出了独处塞外的孤零。

“虏云”和“胡天”说的都是塞外,而用两句反复来写,就突出了异地的感觉。

“虏云”而言“外”,“胡天”而言“西”,就都强调了边塞的遥远,归家的不易,也就暗示出“怀”的原因。

古诗绝句逢入京使译文及赏析

古诗绝句逢入京使译文及赏析

古诗绝句逢入京使译文及赏析古诗绝句逢入京使译文及赏析《逢入京使》是唐代诗人岑参创作的名篇之一。

此诗描写了诗人远涉边塞,路逢回京使者,托带平安口信,以安慰悬望的家人的典型场面,具有浓烈的人情味。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古诗绝句逢入京使译文及赏析,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原文逢入京使唐·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译文向东遥望长安家园路途遥远,思乡之泪沾湿双袖难擦干。

在马上匆匆相逢没有纸笔写书信,只有托你捎个口信,给家人报平安。

注释入京使:进京的使者。

故园:指长安和自己在长安的家。

漫漫:形容路途十分遥远。

龙钟:涕泪淋漓的样子。

卞和《退怨之歌》:“空山歔欷泪龙钟。

”这里是沾湿的意思。

凭:托,烦,请。

传语:捎口信。

赏析这是一首传诵很广的名作。

它之所以受到推崇,主要是写得自然、本色。

岑参这次西行的目的,他自己曾作过这样的说明:“万里奉王事,一身无所求;也知塞垣苦,岂为妻子谋。

”因此从道理上讲,他是自愿的,情绪的基调当是昂扬乐观的。

只是,理智是一回事,感情又是一回事。

当时的安西都护府治所在龟兹,在通讯、交通都极不方便的唐代,对一个久居内地的读书人来说,要离家数千里,穿越戈壁沙漠,去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岂有不想家的道理?此诗首联塑造西行途中的旅人形象:“故园东望路漫漫”,在碰到入京使以后,作者久久不语,只是默默凝视着东方,思乡的主题一上来便得到有力的揭示。

步步西去,家乡越来越远,“路漫漫”三字不仅指出这种事实,而且很容易勾起“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李煜[清平乐])一类的感触来。

首句只叙事,不言情,但情感自生。

第二句中的“龙钟”是沾湿的意思,全句说:揩眼泪巳经揩湿了双袖,可是脸上的泪水仍旧不干。

这种写法虽有夸张,却极朴素、真切地再现了一个普通人想家想到极点的情态,没有丝毫的矫揉造作。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这两句是写遇到入京使者时欲捎书回家报平安又苦于没有纸笔的情形,完全是马上相逢行者匆匆的口气,写得十分传神。

《碛中作》岑参唐诗鉴赏

《碛中作》岑参唐诗鉴赏

《碛中作》岑参唐诗鉴赏【作品介绍】《碛中作》是唐代诗人岑参的作品。

此诗选取沙漠行军途中野营生活的一个剪影,以雄健的笔触,描述了驰骋塞外,随止随歇的军旅生活。

虽仅四句,却融汇了作者初赴边塞的新奇之感和远离家乡的思亲之情。

在对大漠的荒凉和行军的艰苦所作的描绘中,也显现出一种从军豪情。

全诗语言自然遒劲,意境雄浑壮阔,情景契合,别有神韵,充分显示出悲壮与凄清的综合美。

【原文】版本一碛中作⑴走马西来欲到天⑵,辞家见月两回圆⑶。

今夜不知何处宿,平沙万里绝人烟⑷。

版本二碛中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

今夜不知何处宿,平沙莽莽绝人烟。

【注释】⑴碛(qì):沙石地,沙漠。

这里指银山碛,又名银山,在今新疆库木什附近。

⑵走马:骑马。

⑶辞家:告别家乡,离开家乡。

见月两回圆:表示两个月。

月亮每个月十五圆一次。

⑷平沙:平坦广阔的沙漠、大漠。

绝:没有。

人烟:住户的炊烟,泛指有人居住的地方。

【白话译文】骑马向西走几乎来到天边,离家以后已见到两次月圆。

今夜不知道到哪里去投宿,在这沙漠中万里不见人烟。

【创作背景】这首诗与《逢入京使》写作时间相近,约写于唐玄宗天宝八载(749年)岑参第一次从军西征时。

“碛中作”,即在大沙漠中作此诗。

从“辞家见月两回圆”的诗句看,岑参离开长安已近两个月了。

诗人回顾两个月的行程,如今宿营在广袤无垠的大沙漠之中,正巧又遇上十五的月亮,一轮明月照在平沙莽莽的沙漠上,他想到月圆人未归,看到唐军在沙碛中列营而宿,写下了这首绝句。

【赏析】在唐代诗坛上,岑参的边塞诗以奇情异趣独树一帜。

他两次出塞,对边塞生活有深刻的体会,对边疆风物怀有深厚的感情。

这首《碛中作》,就写下了诗人在万里沙漠中勃发的诗情。

诗人精心摄取了沙漠行军途中的一个剪影,向读者展示他戎马倥偬的动荡生活。

诗于叙事写景中,巧妙地寄寓细微的心理活动,含而不露,蕴藉感人。

“走马西来欲到天”,从空间落笔,气象壮阔。

走马疾行,显示旅途紧张。

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原文译文赏析

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原文译文赏析

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原文|译文|赏析《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此诗抓住有边地特征的景物来状写环境的艰险,从而衬托士卒们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原文唐代:岑参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

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

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

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

译文及注释译文您难道不曾看见吗?那辽阔的走马川紧靠着雪海边缘,茫茫无边的黄沙连接云天。

轮台九月整夜里狂风怒号,到处的碎石块块大如斗,狂风吹得斗大乱石满地走。

这时匈奴牧草繁茂军马肥,侵入金山西面烟尘滚滚飞,汉家的大将率兵开始征西。

将军身著铠甲夜里也不脱,半夜行军戈矛彼此相碰撞,凛冽寒风吹到脸上如刀割。

马毛挂着雪花还汗气蒸腾,五花马的身上转眼结成冰,营幕中写檄文砚墨也冻凝。

敌军听到大军出征应胆惊,料他不敢与我们短兵相接,我就在车师西门等待报捷。

注释马川:即车尔成河,又名左未河,在今新疆境内。

行:诗歌的一种体裁。

封大夫(dà fū):即封常清,唐朝将领,蒲州猗氏人,以军功擢安西副大都护、安西四镇节度副大使、知节度事,后又升任北庭都护,持节安西节度使。

西征:一般认为是出征播仙。

走马川行雪海边:一作“走马沧海边”。

雪海:在天山主峰与伊塞克湖之间。

轮台:地名,在今新疆米泉境内。

封常清军府驻在这里。

匈奴:借指达奚部族。

金山:指天山主峰。

汉家:唐代诗人多以汉代唐。

汉家大将:指封常清,当时任安西节度使兼北庭都护,岑参在他的幕府任职。

戈相拨:兵器互相撞击。

五花:即五花马。

连钱:一种宝马名。

五花连钱:指马斑驳的毛色。

草檄(xí):起草讨伐敌军的文告。

短兵:指刀剑一类武器。

车师:为唐北庭都护府治所庭州,今新疆乌鲁木齐东北。

蘅塘退士本作“军师”。

岑参《初过陇山途中呈宇文判官》原文及赏析

岑参《初过陇山途中呈宇文判官》原文及赏析

岑参《初过陇山途中呈宇文判官》原文及赏析《初过陇山途中呈宇文判官》是唐代诗人岑参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

这首诗为诗人赴安西途中所作。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这首诗。

初过陇山途中呈宇文判官唐代岑参一驿过一驿,驿骑如星流。

平明发咸阳,暮及陇山头。

陇水不可听,呜咽令人愁。

沙尘扑马汗,雾露凝貂裘。

西来谁家子,自道新封侯。

前月发安西,路上无停留。

都护犹未到,来时在西州。

十日过沙碛,终朝风不休。

马走碎石中,四蹄皆血流。

万里奉王事,一身无所求。

也知塞垣苦,岂为妻子谋。

山口月欲出,先照关城楼。

溪流与松风,静夜相飕飗。

别家赖归梦,山塞多离忧。

与子且携手,不愁前路修。

译文一个驿站又是一个驿站,驿骑疾驰有如流星一般,黎明时分从那长安出发,傍晚已经越过陇山之颠;陇水声声令人不忍去听,呜呜咽咽多么使人愁烦。

一路风沙尘土扑满马汗,晨昏雾气露水打湿衣衫,那西方驰来了谁家男儿,自说是新近里立功封官,上月间从安西启程出发,一路上不停留急把路赶。

都护现在尚未到达驻地,出发时还在那西州旁边,十天间越过了浩瀚沙漠,狂风吹起沙土从早到晚。

战马行走在那碎石道上,四蹄磨出鲜血洒在路间。

置身万里之外报效朝廷,自己并无任何追求贪恋。

并非不知边塞艰难辛苦,岂是为了妻子儿女打算。

边塞山口明月正在升起,月光先已照上高高城关。

溪水声声伴着松涛阵阵,在静夜里飕飕刮过耳边。

离家之仿只靠归梦排解,关山塞外离忧萦绕心间,愿与为友携手同赴国事,不愁那前方的征途漫漫。

注释宇文判官:安西四镇节度使高仙芝属下判官,名未详。

判官,节度使佐吏。

驿:驿站,古时驿道上每隔一段距离设一驿站,为往来官员歇息换马之所。

驿骑:乘骡马传送公文的人。

这里指乘马赴边的诗人。

平明:天亮的时候。

咸阳:秦都咸阳,在今陕西咸阳市东北。

此借指唐都长安。

呜咽:流水声若断若续。

子:男儿。

貂裘:貂皮袍子。

貂,一种动物,皮料珍,最能御寒。

新封侯:指是时宇文氏新任判官。

前月:上月。

安西:指安西节度使治所龟兹镇(今新疆库车)。

岑参《送柳录事赴梁州》古诗原文及赏析

岑参《送柳录事赴梁州》古诗原文及赏析

岑参《送柳录事赴梁州》古诗原文及赏析岑参《送柳录事赴梁州》古诗原文及赏析《送柳录事赴梁州》作者岑参英掾柳家郎,离亭酒瓮香。

折腰思汉北,随传过巴阳。

江树连官舍,山云到卧床。

知君归梦积,去去剑川长。

小呆睡梦中不断喊着红鸾的名字,寄住在香药身体里红鸾的灵魂醒了过来,走到小呆旁边,伸手却摸了个空。

这时红鸾差距到香药要醒了,只好又回到了香药身体里。

香药醒来以后见到小呆没有守夜而是睡着了,正要责骂他,一看天色正晚,又睡了过去。

第二天,宓药找了过来,见到了香药。

香药不忍离开,宓药正在劝她,小牛跑了过来。

小牛表示自己已经想开了,不跟香药成亲,只要以后跟着她就行。

香药拗不过他,只好同意带他一起。

宓药把香药拉到一边,拿出了一个东西,居然是按着神农手印的婚书。

原来宓药趁神农昏迷按着他的手印下了手印。

香药高兴不已,拿着婚书,跟小牛小呆一起离开前往王城。

神农回到王城,众人纷纷拿着礼物来感谢他。

原来这都是神农离开王城之前医治过的病人和他们的家属。

神农连忙推辞,这时神农的师兄过来,众人一见他居然纷纷的逃开了。

师兄跟神农一起聊起邪毒的事情,并且嘲讽神农太会包装自己。

神农指出师兄在北方实行的隔离政策,放弃邪毒病人,已经违背了医者仁心,师兄却不以为意,二人一起去找师尊定夺。

香药一行人,在路上休息。

小牛讽刺小呆是装傻,却被香药说了一番。

香药拿出小呆找到的四叶草给小牛看。

小牛看着四叶草,傻笑不已,香药和小呆悄悄离开,小牛才赶紧追上去。

神农和师兄一起去求见师尊伏羲,不料得知伏羲正在闭关中。

二人说起邪毒的事情,碰见了绯罗妹妹。

绯罗见到神农欣喜不已,拽着他离开了,完全不理会句芒。

神农对绯罗说起自己心中对此次邪毒事件的无能为力,绯罗却悄悄告诉他神农可能没有闭关而是微服私访去了。

这时宰相大人也就是绯罗的爹出现,神农询问伏羲微服出巡所为何事,宰相称自己也不知道。

宰相告诉他人王的身体好像出了问题,宰相他们急于早定下人王的继承人。

但师尊伏羲却没有明确答复,宰相告诉他大家都认为神农才是合适人选。

【诗歌鉴赏】岑参《山房春事二首》原文翻译及赏析

【诗歌鉴赏】岑参《山房春事二首》原文翻译及赏析

【诗歌鉴赏】岑参《山房春事二首》原文翻译及赏析岑参《山房春事二首》原文其一风恬日暖荡春光,戏蝶游蜂乱入房。

数枝门柳低衣桁,一片山花落笔床。

其二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

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岑参《山房春事二首》注释、山房:营造于山野的房舍、别墅。

春事:春色、春光。

2、恬:这里指风柔和。

3、衣桁(héng):又称衣架,挂衣服的横木。

4、笔床:搁放毛笔的专用器物。

5、梁园:兔园,俗名竹园,西汉梁孝王刘武所建,故址在今河南省商丘县东,周围三百多里。

园中有百灵山、落猿岩、栖龙岫、雁池、鹤洲、凫渚,宫观相连,奇果佳树,错杂其间,珍禽异兽,出没其中。

日暮:傍晚,太阳落山的时候。

6、极目:尽目而望。

萧条:冷落荒凉。

7、发:绽放。

岑参《山房春事二首》翻译其一:风和日丽,满目荡漾着春天的色彩,天气回暖,蝴蝶和蜜蜂也开始忙碌起来,不时厅房飞进飞出。

道旁低一点的杨柳枝条新牙初发,低过了晾衣的横木,春风携带片片花瓣飘进窗内,散落在桌案之上。

其二:曾诗酒风流的梁园笼罩着暮色,天空中稀疏地飞着几只乌鸦。

竭尽目力望去,萧条冷落之中,远远近近只横陈着两三户人家。

满园的奇木异树,不知已人去楼空。

春天到来之后,还像往年春天一样开花。

岑参《山房春事二首》赏析《山房春事二首》是唐代诗人岑参的作品,这是一首七言绝句。

第一首写的是浓郁的春光充满天地,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此诗写景细致,语言朴素自然。

第二首是一首怀古诗,写梁园的春景,前两句从正面极写园林之萧条,后两句通过庭树春日发花写绚烂的春景,从反面来加以衬托。

表达了诗人的伤感、物是人非和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此诗感情沉痛而出语含蓄。

第一首诗切合题意,纯是一首写景诗,写的是浓郁的春光充天塞地,不仅山野处处万紫千红,连山房书屋都被蜂蝶花木占领。

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对前途充满信心。

作者先写近景,在他笔下,春风是柔和的,日光是温暖的,春意盎然。

第二句选取了春天里很有代表性的生命:蝴蝶和蜜蜂,作者没有描写它们忙着采蜜的景象,而是写了它们误入厅房,并着一“乱”字,生动形象表现了蜂蝶之忙,进一步表现了春日的勃勃生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赏析岑参古诗原文
古诗《登北庭北楼呈幕中诸公》年代:唐作者:岑参
尝读西域传,汉家得轮台。

古塞千年空,阴山独崔嵬。

二庭近西海,六月秋风来。

日暮上北楼,杀气凝不开。

大荒无鸟飞,但见白龙塠。

旧国眇天末,归心日悠哉。

上将新破胡,西郊绝烟埃。

边城寂无事,抚剑空徘徊。

幸得趋幕中,托身厕群才。

早知安边计,未尽平生怀。

古诗《春半与群公同游元处士别业》
年代:唐
作者:岑参
郭南处士宅,门外罗群峰。

胜概忽相引,春华今正浓。

山厨竹里爨,野碓藤间舂。

对酒云数片,卷帘花万重。

岩泉嗟到晚,州县欲归慵。

草色带朝雨,滩声兼夜钟。

爱兹清俗虑,何事老尘容。

况有林下约,转怀方外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