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电网和国外电网概况
国内外智能电网的发展现状与分析

德国“工业4.0”战略的核心是建立一个高度数字化的生产平台,实现生产 过程的自动化、智能化、精益化。这个平台包括了生产设备、物流系统、控制系 统等各个方面,通过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手段实现互联互通和数据共享。在这 个平台上,企业可以灵活地调整生产模式和生产流程,快速响应市场需求的变化。
2、美国
美国是全球科技创新的中心之一,也是智能制造发展的另一个领军者之一。 美国政府提出了“先进制造业”战略,旨在通过技术创新和数字化转型等手段, 提高制造业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美国在智能制造领域拥有很多领先的企业和技 术,如通用电气、惠普、苹果等企业都在积极推进智能制造的实践。
我国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创新能力,如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等智能装备 的研发和应用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然而,我国智能制造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首先,我国制造业基础依然 薄弱,大部分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还比较落后;其次,我国智能制造发展 不平衡,东部地区发展较快,中西部地区相对滞后;最后,我国智能制造发展还 面临着人才短缺和技术瓶颈等问题。
国内外智能电网的发展现状与 分析
目录
01 一、国际智能电网的 发展现状
03
三、智能电网发展的 挑战与未来趋势
02
二、中国智能电网的 发展现状
04 参考内容
智能电网是电力系统的一种现代化形态,通过采用先进的信息、通信和控制 技术,可以实现对电力系统的监测、控制、分析和优化。在国内外,智能电网的 发展正在不断推进,对于提高电力系统的效率、可靠性和安全性起到了重要作用。 本次演示将探讨国内外智能电网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
其次,我们需要加强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智能制造需要大量的高素质人才 和技术创新成果的支持。政府和企业应该加强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的投入力度, 建立更加完善的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体系。
统一调度是我国电网调度模式的理性选择

统一调度是我国电网调度模式的理性选择摘要: 考察了世界各国电网调度管理体制分析比较了3种主要调度模式的特点, 探讨了电力调度与交易的关系, 认为在电力市场条件下统一调度依然是世界各国的普遍选择。
文章重点剖析了联合调度的成因与弊端, 尤其是联合调度对资源优化配置的制约和对安全的影响。
通过分析全国联网和建立电力市场对调度的客观要求, 集中讨论了我国电网调度的性质和任务, 提出统一调度是我国电网调度模式的理性选择,在建立全国互联电网、厂网分开、竞价上网的条件下, 尤其应当依法实行统一调度和分级管理; 国家级电网调度机构有效行使其法律授予的调度权不仅必要而且十分重要。
1 引言在我国推进全国联网、进行网厂分开、建立电力市场的历史进程中, 应当对电网调度的管理模式作出科学的选择。
2世界各国的电网调度管理体制电网调度管理是一项组织严密、技术复杂的系统管理工程, 无论过去还是现在, 实行等级严格、职责明确的统一调度管理制度是世界各国的普遍抉择。
(1) 世界各国电网调度机构层级设置概况纵观世界各国电网调度的组织形式可以发现:调度机构的设置是与电网的管理式直接关联的;在电网中实现能源资源优化配置的范围与统一调度的范围相一致;优化调度的程度与统一调度的深度相一致。
根据国际大电网会议(C IGRE) 39工作组的调查结果, 世界各国调度机构设置大致可以归纳为五级,即: 国家调度(N at i onal Control Center)、大区调度 (M ain dis patch ing Control Center )、区域调度(Regi onal Control Center)、地区调度(A rea ControlCenter)和配电调度(D istrict Control Center)。
世界各国均根据其电网规模的不同和地域的差别选择其中的若干种形成完整的调度体系, 实践证明, 这种统一调度、分级管理的模式是与大电网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的。
电网年度运行方式总结(3篇)

第1篇一、前言电网作为国家重要的基础设施,其安全稳定运行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我国电力企业每年都会对电网年度运行方式进行总结和分析,以不断提高电网运行管理水平。
本文将对2023年度电网运行方式进行总结,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二、2023年度电网运行概况1. 电网运行总体情况2023年,我国电网运行总体平稳,安全稳定水平不断提高。
全国电网累计发电量达到XX亿千瓦时,同比增长XX%;累计售电量达到XX亿千瓦时,同比增长XX%。
全国电网最大负荷达到XX万千瓦,同比增长XX%。
2. 电网运行特点(1)新能源发电快速发展。
2023年,我国新能源发电量达到XX亿千瓦时,同比增长XX%,其中风电、光伏发电量分别同比增长XX%和XX%。
(2)电力负荷特性变化。
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电力负荷特性发生了一定的变化,高峰负荷时段逐渐延长,负荷峰谷差逐渐增大。
(3)电网安全稳定水平提高。
通过加强电网建设、设备改造和技术创新,我国电网安全稳定水平不断提高,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能力显著增强。
三、2023年度电网运行存在的问题1. 新能源发电波动性大。
新能源发电受天气等因素影响较大,其波动性给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带来一定挑战。
2. 电网运行风险隐患。
部分老旧设备运行年限较长,存在安全隐患;部分区域电网结构薄弱,抗风险能力不足。
3. 电力供需不平衡。
部分区域电力供应紧张,存在电力缺口;部分区域电力需求增长过快,存在过载风险。
4. 电网运行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部分电力企业对电网运行风险的识别、评估和应对能力不足,电网运行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四、2023年度电网运行改进措施1. 加强新能源发电消纳。
优化新能源发电调度,提高新能源发电消纳能力,降低新能源发电对电网的影响。
2. 优化电网结构。
加大电网建设力度,提高电网抗风险能力,降低电网运行风险。
3. 提高设备运行水平。
加强设备运维管理,提高设备可靠性,降低设备故障率。
我国配电网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 2 )我国配 电网 自动化存在 的问题。1 )功能设计的单一 。传 统 对输、配 电设备 的运行状况进行实 时的监控和测量 ,然后把测得 的数 的配 电自动化 系统 的设计是把供 电可靠性放在 首位。据 电力控制 中心 据进行及 时有效 的收集、整合、并进行数 据分 析 ,以便更好 的实现配 数据表 明,现 阶段 影响供 电可靠性 的主要 因素是出于按照 固有传统 周 电网安全 、经济 、可靠 、高效 的目标 。 智能化配 电网的特点有可观性 、 可控性 、 灵活性 、 安全性、 快速性 、 期例检 方式导致的人为预安排停 电,而不是配 电网的故障停 电。 预测性、协调性 、经济性等 。 2 )供 电质 量得不 到保证 。早期敷设 的线路 , 线 径细 小 ,再加 上 智能化 电网关键 技术有灵活的 网络拓 扑、高度集成的通讯 系统 、 年久失修 ,线损率较 高 ,线损损耗较大 。目前 ,我国一般地 区电网损 耗1 5 % ~2 0 %,个别地 区达到 3 0 %左右 , 这样就造成 了大量 能源得浪 传感和测量技术 、高级电力 电子设备 、超 导和 储能技术 、先进 的系统 监 控方法 、高级的运行人员决策辅助系统 。 智能化配 电网实现的手段有数字化、 自动化 、集成化、标准化 等。 3 )设备选 择 中的盲 目求 新。在设备 的选择 中 ,缺乏统 一规划 , 过 分节省资金 ,追求 利益 最大化。 以至于在局部 设备 上求新求好 ,最 4 结束语 终 导致新设备刚上马 ,老设备就出问题 ,无法取得整体优化的效果 。 综 上所述 ,我们应从 当前配 电网发展过程 中所存在的 问题人手 , 4 ) 系统 结构设计中的顾此失彼 。 在系统结构设计中缺乏统筹兼顾 , 在 陈旧的配 电网架上 装上先进的配 电自动化 系统 。从 而出现了一次 网 要 特别重视配 电网规 划、信息化建设和智 能配 电网设备的发展等 ,要 架设备不 适应、主站功能与控制端不匹配、通信通道容量不足等 问题 。 大 力推进智能 电网关键 技术。智能化 电网不仅对 配电 自动化技术进行 而且对于构建配 电的智 能化和 自动化具有重要 的意义 , 5 )管理体制 与管理 机制 中的传统弊端 。如果配 电 自动化 系统 只 了改革和完善 , 其 不仅 可 以降低 系统 的运行费用 ,而且还 能为 用户提供安全、可靠 的 强调垂直职能专业管理 , 而 没有条块结合分工协作 的保证措施 ,再好
国外微电网的研究概况及其在我国的应用前景

国外微电网的研究概况及其在我国的应用前景楼书氢,李青锋,许化强,刘鲁丹(江西吉安供电公司,江西吉安343009)摘要:介绍了微电网概念产生的背景及其定义,对微电网的微电源和储能技术进行了分类,并给出了微电网的基本结构图;介绍了美国,欧盟和日本的微电网研究现状及其示范性工程,对微电网在这些国家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总结和对比;指出了现阶段微电网研究中的重点问题,并结合我国的能源战略和电力发展现状,对微电网在我国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微电网;分布式发电;微电源;应用前景中图分类号:TM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6519(2009)03-0056-04Current Research on Microgrid and Its ApplicationProspects in ChinaLOU Shu-qing,LI Qing-feng,XU Hua-qiang,LIU Lu-dan随着电力工业的发展,我国电力系统已发展成为以“大机组、大电网、高电压”为主要特征的集中供电单一系统。
由于运行技术复杂,管理水平要求极高,电网上任一点故障产生的扰动都会在电网中传播,严重时可能引起大面积停电甚至全网崩溃,造成灾难性后果;同时,这种大电网还极易受到战争或自然灾害的破坏,严重时将危害国家安全,对此,人们还只能依靠一种被动的方式来保证电网安全。
此外,“大机组、大电网、高电压”理论上的高效率仅仅是体现在转换和输送环节上,如果从整个能源系统分析,由于供热规模和供热半径的局限,难以实现能源的梯级利用[1]。
鉴于上述问题,发达国家甚至包括一些发展中国家,开始研究并应用多种一次能源的形式结合、高效、经济的新型电力技术———分布式发电技术(DG Distributed Generation),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分布式发电一般靠近负荷用户,通过将电能和热能的利用相结合来提高能量的利用率;同时,由于发电的位置离负荷距离较近,还可以提高电能质量和供电可靠性。
国内外特高压输电技术发展情况综述

国内外特高压输电技术发展情况综述1.背景自从电能作为人们生活中廉价而又清洁的能源以来,随着电网的不断发展壮大,输电电压经历高压、超高压两个发展阶段,目前又跨入了特高压输电的新的历史时期。
这种发展标志着我国综合实力的不断提高,电力行业技术水平的提高。
近来,由于石油价格的暴涨,1993年11月在宜昌召开的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电力系统与电网技术综合学术年会上发表《关于着手开展特高压输电前期科研的建议》以来,各方面的人士对特高压输电技术给予了高度的关注。
那么何谓特高压输电呢?特高压输电系指比交流500kV输电能量更大、输电距离更远的新的输电方式。
它包括两个不同的内涵:一是交流特高压(UHC),二是高压直流(HVDC)。
具有输电成本经济、电网结构简化、短路电流小、输电走廊占用少以及可以提高供电质量等优点。
根据国际电工委员会的定义:交流特高压是指1000kV以上的电压等级。
在我国,常规性是指1000kV以上的交流,800kV以上的直流。
我们国家是在何种情形下进行特高压研究的呢?不妨从如下几个方面来看:从能源利用上来说,看国际上常以能源人均占有量、能源构成、能源使用效率和对环境的影响,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现代化程度。
目前我国人均年消耗的能源水平很低,如果在21世纪中叶赶上国际中等发达水平,能源工业将要有大的发展。
据最近召开的世界能源第十七次会议预测,世界能源工业还要进一步发展,到2030年,世界的能源产量将翻一番;到21世纪末再翻一番,其中主要集中在中国、印度、印尼等发展中国家。
我国电力将在未来15~20年内保持快速增长,根据我国电力发展规划,到2003年、2010年、2020年我国电力装机容量将分别达到3.7亿千瓦、6亿千瓦和9亿千瓦。
从世界范围来看,交流特高压和高压直流将长期并存,而交流特高压输变电设备是交流特高压和高压直流的基础。
而新的输电电压等级的出现取决于诸多因素。
首先是长距离、大电量输送方式的增长需求,其次是输电技术水平、经济效益和环境影响等方面的考虑。
中国电力行业发展概况及前景

中国电力行业发展概况及前景中国五大发电集团:中国华能集团公司、中国大唐集团公司、中国华电集团公司、中国国电集团公司、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四小豪门:国投电力、国华电力、华润电力、中广核两大电网公司:国家电网公司、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行业是整个国民经济的基础和命脉,在新中国建立以后,中国的电力行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经过50多年的努力,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20多年的快速发展,电力供需形势经历了从过去的严重短缺到目前的基本平衡的发展历程。
1949年底,中国发电装机容量为185万千瓦,年发电量仅43亿千瓦时,在世界上位居第21位和第25位。
到1990年底,全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13,500万千瓦,年发电量为6,180亿千瓦时,跃居世界各国的第4位。
到2000年底,全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3.1900万千瓦,年发电量为13,600亿千瓦时。
到2001年底,全国发电装机容量已达到33,400万千瓦,年发电量达14,650亿千瓦时,发电总装机容量和发电量位居世界第二,电力工业已经满足适应了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
目前中国已掌握了30万、60万千瓦的亚临界大型机组的设计制造技术,电力行业的技术装备水平已进入超高压、大电网、高参数和大机组的时代,计算机调度自动化系统已普遍应用于电力生产,生产管理现代化手段先进,基本实现了与世界先进水平的接轨。
但是,随着中国加入WTO,加快电力体制改革、提高电力工业的竞争力已成为有关各方的共识。
经过几年的艰苦讨论,2002年4月12日中国电力体制改革方案最终得到了确定,国务院已经批准实施,中国电力行业将迎来新的发展。
一、行业发展现状(一)中国电力行业成就回顾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电力工业实行"政企分开,省为实体,联合电网,统一调度,集资办电"的方针,大大地调动了地方办电的积极性和责任,迅速地筹集资金,使电力建设飞速发展。
从1988年起连续11年每年新增投产大中型发电机组按全国统计口径达1,500万千瓦。
国内外配电自动化发展和现状(2023最新版)

国内外配电自动化发展和现状国内外配电自动化发展和现状一、引言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电力需求的不断增长,配电自动化技术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应用和推广。
本文将对国内外配电自动化的发展和现状进行详细介绍,包括技术发展、应用领域、市场规模、关键技术和发展趋势等方面。
二、技术发展⒈国内配电自动化技术发展概况在国内,配电自动化技术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引入,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主要技术包括智能配电终端和配电自动化监控系统等。
⒉国外配电自动化技术发展概况国外在配电自动化技术方面处于领先地位,已经形成成熟的技术体系。
主要技术包括智能电网和智能配电网等。
三、应用领域⒈工业领域在工业领域,配电自动化可以实现对电力设备的监控和控制,提高生产效率,减少故障停机时间,提高电网安全性。
⒉建筑领域在建筑领域,配电自动化可以实现对住宅、商业和公共建筑等的电力供应的监测和控制,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浪费。
⒊能源领域在能源领域,配电自动化可以实现对电力系统的监测和调度,提高电网运行效率,降低能源消耗。
四、市场规模⒈国内市场规模根据相关统计数据,2019年国内配电自动化市场规模达到了亿元,预计未来几年还会持续增长。
⒉国际市场规模国际配电自动化市场规模也在逐年扩大,主要受益于发达国家对智能电网和可再生能源的投资。
五、关键技术⒈电力设备监控技术通过传感器和物联网技术实现对电力设备状态的实时监测,提早预警和处理潜在故障。
⒉数据分析与处理技术通过大数据分析和技术,对配电系统的数据进行挖掘和分析,提供精准的决策支持。
⒊远程监控与控制技术通过远程监控与控制技术,可以实现远程对电力设备的监控和控制,提高运维效率和降低人力成本。
六、发展趋势⒈智能电网的发展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智能电网将成为未来配电自动化的主要发展方向,实现电力系统的智能化和自动化。
⒉可再生能源的应用随着可再生能源的不断发展和推广,配电自动化技术将在可再生能源的集成和利用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电网和国外电网概况
一、我国电网的格局
我国电网划分为多个区域电网,包括东北电网、华北电网、华中电网、西北电网、华东电网以及南方电网。
其中隶属于国家电网的有五大区域电网,是东北电网、西北电网、华北电网、华中电网和华东电网。
南方电网属于南方电网公司。
部分区域电网的特点:
东北电网为长链式结构,主要潮流方向式北电南送,动态稳定水平低,南送断面长时间接近稳定极限运行,无法完全满足输电需要。
京津唐电网为典型的受端系统:京津塘网从500千伏电网受电比例达到50%,特别是北京受电高达75%。
华北电网主要潮流方向式西电东送、南电北送。
华东电网主通道输电能力已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水电比例大,三峡、二滩等大型水电厂并网运行。
系统内水火电开机方式灵活多变,电网重要输电通道潮流幅度变化大,方向转换频繁,系统丰枯季节特征明显,特性复杂。
我国幅员辽阔,领土跨度大,随着季节的不同,不同地域的电网的运行性质也不同。
国家电网公司区域电网互联采取了对应措施,互联互补。
目前的格局如下:
夏季:华北-华中电网互联,东北电网独立运行。
冬季:华北-东北电网互联,华中电网独立运行。
二、大电网
1、大电网的优点:
(1)合理利用能源(2)提高生产效率(3)节约投资(4)互通有无,互为备用
(5)改善电能质量(6)更大范围水货电联合经济调度
2、大电网的困难:
(1)电网运行机理复杂(2)电网正常运行方式、检修计划等安排难度大
(3)电网运行控制难度大(4)电网事故影响范围大
3、现在电网的主要技术参数
(1)交流最高电压等级:
我国最高交流电压等级是750KV(兰州---官亭线),其下有500、330、220、110、(60)、35、10KV,380/220V,国家电网公司正在实验1000KV特高压交流输电。
(2)直流最高电压等级:
我国最高直流电压等级为正负500KV(葛洲坝---上海南桥线、天生桥---广州线、贵州---广东线、三峡---广东线),另有正负50KV(上海---嵊泗群岛线),100KV(宁波---舟山线),南方电网公司将建设正负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线。
(3)总装机容量:2010年底达到9.5亿千瓦左右,其中火电为7亿千瓦,占73.68%左右。
中国的风电总装机容量已接近4.5万兆瓦,排名世界第一。
(4)最大单机容量:已建成的水电站中单机容量最大的是三峡工程水轮发电机组,单机容量70万千瓦。
风电最大机组是2010年华锐风电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5MW风电机组。
[2]
宏观来看,发展呈高电压、大电网、大机组特点。
4、当前我国电网的运营单位:
两大电网公司:国家电网公司、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五大发电集团:中国华能集团公司、中国大唐集团公司、中国华电集团公司、中国国电
集团公司、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
另有四小豪门:国投电力、国华电力、华润电力、中广核。
三、国外主要电网互联的发展情况简介
1、北美电网
北美地区因能源构成不同和电力交易需求的发展促进了电网互联。
北美大联合电力系统是世界上最大的联合系统,总装机容量超过8亿kW,覆盖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的一部分,由四个同步电网组成,即东部电网、西部电网、得克萨斯电网和魁北克电网。
其中东部电网包括美国东、中部和加拿大五个省。
总装机容量超过6亿kW。
覆盖的地理面积约为520万kmz,是目前世界装机容量最大的同步电网;西部电网包括美国西部、加拿大的两个省以及墨西哥北部地区。
加拿大和美国各地区之间已建有许多联络线,据1998年统计,在美国一加拿大之间有79条输电线:美国~墨西哥之间有27条输电线。
2、前苏联及俄罗斯电网
前苏联同步电网包括东欧各国电网。
横跨欧亚大陆,总容量达4.6亿kW,面积近2 000万kmz,从东到西6 000 km。
从南到dr3 000 km。
1991年底前苏联解体后,于1992年成立俄罗斯统一电力系统,以交流电网分层分区形成主干网架。
2001年秋季独联体的12个加盟国中除亚美尼亚以外,全部与俄罗斯联成同步网运行,装机容量约3亿kW。
在俄罗斯((2000年版能源战略》中,继续发展统一的全国大电网是一项重要的内容。
并且特别强调加强区域间的联络线。
为了加强全国大电网的功能,将继续建设俄罗斯境内东部区域和欧洲区域之问500 kV和1150 kV线路,以加强大区之间电气联系的强度,将东部区域的煤电输送到欧洲区域.同时实现减少由东向西的煤炭运输份额。
继续加强中部电网和周边区域电网之间的电气联系,以充分利用部分区域的剩余电力。
继续加强西北区域和中部区域之间的输电通道的输电能力。
完成西伯利亚等东部各区域电网之间的同步联网,最终实现全俄7大区电网同步运行。
2000年6月,俄罗斯大同步网和哈萨克斯坦电网恢复同步联网运行。
同年9月,中亚地区的吉尔吉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等国家电网与哈萨克斯坦电网实现同步联网,2001年8月乌克兰和莫尔多瓦两国同步联网,随后不久与俄罗斯大同步网同步联网。
至此,2001年秋季独联体的12个加盟国中除亚美尼亚以外,全部联成同步网运行。
3、欧洲电网
西欧大陆“电力生产输送协调联合会(UCPTE)”成立于1951年,最初由8个国家(奥地利、比利时、西德、法国、意大利、卢森堡、荷兰、瑞士)组成。
其后几年里,其它4个国家(西班牙、希腊、葡萄牙、南斯拉夫)参加了该联合会。
1999年,UCPTE更名为UCTE(The Union for the Coordination of Transmission ofElectricity)。
目前,UCTE的成员已扩大到20个欧洲国家,为4亿人口提供电力供应。
1997年UCTE与北非电网实现了互联;2004年UCTE与东南欧之间在克罗地亚境内实现了联网,进一步扩大欧洲同步大电网的规模。
目前,欧洲已形成东西长2 000 km、南北宽2 200 km、覆盖面积约440万km2的同步互联电网,装机容量达4.2亿kW。
由于各国利用彼此之间自然资源结构和用电高峰时间的差异,通过联网达到了水、火、核电的互济,减少了各国备用装机容量和相互的事故备用容量,降低了发电成本,在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交换量稳步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