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的故事袁隆平与杂交水稻

合集下载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人物事迹7篇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人物事迹7篇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人物事迹7篇袁隆平是中国闻名的水稻育种专家,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他虽然已经离去,但他的宏大事迹会始终留存在我们的心中。

下面我给大家带来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人物事迹,盼望大家喜爱!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人物事迹篇1他的办公室里面已经摆满了各种奖牌和证书。

但老头子还是坚持在第一线做科研。

每年一到冬天,他都要到三亚基地去。

有次他爬田埂,旁边人想扶他一把,被他一下挡开了,你以为我老了啊,我蹿田埂比你年轻人还快当!成名成家的袁隆平似乎仍旧喜爱拘束随便的生活。

他间或出差逛街,看到廉价衣服,就先在自己身上比试一下,然后又在助手身上比试一下,买上一大堆,回来就人人都发一件。

有次到香港中文高校去作报告,他就扎了条刚在街边用10元钱买的领带。

1998年,湖南一个事务所评定袁隆平品牌价值一千亿元,杨澜到海南去采访他:您回家跟自己的太太谈论这件事的时候,她有什么看法结果,他的回答是,从来没有谈。

他之后跟助手说,我就是个过路财神。

还在198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奖给他1。

5万美元奖金,他全部拿出来,设立了一个杂交水稻基金,特地嘉奖有成就的中青年科技工。

他常常跟人说起他以前做过两次的梦:田里的水稻长得像高梁一样高,稻穗像扫帚一样长,颗粒像玉米一样大,他和助手们走累了,就在稻子下面谈天乘凉。

刚开头,四周人呵呵的笑,时间长了,才发觉他满脑壳就惦记这个事情。

他把身边英语好的年轻助手都尽量送出国去深造,为的是他的其次个抱负:要让杂交水稻推广出去,造福全世界。

他的助手廖伏明感慨说,袁老师又有追求又能拘束,是个幸福的人。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人物事迹篇2前不久我在网上看到了袁隆平爷爷成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艰辛历程故事,现在就让我来给大家一一叙述吧!首先,袁隆平爷爷一班级时一次去郊游,老师带他到一个农场去参观,当袁隆平爷爷观察处处都是芳香的花草和一串串艳丽的果实时,就立志要去学农。

从那时开头,袁隆平爷爷就刻苦学习,高中毕业后,袁隆平爷爷考上了重庆相辉学院(后来改名为西南农学院)。

科学家的故事袁隆平与杂交水稻

科学家的故事袁隆平与杂交水稻

袁隆平的奋斗故事我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出生于1930年,八十几岁高龄的他仍然活跃在科研场上,为我国的水稻研究事业做着贡献。

袁隆平的励志故事充满了奋斗和坚持的色彩,不畏艰难,知难而进是袁隆平院士做科研一贯的原则。

“一颗种子改变世界”是对袁隆平所作贡献最好的诠释。

他的奋斗经历没有挨过饿的人不知道袁隆平先生的价值。

“ 一日三餐,米香弥漫,饱食者当常忆袁公。

” 在物质极大丰富的今天,我们几乎看不到因为吃不饱饭而晕倒的人, 更别说死于饥饿的人了。

吃树皮、吃草根的时代已经离我们很远, 我们仅仅只是把他当做爷爷、奶奶辈讲的传奇故事罢了。

的确,我们是没有挨过饿的一代, 我们对袁隆平先生并不感冒, (蔡爽,不喜欢袁隆平,他种的杂交水稻不好吃)那可能是因为我们还不了解他。

但我们不能否认他所做出的贡献, 他培育的杂交水稻创造了一个风靡世界的“绿色神话” ,没有他的话,可能没有人能养活中国、养活世界。

袁隆平成长的年代, 正值日寇的铁蹄践踏中国。

年幼的他随父母四处迁徙, 尝尽逃难的艰辛。

于是他从小就懂了一个道理:弱肉强食。

从那时起,他树立了和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的决心,想为国家发展做点什么。

起初因为看到袁隆平的照片, 再加上他最初是在安江农校教书, (大家可能不太了解“安江” ,它位于湘西南,是湘与云贵高原交界的地方,直到现在还是一个镇,是湖南省洪江市安江镇, 那地方挺穷的) 所以我对袁隆平的第一印象觉得他也就是农民出身。

其实他也是可以称为“官二代的” ,他父亲袁兴烈在抗日战争期间担任过孙连仲将军的秘书,在南京政府侨务委员会事务科任科长, 在报考大学的时候他父亲本来想让他报考南京重点, 日后走“学而优则仕”的道路,但他却因为自己的兴趣毅然选择了农学,选择了一个这么艰苦的职业, 我挺佩服他的勇气和毅力的。

毕业以后, 他父亲本来是可以给他安排一个好工作的, 但因为励志要改变中国农村贫穷落后的面貌, 于是服从分配来到了偏远的湘西农村。

科学家的故事袁隆平与杂交水稻

科学家的故事袁隆平与杂交水稻

袁隆平的故事“知识+汗水+机遇+灵感=成功”是他一生的缩写袁隆平,1930年9月生于北京,江西省德安县人,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中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

1953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现西南大学),1995年被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2006年4月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

袁隆平致力于杂交水稻研究,发明“三系法”籼型杂交水稻,成功研究出“二系法”杂交水稻,创建了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使我国杂交水稻研究始终居世界领先水平。

截至2017年,杂交水稻在我国已累计推广超90亿亩,共增产稻谷6000多亿公斤。

多次赴印度、越南等国,传授杂交水稻技术以帮助克服粮食短缺和饥饿问题。

为确保我国粮食安全和世界粮食供给作出了卓越贡献。

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等多项荣誉。

1999年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施密特CCD小行星项目组发现的一颗小行星被命名为袁隆平星,2018年11月18日,袁隆平获未来科学大奖。

12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授予袁隆平同志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锋奖章,并获评杂交水稻研究的开创者。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创业故事机遇只偏爱有准备的头脑。

从一棵天然杂交稻开始,袁隆平开创了水稻育种的新历史。

作为“杂交水稻之父”,他是中国的英雄,也是有着世界性贡献的杰出科学家,他获得的一系列国际奖励可资证明。

若回答“下个世纪谁来养活中国人”?没有哪位科学家比袁隆平更有资格回答了。

“从1953年到1966年,我在农校一边教课,一边做育种研究,每年都去农田选种。

从野外选出表现优异的植株,找回种子播种,看它第二年的表现,这样来筛选具有稳定遗传优异性状的品种,这称为系统选育法,是常用的一种方法。

1962年,我在一块田里发现一株稻鹤立鸡群,穗特别大,而且结实饱满、整齐一致,我是有心人,没有放过它。

第二年我把它种下去,辛苦培育,满怀希望有好的收获,不料大失所望,再长出来的稻子高的高,矮的矮,穗子大小不一。

杂交水稻之父的故事

杂交水稻之父的故事

杂交水稻之父的故事杂交水稻,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为全球数亿人口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然而,要想实现水稻产量的大幅提高,并解决全球粮食问题,关键在于提高水稻的产量和抗病性。

而正是在这个关键时刻,中国科学家袁隆平教授以其杰出的科研成就和不懈的探索精神,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教授出生于中国湖南省一个农村家庭,从小就对农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他曾亲眼目睹过家乡的饥荒,深知粮食问题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性。

因此,他立志要为中国的粮食安全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他的带领下,团队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终于成功地培育出了世界上第一个高产优质的杂交水稻品种——超级杂交稻。

超级杂交稻的成功培育,不仅填补了国际上水稻杂交育种的空白,更为全球粮食安全问题提供了重要的解决方案。

袁隆平教授的成就,不仅在中国,也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赞誉。

他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成为了全球农业科技领域的一面旗帜。

袁隆平教授的成功并非一帆风顺,他在科研道路上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和挫折。

但是,他始终不放弃,坚持不懈地进行科研探索,最终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他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和不屈不挠的精神,就一定能够战胜困难,取得成功。

袁隆平教授的杂交水稻事业,不仅为中国农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也为全球农业科技进步树立了典范。

他的故事激励着无数的科研工作者,激发着他们对科学探索的热情和信心。

袁隆平教授的精神将一直激励着我们,为实现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不懈努力。

在全球粮食问题日益严峻的背景下,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故事,不仅是中国科学家的光荣,更是全人类的骄傲。

他的杰出成就和不懈探索精神,将为全球粮食安全问题提供重要的参考和启示,为人类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

袁隆平教授的杂交水稻事业,将永远闪耀在人类的科技史册上,成为永恒的传奇。

袁隆平的故事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励志故事

袁隆平的故事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励志故事

袁隆平的故事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励志故事在人类发展的关键时刻,一位神农捧出了拯救世界性饥饿的法宝--杂交水稻,创造了一个风靡世界的绿色神话。

这个被冠名为东方魔稻的奇迹让中国人看到生的希望,也让世界人民远离饥饿。

这位喂饱我们肚皮的农民老大哥就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从战乱中的逃难娃成为享誉世界的科学巨人,袁隆平带给我们的是一个充满智慧和奇迹的传奇故事。

颠沛磨难初长成,投身学农志坚定袁隆平成长的年代,正值日寇的铁蹄践踏中国。

年幼的他随父母四处迁徙,尝尽逃难的艰辛。

火光冲天、尸横遍野的悲惨景象让袁隆平从小就懂了一个道理:弱肉强食。

从那时起,他树立了和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的决心。

因为兴趣所在,他在大学填报志愿时选择了学农。

面对贫穷落后的农村,他更加坚定了信心,立志改造农村,为农民做实事。

大学期间,他阅读了国内外多种中外文农业科技杂志,对学术孜孜以求。

年轻学子袁隆平对权威学者并不盲从,他常把搜罗到的各国学术书籍仔细研究,去感悟、去分析,最后得出自己的结论。

他始终坚信吸收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靠理性来判断其价值,这在当时已显出一个青年人的大胆思辨和成年人思维的缜密老练。

躬身田畴心不改,杂交情缘定终身大学毕业,踌躇满志的他远离了繁华的都市,选择了偏远的湘西农村。

在农校教书的日子里,他利用课余时间走出课堂,走向田埂。

烈日当空,农民在榕树下歇息,袁隆平依然头顶烈日,在田里劳作。

偶然的机会,他发现一株鹤立鸡群的稻株,由此灵感一现,萌生了培育杂交水稻的念头。

然而,袁隆平的设想与传统的经典遗传学观点相悖,许多权威学者认为他是蚍蜉撼树,周围充斥着反对声甚至嘲笑声。

但他在反复思考、探索之后,更加坚信自己的想法。

为了找到意想中的稻株,他吃了早饭就下田,带着水壶与馒头,一直到下午4点左右才回。

艰苦的条件和不规律的饮食,让他患上了肠胃病。

六七月份的天气,他每天都手拿放大镜,一垄垄、一行行、一穗穗,大海捞针般在几千几万的稻穗中寻找,汗水在背上结成盐霜,皮肤被晒得黑里透亮,连常年扎在水田里的农民都自叹不如。

科学家的故事袁隆平与杂交水稻

科学家的故事袁隆平与杂交水稻

袁隆平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他的一生都在与水稻打交道,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袁隆平杂交水稻的故事,欢迎阅读参考!!袁隆平是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开创者和带头人,致力于杂交水稻的研究,先后成功研发出“三系法”杂交水稻、“两系法”杂交水稻、超级杂交稻一期、二期,与此同时,袁隆平提出并实施“种三产四丰产工程”,运用超级杂交稻的技术成果,出版中、英文专著6部,发表论文60余篇。

2017年7月,任青岛海水稻学院首席教授。

袁隆平的故事试验逃过劫难1960年7月,袁隆平曾经在学校试验田里发现了一株"天然杂交稻",鹤立鸡群,穗大粒大。

但是,第二年,"大水稻"的种子播下去,结果,高的高,矮的矮,产量都很低。

但是,这株天然杂交稻启发了他:用人工杂交的办法,可以培植高产的杂交稻。

勾腰驼背埋在稻田里的袁隆平,在1964年和1965年找到了6株雄性不育稻株。

在60个瓦钵里面倒腾了两年,培育成功"雄性不育系"后,1966年2月,在中国科学院的院刊《科学通报》上,他发表了第一篇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

就在要被抓进"牛棚"的时候,工作组却从学校档案里面找到了那封公函。

袁隆平因此化险为夷,反倒成了保护对象。

更令他惊讶的是,省科委还将"水稻雄性不育"列入科研课题,拨给他科研经费600元,两名"社队来社队去"的学生也被同意留校当他的助手。

但秧苗却再次被毁。

1968年5月的一天,试验田被人踩得稀烂,秧苗被拔光。

从田埂边的污泥里,他又捡回了5根半埋着的秧苗。

让助手尹华奇感到惊讶的是,袁隆平继续干活,丝毫没有追究是谁干的,"他是那种摔摔打打都不记痛的"。

开放的科研从这年10月,袁隆平他们开始到气候炎热的云南和海南去南繁。

遍寻资料,他发现海南的野生稻资源最多,所以,1970年秋天,几个人的科研小组又到了海南岛崖县的南红农场。

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人物事迹【9篇】

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人物事迹【9篇】

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人物事迹【9篇】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人物事迹篇1袁隆平是“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受人尊敬和爱戴的科学家。

他是杂交水稻研究的先驱,也是世界上第一个将水稻的杂交优势成功应用于生产的科学家。

他发明了“三系法”籼型杂交水稻,成功研制了“两系法”杂交水稻,建立了超级杂交水稻技术体系。

他几十年来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和推广,为中国的粮食安全、农业科学发展和世界粮食供应做出了巨大贡献。

用一粒种子改变世界,解决了全球60%人口的粮食问题,袁隆平的贡献前所未有,“杂交水稻之父”名副其实。

学术态度影响深远。

袁隆平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大学生,历经艰难挫折,阅尽人间沧桑。

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他的身上永远流淌着家国天下的血液,他的青春散落在田野里,所以他依然孜孜不倦地攀登着超级杂交水稻的高峰。

一路走来,袁隆平的科研有很多疑惑、失败和挫折。

他一直保持着埋头苦干、不怕吃苦的基本科研技能,闯出一片新天地。

他的那句“科研怎么可能不失败?”一直激励着无数的科学家去角逐科学。

他的那句“做科研不要怕冷嘲热讽,不要怕别人说你标新立异”,一直激励着青年学生勇闯创新殿堂。

高尚的情操受到尊重。

袁隆平的人生原则是淡泊名利,做一个踏实的人。

他拒绝了许多来自国外的高薪工作,因为他知道他和杂交水稻的根在中国。

在他的名气之下,不忘初心的他一直记得自己对科学研究的热情和梦想,以及对杂交水稻更上一层楼的不懈追求。

待遇,他很人性化,永远心存感激,杂交水稻给党和人民的功劳。

在生活中,他既不追求时尚的消费观,也不把个人财富当成负担。

有一次,因为看过几次豪车上的新闻,他还是选择了普通车试驾。

“如果总想乐在其中,怎么会想着做科研呢?”这就是他的人生态度。

人走了,精神永存。

袁隆平杰出的一生,就像他最喜爱的种子一样,深深地埋藏在后人的心中,人们可以从中汲取力量,传承使命。

种子好了,水稻才能根深叶茂,硕果累累。

“草下乘凉”和“杂交水稻覆盖全球”的梦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杂交水稻之父”的故事将激励更多的人为科技兴国而奋斗,未来大有可为。

杂交水稻之父的故事

杂交水稻之父的故事

杂交水稻之父的故事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是中国著名的农业科学家,也是中国杂交水稻的奠基人。

他的故事,是一部不平凡的传奇。

袁隆平出生在湖南一个农村家庭,从小就饱受贫困和饥饿的折磨。

他深知农民
的辛苦与艰辛,立志要为中国农业作出贡献。

于是,他毅然选择了农业科学作为自己的事业。

在那个年代,中国农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粮食产量远远不能满足人民的需求。

袁隆平深知这一点,他决心要解决中国的粮食问题。

于是,他开始了他的探索之路。

在长期的实验和研究中,袁隆平发现了杂交水稻的潜力。

他发现,通过杂交育种,可以大大提高水稻的产量。

这一发现让他兴奋不已,他决心要把这一技术推广到全国。

然而,推广杂交水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袁隆平面临着无数的困难和阻力,但他并没有退缩。

他毅然决定,要坚持不懈地努力下去。

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袁隆平终于取得了突破。

他培育出了一系列高产优质的
杂交水稻品种,大大提高了中国水稻的产量。

他的成就受到了国家的高度认可,成为了中国农业的一面旗帜。

袁隆平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有信念和毅力,就一定能够战胜困难,取得成功。

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中国农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成为了一代伟人。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故事,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他的精神将永远激
励着我们,让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的时候,永远不要放弃,永远坚持下去。

袁隆平,就是这样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他的故事将永远激励着我们,激励着中国农业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袁隆平与杂交水稻
课型:活动性学习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运用查阅资料的方法,收集科学家袁隆平的图片、故事,人生经历等资料,学习科学家爱动脑筋、苦于钻研、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

充分利用教材上的故事和事迹了解袁隆平,使学生受到科学的启蒙教育,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让学生初步了解水稻的繁殖方式以及三系法杂交水稻的原理。

二、教学重难点:
1、通过教学教育学生学习科学家爱动脑筋、苦于钻研、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

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美好情感。

2、了解水稻的繁殖方式以及三系法杂交水稻的原理
三、教学准备:
1.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2.生:利用阅读故事书、报纸、收看电视、收听广播、上网等多种方法查找有关袁隆平的资料,并按照教育经历、科研之路,水稻知识、主要贡献、个人荣誉五个方面进行分类。

四、教学环节:
(一)新课导入
1、师:展示两张照片,并让学生指出图片中的农作物的名称--水稻
2、师:提到水稻,你们能想到哪位科学家?--袁隆平
3、师:展示关于袁隆平的照片,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袁隆平与杂交水稻
(二)讲授新课
1、主要贡献
师:同学们,上节课布置给你们的课后作业你们有没有完成啊?
生:完成了
师:真棒!上节课我布置的作业是让你们课后查阅关于袁隆平与杂交水稻的资料,今天这节课,请同学们拿出你们摘录的资料,我们一起来进行整理。

生:拿出资料。

师:袁隆平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为国家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具体有哪些贡献呢?请同学们举手回答
生:........
师:非常好,说的比较全面,接下来老师对袁隆平作出的贡献进行归纳整理。

.(1)袁隆平是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开创者和带头人,先后成功研发出“三系法”杂交水稻、“两系法”杂交水稻、超级杂交稻一期、二期、三期、四期,亩产突破1000公斤。

(2)杂交水稻为我国粮食安全做出了重大贡献。

1976-2005,全国累计种植面积约3.4亿公顷, 增产稻谷4.5亿多吨。

(3)2017年9月,袁隆平宣布一项剔除水稻中重金属镉的新成果。

2、个人荣誉
师:袁隆平一生获得了很多的荣誉和奖项,请同学们分享一下你们摘录的相关内容。

生:........
师:接下来老师对袁隆平的个人荣誉进行归纳整理。

1995年5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1995年10月,获联合国粮农组织“粮食安全保障”荣誉奖章
2001年2月19日获200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2004-10 获世界粮食奖
2004年年底,袁隆平获评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2004年度人物”十大人物之一
2006年4月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
2013年3月当选政协十二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
2014-01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
3、教育经历
师:通过以上的内容,我们体会到了袁隆平有多么伟大?那么他是怎样成为这样一位伟大的科学家的呢?这跟他所接受的教育以及不断钻研的品质是分不开的。

接下来我们来了解一下袁隆平的教育经历。

(1936.8-1938.7),在汉口扶轮小学读书。

(1938.8-1939.1),在湖南省弘毅小学读书。

(1939.8-1942.7),在重庆龙门浩中心小学读书。

(1942.8-1943.1),在重庆复兴初级中学读书。

(1943.2-1944.1),在重庆赣江中学读书。

(1944.2-1946.5),在重庆博学中学读书。

(1946.8-1948.1),在汉口博学中学读高中。

(1947年)暑假,读高中一年级时获汉口赛区男子百米自由泳第一名;获湖北省男子百米自由泳第二名。

1948年2月至1949年4月,在南京中央大学附中读高中
1949.08—1953.08 西南农学院农学系农作物专业学习。

年至3月,并入重庆新建的西南农学院农学系,续读7年1953月至11年1950.毕业。

师:在中国处在抗日战争的动荡年代,袁隆平接受了完整的小学、初中、高中阶段的教育,并在西南农学院农学系接受了四年大学教育,这为他以后从事水稻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所以同学们,你们如果以后想成为科学家,经过大学阶段的专业学习是必须的,现代对科学家的学历要求已经提高到研究生和博士生的水平,所以同学们一定要努力学习。

4、科研之路
在成为科学家的道路上仅仅接受完整的教育是不够的,还必须在科研过程中持之以恒、敢于创新。

接下来我们一起了解一下袁隆平的科研之路。

师:这里有一段关于袁隆平的文章,哪位同学愿意展示自己优美和自信的声音?(课件展示)
生:......
师:读的很好,普通话也很标准,请坐。

师:通过这片文章,我们可以取得哪些信息?
预设1:袁隆平有社会责任感
预设2:杂交水稻是一个世界性的大难题
预设3:研究杂交水稻意义重大
师:同学们回答的非常好,从这片文章中我们能得到袁隆平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研究杂交水稻具有重大意义,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杂交水稻是一个世界性的大难题。

要解决杂交水稻这个大难题,我们首先要了解什么是杂交育种?水稻的杂交育种难在哪里。

杂交育种:是将两个或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通过交配集中一起,再经过选择和培育,获得新品种的方法。

原理是通过基因重组产生新的基因型,从而产生新的优良性状。

水稻属自花授粉植物,雌雄蕊着生在同一朵颖花里,由于颖花很小,而且每朵花只结一粒种子,因此很难用人工去雄杂交的方法来生产大量的第一代杂交种子探究:怎样解决水稻杂交育种这个难题呢?请同学们同桌之间相互讨论,发挥你们的创造力,说说你们的方法---- 放飞想象的翅膀!
生:......
师:同学们经过了思考和讨论得出了自己的方法,非常好,那么袁隆平他是采用的什么方法呢?(课件展示,介绍袁隆平的方法)
师:袁隆平的三系法具有创新性,他创新的方法是成功的一方面,但离不开艰苦的努力,接下来我们来了解一下袁隆平是如何找到雄性不育株的(课件展示)。

请一位同学朗读一下。

生:.......
师:通过这篇文章,我们要懂得成功离不开艰苦的努力,离不开永不放弃的精神。

5、成为一个科学家需要具备哪些品质?
师: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对于这个问题,相信你们都有自己的感悟。

接下来请同学分享一下你的感悟。

生:......
师:老师也分享一下自己的感悟。

一是需要完整的知识储备,二是大胆想象,三是独立的思考能力,四是勤奋执着的精神。

你们以后不一定成为一位科学家,但不论在什么行业,要想取得成功,都离不开这些品质。

袁隆平的梦想
最后跟大家分享一下袁隆平的两个梦想“我有两个梦,第一个梦是禾下乘凉梦。

第二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


希望同学们也能确立自己的梦想,努力追求并实现自己的梦想。

四、板书设计:袁隆平与杂交水稻
一:主要贡献
二:个人荣誉
三:教育经历
四:科研之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