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当代科学家的故事资料

合集下载

中国伟大的科学家以及事例

中国伟大的科学家以及事例

中国伟大的科学家以及事例1. 钱学森呐,那可真是了不起!他就像一把利剑,为中国的航天事业劈开了一条光明大道。

想当年,美国政府百般阻挠他回国,那是多么艰难的处境啊!但他毅然决然地冲破重重阻碍回到祖国,带领团队搞出了导弹和火箭,让咱们国家在这方面一下子就强大起来了!这难道不令人敬佩吗?2. 袁隆平爷爷,大家都熟悉吧!他简直就是中国人民的大救星啊!在以前粮食短缺的年代,他一头扎进稻田里,不知疲倦地研究杂交水稻。

就好像一个不知疲倦的农夫,硬是把产量提了上去,解决了无数人的吃饭问题。

你说,这样的功绩怎能不让人赞叹?3. 邓稼先,那可是为国家核事业做出巨大贡献的英雄!他如同黑夜中的一盏明灯,照亮了中国核武器发展的道路。

隐姓埋名那么多年,默默承受着艰苦的条件和巨大的压力,只为了能让中国拥有自己的核武器,这是多么伟大的奉献精神啊!难道不应该被我们永远铭记吗?4. 李四光,这位地质学家可厉害啦!他就像一个地质宝藏的探测仪。

当大家都对中国的石油前景不看好的时候,他坚定地说中国有大油田。

果不其然,后来真的发现了好多油田。

他的坚持和智慧为中国的能源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是多么了不起啊!5. 屠呦呦呀,她可是为全球健康做出卓越贡献的人!她好比一位勇敢的战士,在对抗疟疾的战场上冲锋陷阵。

经过无数次的试验和失败,终于发现了青蒿素,拯救了数以百万计的生命。

这样的成就,怎能不让人对她竖起大拇指呢?6. 华罗庚,数学界的传奇人物!他仿佛是一座智慧的灯塔,照亮了无数数学学子的道路。

即使在艰难的环境下,他依然坚持研究数学,取得了那么多辉煌的成果。

想想看,如果没有他,中国的数学事业会是怎样呢?7. 钱三强,为中国的原子能事业立下汗马功劳!他就像原子能领域的开拓者,带领团队勇往直前。

从无到有,建立起中国的原子能体系,这是多么伟大的创举啊!你能不佩服他吗?8. 竺可桢,对气象学的贡献那是杠杠的!他如同一个执着的气象观察者,常年累月地记录和研究气象数据。

中国科学家的故事15个

中国科学家的故事15个

中国科学家的故事15个:科学陈嘉庚钱学森钱三强科学家的故事袁隆平邓稼先中国科学家的故事15个第1篇:中国科学家的故事(一):袁隆平小时候的故事1942年初秋,袁隆平从重庆市龙门浩小学毕业,进入复兴初级中学。

在学习中,袁隆平有个特点,就是喜欢思索,爱提问。

一节数学课上,讲”有理数”这一章。

教师讲了一条乘法的重要法则:同号相乘的数取”+”号,并把绝对值相乘。

教师进一步解释说:”这就是说,正数乘正数得正数,负数乘负数也得正数。

”袁隆平边听边想,正数乘正数得正数,这好理解;负数乘负数也得正数,这是为什么呢?于是就发问:”教师,负数乘负数,为什么得正数?”袁隆平尽管没有从教师的回答中得到满意的答案,但却使他对这些抽象难懂的概念产生了兴趣,增强了逻辑思维本事。

有一次,教师讲到一个世界难题:一角不能三等分。

袁隆平觉得不好理解,他认为一个角应当能够三等分,比如一个90度的直角,分成各30度,不是分得规规矩矩的吗?可是教师说,这样分不对,就是不能三等分。

为什么一角不能三等分呢?袁隆平感到里面肯定有道理可讲。

他自我想不出来,教师又没有把其中的道理讲清楚,他的心中留下了一个大疙瘩。

这些留在心中的疑惑,实际上是袁隆平思维发展和心灵成长的标志。

他开始对抽象的概念发生兴趣,开动脑筋进行思索,强烈的求知欲,使他学到了不少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

中国科学家的故事(二):中国科学家钱人元的故事钱人元生卒年:1917年9月19日出生于江苏省常熟县汤家桥。

江苏常熟人 1931年,在苏州中学化工科学习。

1935年,化工科毕业,进入浙江大学化学系学习。

1939年,化学系毕业后,留校任物理系助教。

1940年,在昆明西南联合大学理化系任助教及教员。

1943年,赴美国留学,在加州理工大学化学系学习。

1944年,在威斯康星大学化学系做研究生并任研究助教。

1947年,到依阿华州立大学化学系学习。

1948年,回国,在厦门大学化学系任教授级讲席。

1949年,到浙江大学化学系任副教授。

中国当代科学家的主要事迹

中国当代科学家的主要事迹

中国当代科学家的主要事迹中国当代科学家是现代中国科技事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在数十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国当代科学家致力于推动技术创新,引领着中国科技进步的潮流。

本文将就中国当代科学家的主要事迹进行系列介绍。

一、屠呦呦:青蒿素的研发者屠呦呦是中国著名药学家,也是首位获得诺贝尔医学奖的华人女性。

1987年,她成功地提取出青蒿素并发现其治疗疟疾的功效。

青蒿素自上市以来,已经在全球范围内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成为了世界上最重要的药物之一。

二、钟扬:人类第一张黑洞照片主要参与者钟扬是中国著名天文学家,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的重要推动者。

作为“天眼计划”的参与者之一,他成功构建了世界上最大的射电望远镜。

2019年,钟扬成为人类第一张黑洞照片的主要参与者,标志着中国天文学在全球范围内的地位进一步提高。

三、郑南宁:首位华人诺贝尔化学奖得主郑南宁是中国著名化学家,也是首位华人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科学家。

他主要研究方向是生物化学和药物化学,是研究药物发展和新型分子设计的领军人物。

郑南宁在生物化学和药物化学的研究方面做出了许多重要贡献,成为了华人学者在国际学术界的杰出代表。

四、杨振宁:物理学家和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杨振宁是中国著名物理学家,也是首位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华裔科学家。

他的研究涉及凝聚态物理学、高能物理学、量子场论和数学物理等多个领域。

杨振宁在物理学的理论研究方面做出了许多贡献,成为了世界物理学领域的优秀代表。

五、赵忠祥:中国著名科学家和科普专家赵忠祥是中国著名的科学家和科普专家,能够为广大观众深入浅出地解释世界各种科学知识。

作为国家科技项目创新工程的骨干专家,他致力于推动青少年科技教育和科学普及,为国家的科学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总之,中国当代科学家在推动中国科技事业发展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他们凭借自己的才华和努力,为中国科技事业的进步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同时为世界科学领域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我们应该以他们为榜样,在科技领域中追求卓越,为国家和人民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中国现代科学家的故事字推荐

中国现代科学家的故事字推荐

中国现代科学家的故事字推荐中国历史上有许多伟大的科学家,他们为人类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这些科学家中,现代科学家的故事尤为精彩,他们在自己的领域中推动了科学的进步,为中国现代科技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以下是几位中国现代科学家的故事,推荐大家了解。

1. 吴文俊吴文俊是中国著名的数学家和科学家,被称为中国现代数学的奠基人之一。

他的主要贡献是在拓扑学领域,他是中国第一个博士生导师,也是第一个获得国际数学界最高奖牌之一的中国数学家。

他还创立了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为中国数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2. 杨振宁杨振宁是中国著名的物理学家,他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科学家。

他在物理学和量子力学领域有着杰出的成就,尤其是在研究弱作用力和粒子物理学方面。

他的研究成果对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也让世界认识到了中国科学家的实力。

3. 朱熹南朱熹南是中国著名的化学家,他是第二位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科学家。

他在有机化学领域有着杰出的贡献,尤其是在研究有机合成方面。

他创立了中国第一个有机化学实验室,并在中国化学领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他的成就不仅为中国化学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也让世界发现了中国化学家的实力。

4. 周光召周光召是中国著名的计算机科学家,他是中国计算机科学的奠基人之一。

他在计算机技术领域有着杰出的成就,尤其是在操作系统和程序设计方面。

他在创建中国第一个计算机实验室和漫游操作系统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他的研究成果为中国计算机科学事业开拓了新的方向,推动了中国计算机产业的快速发展。

5. 丁肇中丁肇中是中国著名的物理学家,他被誉为“东方核物理之父”。

他在物理学和核能研究领域有着杰出的成就,他是中国第一个获得世界核子研究的最高奖牌的科学家。

他在核科学领域的探索让中国在之后的核能研究中走在了前列。

丁肇中的研究成果对中国核能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以上是几位中国现代科学家的故事,他们的成就不仅为中国科学事业披荆斩棘,更为中国走向世界舞台铺平了道路。

中国科学家简短小故事

中国科学家简短小故事

中国科学家简短小故事
1、钱学森:钱学森是中国航天科技的重要人物,他曾在美国学习工作多年,但始终心系祖国,一心想为祖国的航天事业做出贡献。

他在回国后,积极参与中国航天科技的研究,并领导了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的研发工作。

2、袁隆平:袁隆平是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他成功研发出了高产、抗病虫害的杂交水稻,使中国粮食产量有了质的飞跃。

他还积极推广杂交水稻技术,帮助全球许多国家解决了粮食短缺问题。

3、杨振宁:杨振宁是著名的物理学家,他因在粒子物理学和弦理论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他也是中国科学界的重要人物之一,他的研究成果为中国物理学在国际上赢得了很高的声誉。

4、邓稼先:邓稼先是中国的“两弹元勋”,他在原子弹和氢弹的研究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

他曾亲自参与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的研发工作,并为中国的核武器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近代科学家的故事200字!

中国近代科学家的故事200字!

我国近代科学家的故事一、背景介绍我国近代科学家是指近现代我国(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在科学领域取得重大成就的杰出人才。

近代以来,我国在科学领域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涌现出了一大批杰出的科学家,他们为我国科学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二、近代杰出科学家1. 钱学森钱学森(1911年12月11日—2009年10月31日),我国著名的航天科学家、导弹专家、系统工程专家和教育家。

他是我国航天事业的奠基者之一,被誉为我国航天之父。

作为“两弹一星”元勋之一,钱学森为我国的国防建设和航天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2. 朱光潜朱光潜(1897年5月14日—1986年6月12日),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和古生物学家,被誉为我国的“地层学之父”。

他主持编纂了我国第一部现代地层学教科书《我国地质学基础》。

他在我国现代地质学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3. 吴文俊吴文俊(1915年8月24日—2002年10月7日),著名的数学家,曾任我国科学院副院长。

他在代数学、几何学和数学教育领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被誉为我国的数学泰斗。

三、他们的成就近代我国科学家不仅在自然科学领域取得了重大的成就,还在社会科学、工程技术等领域有着突出的表现。

他们的成就不仅在学术界享有盛誉,更对我国的现代化建设起到了重要作用。

四、对我国科学事业的影响近代我国科学家的成就对我国科学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激发了无数后辈科学家的热情和创造力,为我国的科学事业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推动了我国科技的发展进步。

五、总结我国近代科学家在各自的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他们为我国的科学事业的发展和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他们的杰出成就将永远被后人们铭记和颂扬。

希望未来我国的科学家能够继承他们的学术精神,继续为我国科学事业的繁荣做出新的贡献。

我国近代科学家的故事六、新的成就除了钱学森、朱光潜和吴文俊之外,近代我国还有许多其他杰出的科学家,他们在各自的领域取得了重大的成就。

中国近代科学家的故事200字!

中国近代科学家的故事200字!

中国近代科学家的故事200字!
摘要:
一、引言
二、徐寿父子对近代化学的贡献
三、华罗庚对数学的杰出成就
四、梁思成对建筑学的贡献
五、陈景润对计算机科学的突破
六、结尾
正文:
二、徐寿父子对近代化学的贡献
徐寿(1810-1884)是清朝时期著名的化学家,他首次将西方化学知识引入我国。

他的儿子徐建寅(1845-1901)继承父业,编译了多部化学著作,为我国化学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华罗庚对数学的杰出成就
华罗庚(1910-1985)是我国现代数学的奠基人之一。

他提出了华罗庚三角,并在多复变函数论、数论等领域取得了世界领先的成果。

华罗庚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数学家,还致力于我国数学教育事业,培养了大批优秀数学人才。

四、梁思成对建筑学的贡献
梁思成(1901-1972)是我国现代建筑学的奠基人。

他系统地研究了我国古代建筑史,揭示了中华建筑文化的独特魅力。

梁思成还参与了北京城市规划工作,为我国现代建筑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

五、陈景润对计算机科学的突破
陈景润(1933-1996)是我国计算机科学的先驱。

他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了“陈景润定理”,为计算机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此外,陈景润还参与了我国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研发工作,为我国计算机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六、结尾
这些中国近代科学家的事迹激励着我们继续探索科学真理,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力量。

近代的科学家事迹5篇

近代的科学家事迹5篇

近代的科学家事迹5篇近代的科学家事迹篇1爱因斯坦的故事爱因斯坦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他从小就喜欢动手动脑。

有一次上手工课,他想做一只小木凳。

下课铃响了,同学们争先恐后拿出自己的作品,交给了漂亮又严厉的女教师。

爱因斯坦没有拿出自己的作品,急得满头大汗。

女教师宽厚地望着这个男孩,相信他能交上一件好作品。

第二天,爱因斯坦交给女教师的是一个制作得很粗糙的小板凳,一条凳腿还钉偏了。

满怀期望的女教师十分不满地对全班同学说:“你们有谁见过这么糟糕的凳子?”同学们窃笑着纷纷摇头。

老师又看了爱因斯坦一眼,生气地说:“我想,世界上不会再有比这更坏的凳子了。

”教室里一阵哄笑。

爱因斯坦脸上红红的,他走到老师面前,肯定地对老师说:“有,老师,还有比这更坏的凳子。

”教室里一下子静下来,大家都迷惑不解地望着爱因斯坦。

他走回自己的座位,从书桌下拿出两个更为粗糙的木板凳,说:“这是我第一次和第二次制作的,刚才交给老师的是第三个木板凳。

虽然它并不使人满意,可是比起前两个总要强一些。

”这回大家都不笑了,女教师向爱因斯坦亲切又深思地点着头,同学们也向他投去敬佩和赞许的目光。

这个小故事让我们看到爱因斯坦的韧性,在他不满意自己的小板凳的时候,他又再次投入制作。

他一共制作了三个小板凳,最后的一个比前两个要好一些。

在制作小板凳的过程中,爱因斯坦表现了他对自己的态度,那就是无论做任何事,他都要力求做好,完全释放自己的能量,不满足已有的成绩,让自己的潜能充分发挥。

近代的科学家事迹篇2邓稼先邓稼先(1924—1986)是我国的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邓稼先是安徽人,后来在北京大学当物理老师,1948年10月,邓稼先去美国读研究生,1950年获物理学博士学位。

在他取得学位后的第9天,便登上了回国的轮船。

回国后,邓稼先在中国从事原子核理论研究工作。

邓稼先是中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被称为“两弹元勋”。

在原子弹、氢弹研究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1956年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近代科学家的故事1.詹天佑(1861~1919)近代铁路工程师詹天佑,字眷诚,原籍安徽婺源。

11岁考取容闳所招出洋留学生习技艺,次年赴美,为中国首批留美官费生。

清德宗光绪四年(1878)入耶鲁大学工学院土木建筑科,三年后毕业。

归国后,奉派赴福州水师学堂习驾驶,第二年以优异成绩调派赴扬武兵舰服务。

光绪十年(1884)应两广总督张之洞之聘任广东博学馆教席,两年后完成测绘广东沿海险要图。

从十四年(1888)起献身铁路工程,任工程师,先后主持塘沽天津段、滦河铁桥、津芦段、萍乡至醴陵、潮汕铁路、京张铁路等建筑工程。

民国8年(1919)奉命至海参崴、哈尔滨参加协约国西伯利亚铁路监管会。

因北方严寒,加以公务繁忙,操劳过度而患病,不久逝世于汉口2.冯如(l883~1912)中国第一个飞机设计师、制造者和飞行员冯如,广东恩平人。

幼时家贫,12岁赴美国,当童工。

工作之余勤于钻研技术。

在旅美华侨支持下,曾在旧金山创办广东飞行器公司。

溥仪宣统六年(1909)设计并制成飞机,亲自驾驶,试飞成功。

后造新飞机一架,航程、时速、高度均达当时世界先进水平,在国际飞行协会举办的飞行竞赛大会上获奖。

宣统三年(1911),拒绝外国重金聘请,返回广州,并带回两架自制的飞机,辛亥革命爆发,参加广东革命军,被孙中山任命为广东革命军陆军飞行队长。

中华民国元年(1912)八月二十五日在广州作飞行表演时失事牺牲,年仅29岁。

3.李四光(l889~1971)地质学家原名仲揆,1889年10月26日出生,地质学家。

蒙古族。

湖北黄冈人。

1919年和1927年分别获英国伯明翰大学硕士和博士学位。

1949年以前,长期担任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所长。

1949年10月19日,尚是漂泊国外之时,他已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副院长。

归国后,他长期担任着政府地质部部长和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

中国地质学会创始人之一。

早年对蜓科化石及其地层分层意义有精湛的研究。

提出了中国东部第四纪冰川的存在。

用力学观点研究地壳运动及其与矿产分布的规律,建立了新的边缘学科“地质力学”和“构造体系”概念。

提出新华夏构造体系三个沉降带有广阔找油远景的认识并为大庆、胜利等油田的发现所证实。

开创了活动构造研究与地应力观测相结合的预报地震途径。

晚年发表的“天文、地质、古生物资料”对我国学科大交叉的倡导产生深刻影响。

对中国地质教育、地质科学和地质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4.竺可桢(l890~1974)气象、地理学家竺可桢是中国近代气象事业主要奠基人。

1890年3月7日生于浙江绍兴东关镇,1910年赴美,1918年以论文《关于台风中心的几个新事实》获博士学位后回国。

在开创中国气象教育事业,筹划组建早期的中国气象观测网,特别是创设高山、边远地区的气象站,开展中国高空探测和天气预报业务,组织编印中国气候资料等方面,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20世纪20年代,他创建了气象研究所。

30年代,竺可桢研究中国气流的运行,特别是东南季风和中国雨量的关系。

首先指出,夏季季风带来的水汽,是中国大陆上雨泽的主要来源;又指出,季风强盛时,长江流域主旱,华北主涝,季风不强时则相反。

他还研究物候和天气的关系,组建中国物候观测网,注意物候知识在农业中的应用。

竺可桢长期搜集整理古代有关物候的文献,并依据历代物候记载,研究中国五千年来的气候变迁,其成果对气候变化研究有重要贡献。

竺可桢共发表论著 270余篇,属于气象方面的重要论著还有:《中国气候区域论》、《中国气流之运行》、《东南季风与中国之雨量》、《中国气候概论》、《历史时代世界气候的波动》、《论我国气候的几个特点及其与粮食作物生产的关系》、《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物候学》等。

中国当代科学家小故事1、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在1946年应聘到美国讲学,很受学术界器重。

当时,美国的伊利诺大学以一万美元的年薪,与他订立了终身教授的聘约。

华罗庚的生活一下子舒适起来了,不仅有了小洋楼,大学方面还特地给他配备了四名助手和一名打字员。

新中国成立后,一些人总以为华罗庚在美国已功成名就,生活优裕,是不会回来的了。

然而,物质、金钱、地位并没有能羁绊住他的爱国之心。

1950年2月,华罗庚毅然放弃了在美国“阔教授”的待遇,冲破重重封锁回到祖国。

途经香港时,他写了一封《告留美同学的公开信》,抒发了他献身祖国的热情。

他满腔热忱地呼吁:“为了国家民族,我们应当回去!”“锦城虽乐,不如回故乡;梁园虽好,非久留之地。

”2、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早年在英国伯明翰大学苦读六年,取得了地质学硕士学位。

他的老师鲍尔敦教授劝他留下深造,获得博士学位后再回国。

李四光谢绝了老师的好意,他回答说:“不,我想把我学到的知识,尽快贡献给我的祖国。

”1920年回国工作,直到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为止。

后来,一度出国,在国外仍坚持地质学的研究工作。

到1950年,他放弃国外优厚条件,在新中国百废待兴之际,毅然从英国绕道回国,作为新中国的地质部长为我国石油事业立下卓越功勋。

3、我国“两弹”元勋邓稼先,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后,美国要给他很好的条件和优厚的待遇,希望他能长期在美国工作。

但是,邓稼先并未因高官厚禄而动摇他回祖国工作的决心。

1950年,他胸怀报国之志,回到了祖国,为“两弹”的研制成功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4、中国当代著名物理学家周培源,在1945年受邀参加美国战时科学研究与发展局的研究工作。

伴随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美国海军部成立了海军军工试验站,并希望周培源到该站工作,待遇甚优。

但海军部是美国的政府部门,在海军部所属单位任职便成为美国政府的公务员,外籍人员须加入美国籍才能参加。

周培源当即向美方提出三条件:第一,不加入美国籍;第二,只承担临时性的研究任务;第三,可以随时离去。

1947年2月,周培源毅然带着妻儿离开美国回到了自己祖国的怀抱。

5、我国原子能科学事业创始人钱三强,1937年赴法国留学研究原子理论,被小居里夫妇认为他是最优秀的科研人员。

1948年,钱三强和夫人何泽慧提出回国,导师和同事们都再三劝说、挽留。

国民党政府驻法大使恶狠狠地威胁说:“看他能上得了大陆的岸,那才怪呢!”这意思很明白。

如果钱三强坚持要回祖国,国民党特务就会在半路上下毒手。

钱三强不顾个人安危,置生死于不顾,与夫人抱着刚刚半岁的女儿,果断而机智地回到祖国怀抱,为发展我国原子能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被誉为中国“核弹之父”。

6、被誉为“中国现代火箭之父”的钱学森,是著名的航天工程和空气动力专家。

他早年留学美国,在冯•卡门教授的指导下,在火箭研究中取得了重大进展,为反法西斯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1947年,刚刚36岁的钱学森被聘请为美国麻省工学院的终身教授。

新中国成立的喜讯传到钱学森那里,他想:“我是一个中国人,我可以放弃这里的一切,但不能放弃祖国。

我应早日回到祖国去,为建设新中国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为了报效新生而落后的祖国,钱学森从1950年起在美国向其当局正式提出回国申请。

但是,美国当局却百般阻挠并加以迫害,没收了钱学森的各种资料和书籍,并诬蔑陷害他为“间谍”,对他进行审讯和监禁,将他关押在一个孤岛上,仅半个月,就使他的体重减轻了14公斤。

当时美国当局声称,只要钱学森放弃了回国念头,就照常给他提供实验室和仪器设备。

可是,钱学森宁死也要回国,始终没有屈服。

通过五年的艰苦斗争,在周恩来总理的亲切关怀下,钱学森于1955年9月17日踏上了归国的路程。

回国后,钱学森为新中国的航天事业跃入世界前列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7、著名数学家苏步青早年留学日本,1931年获得博士学位。

日本不少名牌大学以高薪聘请他,但他想到出国留学是为了掌握科学、报效祖国,就一一辞谢,毅然回国。

回国后,他在浙江大学执教,竟一连四个月领不到工资,穷得连饭都难以吃饱,而当时日本帝国大学还答应保留他半年的工资。

贫贱难移爱国心,苏步青毫无再去日本之意。

抗日战争爆发后,日本帝国大学又发来电报,请他前往任教。

出于民族大义,他一口回绝道:“我要留在自己的祖国。

祖国再穷,我也要为她奋斗,为她服务!”8、中国核物理学家王淦昌早年为了支持抗日战争,把日本侵略者早日赶出去,他就将自己家中积蓄的白银、首饰全都献给了祖国。

1961年,当国内出现了严重的自然灾害,钱财十分短缺时,身在苏联的王淦昌就将自己省吃俭用节约下来的十四万卢布(约合人民币2至3万元)交给中国驻苏大使馆转赠给祖国和人民。

1982年,王淦昌又将自己荣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的奖金三千元全部都捐赠给了小学。

9、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吴文俊如果不是亲眼所见,你也许无法想象眼前这位鹤发童颜、乐观开朗的老先生,就是年逾8旬的著名数学家:步履矫健,连小伙子有时都赶不上;思维敏捷,稍不留神就跟不上他的思绪。

2001年2月19日,82岁的吴文俊从国家主席江泽民手中接过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证书,这位平时十分低调的科学家顷刻间成为举世瞩目的新闻人物。

10.袁隆平,他是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经过6年多的时间跑遍了大半个中国,最后在海南岛找到了雄性不育植株。

然后又因为“十年动乱”差点断送了他的全部实验成果,幸好他的助手帮他藏了4钵稻苗,还可以进行研究,最后研究出了“杂交水稻。

报纸上曾引述农民的话说:“我们吃饱饭,靠的是两‘平’,邓小平和袁隆平。

”袁隆平的水稻南优2号,比以前的水稻单产增产20%,于1973年研究成功,1976年开始推广。

八十年代,国际组织给他的奖项多得像米粒一样。

中国有九亿农民,他一个人,相当于干了两亿农民的活。

有人预估,他的种子共创造效益5600亿美元。

假设其中分零头给他,那么他的资产就会大致与世界首富卡洛斯·斯利姆·埃卢590亿美元相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