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名的科学家
中外科学家的杰出代表

一、中国科学家得杰出代表1、张仲景张仲景(约150——219),医学家,所著《伤寒杂病论》为中医史上第一部“理、法、方、药齐备得论著”,后人称之为“中医方书得鼻祖”。
2、祖冲之祖冲之(429——500),南北朝时期人,杰出得数学家、科学家。
其主要贡献在数学、天文历法与机械三方面。
祖冲之计算出圆周率值在3、1415926——3、1415927之间。
这就是当时世界上最精确得值,直到1100多年以后才被阿拉伯与法国得数学家超过。
3、贾思勰贾思勰,北朝北魏人,杰出得农学家,代表著作为《齐民要术》,为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系统得农学著作。
4、沈括沈括(1031——1095),北宋科学家、改革家。
晚年以平生见闻,在镇江梦溪园撰写了笔记体巨著《梦溪笔谈》,沈括就是一位博学多才、成就显著得科学家,就是我国历史上最卓越得科学家之一。
精通天文、数学、物理学、化学、地质学,气象学、地理学、农学与医学。
5、秦九韶秦九韶(1208——1261),南宋人,数学家,与李冶、杨辉、朱世杰并称宋元数学四大家,精研星象、音律、算术、诗词、弓剑、营造之学,其代表著作《数书九章》,其中得大衍求一术、三斜求积术与秦九韶算法就是具有世界意义得重要贡献。
6、李时珍李时珍(1518——1593),明代人,药学家,所著《本草纲目》为一部世界上伟大得药典。
7、张衡张衡(78—139),我国东汉时期伟大得天文学家、数学家、发明家、地理学家、制图学家、文学家、学者,在汉朝官至尚书,为我国天文学、机械技术、地震学得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得贡献。
发明了地动仪。
8、梁思成梁思成(1901—1972),建筑学家,梁启超长子。
1924年,梁思成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学习,获建筑硕士、美术学士学位。
她代表中国参加了联合国大厦得设计,为东北大学与清华大学创办了建筑系,长期从事教育事业与中国建筑史得研究工作。
9、钱学森钱学森(1911——2009),人类航天科技得重要开创者与主要奠基人之一,在多个学科领域取得卓著成就。
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具有影响力的科学家资料

第一位,是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
李四光1889年出生于湖北黄冈,作为中国地质力学的创立者、现代地球科学和地质工作的奠基人,李四光在地质领域的贡献,对于新中国可谓是意义非凡。
从研制“两弹一星”所需的铀矿,到发现石油,使我国一举摘掉“贫油国”的帽子,再到地震的预测和预报等等,李四光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被任命为地质部部长、中国科协主席等职。
2009年,李四光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
第二位,是两弹一星元勋钱学森。
钱学森1911年出生于上海,祖籍是浙江杭州,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火箭之王”等多个称号。
特别是在“两弹一星”工程中,钱学森的贡献无人能比,正是在他的带领下,让中国“两弹”从无到有,从试验到实战阶段,向前推进了至少20年。
而他在航天领域内的突出贡献,则为日后的中国航天快速发展,迈进世界先进行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99年,钱学森被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2006年,又获得中国航天事业50年最高荣誉奖。
第三位,是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
黄旭华1924年出生于广东汕尾,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
作为中国第一代攻击型核潜艇和战略导弹核潜艇总设计师,黄旭华长期隐身埋名,默默工作多年,为新中国在核潜艇领域做出了重大贡献。
在他的艰苦奋斗下,中国陆续实现了第一艘核潜艇下水、第一艘核动力潜艇交付海军使用、第一艘导弹核潜艇顺利下水,让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
2019年,黄旭华被授予新中国最高荣誉勋章——“共和国勋章”,2020年,又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第四位,是两弹一星元勋邓稼先。
邓稼先1924年出生于安徽怀宁,被誉为“两弹之父”,中国核武器理论研究工作的奠基人之一。
不论是原子弹的模拟分析、研究设计,还是氢弹的设计原理、技术途径,邓稼先都倾注了无数心血和汗水,可以说,他是“两弹”走向成型阶段的关键一环,贡献极其巨大。
1999年,邓稼先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2009年又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
中国30位科学家名字

中国30位科学家名字1. 陈景润(Chen Jingrun) -数学家,著名的陈景润定理2. 杨振宁(Yang Zhenning) -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3. 李政道(Li Zhengdao) -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4. 周培源(Zhou Peiyuan) -数学家和力学家5. 袁隆平(Yuan Longping) -农业科学家,杂交水稻研究的先驱6. 钱学森(Qian Xuesen) -航空航天科学家7. 高锟(Gao Kun) -通信工程师,被誉为"中国通信之父"8. 吴文俊(Wu Wenjun) -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9. 朱自清(Zhu Ziqing) -文学家、教育家和翻译家10. 傅斯年(Fu Sinyi) -地球物理学家11. 方滨兴(Fang Binxing) -计算机科学家,中国防火长城项目负责人12. 钱三强(Qian Sanqiang) -材料科学家,领域为纳米材料与纳米器件13. 张衡(Zhang Heng) -古代科学家,发明了地动仪和浑天仪14. 曹光彪(Cao Guangbiao) -物理学家和慈善家15. 丘成桐(Qiu Chengtong) -数学家,丘成桐奖学金创办人16. 刘镇(Liu Zhen) -计算机科学家,图像处理与模式识别专家17. 朱熹(Zhu Xi) -宋代思想家、哲学家和教育家18. 王淦昌(Wang Ganchang) -核物理学家,中国原子弹之父之一19. 陈省身(Chen Xingshen) -数学家,陈省身定理的提出者20. 槐聚雨(Huai Juyu) -地震学家,中国地震预报的奠基人21. 车万翔(Che Wanxiang) -地质学家,遗址考古学专家22. 任仲夷(Ren Zhongyi) -医学家,中华医学会第一任会长23. 王曙光(Wang Shuguang) -化学家,有机合成领域专家24. 戴逸(Dai Yi) -数学家,戴逸几何的创立者25. 张作舟(Zhang Zuozhou) -农业科学家,有机农业的奠基人26. 宋灵芝(Song Lingzhi) -动物学家,中国鱼类学奠基人之一27. 陶成章(Tao Chengzhang) -化学家,纺织化学与染料领域专家28. 穆青(Mu Qing) -生物化学家,研究光合作用和碳酸代谢29. 杜小川(Du Xiaochuan) -地质学家,地球科学研究的奠基人之一30. 朱敦儒(Zhu Dunru) -地理学家、地貌学家家以上内容来自AI整理。
中外科学家的杰出代表

一、中国科学家的杰出代表1.张仲景张仲景(约150——219),医学家,所着《伤寒杂病论》为中医史上第一部“理、法、方、药齐备的论着”,后人称之为“中医方书的鼻祖”。
2.祖冲之祖冲之(429——500),南北朝时期人,杰出的数学家、科学家。
其主要贡献在数学、天文历法和机械三方面。
祖冲之计算出圆周率值在——之间。
这是当时世界上最精确的值,直到1100多年以后才被阿拉伯和法国的数学家超过。
3.贾思勰贾思勰,北朝北魏人,杰出的农学家,代表着作为《齐民要术》,为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系统的农学着作。
4.沈括沈括(1031——1095),北宋科学家、改革家。
晚年以平生见闻,在镇江梦溪园撰写了笔记体巨着《梦溪笔谈》,沈括是一位博学多才、成就显着的科学家,是我国历史上最卓越的科学家之一。
精通天文、数学、物理学、化学、地质学,气象学、地理学、农学和医学。
5.秦九韶秦九韶(1208——1261),南宋人,数学家,与李冶、杨辉、朱世杰并称宋元数学四大家,精研星象、音律、算术、诗词、弓剑、营造之学,其代表着作《数书九章》,其中的大衍求一术、三斜求积术和秦九韶算法是具有世界意义的重要贡献。
6.李时珍李时珍(1518——1593),明代人,药学家,所着《本草纲目》为一部世界上伟大的药典。
7.张衡张衡(78—139),我国东汉时期伟大的天文学家、数学家、发明家、地理学家、制图学家、文学家、学者,在汉朝官至尚书,为我国天文学、机械技术、地震学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发明了地动仪。
8.梁思成梁思成(1901—1972),建筑学家,梁启超长子。
1924年,梁思成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学习,获建筑硕士、美术学士学位。
他代表中国参加了联合国大厦的设计,为东北大学和清华大学创办了建筑系,长期从事教育事业和中国建筑史的研究工作。
9.钱学森钱学森(1911——2009),人类航天科技的重要开创者和主要奠基人之一,在多个学科领域取得卓着成就。
中国现代科学家简介 2

中国现代科学家简介1、林巧稚(1901——1983),著名妇产科专家。
福建厦门人。
1929年毕业于协和医学院,获医学博士学位,并被聘为协和医学院妇产科医师。
后任妇产科主任兼教授。
1932年和1940年曾两次出国,在英国伦敦医学院、曼彻斯特医学院和美国芝加哥大学医学院进修。
回国后,历任协和医院、友谊医院妇产科主任兼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副院长、北京市妇产科医院名誉院长、全国妇联副主席等职,她是中国科学院第一位女学部委员。
2、张钰哲(1902——1983),著名天文学家。
福建闽候人。
1919年考入清华大学。
1923年赴美留学。
1928年获芝加哥大学博士学位。
同年回国,曾任中央研究院天文研究所特约研究员、天文研究所所长。
1946年再次赴美,从事天文研究活动。
1948年回国。
担任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台长、中国科学院数理化学部委员、中国天文学会理事长。
3、侯德榜(1890——1974),著名化学家。
福建闽候人。
1913年赴美留学。
先后在麻省理工学院、普拉特学院和哥伦比亚大学攻读化学。
1920年获哥伦比亚大学化学工程博士。
1921年回国,曾任塘沽永利碱厂总工程师、南京永利硫酸铵厂厂长、永利化学公司总经理。
新中国成立后,任重工业部化学局顾问、化工部副部长、中国化工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委员、全国科协副主席。
他是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美国化工学会和英国皇家学会的名誉会员。
4、丁颖(1888——1964),著名农业科学家、水稻专家。
广东茂名人。
1912年毕业于广东高等师范。
1913年赴日本留学,攻读农业科学。
1924年回国,任中山大学农学院教授。
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华南农学院院长、全国科协副主席、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
他是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委员,并曾被授予民主德国农科院通讯院士、全苏列宁农科院通讯院士等称号。
5、熊庆来(1893——1969),云南弥勒人。
1906年考入云南高等学堂。
1913年赴比利时留学,后转赴法国,先后就读于格伦诺勃尔大学、巴黎大学、蒙柏里大学和马赛大学,于1920年获理学硕士学位。
中国古代科学家及其成就

中国古代科学家及其成就中国古代有很多著名的科学家和他们的发明,其中一些最著名的包括:1.蔡伦:他是中国汉代的一位发明家,发明了造纸术,被认为是造纸的鼻祖。
2.墨子:他是中国战国时期的一位哲学家和科学家,提出了完整的宇宙论,对数学、声学、光学等领域都有重大贡献。
3.甘德:他是中国汉代的天文学家,发现了木卫三,并绘制了世界上最古老的星表。
4.石申:他是中国汉代的天文学家,系统地观察了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的运行,发现其出没规律,记录名字,测定了121颗恒星方位,对四分历的完善和系统化有重要贡献。
中国古代科学家及其成就(一)蔡伦,字敬仲,是东汉时期桂阳郡人,他是中国最早的一位发明家和科学家。
蔡伦的主要科技成就包括改进造纸工艺,他是首次使用树皮、麻头、破布和旧渔网这些便宜的原料来制造纸张的人。
这项创新的发明被称为“蔡侯纸”,对全人类的书写和记录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极大地推动了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蔡伦的成就不仅在于他的发明,他还是中国历史上因为科技发明而被封侯的第一人。
他对造纸术的改进无疑大大提升了纸张质量和生产效率。
尽管蔡伦在去世后没有留下子嗣,但他的发明成果使他的名字永载史册。
中国古代科学家及其成就(二)墨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科学家、教育家、工程师、军事家、诗人。
他在中国古代科学史上的贡献极为重要,被誉为“科圣”,也被西方人尊称为“东方的亚里士多德”。
墨子的科学成就主要集中在物理学方面。
他最早提出了力的概念,明确表述为"力,刑(形)之所以奋也"。
这与牛顿第一定律"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具有明显的一致性。
此外,墨子在光学方面的研究成果尤为重要,并受到现代学者的高度赞誉。
他首次发现了光影成像和光线直射的原理,并详细解释了小孔成像的现象。
同时,墨子对平面镜、凸面镜、凹面镜的成像原理进行了系统的阐述。
墨子还对杠杆原理有了初步的认识,这是力学领域的一大发现。
而在数学方面,墨子的贡献同样显著,《墨经》给出了一系列算学与几何学命题与定义,代表了先秦时期最高的数学理性思维水平。
中国名人科学家

1、鲁班,原名公输班。
春秋末期鲁国人。
著名的能工巧匠和发明家。
发明了锯子、刨子、凿子、墨斗、曲尺、云梯、钩拒。
2、扁鹊,原名秦越人。
战国初齐国人。
著名的名医。
总结出一套科学的诊断方法,望闻问切四大诊法。
3、李冰。
战国时期。
著名的水利家。
建造了著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
治理过洛水、绵水、汶井江、白木江等河流。
建设成许多灌溉渠道和闸门。
4、淳于意,被称为“仓公”。
汉初医学家。
曾跟公孙光和公乘阳庆学习,并获祖传秘方。
曾传有25例《诊集》,《诊集》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病史记录。
5、张衡,东汉是著名的科学家。
发明了水运浑象和候风地动仪。
著有《东京赋》、《西京赋》、《灵宪》和《浑天仪图注》等书,他计算出的圆周率为 3.1622,清楚的指出月亮本身不发光,是太阳的反光,并指出用肉眼能看到的恒星2500颗,与现代的结论十分接近。
他在天文学、地震学、数学、地理学等方面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6、蔡伦,字敬仲。
东汉桂阳人。
他是我国造纸术的改革家。
他的纸称之为“蔡侯纸”。
7、华佗,字元化,又名旉,被称之为“外科鼻祖”。
汉朝末期。
杰出的医学家。
精通内、外、妇、儿各科。
外科尤其擅长。
首次创用“麻沸散”,又创“五禽戏”。
所写医生已失传。
现藏《中藏经》是后人托名之作。
8、张仲景,又名张机,字仲景,被后人尊为“医圣”。
拜张伯祖为师。
在治疗伤寒病方面有先进的方法,写出了《伤寒杂病论》,被誉为“方书之祖”。
9、皇甫谧,字士安,幼名静,晚年自号“玄宴先生”。
是西晋时期著名的医学家、史学家、文学家。
著作《针灸甲乙经》。
10、裴秀,字季彦。
是晋代的地图学家。
提出“制图六体”,即比例尺、方位、距离等绘图原则。
所绘地图有《禹贡地域图》(历史地图)、《地形方丈图》(简缩的晋地图)。
11、马钧,字德恒。
三国时期魏国人,被人称为“天下之名巧”。
是一位杰出的机械制造家。
改50、60蹑的织綾机改为12蹑的织綾机,制造出龙骨水车(又名翻车),水转百戏、重新制造了指南车,对诸葛亮早的连弩进行改造,提高效率5倍,造转轮式发石机等。
中外科学家的杰出代表

中外科学家的杰出代表(共8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一、中国科学家的杰出代表1.张仲景张仲景(约150——219),医学家,所著《伤寒杂病论》为中医史上第一部“理、法、方、药齐备的论著”,后人称之为“中医方书的鼻祖”。
2.祖冲之祖冲之(429——500),南北朝时期人,杰出的数学家、科学家。
其主要贡献在数学、天文历法和机械三方面。
祖冲之计算出圆周率值在——之间。
这是当时世界上最精确的值,直到1100多年以后才被阿拉伯和法国的数学家超过。
3.贾思勰贾思勰,北朝北魏人,杰出的农学家,代表著作为《齐民要术》,为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系统的农学著作。
4.沈括沈括(1031——1095),北宋科学家、改革家。
晚年以平生见闻,在镇江梦溪园撰写了笔记体巨著《梦溪笔谈》,沈括是一位博学多才、成就显著的科学家,是我国历史上最卓越的科学家之一。
精通天文、数学、物理学、化学、地质学,气象学、地理学、农学和医学。
5.秦九韶秦九韶(1208——1261),南宋人,数学家,与李冶、杨辉、朱世杰并称宋元数学四大家,精研星象、音律、算术、诗词、弓剑、营造之学,其代表著作《数书九章》,其中的大衍求一术、三斜求积术和秦九韶算法是具有世界意义的重要贡献。
6.李时珍李时珍(1518——1593),明代人,药学家,所著《本草纲目》为一部世界上伟大的药典。
7.张衡张衡(78—139),我国东汉时期伟大的天文学家、数学家、发明家、地理学家、制图学家、文学家、学者,在汉朝官至尚书,为我国天文学、机械技术、地震学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发明了地动仪。
8.梁思成梁思成(1901—1972),建筑学家,梁启超长子。
1924年,梁思成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学习,获建筑硕士、美术学士学位。
他代表中国参加了联合国大厦的设计,为东北大学和清华大学创办了建筑系,长期从事教育事业和中国建筑史的研究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钱学森
1911年12月11日生,浙江杭州人,1959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学位。
1929年至1934年在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学习,毕业后报考清华大学留美公费生,
录取后在杭州笕桥飞机场实习。
1935年至1939年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航空工程系学
习,获硕士学位。
1936年至1939年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航空与数学系学习,获博士
学位。
1939年至1943年任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航空系研究员。
1943年至1945年任美
国加州理工学院航空系助理教授(其间:1940年至1945年为四川成都航空研究所通
信研究员)。
1945年至1946年任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航空系副教授。
1946年至1949
年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航空系副教授、空气动力学教授。
1949年至1955年任美国加
州理工学院喷气推进中心主任、教授。
钱三强
钱三强,原名钱秉穹,1913年出生于浙江绍兴,父亲钱玄同是中国近代著名的语言文字学家。
他少年时代即随父在北京生活,曾就读于蔡元培任校长的孔德中学,16岁便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32年,又考入清华大学物理系。
1936年,钱三强毕业后,担任了北平研究院物理研究所严济慈所长的助理。
翌年,他通过公费留学考试,在卢沟桥的炮声响起之际,以报国之志赴欧洲,进入巴黎大学居里试验室做研究生,导师是居里的女儿、诺贝尔奖获得者伊莱娜·居里及其丈夫约里奥·居里。
1940年,钱三强取得了法国国家博士学位,又继续跟随第二代居里夫妇当助手。
1946年,他与同一学科的才女何泽慧结婚。
夫妻二人在研究铀核三裂变中取得了突破性成果,被导师约里奥向世界科学界推荐。
不少西方国家的报纸刊物刊登了此事,并称赞“中国的居里夫妇发现了原子核新分裂法”。
同年,法国科学院还向钱三强颁发了物理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