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选择练习题三

合集下载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心理学)-试卷13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心理学)-试卷13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心理学)-试卷13(总分:62.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4,分数:28.00)1.下列不是反射活动的一项是( )。

(分数:2.00)A.草履虫的趋利避害反应√B.人的手被火烫便立即移开C.黑猩猩解决问题获取食物的行为D.学生听到铃声进教室上课解析:解析:反射是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形式,是有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体内外刺激产生有规律的应答活动。

实现反射活动的生理结构是反射弧,它由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神经、传出神经、效应器五个部分组成。

草履虫是单细胞生物,它没有神经系统,所以也就没有反射行为。

它的趋利避害反应属于应激行为。

2.将一根木棒的一截插入水中,看起来木棒弯曲了,这是( )。

(分数:2.00)A.感觉B.错觉√C.动觉D.幻觉解析:解析: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错觉是指人在特定条件下对事物必然会产生的某种固定倾向的歪曲知觉。

动觉也叫运动知觉,指对物体在空间位置移动的知觉,直接依赖于运动对象的速度。

幻觉是凭空产生的,并没有客观物体作为依据。

本题中木棒弯曲是由于光的折射现象使人产生了错觉。

所以选B。

3.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改变时,知觉映象却保持相对稳定,这是知觉的( )。

(分数:2.00)A.选择性B.整体性C.恒常性√D.理解性解析:解析: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改变时,知觉映像却保持相对稳定,这种特征是知觉的恒常性。

4.喧嚣的闹市中,大声地叫卖未必能引起人的注意,但在安静的阅览室中小声交谈就可能引起人的注意,这是因为( )。

(分数:2.00)A.刺激物的相对强度对注意产生的影响√B.刺激物的新颖性对注意产生的影响C.人的感觉阈限在不同环境中是不同的D.注意具有集中性的结果解析:解析:引起无意注意的条件有以下几个:一是客观刺激物本身的特点,包括:(1)刺激物的强度。

研究表明,引起无意注意的刺激物,起决定作用的往往不是刺激物的绝对强度,而是刺激物的相对强度。

教师招聘特岗事业单位教师复习资料《教育心理学》第一、二章《心理学概述》《认知发展与教育》选择题练习+

教师招聘特岗事业单位教师复习资料《教育心理学》第一、二章《心理学概述》《认知发展与教育》选择题练习+

心理学第一章心理学概述一、单项选择题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心理现象又称()。

A.心理过程B.心理特征C.心理活动D.心理特质2.心理状态是从心理过程向个性心理特征转化的()环节。

A.开端B.外部C.终端D.中间3.下列现象中属于第二信号系统活动的是()。

A.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B.婴儿吃奶C.望梅生津D.谈虎色变4.“一千个人的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表明人的心理具有()。

A.客观性B.主观性C.目的性D.社会性5.下列不属于反射活动的是()。

A.草履虫的趋利避害反应B.人的手被火烫便立即移开C.黑猩猩解决问题获取食物的行为D.学生听到铃声进教室上课6.“小明既聪明又勤奋”,该评价涉及的心理现象是()。

A.气质和意志B.能力和性格C.能力和气质D.性格和气质7.反射弧是由什么组成的()。

A.感受器、神经中枢、效应器8.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C.感受器、传入神经、传出神经、反馈D.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9.历史上第一部论述多种心理现象的著作是()。

A.《心理学大纲》B.《认知心理学》C.《论灵魂》D.《生理心理学原理》10在心理学史上格式塔心理学派又被称为()。

A.完形心理学派B.机能主义学派C.精神分析学派D.神经心理学派11.最早对无意识现象进行深入研究的心理学学派是()。

A.人本主义学派B.精神分析学派C.机能主义学派D.构造主义学派心理学第二章认知发展与教育一、单项选择题。

1.看书时用红笔画出重点,便于阅读,这是利用了知觉的哪种特性()。

A.选择性B.整体性C.理解性D.恒常性2.相同的歌曲旋律,不管是用钢琴演奏还是用小提琴演奏,我们都能听出来是同一首歌。

这说明知觉具有()。

A.理解性B.选择性C.恒常性D.整体性3.防止遗忘的最根本方法是()。

A.识记B.联想C.复习D.训练4.所谓过度学习,是指在学习达到刚好成诵以后的附加学习,假如小华学习《静夜思》10分钟后就刚好能背诵,为取得最好的记忆效果,小华需要再读()分钟。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学习心理)模拟试卷3(题后含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学习心理)模拟试卷3(题后含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学习心理)模拟试卷3(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2. 多项选择题 5. 填空题 6. 判断题7. 简答题单项选择题1.直接推动学习行为的原因和内部动力是( )A.学习习惯B.学习方法C.学习动机D.学习兴趣正确答案:C解析: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习行为的原因和内部动力。

知识模块:学习心理2.最稳定、最重要的学习动机是( )A.认知内驱力B.兴趣C.求知欲D.成就感正确答案:A解析:在有意义学习中,认知内驱力是最重要而稳定的动机。

知识模块:学习心理3.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理论认为,个体的成就动机强度由成就需要、期望水平和诱因价值三者共同决定,用公式表示即:动机强度(T)=需要(M)B期望(P)B 诱因(I)。

P和I存在互补关系,即I=1一P。

通过数学运算,当成功的可能性P 是( )时,个体的动机强度最大。

A.45%B.50%C.55%D.60%正确答案:B解析:P=0.5即任务处于中等难度水平时,成就动机值最大。

知识模块:学习心理4.学习者利用多样化复习方式巩固知识的学习策略属于( )A.精细加工策略B.复述策略C.组织策略D.元认知策略正确答案:B解析:复述策略是指为了在记忆中保持所学信息而对信息进行重复识记的策略,利用多样化复习方式巩固知识的学习策略属于复述策略。

精加工策略是一种通过形成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使新信息更有意义,从而促进对新信息的理解和记忆的深层加工策略。

精加工策略是一种理解性的记忆策略。

组织策略是整合所学新知识之间、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的策略。

常用的组织策略有列提纲、利用图形和表格等。

元认知策略是学生对自己认知过程的认知策略,包括对自己认知过程的了解和控制策略,分为计划、监控和调节策略。

知识模块:学习心理5.学习遇到问题,向同学求教,该行为属于学习策略中的( )A.认知策略B.精细加工策略C.元认知策略D.资源管理策略正确答案:D解析:向同学求助属于资源管理策略中的资源利用策略,利用的是社会性人力资源,即同学的帮助。

教师招聘特岗事业单位教师复习资料《教育心理学》第三、四章 《情绪》《个性心理》选择题刷题练习+解析

教师招聘特岗事业单位教师复习资料《教育心理学》第三、四章 《情绪》《个性心理》选择题刷题练习+解析

教育心理学第三章情绪、情感和意志一、单项选择题。

1.小明在没有任何监督的情况下独立完成了作业并预习了下一课,然后才出去玩耍,这反映了小明意志的()。

A.安定性B.果断性C.独立性D.自制性2.某学生学习成绩差,却经常购买各种名牌消费品,以求得心理上的满足。

该生的这种心理防御方式属于()。

A.升华B.补偿C.压抑D.转移3.一般而言,羞耻感和自尊心属于()。

A.道德感B.美感C.理智感D.心情4.赵海非常喜欢绘画,同时也十分喜欢跳舞,但是因为课程紧,闲余时间不多,参加了绘画培训班就不能参加舞蹈培训班,参加了舞蹈培训班就不能参加绘画培训班,对此他犹豫不决,这属于()。

A.双趋冲突B.趋避冲突C.双避冲突D.多重趋避冲突5.“化悲痛为力量”是以下哪种心理防御机制的表现()。

A.升华作用B.退化作用C.合理化作用D.投射作用6.正常行驶的汽车遇到意外故障的时候,司机紧急刹车,此时他产生的紧张的情绪体验属于()0A.激情B.心境C.应激D.热情7.某学生堂到老师批评后,把怒气和不满情绪发泄到同学身上,这种行为体现了学生情绪的()oA.移置B.反向C.文饰D.投射8.情绪和情感对内驱力起着放大和增强的作用,适度的情绪兴奋,可以使人的身心处于活动的最佳状态,进而推动人们有效地完成工作和学习任务。

这说明情绪和情感具有()。

A.组织功能B.动机功能C.感染功能D.健康功能9.小雪非常喜欢印象派的绘画作品,当她看到印象派的代表作《草地上的午餐》《日出•印象》时,顿时心中非常喜悦。

小雪此时的情感属于()。

A.道德感B.理智感C.美感D.成就感10. “见花落泪,见月伤心,良辰美景也有一种无可奈何之感。

”这种情绪状态属于()。

A.心境B.激情C.应激D.适应11.()是指能够完全自觉、灵活地控制自己的情绪,约束自己言行的品质。

A.意志的果断性B.意志的自觉性C.意志的自制性D.意志的坚韧性12.对缺乏信心和决心的学生,应注重培养其意志品质的()。

2016年10月29日辽宁本溪桓仁县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真题及答案

2016年10月29日辽宁本溪桓仁县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真题及答案

2016年10月29日辽宁本溪桓仁县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真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30 题,每题 1 分,共 30 分)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过程,并在此基础上揭示()的一门科学。

A.人的心理活动规律 B.自然现象C.人的社会活动规律 D.人的心理认知规律2.小学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小学教育过程中()的心理活动规律。

A.学生学习新知识 B.学与教C.教师课堂教学 D.学校管理者3.现代心理学除了研究全人类心理规律的共同性之外,也研究人与人之间的(),这部分内容在西方心理学中通常叫作人格心理学。

A.互动性 B.差别性C.特殊性 D.排他性4.儿童心理学家()提出的认知发展理论,被公认为 20 世纪最有影响的发展理念之一。

A.弗洛伊德 B.埃里克森C.皮亚杰 D.布卢姆5.记忆包括识记、()、再认或回忆三个基本环节。

A.保持 B.巩固C.理解 D.联想6.()是以概念、判断、推理等形式进行的思维。

A.动作思维 B.形象思维C.常规性思维 D.抽象思维7.在整个小学时期,小学生内部言语的发展大体经历出声思维阶段、过渡阶段和()阶段。

A.无声思维 B.创造性C.集中 D.发散思维8.自我意识是社会个性化的结果,自我意识的发展表现为三个方面,即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和()。

A.分析自我 B.心理自我C.评价自我 D.控制自我9.衡量一个人道德品质的重要标志是()。

A.道德意识 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10.小学生常出现“明知故犯”“言行不一”等行为,这是因为小学生的()薄弱造成的。

A.道德行为 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 D.道德认识11.()是实现师生平等对话的基础。

A.尊重 B.真诚C.共情 D.容忍12.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根据学习目标的不同,把学习分为认知学习、()和动作技能学习三大类。

A.情感学习 B.行为规范学习C.言语学习 D.思维训练13.()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一种内在心理因素或内在动力。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教育心理学)-试卷11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教育心理学)-试卷11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教育心理学)-试卷11(总分:52.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7,分数:34.00)1.教育心理学是一门( )。

(分数:2.00)A.理论性学科B.应用性学科C.具有理论性与应用性的学科√D.边缘性学科解析:解析:教育心理学作为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教育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分支学科具有较强的理论性,作为指导教育实践活动的学科又具有极为鲜明的实践性与应用性。

2.皮亚杰认为同化是量变过程,( )是质变过程。

(分数:2.00)A.图式B.顺应√C.内化D.平衡解析:解析:同化是图式发生量变的过程,而顺应则是图式发生质变的过程。

顺应是指当有机体不能利用原有图式接受和解释新刺激时,其认知结构发生改变来适应刺激的影响。

3.按埃里克森心理发展的八阶段论,小学生处在第四阶段,这一阶段的心理社会问题集中在( )。

(分数:2.00)A.信任对不信任B.自主对羞怯C.勤奋对自卑√D.自我同一性角色混乱解析:解析:埃里克森心理发展的八阶段包括:第一阶段,获得基本信任感克服基本不信任感;第二阶段,获得自主感而避免怀疑感与羞耻感;第三阶段,获得主动感而克服内疚感;第四阶段,获得勤奋感而避免自卑感;第五阶段,获得同一感而克服同一性混乱;第六阶段,获得亲密感而避免孤独感;第七阶段,获得创造力感,避免“自我专注”;第八阶段,获得完美感而避免失望感。

4.某学生研究事物时容易受他人影响,这个学生的认知方式很可能是( )。

(分数:2.00)A.场依存型√B.场独立型C.冲动型D.沉思型解析:解析:认知方式为场依存型的人的态度和自我知觉更易受周围人们,特别是权威人士的影响和干扰,善于察言观色。

5.根据加涅的学习目标分类理论,能将刺激物的一个特征与另一个特征、一个符号与另一个符号加以区分的能力是( )。

(分数:2.00)A.言语信息B.认知策略C.智慧技能√D.动作技能解析:解析:智慧技能当中包括辨别、概念、规则、高级规则(问题解决),题干描述属于辨别,因此选C。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试题(选择题)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试题(选择题)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试题(选择题)1。

1903年,在美国出版第一本《教育心理学》的心理学家是A.桑代克B.斯金纳C.华生D.布鲁纳[A]2. 20世纪60年代初期,在美国发起课程改革运动的著名心理学家是A.桑代克B.斯金纳C.华生D.布鲁纳[D]3. 已有研究表明,儿童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一般在A.2岁B.4岁C.5岁以前D.1-3岁[A]4。

儿童形状知觉形成的关键期在A.2—3岁B.4岁C.5岁以前D.1—3岁[B ]5。

人格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A.行为系统B.意识特点C.综合心理特征D.品德与修养[C]6。

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关系的(2.4)A.控制B.基本看法C.改造D.意识[ D]7. 广义的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A.地升华B.发挥C.表现D.持久的变化[D]8. 桑代克认为动物的学习是由于在反复的尝试—错误过程中,形成了稳定的A.能力B.技能C.兴趣D.刺激-反应联结[D ]9。

提出经典条件反射作用理论的巴甫洛夫是A.苏联心理学家B.美国心理学家C.俄国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D.英国医生[C ]10。

先行组织者教学技术的提出者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A.斯金纳B.布鲁纳C.奥苏伯尔D.桑代克[C ]11. 根据学习动机的社会意义,可以把学习动机分为(4.1)A.社会动机与个人动机B.工作动机与提高动机C.高尚动机与低级动机D.交往动机与荣誉动机[C]12. 对学习内容或学习结果感兴趣而形成的动机,可称为A.近景的直接动性机B.兴趣性动机C.情趣动机D.直接性动机[ A]13。

由于对学习活动的社会意义或个人前途等原因引发的学习动机称作A.远景的间接性动机B.社会性动机C.间接性动机D.志向性动机[A ]14。

由于个体的内在的需要引起的动机称作A.外部学习动机B.需要学习动机C.内部学习动机D.隐蔽性学习动机[C]15。

2016年教师招聘考试真题:《教育心理学》历年真题汇总

2016年教师招聘考试真题:《教育心理学》历年真题汇总

2016年教师招聘考试真题:《教育心理学》历年真题汇总文章来源:天津教师招聘网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选择题1、教育心理学的实验研究应该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避免对学生的身心发展造成伤害。

教育心理学研究应该遵循的这种原则被称为()原则。

(2008年)A.客观性原则B.发展性原则C.理论联系实际D.教育性2、桑代克被称为“教育心理学之父”,他撰写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学》专著发表于()年。

(2008年)A.1868B.1897C.1903D.19213、1903年()撰写的《教育心理学》一书,标志着西方教育心理学体系的建立。

(2010)A.华生B.斯金纳C.桑代克D.杜威填空题4、学生因素主要从()与个体差异两个方面影响了教学。

(2006)5、课堂教学环境包括课堂物理环境和()。

(2006、2007)6、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和测量、解释和说明、预测与()的作用。

(2007)7、教育心理学采用的实验研究方法通常有实验室实验法和()实验法。

(2008)8、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学情境中()及其互动过程中产生的心理现象及其心理规律的科学。

(2009)9、教育心理学家加涅提出了八阶段学习过程,具体分为动机、选择、获得、保持、回忆、概括、作业和()。

(2011)简答题10、简述教育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2010)参考答案及解析1、答案:D。

中公专家解析: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原则有四个: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教育性原则,四个研究原则容易出选择题。

教育性原则是指研究实验过程中应该对被试产生积极性的影响,要避免对被试的身心发展造成伤害,是四个原则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则。

客观性原则就是对心理的研究必须按本来面貌加以研究,必须实事求是。

发展性原则是把心理现象看成是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要密切关注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注意从实际出发进行研究,发挥理论对实际的指导作用。

2、答案:C。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第五章选择练习题
(三)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备战2016年教师招聘考试,中公教师网特为考生整理了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第五章选择练习题(不定项选择题),考生多做题有利于查缺补漏。

1、操作技能的特点包括( )。

A、客观性
B、外显性
C、展开性
D、观念性
E、内潜性
2、下列属于心智技能的特点的是( )。

A、简缩性
B、外显性
C、展开性
D、观念性
E、内潜性
3、根据动作对环境的依赖程度的不同将操作技能划分为( )。

A、细微型操作技能
B、连续型操作技能
C、闭合性操作技能
D、开放型操作技能
4、通过分析操作技能形成过程中的动作特点,一般认为操作技能可以分为( )。

A、动作品质
B、动作结构
C、动作控制
D、动作效能
E、动作整合
5、各个动作要素之间的协调性较差,相互干扰,常有多余动作产生指的是操作模仿阶段( )的特点。

A、动作品质
B、动作结构
C、动作控制
D、动作效能
E、动作整合
[page]
6、视觉控制不起主导作用,逐渐让位于动觉控制指的是操作整合阶段( )的特点。

A、动作品质
B、动作结构
C、动作控制
D、动作效能
E、动作整合
7、心理消耗和体力消耗降至最低,表现在紧张感、疲劳感减少,动作具有轻快感指的是操作熟练阶段( )的特点。

A、动作品质
B、动作结构
C、动作控制
D、动作效能
E、动作整合
8、安德森认为心智技能的形成需要经过( )。

A、认知阶段
B、联结阶段
C、自动化阶段
D、原型定向阶段
E、原型操作阶段
9、打字、弹钢琴等属于( )。

A、细微型操作技能
B、连续型操作技能
C、粗放型型操作技能
D、断续性操作技能
E、器械型操作技能
10、低年级学生借助香蕉、苹果的图片等替代物进行加减运算,属于( )。

A、物质活动
B、物质化活动
C、外部言语活动
D、内部言语活动
E、活动的定向
[page]
11、学生“念念叨叨”的表述出自己正在进行的心智活动的情况属于( )。

A、物质活动
B、物质化活动
C、出声的外部言语活动
D、内部言语活动
E、不出声的外部言语活动
12、下列属于我国教育学家提出的心智技能形成阶段的是( )。

A、认知阶段
B、联结阶段
C、原型内化阶段
D、原型定向阶段
E、原型操作阶段
13、下列选项中属于操作技能的是( )。

A、弹吉他
B、踢足球
C、阅读书籍
D、跳舞
E、打字
14、下列选项中属于心智技能的是( )。

A、读书
B、跑步
C、记忆
D、计算
E、阅读
15、技能可以控制动作的( ),从而可以使个体的活动表现出稳定性、灵活性,能够适应各种变化的情境。

A、执行程度
B、执行顺序
C、执行方式
D、执行结构
E、执行对象
[page]
16、练习曲线规律( )。

A、开始进步快
B、中间有一个高原期
C、后期进步慢
D、总趋势是进步
E、有时出现暂时退步
17、人借助骨骼、肌肉实现的,以合理地、完善的方式组织起来的一系列外部动作方式称之为( )。

A、心智技能
B、演讲技能
C、驾驶技能
D、操作技能
18、人借助内部语言在头脑中进行的按照合理、完善的方式组织起来的智力活动,称之为( )。

A、绘画技能
B、创造技能
C、心智技能
D、操作技能
19、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是( )。

A、讲解
B、观察
C、示范
D、练习
20、技能的形成,在练习过程中,其进步情况的表示方法用( )。

A、图式
B、坐标
C、遗忘曲线
D、练习曲线
[page]
21、在技能形成过程中,练习中出现进步的暂时停顿现象,在心理学上称为( )。

A、抑制现象
B、挫折现象
C、高原现象
D、低谷现象
22、技能形成过程中,练习的成绩时而上升时而下降的现象在心理学上称为( )。

A、不平衡现象
B、不协调现象
C、停顿现象
D、起伏现象
23、在操作技能形成过程中,把模仿阶段练习的动作固定下来,并使各种动作成分相互结合,成为定型的、一体化的动作称为( )。

A、操作的定向
B、操作的模仿
C、操作的整合
D、操作的熟练
24、在操作技能形成过程中,所形成的动作方式对各种变化的条件具有高度的适应性,动作的执行达到高度的完善化和自动化,称为( )。

A、操作的定向
B、操作的模仿
C、操作的整合
D、操作的熟练
25、影响反馈效果的因素有( )。

A、反馈的方式
B、反馈的内容
C、反馈的对象
D、反馈的频率
E、反馈的数量
[page]
26、在操作技能形成的局部动作阶段,所需要的内外部条件是( )。

A、示范
B、讲解
C、反馈
D、练习
E、动觉
参考答案
1、ABC
2、ADE
3、CD
4、ABCD
5、B
6、C
7、D
8、ABC
9、ADE 10、B
11、C 12、CDE 13、ABDE 14、ACDE 15、BC
16、ABCDE 17、D 18、C 19、D 20、D
21、C 22、D 23、C 24、D 25、ABD
26、ACDE
文章来源:中公青海教师考试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