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归纳

合集下载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年、月、日》单元知识盘点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年、月、日》单元知识盘点

三数下《年、月、日》单元知识盘点班级姓名【需要孩子理解并熟记的常识】:①一年有12个月,7个大月,4个小月,二月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

②大月有1月、3月、5月、7月、8月、10月、12月;小月有4月、6月、9月、11月。

③大月31天,小月30天,平年二月是28天,闰年二月是29天。

④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再闰。

平年有365天,闰年有366天。

⑤一年有四个季度。

第一季度包括:一月、二月、三月,第一季度在平年共90天,闰年91天;第二季度包括:四月、五月、六月,共91天;第三季度包括:七月、八月、九月,共92天;第四季度包括:十月、十一月、十二月,共92天。

⑥一年中特殊的日子:1月1日元旦节;3月8日劳动妇女节;3月12日植树节;3月15日消费者权益日;5月1日劳动节;5月4日青年节;6月1日儿童节;7月1日党的生日;8月1日建军节;9月10日教师节;10月1日国庆节;12月25日圣诞节。

【计算经过天数】:按算法分为三种情况。

一、算头不算尾,例如:学校7月4日开始放暑假,9月1日开学,这个暑假有多少天?分析:“7月4日开始放暑假,9月1日开学”,假期包括7月4日,不包括9月1日。

计算时要吧7月4日算进去,9月1日不算进去。

7月放假天数:31-3=28(天)总天数:28+31=59(天)二、两头算,例如:妈妈5月4日到5月27日要出差,妈妈一共要出差多少天?分析:妈妈出差的天数应该同时包括5月4日和5月27日,头尾两天都要算进去。

27-3=24(天)三、算尾不算头,例如:3月21日是星期二,5月15日是星期几?分析:从星期二开始往后再数7天,还是星期二。

每往后数几天,就是星期二再加几天。

我们可以从3月21日后面一天算起,算到5月15日,看经过了多少天,再按周期计算。

3月经过天数:31-21=10(天)总天数:10+30+15=50(天)50÷7=7(周)……1(天)所以,5月15日是星期三。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知识整理及练习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知识整理及练习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知识点
一、认识面积
1、面积的含义: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2、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
(1)观察法;(2)重叠法;(3)数方格.
无论采用哪种方法,在同一题中标准应统一.
二、面积单位
1、面积单位名称:为了准确测量或计算面积的大小,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
常用面积单位有:平方米(㎡)、平方分米(d㎡)、平方厘米(c㎡).
一块黑板的面积约是400( ).
一张贺卡的面积约是200( ).
一个操场的面积大约是2500( ).
一本数学书的封面面积大约是6( ).
一张报纸的面积大约是44( ).
一张课桌桌面的面积大约是40( ).
2.600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4米=( )厘米
40平方米=( )平方分米2000分米=( )米
(2)这个果园一年大约产多少千克苹果?
4.如图,用40米长的篱笆围了一块一面靠墙的长方形菜地,这块菜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5.(变式题)一辆洒水车每分钟行驶50米,洒水宽度为8米,这辆洒水车行驶6分钟,能洒多少平方米的路面?
6.(变式题)把两个长6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拼成一个大长方形,大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各是多少?
3.用5个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
4.下面的图形都是用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拼成的,分别写出它们的周长和面积.
5.一块长方形菜地的面积是45平方米,如果长是9米,宽是( )米.
6.用2个边长是2分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周长是( )分米,面积是( )平方分米.
手指甲的面积:1平方厘米
课桌的面积:50平方分米
黑板的面积:3平方米

苏教版数学三下6~9单元资料整理

苏教版数学三下6~9单元资料整理

三年级下册6~9单元知识点归纳第六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1、面积的含义:一个物体面的大小是物体面的面积。

例1 描蓝色线表示各图形的周长,涂红色表示它们的面积。

2、面积大小的比较方法:观察法、重叠法、寻找统一测量标准(数方格法······)例1 比较几个村庄的占地面积,面积最大的画“√”,面积最小的画“○”。

例2 比较下面几个图形的面积,并完成填空。

面积最大的是()号图形,面积最小的是()号图形,()号图形和()号图形面积相等。

3、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例1 在括号里填合适的面积单位。

(1)一枚邮票的面积大约是6()。

(2)一块手帕的面积大约是4()。

(3)文具盒盖的面积大约是100()。

(4)课桌面的面积大约是40()。

(5)一间卧室地面的面积大约是13()。

(6)足球场地占地面积大约是7200()。

例2 下面图形的面积各是多少平方厘米?(每个小方格表示1平方厘米)。

例3 用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分别拼成下面的图形。

他们的周长各是多少?面积呢?周长()周长()周长()面积()面积()面积()例4【拓展题】估计下面图形的面积大约各是多少平方厘米。

(每个小方格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4、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长方形面积=长×宽(S=a×b);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S=a×a)例1 你能计算下面各图形的面积吗?例2 在一个长7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里摆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一共可以摆()个。

(不重叠也不留空隙)例3 有一面墙,长5米,宽3米,墙上有一扇正方形的窗户。

现在打算粉刷这面墙,需要粉刷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例4 一块长方形窗帘布长5米,宽3米。

这块窗帘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如果在这块窗帘布上剪去一个最大的正方形。

求这个正方形的面积以及剩下图形的面积。

例5 一片长方形阔叶林,长40米,宽18米。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梳理归纳及易错题归纳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梳理归纳及易错题归纳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梳理归纳及易错题归纳1、知识点梳理(一)两位数乘两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估算:1.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先用整十数0前面的数与两位数相乘,计算出结果后,再在所得的积的末尾添上1个0。

2.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先把乘数看作与它们最接近的整十数,然后用口算的方法算出结果。

不进位乘法1.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相同数位对齐,先用第二个乘数个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乘数各数位上的数,得数的末位和第二个乘数的个位对齐;再用第二个乘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乘数各数位上的数,得数是多少个“十”,得数的末位要和第二个乘数的十位对齐,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2.乘法的验算方法:调换乘数的位置再乘一遍。

进位乘法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笔算方法:1.用哪一位上的数相乘,得数的末位就要和那一位对齐;2.相乘的过程中,满几十就要向前一位进几;3.每次乘完后,要记住加上进位的数。

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写竖式时要把0前面的数对齐,用0前面的数去乘,再看乘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积的末尾。

(二)千米和吨认识千米1.计量路程或测量公路、铁路、河流的长度,通常用千米作单位,千米可以用字母“km”。

千米又叫公里。

2.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1千米=1000米3.千米和米之间的换算方法:把千米换算成米,就是在千米末尾添上3个0;把米换算成千米,就是在米数末尾去掉3个0。

认识吨1.称比较重的或大宗的物品,通常用吨作单位。

吨可以用字母“t”表示。

2.吨和千克之间的进率:1吨=1000千克3.吨和千克之间的换算方法:把吨换算成千克,就是在吨数末尾添上3个0;把千克换算成吨,就是在千克数末尾去掉3个0。

(三)解决问题的策略用“分析法”的策略解决问题从问题入手,认真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探究解题思路,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如果有不同的算法,可以用一种算法检验另一种算法是否正确。

用“画线段图”的策略解决问题首先确定题中的“1倍数”,再根据倍数关系画出线段图。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知识点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知识点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知识点苏教版三年级数学课程是小学数学教育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它为学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涵盖了基础的数学概念和运算技能。

以下是苏教版三年级数学的主要知识点:一、数的认识1. 整数的认识:学生将学习整数的基本概念,包括正数、负数和零。

2. 数位和位数:了解数位的概念,如个位、十位、百位等,并学会数的读法和写法。

二、数的运算1. 整数的加减法:掌握整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规则,包括进位和借位的计算。

2. 乘法的初步认识:开始接触乘法的概念,理解乘法是重复加法的简便形式。

3. 除法的初步认识:理解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学习简单的除法计算。

三、分数的初步认识1. 分数的意义:了解分数代表的是整体的一部分,学习分数的基本概念。

2. 分数的读法和写法:掌握分数的读法和写法,如1/2读作“二分之一”。

四、度量衡1. 长度单位:学习使用米、厘米等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2. 质量单位:了解并使用千克、克等单位来衡量物体的质量。

五、几何初步1. 平面图形:认识基本的平面图形,如圆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

2. 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学习计算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六、数据的收集与整理1. 数据收集:学习如何收集数据,包括记录和整理数据。

2. 数据的图表表示:初步了解如何使用条形图、饼图等图表来表示数据。

七、应用题1. 基本应用题:学习如何将数学知识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包括简单的加减乘除问题。

八、数学思维1. 逻辑思维: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通过解决数学问题来锻炼思维。

2. 空间想象能力:通过几何图形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通过这些知识点的学习,三年级的学生将能够掌握基本的数学运算和概念,为后续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这些知识点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知识点思维导图(A4可直接打印)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知识点思维导图(A4可直接打印)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知识点思维导图(A4可直接打印)本文档旨在提供《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知识点思维导图》的A4格式可直接打印版本。

这些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整理和梳理数学知识点,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通过可视化的形式,学生可以清晰地看到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关联,从而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本文档的目的是为学生提供一个辅助研究的工具,以便更好地掌握数学课程中的知识点。

通过使用思维导图,学生不仅可以在课堂上更好地跟随老师的讲解,还可以在复和自主研究时更加高效地回顾和消化所学内容。

希望《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知识点思维导图(A4可直接打印)》能成为学生们研究数学的有益辅助工具,帮助他们更轻松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数的认识包括自然数、整数、二位数和三位数的认知及其大小的比较。

包括两位数和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以及相关的实际问题。

本章节主要涵盖两位数和三位数的乘法和除法运算,以及相关的实际问题。

两位数的乘法十位数与个位数相乘的结果都是两位数。

乘法运算可以使用列竖式进行计算,逐位相乘并逐位相加。

可以利用乘法的交换律进行乘法运算的变换。

两位数乘一位数先将十位数与个位数分别与一位数相乘,然后将结果相加。

可以利用乘法的分配律进行乘法运算的变换。

两位数的除法将除数和被除数进行比较,从高位开始逐位进行除法运算。

如果被除数的位数不够除数的位数,则商为0,余数为被除数。

可以利用乘法和除法的逆运算关系进行除法运算的变换。

三位数的乘法三位数的乘法运算可以利用列竖式进行计算,逐位相乘并逐位相加。

可以利用乘法的交换律进行乘法运算的变换。

三位数的除法将除数和被除数进行比较,从高位开始逐位进行除法运算。

如果被除数的位数不够除数的位数,则商为0,余数为被除数。

可以利用乘法和除法的逆运算关系进行除法运算的变换。

实际问题本章节还包括了一些与乘法和除法相关的实际问题,通过应用乘法和除法运算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总结:乘法和除法是数学中重要的运算法则,掌握乘法和除法的计算方法和应用能力,有助于提高数学运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千米和吨知识点及习题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千米和吨知识点及习题

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千米和吨一、知识点1、长度单位:毫米(mm)、厘米(cm)、分米(dm)、米(m)、千米(km)进率: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1千米=1000米千米:测量公路、铁路、河流这些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时,通常用千米作单位,用符号“km”表示,千米又叫公里。

数量式:跑道一圈的长度×圈数=跑步的距离2、质量单位:克(g)、千克(kg)、吨(t)进率:1千克=1000克1吨=1000千克3、单位换算:大单位换算成小单位(乘它们之间的进率)小单位换算成大单位(除以它们之间的进率)。

二、经典例题1、有一辆载重5吨的卡车,要装6台850千克的机器,有没有超载?2、小华家离学校1千米,离公园2千米。

他从家出发走了18分钟,每分钟走62米。

请你估算一下:(1)如果是向东走,现在在学校的东面还是西面?(2) 如果是向北走,大概走到了哪个位置?在图中用“☆”表示出来。

三、随堂练习认识千米一、基本练习:1、在下面的( )里填上适当的长度单位。

(1)课桌的宽度约是60( )。

(2)学校综合楼的高度约是14( )。

小华家学校(3)1元硬币的厚度约是2()。

(4)榕右到合江的距离约22()。

(5)数学课本厚7();(6) 成人3小时行15( )。

2、填空:(1)2米=()分米(2)60厘米=( )分米(3)300厘米=()米(4)80毫米=( )厘米(5)6厘米35毫米=( )毫米二、变式练习1、在○里填上“﹥”、“﹤”或“=”。

2000米○3千米 =3000米5千米20米○5020米4100米○ 4千米8千米○8006米5米○50厘米400毫米○4米7厘米○62毫米97厘米○10分米83米○8厘米40厘米+6厘米○1米1千米○1000米4米〇400分米6米○59分米 1千米○999米50厘米○4分米 10厘米○1米2.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①汽车每小时行60米。

( )②1千米又叫1公里。

完整版)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姓名:第一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口算:1.两位数乘以整十数:先不看整十数后面的一个数,计算后在得数末尾添上一个。

例如:36 × 40 = 1440.2.整十数乘以整十数:先不看整十数后面的两个数,计算后在得数末尾添上两个。

例如:30 × 40 = 1200.3.估算方法:一定要把两位数看成是与它最接近的整十数。

要能判断你估计的得数和实际比较是估大了还是估小了。

笔算:1.乘数末尾有的乘法笔算:乘数末尾有1个数,把乘数前面的数位对齐,先用前面的部分去相乘,再在积末尾添上1个数。

例如:26 × 5 = 130.2.一个数连乘两个数,可以先算出后两个数的积,再和第一个数乘,得数是相等的。

例如:42 × 4 × 5 = 42 × 20.3.没有进位与有进位的两位数乘以两位数笔算算理是:先用第二个乘数的个位上的数乘以第一个乘数,再用第二个乘数的十位上的数乘以第一个乘数。

用哪一位上的数去乘,乘得的积的末位就和这一位对齐,然后把两次的积相加。

注意满几十向前一位进几。

例如:23 × 56 = 1288.4.规律:在乘法里,一个乘数不变,另一个乘数乘几,积就等于原来的积乘几。

例如:24 × 5 = 120,48 × 5 = 240.有趣的乘法计算:1.两位数×11:口诀是“两头一拉,中间相加”。

例如:35 × 11 = 385,39 × 11 = 429.和笔算一样,十位上相加时满十向百位进1.2.十位相同,个位相加是十的两位数乘以两位数:口诀是“个乘个,弟乘哥”。

其中,个乘个得到的是积后两位,注意后两位乘积不满十以上要添,弟乘哥得到的是积后两位前面的。

例如:21 × 29 = 609,22 × 28 = 616.3.两位数×15:口诀是“加半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
一、口算、估算方法:
1、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用整十数0前面的数与两位数相乘,计算出结果后,再在积的末尾添一个0、
2、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把乘数瞧作与它最接近的整十数,再口算出它们的积。

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1、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1)先用第二个乘数个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乘数,得数的末位与乘数个位对齐;
(2)再用第二个乘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乘数,得数的末位与乘数的十位对齐;
(3)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2、乘数末尾有0的乘数:用竖式计算时,把0前面的数对齐,用0前面的数相乘,再瞧乘数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积的末尾添几个0。

三、用两步连乘解决实际问题方法:
1、仔细审题,找出已知信息与要解决的问题;
2、抓住有联系的信息确定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3、同一个问题可以有多种解答方法。

四、有趣的乘法计算:
1、一个两位数乘11的计算规律:把这个两位数两头拉开,这两个数字相加等于积十位上的数,如果满十就向百位进一。

简单地说就就是:两头一拉,中间相加,满十进一。

2、“头同尾合十”乘法计算规律:
(1)乘数特点:两个乘数十位上的数相同,个位上的数相加都等于10。

(2)计算规律:把两个乘数个位上的数相乘的积作为积的后两位;两个乘数十位上的数乘十位上的数加一的与的积写在积后两位的前面。

即头×(头﹢1)作为积的前半部分,尾×尾作为积的后半部分。

第二单元千米与吨
1、长度单位有:毫米(mm)、厘米(cm)、分米(dm)、米(m)、千米(km)
进率:
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
1米=10分米1千米=1000米
千米:测量公路、铁路、河流这些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时,通常用千米作单位,用符号“km”表示,千米又叫公里。

数量式:跑道一圈的长度×圈数=跑步的距离
2、质量单位有:克(g)、千克(kg)、吨(t)
进率:
1千克=1000克1吨=1000千克
3、单位换算。

大单位换算成小单位(乘它们之间的进率),小单位换算成大单位(除以它们之间的进率)。

第三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
1、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解决问题可以从问题出发,根据问题分析数量关系,确定先算出什么就是关键。

2、画图解决问题:学会根据题中的信息与问题画出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确定先算什么。

所列出的每一个算式要充分理解所表示的意义。

第四单元混合运算
1、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乘、除法与加、减法的混合运算,先算乘除,后算加减。

2、含有括号的混合运算:
(1)先算括号里的运算,再算括号外的运算。

(2)括号的作用就是改变运算顺序。

第五单元年月日
一、认识年月日:
1、一年有12个月,这12个月中,有7个大月,它们就是1,3,5,7,8,10,12月,每月都有31天;有4个小月,它们就是4,6,9,11月,每月都有30天;2月就是特殊月,既不就是大月,也不就是小月。

2、记忆大月、小月的方法:
(1)拳头记忆法:从右边第一个凸起开始数,在拳头凸起的地方数到的月为大月,凹下去的地方数到的月为小月,2月除外。

(2)单双数记忆法:要找大月您记住,七、八两月挨着数,七月以前找单数,八月以后找双数。

(3)连续的大月有7月与8月,或者12月与1月。

连续两个月天数就是61天,其中一个就是大月,一个小月。

3、计算天数的方法:
(1)数天数;
(2)同一个月内,起止日期都算,则用后一日期减前一日期,然后把结果加1,就得到实际的天数;
4、公历年各类节日:
元旦:1月1日; 植树节:3月12日;
国际劳动节:5月1日; 青年节:5月4日;
国际儿童节:6月1日;
建党节(党的生日):7月1日;
建军节:8月1日; 教师节:9月10日;
国庆节:10月1日;
三、24时记时法
1、24时记时法与普通记时法的关系:一天24小时,钟面上的时针要转两圈,为了简明方便,采用24时记时法。

就就是在钟面上时针转第二圈的时候,所表示的时
间要加上“12”。

24时记时法即从0~24时,时刻前没有时间词。

普通记时法即从0~12时,前面一定有时间词,如:上午、下午、晚上等。

2、24时记时法与普通记时法的互相转换:
(1)普通记时法改写成24记时法:第一圈的时间,凌晨、早晨、上午、中午的时刻不变,只需去掉时间词;第二圈的时间,下午、晚上、午夜的时刻要加上“12”,并去掉时间词。

(2)24记时法改写成普通记时法:小于或等于12的时刻不变,只需加上时间词;大于12的时刻要减去“12”,并加上时间词。

三、简单的经过时间的计算
1、简单的经过时间的计算,可利用钟面数一数,也可以画图瞧一瞧,还可以用减法计算。

计算同一天里经过的时间,只要把两个时刻都用24记时法表示,用后面的时刻减去前面的时刻即可。

计算时间不在同一天里的经过时间,要分段计算,先算第一天里经过了多长时间,再加上第二天经过的时间。

2、午夜12时(即24时或0时)既就是第一天的结束,又就是第二天的开始。

第六单元长方形与正方形的面积
一、认识面积
1、面积的含义:物体的表面或围成的图形的大小,就就是它们的面积。

2、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1)观察法;(2)重叠法;(3)数方格。

无论采用哪种方法,在同一题中标准应统一。

二、面积单位
1、面积单位名称:为了准确测量或计算面积的大小,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
常用面积单位有:平方米(㎡)、平方分米(d㎡)、平方厘米(c㎡)。

2、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就是1平方厘米;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就是1平方分米;边长1米的正方形,面积就是1平方米。

3、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米=10000平方厘米
4、大单位换算小单位(乘它们之间的进率)
小单位换算大单位(除以它们之间的进率)
5、常见物体的面积:
手指甲的面积:1平方厘米课桌的面积:60平方分米
黑板的面积:4平方米教室的面积:60平方米
操场的面积:800平方米数学书封面的面积:5平方分米
邮票的面积:6平方厘米一张《小学生数学报》:20平方分米
2、面积相等的长方形,周长不一定相等;周长相等的长方形,面积不一定相等。

当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周长相等时,正方形的面积最大。

3、长度与面积,无法比较。

第七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二)
1、分数:把一些物体作为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表示其中的一份就就是几分之一,表示其中的几份就就是几分之几。

2、求一些物体的几分之几就是多少:先求出这些物体的几分之一就是多少,再乘取出的份数。

即, 总个数÷分母×分子=取出的个数
3、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分母不变,分子相加或相减。

)
4、分数比较大小:分子相同比分母,分母大的分数小;分母相同比分子,分子大的分数大。

第八单元小数的初步认识
一、小数的意义与读写
1、整数:以前学过的表示物体个数的1,2,3……就是自然数,0也就是自然数,它们都就是整数。

0就是最小的自然数。

0既就是自然数也就是整数。

2、小数的组成:小数分为整数部分、小数点与小数部分。

小数中的圆点叫做小数点,小数点左边的部分就是整数部分,右边的部分就是小数部分。

3、小数的读法:小数的整数部分按整数的读法去读,整数部分就是0的,就读作零;中间的小数点读作点;小数部分按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读出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字。

4、小数的写法:写小数时,先写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写法去写;然后在个位的右下角点上小数点;最后写小数部分,依次写出各个数位上的数字。

二、比较小数的大小
1、一位小数进行大小比较:先比较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整数部分相同,就瞧小数部分,小数部分第一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

2、单位不同的小数比较大小,应先统一成相同的单位再进行比较。

比如:0.2米与20分米比较大小,可以将0.2米化成2分米再比较。

3、十分之几可以写成零点几。

小数不一定比整数小。

三、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1、小数加法的计算方法:
(1)小数点对齐(数位对齐);
(2)从低位算起,哪一位上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
(3)算完的结果中对齐加数的小数点,点上小数点。

2、小数减法的计算方法:
(1)小数点对齐(数位对齐);
(2)从低位减起,被减数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要向前一位退1当10;
(3)差的小数点要与被减数、减数的小数点对齐。

第九单元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二)
1、掌握调查、收集数据的简单方法,会用表格的形式呈现整理数据的结果。

2、对数据进行分类整理,分类的标准不同,得到的信息也不同。

3、对数据进行简单分析,灵活运用不同方法给数据排序与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