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人教版)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全册重要知识点及易错点归纳总结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全册重要知识点及易错点归纳总结单元重点知识归纳与易错总结1.能结合具体情境,辨认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八个方向。
研究目标2.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3.会看简单的路线图,能描述不同的行走路线。
4.能综合应用方位知识解决问题。
1.学会在具体的情境中辨认八个方向。
研究重点 2.能用八个方向描述平面图中物体所在的位置。
3.根据路线图介绍行走的方向和经过的地方。
教学准备PPT课件教学环节1:重点单元知识归纳知识点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在地图上辨认东、具体内容1.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先确定一个方向,再根据这个方向辨认其他三个方向。
左北右南;面西背东,左南右北。
2.根据一个确定的方向找其他三个方向的方法:面南背北,左东右西;面北背南,左西右东;面东 1.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按顺时针方向,面向北时右侧是东,面向东时右面向南时右侧是西,面向西时右侧是北。
南、西、北 2.观察点不同,描述物体方向的叙述语言也不同,即观察点不同,相对应的物体所在的方向也会不识别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个方向的方法看简朴路线图(八个方向)描述行走门路教学环节2:易错知识总结1不能根据给出的一个方向正确地辨认其他三个方向。
1.八个方向: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
最后把行走门路描述出来。
辨认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个方向的方法:(1)利用指南针辨认。
(2)借助身边的事物辨认。
南、西、北中的一个方向,再找其他三个方向,最后找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个方向。
2.描述行走门路的方法:以动身点为尺度,先确定要抵达的地点所处的方向,再看哪一条路通向目例题1】根据给出的北方,标出其他三个方向。
错误答案:正确答案:错点警示:此题错在对根据给出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他三个方向的知识掌握不准确。
规避策略:地图上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是按顺时针方向排列的。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全册(上下册)知识点总结归纳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全册(上下册)知识点总结上册 (1)第一单元时分秒 (1)第三单元测量 (1)第二、四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2)第五单元倍的认识 (3)第六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 (4)第七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 (4)第八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 (4)下册 (6)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 (6)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6)第三单元复式统计表 (7)第四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 (7)第五单元面积 (8)第六单元年、月、日 (9)第七单元小数的初步认识 (10)上册第一单元时分秒1、钟面上有3根针,它们分别是时针、分针、秒针,其中走得最快的是秒针,走得最慢的是时针。
(时针最短,秒针最长)2、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秒。
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
3、钟面上最长最细的针是秒针。
秒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1秒。
4、秒表:一般在体育运动中用来记录以秒为单位的时间。
5、常用时间单位:时、分、秒。
6、时间单位:时、分、秒,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60。
1时=60分1分=60秒半时=30分30分=半时7、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大格,是1小时。
秒针走一圈,分针走一小格,是1分。
8、计算一段时间,可以用结束的时刻减去开始的时刻。
第三单元测量1、在生活中,量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毫米(mm)、厘米(cm)、分米(dm)做单位。
量比较长的物体,常用米(m)做单位。
量比较长的路程一般用千米(km)做单位。
2、运动场的跑道,通常1圈是400米,2圈半是1000米。
3、1枚1分的硬币、尺子、磁卡、小纽扣、钥匙、身份证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4、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或者要求量得比较精确时,可以用毫米作单位。
5、1厘米中间的每一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
6、在计算长度时,只有相同的长度单位才能相加减;单位不同时,要先转化成相同的单位再计算。
7、表示物体有多重时,通常要用到质量单位。
称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可以用“克”作单位;称一般物品的质量,常用“千克”作单位;表示大型物体的质量或载质量一般用“吨”作单位。
2024年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知识点总结(2篇)

2024年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知识点总结一、加法与减法1. 口算加减法: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等。
2. 连加连减:通过连加或连减的方式求和或求差。
3. 集合运算:学习集合运算的概念并进行实际操作。
二、乘法与除法1. 乘法与加法的关系:学习乘法与加法的运算规律。
2. 乘法口诀:熟记乘法口诀表,掌握乘法口诀的实际运用。
3. 除法:学习除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包括除法口诀。
三、数的认识与运算1. 数的读法和写法:学习数字的读法和写法,包括整数、小数、分数等。
2. 位数与大小比较:学习数字的位数概念和大小比较方法。
3. 数轴的理解与应用:通过数轴表示数字的大小关系,进行数的比较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4. 实际问题运算:通过实际问题进行数的计算和运算,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分数的认识与运算1. 分数的概念:学习分数的基本概念和表示方法。
2. 分数的比较:学习分数的大小比较方法,掌握分数的大小关系。
3. 分数的运算:学习分数的加减法运算和乘除法运算。
4. 分数与整数的转化:学习分数和整数之间的转化方法。
五、长度、面积和体积1. 长度的认识:学习长度的概念和常用的长度单位。
2. 面积的认识:学习面积的概念和常用的面积单位。
3. 体积的认识:学习体积的概念和常用的体积单位。
4. 长度、面积和体积的换算:学习不同单位之间的换算。
六、图形的认识与运用1. 点、线、面的认识:学习点、线、面的基本特征和属性。
2. 常见图形的认识:学习熟悉几何图形的名称、特征和属性。
3. 图形的分类和比较:通过图形的形状和属性进行分类和比较。
4. 图形的位置关系:学习图形在平面内的位置关系,如在左侧、右侧、上方、下方等。
七、时间和日期1. 时钟的认识:学习读懂时钟上的时间、操作时钟进行时间加减运算。
2. 时间的计算:学习时间的加减法运算,计算时间的差值。
3. 日历的使用:认识日历的结构和使用方法,理解日期的表示方式。
八、数据的收集和整理1. 数据的收集:学习通过观察、实验和测量等方式收集数据。
三年级下册数学《年月日》的知识点归纳

三年级下册数学《年月日》的知识点归纳2020-10-21三年级下册数学《年月日》的知识点归纳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年月日》(一)年、月、日部分1.一年有12个月;一年有4个季度(1、2、3月为第1季度;4、5、6月为第2季度,;7、8、9月为第3季度;10、11、12月为第4季度)。
2.记大小月的方法:1、3、5、7、8、10、腊,31天永不差;4、6、9、冬,30整,只有2月二八九。
7个大月,4个小月,二月平年28天,闰年29天。
3.平年全年有365天,平年2月是28天,平年的上半年有181天,下半年有184天。
平年全年有52个星期零1天。
4.闰年全年有366天,闰年2月是29天,闰年的上半年有182天,下半年有184天。
闰年全年有52个星期零2天。
5.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都是闰年;但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
如:1900、2100等不是闰年,而1600、2000、2400等是闰年。
6.连续两个月共62天的.是:7月和8月,12月和第二年的1月;一年中连续两个月共62天的是:7月和8月。
7.一个人今年20岁,但只过了5个生日,他是2月29日出生的。
8.计算周年的方法是用现在的年份减去原来的年份得的数就是周年。
如:到2008年10月1日,是中国成立(59 )周年。
用2008-1949=59周年(二)24时计时法部分1.年月日、时分秒都是时间单位。
2.在一日里,钟表上时针正好走两圈,共24小时。
所以,经常采用从0时到24时的计时法,通常叫做24时计时法。
3.1日(天)=24小时 ;1小时=60分 ;1分=60秒4.求经过的时间。
如:一辆汽车上午8:20出发,到下午5:50到达终点,一共行使多长时间。
第一步要先进行换算:把下午5:50变成24时计时法的形式5:50+12=17:50,第二步用17时50分-8时20分=9时30分,就求出了经过的时间。
5.认识时间与时刻的区别。
小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知识重难点大全(附必考应用题100道)

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重难点大全1、数与计算(1)一位数的乘、除法。
一个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另一个乘数一般不超过三位数)。
0的乘法。
连乘。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0除以一个数。
用乘法验算除法。
连除。
(2)两位数的乘、除法。
一个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另一个乘数一般不超过三位数)。
乘数末尾有0的简便算法。
乘法验算。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连乘、连除的简便算法。
(3)四则混合运算。
两步计算的式题。
小括号的使用。
(4)分数的初步认识。
分数的初步认识,读法和写法。
看图比较分数的大小。
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2、量与计量千米(公里)、毫米的认识和简单计算。
吨、克的认识和简单计算。
3、几何初步知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平行四边形的直观认识。
周长的含义。
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4、应用题常见的数量关系解答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5、实践活动联系周围接触到的事物组织活动。
例如记录10天内的天气情况,分类整理,并作简单分析。
三年级数学下册必考应用题1、一个果园里栽了125棵苹果树,梨树的棵数比苹果树的4倍少20棵。
这个果园一共栽了多少棵树?2、一段路长324米,已经修了240米,剩下的计划4小时修完。
平均每小时修多少米?3、红光印刷厂装订一批日记本,前三天共装订了960本,后16天平均每天装订420本。
这批日记本共有多少本?4、一个打字员4分钟输入200个汉字。
照这样计算,输入3000个汉字需要多少分钟?5、3袋面粉共重75千克,8袋面粉重多少千克?6、一个钢铁厂,炼750千克钢需要用5吨水。
照这样计算,钢铁厂一天节约55吨生活用水,可以炼钢多少千克?7、5箱蜜蜂一年可以酿375千克蜂蜜。
照这样计算,19箱蜜蜂一年可以酿多少千克蜂蜜?一年要酿1725千克蜂蜜需要养多少箱蜜蜂?8、两个年级的同学去买书,三年级有48人,每人买2本,四年级每人买3本,四年级买的总本数和三年级一样多。
四年级一共有多少人买书?9、工人们修马路,原计划用40个工人,实际用了45个工人。
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

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在日复一日的学习中,说到知识点,大家是不是都习惯性的重视?知识点也不一定都是文字,数学的知识点除了定义,同样重要的公式也可以理解为知识点。
哪些才是我们真正需要的知识点呢?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收集的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1一、学习目标:1.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2.在实践操作活动理解掌握一位数除法口算方法;能正确、熟练地口算简单的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3.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初步学会简单的平均数的方法,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4.经历探索口算方法的过程,学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及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5.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常用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6.使学生初步掌握十分之几、百分之几的分数都可以改写成零点几的形式;7.使学生正确掌握小数的读、写法;使学生了解小数各部分的名称。
二、学习难点:1.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2.形成正确的“面积单位”概念;3.使学生正确理解小数的含义;4.以元为单位的小数与几元几角几分的相互改写;以米为单位的小数与米、分米、厘米的相互改写。
5.学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及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6.让学生理解、掌握几十几除以以位数的口算方法。
三、知识点归纳总结:1.位置:所在或所占的地方。
2.方向:指东,西,南,北等方位。
3.除法: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若ab=c(b≠0),用积数c和因数b来求另一个因数a的运算就是除法,写作c/b,读作c除以b(或b除c)。
其中,c叫做被除数,b叫做除数,运算的结果a叫做商。
4.除法法则:除数是几位,先看被除数的前几位,前几位不够除,多看一位,除到哪位,商就写在哪位上面,不够商一,0占位。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1-7单元知识点归纳总结,让孩子牢记学习成绩不用愁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要点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1、①(东与西)相对,(南与北)相对,(东南—西北)相对,(西南—东北)相对。
②清楚以谁为标准来判断位置。
③理解位置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
2、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绘制的。
(做题时先标出北南西东。
)3、会看简单的路线图,会描述行走路线。
一定写清楚从哪儿向哪个方向走,走了多少米,到哪儿再向哪个方向走。
同一个地点可以有不同的描述位置的方式。
(例如:学校在剧场的西面,在图书馆的东面,在书店的南面,在邮局的北面。
)同一个地点有不同的行走路线。
一般找比较近的路线走。
4.、指南针是用来指示方向的,它的一个指针永远指向(南方),另一端永远指向(北方)。
5.、生活中的方位知识:①北斗星永远在北方。
②影子与太阳的方向相对。
③早上太阳在东方,中午在南方,傍晚在西方。
④风向与物体倾斜的方向相反。
(刮风时的树朝风向相对的方向弯,烟朝风向相对的方向飘……)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1、口算时要注意:(1)0除以任何数(0除外)都等于0;(2)0乘以任何数都得0;(3)0加任何数都得任何数本身;(4)任何数减0都得任何数本身。
2、没有余数的除法:被除数÷除数=商商×除数=被除数被除数÷商=除数有余数的除法:被除数÷除数=商……余数商×除数+余数=被除数(被除数—余数)÷商=除数3、笔算除法顺序:确定商的位数,试商,检查,验算。
(1)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先用一位数除十位上的数,如果有余数,要把余数和个位上的数合起来,再用除数去除。
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上面。
(2)一位数除三位数的笔算方法:先从被除数的最高位除起,如果最高位不够商1,就看前两位,而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要把商写在那一位上,假如不够商1,就在这一位商0;每次除得的余数都要比除数小,再把被除数上的数落下来和余数合起来,再继续除。
部编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 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新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1、按顺时针方向转:东→南→西→北。
八个方向: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
2、①(东与西)相对,(南与北)相对,(东南—西北)相对,(西南—东北)相对。
②清楚以谁为标准来判断位置。
③理解位置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
3、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绘制的。
(做题时先标出北南西东。
)4、会看简单的路线图,会描述行走路线。
一定写清楚从哪儿向哪个方向走,走了多少米,到哪儿再向哪个方向走。
同一个地点可以有不同的描述位置的方式。
(例如:学校在剧场的西面,在图书馆的东面,在书店的南面,在邮局的北面。
)同一个地点有不同的行走路线。
一般找比较近的路线走。
5、指南针是用来指示方向的,它的一个指针永远指向(南方),另一端永远指向(北方)。
6、生活中的方位知识:①北斗星永远在北方。
②影子与太阳的方向相对。
③早上太阳从东方升起,中午太阳不在正头顶,而是在头顶偏南方一些(我国的情况是这样),傍晚太阳从西方落下。
④风向与物体倾斜的方向相反。
(刮风时的树朝风向相对的方向弯,烟朝风向相对的方向飘……)⑤树叶茂密情况:南茂盛北稀疏。
树木年轮:南疏北密。
(因为我们中国在北半球,太阳升起到落下的整个过程中都会偏南方一些,所以通常一棵树的南面比北面接受阳光要多些,南面的树叶就长得比较好(茂盛),树径生长较快,年轮就较宽(稀疏),北面接受阳光相对较少,树叶长得稀疏,而树径生长较慢,年轮就较窄(密))⑥大雁每年秋天要从北方飞向南方过冬。
7、谁在谁的什么方向,以第二个谁为观察点或中心点来进行判断。
如图,小华在小海的()面,以小海为中心画个“十”字架来判断。
小海在小华的()面,以小华为中心画个“十”字架来判断。
谁的什么方向是谁,就是以第一个谁为中心点来进行判断。
如图,小红的()方是小海,()方是小明,都是以小红为中心。
第二单元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1、口算时要注意:(1)0除以任何数(0除外)都等于0;(2)0乘任何数都得0;(3)0加任何数都得任何数本身;(4)任何数减0都得任何数本身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没有余数和有余数的除法: 没有余数的除法: 被除数÷除数=商 商×除=商……余数 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被除数—余数)÷商=除数
4. 笔算除法顺序:确定商的位数,试商,检查,验算。 1) 一位数除三位数的笔算方法:先从被除数的最高位除起,如果最高位不 够 商 1,就看前两位,而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要把商写在那一位上, 假如不够商 1,就在这一位商 0;每次除得的余数都要比除数小,再把被 除数上的数落下来和余数合起来,再继续除。
注意事项 估算:18×22,可以先把因数看成整十、整百的数,再去计算。→(可以把
一个因数看成近似数,也可以把两个因数都同时看成近似数。) 有大约字样的一般要估算。 凡是问”够不够,能不能”等的题,都要三大步:
①计算
②比较
③答题。
→ 别忘了比较这一步。 相关公式:
因数×因数 = 积
积÷因数 = 另一个因数
相邻两个常用的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 100 ) 背熟公式:
周长公式:
面积公式:
长方形的周长 = (长+宽)× 2 长 = 周长÷2-宽 长 =(周长-宽×2)÷2 宽 = 周长÷2-长 宽 =(周长-长×2)÷2
1) 先用整百数乘一位数,再用整十数乘一位数,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2) 先用整百整十数的前两位与一位数相乘,再在乘积的末尾添上一个 0。 3) 在脑中列竖式计算。 3. 一个数与 10 相乘的口算方法: 一位数与 10 相乘,就是把这个数的末尾添上一个 0。
4. 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先用这个两位数与整十数十位上的数 相乘,然后在积的末尾添上一个 0。
小技巧:口算乘法:整十、整百的数相乘,只需把 0 前面的数字相乘,再看两 个因数一共有几个 0,就在结果后面添上几个 0。
如:30×500=15000 可以这样想,3×5=15,两个因数一共有 3 个 0,在所得结 果 15 后面添上 3 个 0 就得到 30×500=15000 笔算乘法
先把第一个因数同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数相乘,再与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相 乘(积与十位对齐),最后把两个积加起来。
3. 求平均数公式: 总和÷份数=平均数
总和÷平均数=份数 平均数×份数=总和
第四单元 两位数乘以两位数
口算乘法 1. 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1) 把两位数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用整十数和一位数分别与一位数相乘,最 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2) 在脑中列竖式计算。 2. 整百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3. 理解面积单位的意义: 1 平方米:边长是 1 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 1 平方米。 1 平方分米:边长是 1 分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 1 平方分米。 1 平方厘米:边长是 1 厘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 1 平方厘米。
4. 在生活中找出接近于 1 平方厘米、1 平方分米、1 平方米的例子。
例如:1 平方厘米(指甲盖),1 平方分米(电脑光盘或电线插座)、1 平方 米(教室侧面的小展板)。
5. 生活中的方位知识: ① 北斗星永远在北方。 ② 影子与太阳的方向相对。 ③ 早上太阳在东方,傍晚在西方。 ④ 风向与物体倾斜的方向相反。(刮风时的树朝风向相对的方向弯,烟朝
风向相对的方向飘……)
第二单元 除数是一位数的 除法
1. 口算时要注意: 1) 0 除以任何数(0 除外)都等于 0; 2) 0 乘以任何数都得 0; 3) 0 加任何数都得任何数本身; 4) 任何数减 0 都得任何数本身 。
2. 乘除法的估算:4 舍 5 入法。 1) 除数不变,把三位数看成几百几十或整百的数,再用口算除法的基本方 法计算。
2) 想口诀来估算:想一位数乘几最接近或等于被除数的最高位或前两位, 那么几百或几十就是所要估算的商。
乘法估算:81×68≈5600,就是把 81 估成 80,68 估成 70,80 乘 70 得 5600。 除法估算:493÷8≈60,就是把 493 估成 480(480 是 8 的倍数,也最接进 492), 再口算 480÷8 得 60。
3. 会看简单的路线图,会描述行走路线:一定写清楚从哪儿向哪个方向走,走 了多少米,到哪儿再向哪个方向走。同一个地点可以有不同的描述位置的方 式。(例如:学校在剧场的西面,在图书馆的东面,在书店的南面,在邮局 的北面。)同一个地点有不同的行走路线。一般找比较近的路线走。
4. 指南针是用来指示方向的,它的一个指针永远指向(南方),另一端永远指 向(北方)。
2) 除法的验算方法: 没有余数的除法的验算方法:商×除数=被除数; 有余数的除法的验算方法: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第三单元 复式统计图
1. 把两个或两个以上有联系的单式统计表合编成一个统计表,这个统计表就是 复式统计表。
2. 观察、分析复式统计表要先看表头,弄清每一项的内容,再根据数据进行分 析,回答问题。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 位置与方向(一)
1. 八个方向: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 1) (东与西)相对,(南与北)相对,(东南—西北)相对,(西南—东北)相对; 2) 清楚以谁为标准来判断位置; 3) 理解位置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
北
西北 东北
西
东
西南 东南
南
2. 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绘制的。(做题时先标出北南 西东。)
两位数乘两位数积可能是( 三 )位数,也可能是( 四 )位数。
特殊的算式:25×4=100 ,125×8=1000
第五单元 面积和面积单位
1. 周长: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做周长。 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千 米)、(米)、(分米)、(厘米)、(毫米)。
2. 面积: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常 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5. 区分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不同。长度单位测量线段的长短,面积单位测量 面的大小。
6. 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来测量。
7. 正确理解并熟记相邻的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1 平方米 = 100 平方分米 = 10000 平方厘米
1 平方分米 = 100 平方厘米
相邻两个常用的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