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材料成型原理复习题
材料成型工艺综合复习题

问答题1、吊车大钩可用铸造、锻造、切割加工等方法制造,哪一种方法制得的吊钩承载能力大?为什么?2、什么是合金的流动性及充形能力,决定充形能力的主要因数是什么?3、铸造应力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有何危害?消除铸造应力的方法有哪些?4.试讨论什么是合金的流动性及充形能力?5. 分别写出砂形铸造, 熔模铸造的工艺流程图并分析各自的应用范围.6. 液态金属的凝固特点有那些,其和铸件的结构之间有何相联关系?7. 什么是合金的流动性及充形能力,提高充形能力的因素有那些?8. 熔模铸造、压力铸造与砂形铸造比较各有何特点?他们各有何应用局限性?9. 金属材料固态塑性成形和金属材料液态成形方法相比有何特点,二者各有何适用范围?10. 缩孔与缩松对铸件质量有何影响?为何缩孔比缩松较容易防止?11. 什么是定向凝固原则?什么是同时凝固原则?各需采用什么措施来实现?上述两种凝固原则各适用于哪种场合?12. 手工造型、机器造型各有哪些优缺点?适用条件是什么?13. 从铁- 渗碳体相图分析,什么合金成分具有较好的流动性?为什么?14. 铸件的缩孔和缩松是怎么形成的?可采用什么措施防止?15. 什么是顺序凝固方式和同时凝固方式?各适用于什么金属?其铸件结构有何特点?16. 何谓冒口,其主要作用是什么?何谓激冷物,其主要作用是什么?17. 何谓铸造?它有何特点?18. 既然提高浇注温度可提高液态合金的充型能力,但为什么又要防止浇注温度过高?19.金属材料的固态塑性成形为何不象液态成形那样有广泛的适应性?20.. 冷变形和热变形各有何特点?它们的应用范围如何?21. 提高金属材料可锻性最常用且行之有效的办法是什么?为何选择?22. 金属板料塑性成形过程中是否会出现加工硬化现象?为什么?23. 纤维组织是怎样形成的?它的存在有何利弊?24.许多重要的工件为什么要在锻造过程中安排有镦粗工序?25. 模锻时,如何合理确定分模面的位置?26. 模锻与自由锻有何区别?27.板料冲压有哪些特点?主要的冲压工序有哪些?28. 间隙对冲裁件断面质量有何影响?间隙过小会对冲裁产生什么影响?29. 分析冲裁模与拉深模、弯曲模的凸、凹模有何区别?30. 何谓超塑性?超塑性成形有何特点?31、落料与冲孔的主要区别是什么?体现在模具上的区别是什么?32、比较落料或冲孔与拉深过程凹、凸模结构及间隙Z 有何不同?为什么?33、手工电弧焊与点焊在焊接原理与方法上有何不同?34.手工电弧焊原理及特点是什么?35、产生焊接应力和变形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怎样防止或减少应力和变形?36. 试说明焊条牌号J422和J507中字母和数字的含义及其对应的国标型号,并比较它们的应用特点。
材料成型技术考试试题

材料成型技术考试试题第一部分:选择题(共40题,每题2分,共80分)1. 下列哪项不属于常见的材料成型加工方式?A. 压铸B. 锻造C. 旋压D. 回火2. 以下属于塑料成型工艺的是?A. 挤压B. 铣削C. 焊接D. 钳工3. 制造金属材料零件的最基本原则是?A. 降低成本B. 提高生产效率C. 提高材料使用率D. 提高产品质量4. 金属材料塑性变形时所需克服的力称为?A. 变形力B. 锻造力C. 塑性力D. 强力5. 下列哪项不是金属材料的成型过程?A. 锻造B. 挤压C. 铸造D. 锅炉6. 以下哪项不是注射成型工艺的特点?A. 精度高B. 适用性广C. 成型周期长D. 成本高7. 塑料热熔时,熔体的流动性是由下列哪一项决定的?A. 熔融温度B. 熔体粘度C. 熔化热D. 熔化时间8. 以下哪项不属于热压成型工艺?A. 热镦压B. 热模压C. 热冲压D. 热挤压9. 在金属压铸中,常用的压铸机有哪几种?A. 垂直压铸机B. 水平压铸机C. 倾斜压铸机D. 全部都是10. 金属锻造的优点是?A. 加工精度高B. 可加工各种材料C. 增强材料的塑性D. 生产效率高11. 以下哪种焊接工艺不会产生热量?A. 电弧焊B. 氩弧焊C. 点焊D. 碰焊12. 金属铸造加工的基本原理是?A. 铸型与原型相互作用B. 材料熔化与浇注C. 铸件凝固与冷却D. 打磨与涂装13. 以下哪项不属于塑料热成型工艺?A. 压塑B. 吹塑C. 挤塑D. 镂空塑料14. 金属机加工中的铸造工艺是指?A. 加热融化金属B. 将熔化金属浇注到铸型中C. 金属冷却凝固后取出的零件D. 采用铸造机械进行加工15. 塑料材料的成型方式包括哪些?A. 挤出B. 压缩C. 网纹D. 凝固16. 以下哪项不属于金属铸造中常用的铸造方法?A. 砂型铸造B. 铸模铸造C. 石膏型铸造D. 陶瓷型铸造17. 金属材料塑性加工形变速率快时所产生的现象称为?A. 变质B. 变形C. 变位D. 变温18. 塑料成型的优点是?A. 可实现多种形状B. 成本低C. 生产效率高D. 材料可回收利用19. 金属材料组织的形成主要是通过哪个工艺来实现?A. 热处理B. 冷却处理C. 表面处理D. 磨削处理20. 金属材料的加工硬化过程是指?A. 材料处理过程中硬度增加B. 加工过程中硬度增加C. 加工过程中硬度减少D. 材料处理过程中硬度减少第二部分:填空题(共10题,每题4分,共40分)1. 注射成型工艺中,塑料熔体进入模具中后,进行冷却凝固后形成_________。
金属凝固原理(全)

《金属凝固理论》期末复习题一、是非判断题1 金属由固态变为液态时熵值的增加远远大于金属由室温加热至熔点时熵值的增加。
(错)2 格拉晓夫准则数大表明液态合金的对流强度较小。
(错)3 其它条件相同时,凹形基底的夹杂物不如凸形基底的夹杂物对促进形核有效。
(错)4 大的成分过冷及强形核能力的形核剂有利于等轴晶的形成。
(对)5 大多数非小平面-小平面共晶合金的共晶共生区呈现非对称型。
(对)6 根据相变动力学理论,液态原子变成固态原子必须克服界面能。
(对)7 具有糊状凝固方式的合金容易产生分散缩孔。
(对)8.金属熔体的黏度与金属的熔点相类似,本质都是反映质点间(原子间)结合力大小。
(对)9. 以熔体中某一参考原子作为坐标原点,径向分布函数表示距参考原子r处找到其他原子的几率。
(错)10. 液态金属中在3-4个原子直径的范围内呈一有序排列状态,但在更大范围内,原子间呈无序状态。
(对)11. 金属熔体的黏度越大,杂质留在铸件中的可能性就越大。
(对)12. 半固态金属在成型过程中遵循的流变特性,主要满足宾汉体的流变特性(对)13. 在砂型中,低碳钢的凝固方式是体积凝固。
(错)14. 铸型具有一定的发气能力,会导致型腔气体反压增大,充型能力下降。
(对)15. 晶体生长的驱动力是固液两相的体积自由能差值。
(对)16. 绝大多数金属或合金的生长是二维晶核生长机理。
(错)17. Fe-Fe3C共晶合金结晶的领先相是奥氏体。
(错)18. 铸件中的每一个晶粒都代表着一个独立的形核过程,而铸件结晶组织的形成则是这些晶核就地生长的结果。
(错)19. 型壁附近熔体内部的大量形核只是表面细晶粒区形成的必要条件,而抑制铸件形成稳定的凝固壳层则为其充分条件. (对)20.对于薄壁铸件,选择蓄热系数小的铸型有利于获得细等轴晶。
(错)21.处理温度越高,孕育衰退越快。
因此在保证孕育剂均匀溶解的前提下,应尽量降低处理温度。
(对)22. 铸铁中产生的石墨漂浮属于逆偏析。
金属塑性成形原理复习题

1)衡量金属或合金的塑性变形能力的塑性指标有和等。
2)应力球张量可以使物体产生变化,应力偏张量使物体产生变化。
3)厚向异性指数γ是薄板在单向拉伸时与的真实应变之比。
4)当变形体的质点有可能沿不同方向移动时,物体质点将向着的方向移动。
5)目前材料的超塑性有两类,分别是和等6)影响金属塑性的主要因素除材料本身的化学成分和组织状态外,还有、和等。
7)塑性成形力学中的基本假设有、、与一般条件下忽略体积力的影响等。
8)金属塑性成形时,根据坯料与工具接触表面之间的润滑状态的不同,可以把摩擦分为三种类型即:,和。
9)筒形件拉深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缺陷是凸缘变形区和凸模圆角处材料1) 简述提高金属塑性的常用措施?2)简述塑性变形时应力—应变关系的特点。
3) 全量理论在什么情况下与增量理论等同,或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具有足够的准确性?4)影响摩擦系数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1、对于直角坐标系 Oxyz 内,已知受力物体内一点的应力张量为 :⎥⎥⎥⎦⎤⎢⎢⎢⎣⎡---=505050505ijσ,单位为 MPa ,( 1 )画出该点的应力微元体; ( 2 )求出该点的应力偏张量和应力球张量(3)求出该点的应力张量不变量、主应力及主方向。
四、试分析桶形件拉深时各个区域的应力应变状态,绘出应力状态图。
(指出各部分应力,应变的正负)。
五、已知两端封闭的薄壁圆筒,其半径为r,筒壁厚度为t,受内压P 的作用,试求圆筒产生屈服时的内压力P (设材料单向拉伸时的屈服应力为σs ,应用Mises屈服准则)。
点应力状态指物体内一点任意方位微小面积上所受的应力情况,包括应力的、和。
3)应力球张量对应着变化,应力偏张量对应着材料的变化。
4)与名义应变相比,真实应变(对数应变)具有和的特点。
5)塑性变形时应力与应变之间的关系不一定是关系,而与有关系。
7)厚向异性指数γ是薄板在单向拉伸时与的真实应变之比。
8)当变形体的质点有可能沿不同方向移动时,物体质点将向着的方向移动。
材料成型原理(上)考试重点复习题2

材料成型原理(上)考试重点复习题2(第⼀章)班级:姓名:学号成绩:座位:第排,左起第座1、偶分布函数g(r)物理意义是距某⼀参考粒⼦r 处找到另⼀个粒⼦的⼏率,换⾔之,表⽰离开参考原⼦(处于坐标原点r=0)距离为r 位置的数密度ρ(r)对于平均数密度ρo (= N/V )的相对偏差。
2、描述液态结构的“综合模型”指出,液态⾦属中处于热运动的不同原⼦的能量有⾼有低,同⼀原⼦的能量也在随时间不停地变化,时⾼时低。
这种现象称为能量起伏。
3、对于实际⾦属及合⾦的液态结构,还需考虑不同原⼦的分布情况。
由于同种元素及不同元素之间的原⼦间结合⼒存在差别,结合⼒较强的原⼦容易聚集在⼀起,把别的原于排挤到别处,表现为游动原⼦团簇之间存在着成分差异。
这种局域成分的不均匀性随原⼦热运动在不时发⽣着变化,这⼀现象称为浓度起伏。
4、粘度随原⼦间距δ增⼤⽽降低,随温度T 上升⽽下降,合⾦元素的加⼊若产⽣负的混合热H m ,则会使合⾦液的粘度上升,通常,表⾯活性元素使液体粘度降低。
5、两相质点间结合⼒越⼤,界⾯能越⼩,界⾯张⼒就越⼩。
两相间的界⾯张⼒越⼤,则润湿⾓越⼤,表⽰两相间润湿性越差。
6、液态⾦属的“充型能⼒”既取决于⾦属本⾝的流动性,也取决于铸型性质、浇注条件、铸件结构等外界因素,是各种因素的综合反映。
流动性与充型能⼒的关系可理解为前者是后者的内因。
7、作⽤于液体表⾯的切应⼒τ⼤⼩与垂直于该平⾯法线⽅向上的速度梯度的⽐例系数,以η表⽰,通常称为动⼒学粘度。
要产⽣相同的速度梯度dV X /dy ,液体内摩擦阻⼒越⼤,则η越⼤,所需外加剪切应⼒也越⼤。
粘度η的常⽤单位为 Pa ·s 或mPa ·s 。
8、铸型的C 2、ρ2、λ2越⼤,即蓄热系数b 2(2222ρλC b =)越⼤,铸型的激冷能⼒就越强,,⼜增⼤T ,所以f max 减⼩;同时固液阶段时间延长,所以钢铁材料中S 、O ⾼则热裂纹容易形成。
金属塑性成形原理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1. 主应力:只有正应力没有切应力的平面为主平面,其面上的应力为主应力。
2. 主切应力:切应力最大的平面为主切平面,其上的切应力为主主切应力。
3. 对数应变 答:变形后的尺寸与变形前尺寸之比取对数4. 滑移线 答:最大切应力的方向轨迹。
5. 八面体应力:与主平面成等倾面上的应力6. 金属的塑性:在外力作用下使金属材料发生塑性变形而不破坏其完整性的能力。
7. 等效应力:又称应力强度,表示一点应力状态中应力偏张量的综合大小。
8. 何谓冷变形、热变形和温变形:答冷变形:在再结晶温度以下,通常是指室温的变形。
热变形:在再结晶温度以上的变形。
温变形在再结晶温度以下,高于室温的变形。
9. 何谓最小阻力定律:答变形过程中,物体质点将向着阻力最小的方向移动,即做最少的功,走最短的路。
10.金属的再结晶 答:冷变形金属加热到一定的温度后,在原来变形的金属中会重新形成新的无畸变的等轴晶,直至完全取代金属的冷变形组织的过程。
11. π平面 答:是指通过坐标原点并垂于等倾线的平面。
12.塑性失稳 答:在塑性加工中,当材料所受的载荷达到某一临界后,即使载荷下降,塑性变形还会继续,这种想象称为塑性失稳。
13.理想刚塑性材料:在研究塑性变形时,既不考虑弹性变形,又不考虑变形过程中的加工硬化的材料。
P13914.应力偏张量:应力偏张量就是应力张量减去静水压力,即:σij ′ =σ-δij σm二、填空题1. 冷塑性变形的主要机理:滑移和孪生2. 金属塑性变形的特点:不同时性、相互协调性和不均匀性。
3. 由于塑性变形而使晶粒具有择优取向的组织称为:变形织构 。
4. 随着变形程度的增加,金属的强度 硬度增加,而塑性韧性降低,这种现象称为:加工硬化。
5. 超塑性的特点:大延伸率、低流动应力、无缩颈、易成形、无加工硬化 。
6. 细晶超塑性变形力学特征方程式中的m 为:应变速率敏感性指数。
7. 塑性是指金属在外力作用下,能稳定地发生永久变形而不破坏其完整性的能力 。
材料成型原理(材料成形热过程) 资料习题

材料成型原理(材料成形热过程) 资料习题1、与热处理相比,焊接热过程有哪些特点?答:(1)焊接过程热源集中,局部加热温度高(2)焊接热过程的瞬时性,加热速度快,高温停留时间短(3) 热源的运动性,加热区域不断变化,传热过程不稳定。
2、影响焊接温度场的因素有哪些?试举例分别加以说明。
•热源的性质•焊接工艺参数•被焊金属的热物理性质•焊件的板厚和形状3、何谓焊接热循环?答:焊接热循环:在焊接热源的作用下,焊件上某点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过程,即焊接过程中热源沿焊件移动时,焊件上某点温度由低而高,达到最高值后,又由高而低随时间的变化。
焊接热循环具有加热速度快、峰值温度高、冷却速度大和相变温度以上停留时间不易控制的特点3、焊接热循环的主要参数有哪些?它们对焊接有何影响?•加热速度•峰值温度•高温停留时间•冷却速度 或 冷却时间决定焊接热循环特征的主要参数有以下四个:(1)加热速度ωH 焊接热源的集中程度较高,引起焊接时的加热速度增加,较快的加热速度将使相变过程进行的程度不充分,从而影响接头的组织和力学性能。
(2)峰值温度Tmax 。
距焊缝远近不同的点,加热的最高温度不同。
焊接过程中的高温使焊缝附近的金属发生晶粒长大和重结晶,从而改变母材的组织与性能。
(3)相变温度以上的停留时间t H 在相变温度T H 以上停留时间越长,越有利于奥氏体的均匀化过程,增加奥氏体的稳定性,但同时易使晶粒长大,引起接头脆化现象,从而降低接头的质量。
(4)冷却速度ωC (或冷却时间t 8 / 5) 冷却速度是决定焊接热影响区组织和性能的重要参数之一。
对低合金钢来说,熔合线附近冷却到540℃左右的瞬时冷却速度是最重要的参数。
也可采用某一温度范围内的冷却时间来表征冷却的快慢,如800~500℃的冷却时间t 8 / 5,800~300℃的冷却时间t 8/3,以及从峰值温度冷至100℃的冷却时间t 100。
5、焊接热循环中冷却时间5/8t 、3/8t 、100t 的含义是什么?焊接热循环中的冷却时间5/8t 表示从800︒C 冷却到500︒C 的冷却时间。
材料成型原理07考试试卷B-答案

重庆工学院考试试卷(A)8、塑性变形时不产生硬化的材料叫做理想刚塑性材料。
9、韧性金属材料屈服时,密席斯屈服准则较符合实际的。
10、硫元素的存在使得碳钢易于产生热脆。
11、应力状态中的压应力,能充分发挥材料的塑性。
12、平面应变时,其平均正应力σm等于中间主应力σ2。
13、钢材中磷使钢的强度、硬度提高,塑性、韧性降低。
14、材料在一定的条件下,其拉伸变形的延伸率超过100%的现象叫超塑性。
15、材料经过连续两次拉伸变形,第一次的真实应变为ε1=0.1,第二次的真实应变为ε2=0.25,则总的真实应变ε=0.35 。
16、固体材料在外力作用下发生永久变形而不破坏其完整性的能力叫材料的塑性。
二、判断题(对打√,错打×,每题1分,共16 分)1、液态金属的流动性越强,其充型能力越好。
(√)2、金属结晶过程中,过冷度越大,则形核率越高。
(√)3、实际液态金属(合金)凝固过程中的形核方式多为异质形核。
(√)7. 影响超塑性的主要因素是变形速度、变形温度和组织结构。
(√)8.屈雷斯加准则与密席斯准则在平面应变上,两个准则是一致的。
(×)9.变形速度对摩擦系数没有影响。
(×)三、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12 分)1、均质形核,非均质形核:2、快速凝固:3、何谓冷变形、热变形和温变形答:冷变形:在室温下的变形热变形:再结晶温度以上的变形温变形:在室温以上,再结晶温度以下的变形四、简答题(每题4分,共16 分)1、简述影响液态金属的充型能力因素。
2、简述气体对金属质量的影响及控制措施。
4、简述金属塑性加工的主要优点。
答案:1)结构致密,组织改善,性能提高。
2)材料利用率高,流线分布合理。
3)精度高,可以实现少无切削的要求。
4)生产效率高。
五、计算题(每题13分,共26分)1. 某理想塑性材料,其屈服应力为100 (单位:10MPa) ,某点的应力状态为:10153023030⨯⎪⎪⎪⎭⎫ ⎝⎛-⋅⋅⋅-=ij σMPa将其各应力分量画在如图所示的应力单元图中,并判断该点处于什么状态(弹性/塑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属材料成型原理复习题
金属材料成型原理复习题
一、选择题
1. 金属材料成型是指将金属材料通过加工手段改变其形状和尺寸的工艺过程。
下列哪种加工方法不属于金属材料成型?
A. 铸造
B. 钣金加工
C. 焊接
D. 热处理
2. 金属材料成型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A. 塑性变形
B. 弹性变形
C. 破裂变形
D. 熔化变形
3. 金属材料成型的塑性变形包括以下哪些形式?
A. 挤压
B. 拉伸
C. 剪切
D. 打击
4. 下列哪种成型方法适用于大批量生产金属零件?
A. 铸造
B. 锻造
C. 拉伸
D. 剪切
5. 金属材料成型中,冷加工与热加工的区别在于:
A. 加工温度不同
B. 加工速度不同
C. 加工压力不同
D. 加工方式不同
二、判断题
1. 金属材料成型的塑性变形是指在材料受到外力作用下,形状和尺寸发生永久
性改变的过程。
( )
2. 铸造是将熔化的金属注入模具中,经冷却凝固后得到所需形状的金属零件的
工艺过程。
( )
3. 锻造是指将金属材料加热至一定温度后,施加压力使其发生塑性变形,从而
得到所需形状的金属零件的工艺过程。
( )
4. 拉伸是指将金属材料受力方向上的截面积减小,长度增加的塑性变形过程。
( )
5. 冷加工是指在室温下进行的金属材料成型过程,适用于加工硬度较高的材料。
( )
三、简答题
1. 请简要介绍金属材料成型的基本原理。
2. 什么是铸造?请简要描述铸造的基本工艺流程。
3. 什么是锻造?请简要描述锻造的基本工艺流程。
4. 什么是冷加工和热加工?它们之间有何区别?
5. 请列举出金属材料成型中常用的几种加工方法,并简要描述其特点。
四、综合题
某企业需要生产一批大型金属零件,要求零件的尺寸精度高、表面光洁度好。
请根据企业的要求,选择合适的金属材料成型方法,并简要说明选择的理由。
答案:
一、选择题
1. C
2. A
3. A、B、C
4. A
5. A
二、判断题
1. √
2. √
3. √
4. ×
5. √
三、简答题
1. 金属材料成型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施加外力使金属材料发生塑性变形,改变其形状和尺寸。
2. 铸造是将熔化的金属注入模具中,经冷却凝固后得到所需形状的金属零件的
工艺过程。
基本工艺流程包括模具制备、熔炼金属、浇注、冷却凝固和脱模等
步骤。
3. 锻造是指将金属材料加热至一定温度后,施加压力使其发生塑性变形,从而
得到所需形状的金属零件的工艺过程。
基本工艺流程包括加热、锻打、冷却和
修整等步骤。
4. 冷加工是指在室温下进行的金属材料成型过程,适用于加工硬度较高的材料;热加工是指在高温下进行的金属材料成型过程,适用于加工硬度较低的材料。
两者的区别在于加工温度不同。
5. 常用的金属材料成型方法包括铸造、锻造、拉伸、剪切和挤压等。
铸造适用
于大批量生产复杂形状的零件;锻造适用于制造高强度和高精度的零件;拉伸
适用于制造薄壁零件;剪切适用于切割和冲压加工;挤压适用于制造长条状零件。
四、综合题
根据企业的要求,选择合适的金属材料成型方法是锻造。
锻造可以通过施加压
力使金属材料发生塑性变形,从而得到尺寸精度高、表面光洁度好的大型金属
零件。
锻造能够提高零件的机械性能,同时还可以减少材料的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