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现代文阅读热点作家11肖复兴(原卷版)

合集下载

2021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阅读系列《肖复兴选文》(word版有答案)

2021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阅读系列《肖复兴选文》(word版有答案)

2021中考语文阅读训练—肖复兴选文7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1-14题。

上一碗米饭的时间肖复兴入冬后北京最冷的那天晚上,我在一家小饭馆里。

家里的人都出了远门,没有饭辙儿,要不我是不会在这么冷的天跑出来到这里吃晚饭的。

正是饭点儿,小饭馆里顾客盈门,只剩下靠门口的一张桌子空着,虽然只要一开门,冷风就会乘机呼呼而入,别无选择,我只好坐在了那儿。

服务员是位模样儿俊俏的小个子始娘,拿着个小本子,笑吟吟地站在我的面前,一口外地口音问我:您吃点儿什么?我要了三两茴香馅的饺子和一盆西红柿牛腩锅仔。

很快,饺子和锅仔都上了来,热气腾腾的扑面撩人,呼啸寒风便都挡在了窗外了。

埋头吃得热乎乎的,觉得忽然有一股冷风吹来,抬头一看,一位老头已经走到我的桌前,也是别无选择地坐了下来。

在我的对面坐下来之后,大概看见我正在望着他,老头冲我笑了笑,那笑有些僵硬,不大自然。

也许,是为自己一身油渍麻花的破棉袄感到有些羞涩,和这一饭馆衣着光鲜的红男绿女对应得不大谐调。

我看不出他有多大年纪,或许还没有我大,只是胡子拉碴的显得有些苍老。

我猜想他可能是位农民工,或者刚刚来到北京找活儿的外乡人。

他坐在那里,半天也没见服务员过来,便没话找话的和我搭话,指指饺子,问我饺子怎么卖?我告诉他一两三块钱吧。

他立刻应了声:这么贵!这时候,那个小个子姑娘拿着小本子走了过来,走到老头的身边,问道:你吃什么?老头望了望她,多少有点儿犹豫,最后说:我要一碗米饭。

姑娘弯下头在小本子上记下来,又抬起头问:还要什么?老头说:就一碗米饭!姑娘有些奇怪:不再要点儿什么菜?老头这回毫不犹豫地说:一碗米饭就够了。

然后补充句:要不麻烦你再给我倒碗开水!姑娘不耐烦了,一转身冲我眉毛一挑,撇了撇嘴,风摆柳枝般走了。

过了好长时间,也没见姑娘把一碗米饭端上来,更不要说那一碗开水了。

在这样一个势利眼长得比鸡眼还多的社会里,人们的眼睛都容易长到眉毛上面,很多饭馆都会这样,不会把只要一碗米饭的顾客放在心上,更何况是一个衣衫褴楼的老头,在他们眼里几乎是乞丐一样呢。

中考热点作家肖复兴作品阅读

中考热点作家肖复兴作品阅读

中考热点作家肖复兴作品阅读作者:石屹明来源:《作文评点报·中考版》2013年第08期【作家简介】肖复兴,河北沧县人,曾任《人民文学》副主编。

1978年开始发表作品。

著有长篇小说《我们曾经相爱》、《早恋》、《青春梦幻曲》,中短篇小说集《四月的归来》、《北大荒奇遇》,报告文学集《国际大师和他的妻子》、《多梦时节——肖复兴报告文学集》等。

报告文学《海河边的一间小屋》、《生当作人杰》分别获全国第二、三届优秀报告文学奖。

窗前的母亲肖复兴(1)在家里,母亲最爱待的地方就是窗前。

(2)自从搬进楼房,母亲就很少下楼,我们都嘱咐她,她自己也格外注意:楼层高、楼梯陡,自己老了,如果磕着碰着就会给孩子添麻烦。

每天我们在家的时候,她和我们一起忙家务,手脚不识闲儿;我们一上班,孩子一上学,家里只剩下她一个人时,大部分时间,她就待在窗前。

(3)那时,母亲的房间,一张床紧靠着窗子,那扇朝南的窗子很大,几乎占了一面墙,母亲坐在床上,靠着被子,窗前的一切就一览无余了。

阳光总是那样灿烂,透过窗子照得母亲全身暖洋洋的,母亲就像向日葵似的特别爱追着太阳烤,让身子有暖烘烘的感觉。

有时候,不知不觉她就依着被子睡着了。

一个盹打过来,睁开眼睛,她会接着望窗外。

(4)窗外有一条还没有完全修好的马路,马路对面是一片工地,恐龙似的脚手架簇拥着正在盖起的楼房,切割着那片湛蓝湛蓝的天空,遮挡了远处的视线。

由于马路没有完全修好,来往的车辆不多,人也很少,窗前大部分时间是安静的,只有太阳在悄悄地移动,从窗子这边移到另一边,然后移到窗后面,留给母亲一片阴凉。

(5)我们回家,只要走到楼前,抬头望一下那扇窗子,就能看见母亲的身影。

窗子开着的时候,母亲花白的头发会迎风摆动,窗框就像恰到好处的画框。

等我们爬上楼梯,还没掏出钥匙,门已经开了,母亲站在门口。

不用说,我们从楼下看见母亲时,母亲也看见了我们。

那时候,我们永远不怕忘记带房门钥匙,有母亲在窗前守候着,门后面总会有一张温暖的脸庞。

中考热点作家最新作品读赏练之肖复兴

中考热点作家最新作品读赏练之肖复兴

是 那样 的 漂 亮

尽 管他 们 说 不 出
我 才知 道 手语 是 世 界 上 无
粼 的 水 面 中泛 起
泪 水凝

圈 圈如 同婴 儿

句话 来

那 无 限 丰富的表
聚的 清澈 涟 漪



情与表达

却都倾 诉 在他 们

如 翻 卷而起的滚滚波浪 从
手指 问的 变化 之 中
他 们 的
我们 的

头 流 淌 让 我们 感
中 考 热 点 作 家 最 新 作 品 读 赏练


文 设





中考 热 点 作 家
最 新作 品读赏练之
我第



@ 国 e
她 们 和我们之 间


次发现 手语 竞那 么 的
也 是 那 样 的 漂 亮 婀 娜 多姿 灵 舞
。 ,
衔 接 着比 语 言



年 前在 上 海看 中国 残 疾

轻扬

和 聋哑 孩 子 们 的 对 话 那 样
而 且 是如 此 壮观
是刚刚结束
个 个 如 传 说 中的 英 雄 丹 柯
。 ,
聋哑
人 服
务 历 经 千辛万 苦 用她


的 北 京 残 奥 会 开 幕 式 上 那 320

样 掏 出 自己 燃 烧 的 心
头顶

高 高 擎过

的毅 力和诚 的 理 解和 爱
更 用她 对残
疾人
的 聋哑 姑 娘 的 手语 演 出

中考热点作家最新作品读赏练之肖复兴

中考热点作家最新作品读赏练之肖复兴

很 少见 到 有 孩 子 对 父母 依 依 不 舍 的 场 面 。 站 在 我 身边 的 是 一位 妇 女 .眼神 有 些 茫然 和 牵 挂 。 一会 儿 , 看 见 一个 大 小伙 子推 着行 李 车 。 不 我 气冲 冲地 向她 走 来 . 好 气地 对她 嚷 嚷 道 :都 是 你 . 我 没 “ 让 带, ! 带 都超 重啦 ! 只听 见她 f “ 了 多少 ? 语 气小 ” " 超 l: ” 心 而谨 慎 , 像 过错 都在 自己的 身上 。“0公 斤 !” 好 1 只
要 盲 目羡慕 . 因 为 幸 运 一 定 是 与 方 设 法在 做 着善 事 . .
付 出相 伴 相 随 的 懂 得 付 出 的 人
才 最 幸运 文 中美 琳 达 虽 然 生活 了 想 法 。 贫 困但 是 有 善 心 . 于 帮助 老 人 . 乐
她 无 私 的付 出终 于获 得 了很 大 的 的最 后 一 句 话 , 言 外 之 意 是 什 么 ? 其 回报 读 了此 文 . 知是 否能 给 同 不 学 们 留下 一 些有 益 的 启 示 ?
有 儿子 对母 亲 才会 这样 肆 无忌 惮 、 大吼 大 叫。
盒 里 掏 出来 . 塞 进 箱 里 。儿 子推 着行 李车 走 了 , 又 我 f那 位 母 亲 孩 子 去 哪 里 . 告 诉 我 去 英 国读 书 。她 " l 她 脚 下 的 那 些 东西都 散 落 着 . 泥似 的摊 了一 地 。 稀
伸 长 了脖 子 . 望 眼欲 穿的 心 情 赋 予人 头攒 动 的 前 把 方 不 时便 又 看 见 有 孩 子 匆 匆地 从 里 面 走 出 来 . 给 家长 一 个 渴 望 中 的喜 悦 。不 过 . 发 现 . 匆 出来 的 我 匆
巴黎 的航 班 . 密集得 像 雨 点似 的挤 在 一起 。大概 正赶

中考语文阅读训练之肖复兴专场【含答案】

中考语文阅读训练之肖复兴专场【含答案】

2012中考语文阅读训练之肖复兴专场作家名片肖复兴,当代著名作家,是中国二十世纪80年代以来创作较为活跃、收获颇为丰厚的作家之一。

作者的作品朴实无华,向人们讲述着一个个看上去颇为平常的故事。

而正是在这一系列似乎谁都可能经历的故事中,作者写出了他对生活的独到观感,写出了人的处境,人的精神渴求,写出了社会在其演进发展过程中的细微变化。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我们曾经相爱》、《早恋》、《青春梦幻曲》,中短篇小说集《四月的归来》、《北大荒奇遇》,报告文学集《国际大师和他的妻子》、《多梦时节——肖复兴报告文学集》等,报告文学《海河边的一间小屋》、《生当作人杰》分别获全国第二、三届优秀报告文学奖,近著有《肖复兴自选集》3卷,《肖复兴散文》艺术卷、情感卷等。

《拥你入睡》、《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向往奥运》、《荔枝》、《银色的心愿》、《寻找贝多芬》、《小溪巴赫》等入选大中小学课本。

链接中考《生命的平衡》肖复兴(入选2007年浙江绍兴市中考语文试题);《喝得很慢的土豆汤》肖复兴(入选2008年江苏淮安市中考语文试题);《前方遭遇塌方》肖复兴(入选2009年河南省中考语文试题);《母亲》肖复兴(入选2009年湖南娄底市中考语文试题)。

点击心灵·感受真爱超重肖复兴那天到机场送人,飞往法兰克福、伦敦、罗马和巴黎的航班,密集得像雨点似的挤在一起。

大概正赶上暑假结束,大学开学在即,到处可以看到推着装有大行李箱推车的学生们,送行的父母特别多。

不时有孩子进到里面去办理登机手续,家长只能够站在候机厅里等,“儿行千里母担忧”,他们都伸长了脖子,把望眼欲穿的心情赋予人头攒动的前方。

不时便又看见有孩子匆匆地从里面走出来,给家长一个渴望中的喜悦。

不过,我发现,匆匆出来的孩子大多并不是为了和送行的父母再一次告别,也很少见到有孩子对父母依依不舍的场面。

站在我身边的是一位妇女,眼神有些茫然和牵挂。

不一会儿,我看见一个大小伙子推着行李车,气冲冲地向她走来,没好气地对她嚷嚷道:“都是你,让我带,带!都超重啦!”只听见她问:“超了多少?”语气小心而谨慎,好像过错都在自己的身上。

2012中考语文 现代文“名家名作”美读与精练之肖复兴

2012中考语文 现代文“名家名作”美读与精练之肖复兴

2012中考语文现代文“名家名作”美读与精练之肖复兴作者简介:肖复兴,1947年生,中国著名作家,原籍河北沧州人。

早年,母亲病逝。

1966年高中毕业于北京汇文中学;1968年到北大荒插队;1982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

已出版50余种书,曾多次获全国及北京、上海地区优秀文学奖。

近著有《肖复兴自选集》3卷,《肖复兴散文》艺术卷、情感卷等。

肖复兴是中国八十年代以来创作较为活跃,收获颇为丰厚的作家之一,是新时期最早进行体育题材创作并卓有成绩的作家之一,他30年坚持体育文学的创作,直至今日。

评论作者的作品朴实无华,向人们讲述着一个个看上去颇为平常的故事。

而正是在这一系列似乎谁都可能经历过的故事中,作者写出了他对生活的独到观感,写出了人的处境,人的精神渴求,写出了社会在其演进发展过程中的细微变化。

创作领域肖复兴的散文创作涉猎范围很广,有有关风土人情、自然境界及音乐艺术的记述作品。

在作品中,作者文笔细腻,意味隽永,写出了水之经典、山之精魂、音乐之永恒,引导读者漫游于自由广阔的艺术天地。

自评:人之命运肖复兴,曾经当过十年的记者。

他说:“人其实是很脆弱的,伤怀往事,尤其是蹉跎的青春往事,心里的感受无可言说。

我知道,无论过去是对是错,是可以伤感,还是可以悔恨,都是不可追回的了。

人可以回过头往后看,但路却总是要往前走。

过去的路是一张弓,只能弹射得我们向前飞奔,这就是我们无法逃避又不可选择的命运。

”生命需要平衡肖复兴⑴无论什么样的生命,在短促或漫长的人生中都需要平衡,并且都会在最终得到平衡的。

眼睛瞎了,意大利的安德烈·切波里却成为了著名的盲人歌唱家;。

个子高的,如姚明,自然成就了他的事业,他可以到美国的NBA去打篮球,风光无限;个子矮的,如拿破仑,按现在的标准大概得是二等残废了,但却不妨碍他成为盖世的英雄。

⑵这就像《红楼梦》里所说的:大有大的难处,小有小的好处。

这也就像伊索寓言里所讲的:高高的长颈鹿可以吃得着高高树上的叶子,却没办法走进院子矮小的门;矮矮的山羊吃不着高高树枝上的叶子,却轻而易举地走进了矮小的门。

现代文阅读之肖复兴作品整理

现代文阅读之肖复兴作品整理

作者印象肖复兴,1947年生,北京人,1966年高中毕业于北京汇文中学,1982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

当过大、中、小学教师,曾任《小说选刊》副主编。

现任《人民文学》杂志社副主编。

已出版50余种书,曾多次获全国及北京、上海地区优秀文学奖。

近著有《肖复兴自选集》3卷,《肖复兴散文》艺术卷、情感卷等。

以心灵解析大干世界,以思想感悟芸芸众生。

他从上个世纪80年代以“韧青作家"步人文坛,他的创作一直颇为活跃,以对人生状态的准确描摹、对社会生活的深刻透视为人们所注目。

肖复兴的散文创作涉及范围很广,文笔细腻,意味隽永,写出了水之经典、山之精魂、乐之永恒,引导读者漫游于自由广阔的文学艺术天地。

链接中考中考回眸《桂花》2002年山东淄博中考卷,《母亲》2003年内蒙古呼和浩特、2009年湖南娄底中考卷,《宽容是一种爱》2006年江苏徐州中考卷,《聪明只是一张漂亮的糖纸》2006年广西南宁中考卷,《德天瀑布(节选)》2007年广西崇左中考卷,《花边饺子》2007年山西临汾中考卷,《生命的平衡》2007年浙江绍兴中考卷,《喝得很慢的土豆汤》2008年江苏淮安中考卷,《前方遭遇塌方》2009年河南省中考卷,《去远方》2010年江苏盐城中考卷,《荔枝》2010年江苏淮安中考卷。

真题回放√《雪人》阅读答案肖复兴今年冬天,北京下了场大雪。

雪一下子堆得老厚,白皑皑的,路上像铺了一层绒绒的地毯,这真是北京城难得见到的美景。

那天清早,我看见路旁一家小餐馆前堆起了一个雪人,是在这家餐馆打工的几个外地年轻人冒着严寒堆起来的,他们冻得满脸通红却堆得兴致勃勃。

雪人挺漂亮,胡萝卜插成的鼻子,彩纸做成的眼睛,用花花绿绿的挂历叠成的蓓蕾帽,手臂里还夹着一根长长的树枝,枝头上挂着几个彩色的气球和几片彩色布条做成的小旗子……雪人融入了几个外地年轻人尽情的想像,是冬天和他们彼此赠予的最好的礼物了。

那时,天上的雪花正在飘飘洒洒,街头一片冰清玉洁,宛若童话的世界。

初中语文聚焦中考热点作家——肖复兴

初中语文聚焦中考热点作家——肖复兴

聚焦中考热点作家——肖复兴江苏周俊根【作家名片】姓名:肖复兴出生年:1947年籍贯:北京简历:1966年高中毕业于北京汇文中学;1968年到北大荒插队;1982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

当过大中小学教师,曾任《小说选刊》副主编。

现任《人民大学》杂志社副主编。

成就:已出版长篇小说、中短篇小说集、报告文学集、散文随笔集和理论集80余部,曾多次获得全国及北京、上海地区优秀文学奖。

著有长篇小说《我们曾经相爱》《早恋》《青春梦幻曲》,中短篇小说集《四月的归来》《北大荒奇遇》等。

风格:肖复兴的散文创作涉猎范围很广,放要有风土人情、自然境界及音乐艺术的记述作品。

在作品中,作者文笔细腻,意味隽永,写出了水之经典、山之精魂、音乐之永恒,引导读者漫游于自由广阔的艺术天地。

作者语:人其实是很脆弱的,伤怀往事,尤其是蹉跎的青春往事,心里的感受无可言说。

我知道,无论过去是对还是错,是可以伤感,还是可以悔恨,都是不可追回了。

人可以回过头往后看,但路却总是要往前走。

过去的路是一张弓,只能弹射得我们向前飞奔,这就是我们无法逃避又不可选择的命运。

【深入了解】停电的雨夜里,在烛光下,读着肖复兴的《触摸往事》,只觉得时空闪回,孕生出不知今夕是何年的心情。

这个世界什么都像走马灯似的变幻无穷,走入《触摸往事》,惊觉肖复兴依然恪守一贯的叙事风格:平淡无奇,自由而又节制,不媚俗,不故作姿态,不哗众取宠,坦率、真诚、亲切,就像和天涯咫尺如水相交的朋友聊天,使你瞬间就会对他的故事拥有一种亲和力。

——林建高《夜读肖复兴》有朋友得知我认识著名作家肖复兴,很兴奋地问我:“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啊?”我想了想,说:“是一个很好的人。

”是的,他在我的印象中,真诚、善良、爱憎分明而又随和热情,对我这样的年轻人,一点都不摆大作家的架子,让我更加觉得他的平易近人。

当然,这一切在我拜读了他的新作《黑白记忆》之后有了新的解释。

原来,他的宽厚与谦和、真挚与友善,他写到美好时的如歌悠扬与写到丑恶时的嫉世愤笔,都与他的这一段在黑土地上度过的青春有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家11 肖复兴一、人物简介肖复兴,1947年出生,中国著名作家,原籍河北沧州,现居北京,1968年到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现今北大荒农垦)插队知青,曾任《人民文学》杂志社副主编,国务院新闻办《中国网》专栏作家。

二、代表作品《音乐笔记》获首届冰心散文奖《海河边的一间小屋》获全国第二届优秀报告文学奖《生当作人杰》获全国第三届优秀报告文学奖《忆秦娥》获第三届老舍散文奖《童非素描》获第一届全国体育报告文学一等奖《国际大师和他的妻子》曾入选加拿大大学中文教材。

《肖复兴自选集》中《拥你入睡》被编入人教版中学课本。

三、社会评价肖复兴写着普通人的形象,不是用平面的、静止的单一写法,而注意生活的纷纭复杂与人物多样的性格,给读者一种立体感。

肖复兴作为社会主义新人,尤其为普通人立传,在写作时不满足于传统写法而力图有所创新,一直努力追求报告文学的真实性与文学性。

肖复兴是中国八十年代以来创作较为活跃,收获颇为丰厚的作家之一,是新时期最早进行体育题材创作并卓有成绩的作家之一,30年坚持体育文学的创作,直至今日。

肖复兴①在家里,母亲最爱呆的地方就是窗前。

②自从搬进楼房,母亲就很少下楼,我们都嘱咐她,她自己也格外注意:楼层高、楼梯陡,自己老了,如果磕着碰着就会给孩子添麻烦。

每天我们在家的时候,她和我们一起忙家务,手脚不闲;我们一上班,孩子一上学,家里只剩下她一个人时,大部分时间,她就呆在窗前。

③那时,母亲的房间,一张床紧靠着窗子,那扇朝南的窗子很大,几乎占了一面墙,母亲坐在床上,靠着被子,窗前的一切就一览无余。

阳光总是那样灿烂,透过窗子照得母亲全身暖洋洋的,母亲就像向日葵似的特别爱追着太阳烤,让身子有暖烘烘的感觉。

有时候,不知不觉她就依着被子上睡着了。

一个盹打过来,睁开眼睛,她会接着望窗外。

④窗外有一条还没有完全修好的马路,马路对面是一片工地,恐龙似的脚手架簇拥着正在盖起的楼房,【A】切割着那片湛蓝湛蓝的天空,遮挡了远处的视线,由于马路没有完全修好,来往的车辆不多,人也很少,窗前大部分时间是安静的,只有太阳在悄悄地移动,从窗子这边移到另一边,然后移到窗后面,留给母亲一片阴凉。

⑤我们回家,只要走到楼前,抬头望一下那扇窗子就能看见母亲的身影。

窗子开着的时候,母亲花白的头发会迎风摆动,窗框就像恰到好处的画框,等我们爬上楼梯,还.没掏出钥匙,门已经..开了,母亲站在门口,不用说,我们从楼下看见母亲时,母亲也看见了我们。

那时候,我们永远不怕忘记带房门钥匙,有母亲在窗前守候着,门后面总会有一张温暖的脸庞,有时候我们晚上很晚才回家,楼下已经黑乎乎一片了,窗前的母亲也能看见我们,其实,母亲早就老眼昏花,不过是凭感觉而已,可她的感觉从来都是十拿九稳,她总是那样及时地出现在家门的后面,替我们早早地打开门。

⑥母亲最大的乐趣,是对我们讲她这一天在窗前看见的新闻。

她会告诉我们,今天马路上开过来的汽车比往常多了几辆;今天对面的路边卸下好多的沙子;今天咱们这边的马路边栽了小树苗;今天她的小孙子放学和同学一前一后追赶着,像一阵风似的;今天还有几只麻雀落在咱家的窗台上……都是些平淡无奇的小事,但她有枣子一棍子,没枣子一棒子地讲起来时津津有味。

⑦母亲不爱看电视,总说她看不懂那玩意儿,但她看得懂窗前这一切,这一切都像是放电影似的,演着重复的和不重复的琐琐碎碎的故事,沟通着她和外界的联系。

有时候,望着窗前的一切,她会生出一些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联想,大多是些陈年往事,不过是过去住平房时的陈芝麻烂谷子,就是沉淀在农村老家时,她年轻的回忆。

听母亲讲述那些八竿子都打不到一起的事情,让我感到岁月的流逝,人生的沧桑就是这样在她的眼睛里和窗前闪现着。

有时候,我偶尔会想,要是把母亲的这些都写下来,那才是真正的意识流呢。

⑧母亲在这座新楼里一共住了五年。

母亲去世后,好长一段时间,我出门总是忘记带钥匙,而每一次回家走到楼下的时候,我也总是习惯地望望楼上的那扇窗,【B】可那空荡荡的窗像是没有画幅的镜框,像是没有了牙齿的瘪嘴。

⑨这时,我才明白那五年里窗前母亲的身影对我们是多么的珍贵而温馨;才明白窗前有母亲的回忆,也有我们的回忆;当然,更明白了:只要母亲在,家里的窗前就会有母亲的身影。

那是每个家庭里无声却最动人的一幅画。

1.文章开篇说“在家里,母亲最爱呆的地方就是窗前”,请结合全文,分析其中的原因。

2.揣摩文中两处画线的句子,然后回答问题。

(1)体味【A】句中“切割”一词所包含的人物的思想感情。

(2)【B】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它的表达效果。

3.文章第⑥段说母亲最大的乐趣,是对子女讲她这一天在窗前看见的“新闻”,又说那“都是些平淡无奇的小事”,前后是否矛盾?为什么?4.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文章结尾的妙处。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春雪中的邂逅①虎年立春过去一个多星期,忽然铺天盖地下了一场大雪。

北京的冬天,多年没有见过这样大的雪了,更不要说在早春时节了。

②冒着大雪去天坛,衬着飘飞的白雪,红墙碧瓦的天坛一定分外漂亮。

没想到英雄所见略同,和我想法一样的人那么多。

想起春节前来时,这里没有多少人,清静得犹如世外桃源,连挂在北天门前那两排银杏树上的红灯笼都显得格外寂寞,在寒风中无声地摇晃。

③想想如今手机流行,拍照变得方便,人人都成了摄影家,更何况专业的单反相机也成了不少人的装备,趋之若鹜来天坛拍雪景的人自然便多了。

这已经成为天坛的一景。

我坐在双环亭走廊的长椅上,这里平常人不多,今天人也多了起来,都是在双环亭前和对面小山上的扇亭前后拍照的。

坐在双环亭里的人,几乎都是如我一样的老头老太太,看着年轻人在纷飞的大雪中嬉戏,手机和相机像手中的宠物一样,在雪花中一闪一闪地跳跃。

坐在我身边的,也是一个老头。

我来的时候他就坐在这里,大概时间久了,显得有点寂寞孤单,便和我没话找话聊了起来,方知他比我小两届,68年老高一的,当年和我一样,也去了北大荒,是到了密山。

北大荒,一下子让我们之间的距离缩短了。

其实,当时我在七星,密山离我们那里很远。

④我们便聊了起来,越聊话越密。

他很爱说话,话如长长的流水,流个没完。

我听明白了,他是来参加他们队上知青聚会的,同班的七个同学说好了,今天来天坛双环亭这儿聚会,在天坛转转,拍拍照、聊聊天,中午去天坛东门的大碗居吃饭。

当初,他们七个同学坐着同一趟绿皮火车,到北大荒后分配到同一个生产队。

别看他们离开北大荒回北京的年头不一样,回到北京后工作不一样,有人当了个小官,有人发了点儿小财,有人早早下了岗,有人买了宽敞的楼房,有人还住在胡同的平房里……不管怎么说,七个人的友情一直延续至今,从1967年到北大荒算起,有55年的历史,时间可是不算短了。

⑤都快中午了,除了他,那六位一个还没来。

他显得有些沮丧,拍拍书包,对我说:北大荒酒我都带来了,准备中午喝呢!咱们军川农场出的北大荒酒,你知道,最地道,我是专门跑到咱们北大荒酒驻京办事处买的呢……我劝他:雪下得太大了!也是,没想到今儿雪下得这么大,你瞅瞅我们定的这日子!他对我自嘲地苦笑,又对我说:好几个哥们儿住得远,今天这路上肯定堵车,兴许都得晚点儿了。

我忙点头说;那是!别着急,再等等。

大家伙儿都好多年没见了,本来说是前两年就聚聚的,谁想这疫情一闹就闹了两年多,聚会一拖再拖,一直拖到了今天,又赶上下了这么大的雪!这样的聚会,对你们更有意义!我宽慰他。

这时候,他的手机响了。

接了电话,是他的同学打来的,告诉他来不了了。

放下电话,他对我说:他家住得最远,清华那边的五道口呢!又来了个电话,另一个同学打来的,嗓门儿挺大,我都听见了;也来不了了,家里人拉着他非要到颐和园拍雪景,人正在去颐和园的路上堵着呢!少了俩!他冲我说,显然有点不甘心,拿手机给另一个同学打电话,铃声响半天,没有人接。

他有些扫兴,又给另一个同学拨电话,这一回接通了,对方抱歉地说来不了,实在没辙呀,这么大的雪,咱们改个日子吧!他放下电话,不再打了。

⑥坐了一会儿,突然,他站起身来对我说:这么大的雪,我本来也不想来的。

我老伴说我,这么大的雪,再摔个跟头,摔断了腿……可我一想,今天这日子是我定的,天坛这地方也是我定的呀!叹了口气,他又对我说:你说那时候咱们北大荒的雪得有多大呀,比这时候大多了吧?那年冬天,一个哥们儿被推举上大学,我们给这哥们儿送行,在农场场部包下了小饭馆,下那么大的雪,跑十几里地,不也是都去了吗?我劝他:此一时彼一时了,兄弟,那时候咱们多大岁数,现在又多大岁数了?是!是!他连连称是。

说着,他看看手表,站起身来,看样子不想再等了。

不再等等了?他冲我无奈地摇摇头,背着书包便出了双环亭。

⑦雪依旧纷纷扬扬,漫天皆白,遮挡住了不远处的树木和小径。

望着他的身影消失在茫茫的大雪中,我心里有些感慨,知青的身份认同,只在曾经的同在北大荒的日子里;知青之间的友情美好,只在回忆中。

知青一代毕竟老了,几十年的岁月无情,各自的命运轨迹已经大不相同,思想情感以及价值观与当年在北大荒时更是大不相同。

如果还能有友情存在,在五十多年时光的磨洗中,也会如桌椅的漆皮一样,即便没有磕碰,也容易脱落。

现在想想那时候的友情,像是看一张老照片,或者一幅还挺漂亮的画罢了。

热衷聚会的知青,沉湎友情的知青,是那么可爱可敬,只是,如此缅怀和钟情的纯粹友情,如今已经变得极其稀少。

如古人王子猷雪夜远路访友,只能是前朝旧梦。

⑧没有任何利害关系和欲求的纯粹友情,只能在我们的回忆里。

在回忆里,友情才会显得那样美好。

时间,为友情磨出了包浆。

(文/肖复兴,有删改)5.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请概括回答。

6.第②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7.从描写的角度赏析第⑥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

8.如何理解文章第⑧段句子的含义?9.知青老人的这次“聚会”触发了你怎样的感悟和联想?请写下来。

(不超出所给的字格)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拥你入睡肖复兴①儿子上初一以后,忽然一下子长大了。

换内裤,要躲在被子里换;洗澡,再也不用妈妈帮助洗,连我帮他搓搓后背都不用了。

②我知道,儿子长大了,像日子一样无可奈何地长大了。

原来拥有的天然的肌肤之亲和无所顾忌的亲昵,都被儿子这长大拉开了距离,变得有些羞涩了。

任何事物都有一些失去,才有一些得到吧?③有一天下午,儿子复习功课,累了,躺在我的床上看电视,刚看了一会儿眼皮就打架了。

他忽然翻了一个身,倚在我的怀里,让我搂着他睡上一觉,迷迷糊糊中嘱咐我一句:“一小时后叫我,我还得复习呢!”④我有些受宠若惊....。

许久,许久,儿子没有这种亲昵的动作了。

以前,就是一早睡醒了,他还要光着小屁股钻进你的被窝里,和你腻乎腻乎。

现在,让你搂着他像搂着只小猫一样入睡,简直类似天方夜谭了。

⑤莫非睡意朦胧中,儿子一下子失去了现实,跌进了逝去的童年,记忆深处掀起了清新动人的一角?让他情不由己地拾蘑菇一样拾起他现在并不是想拒绝的往日温馨?⑥儿子确实像小猫一样睡在我的怀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