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知识点:万有引力公式
【高中物理】高中物理学习方法之万有引力公式

【高中物理】高中物理学习方法之万有引力公式
1.开普勒第三定律:t2/r3=k(=4π2/gm){r:轨道半径,t:周期,k:常量(与行星质量
无关,取决于中心天体的质量)}
2.万有引力定律:f=gm1m2/r2(g=6.67×10-11n?m2/kg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3.天体上的重力和重力加速度:gmm/r2=mg;g=gm/r2{r:天体半径(m),m:天体质量(kg)}
4.卫星绕行速度、角速度、周期:v=(gm/r)1/2;ω=(gm/r3)1/2;t=2π(r3/gm)1/2{m:中心天体质量}
5.第一(二、三)宇宙速度v1=(g地r地)1/2=(gm/r
地)1/2=7.9km/s;v2=11.2km/s;v3=16.7km/s
6.地球同步卫星gmm/(r地+h)2=m4π2(r地+h)/t2{h≈36000km,h:距地球表面的高度,r地:地球的半径}
备注:(1)天体运动所需的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更多,f向=f万;
(2)应用万有引力定律可估算天体的质量密度等;
(3)地球同步卫星就可以运转于赤道飞过,运转周期和地球进动周期相同;
(4)卫星轨道半径变小时,势能变小、动能变大、速度变大、周期变小(一同三反);
(5)地球卫星的最小环绕速度和最轻升空速度均为7.9km/s。
本文就是为大家整理的
高中物理
学习方法之万有引力公式,希望能为大家的学习带来帮助,不断进步,取得优异的成绩。
高中万有引力公式

高中万有引力公式万有引力公式是描述物体之间相互引力大小的公式,由英国物理学家牛顿在1687年提出。
公式的表述是:F = G * (m1 * m2) / r^2,其中F为相互作用的引力大小,m1和m2为两个物体的质量,r为它们中心的距离,G为万有引力常数。
万有引力公式的原理是基于质量对空间的弯曲和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得出。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物体之间的力是相互的,即物体A受到物体B的吸引力的也会对物体B产生同样大小的吸引力。
万有引力公式是将两个物体的质量和它们的距离之间的关系转化为了作用在它们之间的力的大小。
它说明,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与它们的质量成正比,与它们之间的距离平方成反比,即增加物体的质量或减小它们之间的距离,会使引力变强。
万有引力公式具有广泛的实际应用场景,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描述天体之间的相互吸引。
在天文学中,这个公式用于计算行星之间的引力,预测天体的运动轨迹,解释星系的形成和演化等问题。
万有引力公式可以用来解释地球绕太阳运动的原理,以及月球围绕地球运动的原理。
它也可以用来解释彗星的轨迹,预测彗星何时经过地球。
在航天工程中,也需要使用万有引力公式来计算行星、卫星等天体的轨道,为宇宙探索和航天工程提供重要理论支持。
万有引力公式也被应用于地球物理学中,研究地球内部物质运动和地震活动,以及环境科学中,研究海洋和大气的运动和变化。
在这些领域,万有引力公式被用来计算物体之间的引力大小和方向,分析地球和海洋、大气之间的相互作用,研究地球自转、海洋洋流和大气环流等基本过程。
万有引力公式是描述自然界中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重要公式,具有广泛的实际应用场景。
作为大学教授,我们应该深入理解万有引力公式的原理和应用,将其与其他学科知识相结合,为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应用能力做出贡献。
高中物理万有引力公式的知识点

高中物理万有引力公式的知识点1.开普勒第三定律:T2/R3=K(=4π2/GM){R:轨道半径,T:周期,K:常量(与行星质量无关,取决于中心天体的质量)}2.万有引力定律:F=Gm1m2/r2 (G=6.6710-11N&;m2/kg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3.天体上的重力和重力加速度:GMm/R2=mg;g=GM/R2 {R:天体半径(m),M:天体质量(kg)}4.卫星绕行速度、角速度、周期:V=(GM/r)1/2;ω=(GM/r3)1/2;T=2π(r3/GM)1/2{M:中心天体质量}5.第一(二、三)宇宙速度V1=(g地r地)1/2=(GM/r地)1/2=7.9km/s;V2=11.2km/s;V3=16.7km/s6.地球同步卫星GMm/(r地+h)2=m4π2(r地+h)/T2{h≈36000km,h:距地球表面的高度,r地:地球的半径}注:(1)天体运动所需的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F向=F万;(2)应用万有引力定律可估算天体的质量密度等;(3)地球同步卫星只能运行于赤道上空,运行周期和地球自转周期相同;(4)卫星轨道半径变小时,势能变小、动能变大、速度变大、周期变小(一同三反);(5)地球卫星的最大环绕速度和最小发射速度均为7.9km/s。
拓展阅读一、运动的描述1.物体模型用质点,忽略形状和大小;地球公转当质点,地球自转要大小。
物体位置的变化,准确描述用位移,运动快慢S比t,a用Δv与t比。
2.运用一般公式法,平均速度是简法,中间时刻速度法,初速度零比例法,再加几何像法,求解运动好方法。
自由落体是实例,初速为零a等g.竖直上抛知初速,上升最高心有数,飞行时间上下回,整个过程匀减速。
中心时刻的速度,平均速度相等数;求加速度有好方,ΔS等aT平方。
3.速度决定物体动,速度加速度方向中,同向加速反向减,垂直拐弯莫前冲。
二、力1.解力学题堡垒坚,受力分析是关键;分析受力性质力,根据效果来处理。
高中物理万有引力定律公式

三一文库()/高三〔高中物理万有引力定律公式〕
1.开普勒第三定律:T2/R3=K(=4#2/GM){R:轨道半径,
T:周期,K:常量(与行星质量无关,取决于中心天体的质
量)}
2.万有引力定律:F=Gm1m2/r2 (G=6.67#10-11N#m2/kg2,
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3.天体上的重力和重力加速度:GMm/R2=mg;g=GM/R2 {R:
天体半径(m),M:天体质量(kg)}
第1页共3页
4.卫星绕行速度、角速度、周期:
V=(GM/r)1/2;#=(GM/r3)1/2;T=2#(r3/GM)1/2{M:中心天体
质量}
5.第一(二、三)宇宙速度V1=(g地r地)1/2=(GM/r
地)1/2=7.9km/s;V2=11.2km/s;V3=16.7km/s
6.地球同步卫星GMm/(r地+h)2=m4#2(r地
+h)/T2{h#36000km,h:距地球表面的高度,r地:地球的半
径}
注:
(1)天体运动所需的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F向=F万;
(2)应用万有引力定律可估算天体的质量密度等;
23。
高中物理万有引力定律公式

高中物理万有引力定律公式万有引力定律是高中物理力学中的重要定律,有哪些公式需要掌握呢?下面店铺给高中带来物理万有引力定律公式,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物理万有引力定律公式1.开普勒第三定律:T2/R3=K(=4π2/GM){R:轨道半径,T:周期,K:常量(与行星质量无关,取决于中心天体的质量)}2.万有引力定律:F=Gm1m2/r2 (G=6.67×10-11N•m2/kg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3.天体上的重力和重力加速度:GMm/R2=mg;g=GM/R2 {R:天体半径(m),M:天体质量(kg)}4.卫星绕行速度、角速度、周期:V=(GM/r)1/2;ω=(GM/r3)1/2;T=2π(r3/GM)1/2{M:中心天体质量}5.第一(二、三)宇宙速度V1=(g地r地)1/2=(GM/r 地)1/2=7.9km/s;V2=11.2km/s;V3=16.7km/s6.地球同步卫星GMm/(r地+h)2=m4π2(r地+h)/T2{h≈36000km,h:距地球表面的高度,r地:地球的半径}注:(1)天体运动所需的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F向=F万;(2)应用万有引力定律可估算天体的质量密度等;(3)地球同步卫星只能运行于赤道上空,运行周期和地球自转周期相同;(4)卫星轨道半径变小时,势能变小、动能变大、速度变大、周期变小(一同三反);(5)地球卫星的最大环绕速度和最小发射速度均为7.9km/s。
高中物理万有引力定律知识点(1)内容:宇宙间的一切物体都是互相吸引的,两个物体间的引力大小跟它们的质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2)适用条件:①严格地说,万有引力定律只适用于质点间的相互作用;②两个质量分布均匀的球体间的相互作用,也可用本定律来计算,其中r是两个球体球心间的距离;③一个均匀球体与球外一个质点的万有引力也适用,其中r为球心到质点间的距离;④两个物体间的距离远远大于物体本身的大小时,公式也近似适用,其中r为两物体质心间的距离。
高中高三物理知识点之万有引力公式

高中高三物理知识点之万有引力公式
查字典物理网整理了高三物理知识点之万有引力公式,期望大伙儿能帮到大伙儿,在空余时刻进行复习。
1.开普勒第三定律:T2/R3=K(=42/GM){R:轨道半径,T:周期,K:常量(与行星质量无关,取决于中心天体的质量)}
2.万有引力定律:F=Gm1m2/r2 (G=6.6710-11Nm2/kg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3.天体上的重力和重力加速度:GMm/R2=mg;g=GM/R2 {R:天体半径(m),M:天体质量(kg)}
4.卫星绕行速度、角速度、周期:V=(GM/r)1/2;=(GM/r3)1/2;T=2(r3/GM) 1/2{M:中心天体质量}
5.第一(二、三)宇宙速度V1=(g地r地)1/2=(GM/r地)1/2=7.9km/s;V2=1 1.2km/s;V3
=16.7km/s
6.地球同步卫星GMm/(r地+h)2=m42(r地+h)/T2{h36000km,h:距地球表面的高度,r地:地球的半径}
注:
(1)天体运动所需的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F向=F万;
(2)应用万有引力定律可估算天体的质量密度等;
(3)地球同步卫星只能运行于赤道上空,运行周期和地球自转周期相同;
(4)卫星轨道半径变小时,势能变小、动能变大、速度变大、周期变小(一同三反);
(5)地球卫星的最大围绕速度和最小发射速度均为7.9km/s。
以上确实是高三物理知识点之万有引力公式,期望能关心到大伙儿。
高一物理知识点万有引力公式

高一物理知识点万有引力公式
高中是每位家长和孩子人生的转折,为了帮助考生更好的备考高考,为你整理了高一物理知识点:万有引力公式。
1.开普勒第三定律:T2/R3=K(=42/GM){R:轨道半径,T:周期,K:常量(与行星质量无关,取决于中心天体的质量)}
2.万有引力定律:F=Gm1m2/r2 (G=6.6710-11Nm2/kg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3.天体上的重力和重力加速度:GMm/R2=mg;g=GM/R2 {R:天体半径(m),M:天体质量(kg)}
4.卫星绕行速度、角速度、周期:
V=(GM/r)1/2;=(GM/r3)1/2;T=2(r3/GM)1/2{M:中心天体质量}
5.第一(二、三)宇宙速度V1=(g地r地)1/2=(GM/r
地)1/2=7.9km/s;V2=11.2km/s;V3
=16.7km/s
6.地球同步卫星GMm/(r地+h)2=m42(r地+h)/T2{h36000km,h:距地球表面的高度,r地:地球的半径}
注:
(1)天体运动所需的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F向=F万;
(2)应用万有引力定律可估算天体的质量密度等;
(3)地球同步卫星只能运行于赤道上空,运行周期和地球自转周期相同;
(4)卫星轨道半径变小时,势能变小、动能变大、速度变大、周期变小(一同三反);
(5)地球卫星的最大环绕速度和最小发射速度均为7.9km/s。
高一物理知识点:万有引力公式,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高中物理万有引力公式归纳

高中物理万有引力公式归纳万有引力公式是物理学中描述引力相互作用的基本公式,由牛顿在17世纪提出。
它可以被总结为以下形式:F=G*(m1*m2)/r^2其中,F是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G是引力常数,m1和m2是两个物体的质量,r是它们之间的距离。
万有引力公式的推导可以通过如下几个步骤来实现:第一步:推导出两个物体之间引力与它们的质量有关。
我们首先考虑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这个引力应该正比于它们的质量。
假设物体1和物体2的质量分别是m1和m2,我们可以写出引力F与它们的质量之间的比例关系:F∝m1F∝m2第二步:推导引力与两个物体之间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牛顿猜想,引力可能与两个物体之间的距离有关。
我们可以研究两个物体之间的距离对引力的影响。
假设两个物体之间的距离是r,我们可以写出引力F与它们之间距离的平方的反比关系:F∝1/r^2第三步:引入比例常数G。
为了建立引力公式,我们需要确定一个比例常数,用于确保引力公式的准确性。
这个常数称为引力常数G。
所以我们可以将上述两个关系式表达为:F=G*m1*m2/r^2其中,G是引力常数,它的数值是6.67 × 10^-11 N m^2 / kg^2万有引力公式的归纳可以通过以下几点来说明:1.根据万有引力公式,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正比于它们的质量的乘积。
这意味着如果两个物体的质量增加,引力也将增加;如果一个物体的质量增加,而另一个物体的质量不变,则引力的增加将与质量的增加成正比。
2.引力与两个物体之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这意味着当两个物体之间的距离增加时,引力将减小;当两个物体之间的距离减小时,引力将增加。
引力的减弱率与距离的平方成正比。
3.引力是一个吸引力,总是作用在两个物体之间,方向指向彼此。
这是因为万有引力是质量间的相互作用,它们通过形成引力场而相互吸引。
4.引力是所有物体之间都存在的,即使物体的质量非常小。
它是宇宙中保持物体运动的重要力量,它主导着天体系统的运动,例如行星绕太阳的运动、卫星绕行星的运动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物理知识点:万有引力公式
1.开普勒第三定律:T2/R3=K(=4π2/GM){R:轨道半径,T:周期,K:常量(与行星质量无关,取决于中心天体的质量)}
2.万有引力定律:F=Gm1m2/r2 (G=6.67×10-11N•;
m2/kg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3.天体上的重力和重力加速度:GMm/R2=mg;g=GM/R2 {R:天
体半径(m),M:天体质量(kg)}
4.卫星绕行速度、角速度、周期:V=(GM/r)1/2;ω=
(GM/r3)1/2;T=2π(r3/GM)1/2{M:中心天体质量}
5.第一(二、三)宇宙速度V1=(g地r地)1/2=(GM/r地)1/2=
7.9km/s;V2=11.2km/s;V3
=16.7km/s
6.地球同步卫星GMm/(r地+h)2=m4π2(r地+h)/T2{h≈36000km,h:距地球表面的高度,r地:地球的半径}
注:
(1)天体运动所需的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F向=F万;
(2)应用万有引力定律可估算天体的质量密度等;
(3)地球同步卫星只能运行于赤道上空,运行周期和地球自转周期
相同;
(4)卫星轨道半径变小时,势能变小、动能变大、速度变大、周期
变小(一同三反);
(5)地球卫星的环绕速度和最小发射速度均为7.9k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