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控制与现场总线

合集下载

三种工业总线及其中的现场总线

三种工业总线及其中的现场总线

一,工业总线三种基本类型*传感器级总线,即485总线网络*设备级总线,即HART总线网络*现场总线,即FieldBus现场总线网络现场总线定义:现场总线是指以工厂内的测量和控制机器间的数字通讯为主的网现场总线分为以下几种:下面就几种主流的现场总线做一简单介绍。

1、基金会现场总线(FoundationFieldbus 简称FF)这是以美国Fisher-Rousemount公司为首的联合了横河、ABB、西门子、英维斯等80家公司制定的ISP协议和以Honeywell公司为首的联合欧洲等地150余家公司制定的WorldFIP协议于1994年9月合并的。

该总线在过程自动化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基金会现场总线采用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开放化系统互联OSI的简化模型(1,2,7层),即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应用层,另外增加了用户层。

FF分低速H1和高速H2两种通信速率,前者传输速率为31.25Kbit/秒,通信距离可达1900m,可支持总线供电和本质安全防爆环境。

后者传输速率为1Mbit/秒和2.5Mbit/秒,通信距离为750m和500m,支持双绞线、光缆和无线发射,协议符号IEC1158-2标准。

FF的物理媒介的传输信号采用曼切斯特编码。

2、CAN(ControllerAreaNetwork控制器局域网)最早由德国BOSCH公司推出,它广泛用于离散控制领域,其总线规范已被ISO国际标准组织制定为国际标准,得到了Intel、Motorola、NEC等公司的支持。

CAN协议分为二层: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

CAN的信号传输采用短帧结构,传输时间短,具有自动关闭功能,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

CAN支持多主工作方式,并采用了非破坏性总线仲裁技术,通过设置优先级来避免冲突,通讯距离最远可达10KM/5Kbps/s,通讯速率最高可达40M /1Mbp/s,网络节点数实际可达110个。

已有多家公司开发了符合CAN协议的通信芯片。

现场总线技术

现场总线技术
·作为FCS的主干网络,可局域网冗余, 设备冗余。
FF
• 支持单位:现场总线基金会(FisherRosemount等100多家公司)。
• 标准:IEC61158;IEC61784。 • 应用领域:流程工业及其它工业控制。 • 使用情况:已有试点工程投入运行。 • 多家生产各种有FFH1接口的产品,
现场总线标准
• FF • ControlNet • Profibus • P-NET • FFHSE • SwiftNet • WorldFIP • INTERBUS
FFHSE
• 支 持 单 位 : 现 场 总 线 基 金 会 (FisherRosemount等100多家公司)。
• 准 :IEC61158;IEC61784;IEC611313;IEEE80 和 RFC894 的 工 业 标 准 以 太 网;IETF(互联网管理任务要点)。
WorldFIP
• WorldFIP世界工厂仪表协议支持单位: 法国Alstom公司(原Honeywell公司为 北 美 参 加 单 位 , 后 与 FF 合 并 ) 。 标 准 :IEC61158;IEC61784;EN50170(F IP为法国国家标准)。
• 应用领域:电力工业、铁路交通、工业控 制、楼宇自动化。
可以满足系统集成要求。
FF主要性能特点
·IEC支持,开放性好,可互操作性好it/s; ·支持本质安全防爆; ·有数据链路网桥连接与HSE相连。
Profibus
• Profibus-DP • Profibus-PA • Profibus-FMS
Profibus-DP
现场总线系统安全规范
功能块与设备描述规范
• 现场设备信息格式及功能描述规范 称为”行规”(Profile), 行规可有效 实现各种现场设备应用层互联。

什么是现场总线

什么是现场总线

什么是现场总线?随着计算机、控制、通信、网络等技术的发展,作为工业控制数字化、智能化与网络化典型代表的现场总线(FieldBus)技术也得到了发展迅速、影响巨大,引起了工程技术界的普遍兴趣与重视,使计算机控制系统逐步从集散控制系统(DistributedControlSystem DCS)走向以现场总线位基础的分布式现场总线控制系统(FieldbusControlSystem,FC S),被誉为工业自动化领域具有革命性的新技术。

现场总线技术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国际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工业控制技术。

通俗地讲,现场总线就是用在现场的总线技术,和计算机内部的总线概念一样,但是由于现场的特殊环境(如温度,安装条件,干扰等等),不同于计算机通常用于室内,为了区别,所以我们把这种总线称为现场总线。

现场总线是当今自动化领域技术发展的热点之一。

现场总线被誉为自动化领域的计算机局域网1.1、现场总线的特点根据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和美国仪表协会(ISA)对现场总线的定义:现场总线是连接智能现场设备和自动化系统的数字、双向传输、多分支结构的通信网络,它的关键标志是能支持双向多节点、总线式的全数字通讯,具有可靠性高、稳定性好、抗干扰能力强、通信速率快、系统安全、造价低廉、维护成本低等特点。

国际电工协会(IEC)的SP50委员会对现场总线有以下三点要求:(1)同一数据链上过程控制单元(PCU)、PLC等与数字1/0设备互连;(2)现场总线控制器可对总线上的多个操作站、传感器及执行机构等进行数据存取;(3)通信媒体安装费用较低。

SP50委员会提出的两种现场总线结构模型是:●星型总线用短距离、廉价、低速率电缆取代模拟信号传输线●总线型总线数据传输距离长、速率高,采用点对点、点对多点和广播式通信方式2.2、现场总线技术特征现场总线完整地实现了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的集成,具有以下几项技术特征。

(1)现场设备已成为以微处理器为核心的数字化设备,彼此通过传输媒体(双绘线、同轴电缆或光纤)以总线拓扑相连;(2)网络数据通信采用基带传输(即数字数据数字传输),数据传输速率高(为Mbit/s或10Mbit/s级),实时性好,抗干扰能力强;(3)废气了集散控制系统(DCS)中的I/O控制站,将这一级功能分配给通信网络完成;(4)分散的功能模块,便于系统维护、管理与扩展,提高可靠性;(5)开放式互连结构,既可与同层网络相连,也可通过网络互连设备与控制级网络或管理信息级网络相连;(6)互操作性,在遵守同一通信协议的前提下,可将不同厂家的现场设备产品统一组态,构成所需要的网络。

现场总线基本术语(2)

现场总线基本术语(2)

链路主设备(Link Master):具有链路活 动调度器功能的任意设备,它能控制H1现 场总线链路上的通信。一个H1链路上至少 要有一个链路主设备,经过竞争,只有一 个链路主设备被选择作为LAS使用。 基本设备(Basic Device):H1现场总线 网段上不具备控制通信能力的任意设备。 连接对象(Link Object):连接对象包含 同一设备内和不同设备之间链路功能块FB 输入输出参数的信息。链路对象直接链接 到虚拟通信关系VCR。

标准功能块(Standard Function Block): FB是建立在现场总线设备,用于完成所需 控制功能的程序软件。由标准功能块提供 的自动功能包括模拟输入AI、模拟输出AO、 比例/积分/微分(PID)控制等。现场总线 基金会已发布了21个标准功能模块的规范。 在台现场总线设备内可以有多种类型的 功能块,由现场总线基金会规范定义标准 功能块的顺序和参数的定义。


网络(Netword):在基金会现场总线的一些文件中,网 络是包括一个或几个现场总线网段末端到上位机系统的 接口件。

网段(Segment):网段是H1现场总线的一部分,网段被用于 表示在一对终端器之间的电缆和设备,终止于它的特征阻抗。 每个网段可以挂接32各H1设备。在任意两个设备之间,满负 荷的31.25Kbps的电压模式现场总线网段允许的总长度(包括 支线)可达1900米。
现场总线的基本术语
现场总线的基本术语

总线(Bus):位于上位机和现场设备之间的连接多个 网段的H1现场总线电缆,也可通过中继器连接。 现场总线(Fiedbus):在智能测量和控制设备之间的数 字、双向、多站式的通讯链路。它以局域网的形式,为 先进过程控制、远程输入/输出和高速工厂自动化应用 提供服务。

现场总线(重点)

现场总线(重点)

一章1、现场总线:应用在生产现场,在测量控制设备之间实现双向串行多节点数字通信的技术。

2、现场总线技术特点:系统的开放性、互可操作性、通信的实时性和确定性、现场设备的智能与功能自治性、对现场环境的适应性。

3、现场总线的优越性:节省硬件数量与投资、节省安装费用、节省维护开销、用户具有系统集成主动权、提高系统的准确性与可靠性。

4、企业网络系统按功能结构划分为:企业资源规划层ERP、制造执行层MES、现场控制层FCS。

二章1、总线协议:总线上的设备如何使用总线的一套规划。

2、总线主设备:有能力在总线上发起通信的设备。

3、总线仲裁:对总线冲突的处理过程,根据某种裁决规则来确定下一个时刻具有总线占有权的设备。

有集中仲裁和分布式仲裁两种。

4、数据通信系统中,无线传输媒体:电磁波、红外线。

有线媒体:双绞线、电缆、电力线、光缆。

5、工业数据通信中常用数据传输速率9600b/s、31.25kb/s、500kb/s、1mb/s、2.5mb/s、10mb/s、100mb/s。

6、误码率pe:数字通信中二进制码元出现传输出错的概率。

用处:7、增加带宽w并不能无限制地是信道容量增大。

8、模拟数据编码:采用模拟信号的不同幅度、不同频率、不同相位来表达数据的0、1状态。

数字数据编码:用低电平的矩形脉冲信号来表达数据的0、1状态。

9、模拟数据编码的三种编码方法:幅值键控ASK、频移键控FSK、相移键控PSK。

10、曼彻斯特编码定义:数据通信中最常用的一种基带信号编码。

好处:在一个位时间内,其中间点总有一次信号电平的变化,这一信号电平的变化可用来作为节点间的同步信息,无需另外传送同步信息。

11、串行传输:数据流以串行方式逐位地在一条信道上传输。

并行传输:将数据以成组的方式在两条以上的并行通道上传输。

12、同步传输和异步传输是指通信处理中使用时钟信号的不同方式。

13、同步原因:接收方为了能正确恢复位串序列,必须能正确区分出信号中的每一位,区分出每个字符的起始与结束位置,区分出报文帧的起始与结束位置。

工业控制网络(现场总线)

工业控制网络(现场总线)

3.3.1 总线经典电平
3.3.1 总线经典电平
3.3.1 总线经典电平
3.3.1 总线经典电平
3.3.2 LLC子层和MAC子层
LLC子层旳主要功能: 接受过滤是指LLC子层经过对报文整个标识符 或部分标识符旳屏蔽/筛选来决定是否接受报文; 超载告知是指在发生超载条件时,LLC子层发 送超载帧以示通告,从而延迟下一种数据帧或远 程帧; 恢复管理是指在发送期间,对于丢失仲裁旳或 已损旳报文,LLC子层具有自动重发旳功能。
3.2.2.1 CAN节点旳分层构造
3.2.2.2 帧格式和帧类型
1.数据帧 数据帧由7个不同旳位场构成:帧起始、
仲裁场、控制场、数据场、CRC场、应答 场、帧结束
3.2.2.2 帧格式和帧类型
3.2.2.2 帧格式和帧类型
3.2.2.2 帧格式和帧类型
2.远程帧 3.错误帧 4.超载帧 5.帧间空间
3.2.1.4 错误类型和界定
➢填充错误(Stuff Error) 在应使用位填充措施进行编码旳报文中,
出现了第6个连续相同旳位电平时,将检出一 种填充错误。
3.2.1.4 错误类型和界定
➢CRC错误(CRC Error) CRC序列是由发送器完毕旳CRC计算成果
构成旳。接受器以与发送器相同旳措施计算 CRC。假如计算成果与接受到旳CRC序列不 相同,则检出一种CRC错误。
变沿(和在低位速率旳情况下,选择旳“显性”至“隐 性”旳跳变沿)都将被用于重同步。
3.2.1.6 CAN振荡器容差旳提升
为使振荡器容差最大值由目前旳0.5%提升到 1.5%,并与目前CAN指标向前兼容,CAN2.0进 行了下列修正:
1.若一种CAN节点在间歇场旳第3位采样到一种 显性位,则它将此位了解为帧起始位;

【doc】施耐德变频器通过PROFIBUSDP现场总线的网络化控制

【doc】施耐德变频器通过PROFIBUSDP现场总线的网络化控制

施耐德变频器通过PROFIBUS DP现场总线的网络化控制施耐德变频器通过PROFIBUSDP现场总线的网络化控制施耐德变频器通过PROFlBUSDP现场总线的网络化控制摘要本文结合轧管生产线精整区域人工检查区的电气系统,概述了该区域调速系统的主要设备组成和控制系统结构,并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详细地介绍了施耐德A TV58和A TV68变频器如何通过PROFIBUSDP现场总线进行网络化控制以实现工艺生产线的正常运行.何渝(四川托日信息工程公司工程部)一.根据负载类型不同,容量较小的辊道电机选用了A TV58系列变频器,而对大容量的步进机构电动机则选用了A TV68系列变频器.关键词人工检查区A TV58变频器A Tv68变频器2控韦0系统结构0引言传统的变频器控制方式一般是通过本地控制端子(包括模拟量输入口和逻辑输入口)实现对变频器的控制,但通常会带来硬件成本增加,逻辑输入口数量不足, 模拟量传输不稳定,给定精度不够和接线较多等问题. 采用通讯控制方式可以通过串行电缆的简单连接以数字通讯方式实现对变频器的远程控制和监视,不仅降低了系统集成和维护的成本,大大减少布线的数量,而且实现了速度给定的高精度和高稳定性,同时上位机可以连续地对变频器进行监测和控制.1传动调速系统组成在精整区轧管工艺流程中,人T检查区主要是对探伤,测厚后的钢管作进一步的几何尺寸和内,外表面检查.该区域的辅助传动调速系统,用来对辊道和步进输送装置进行调速控制.辊道采用分组集中控制方式,每组辊道由一台变频器控制并由现场辊道开关箱中的自动空气开关对单个电机进行过流和缺相保护,同时每个开关的辅助接点串连在一起接入到区域PLC的输入模板作为该组辊道运行准备好的条件之38PROFIBUS—DP协议是为自动化制造工厂中分布式I/O和现场设备所需要的高速数据通信而设计的,典型的DP配置是单主站结构(即一个系统中只有一个通讯主站),DP主站和DP从站之间的通信基于主一从原理,也就是说,只有当主站请求时总线上的DP从站才可能活动.DP从站被DP主站按轮询表依次访问,DP主站与DP从站间的用户数据可以连续地交换而不需要考虑用户数据的内容.在我们的系统配置中,就采用了此类结构.该系统以SIEMENSS7—300PLC为控制核心,CPU的第二通讯接口和它的远程I/O站(ET200M)及一台OP77B操作员面板通过PROFIBUS—DP现场总线连接以实现数据通讯;而所有的A Tv系列变频器通过图1自动化信息AUTOMA TIONINFORMA TIONPROFIBUS—DP通讯卡连接在通讯模板CP342—5上;通过以太网通讯模板与整个轧管生产线的二级物料跟踪系统进行数据交换.人工检查区控制系统结构如图1所示:3A TV系列变频器的通讯功能A TV一58,A TV一68系列变频器是施耐德电气公司推出的通用型变频器,在其本体上内置了RS485多点通讯的简化Modbus协议接口,同时该变频器内部具有并行总线接口,可以通过插入附加卡的方式扩展变频器的功能.在A TV58系列变频器中提供低速通讯扩展卡接口女口Uni—telway,Mood—bus/Jbus和高速通讯扩展卡接口如Modbu,Profibus—DP,Ethemet等,高速通讯方式除传输速度较高外,另一个显着的特点是所配置的现场总线都符合相应的标准,具有完整的网络体系结构,为用户的系统集PP01PP02PPO3PP04PP05施耐德变频器通过PROFIBUSDP现场总线的网络化控制PPO5这一种参数过程数据对象.参数过程数据对象(PPO型)如图2示.PKW即为参数区域,包含了4个字长,主要用于对变频器内部参数值的读写.PZD区域即为过程数据区,是为控制和监测变频器运行状态而设计的,根据所选择的PPO类型具有不同的长度,如PPO4的PZD数据区长PKwIPZDIINDlEPZD1IPZD2HJ—lPzD5H哪HPzD9IPzI摹1牢I摹2牢I摹3宰I摹4牢摹1牢l摹2牢I摹3牢I摹4牢I摹5牢l摹6牢I摹7牢I摹B牢I摹9牢l摹1o牢fflIlIlIllIIIIllIlIllIlllIlllIllIIlIIlPKW:参t..识荐值PZD:过薯tIPKE:参t舞识符IND:素引PWE:参t值成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性.其中A TV58的DP通讯板型号为VW3一A58307,A TV68的DP通讯板型号为VW3一A68307.4控制系统硬件组态分别配置A TV58和A TV68的GSD文件,在STEP’/ ST,II『:拄.I丰zsW:状盎丰HSW:主最定值HIW:主赛蓐值图2度为6个字长,但通常采用的是2个字长的PZD.选择何种PPO数据格式则依赖于系统的控制要求.当主站向从站发送数据时,PZD用作任务报文,第1个字传送的是变频器的控制字STW,第2个字传送的是主频率设定值HSW.当主站从从站接收数据时,PZD则做为应答报文, 第1个字是变频器的状态字(ZSW),第2个字是主要的运行参数实际值,通常,把它定义为变频器的实际输出频I睫rs3O75^2一cH315-2”口lI3lPROFIB~(I)DP…t…y’t¨(1)●鼻cP3一I1TTTT{5譬cP342-5;i伫)I_IIi0)工_II”)I-15iI8衄i圈}圜lT89■PROFIBUS)DP…t…y’t¨(1o0)T’T’TT配输入输出地址,在程序中通过对这些地址的访问实现对变频器的数据交互.人工检查区电气控制系统硬件组态如图3示.5A TV68变频器对步进机构的远程控制如前所述,对人工检查区内步进机构的调速装置采用的是A TV68系列传动模块.为了减少现场噪音和保护钢管的表面因撞击产生图4损伤,需要对钢管轻拿轻放,但同时又必须保证整条轧管生产线的生产节奏,因此对步进机的控制应符合如图4所示的运动速度曲线.图中可以看出,电机在运转过程中不同的步序有变化的加,减速斜率和转速,故在对变频器的控制中不但需要控制过程数据,还需要对变频器的加减速斜坡参数进行动态改变.所以选择数据格式PPO1.A.变频器内与通讯相关的参数设置:B6.O0选择总线=1PROFIBUSDP:选择通讯协议为PROFIBUSDPB6.01选择远程=1bus:控制命令来源于总线B6.02设置从站地址,该地址设置值必须和在STEP7硬件组态中组态的从站地址保持一致.B6.03总线故障=0仅报警:定义当通讯出现故障时,变频器如何响应.B6.06主给定值1=3f-correction:频率给定值来源于总线.B6.11实际值l=f-output:定义HIW的值为实际施耐德变频器通过PROFIBUSDP现场总线的网络化控制运行频率值.B6-21控制字的第11位定义=36F0rwdfre—verse)::定义该参数后电机才能实现反转控制.F6.02参数访问=1通信连接:变频器的参数通过总线进行访问,定义此项后,键盘对参数的读写被封锁.B.常用控制命令字如图5所示.C7F(HEX)让变频器以一定加速斜率反向运转c.频率的给定在参数c3.01中设置变频器的最大运行频率,该频率值对应于十进制的16384或十六进制的4OOO. HSW1(indecima1):例如,我们需要25HZ,且C3.01=50HZHSW1::8192dec=2000hexD.力Ⅱ,减速斜坡的控制PKW区的四个字分别是PKE,IND,PWE—H, PWE—L,其中PKE中包含了访问的参数的参数号PNU 和任务标记AK.如果被访问的参数是一个32位的数值,PWE—H是高16位,PWE—L则是低16位.系统中加速斜坡参数c2.00的PNU为320,它是一个16的时间常数,如我们将c2.00设置成0.5S(该参数的时间因子是0.Is),各个字对应的值如下:PKE=2140TNn=0圈5PWE~H=0PWE=56A TV58变频器对辊道电机的远程控制对辊道电机的控制相对来说比较简单,主要是正反转的起停控制和频率的给定.A TV58变频器的通讯遵从DRIVECOM标准.其通讯数据长度为28个字节.其中PKW区占8个字节,PZD区中除PZD1~PZD3有特定定义,其余14个字节并未使用.在本系统中,不需要对变频器的参数进行动态的改变,故只使用了PZD1和PZD2.作为输出数据区时,PZD1对应变频器中内部变量地址601自动化信息AUTOMA TIONINFORMA TION(CMDD)一控制命令的寄存器,PZD2对应变量地址603(LFRD)一在线速度给定,值得注意的是,该值给定的转速值而不是通常的频率值;作为输入数据区时,PZD1对应变频器中的内部变量地址602(ETAD)一状态字,PZD2对应变量地址604(FRHD)一实际运行速度,同样,该参数对应的是电机实际的运行转速.A TV58变频器控制的状态图如图6所不:6.1下面我们对几个重要的状态加以说明:(1)接通准备好状态(ETA=16#xx21)变频器仍然被锁定,处于准备接通的等待状态,操作面板上状态显示”NST”.控制寄存器送出”接通”命令(过程3,CMD=16#0007)可进入接通状态,送出”操作使能”命令(过程3A,CMD=16#xxxF)可直接进入操作允许状态,此时变频器开始以给定的转速开始运行.(2)操作允许状态(E—TA=16#xx27)变频器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动力部分有电压输出,操作面板上状态显示“RDY或RUN”等.此时,可以接受控制寄存器送出”正转”(CMD=16#000F),”反转”(CMD=16#080F)等启动命令施耐德变频器通过PROFIBUSDP现场总线的网络化控制图例!进入状态图所有状态状态名称Ol3状态描述|/1日-A=16撑xxx)d接通未准备好故障反应激活“操作面板显示”变频器断电~TA:16#xxxx]转换条件l~STA:I6#xx00lcl故障消失,4故障复位故障CMD=16耵080变频器故障接通禁止/,,15ETA=I6#xxxSl电压禁I卜变频器锁定/CMD=I6~0000ETA:16#xx40l”故障代码或”NST/’机停止)关断电雎禁止9一CMD:16#O0072CMD=I6#0000电压禁止操作面板.或CMD=16#0000快速制动12或苎….一,}CMD=I6#0002电压禁止配置参数修改控制端于(电机停止)停止命令接通准备好CMD=16#0000/变频器等待10或或ETA=I6#xx21l配置参数修改操作面板“NST”(电机停止)s1-0P键或8关断|’控制端子CMD=16#000636关断停止命令CMD=16#0006,接通操作使能3A变频器准备好CMD=I6#XXXFIETA:I6#xx23“RDY”紧急制动激活/紧急制动操作使能45操作禁止ETA=I6#xx07lCMD=I6撑0007“RDY,DEC.DCBCMD=16#XXXF,fJ操作允许紧急制动一/变频器运行CMD=16撑000BIETA=I6#xx2711“RDY,RDY”\示例:CMD=16#000F:正转ETA=1啪627:正常制动,正转,速度到达CMD=16#080F:反转ETA=16#8627:反转,速度到达CMD=16#10OF:斜坡减速制动ETA=16#0227:正转,ACC或DECCMD=160OF:DC注入制动ETA=16#8227:反转,ACC或DECCMD=1蒯加0F:快速制动或”减速制动”(CMD=16#100F),”直流注入制动”(CMD=16#200F),”快速制动”(CMD=16#400F)等停止命令.控制寄存器送出”操作禁止”命令(过程5,CMD=16#0007)~回到接通状态,送出”关断”命令(过程8,CMD=16#0006)n~j直接回到接通准备好状态,送出”紧2005年7月第7册总第51册图6急制动”命令(过程11,CMD=16#000B)可进入紧急制动激活状态.(3)故障状态(ETA=16#xxx8)变频器处于故障状态,操作面板上状态显示相应的故障代码.(下转25页)库元素的描述组件ID组件名称(例如灌装)硬件的描述保留的IP地址访问诊断数据下载连接软件功能的描述软件和硬件之间的分配组件的接口变量的属性f1…n)一涵一一鲞图2PROFINET组件描述(PCD)名称(例如开始)数据类型(例如布尔)方向(例如输入)组件方案的存储位置PROFINET及其组件技术3结语PROFIBUS国际组织推出的基于以太网的PROFINET自动化解决方案,为用户提供了一套完整高性能可伸缩的升级至工业以太网平台的解决方案.PROFINET是一项重大的技术创新,它不仅能为PROFIBUS,而且能为其他现场总线网络系统提供与以太网的有机连接.PROFINET以PROFIBUS的经验为基础,能够满足向分布式自动化系统发展的潮流趋势,为日趋全球化和因特网日益普及的世界提供了一种灵活而且面向未来的自动化途径.团参考文献[1]RalphBuesgen,JoachimFeld.RealtimeonEthernet:howPROFInetV2.0 improvesonV1.0.ControlEngineering.Oct.2002.[2】缪学勤.工业以太网技术的最新进展lJl.电气时代.2004,(7):24—27. 童笪佥彭杰男,生于1976年,博士,研究方向为控制网络.周美娇女,生于1977年,博士,研究方向为现场总线,控制网络. 【上接41页)变频器处于此状态时,只能在故障消失,或来自操作面板或控制端子的故障复位命令,或通过控制寄存器送出”故障复位”命令(CMD=16#0080),转入”接通禁止”状态后重新启动(过程15).6_2变频器中与通讯相关的参数设置:只有安装了通信板后,在A TV58变频器的面板上的通信菜单才会显示出来.在通信菜单里设置通讯协议以及从站的地址,同时还必须在控制菜单里将LCC参数设置为ON,即控制命令不是来自于键盘.7软件编程实现在STEP7中,可以直接利用MOV传送指令将任务报文命令发送到从站变频器对应的输出地址或从输入地址读取变频器的参数和运行状态,也可以通过SFC14 (DPRD—DA T),SFC15(DPWR—DA T)这两个系统功能函数2005年7月第7册总第51册对从站进行读写控制.8结论利用PROFIBUSDP现场总线对变频器的网络控制,我们可以将复杂的控制简单化,从而能更有效的控制机械系统按设定方式正常_T作,实现提高产品质量,提高生产率,以及节能等目标;同时对电机和变频器的状态进行监视,实现机械系统的合理运行和对环境的适应和改善等目标.团查耋童[1]施耐德电气公司,”Ahivar58Telemecanique内部通讯变量用户手册”[2】施耐德电气公司,”Ahivar58Telemecanique变频器用户手册”童笪佥何渝女,工程部副主任,技术专长为PLC,变频器,图形组态软件包应用.。

现场总线的通信原理与应用

现场总线的通信原理与应用

现场总线的通信原理与应用1. 现场总线概述现场总线(Fieldbus)是工业自动化中常用的一种通信网络技术,它用于实现各种设备之间的通信与控制。

现场总线可以连接传感器、执行器、控制器等设备,将它们连接起来构成一个整个系统,并提供数据传输和控制命令的功能。

2. 现场总线的通信原理现场总线的通信原理是基于分布式控制系统(DCS)的概念,它采用集中式控制与分散式执行的方式来实现设备的通信和控制。

具体的通信原理如下:2.1 主从通信方式现场总线采用主从通信方式,其中总线主设备负责发送命令和接收数据,而从设备负责接收命令和发送数据。

这种方式使得总线能够灵活地控制设备,实现实时监测和控制。

2.2 数据传输方式现场总线的数据传输方式分为循环传输和报告传输两种。

循环传输是主设备周期性地向从设备发送数据,而报告传输是从设备在需要时向主设备发送数据。

2.3 数据帧格式现场总线的数据帧格式由头部、数据区和尾部组成。

头部包含地址信息和命令信息,数据区是实际的数据内容,尾部用于校验数据的完整性。

3. 现场总线的应用现场总线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领域,主要用于以下方面:3.1 数据采集与监测现场总线可以连接传感器,实时采集各种数据并传输到控制中心。

控制中心可以对数据进行监测和分析,从而实现对工艺过程的全面控制和调节。

3.2 控制与执行现场总线可以连接执行器,实现对设备的远程控制。

通过总线可以发送控制命令,实现对设备的启动、停止和调节等操作。

3.3 故障诊断与维护现场总线可以实时监测设备的运行状态,并将故障信息传输到控制中心。

控制中心可以通过总线对设备进行诊断和维护,提高故障的及时修复。

3.4 系统集成与扩展现场总线可以连接不同类型和厂家的设备,实现系统的集成和扩展。

通过总线可以将不同设备连接起来,构成一个完整的工业自动化系统。

4. 总结现场总线作为一种常用的工业自动化通信网络技术,具有灵活、可靠性高的特点。

它通过主从通信方式、循环传输和报告传输的数据传输方式,实现了设备之间的实时通信和控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现与操作终端、上层管理网络的数据连接和信息共享
1.3控制网络的特点
工作环境:控制网络要面临工业生产的强电磁干扰,各
种机械振动、噪声、粉尘、严寒酷暑的野外工作环境。
要求控制网络能适应这种恶劣工作环境。 控制网络中传输的信息内容: 生产装置运行参数的测 量值、控制量、开关阀门的工作位置、报警状态、系统 配置组态、参数修改、零点量程调校信息、设备资源与
的纽带完成测量控制任务的网络系统、控制系统。
1.2 控制网络的作用
控制网络要将现场运行的各种信息传送到远离现场的控制
室,在把生产现场设备的运行参数、状态、以及故障与报 警信息等送往控制室同时,又将各种控制、维护、组态命 令,等送往位于现场的测量控制现场设备 在现场级控制设备之间起着数据联系与信息沟通作用
2.6.5 网络调度 网络调度:是在网络控制系统中,系统节点在共享 网络中发送数据出现碰撞时,规定节点的优先发送 次序、发送时刻和时间间隔。 目的:尽量避免网络中信息冲突和拥塞现象的发生, 从而减少网络诱导时延和数据包丢失,提高网络控 制性能。
静态调度(离线调度) 动态调度(实时调度)
调度方法:
2.6 网络控制系统中的基本问题
2.1 网络控制系统
通过网络形成闭环的反馈控制系统,称为网络控
制系统(NCS),即控制系统中的控制器、传感
器和执行器通过网络来交换控制及传感等信息。
2.1 网络控制系统
NCS强调在通信网络上建立闭环控制回路, 因此NCS 中 的网络是一个广义的范畴, 包括现场总线、工业以太网、 无线通信网络,甚至因特网。NCS 最主要的结构特点是系 统的反馈通过网络构成闭环。
只要不同厂家根据统一标准来开发自己的产品,这些产 品之间便能实现互操作和集成。
2.5
网络控制系统的结构
主要存在两种结构:径直结构和分层结构。 控制信号在径直结构中,被封装在帧或报文中,再经网络发送给被控对 象:测量被控对象的传感器的数据也采用同样的方式,以帧或者数据包的形 式,由网络发送至控制器。在实际的应用中,封装在一个主控单元的多个控 制器可能用作管理多个NCS控制回路。 典型应用:远程学习实验室和直流电机的速度控制等。
控制网络:
• 由多个分散在生产现场、具有数字通信能力的测量 控制仪表作为网络节点而形成的网络
• 以现场总线作为通信连接的纽带
• 完成测量控制任务的网络系统、控制系统
1.4 控制网络与现场总线
图1-1 现场总线控制网络
由具备通信能力的测量控制设备作为网络节点连接构成的 能相互沟通信息,共同完成测控任务的网络系统.
2.6 网络控制系统中的基本问题
2.6.1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网络控制系统的通信及通信协议 Internet
通信协议
工业以太网
无线局域网 传感器网络
图2-5 通信媒体类型
现场总线
2.6 网络控制系统中的基本问题
2.6.2 节点驱动方式
节点驱动
执行器节点
控制器节点
传感器节点
图2-6 节点驱动
2.6 网络控制系统中的基本问题
控制网络、网络控制与现场总线
目录
一.控制网络
二.网络控制与现场总线 三.总结
一.控制网络
目录
1.1 什么是控制网络
1.2 控制网络的作用
1.3 控制网络的特点
1.4 控制网络与现场总线
1.1.什么是控制网络
由多个分散在生产现场、具有数字通信能力的测量控制
仪表作为网络节点而形成的网络以现场总线作为通信连接
2.7 网络控制系统时延补偿算法
作出以下假设: (l)网络中各节点都是时钟同步,这可通过网络上定时发送高级优先的同步 信号实现; (2)控制器、执行器和传感器都是时钟驱动,且具有相同的采样周期; (3)网络中的延时 ca 和 sc 合并为 ; (4)本文只考虑单输入单输出模型;
2.7 网络控制系统时延补偿算法
2.7 网络控制系统时延补偿算法
在控制器与传感器的输出中任何一项均不为零的情况下,模糊关系R可 作如下等价变换,即
r11 r R 21 rm1 r12 rm 2 r22 r1n r2 n rmn
(3.3)
在式(3.3)中,
2.7 网络控制系统时延补偿算法
图2-9 具有传输延时的闭环网络控制系统
可看出,控制器,执行器和传感器分别处于不同的空间,其间用网 络相互连接在一起,网络中,控制器与执行器之间的延时用: ca表示。 sc 传感器与控制器之间的延时用: 表示。对于上面具有时间延迟的 网络控制系统,由于时间延迟是变化的,因此要对其进行确定性设计 是很困难的。
图2-2 径直结构的NCS
2.5
网络控制系统的结构
主控制器在分层结构中,通过网络计算将已设好的参考信号发送给远
程控制系统,远程系统再依据参考信号,来执行本地的闭环控制,并将传感 器测量数据返回给主控制。一般对网络化控制回路而言,具有较本地控制
回路更长的采样周期。
典型应用:移动机器人、遥操作系统、汽车控制和航天器等领域。
态性能(QoP)为目标。
前者实现的是对网络的控制; 后者实现的是通过网络对系统的控制。
2.3 网络控制系的研究现状
当前网络控制系统在理论上和应用中都还处于初步阶段, 其中多数方法的研究做了理想化假设。而大型工业生产过程 具有多输入多输出、多采集频率、子系统高度祸合等复杂系 统的特点,特别是在对可靠性要求很高的电力、化工、石油
算法设计:
设被控过程的模型为 y(t)=[u(t-k)*y(t-l)]R+v( ) (3.1) 式(3.1)中y(t)和y(t-l)分别表示在时刻t和(t-l)上被控过程的传感器 器输出,u(t-k)表示在时刻(t-k)上被控控制器的输出,v(t)为作用 在被控过程上由于时延 造成的不确定量,R为直积u(t-k)*y(t-l)上 的模糊关系。即
维护信息等。
1.3 控制网络的特点
控制网络的数据传输量相对较小,传输速率相对较低, 多为短帧传送。 要求通信传输的实时性强,可靠性高。
影响控制网络性能的因素:网络的拓扑结构、传输介质
的种类与特性,介质访问控制方式、信号传输方式、网 络与系统管理等。
1.4 控制网络与现场总线
现场总线:现场总线是一种应用于生产现场,在现场控 制设备之间、现场设备与监控装置之间进行双向、串行、 多节点数字通信。
2.6.2 节点驱动方式
时钟驱动: 网络节点在一个事先确定的时间到时开始动作,事先确定 的时间为节点动作的依据,如节点的采样时刻。(传感器 采用) 优点:实时性强 缺点:设备多,易出现网络诱导时延、空采样、数据丢包 等现象
2.6 网络控制系统中的基本问题
2.6.2 节点驱动方式
事件驱动: 网络节点在一个特定的事件发生时开始动作,如网络节点 通过数据网络从另外一个节点接受数据。(控制器和执行 器两者均可) 优点:减少等待时间,避免了空采样、数据丢包等现象 缺点:事件驱动不易实现
2.6 网络控制系统中的基本问题
2.6.3 多采样率
多采样率:是指控制系统中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采样器以不同的采样周期 进行采样。 原因:由于网络控制系统具有节点分散化、控制回路复杂化和功能 多样化的特点,多个传感器采用相同的采样周期进行采样,已不能 满足系统功能的需求。
图2-7 分级结构的网络控制系统
等复杂工业系统中,虽然迫切需要向网络控制系统过渡,但是
目前还缺乏系统的理论和成熟的方案。
2.3 网络控制系的研究现状
网络控制系统在工业领域具有着广泛的实际应用背景,其 智能控制与信息调度问题是网络控制系统领域的一个富有挑 战性的难题,国内外控制界在这方面的研究还需要进一步的 努力。
迫切需要从智能控制理论出发,与信息优化调度理论相结
二.网络控制系统与现场总线
目录 2.1 网络控制系统 2.2 网络控制系统的发展
2.3 网络控制系的研究现状
2.4 网络控制系统的特点 2.5 网络控制系统的结构 2.6 网络控制系统中的基本问题 2.7 网络控制系统时延补偿算法
2.8 网络控制系统的未来研究方向与前景
图2-1 NCS控制框图
2.2 网络控制系统的发展
在DCS出现之前,早期的计算机控制系统是直接数字控制 (DDC)。所有的传感器和执行器在这种控制系统结构的中都 是与一台计算机实行点对点的连接。 20世纪70年代末:
集散控制系统(DCS)诞生,计算机控制网络首次被引入到控
制系统中。但在当时条件有限,对于传感器和执行器而言, 只能发送和接收模拟信号,所以在传感器与控制器、控制器 与执行器之间仍采用点对点连接的DDC控制结构。
能协调,每个节点都是组成网络的一个细胞,且具有各
自相对独立的功能;
2.4 网络控制系统的特点
(3) 控制现场化和功能分散化: 网络化结构使原先由中央控制器实现的任务下放到智 能化现场设备上执行,使危险得到了分散,从而提高了 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4) 系统开放化和产品集成化:
NCS的开发遵循一定标准进行,是一个开放的系统。
2.6.6 网络诱导时延 网络诱导时延:在网络控制系统中,多个网络节点共享网
络信道。由于网络带宽有限且网络中的数据流量变化不规
则,当多个节点通过网络交换数据时常常出现数据碰撞, 多路径传输、连接中断、网络拥塞等现象。 特点:随机的,有界的,不确定的。
2.7 网络控制系统时延补偿算法
将通信网络加入到反馈回路,首先遇到的问题就是网 络诱导时延。传感器—控制器时延和控制器—执行器时延 问题,它们在共享介质的装置间交换数据时发生。这种时 延既可能为定常的,也可能是时变的,如在设计控制系统时 不考虑这种时延将降低控制系统的性能,甚至使系统不稳 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