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学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卫生法学复习

卫生法学复习

名词解释(每题 5 分,共 20 分)1、处方:指由注册的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在诊疗活动中为患者开具的,由取得药学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药学专业技术人员审核、调配、核对,并作为患者用药凭证的医疗文件。

2、社区卫生服务:是社区服务中最基本、最普遍的形式。

它是由全科医生和基层卫生机构为主体,以人的健康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以社区为范围,以需求为导向,以老年人、妇女、儿童、慢性病患者、残疾人、低收入居民为重点,以解决社区卫生问题、满足基本保健为目的,融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为一体的,有效、经济、方便、综合、连续的卫生服务3、卫生法:是指在调整和保护人体生命健康活动中形成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4、卫生行政复议: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卫生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按照法定的程序和条件向作出该具体行政机为的上一级卫生行政机关提出申请,受理申请的行政机关对该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复查,并作出复议决定的活动。

5、职业病防治法:是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健康及相关权益,促进经济发展活动中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6、病历:是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字、符号、图表、影像、切片等资料的总和。

包括门(急)诊病历和住院病历。

7、医师多点执业:是指医师在两个以上医疗机构从事诊疗活动,不包括医师外出会诊。

8、卫生行政赔偿:是指卫生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法行使职权,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由行政主体给予赔偿的法律制度.10,母婴保健法:是调整因保障母亲和婴儿健康,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活动中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卫生法律关系由哪些要素构成?答:由主体、客体和内容三个方面的要素构成。

2、打印病历的内容及要求是什么?答:打印病历是指应用字处理软件编辑生成并打印的病历。

打印病历应当按照本规定的内容录入并及时打印,由相应医务人员手写签名。

学前卫生学00385自考复习资料

学前卫生学00385自考复习资料

学前卫生学00385自考复习资料1.学前儿童骨骼肌肉的卫生保健:为了防止骨骼畸形,应该培养幼儿正确的姿势;积极开展户外和体育活动,促进骨骼生长;合理安排膳食和生活,保证营养供给。

2.学前儿童呼吸道系统的卫生保健:应该养成用鼻呼吸的惯,避免用嘴呼吸;教给正确的擤鼻涕和打喷嚏的方法;保护嗓子,避免大声叫喊;养成专心吃饭的好惯,不边吃饭边说话;保持室内通风换气,开展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

3.学前儿童循环系统的卫生保健:经常参加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可以增强心血管功能;保护淋巴器官;合理营养,保证铁的供给;从小预防心血管疾病。

4.学前儿童消化系统的卫生保健:饭后漱口,早晚刷牙;适当控制甜食,睡前不吃糖果点心;定时大便;科学安排膳食。

5.学前儿童泌尿系统的卫生保健:养成不憋尿的惯;多饮水多排尿;保持外阴清洁,防止感染。

6.学前儿童耳的卫生保健:保护听力,促进儿童听力发展;保护外耳,防止听力损伤。

7.学前儿童生长发育规律:生长发育按一定程序进行;生长发育呈连续性和阶段性;生长发育呈不均衡性;生长发育表现出轨迹现象和生长关键期;存在个体差异。

8.好良生活与惯养成的意义:良好生活与卫生惯的养成是保证幼儿身体健康的必要条件;良好生活与卫生惯的养成是提高机体工作效能的基础;良好生活与卫生惯的养成使幼儿受益终生;良好生活与卫生惯的养成也是幼儿园工作的需要。

9.用脑卫生:保证大脑氧气和营养物质供应;保证大脑休息;积极展开体育活动;保证乐观情绪。

10.体育活动的卫生保健:一)组织幼儿体育活动的卫生原则:全面性原则;经常性原则;循序渐进性原则;趣味性原则;个别性原则。

二)幼儿体育活动过程的卫生和保健要求:活动前后分别做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把握运动量和运动强度;安全着装。

11.游戏活动的卫生与保健:游戏环境和材料要保持卫生;游戏过程要注意安全。

12.绘画和书写活动的卫生与保健:提供可自由绘画的环境;提供安全的绘画材料,防止手部肌肉疲劳;注意用眼卫生。

卫生学复习题+答案

卫生学复习题+答案

卫生学复习题+答案1、下列不属于牙齿的功能的是()A、咀嚼B、发音C、食物和消化液的混合D、吸收营养答案:C2、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

()A、正确B、错误答案:A3、学前儿童生长发育旺盛,所以摄入的蛋白质越多越好。

( )A、正确B、错误答案:B4、在实际中应减少噪音,发展幼儿听力,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教会幼儿听到过大声音时要捂耳或张口B、成人与幼儿说话声音要大些,以免幼儿听不到C、幼儿教师要注意观察幼儿的活动,及早发现其听觉异常D、教育幼儿辨别各种细微而复杂的声音答案:B5、幼儿肾脏的贮备能力较差,所以要频繁提醒幼儿如厕。

()A、正确B、错误答案:B6、水痘是一种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强,病后免疫力不持久,可多次感染。

( )(考点解析:水痘的症状)A、正确B、错误答案:B7、教师应树立体现现代教育思想的儿童观与教育观,首先应(),为幼儿应在安全、温馨、轻松、愉快的精神环境。

A、关心爱护幼儿园B、热爱尊重并了解幼儿C、接近幼儿D、走进幼儿的内心世界答案:B8、一般50~60m的活动室,可安装6盏( )W的日光灯。

A、30B、40C、60D、100答案:B9、幼儿园的( )对幼儿身心发展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A、物质环境B、精神环境C、师生关系D、场地设备答案:B10、幼儿呼吸系统发育不健全,因此教师应注意在日常生活中关好门窗,避免让幼儿呼吸系统受感染。

()A、正确B、错误答案:B11、4-7岁学前儿童呼吸次数约为()A、44B、33C、22D、11答案:C12、幼儿脊柱四个生理弯曲,最晚形成的弯曲是()A、颈曲B、胸曲C、腰曲D、骶曲答案:C13、传染病座愈后,人体对该传染病具有了抵抗能力,产生不感受性。

有些传染病愈后可获终身免疫,如水痘;有的则免疫时间很短,如流行性腮腺炎。

( )A、正确14、病原携带者是指那些感染了传染病的人。

( )A、正确B、错误答案:B15、拟定好学前儿童食谱后,不必再根据季节变化做调整。

卫学前教育《卫生学》期末复习提纲

卫学前教育《卫生学》期末复习提纲

卫学前教育《卫生学》期末复习提纲一、基础概念及原理1.卫生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卫生学的定义-卫生学的研究对象2.健康与疾病的定义和评价指标-健康的定义-疾病的定义-健康评价指标3.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疾病的发生过程与因素-疾病的发展规律4.卫生问题的分类及影响因素-卫生问题的分类-卫生问题的影响因素二、卫生学知识与实践1.卫生常识及个人卫生-常见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个人卫生的重要性与保持方法2.儿童卫生与发育-儿童卫生的重要性-儿童生长发育与卫生3.饮食与营养-饮食与健康的关系-膳食营养与均衡饮食4.环境卫生与职业卫生-室内外环境卫生的重要性-职业卫生与工作环境5.基本医学知识-常见疾病的预防与控制-常见医疗器械的正确使用三、卫生服务与管理1.卫生服务机构-卫生服务机构的分类-卫生服务机构的功能与作用2.医疗卫生管理-医疗机构的组织管理-医疗资源的配置与调整3.社区卫生服务-社区卫生服务的定义和目标-社区卫生服务的方式与内容4.卫生教育与宣教-卫生教育的定义和目标-卫生宣教的方法和效果评价四、卫生法律与伦理1.卫生法律的基本概念和原则-卫生法律的定义和范围-卫生法律的基本原则2.卫生法律的具体内容-个体卫生权与卫生义务-传染病防控法律规定3.医学伦理与生命伦理-医学伦理的基本原则和价值观-生命伦理的基本概念和原则五、卫生学研究方法与数据分析1.卫生学调查的基本方法-统计调查方法-问卷调查方法2.卫生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应用-卫生统计学的定义和作用-常用的卫生统计学指标3.数据收集与分析-数据收集的方法和技巧-数据分析的基本方法-卫生学研究的步骤和流程以上是卫学前教育《卫生学》期末复习的提纲,通过系统学习和掌握上述知识点,可以对卫生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实践进行全面的了解,并能够应对卫生学的研究方法和数据分析。

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学前卫生学 复习资料

学前卫生学  复习资料

学前卫生学一、单选1.人体九大系统:运动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感觉器官、皮肤循环系统包括心血管系统和淋巴系统,心血管系统是一个封闭式的管道系统,由心脏和血管组成。

2.小儿四病:维生素缺D乏性佝偻病、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婴幼儿肺炎、婴幼儿腹泻3.腮腺炎的传播途径:飞沫传播4.多动症最突出表现:注意障碍;主要特征:多动5.儿童常见的问题行为:情绪障碍、品行障碍、睡眠障碍、饮食障碍、语言障碍、神经性习惯、多动症6.痢疾7.理解性语言发育在发音阶段即已开始,从名词起始。

最贱理解动词、形容词会让副词等.8.氨基酸: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共有20多种必需氨基酸:是体内需要但不能自行合成的氨基酸,必须由食物供应,不足时不能未出人身体氮平衡.二、填空1.语言障碍的类型:接受性语言障碍、表达性语言障碍。

2.遗传病的类型:单基因病、多基因病、染色体病。

3.新陈代谢特点:同化作用显著大于异化作用。

(表现为机体不断生长发育)4.影响儿童生长发育的因素:营养、体育锻炼、疾病、生活作息制度。

5.托幼机构教学活动分类:游戏和教学两大类.6.女性最佳生育年龄:24—27三、名词解释1.健康:WHO对健康的定义: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而是身体的精神的讲课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

2.疲劳:是指一定的紧张程度或一定连续时间的活动和作业而引起的机能减退,它使幼儿的工作效率下降,甚至处于不能继续工作的状态。

3.遗传:亲代的性状对其子代的传递,使子代和亲代之间在形态结构或生理功能的特点上都很相似.4.优生:就是提高或优化新生婴儿的质量,它是优育优教的基础,是提高人口质量的第一步.5.基因:是遗传的物质单位,是DNA或RNA分子上具有遗传信息的特定核苷酸序列。

6.单基因病:由于染色体上某一对基因发生异常而导致的疾病。

7.人工免疫:又称预防接种,是将疫苗通过适当的途径接种到人体内,是人体产生对该传染病的抵抗力,从而达到预防传染病目的的方法。

卫生学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卫生学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绪论和第一章一、名词解释1:健康:健康是身体、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

2.环境是指在特定时刻由物理、化学、生物及社会各种因素构成的整体状态、这些因素可能对生命机体或人类活动直接或间接地产生现时或远期作用。

3.生态平衡:生态系统中各环节的质和量相对稳定和相互适应的状态称之为生态平衡。

4.环境自净:污染物进入环境后,在自然的物理、化学或生物因素作用下,经过一定时间,受污染的环境污染物浓度或总量降低,其过程被称为环境的自净。

二、单选题1.卫生学研究的重点是cA.职业环境与健康关系B.社会环境与健康关系C.环境与健康关系D.原生环境与健康关系E.生活环境与健康关系2.气体、蒸气和气溶胶形态的环境污染物最易通过何途径进入体bA.皮肤B.呼吸道C.消化道D.汗腺E.皮脂腺3.下列可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物质是cA.SO2 B.CO C.CO2 D.NO2 E.NO4.气体、蒸气和气溶胶形态的环境污染物最易通过何途径进入体bA.皮肤B.呼吸道C.消化道D.汗腺E.皮脂腺5.下列物质中易经完整皮肤吸的是cA.苯、苯胺、甲苯B.二甲苯、二氧化硫C.苯胺、有机磷、对苯二胺D.有机磷、对苯二胺、铅 E. 对苯二胺、甲基汞、氮氧化物6.下列物质中最易通过血脑屏障和胎盘屏障的是dA.汞蒸汽B.汞离子C.氯化汞D.甲基汞E.升汞7.引起“痛痛病”的环境污染物是cA.铅B.铬C.镉D.锰E.锌8.致癌因素中,最多见的是aA.化学因素B.心理因素C.物理因素D.生物因素E. 社会因素9.引起米糠油事件环境污染物是cA.甲醛 B.甲苯C.多氯联苯D.异氰酸甲酯E.甲基汞10.我国新时期的卫生工作方针中强调以什么为重点d?A.工厂B.学校C.城市D.农村E.乡镇企业11.可引起胸膜间皮瘤的粉尘为cA.棉尘B.铅尘C.石棉粉尘D.锰尘E.沥青粉尘12.严重的环境污染引起的区域性疾病被称为aA.公害病B.职业病C.地方病D.疫源性疾病E.传染病四、问答题及其参考答案1. 环境污染的来源有哪些?我国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是什么?答:环境污染的来源有:生产性污染、生活性污染和其他污染;我国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是生产性污染2.试述构成环境的因素及其与健康的关系。

卫生学复习题及答案

卫生学复习题及答案

卫生学复习题及答案1、最能保持人体体温的营养素是()。

A、蛋白质B、碳水化合物C、脂肪D、水答案:C2、从幼儿在园一日生活的主要类型来分,幼儿园环境可分为游戏活动环境、学习活动环境和()A、交往环境B、文化心理环境C、语言环境D、生活活动环境答案:D3、根据季节变化适当调整幼儿的作息制度,到了冬季可以让幼儿()A、早上晚起床,晚上晚上床B、早上早起床,晚上晚上床,延长午睡时间C、早上早起床,晚上早上床D、早上晚起床,晚上早上床,缩短午睡时间答案:D4、下列措施能加强幼儿接送制度的是()A、加强对门卫的严格管理B、建立班级的交接班制度C、建立并严格执行接送制度D、加强班级管理制度答案:D5、婴幼儿脉搏跳动相对成人较快,1~5岁幼儿脉搏在()次/分钟。

A、60~90B、70~100C、80~110D、90~120答案:D6、当幼儿患近视后,可通过佩戴()矫正视力。

A、凸透镜B、凹透镜C、凸面镜D、凹面镜答案:B7、脑由大脑、小脑和()等部分组成。

A、中脑B、脑干C、脑桥D、间脑答案:B8、精子与卵细胞结合的过程称为()A、分娩B、怀孕C、受精D、排卵答案:C9、人体最重要的内分泌器官,被称为“内分泌之王”的是()。

A、甲状腺B、胸腺C、脑垂体D、胰腺答案:C10、婴儿年龄越小,膀胱容积越(),储存尿液的能力越()A、小强B、小差C、大强D、大差答案:B11、下列( )的反射活动属于第二信号系统的活动。

A、望梅止渴B、尝梅止渴C、谈梅止渴D、膝跳反射答案:C12、幼儿园的屋顶平台的护栏净高度不应小于()米A、8B、1C、12D、14答案:C13、幼儿园活动室的窗台距地面高度不宜大于( )米A、4B、6C、8D、1答案:B14、按身高增长的倍数来估算,婴幼儿4岁时身高应为出生身长的()倍A、2B、3C、3D、4答案:A15、幼儿园健康检查的种类不包括()A、幼儿家长入园前体格检查B、晨间检查及全日健康观察C、幼儿入园前体格检查和幼儿入园前家庭访视D、定期幼儿体格检查答案:A16、在一定的程度上反映了婴幼儿的骨骼、肌肉、脂肪和内障器官重量增长的综合情况,且最容易发生变化的指标是()A、头围B、胸围C、身长D、体重答案:D17、构成内耳的结构依次是( )。

《卫生学》知识点复习总结(完整版)

《卫生学》知识点复习总结(完整版)

性大小的最重要参数。

2、阈剂量MEL:毒物引起受试对象中少数个体出现某种最轻微的异常改变所需要的最低剂量。

3、最大无作用剂量EDO:毒物在一定时间内.按一定方式与受试对象接触,用现代的检测方法和最灵敏的观察指标都不能发现任何损害作用的最高剂量。

4、毒作用带:!急性毒作用带Zac:为半数致死剂量与急性阈剂量的比值,越小说明毒物从产生轻微损害到导致急性死亡的剂量范围越窄引起死亡的危险性越大。

(填空)慢性毒作用带Zch:为急性阈剂量与慢性阈剂量的比值,越大说明由极轻微的毒效应到较为明显的中毒表现之间发生发展的过程较为隐匿,不易被发现,故发生慢性中毒的危险性大。

#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影响的特点:广泛性、多样性、复杂性、长期性#环境污染对健康危害的主要表现形式#1、特异性损害:(1)急性作用(2)慢性作用:慢性中毒、致癌作用、致畸作用、致突变作用。

(3)对免疫功能的影响2、非特异性损害:表现为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病率增加,人体抵抗力下降,劳动能力降低等。

!环境污染物对健康损害的影响因素:1、污染物的理化特性2、剂量或强度#剂量-效应关系:表示化学物的摄入量与生物个体或群体中发生某种量效应强度之间的关系。

#剂量-反应关系:表示化学物的剂量与某一生物群体中出现某种强度生物效应的发生率之间的关系。

3、作用持续时间!协同作用:多种化学物同时存在时的毒效应超过各化学物分别作用时毒效应的总和。

5、个体感受性紫外线、红外线对健康的利害紫外线:适量:①抗佝偻病作用;②红斑作用;③色素沉着作用;④杀菌作用;⑤其他。

过量:①紫外线眼损伤;②紫外线皮肤损伤;③促进光化学反应。

MC红外线:性大小的最重要参数。

2、阈剂量MEL:毒物引起受试对象中少数个体出现某种最轻微的异常改变所需要的最低剂量。

3、最大无作用剂量EDO:毒物在一定时间内.按一定方式与受试对象接触,用现代的检测方法和最灵敏的观察指标都不能发现任何损害作用的最高剂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健康(health): 健康是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生物富集作用(bioconcentration):环境污染物质被生物体吸收后,经酶的催化分解可转化另一物质,某些金属和难分解的有机化学物在生物体蓄积,使体内浓度明显高于环境的现象。

生物放大作用(biomagnification)环境中某些污染物沿着食物链在生物体间转移并在体内浓度逐级增高,使高位营养级生物体内浓度高于低位营养级生物体内浓度。

物质蓄积(material accumulation):贮存在体内某些器官和组织的量逐渐积累达到一定水平的现象。

功能蓄积(functional accumulation):长期接触某些环境污染物后体内不一定能检出该物质,但可引起机能改变并积累,表现出病理征象。

(慢性中毒基础)一、致死剂量(lethal dose)1.绝对致死剂量(absolute lethal dose, LD100)毒物引起全部受试对象死亡所需要的最低剂量;2.最小致死剂量(minimal lethal dose ,LD01)毒物引起受试对象个别死亡最小剂量;3.最大耐受剂量(maximal tolerance dose ,MTD/LD0)毒物不引起受试对象死亡最高剂量;4.半数致死剂量(median lethal dose ,LD50)毒物引起半数受试对象死亡所需要的剂量;观察到有害作用的最低量(lowest observed adverse effect level,LOAEL)在设定的暴露条件下,以现有的技术手段和指标观察的一种物质引起机体(人或实验动物)的形态、功能、生长发育或寿命等产生有害变化的最低剂量。

(统计学意义)未观察到有害作用量(no observed adverse effect level,NOAEL)在设定的暴露条件下,以现有的技术手段和指标观察的一种物质未引起机体(人或实验动物)的形态、功能、生长发育或寿命等产生有害变化的最高剂量。

阈值(threshold)一种物质使机体(人或使用动物)产生某种效应的最低剂量或暴露浓度,即低于该剂量或暴露浓度就可观察不到或预计不会发生某种效应。

环境污染对健康影响的特点 1.广泛性:范围广、人员广;2.多样性:急性、慢性;近期、远期;特异性与非特异性;3.复杂性:多因素联合作用,关系复杂;4.长期性:低浓度、不分解、易残留、不易发现。

环境污染对健康危害的表现形式 1. 特异性(1)急性作用:急性中毒(acute poisoning);(2)慢性作用:①慢性中毒(chronic poisoning)②致癌作用(carcinogenesis)③致畸作用(teratogenesis)遗传毒性④致突变作用(mutagenesis)(3)免疫功能影响;2. 非特异性环境污染对健康影响因素(一)化学结构与理化特性(二)剂量或强度1.剂量-效应关系(dose-effect relationship)化学物摄入量与生物个体或群体中发生某些效应强度之间的关系。

2.剂量-反应关系(dose-respons relationship)化学物的剂量与某一生物群体中出现某种强度生物效应的发生频率之间的关系,以%表示。

(三)暴露时间(四)环境因素1.相加作用2.协同作用3.增强作用4.拮抗作用(五)个体易感性:高危人群常见大气污染物1.二氧化硫SO2:2. 氮氧化物NOX 3. 颗粒物:总悬浮性颗粒物(total suspended particulates, TSP)可吸入颗粒物(inhalable particulates, IP ) ≤10um(PM10)4.光化学烟雾(photochemical smog)NO2 + O3 + PANS+紫外线 5.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 PAH)两个或两个以上苯环以稠环形式连接的芳香烃类化合物总称,又称“稠环芳烃”。

水生命之源,分布广泛,资源贫乏,保护珍惜.影响效果因素:(1)加氯量/接触时间;(2)pH值;(3)水温:提高10℃杀灭病菌率提高2-3倍;(4)浑浊度;(5)病菌种类和数量。

化学性地方病(endemic disease)由于自然或人为的原因,使地壳表面某些元素分布不均,导致区域性差异超出当地人类和其他生物适应的范围,较长时间后而发生特有的疾病,称之“~”. 或称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bio-geochemical disease)。

特征:(1)疫区发病率与患病率高于非病区;(2)存在致病因子;(3)健康人进入疫区与病区亦可发病;(4)除潜伏期外,迁出者不再患病;(5)疫区内动物亦可罹患;(6)根除病因可转变为正常或健康化区域。

碘缺乏病(iodine deficiency disorders,IDD)地方性甲状腺肿(endemic goiter)(1).发病原因[1]缺碘:摄入量低于40 ug /d或水中含量低于10 ug /L;[2]高碘:摄入量过高抑制过氧化酶活性基,酪氨酸氧化减少;[3]致甲状腺肿物质(goitrogenic substance)缺碘并非唯一因素:A. 硫氰酸盐;B. 硫葡萄糖苷;C.其他原因。

(3)诊断[1] .诊断:甲状腺肿大,地方性。

实验室:a. 甲状腺吸131I试验呈“饥饿曲线”;b. 尿碘:24 h 50 ug /g·cr 以下;c. 生化:PBI、T4 正常或稍低,T3 、TSH正常或稍高,胆固醇、24 h 尿内肌酸及BMR 测定正常。

[2].标准: a .居住病区; b. 甲状腺肿大; c .排除其他;d. 尿碘。

“黑脚病”(black foot disease)皮肤色素沉着或躯干背部脱色斑点趋向融合,呈棕褐色或灰褐色;营养(nutrition):人体摄入、消化、吸收和利用食物中营养成分,维持生长发育,组织更新和良好健康状态的动态过程;2.营养素(nutrients):蛋白质、脂类、碳水化合物、无机盐、维生素、水(纤维素)3.功能:(1).提供热能;(2).构成机体;(3).调节生理。

1. 需要量(requirement):最低需要量:仅能维持生理平衡或不发生营养缺乏症的量;适宜需要量:能维持健康,促进生长、发育,保证最高劳动能力,机体协调发展,最大限度利用营养素的量。

2. 供给量(allowance):根据生理需要量基础,考虑人群的安全率、饮食习惯、食物供应、社会条件及经济条件等因素而制定;(供给量略高于需要量)。

1.估计平均需要量(estimated average intakes.EAI):可满足某一特定性别、年龄及不同生理状况群体中50%个体的摄入水平。

2.推荐摄入量(recommended nutrient intakes,RNI):可满足某一特定性别、年龄及不同生理状况群体中95%-97%个体的摄入水平。

RNI=平均需要量+2个标准差3.适宜摄入量(adequate intakes,AI):基于对健康人群营养素大致摄入量的观察或试验研究而确定的每日摄入量。

4.可耐受最高入量(tolerable upper intak level,UL):平均每日摄入营养素的最高量,该量几乎对所有个体不致产生有害健康效应。

(一)评价指标1.含量 2.消化率:真消化率= 摄入氮-(粪氮-粪内源氮)÷摄入氮×100% 表观消化率=(摄入氮- 粪氮)÷摄入氮×100%3.生物学价值( biological value BV)生物学价值=(储留氮/吸收氮)×100%储留氮= 吸收氮-(尿氮- 尿内源氮)吸收氮= 摄入氮-(粪氮- 粪内源氮)必需氨基酸(essential amino acid )人体不能合成或合成数量不足,必须由膳食提供才能满足生理需要。

(8种:缬、亮、异亮、苏、苯丙、色、蛋、赖氨酸,儿童加组氨酸)限制氨基酸(limiting amino acid ):人体在合成蛋白质过程中,各种氨基酸需要适宜的比例,因某种氨基酸过少或缺乏,影响其他氨基酸的吸收利用,称“~”。

互补作用(complementary action ) 将含某种必需氨基酸与缺乏该种必需氨基酸的食物相互搭配混合食用,使必需氨基酸成分比值接近,提高其生物学价值的作用,称“~”。

热能需要:1.基础代谢(basal metabolic rate,BMR )影响因素:体形、年龄、性别、内分泌、应激.2.体力活动;3.食物特殊动力作用(thermic effect of food . TEF )或称“热效应”(thermic effect of food. TEF ); 4.生长发育.热能60%~70% 来源粮谷类。

必需微量元素(essential microelements )生理意义:[1].构成机体组织材料;[2].细胞内外液成分,维持渗透压;[3].组织液中无机离子,维持细胞、肌肉兴奋性(K+、Na+、Ca+、Mg+)及细胞膜通透性;[4].维持酸、碱平衡(无机离子与蛋白质);[5].构成特殊生理功能的成分(Fe++、I++、Se++);[6].酶系活化剂、辅助因子或组织成分(Cl++、Mg++)。

膳食缺铁三阶段:(1)铁减少期:储存铁耗竭,血清铁蛋白降低;(2)缺铁性红细胞生成期:血清铁蛋白降低且运铁蛋白下降,铁结合力上升;(3)缺铁性贫血:血红蛋白及红细胞压积(hematocrite)降低,FEP增高。

维生素与酸碱影响维生素A的计算硫胺素(thiamine , 维生素B1 )缺乏:长期摄入碾磨过细米面、缺乏杂粮和多种副食、工不当、吸收障碍以及需要量增加等。

脚气病:干性:多发神经炎;湿性:血管通透性增加水肿;急性恶性:循环系统疾病。

“三D症”:皮炎(dermatitis)腹泻(diarrhea)痴呆(dermentia)合理营养(平衡膳食)即每日膳食中各种营养素种类齐全、数量充足、相互之间比例恰当。

基本要求:1. 提供足量的营养素和热能,保证肌体所需;生长发育、组织修复、生理功能、提高抵抗力、适应环境;2. 保持营养素平衡;3. 合理加工,减少损失、提高消化吸收,感官性状良好,促进食欲;4. 人体无害,不含病原体、化学污染物及腐败变质,食品添加剂符合要求;5.合理膳食制度,定时定餐定量,进餐环境良好。

蛋白质-热能营养不良(protein-energy malnutrition, PEM)由于热能和(或)蛋白质缺乏而引起,临床上以消瘦和(或)水肿为主要的营养缺乏病。

(一)病因:1.原发性PEM:①贫困、自然灾害或战争所致食物严重缺乏;②因饮食不当或摄入不足;③需要量增加未能及时调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