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与气候导学案
天气与气候教案(精选12篇)

天气与气候教案天气与气候教案(精选12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天气与气候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天气与气候教案篇1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天气与气候的区别,气团的形成及其对天气的影响,影响我国天气的主要气团、锋面的概念、形成。
2.使学生学会运用冷锋、暖锋、准静止锋与天气的知识,分析锋面过境时及过境后的天气。
3.使学生能联系当地的天气变化,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不断探求新知识的精神。
教学重点影响我国天气的主要气团,冷锋与天气。
教学难点锋面与天气。
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
教学媒体投影片(世界气团分布图——复合片)、板图。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这一节我们讲第五节,天气与气候。
它是在综合前四节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概括和总结,并联系实际说明气候与人类之间的关系,是全章的总结。
【板书】第五节天气与气候一、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同学们按照老师的要求已经记录了这几天天气预报。
【提出问题】我们天天在听天气预报,今天天气和昨天相同吗?谁来说明最近两天的天气情况?什么是天气?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1.天气:指一个地方短时间内的大气状况2.气候:指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提出问题】我们生活在北京,那么北京的气候特征是什么?学生回答。
【老师总结】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每年都如此,是有规律的,比较稳定的,而天气是瞬息万变的。
【转折过渡】那么什么因素影响天气与气候呢?【板书】二、影响天气的主要因素1.气团介绍气团的概念。
学生看书,画在书上。
【出示投影】“世界气团分布图”【提出问题】气团定义(概念)中的“广大范围”有多大?【指图讲解】看图,整个北太平洋地区,主要是一个热带海洋气团。
【承转】这么大范围内温度、湿度等物理性质均一的大团空气是怎么形成的?介绍气团的形成。
【提出问题】同学们回忆一下,什么是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学生回答老师讲解】是地面辐射,即对流层大气的温度、湿度等物理性质,主要受地面影响。
《天气与气候导学案》

《天气与气候》导学案一、导入天气和气候是我们生活中经常听到的词语,你知道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吗?今天我们就来进修一下关于天气和气候的知识。
二、进修目标1.了解天气和气候的定义及其区别。
2.掌握天气和气候的形成原因。
3.了解天气和气候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三、进修内容1. 天气和气候的定义及其区别- 天气是指短时间内大气中的气象因素发生的变化,如温度、湿度、降水等。
- 气候是指长时间内某一地区的气象因素的统计平均值,包括气温、降水量、风向等。
- 区别:天气是短期内的气象变化,气候是长期内的气象统计。
2. 天气和气候的形成原因- 太阳辐射:太阳辐射是地球上所有气象现象的基础。
- 地球自转:地球自转引起了昼夜交替和季节变化。
- 大气环流:大气环流是指地球上大气层内的气流运动。
- 地形:地形对气候也有很大的影响,如山脉、海洋等。
3. 天气和气候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天气:天气的变化会影响人们的出行、生产等活动。
- 气候:气候的变化会影响人们的生活习惯、农业生产等方面。
四、进修方法1. 观察天气:每天观察当天的天气变化,了解天气的特点。
2. 阅读气象资料:阅读气象预报,了解未来几天的天气情况。
3. 实地考察:到不同地区实地考察气候差别,了解气候的影响。
五、进修评判1. 请用自己的话诠释天气和气候的区别。
2. 你觉得天气和气候对人类生活有哪些影响?举例说明。
3. 你认为进修气象知识对我们有什么好处?请谈谈你的看法。
六、拓展延伸1. 请调查一下你所在地区的气候特点,并写下你的观察和感受。
2. 了解一些气象知识,如气压、湿度等,看看它们是如何影响天气的。
3. 钻研一下气象预报的原理,了解预报员是如何预计天气的。
通过本节课的进修,置信大家对天气和气候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希望大家能够继续关注气象知识,增加自己的科学知识储备,为未来的进修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天气与气候导学案

天气与气候导学案一、引言天气是指指定时间和地点的大气现象和变化,包括温度、湿度、气压、风向和风速等。
而气候则是长时间内的统计数据,描述某一地区的平均天气情况。
天气和气候是地球大气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类的生活和经济活动具有重要影响。
本导学案将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天气与气候的关系以及其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二、概念解析1. 天气:指地球表面大气层中,特定时间和地点的各种气象要素的组合情况。
2. 气候:是指地球某一地区长期平均的天气状况,包括温度、湿度、降水、风向、风速等因素。
3. 天气要素:指构成天气的各种要素,主要包括温度、湿度、气压、风向和风速等。
4. 气候要素:指构成气候的各种要素,主要包括平均温度、平均降水量、平均气压和气候区域特征等。
三、天气与气候的关系天气和气候是紧密相连的,可以说天气是气候的瞬时表现,气候是天气的统计结果。
1. 天气与气候的时间尺度不同:天气是指特定时间和地点的气象要素,变化较为短暂;而气候是指长时间的平均天气情况,随时间变化较为缓慢。
2. 天气与气候的空间尺度不同:天气变化是在较小的空间范围内发生的,例如某一城市的天气变化;而气候变化是在较大的空间范围内发生的,例如某一地区或国家的气候变化。
3. 天气与气候的变化规律不同:天气变化具有随机性和不确定性,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地理位置、海洋环流、地形地貌等;而气候变化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和趋势性,受到长期的影响因素,如大气层温室效应、太阳辐射等。
四、天气与气候对生活的影响天气和气候对人类的生活和经济活动具有重要影响,下面从几个方面进行介绍:1. 生活影响:天气和气候会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活动,例如高温天气会影响人们的出行和户外活动,寒冷天气会影响人们的穿着和居住条件。
2. 农业影响:天气和气候对农业生产有重要影响,例如干旱天气会导致水灾和减产,暴雨天气会导致洪灾和农作物受损。
3. 经济影响:天气和气候对经济活动有直接和间接影响,例如气候变化会影响能源需求和供应,影响农业、渔业、旅游等行业的发展。
第一节 天气与气候导学案

(3)蓝色:表示。
【易错易混】卫星云图上,白色区并不一定下雨。
卫星云图中白色越浓,表示云层越厚,降雨的可能性越大。
2.天气预报的主要内容:(最高和最低)、阴天或晴天、的可能性、降水的强度、的大小、空气的等。
3.常用天气符号符号含义符号含义符号含义符号含义【巧学妙记】歌诀记忆天气符号一个太阳是晴天,一片雪花是降雪。
一条闪电是雷雨,降雨落在乌云下。
一片乌云是阴天,太阳躲在多云后。
六条黑线是雾天,半个冰箱是霜冻。
4.空气质量日报(1)目的:满足人们了解大气的要求。
(2)空气污染指数:反映空气被污染的程度,指数越,空气污染越严重。
(3)计算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或总悬浮颗粒物、氮氧化物、。
展示与点拨探究一下列哪些描述的是天气,哪些是气候?(3,4号同学讨论)1.风和日丽()2.暴风骤雨()3.四季如春()4.阴转多云()5.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6.非洲撒哈拉沙漠终年炎热干燥()7.冬无严寒,夏无酷暑()8.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又有晴()探究二风向和风力符号的判读(1,2号同学讨论并帮助3,4号同学完成)风力符号的表示与判读:①风向:风的来向,有“东、西、南、北”以及“东南、西南、西北、东北”8个基本方向。
②风力:风强弱级别,共分18级,级数越大风力越强。
风向杆表示风的方向,画有风尾的一方指示风向。
风尾或风旗表示风的大小。
一道风尾(短线)表示风力2级。
1级风用半个短线表示;一个风旗表示8级风() ( ) ( ) ( ) 读图,依据天气预报常用的天气符号写出某城市某日的天气状况。
(7分)(1)天气由转。
(2)风向,风力。
(3)最高气温,最高气温一般指时间的温度。
(4)温日较差为。
探究三影响空气质量高低的因素(共同讨论)1.自然因素:空气质量的高低与风力大小等自然因素有关。
风力大小与空气质量有什么关系?答:2.人类活动:下列图片反映了哪些人类活动对空气质量的影响?3.为改善空气质量写一条宣传标语。
(小组共同完成)教师指导空气质量级别污染指数空气质量状况一级1-50 优二级51-100 良三级101-200 轻度污染四级201-300 中度污染五级>300 重度污染2.昨晚的风向是( )A.西北风B.东北风C.西南风D.东南风3.下图四个风向标能正确表示“昨晚风向”的是()我国2016年世界环境日主题为“改善环境质量,推动绿色发展”。
《天气和气候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青岛版》

《天气和气候》导学案一、导入1. 让学生观察窗外的天气,扣问他们今天的天气是怎样的?是晴天、阴天还是雨天?气温是多少?风向是怎样的?2. 引入问题:天气和气候有什么区别?为什么有的地方常年雨水充沛,而有的地方却干旱少雨?二、进修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天气和气候的区别,认识气候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2. 能力目标:培养观察、分析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环境珍爱的认识,珍惜自然资源。
三、进修过程1. 天气和气候的区别- 天气是指短时间内大气的状态,如晴天、阴天、雨天等,是一种短期现象。
- 气候是指长时间内一定地区的平均天气状况,包括温度、湿度、降水量等,是一种长期现象。
2. 气候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气候影响着农业生产,例如干旱地区的农作物发展受限。
- 气候决定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例如北极地区的居民主要以渔猎为主。
- 气候还影响着动植物的分布,例如热带地区发展的植物种类更加丰富。
3. 气候带和气候类型- 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可划分为寒带、温带和热带。
- 不同气候类型包括热带雨林气候、草原气候、沙漠气候等,每种气候类型都有其奇特的特点。
四、小结与拓展1. 复习天气和气候的区别,以及气候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2. 讨论气候变化对地球的影响,如举世变暖导致的极端天气现象增多。
3. 鼓励学生通过观察周围的环境变化,关注气候变化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并提倡环保认识。
五、作业安置1. 观察当地的天气变化,记录每天的气温、湿度和降水量,并比照不同季节的气候变化。
2. 撰写一篇关于气候变化的文章,表达自己对环境珍爱的看法。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进修,学生对天气和气候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培养了他们对环境珍爱的认识,帮助他们更好地认识和珍惜自然资源。
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对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的思考,增进了他们的综合素养的提升。
《天气与气候导学案》

《天气与气候》导学案导学目标:1. 了解天气和气候的观点及其区别。
2. 掌握天气和气候的形成原因和影响因素。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诠释不同地区的天气和气候特点。
导学内容:一、天气和气候的观点1. 天气是指某一时刻某一地区的大气状况,包括温度、湿度、风力、降水等因素。
2. 气候是指某一地区长期的天气状况,包括气温、降水量、风向等因素。
二、天气和气候的区别1. 天气是短期的,变化较快,具有不确定性;气候是长期的,变化较缓缓,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2. 天气是局部的,受地形、海洋等因素影响较大;气候是整个地区的气候特征,受纬度、海洋流等因素影响。
三、天气和气候的形成原因1. 太阳辐射:太阳辐射是地球上所有天气和气候现象的基础。
2. 地球自转和公转:地球自转和公转导致了地球不同地区接受太阳辐射的水平不同,形成了地球的气候带。
3. 地形和海洋:地形和海洋对气候的形成有重要影响,如山地会形成地形雨,海洋会调节气候。
四、天气和气候的影响因素1. 纬度:纬度越高,气温越低,气候越寒冷。
2. 海洋:海洋对气候的调节作用很大,海洋温暖会使得气候温和,海洋流也会影响气候。
3. 大陆性和海洋性气候:大陆性气候和海洋性气候的差别主要是由于陆地和海洋吸收和开释热量的速度不同。
导学任务:1. 请诠释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并列举两个具体的例子。
2. 请说明太阳辐射对于天气和气候的作用。
3. 请分析地形和海洋对气候的影响。
4. 请比较纬度对气候的影响以及大陆性和海洋性气候的差别。
导学作业:1. 选择一个国家或地区,分析其气候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2. 根据所学知识,诠释为什么南极洲比北极地区更冷。
3. 请描述你所在地区的气候特点,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拓展阅读:1. 了解不同地区的气候带及其特点。
2. 钻研举世变暖对气候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3. 进一步了解气候变化对人类生活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天气与气候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冀人版》

《天气与气候》导学案第一课时一、导学目标1. 了解天气与气候的概念及其区别;2. 掌握天气和气候的形成原因和区别;3. 弄清天气变化与气候变化的关系;4. 意识到人类活动对气候变化的影响。
二、导学过程1. 概念辨析请同学们思考:天气与气候有什么区别?- 天气:是指某一时刻或某一个短时间段某一地区大气的一些气象要素状况。
- 气候:是指某一地区或某一地区大气现象在长期统计下的平均状态及其变化规律。
2. 天气形成原因请同学们回答:天气是如何形成的?- 太阳辐射:地球接收太阳辐射,不同纬度和季节受到的太阳辐射量不同,从而形成气候带。
- 大气环流:地球自转和不同纬度接收到的太阳辐射造成大气环流,形成风向和风速,影响天气。
- 水循环:水蒸气形成云层,形成降水,是天气形成的重要因素。
3. 气候形成原因请同学们思考:气候是如何形成的?- 纬度和海拔高度:不同纬度和海拔高度的地区气温、降水量有显著差异。
- 大洋和陆地分布:海洋具有调节气候的作用,陆地气候波动较大。
- 大气环流和水循环:大气环流和水循环形成不同气候类型。
4. 天气与气候的关系请同学们讨论:天气变化与气候变化有何联系?- 天气变化影响气候:长期频繁发生暴雨、干旱等极端天气,可能导致气候变暖或变冷。
- 气候变化影响天气:气候变暖导致气候系统不稳定,可能引发天气异常,如超强台风、暴雨等。
5. 人类活动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请同学们分析:人类活动对气候变化有什么影响?- 温室气体排放:燃烧化石燃料、工业生产等排放大量温室气体,加剧气候变化。
- 砍伐森林:砍伐大量森林导致树木无法吸收二氧化碳,加速气候变化。
- 城市化进程:大规模城市化进程导致土地覆盖变化,影响地气交换,影响气候。
三、导学要点1. 天气与气候的概念及其区别;2. 天气和气候的形成原因和区别;3. 天气变化与气候变化的关系;4. 人类活动对气候变化的影响。
四、思考与解答1. 通过什么方式可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2. 怎样才能保护森林资源,减缓气候变化的速度?3. 你认为个人该如何参与到减缓气候变化的行动中?五、延伸阅读1. 《气候变化的影响及应对措施》2. 《人类活动对气候变化的影响》六、作业安排1. 阅读延伸阅读材料,总结笔记;2. 尝试回答思考与解答部分的问题。
天气与气候导学案

天气与气候导学案
一、导学目标
1. 了解天气和气候的区别;
2. 掌握天气与气候的形成和变化原因;
3. 掌握气象要素和测量方法;
4. 理解气候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二、导学内容
1. 天气和气候的区别
天气是指当前地球上某个地点某个时间的大气状态。
它通常以小时、天或周为单位来衡量,并是当地短期变化的结果。
气候则是指一段较长时间范围内某个地区的平均天气模式。
气候因地理位置、高度、海洋、大湖、海洋洋流、降水等自然因素的影响而形成,并具有较为稳定的特征。
2. 天气与气候的形成和变化原因
天气的形成和变化是由于多种因素相互作用而产生的。
其中包括太阳辐射、地理位置、大气运动、水汽循环、地表特征等。
气候的形成和变化则与天气的形成和变化机制相似,但时间跨度更长。
气候变化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例如太阳辐射的变化、地球轨道的变化、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浓度变化等。
3. 气象要素和测量方法
气象要素是指描述和反映大气现象的各种参数,包括温度、湿度、气压、风速、降水量等。
这些要素对于分析天气和气候的变化非常重要。
测量气象要素的方法有多种,如用温度计测量温度、用湿度计测量湿度、用气压计测量气压、用风速仪测量风速等。
现代气象观测还借助于各种高精度的仪器和卫星技术来进行。
4. 气候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气候变化对人类生活和自然环境有着重大影响。
气候变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加、生态系统破坏等对人类社会和生态系统都带来了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