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国学经典诵读课外篇目带注解、译文
五年级国学经典

《大学》1、《老人与海鸥》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知者动,仁者静。
知者乐,仁者寿。
译文:聪明的人喜爱水,仁德的人喜爱山。
聪明的人活跃,仁德的人沉静。
聪明的人快乐,仁德的人长寿。
2、《跑进家来的小松鼠》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
译文:有钱的人房间装饰得很华丽,有仁德的人心里宽畅,身体自然也安舒了。
3、《最后一头战象》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译文:想要修养自己的身心,就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态,想要端正自己的心态,就先要证实自己的诚意,想要证实自己的诚意,就先要丰富自己的知识,丰富知识就在于深入研究事物的原理。
4、《金色的脚印》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译文:世上的事物都有本末始终,明确它们的先后次序,那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
18、《十六年前的回忆》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
译文:君子有个大原则,就是必须用忠诚信义来争取民心,骄横奢侈就会失去民心。
5、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
译文:创造财富有个大原则:生产的人多,消费的人少,创造得迅速,使用得舒缓,这样国家财富就可以经常保持充足。
《中庸》17、《和田的维吾尔》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译文:天赋予人的品德叫做“性”,遵循事物本性就叫做“道”,使人修养遵循道就叫做“教”。
21、《一夜的工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
译文:喜欢向别人请教,而且喜欢体察人们浅近的话语;消除消极的东西,而宣扬人们的善行;善于把握事情的两个极端,采用恰当的做法施行于人民。
9、《学奕》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译文:广泛地学习知识,详细地询问事物发展的原因,慎重地加以思考,明确地辨别是非,踏实地去实践。
24、《鲁滨孙漂流记》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
诚则明矣,明则诚矣。
译文:由于诚恳而明白事理,这叫做天性;由于明白事理而做到诚恳,这是教育的结果。
小学语文课外古诗词必背篇目五年级部分 含释义

小学语文课外古诗词必背篇目五年级部分含释义1、蒹葭(蒹葭苍苍)《诗经·秦风》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字解(1)蒹葭(jiān jiā):芦苇。
(2)苍苍:茂盛的样子(3)伊人:那人。
指所爱的人。
(4)方:旁一方,即一旁。
(5)溯洄(sùhuí):逆流而上。
一说沿着弯曲的水道向上游走。
(6)从:跟随,这里指追寻,探求。
(7)阻:险阻;崎岖。
(8)溯游:顺流而下。
一说沿着直流的水道向上游走。
(9)宛:好像,仿佛。
(10)萋萋:茂盛的样子。
(11)晞:干。
(12)湄:水草交接处,即岸边。
(13)跻(jī):高起,登上高处。
(14)坻(chí):水中高地采采:众多的样子。
(15)已:停止。
(16)涘(sì):水边。
(17)右:向右转,道路弯曲。
(18)沚(zhǐ): 水中小沙滩, 比坻稍大些。
译文:芦苇密密又苍苍,晶莹露水结成霜。
我心中那好人儿,伫立在那河岸旁。
逆流而上去找她,道路险阻又太长。
顺流而下去寻她,仿佛就在水中央。
芦苇茂盛密又繁,晶莹露水还未干。
我心中那好人儿,伫立在那河水边。
逆流而上去找她,道路崎岖难登攀。
顺流而下去寻她,仿佛就在水中滩。
芦苇片片根连根,晶莹露珠如泪痕。
我心中那好人儿,伫立在那河水边。
逆流而上去找她,路途艰险如弯绳。
顺流而下去寻她,仿佛就在水中洲。
2、饮酒(其五)[ 魏晋] 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译文:居住在人世间,却没有车马的喧嚣。
问我为何能如此?只要心志高远,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
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
五年级经典诵读(核)

三里小学“语文素养提升工程”五年级下册经典诵读材料第一部分:诗词曲赋(8篇)1、《关山月》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kuī)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shù)客望边邑(yì),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译文】皎洁的月亮从祁连山升起,轻轻漂浮在迷茫的云海里。
长风掀起尘沙席卷几万里,玉门关早被风沙层层封闭。
白登道那里汉军旌旗林立,青海湾却是胡人窥视之地。
自古来这征战厮杀的场所,参战者从来不见有生还的。
守卫边陲的征夫面对现实,哪个不愁眉苦脸思归故里?今夜高楼上思夫的妻子们,又该是当窗不眠叹息不已。
2、《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译文】何处去寻找武侯诸葛亮的祠堂?在成都城外那柏树茂密的地方。
碧草照映台阶呈现自然的春色,树上的黄鹂隔枝空对婉啭鸣唱。
定夺天下先主曾三顾茅庐拜访,辅佐两朝开国与继业忠诚满腔。
可惜出师伐魏未捷而病亡军中,长使历代英雄们对此涕泪满裳!3、《书愤》(其一)早岁那(nǎ)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cuī)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译文】年轻时哪里知道世事艰难,北望被金人侵占的中原气概有如高山。
赞赏刘锜等曾乘着高大的战舰在雪夜里大破金兵于瓜州渡口,吴璘等也曾骑着披甲的战马在秋风中大败金兵于大散关。
我白白地自认为是边防上的长城,对镜照看衰老的头发早已花白。
《出师表》这篇文章真是举世闻名,千载以来谁能与诸葛亮相比!4、《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译文】相见的时候难,分离的时候也是难舍难离,春风没有办法,到了暮春,百花就会凋谢;春蚕直到死,它才把所有的丝吐尽,红烛燃烧尽头,蜡泪才会流干;早晨起来照镜子,黑发都变了颜色;.夜晚吟诗,觉得月光都是寒冷的;蓬莱仙境距离这里没有多少路程,青鸟啊,麻烦您带去我情深意厚的探望吧。
五年级上经典诵读

23 雪望 【清代·洪升】
寒色孤村幕, 悲风四野闻。 溪深难受雪, 山冻不流云。 鸥鹭飞难辨, 沙汀望莫分。 野桥梅几树, 并是白纷纷。
赏析: 这首冬雪诗,前四句首先交代时间:冬日的黄昏,地点:孤村;接着,从听觉方面写处处风声急;后四句具体描绘雪景,写几株梅树枝头上都是白梅与积雪,令人分不清哪是白梅哪是雪,与唐代诗人岑参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干树万树梨花开”有异曲同工之妙。此诗形象生动,清新别致,可谓咏雪诗中纯属描写雪景之代表作。
27 七律·长征 【现代·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红军不怕远征的艰难险阻,把经历千山万水的艰难困苦看做平平常常的事。五岭山脉高低起伏,绵延不绝,可在红军眼里不过像翻腾着的细小波浪,乌蒙山那样高大雄伟,气势磅礴,课在红军看来,不过像在脚下滚过的泥丸。金沙江波涛翻腾,如同烧滚的开水一样打在高耸入云的悬崖上,把石崖排暖了;大渡河上的泸定桥横跨东西两岸,只剩下十三根铁索,作为桥,横空高悬在湍急的河上,令人望而生畏,不寒而栗。更使红军欣喜的是翻过了千里皑皑白雪的岷山,人人心情开朗,个个笑逐颜开。
25 江雪 【唐代·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译文: 所有的山,飞鸟全都断绝;所有的路,不见人影踪迹。 江上孤舟,渔翁披蓑戴笠;独自垂钓,不怕冰雪侵袭。
26 清平乐·六盘山 【现代·毛泽东】
14 池上早夏 【唐代·白居易】
水积春塘晚, 阴交夏木繁。 舟船如野渡, 篱落似江村。 静拂琴床席, 香开酒库门。 慵闲无一事, 时弄小娇孙。
译文: 晚春初夏的一个晚上,刚下过雨,塘里的水积得很深,抬头望头顶的枝丫上已经长出了叶子。 远处几只船好像没有组织的渡家一样散乱的排着,旁边村落篱笆疏散,好像只是一个小的江村。 闲来无事静静地抚摸着琴床,突然想起打开酒窖,取上一瓶好酒来独自品味。 终日无事,只能不时地逗逗还不懂事的小孙子。
五年级下册语文素材经典国学诵读十

五年级下册经典国学诵读十(一)国学片段黄帝画野,始分都邑;夏禹治水,初奠山川、宇宙之江山不改,古今之称谓各殊、北京原属幽燕,金台是其异号;南京原为建业,金陵又是别名、浙江是武林之区,原为越国;江西是豫章之地,又曰吴皋。
福建省属闽中,湖广地名三楚。
我是小助手黄帝画野:传说中的黄帝时代,由于天下特别大,百姓又多,难以管理,黄帝就画野分州,有百里之国万余。
都邑:古代行政区划的名称,各代划分标准不同,后以都邑指代城市。
夏禹治水:相传在尧时期,洪水滔天,百姓困扰,尧命鲧治水,九年无功。
后来舜代天子之责,将鲧流放到羽山,并起用鲧的儿子禹接着治水。
禹不顾劳累,身先士卒,传说他为了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最终他采纳疏导的策略,凿山导河,开挖沟梁,引导洪水流向大海,解决了水患。
金台:又称燕台、黄金台。
相传战国时期,燕昭王为了招贤纳士,筑建土台,上置黄金千两,礼聘天下名士。
武林:杭州西边有武林山(灵隐山),因此古代又称武林。
豫章:古代郡名,汉初设置,郡治在今江西南昌一带,后用豫章指代江西。
唐王勃在《滕王阁序》中曾写道:“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吴皋:这个地方指吴国的边界。
皋,岸,水边的高地。
江西在春秋战国时曾是吴越两国的交界地区,因此用吴皋来指代江西、闽中:古代的郡名,辖区相当于今福建省和浙江省的部分地区。
湖广:元朝时曾置湖广行省,辖区相当于今湖北省和湖南省。
三楚:湖南、湖北旧属楚地,楚地分为东楚、西楚、南楚,合称“三楚"、我是小翻译黄帝划分了中国的疆域,才有了都邑的界限,夏禹平治了洪水,才奠定了山川的位置。
天地间的山川河脉尽管不曾更改,自古以来它们的称呼却各有不同。
北京古时称幽州或称燕国,别名又叫金台;南京就是建业,别名又叫金陵。
浙江从前称为武林,本是越王的故国;豫章、吴皋都是旧时江西的称呼。
福建一省古时统称七闽,湖广地方旧名叫做三楚、考考您的智慧1、给下面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①古今之称谓各殊.( )A。
国学经典文言文加译文五年级(最新)

【#能力训练# 导语】学习文言文可以了解历史,学习古代文化,欣赏古代文学,研究古代文明。
下面是?无忧考网分享的国学经典文言文加译文五年级。
欢迎阅读参考!1.国学经典文言文加译文五年级古人谈读书朱熹〔宋代〕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
此三者缺一不可。
译文天资聪明而又好学的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智慧。
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觉得满足,教人不知道疲倦。
我曾经说:读书讲究“三到”,即读书时要专心,要认真看,要诵读。
心思不在书本上,那么眼睛就不会仔细看;心和眼既然没有专注统一,却只是随随便便地读,那么一定不会记住,就算记住了,也记不长久。
这三到中,心到最重要。
若心神集中了,眼和口还会不集中吗?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向,第二要有见识,第三要有恒心。
有志气则绝对不会甘心居于下等;有见识则知道学无止境,不敢稍有心得就自我满足,像河伯观海,井底之蛙观天,这都是没有见识的;有恒心则必然没有干不成的事情。
有志、有识、有恒,三者缺一不可。
注释敏:聪明。
好:喜好。
耻:以……为耻。
知:通“智”,聪明,智慧。
厌:满足。
诲:教导。
谓:说。
漫浪:随随便便。
急:要紧,重要。
盖:在句首,发语词。
士人:泛指知识阶层。
恒:恒心。
下流:下等,劣等。
断:副词,表示绝对、一定。
2.国学经典文言文加译文五年级自相矛盾韩非〔先秦〕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五年级上学期经典诵读篇目

五年级上学期经典诵读篇目第一篇:五年级上学期经典诵读篇目五年级上学期经典诵读篇目第一部分:《老子》(节选)1、道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2、道虚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天地之间,其犹橐钥乎。
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
夫唯道,善贷且成。
3、道无形孔德之容,惟道是从。
道之为物,惟恍惟惚。
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
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阅众甫。
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
以此。
4、道育万物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
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
人之所教,我亦教之。
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5、变与不变希言自然。
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孰为此者。
天地。
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
故从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
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6、相反相成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
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恒也。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
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7、对立统一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
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将欲歙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故兴之﹔将欲取之,必故与之。
是谓微明。
柔弱胜刚强。
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8、绝圣弃智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此三者以为文,不足。
五年级上册语文素材经典国学诵读三_人教新课标

五年级上册经典国学诵读三(一)国学经典再现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
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
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
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
我是小助手恶:嫌弃,厌恶。
颠沛:无家可归,不断漂泊,居无定所。
形容生活艰难,带有可怜、怜悯之意。
我是小翻译孔子说:“富裕和显贵是人人都想要得到的,但不用正当的方法得到它,就不会去享受的;贫穷与低贱是人人都厌恶的,但不用正当的方法去摆脱它,就不会摆脱的。
君子如果离开了仁德,又怎么能叫君子呢?君子没有一顿饭的时间背离仁德的,就是在最紧迫的时刻也必须按照仁德办事,就是在颠沛流离的时候,也一定会按仁德去办事的。
”孔子说:“我没有见过爱好仁德的人,也没有见过厌恶不仁的人。
爱好仁德的人,是不能再好的了;厌恶不仁的人,在实行仁德的时候,不让不仁德的人影响自己。
有能一天把自己的力量用在实行仁德上吗?我还没有看见力量不够的。
这种人可能还是有的,但我没见过。
”考考你的智慧1.“人之所恶也”中的“恶”的读音是。
2.本段给出的君子的衡量标准是。
2.我们对待富贵与贫困的正确态度是。
3.说一说你对“仁”的理解?弘扬传统文化范仲淹“断齑画粥”北宋大文学家、政治家范仲淹曾给后人留下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千古名句,千百年来受到了人们的赞誉。
可是他幼年却很不幸,出身贫寒,无力上学,只好跑到寺院中的一间僧房中去读书。
在寺庙读书期间,他将自己关在屋内,足不出户,手不释卷,读书通宵达旦。
由于家贫,生活得也十分艰苦。
每天晚上,他用糙米煮好一盆稀饭,等第二天早晨凝成冻后,用刀划成四块,早上吃二块,晚上再吃二块,没有菜,就切一些腌菜下饭。
生活如此艰苦,但他毫无怨言,专心于自己的读书学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国学经典诵读课外篇目问刘十九作者:白居易【唐代】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注解1、绿蚁:指浮在新酿的没有过滤的米酒上的绿色泡沫.2、醅:没有过滤的酒.译文新酿的米酒,色绿香浓;小小红泥炉,烧得殷红.天快黑了,大雪要来啦……能否共饮一杯否?老兄!赏析意在描写雪天邀友小饮御寒,促膝夜话.诗中蕴含生活气息,不加任何雕琢,信手拈来,遂成妙章.语言平淡而情味盎然.细细品味,胜于醇酒,令人身心俱醉.酬张少府作者:王维【唐代】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译文人到晚年特别喜好安静,对人间万事都漠不关心.自思没有高策可以报国,只要求归隐家乡的山林.宽解衣带对着松风乘凉,山月高照正好弄弦弹琴.君若问穷困通达的道理,请听水浦深处渔歌声音.注解⑴酬:回赠.⑵唯:亦写作“惟”,只.好(haò):爱好.⑶自顾:看自己.长策:好计策.⑷空知:徒然知道.旧林:旧日曾经隐居的园林.⑸吹解带:吹着人宽解衣带时的闲散心情.⑹穷:不能当官.通:能当官.理:道理.⑺渔歌:隐士的歌.浦深:河岸的深处.终南山作者:王维【唐代】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译文巍巍的太乙山临近长安城,山连着山一直蜿蜒到海边.白云缭绕回望中合成一片,青霭迷茫进入山中都不见.中央主峰把终南东西隔开,各山间山谷迥异阴晴多变.想在山中找个人家去投宿,隔水询问那樵夫可否方便?注解1.终南山,在长安南五十里,秦岭主峰之一.古人又称秦岭山脉为终南山.秦岭绵延八百余里,是渭水和汉水的分水岭.2.太乙:又名太一,秦岭之一峰.唐人每称终南山一名太一,如《元和郡县志》:"终南山在县(京兆万年县)南五十里.按经传所说,终南山一名太一,亦名中南".3.天都:天帝所居,这里指帝都长安.4.青霭:山中的岚气.霭:云气.5.海隅:海边.终南山并不到海,此为夸张之词.6分野:古天文学名词.古人以天上的二十八个星宿的位置来区分中国境内的地域,被称为分野.地上的每一个区域都对应星空的某一处分野.7.壑:山谷.“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这两句是说终南山连绵延伸,占地极广,中峰两侧的分野都变了,众山谷的天气也阴晴变化,各自不同.8.人处:有人烟处赏析总起来看,这首诗的主要特点和优点是善于“以不全求全”,从而收到了“以少总多”、“意余于象”的艺术效果.本诗旨在咏叹终南山的宏伟壮观.登岳阳楼作者:杜甫【唐代】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译文很早听过闻名遐迩的洞庭湖,今日有幸登上湖边的岳阳楼.大湖浩瀚像把吴楚东南隔开,天地像在湖面日夜荡漾漂浮.漂泊江湖亲朋故旧不寄一字,年老体弱生活在这一叶孤舟.关山以北战争烽火仍未止息,凭窗遥望胸怀家国涕泪交流.注解⑴洞庭水:即洞庭湖,在今湖南北部,长江南岸,是中国第二淡水湖.⑵岳阳楼:即岳阳城西门楼,在湖南省岳阳市,下临洞庭湖,为游览胜地.⑶吴楚句:吴楚两地在我国东南.坼(chè):分裂.⑷乾坤:指日、月.浮:日月星辰和大地昼夜都飘浮在洞庭湖上.⑸无一字:音讯全无.字:这里指书信.⑹老病:杜甫时年五十七岁,身患肺病,风痹,右耳已聋.有孤舟:唯有孤舟一叶飘零无定.⑺戎马:指战争.关山北:北方边境.⑻凭轩:靠着窗户.涕泗(sì)流:眼泪禁不住地流淌,旅夜书怀作者:杜甫【唐代】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译文微风吹拂着江岸的细草,那立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在夜里孤零地停泊着.星星垂在天边,平野显得宽阔;月光随波涌动,大江滚滚东流.我难道是因为文章而著名吗?年老病多也应该休官了.自己到处漂泊像什么呢?就像天地间的一只孤零零的沙鸥.注解(1)岸:指江岸边.(2)危樯(qiáng通“墙”):高竖的桅杆.危,高.樯,船上挂风帆的桅杆.(3)独夜舟:是说自己孤零零的一个人夜泊江边.(4)星垂平野阔:星空低垂,原野显得格外广阔.(5)月涌:月亮倒映,随水流涌.大江:指长江.(6)名岂:这句连下句,是用“反言以见意”的手法写的.杜甫确实是以文章而著名的,却偏说不是,可见另有抱负,所以这句是自豪语.休官明明是因论事见弃,却说不是,是什么老而且病,所以这句是自解语了.(7)官应老病休:官倒是因为年老多病而被罢退.应,认为是、是.(8)飘飘:飞翔的样子,这里含月“飘零”、“飘泊”的意思,因为这里是借沙鸥以写人的飘泊.月夜作者:杜甫【唐代】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译文今夜鄜州月亮,一定同样清圆,遥想闺中妻子,只能独自观赏.可怜幼小的儿女,怎懂思念的心酸?蒙蒙雾气,或许沾湿了妻子的鬓发;冷冷月光,该是映寒了妻子的玉臂.何时才能团圆相见,倚靠薄帷共赏明月.那是一定月色依旧,就让月光默默照干我们的泪痕,,注解⑴鄜(fū)州:今陕西省富县.当时杜甫的家属在鄜州的羌村,杜甫在长安.⑵闺中:内室.看,读平声kān.⑶怜:想.⑷未解:尚不懂得.⑸香雾云鬟(huán)湿,清辉玉臂寒:写想象中妻独自久立,望月怀人的形象.香雾:雾本来没有香气,因为香气从涂有膏沐的云鬟中散发出来,所以说“香雾”.望月已久,雾深露重,故云鬟沾湿,玉臂生寒.杨慎谓:“雨未尝有香,而无微之云:‘雨香云淡觉微和.’云未尝有香,而卢象诗云:‘云气香流水.’今按:雾本无香,香从鬟中膏沐生耳.如薛能诗‘和花香雪九重城’,则以香雪借形柳花也.梁章隐《咏素馨花》诗:‘细花穿弱缕,盘向绿云鬟.’”云鬟,古代妇女的环形发饰.⑹清辉:阮籍诗《咏怀》其十四:“明月耀清晖.”⑺虚幌:透明的窗帷.幌,帷幔.⑻双照:与上面的"独看"对应,表示对未来团聚的期望.泪痕:隋宫诗《叹疆场》“泪痕犹尚在.”西塞山怀古作者:刘禹锡【唐代】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译文王濬的战船从益州出发,东吴的王气便黯然消逝.千丈长的铁链沉入江底,一片降旗挂在石头城头.人生中多少次伤怀往事,山形依然不变靠着寒流.从今以后天下归为一同,芦荻在旧垒上萧萧飘摇.注解⑴西塞山:位于今湖北省黄石市,又名道士洑,山体突出到长江中,因而形成长江弯道,站在山顶犹如身临江中.⑵王濬:晋益州刺史.一作“西晋”.益州:晋时郡治在今成都.晋武帝谋伐吴,派王濬造大船,出巴蜀,船上以木为城,起楼,每船可容二千余人.⑶金陵:今南京,当时是吴国的都城.王气:帝王之气.黯然:一作“漠然”.⑷千寻铁锁沉江底:东吴末帝孙皓命人在江中轩铁锥,又用大铁索横于江面,拦截晋船,终失败.寻:长度单位.⑸一片降幡(fān)出石头:王濬率船队从武昌顺流而下,直到金陵,攻破石头城,吴主孙皓到营门投降.⑹人世几回伤往事:一作“荒苑至今生茂草”.⑺枕寒流:一作“枕江流”.⑻今逢:一作“从今”.⑼“四海为家”两句:如今国家统一,旧时的壁垒早已荒芜.晚次鄂州作者:卢纶【唐代】云开远见汉阳城,犹是孤帆一日程.估客昼眠知浪静,舟人夜语觉潮生.三湘愁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旧业已随征战尽,更堪江上鼓鼙声.译文雾散云开远远望见汉阳城,孤舟漂游还要走一日路程.商贾在白日睡觉知道浪静,船夫在夜间说话感到潮生.看三湘秋色两边鬓发衰白,望万里明月思归心意更增.家乡旧业已经被战乱毁尽,哪堪再听见江上鼓角声声.注解⑴晚次:指晚上到达.鄂州:唐时属江南道,在今湖北省鄂州市.⑵汉阳城:今湖北汉阳,在汉水北岸,鄂州之西.⑶一日程:指一天的水路.⑷估客:商人.⑸舟人:船夫.夜语:晚上说话.舟人夜语觉潮生:因为潮生,故而船家相呼,众声杂作.⑹衰三湘:湘江的三条支流漓湘、潇湘、蒸湘的总称.在今湖南境内.由鄂州上去即三湘地.这里泛指汉阳、鄂州一带.衰鬓逢秋色:是说衰鬓承受着秋色.这里的鬓发已衰白,故也与秋意相应.一作“愁鬓”.⑺更堪:更难堪,犹岂能再听.征战:指安史之乱.江:指长江.鼓鼙(pí):军用大鼓和小鼓,后也指战事.同题仙游观作者:韩翃[hóng]【唐代】仙台下见五城楼,风物凄凄宿雨收.山色遥连秦树晚,砧声近报汉宫秋.疏松影落空坛静,细草香闲小洞幽.何用别寻方外去,人间亦自有丹丘.译文在仙台上刚见到五城楼,夜雨初停景物冷落凄清.晓山翠色遥连秦地树木,汉宫砧声报讯寒秋来临.空坛澄清疏松影落水底,小洞清幽细草芳香沁人.何必去寻找世外的仙境,人世间就有美好的桃源.注解⑴同题仙游观:一本无“同”字.仙游观:在今河南嵩山逍遥谷内.唐高宗为道士潘师正所建.⑵五城楼:《史记·封禅书》记方士曾言:“黄帝时为五层十二楼,以候神人于执期,命曰迎年”,这里借指仙游观.⑶宿雨:隔宿的雨.⑷砧声:在捣衣石上捣衣的声音.⑸闲:一本作“开”.⑹方外:神仙居住的世外仙境.⑺丹丘:指神仙居处,昼夜长明.寄李儋元锡作者:韦应物【唐代】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已一年.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译文去年那花开时节我们依依惜别,如今花开时节我们分别已一年.世事渺茫自我的命运怎能预料,只有黯然的春愁让我孤枕难眠.多病的身躯让我想归隐田园间,看着流亡的百姓愧对国家俸禄.早听说你将要来此地与我相见,我倒西楼眺望几度看到明月圆.注解⑴李儋(dān)元锡:李儋,曾任殿中侍御史,为作者密友;元锡,字君贶,为作者在长安鄠县时旧友.⑵春愁:因春季来临而引起的愁绪.黯黯:低沉暗淡.一作“忽忽”.⑶思田里:想念田园乡里,即想到归隐.⑷邑有流亡:指在自己管辖的地区内还有百姓流亡.愧俸钱:感到惭愧的是自己食国家的俸禄,而没有把百姓安定下来.⑸问讯:探望.赠阙下裴舍人作者:钱起【唐代】二月黄莺飞上林,春城紫禁晓阴阴.长乐钟声花外尽,龙池柳色雨中深.阳和不散穷途恨,霄汉长怀捧日心.献赋十年犹未遇,羞将白发对华簪.译文二月天黄莺鸟飞到上林苑,春天早上紫禁城郁郁葱葱.长乐宫钟声消逝在花丛外,龙池杨柳沐春雨翠色更深.和煦春日也难消穷途遗恨,耿耿胸中永怀着捧日忠心.献赋十年至今仍未得恩遇,如今白发丛生羞对裴舍人.注解⑴阙下:宫阙之下,指帝王所居之地.阙是宫门前的望楼.裴舍人:生平不详.舍人:指中书舍人,其职责是草拟诏书,任职者须有文学资望.⑵黄莺:一作“黄鹂”.上林:指上林苑,汉武帝时据旧苑扩充修建的御苑.此处泛指宫苑.⑶紫禁:皇宫.一作“紫陌”.阴阴:一作“沈沈”.⑷长乐:即长乐宫.西汉主要宫殿之一,在长安城内.这里借指唐代长安宫殿.⑸龙池:唐玄宗登位前王邸中的一个小湖,后王邸改为兴庆宫,玄宗常在此听政,日常起居也多在此.⑹阳和:指二月仲春,与开头二月相应.⑺霄汉:指高空.长怀:一作“长悬”.⑻献赋:西汉时司马相如向汉武帝献赋而被进用,后为许多文人效仿.此指参加科举考试.遇:遇时,指被重用.⑼华簪:古人戴帽,为使帽子固定,便用簪子连帽穿结于发髻上.有装饰的簪,就是华簪,是达官贵人的冠饰.望月怀远作者:张九龄【唐代】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译文茫茫的海上升起一轮明月,此时你我都在天涯共相望.有情之人都怨恨月夜漫长,整夜里不眠而把亲人怀想.熄灭蜡烛怜爱这满屋月光,我披衣徘徊深感夜露寒凉.不能把美好的月色捧给你,只望能够与你相见在梦乡.注解⑴怀远:怀念远方的亲人.⑵首二句:辽阔无边的大海上升起一轮明月,使人想起了远在天涯海角的亲友,此时此刻也该是望着同一轮明月.谢庄《月赋》:“隔千里兮共明月”.⑶情人:多情的人,指作者自己;一说指亲人.遥夜:长夜.怨遥夜:因离别而幽怨失眠,以至抱怨夜长.竟夕:终宵,即一整夜.⑷怜:爱.滋:湿润.怜光满:爱惜满屋的月光.这里的灭烛怜光满,很显然根据上下文,这应该是个月明的时候,应该在农历十五左右.此时月光敞亮,就是在现在今天,熄掉油灯仍然感受得到月光的霞美.当一个人静静的在屋子里面享受月光,就有种“怜”的感觉,这只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感受而已,读读人,应该理解当时诗人的心理才能读懂诗词.光满自然就是月光照射充盈的样子,“满”描写了一个状态,应该是月光直射到屋内.⑸末两句:月华虽好但是不能相赠,不如回入梦乡觅取佳期.陆机《拟明月何皎皎》:“照之有余辉,揽之不盈手.”盈手:双手捧满之意.盈:满(指那种满荡荡的充盈的状态).题菊花作者:黄巢【唐代】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译文飒飒秋风卷地而来,满园菊花瑟瑟飘摇.花蕊花香充满寒意,蝴蝶蜜蜂难以到来.有朝一日,我要当了春神,我将安排菊花和桃花同在春天盛开.注解⑴飒飒:形容风声.⑵蕊:花心儿.⑶青帝:司春之神.古代传说中的五天帝之一,住在东方,主行春天时令.⑷报:告诉,告知,这里有命令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