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台区初三期末语文试题及答案
北京丰台区度初三语文上册年末试卷及解析

北京丰台区度初三语文上册年末试卷及解析内容预览:丰台区2021—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练习初三语文2021年1月考生须知1.本试卷共8页,共六道大题,25道小题。
满分120分。
考试时刻15 0分钟。
2.在试卷和答题卡上认真填写学校名称、姓名和考号。
3.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在答题卡上,选择题用2B铅笔作答,其他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5.考试终止请将答题卡交回。
一、选择题。
下面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
(共1 2分。
每小题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倔强(jué) 匿名(nì)细菌(jǔn)颓唐不安(tu& iacute;)B.诘责(jié)解剖(pōu)外号(chuō)杳无消息(yǎo)C.潸然(shān) 挑战(xìn)滑稽(jī)参差不齐(cān)D.高大(wú)贿赂(lù)狭隘(ài)前仆后继(pū)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真诚驿站辗转反侧芸芸众生B.募捐惦念一应具全星罗棋布C.赔尝畸形声名狼藉相提并论D.教晦充满甘拜下风郑重其事3.对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相得益彰——良师益友解说:两个“益”字意思不同,“相得益彰”的“益”是“更加”的意思,“良师益友”的“益”意思是“有益的”的意思。
B. 举目无亲——文明遐迩解说:两个“举”字意思不同,“举目无亲”的“举”是“往上抬”的意思,“文明遐迩”的“举”意思是“全、整个”的意思。
C. 琐屑——不屑置辩解说:两个“屑”字意思相同,差不多上“琐碎”的意思。
D. 深恶痛疾——深有同感解说:两个“深”字意思相同,差不多上“专门、十分”的意思。
4.下列选项中俗语或成语使用不正确的是A. 一个领导者,必须有一颗包容的心,容纳团队中的成员,做到“宰相肚里能撑船”。
北京市丰台区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丰台区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初三语文试卷一、基础·运用(共14分)1.2017年12月15日,北京2022年冬奥会会徽“冬梦”正式发布。
会徽以汉字“冬”为灵感,运用中国书法的艺术形态,将厚重的东方文化底蕴与国际化的现代风格融为一体。
在此之前,也有很多会徽的设计创意自汉字的各种书体。
请你根据书法知识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会徽①的图形巧借汉字“冬”的行书形态,上半部分展现滑冰运动员的造型,下半部分表现滑雪运动员的英姿,内涵丰富,线条流畅,充满韵律。
B.会徽②以繁体字“蘭”为基础,配以兰花图案,以楷书的方正、平直、严谨,传递出兰花的风骨和优雅,字画配合,表达弘扬中国兰文化之意。
C.会徽③的创意自中国汉字“集”“乐”的繁体字“雧”“樂”,从中能看到蚕头雁尾的隶书形态,其字意和形象都与合唱比赛这一活动相契合。
D.会徽④中国印的“京”字取自篆书,篆体本身的艺术性,又使它可以被看作是一个舞动的人形或一个“文”字,体现出人文精神与奥运盛会的融合。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共6分)水是生命之。
人类文明大多依水而生,沿着河流繁衍兴盛。
人类文明史,就是一部人与水相亲、相和、相生的历史。
一江清水,万般风情。
汉字的“水”是象形文字,简洁明了的字形勾绘出河水清清、波浪徐徐的生动样态;用“水”(三点水)作偏旁的汉字,竟多达1035个。
我们的祖辈先贤为我们留下了许多与水相关的哲理名言,还有大量成语、俗语、典故、谚语等,如“上善若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①”等,水因而又成为我们祖先高深智慧与丰富情感的承载,构成独特的中华水文化。
在文学创作中,灵感于水的作品 a (络绎不绝/比比皆是)。
唐代大诗人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全诗以长江水为背景抒写离情;朱自清的散文名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深沉的情思也随冷绿色的波光而起伏。
由于人们的生产生活与水 b (息息相关/生死与共),所以古典小说里也有很多与水相关的内容。
丰台区第一学期期末练习初三语文考试卷及答案.doc

丰台区第一学期期末练习初三语文考试卷及答案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一、选择题(共6题)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巢穴(xué)怪癖(pì)粗犷(ɡuǎnɡ)高屋建瓴(línɡ)B.拮据(jū)暂时(zàn)提防(dī)惩恶扬善(chénɡ)C.颠簸(bǒ)订正(dìnɡ)着落(zhuó)恰如其分(fēn)D.耸峙(zhì)轻觑(qù)解剖(pāo)铩羽而归(shā)【答案】B难度:容易知识点:字音2.根据语境和所给字义,在下列句子横线处选填汉字,有误的一项是A.蔡桓公病得(利、厉)害起来,感觉身体疼痛,想起扁鹊的话,立即派人寻找扁鹊,但扁鹊早已逃往秦国。
“利”有“好处”的意思,“厉”有“猛烈”的意思,横线处应填“厉”。
B.广州恒大终于抵达了世俱杯比赛城市摩洛哥的阿加迪尔,这次长途跋涉耗(费、废)近24小时,让队员们吃尽了苦头。
“费”有“花费”的意思,“废”有“不再继续”的意思,横线处应填“费”。
C.童年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总有一些人和一些事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至今都记忆(尤、犹)新,让我感慨万千。
“尤”有“更加”的意思,“犹”有“仍然”的意思,横线处应填“犹”。
D.中国画有其独特魅力。
往往看似(漫、慢)不经心的寥寥几笔,远山近水就跃然纸上,让人不禁拍案叫绝。
“漫”有“随便”的意思,“慢”有“怠慢”的意思,横线处应填“慢”。
【答案】D难度:中等知识点:字形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或俗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作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历史见证,汉字及其所承载的文化内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人们期待继续用它来书写民族历史的新篇章。
B.上课已经两分钟了,学生们还在左顾右盼,有说有笑,一向温和的语文老师气冲霄汉,狠狠地训斥了学生一顿。
2020年北京中考语文丰台期末试卷及答案

丰台区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练习初三语文2020. 01一、基础·运用(共14分)学校开展“致敬大国工匠”主题学习活动。
请根据要求,完成1-5题。
1.下面是一位同学找来的一段介绍“大国工匠”的文字。
请你阅读这段文字,完成(1)-(3)题。
(共4分)工匠精神是一种职业精神,包括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等基本内涵。
敬业是基于对职业的敬畏和热爱而产生的一种全身心投入的精神状态,早在春秋时期,孔子就主张“【甲】”。
精益是从业者对每件产品和每道工序都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职业品质,“【乙】”说的就是这一点。
专注是心无旁______地一头扎.根下去,多年如一日地坚持后成为行业“领头羊”的韧性,中国早就有“艺痴者技必良”的说法。
“工匠精神”还包含追求突破、推陈出新的创新内蕴。
古往今来,热衷于创新和发明的工匠们一直是世界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
(1)下列加点字与文段中“扎”字读音不相同的一项是(1分)A.扎.针B.扎.猛子C.扎.辫子D.扎.进人群(2)填入文段横线处的汉字和对“匠”字笔顺的判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1分)A.骛“匠”第二笔是竖折B.骛“匠”第二笔是撇C.鹜“匠”第二笔是撇D.鹜“匠”第二笔是竖折(3)结合语境,依次填入文段中【甲】【乙】处的内容,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A.敏而好学天下大事,必作于细B.发愤忘食天下大事,必作于细C.敏而好学合抱之木,生于毫末D.发愤忘食合抱之木,生于毫末2.下面这段文字出自板报上的一个专栏,如果给该段文字拟个标题,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为了让极品宣纸再现于世,毛胜利依循古法,采用更为传统的擦焙方式,再续传奇。
孟剑锋依照古錾子上得到的启示,在厚度只有0.6毫米的银片上錾出细致的纺织纹理,巧夺天工。
王津参悟传统,谨遵先人教诲,终于让历史瑰宝“双马驮钟”扫尽尘封,再放异彩。
A.大巧若拙B.大技贵精C.大术无极D.大艺法古3.本次主题活动中,学校组织同学们体验了中国古老而伟大的发明——传拓技艺。
丰台中考期末语文试卷及答案

一、基础知识(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字义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潜伏潜移默化潜滋暗长B. 惟妙惟肖惟妙惟肖惟妙惟肖C. 殚精竭虑殚精竭虑殚精竭虑D. 碌碌无为碌碌无为碌碌无为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为了确保这次比赛取得好成绩,教练和队员们付出了辛勤的汗水。
B. 这本书不仅内容丰富,而且插图精美,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
C. 我觉得这部电影虽然剧情曲折,但是人物形象过于单薄。
D. 学校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开设了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3.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阑珊:将尽)B.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佳节:美好的节日)C.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径:小路)D.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得意:称心如意)4. 下列诗句中,与“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意境相近的一项是()A.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B.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C.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D.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5.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用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他对我们说:“你要好好努力,争取考上理想的大学。
”(努力:动词)B. 我看到他一脸的疲惫,心里不禁为他感到难过。
(疲惫:形容词)C. 她是个勤奋好学的人,每天都会坚持阅读。
(勤奋:形容词)D. 这场演出非常精彩,观众们纷纷鼓掌叫好。
(精彩:形容词)二、现代文阅读(每题3分,共15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南南”的故事①“南南”是一只可爱的小狗,它有着乌黑的毛发和明亮的眼睛。
南南原本生活在城市的一个小区里,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火灾让它的主人不幸丧生。
南南在火灾中侥幸逃脱,但它却失去了家园和亲人。
②在街头流浪的日子里,南南遇到了许多好心人。
他们给南南喂食、喝水,还给它找了一个临时的家。
北京市丰台区2022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

丰台区2022—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练习初三语文2022.01学校姓名准考证号考生须知1.本试卷共12页,共五道大题,24道小题。
总分值12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2.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准确填写学校名称、姓名和准考证号。
3.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在答题卡上,选择题用2B铅笔作答,其他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5.考试结束,将本试卷、答题卡和草稿纸一并交回。
一、根底·运用〔共20分〕汉字不仅是我们书面表达的工具,而且作为中华文化的符号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
请你根据要求,完成1—5题。
〔共15分〕1.“合〞字表达出中华民族对自然与社会的根本态度。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2〕题。
〔共4分〕四合院是北京地区传统民居形式,其格局为一个院子四面建有房屋,将庭院合围在中间,故名四合院。
整个院落布局敞亮、严整、精巧,中间舒展,廊槛曲.折,有露有藏,使人有舒适雅静之感。
,它将很多元素,包括精神的和物质的都“合〞在了一起。
“庭院深深深几许〞,只有在这古老的院落中间,才能感受到这中国式的诗境。
〔1〕对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画线字笔顺的判断,全都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A.曲.〔qǔ〕折“老〞字的笔顺是:B.曲.〔qū〕折“老〞字的笔顺是:C.曲.〔qū〕折“老〞字的笔顺是:D.曲.〔qǔ〕折“老〞字的笔顺是:〔2〕根据语意,在横线处填入语句,最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A.“合〞字的精髓表达在整个四合院中B.“合〞字的精髓不止表达在四合院中C.四合院的精髓就在于一个“合〞字D.四合院的精髓不止是一个“合〞字2.大多数的汉字是合体字,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意义相关或音义相连的局部组合而成。
组合之中,表达着中国人独有的智慧。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2〕题。
〔共4分〕南朝时的江淹,年轻时才思敏捷。
一天他与文友在江边漫游,吟诗作对。
见有养蚕农家,一位颇负的文人即兴吟出:“蚕为天下虫。
北京市丰台区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一、基础知识综合(共1题;共2分)1.学校开展“致敬大国工匠”主题学习活动。
请根据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1)下面是一位同学找来的一段介绍“大国工匠”的文字。
请你阅读这段文字,完成各题。
工匠精神是一种职业精神,包括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等基本内涵。
敬业是基于对职业的敬畏和热爱而产生的一种全身心投入的精神状态,早在春秋时期,孔子就主张“(甲)”。
精益是从业者对每件产品和每道工序都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职业品质,“(乙)”说的就是这一点。
专注是心无旁______地一头扎.根下去,多年如一日地坚持后成为行业“领头羊”的韧性,中国早就有“艺痴者技必良”的说法。
“工匠精神”还包含追求突破、推陈出新的创新内蕴。
古往今来,热衷于创新和发明的工匠们一直是世界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
①下列加点字与文段中“扎”字读音不相同的一项是() A .扎.针 B .扎.猛子 C .扎.辫子 D .扎.进人群②填入文段横线处的汉字和对“匠”字笔顺的判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骛 “匠”第二笔是竖折B .骛 “匠”第二笔是撇C .鹜 “匠”第二笔是撇D .鹜 “匠”第二笔是竖折③结合语境,依次填入文段中(甲)(乙)处的内容,最恰当的一项是()A .敏而好学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B .发愤忘食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C .敏而好学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D .发愤忘食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2)下面这段文字出自板报上的一个专栏,如果给该段文字拟个标题,最恰当的一项是()为了让极品宣纸再现于世,毛胜利依循古法,采用更为传统的擦焙方式,再续传奇。
孟剑锋依照古錾子上得到的启示,在厚度只有0.6毫米的银片上錾出细致的纺织纹理,巧夺天工。
王津参悟传统,谨遵先人教诲,终于让历史瑰宝“双马驮钟”扫尽尘封,再放异彩。
A.大巧若拙B.大技贵精C.大术无极D.大艺法古(3)本次主题活动中,学校组织同学们体验了中国古老而伟大的发明——传拓技艺。
2023年北京市丰台区初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及答案

丰台区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练习九年级语文学校:班级:姓名:考号:2022.12考生须知1.本试卷共10页,共五道大题,24道小题,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2.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准确填写学校名称、班级、姓名和考号。
3.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在答题卡上,选择题用2B铅笔作答,其他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5.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基础·运用(共15分)陶然亭公园准备制作“华夏亭聚,古都亭韵”宣传手册,旨在通过介绍华夏名亭、寻访京城名亭,宣传中国亭文化。
你所在的班级也参与其中,请完成下列任务。
1.宣传手册封面设计。
同学们准备从书法作品中搜集单字组成封面标题,对于“聚”字的选择产生了争议。
请你依据“书体一致,和谐美观”的原则,选择最恰当的一项。
(1分)A.B.C.D.2.宣传手册第一板块——千年亭源。
同学们搜集到下面材料。
亭,作为我国古代传统建筑的重要形式之一,其造型多变,轮廓优美,是古代文人雅士撰联题对的点景之地。
亭的历史十分悠久,但最早的亭并不是供游客观赏的景观。
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亭的功能几经变迁,经历了从政治机构到军事设施再到景观建筑。
如周代的亭,是矗立..在边防要塞的小堡垒。
发展至秦汉,亭成为地方维护治安的基层组织。
到了隋唐时期,园苑之中筑亭已很普遍。
至宋代,亭文化顶.盛.一时,人们对亭的建造也越发考究。
元明清时期,随着私家园林的兴盛,亭在位置、规模和形式上都变得更加多样化。
亭的功能在不断发生变化,它的文化内含..与美学价值也在不断丰富。
亭不仅具有传统建筑的形式美,还富有诗情画意的意境美,在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中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
(1)一位同学对文段中几处加点词语的音、形、义产生了疑问。
请你帮他选出判断完全正确的一项。
(2分)A.“矗立”中的“矗”,此处读作“chù”,意思是直立,高耸。
B.“顶盛”中的“顶”表示程度最高,所以此处“顶”字正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丰台区 2016—2017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练习初三语文2017.01学校姓名准考证号一、基础·运用(共 20 分)汉字不仅是我们书面表达的工具,而且作为中华文化的符号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
请你根据要求,完成 1—5 题。
(共 15 分)1.“合”字体现出中华民族对自然与社会的基本态度。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2) 题。
(共 4 分)四合院是北京地区传统民居形式,其格局为一个院子四面建有房屋,将庭院合围在中间,故名四合院。
整个院落布局敞亮、严整、精巧,中间舒展,廊槛曲折,有露有藏,使人有舒适雅静之感。
,它将很多元素,包括精神的和物质的都“合”在了一起。
“庭院深深深几许”,只有在这古老的院落中间,才能感受到这中国式的诗境。
(1)对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画线字笔顺的判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 分)A .曲(q ǔ)折 “老”字的笔顺是:B .曲(q ū)折 “老”字的笔顺是:C .曲(q ū)折 “老”字的笔顺是:D .曲(q ǔ)折“老”字的笔顺是:(2)根据语意,在横线处填入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2 分) A .“合”字的精髓体现在整个四合院中 B .“合”字的精髓不止体现在四合院中 C .四合院的精髓就在于一个“合”字 D .四合院的精髓不止是一个“合”字考 生 须 知1.本试卷共 12 页,共五道大题, 24 道小题。
满分 120 分。
考试时间 150 分钟。
2.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准确填写学校名称、姓名和准考证号。
3.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在答题卡上,选择题用 2B 铅笔作答,其他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5.考试结束,将本试卷、答题卡和草稿纸一并交回。
2.大多数的汉字是合体字,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意义相关或音义相连的部分组合而成。
组合之中,体现着中国人独有的智慧。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2)题。
(共4 分)南朝时的江淹,年轻时才思敏捷。
一天他与文友在江边漫游,吟诗作对。
见有养蚕农家,一位颇负的文人即兴吟出:“蚕为天下虫。
”将“蚕”拆为“天”和“虫”,,难倒众多才子。
正巧一群鸿雁飞过,江淹灵感触发,对出一联,顿时博得一片喝彩。
(1)文段横线处填入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A.胜名C.盛名别出心裁别出心材B.胜名D.盛名别出心材别出心裁(2)根据文段内容和你所掌握的相关知识,试拟出江淹所对的一联:。
(2分)3.谐音歇后语充分利用了汉字谐音的特点,集合了中华民族特有的风俗传统和民族文化,读起来饶有趣味。
下面不是谐音歇后语的一项是(2 分)A.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C.油画卷门神——话里有话B.狐狸们吵架——一派胡言D.寿星弹琵琶——老生常谈4.古人的智慧通过文字语言传承下来,成为我们民族文化的宝贵财富。
阅读下面连环画,选出与这个故事有关的成语。
(2分)1. 公元前663年,齐桓公发兵讨伐孤竹国,管仲随军出征2. 齐军因不熟悉孤竹国的地理,凯旋途中迷失了道路。
3. 齐军误入山谷,齐桓公赶忙派出人马,分头寻找出路。
4. 可是山高谷深,到处陡壁5. 管仲对齐桓公说:“老马6. 齐军跟后面,走出了山谷,。
A .马到成功B .老骥伏枥C .按图索骥D .老马识途5.匾额以文字艺术为核心,将传统文化中的文学、篆刻、建筑装饰等元素融为一体。
右图是故宫的养心殿,这里是皇帝日常召见大臣、商讨政务和引见官员的地方。
请你从下面左 侧四块匾额中挑选一块悬挂在大殿上,并说明理由。
(3 分)ABCD6.默写(共 5 分) 选项:理由:(1)蒹葭凄凄,。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蒹葭》)(1分)(2)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
(刘禹锡《陋室铭》)(2分)(3)“位卑未敢忘忧国”,在中国浩瀚的文学史中,忧国之思是诗歌创作中一个重要的主题。
诗人用他们的笔墨表达忧国忧民的情怀,留下了许多感人肺腑、引人深思的诗 篇。
请写出体现“忧国之思”的两句诗:, 。
(2 分)二、文言文阅读(共 12 分)悬崖,派出的人怎么也找不到 出去的路。
之智可用也。
”吩咐将几匹马 辔缰解开,放他们自由行走。
摆脱了困境。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字,完成 7–11 题。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 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 诏。
臣不胜受恩感激。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乙】夫国之大务,莫先于戒备。
若夫失之毫厘,则差若千里,覆军杀将,势不逾①息,可不惧哉!故有患难,君臣旰 食而谋之,择贤而任之。
若乃居安而不思危,寇至不知惧,此谓燕巢于幕,鱼游于鼎,亡不俟 夕矣!传曰:“不备不虞 ,不可以师。
”又曰:“豫 备无虞 ,古之善政。
”又曰:“蜂虿 尚有毒,而况国乎?”无备,虽众不可恃也。
故曰,有备无患。
故三军之行,不可无备也。
(选自《将苑》)注:①[逾]超过。
②[旰]念 ɡàn,晩;迟。
③[俟]念 sì,等待。
④[虞]准备,防范。
⑤[豫]预先;事 先。
⑥[虞]忧虑,忧患。
⑦[虿]念 chài),蝎子一类的毒虫。
7.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2 分)(1)先帝不以臣卑鄙(2)不可以师卑: 师: 8.下列各句中“于”和“躬耕于南阳”中的“于”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 分) A .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C .此谓燕巢于幕B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D .夫国之大务,莫先于戒备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2 分) 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翻译:10.“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是《论语·为政》中的一条语② ③ ④ ⑤ ⑥ ⑦录。
请结合【甲】文说说诸葛亮“敬事而信”的具体表现。
(3分)答:11. 【乙】文中提到“居安而不思危”,结合你读过的《出师表》全文和《三国演义》说说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后主刘禅“居安而不思危”。
(3分)答:三、名著阅读(共10分)1.东吴使者到了荆州,拜见关羽关羽看完请柬,就对来人说:“既然是子敬相请,我明天过江赴宴就是。
”使者告辞而去。
2.关平说:“鲁肃相邀,必无好意,父亲为什么要答应?”关羽笑着说:“这定是因我不肯还三郡,故令鲁肃邀我赴会,好索要荆州。
我若不去,会说我胆小。
明天我坐小船过江。
”3.关平劝说:“父亲不要以万金之躯,亲赴虎狼之穴。
这样做恐怕也有违伯父的重托!”关羽大笑说:“我在千军万马中,匹马纵横,如入无人之境!怎么会怕江东群鼠?”4.次日,鲁肃见江面上划过来一只小船。
船上飘着一面绣有“关”字的红旗。
关羽头戴青巾,身穿绿袍,坐在船上。
周仓手持大刀,还有八九个关西大汉,都挎着腰刀,站在关羽周围。
5.在临江亭里,鲁肃和关羽叙了礼,便分宾主入座。
鲁肃是个老实人,频频劝酒,只见关羽谈笑风生,旁若无人。
鲁肃心中有事,见关羽这样镇静,也十分惊讶。
6.酒过数巡,鲁肃鼓起勇气对关羽说:“!”7.关羽笑着说:“这是国家大事不便在酒席上商谈!”鲁肃却一本正经地说:“令兄已答应先还三郡,只是将军不肯,这恐怕在8.关羽说:“两家同心破曹操的我们又不是无功受禄。
”鲁肃说:“令兄不还荆州,将军也有此意,难道不怕天下人耻笑?”9.关羽笑着说:“兄长的事,我怎么能够管他呢?”鲁肃正要说话,忽然台阶下有人大声说:“天下的土地,向来是归有德行。
,,道理上说不过去吧!”的人,岂能是你东吴才能有?”(1)连环画讲的是关羽的故事。
在鲁肃和关羽的交谈中,鲁肃一步步地追问,而关羽侃侃而谈,轻描淡写地化解了鲁肃的责问,也讲清楚了不归还荆州的原因。
从中可以看出关羽的特点。
(2分)(2)根据前后连环画的内容,补全第6幅中鲁肃的话。
(3分)答:(3)荆州是《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战略要地,曹操、刘备、孙权对荆州都是势在必得。
他们围绕荆州发动了大大小小的战役,如。
荆州因此闻名遐迩,随之产生了很多与荆州有关的成语、歇后语等,如。
(2分)13.下面是《论语》中的五则语录,其中都谈到了“学”,请你说说这五则语录是从哪些方面谈论学习的。
(3分)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②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③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主忠信。
无友不如己者。
过则勿惮改。
”④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⑤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答:四、现代文阅读(共29分)(一)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4-16题。
(共9分)【材料一】年画始于古代的“门神画”。
宋朝叫“纸画”,明朝叫“画贴”,清朝叫“画片”,直到清朝道光年间,正式称为年画。
传统年画以木刻水印为主,历史悠久,产地众多。
在中国历史上,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坊、江苏桃花坞、四川绵竹的年画最为著名,被誉为中国“四大年画”。
这些地方所生产的年画在构图、线条、色彩等方面各具特色,形成了不同的艺术风格,深受当地百姓喜爱。
古老的年画折射出了民族心理,也反映出了时代的变迁。
年画作为一种民间工艺品,承载着人们的思想情感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从早期神祗信仰、驱邪消灾,到后来的祈福纳祥、欢乐喜庆。
随着时代发展,年画还成为了道德教育、文化传承的载体与工具。
传统文化是年画的根和魂,只要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还在传承,年画就不会消失。
年画也许会改头换面,但这种民俗艺术的根会永远存在。
【材料二】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近年来传统制作年画工艺也受到了挑战。
潍坊年画艺人张殿英发明了“年画工具百宝箱”。
“百宝箱”里面有精美的杨家埠年画画册,还有刻刀、木版、拓纸、颜料等整套年画制作工具。
有了它,年轻人就可以自制贺年卡、生日卡、请柬、红包、名片等。
这是古老文化与现代时尚的结合,符合个性化时代文化消费趋向。
当地的一些年轻年画艺人以现代人思想要求和审美取向,探索创新表现现代生活内容的新年画。
他们尝试用油画、水彩画等现代绘画艺术手法进行年画创作,给这门古老的民间艺术注入新的生命力,使作品既富有现代设计感,又能体现古老民间艺术之美。
13.下面是画展中展出的不同历史阶段,不同寓意的一组年画,请你阅读【材料一】,根据这组年画的内容配一段文字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