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上册1.2.2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课件1新版北师大版
合集下载
生物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1单元第2章第2节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PPT课件

D.学校的篮球场上
解析:鼠妇喜欢生活在潮湿阴暗的环境中。因此,
在草坪的石头堆里,庭院的菊花盆下,墙角的草丛中,
都可能有鼠妇分布;学校的篮球场,比较干燥、坚硬,
没有鼠妇生活。
3.某同学猜想:绿色植物需要沙子才能更健康地生 长。为了证明其猜想,该同学准备了两盆植物,其中一 盆所处的环境和条件如图,则另一盆所处的环境和条件 应该是( B )
(2)对照原则:通常一个实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实验组是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对照组,也称控 制组,对实验而言,是不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 从理论上说,由于无关变量对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影响是 相等的,因此实验组与对照组两者的差异可认定为是来 自实验变量的效果,这样的实验结果是可信的。按对照 实验的内容和形式上的不同,通常可分为空白对照、自 身对照、相互对照和条件对照。
A
B
C
D
解析:该实验,把鼠妇置于一半较暗,另一半较明 亮的环境中。实验变量是有无光照,鼠妇总是在阴暗的 角落里生活,选项 D 的曲线能表示较暗环境中的鼠妇的 个数。
______________归纳总结______________ 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调科查学、探分究类的、方实法验:等观察、
生 物
[解答]为了确保实验结果只是由实验变量的不同引 起的,就应当使这两种环境中除实验变量不同外,其他 条件都相同;该兴趣小组就“不同水质对蛙卵孵化的影 响”进行探究,就应该以水质为变量设置对照实验,从表 中可以看出,该实验变量除了水质外,还有水温不同, 出现了两个变量,不符合单一变量原则。故选 A。
[点拨]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理解采用对照实验,可以 保证除了所研究的因素不同之外,其他因素都相同。这 样实验结果的不同只能是由单一变量引起的。
1.2.2+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课件2023--2024学年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知识点2 实验法 4. 在研究“响尾蛇是根据什么标记去追寻中毒的猎物”的实验中, 科学家设想:响尾蛇是根据自己毒液的气味来追寻受伤的猎物 的。这属于实验研究的哪一个步骤?( C )
A. 提出问题 C. 作出假设
B. 收集信息 D. 分析实验现象
5. 在做“响尾蛇是根据什么标记去追寻中毒的猎物”的实验时,将 一只没有被响尾蛇咬过的死老鼠用实验法。 2. 重要笔记
(1)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 (2)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前提,解决科学问题常常需要作出 假设。 (3)科学探究需要通过观察和实验等多种途径来获得事实和证 据。设置对照实验、控制单一变量、增加重复次数、增加样本 数量等都是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的重要途径。
A. 光 B. 温度 C. 湿度 D. 周围的环境
8. 要探究光照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应该选择下列四个实验装置中 的( D )
A.
B.
C.
D.
9. 甲、乙、丙、丁四位同学都喜欢研究小动物,他们利用以下实 验装置,探究“非生物因素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步骤如 下。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步骤1:实验装置的中央放入10只生理状况基本相同的鼠妇,在
实施计划
①采用多种途径实施计划;②记录现象、数据; ③评价现象、数据的可靠性
得出 ①描述现象;②处理数据;③分析得出结论
结论 表达
①撰写探究报告;②交流探究过程和结论并完善 交流 (2)实验法的三大原则: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重复 性原则。
知识点1 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1. 研究者利用红外摄像机记录雪豹捕猎过程,这一研究方法属于 (A)
1. 实验法研究的重要步骤: 发现并提出问题 →收集与问
题相关的信息→ 作出假设 →设计实验方案→实施实验并记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册 1. 2.2 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共26页)

三、做出假设
发现问题
收集信息 作出假设
根据这些信息资料,针对你们提出的 问题,请做出尝试性的解释,这就是假设。 鼠妇适于生活在阴暗环境下 你们的假设是: _ ____ __ ________。
发现问题
收集信息 作出假设 设计实验
四、设计实验方案
1. 所探究的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
光照 是______; 光照 2. 研究的实验因素是__________ ,
第2节 实 验 法 研 究 的 示 例 学生讨论
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响尾蛇捕获到猎物后,它的毒牙会迅速地 将毒液注入猎物体内,并不马上把猎物吞下, 而是放猎物逃走,过一段时间后,响尾蛇再去 追获和吞食猎物.
一、提出问题:响尾蛇是根据什么标记 追寻猎物的呢?
第2节 实 验 法 研 究 的 示 例 二、收集信息
突出特点是
阴暗、潮湿
。
发现问题
一、发现并提出问题
请你从生物与环境关系的角度,
用短句准确表述出你们所提出的问题。
你们小组提出的问题
是: 光照对鼠妇的分布有什么影响吗?
发现问题
收集信息
二、收集与问题相关的信息
围绕着提出的问题,到图书馆或 网络上查找有关鼠妇的一些资料信息。 再将你们查找的有关信息扼要地记录 在下来。
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1、响尾蛇的视力不好,他的眼只能感受可见光,而 不能看清物体.
2、响尾蛇的眼下方有一对能感受热的结构,可以感
受较近的动物体温. 3、响尾蛇的舌能感受空气中的气味. 4、一只没有被响尾蛇咬伤的动物不能触发响尾蛇 的追踪行为.
第2节 实 验 法 研 究 的 示 例 推测:
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讨论
七年级生物上册1.2.2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课件3新版北师大版

3、响尾蛇的舌能感受空气中的气味。
4、一只没有被响尾蛇咬伤的动物不能触发响尾 蛇的追踪行为。
响尾蛇是怎样发现田鼠的呢? 有人说:“蛇眼睛可凶了,又圆又亮,小田鼠
一定是让蛇看见了。”这话不对!蛇眼虽然又圆又 亮,但炯而无神,视力很差,加上夜间漆黑一团, 蛇是看不到东西的。然而,田鼠千真万确是被蛇发 现后捕捉到的,原来响尾蛇是靠自己的“热感受器” 来发现田鼠的。田鼠、小鸟和青蛙等小动物都会散 发出一定的热量。有热量,就有一种人眼看不见的 光丝——红外线。热量不断,这种红外线就不停 地向四面八方辐射出去。蛇的热感受器接收到这些 红外线之后,就可以判断出这些小动物的位置而一 举把它捕获。所以,人们就把蛇的热感受器叫做 “热眼”。
二、同步听课法
有些同学在听课的过程中常碰到这样的问题,比如老师讲到一道很难的题目时,同学们听课的思路就“卡壳“了,无法再跟上老师的思路。这时候该怎么办呢?
如果“卡壳”的内容是老师讲的某一句话或某一个具体问题,同学们应马上举手提问,争取让老师解释得在透彻些、明白些。
如果“卡壳”的内容是公式、定理、定律,而接下去就要用它去解决问题,这种情况下大家应当先承认老师给出的结论(公式或定律)并非继续听下去,先把问题记 下来,到课后再慢慢弄懂它。
有的同学听课时容易走神,常常听着听着心思就不知道溜到哪里去了;有的学生,虽然留心听讲,却常常“跟不上步伐”,思维落后在老师的讲解后。这两种情况都 不能达到理想的听课效果。听课最重要的是紧跟老师的思路,否则,教师讲得再好,新知识也无法接受。如何跟上老师饭思路呢?以下的听课方法值得同学们学习:
一、“超前思考,比较听课”
实验1:
从一个蛇洞里拖出一只被响尾蛇袭击 中毒而死的老鼠,沿着事先设定的弯曲路 径,拖了一段较长的路程。此时,观察到 响尾蛇的头缓慢地左右移动,同时它的舌 迅速地伸缩并轻打着,然后,它沿着科学工作 者设定的路径爬了过来,最后追寻到那只中 毒的死鼠.
4、一只没有被响尾蛇咬伤的动物不能触发响尾 蛇的追踪行为。
响尾蛇是怎样发现田鼠的呢? 有人说:“蛇眼睛可凶了,又圆又亮,小田鼠
一定是让蛇看见了。”这话不对!蛇眼虽然又圆又 亮,但炯而无神,视力很差,加上夜间漆黑一团, 蛇是看不到东西的。然而,田鼠千真万确是被蛇发 现后捕捉到的,原来响尾蛇是靠自己的“热感受器” 来发现田鼠的。田鼠、小鸟和青蛙等小动物都会散 发出一定的热量。有热量,就有一种人眼看不见的 光丝——红外线。热量不断,这种红外线就不停 地向四面八方辐射出去。蛇的热感受器接收到这些 红外线之后,就可以判断出这些小动物的位置而一 举把它捕获。所以,人们就把蛇的热感受器叫做 “热眼”。
二、同步听课法
有些同学在听课的过程中常碰到这样的问题,比如老师讲到一道很难的题目时,同学们听课的思路就“卡壳“了,无法再跟上老师的思路。这时候该怎么办呢?
如果“卡壳”的内容是老师讲的某一句话或某一个具体问题,同学们应马上举手提问,争取让老师解释得在透彻些、明白些。
如果“卡壳”的内容是公式、定理、定律,而接下去就要用它去解决问题,这种情况下大家应当先承认老师给出的结论(公式或定律)并非继续听下去,先把问题记 下来,到课后再慢慢弄懂它。
有的同学听课时容易走神,常常听着听着心思就不知道溜到哪里去了;有的学生,虽然留心听讲,却常常“跟不上步伐”,思维落后在老师的讲解后。这两种情况都 不能达到理想的听课效果。听课最重要的是紧跟老师的思路,否则,教师讲得再好,新知识也无法接受。如何跟上老师饭思路呢?以下的听课方法值得同学们学习:
一、“超前思考,比较听课”
实验1:
从一个蛇洞里拖出一只被响尾蛇袭击 中毒而死的老鼠,沿着事先设定的弯曲路 径,拖了一段较长的路程。此时,观察到 响尾蛇的头缓慢地左右移动,同时它的舌 迅速地伸缩并轻打着,然后,它沿着科学工作 者设定的路径爬了过来,最后追寻到那只中 毒的死鼠.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课件

鼠妇在阴暗的地方比在明亮的地方 多 。
实验组:明亮潮湿 对照组:阴暗潮湿 七、得出结论 ___光__会__影__响__鼠__妇__的__散__布__。_________
思考与讨论:
1.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中的变量是
光 ,下列情况的表述可作为本实验对照条
件 A、B (多选)。
A.有光和无光
b.单一变量原则:只改变一个条件,其它
c.重复性原则
条件必须完全相同。
问1:“温暖潮湿” 与“低温干燥”能否构成对照实 验?
不能,每个实验通常只设置一个变量 问2:实验要重复多次,其目的是什么?
避免偶然性,减少实验误差。
测量不同植被环境的空气温度和湿度
草 坪
灌 木 丛 裸 地
探究三:阅读课本P17-18页活动部分内容 “测量不同植被环境的空气温度和湿度”,思 考下列问题。
课前提问(2分钟)
一.生物学及其发展历程
(1)首次提出“生物学” 名词—— 拉马克 (2)林奈—— 生物分类(视察法)
分类单位:界 门 纲 目 科 属 种 (3)达尔文—— 《物种起源》与生物进化论 (4)哈维—— 血液循环的发现(实验法) (5)沃森、克里克—— 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发现 (6)人类基因组计划—— 日、美、法、英、德、中
二、生物科学研究的对象是 生命现象 。
第二章 探索生命
2.2.1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分钟)
1 能说出实验法研究的一般步骤;
2 分析“响尾蛇”实验的控制条件;
3 知道实验法是的环境因素。
学生讨论,教师点拨一(10分钟)
B.阴暗潮湿和明亮潮湿
C.阴暗干燥和明亮潮湿 D.潮湿和干燥
2.重复多次实验取平均值,为什么?实验中用了10 只鼠妇,而不用2只,为什么?是不是越多越好?
实验组:明亮潮湿 对照组:阴暗潮湿 七、得出结论 ___光__会__影__响__鼠__妇__的__散__布__。_________
思考与讨论:
1.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中的变量是
光 ,下列情况的表述可作为本实验对照条
件 A、B (多选)。
A.有光和无光
b.单一变量原则:只改变一个条件,其它
c.重复性原则
条件必须完全相同。
问1:“温暖潮湿” 与“低温干燥”能否构成对照实 验?
不能,每个实验通常只设置一个变量 问2:实验要重复多次,其目的是什么?
避免偶然性,减少实验误差。
测量不同植被环境的空气温度和湿度
草 坪
灌 木 丛 裸 地
探究三:阅读课本P17-18页活动部分内容 “测量不同植被环境的空气温度和湿度”,思 考下列问题。
课前提问(2分钟)
一.生物学及其发展历程
(1)首次提出“生物学” 名词—— 拉马克 (2)林奈—— 生物分类(视察法)
分类单位:界 门 纲 目 科 属 种 (3)达尔文—— 《物种起源》与生物进化论 (4)哈维—— 血液循环的发现(实验法) (5)沃森、克里克—— 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发现 (6)人类基因组计划—— 日、美、法、英、德、中
二、生物科学研究的对象是 生命现象 。
第二章 探索生命
2.2.1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分钟)
1 能说出实验法研究的一般步骤;
2 分析“响尾蛇”实验的控制条件;
3 知道实验法是的环境因素。
学生讨论,教师点拨一(10分钟)
B.阴暗潮湿和明亮潮湿
C.阴暗干燥和明亮潮湿 D.潮湿和干燥
2.重复多次实验取平均值,为什么?实验中用了10 只鼠妇,而不用2只,为什么?是不是越多越好?
七年级生物上册1.2.2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课件4新版北师大版

实验法研究的主要步骤
1. 观察现象并提出问题; 2. 做出假设; 3. 设计并完成试验; 4. 分析实验现象及数据; 5. 得出结论; 6. 进行推理及加以讨论。
响 尾 蛇
观察现象并提出 问题:
响尾蛇捕获到猎物后,它的毒 牙会迅速地将毒液注入猎物体内, 并不马上把猎物吞下,而是放猎物 逃走,过一段时间后,响尾蛇再去 追获和吞食猎物,请大家想一想, 响尾蛇可能是根据什么标记追寻猎 物的呢?
9分钟后
六、分析实验现象和数据
实验中共有10只鼠妇,每隔3分 钟,记录鼠妇分布在亮处和暗处的 数目,共记录了三次。实验数据统 计表明,在亮处分布的鼠妇共7次, 在暗处分布的鼠妇共23次。
七、得出结论
鼠妇适于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光影 响鼠妇的分布。
三、其他研究方法
实验法 调查法 生物学研究 分类法 的基本方法 文献法 观察法
比较法
你们研究的实验因素是__________,对 照条件是__________。
左边 (有光)
(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右边 (遮光)
左边 (有光)
(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右边 (遮光)
3分钟后
左边 (有光)
(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右边 (遮光)
6分钟后
左边 (有光)
(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右边 (遮光)
一、观察现象并提出问题
请你从生物与环境关系的角度, 准确表述出所提出的问题。提 出的问题是 光是否影响鼠妇的分布
二、做出假设
根据这些信息资料,针对你们提出的 问题,请做出尝试性的解释,这就是假设。 你们的假设是
光影响鼠妇的分布
三、设计并完成试验
你们所探究的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是 _______气味来追寻猎物的
1. 观察现象并提出问题; 2. 做出假设; 3. 设计并完成试验; 4. 分析实验现象及数据; 5. 得出结论; 6. 进行推理及加以讨论。
响 尾 蛇
观察现象并提出 问题:
响尾蛇捕获到猎物后,它的毒 牙会迅速地将毒液注入猎物体内, 并不马上把猎物吞下,而是放猎物 逃走,过一段时间后,响尾蛇再去 追获和吞食猎物,请大家想一想, 响尾蛇可能是根据什么标记追寻猎 物的呢?
9分钟后
六、分析实验现象和数据
实验中共有10只鼠妇,每隔3分 钟,记录鼠妇分布在亮处和暗处的 数目,共记录了三次。实验数据统 计表明,在亮处分布的鼠妇共7次, 在暗处分布的鼠妇共23次。
七、得出结论
鼠妇适于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光影 响鼠妇的分布。
三、其他研究方法
实验法 调查法 生物学研究 分类法 的基本方法 文献法 观察法
比较法
你们研究的实验因素是__________,对 照条件是__________。
左边 (有光)
(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右边 (遮光)
左边 (有光)
(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右边 (遮光)
3分钟后
左边 (有光)
(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右边 (遮光)
6分钟后
左边 (有光)
(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右边 (遮光)
一、观察现象并提出问题
请你从生物与环境关系的角度, 准确表述出所提出的问题。提 出的问题是 光是否影响鼠妇的分布
二、做出假设
根据这些信息资料,针对你们提出的 问题,请做出尝试性的解释,这就是假设。 你们的假设是
光影响鼠妇的分布
三、设计并完成试验
你们所探究的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是 _______气味来追寻猎物的
北师大课标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章第2节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共27张PPT)

2、收集与问题相关的信息
1、响尾蛇的视力不好,他的眼只能感受可见 光,而不能看清物体.
2、响尾蛇的眼下方有一对能感受热的结构, 可以感受较近的动物体温.
3、响尾蛇的舌能感受空气中的气味. 4、一只没有被响尾蛇咬伤的动物不能触发响
尾蛇的追踪行为.
实验法研究的示例:响尾蛇是如 何追寻它放走的猎物的
3、作出假设
第2节
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第1课时
复习提问
1、上节课我们学习哪四位具有代表性
的科学家?他们的研究成果是什么?
林奈
生物分类
达尔文
物种起源与生物进化理论
哈维 血液循环
沃森和克里克 DNA分子双螺旋结构
2、他们的研究方法是什么? 观察法、实验法
• 阅读课本P26第1自然段和P29最后一 自然段,并思考下列问题:
• You have to believe in yourself. That's the secret of success. 人必须相信自己,这是成功的秘诀。
•
响尾蛇是一种毒蛇。长约二米。身体 呈绿黄色,具有菱形黑褐色斑。分布于 北美洲。南美洲也有近似种。
• 尾部末端具有一串角质环,为多次蜕皮后的残存物, 当遇到敌人或急剧活动时,迅速摆动尾部的尾环,每 秒钟可摆动40~60次,能长时间发出响亮的声音,致 使敌人不敢近前,或被吓跑,故称为响尾蛇。
A、取样调查 B、对照实验
C、猜测臆想 D、查阅资料
2、研究生物学要注重方法,下面不够科学的方 法是(D )
A.分类
B.查阅文献法
C.勤动手,多观察 D.死记硬背
3、课本P30思考与练习第1题
观察法
二、实验法研究的一般步骤
• 阅读课本P26第二自然段到P28第一自 然段,并思考下列问题:
1、响尾蛇的视力不好,他的眼只能感受可见 光,而不能看清物体.
2、响尾蛇的眼下方有一对能感受热的结构, 可以感受较近的动物体温.
3、响尾蛇的舌能感受空气中的气味. 4、一只没有被响尾蛇咬伤的动物不能触发响
尾蛇的追踪行为.
实验法研究的示例:响尾蛇是如 何追寻它放走的猎物的
3、作出假设
第2节
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第1课时
复习提问
1、上节课我们学习哪四位具有代表性
的科学家?他们的研究成果是什么?
林奈
生物分类
达尔文
物种起源与生物进化理论
哈维 血液循环
沃森和克里克 DNA分子双螺旋结构
2、他们的研究方法是什么? 观察法、实验法
• 阅读课本P26第1自然段和P29最后一 自然段,并思考下列问题:
• You have to believe in yourself. That's the secret of success. 人必须相信自己,这是成功的秘诀。
•
响尾蛇是一种毒蛇。长约二米。身体 呈绿黄色,具有菱形黑褐色斑。分布于 北美洲。南美洲也有近似种。
• 尾部末端具有一串角质环,为多次蜕皮后的残存物, 当遇到敌人或急剧活动时,迅速摆动尾部的尾环,每 秒钟可摆动40~60次,能长时间发出响亮的声音,致 使敌人不敢近前,或被吓跑,故称为响尾蛇。
A、取样调查 B、对照实验
C、猜测臆想 D、查阅资料
2、研究生物学要注重方法,下面不够科学的方 法是(D )
A.分类
B.查阅文献法
C.勤动手,多观察 D.死记硬背
3、课本P30思考与练习第1题
观察法
二、实验法研究的一般步骤
• 阅读课本P26第二自然段到P28第一自 然段,并思考下列问题:
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七年级生物上册教学课件(北师大版)

响尾蛇捕获到猎物后,并不马上把猎物吞下,而是用毒牙迅 速地将毒液注入猎物体内,然后放猎物逃走。过一段时间后,响 尾蛇再直接去追寻和吞食猎物。
提出问题:
响尾蛇是根据什么标记去追寻中毒的猎物的呢?
2.收集与问题相关的信息
1、响尾蛇的视力不好,他的眼只能感受可见光,而 不能看清物体。
2、响尾蛇的眼下方有一对能感受热的结构,可以感 受较近的动物体温。
D ,下列设计最符合本实验要求的是( )
A.实验组和对照组除水分多少不同,其他均相同 B.实验组和对照组除豆腐大小不同,其他均相同 C.实验组和对照组除温度条件不同,其他均相同 D.实验组和对照组除有无盐分外,其他均相同
3.为探究种子萌发与温度的关系,某同学设计的对
照实验方案如下表所示。你认为设计不妥的一项是
第2节 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学习目标
(1)了解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2)掌握实验法研究的基本步骤。 (3)掌握实验原则,应用实验法设计实验 。
一、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P29)
观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据一 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纲 或观察表,在自然状态下 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 去直接观察被研究对象, 从而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
过的7 老鼠? 得 出 结 论
6 分析实验现象
3作出假设
5 实施实验并记录
4 设计实验方案
三、用实验法探究影响生物分布的环境因素
鼠妇,又称“潮虫”,鼠妇 用腮呼吸,而腮只能在湿润 的环境中运作,所以鼠妇居 住在阴暗潮湿的地方。经常 在石块下、花盆底下生活, 昼伏夜出,具负趋光性,光 对鼠妇的生活来说有着极大 的影响。
答: 不能。一组实验只能有唯一变量。
问题集
(有光)
(遮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一、认识显微镜的结构
科学探究是人类揭 开自然界的奥秘、 获取知识的重要途 径,是科学家研究 生命科学常用的方
法!
如果你拥有了 这些仪器,你 是否就能像科 学家一样探究
呢?
物镜
通光孔 遮光器 反光镜
目镜
镜筒 粗准焦螺旋 细准焦螺旋 镜臂 载物台 镜座
二、学习使用显微镜
1.取镜、安放
二、学习使用显微镜
4.收镜
①、实验完毕,将载玻片从载物台上取下,用纱布将显 微镜外表擦拭干净。
②、将压片夹转向后方,反光镜移动到垂直方向。 ③、转动转换器,使两个物镜位于载物台上通光孔的两 侧,呈“八”字形,将镜筒下降。 ④、按取镜时的拿法,将显微镜送回镜箱,放回原处。
三、认识常用的实验仪器
科学家是怎样进行科学探究的?
请你像一位科学家一样,来 进行探究活动:
• 你的问题是: • 你的假设是: • 你的计划是: • 你准备如何实施: • 你的结论是:
科学探究过程
基本要求
提出问题
从日常生活、生产实际或学习中发现并 表达与生物学相关的问题。
作出假设
应用已有的知识,对问题的答案提出可 能的设想,并估计假设的可检验性。
探讨
1、巴斯德探究肉汤变质的过程包 括哪几个步骤?是不是必须由这 几个步骤组成?
2、实验中,为什么要将放进烧瓶 的肉汤再次煮沸?
3、为什么要用两个烧瓶同时做这 个实验呢?
说说看,生物(比方说金鱼)的 生命活动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金鱼的 生命活动
……
水环境
空气 温度
食物
夏天气温会升高, 深秋气温会降低, 鱼的生活会不会受 到影响呢?
取镜:右手握住镜臂,左手平托镜座,保持镜体直 立。(特别要禁止单手提着显微镜走,防止目镜从镜 筒中滑脱)。
安放:放置桌边时动作要轻。一般应在身体的前面, 略偏左,镜筒向前,镜臂向后,距桌边7~10 ㎝处, 以便观察和防止掉落。安放目镜和物镜。
请你指出使用显微镜操作中不规范的地方。
二、学习使用显微镜
制定计划
拟定探究计划,列出所需的材料与用具, 选出控制变量,设置实验组与对照组。 计划必需合理、严密、可行。
实施计划
按计划进行研究,并收集所得数据、实 验现象等资料。
得出结论
分析所得数据、现象等实验资料,经缜 密的推理。得出科学合理的结论。
表达交流
撰写探究报告,交流探究过程和结论。
实验指导
1、两人一组,分工合作,各尽其职。 2、测常温下金鱼的呼吸频率(可先测30
区别对错
火眼金睛:在显微镜下观察物像时,眼睛与镜筒
二、学习使用显微镜
3.观察:放—压—降—看—升—调
试一试: ①把标本分别向左、右、上、下移动,你看到的物像分别向 什么方向移动? ②在视野中看到的是什么字? ③如果看到的字偏在视野的左上方,怎样才能将它移到视野 中央? ④如果是把字写在不透明的纸上,观察的结果是否相同?
• 你的实验结论与作出的假设一致 吗?
信息提供:我国华东地区饲
养的淡水鱼类最适合在20-28℃ 的温度范围内生活。
• 尝试在生活中寻找探究的课题,交流并制 定探究的方案。
科学探究并不遥远, 它就在你我的周围。
科学探究的价值在 于它服务于生活。
眼前与未来的世界 期待你的慧眼,你的 才智!科学家总是从 少年中走出!
2.对光:升—转—看—调
①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约2厘米; ②转动转换器(转动转换器的转动板,不要用手直 接推物镜),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物镜的前端与 载物台要保持2厘米的距离)。 ③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内 (右眼睁开,便于以后 同时画图)。转动反光镜,使光 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通过目镜,可以看到白 亮的视野。光线强时,用平面镜;光线弱时,用凹面 镜。
秒钟的呼吸次数然后计算得出每分钟 的呼吸次数。重复三次,求平均值) 3、加入冰块,测出水温,放入金鱼,同 样记录三次呼吸频率。 4、对比不同温度下的呼吸频率,得出相 关的实验结论。
常温 降温
金鱼呼吸次数 (次/分)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平均值 (次/分)
分析、交流与讨论
• 根据你测得的数据,你能得出什 么样的结论?
一、认识显微镜的结构
科学探究是人类揭 开自然界的奥秘、 获取知识的重要途 径,是科学家研究 生命科学常用的方
法!
如果你拥有了 这些仪器,你 是否就能像科 学家一样探究
呢?
物镜
通光孔 遮光器 反光镜
目镜
镜筒 粗准焦螺旋 细准焦螺旋 镜臂 载物台 镜座
二、学习使用显微镜
1.取镜、安放
二、学习使用显微镜
4.收镜
①、实验完毕,将载玻片从载物台上取下,用纱布将显 微镜外表擦拭干净。
②、将压片夹转向后方,反光镜移动到垂直方向。 ③、转动转换器,使两个物镜位于载物台上通光孔的两 侧,呈“八”字形,将镜筒下降。 ④、按取镜时的拿法,将显微镜送回镜箱,放回原处。
三、认识常用的实验仪器
科学家是怎样进行科学探究的?
请你像一位科学家一样,来 进行探究活动:
• 你的问题是: • 你的假设是: • 你的计划是: • 你准备如何实施: • 你的结论是:
科学探究过程
基本要求
提出问题
从日常生活、生产实际或学习中发现并 表达与生物学相关的问题。
作出假设
应用已有的知识,对问题的答案提出可 能的设想,并估计假设的可检验性。
探讨
1、巴斯德探究肉汤变质的过程包 括哪几个步骤?是不是必须由这 几个步骤组成?
2、实验中,为什么要将放进烧瓶 的肉汤再次煮沸?
3、为什么要用两个烧瓶同时做这 个实验呢?
说说看,生物(比方说金鱼)的 生命活动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金鱼的 生命活动
……
水环境
空气 温度
食物
夏天气温会升高, 深秋气温会降低, 鱼的生活会不会受 到影响呢?
取镜:右手握住镜臂,左手平托镜座,保持镜体直 立。(特别要禁止单手提着显微镜走,防止目镜从镜 筒中滑脱)。
安放:放置桌边时动作要轻。一般应在身体的前面, 略偏左,镜筒向前,镜臂向后,距桌边7~10 ㎝处, 以便观察和防止掉落。安放目镜和物镜。
请你指出使用显微镜操作中不规范的地方。
二、学习使用显微镜
制定计划
拟定探究计划,列出所需的材料与用具, 选出控制变量,设置实验组与对照组。 计划必需合理、严密、可行。
实施计划
按计划进行研究,并收集所得数据、实 验现象等资料。
得出结论
分析所得数据、现象等实验资料,经缜 密的推理。得出科学合理的结论。
表达交流
撰写探究报告,交流探究过程和结论。
实验指导
1、两人一组,分工合作,各尽其职。 2、测常温下金鱼的呼吸频率(可先测30
区别对错
火眼金睛:在显微镜下观察物像时,眼睛与镜筒
二、学习使用显微镜
3.观察:放—压—降—看—升—调
试一试: ①把标本分别向左、右、上、下移动,你看到的物像分别向 什么方向移动? ②在视野中看到的是什么字? ③如果看到的字偏在视野的左上方,怎样才能将它移到视野 中央? ④如果是把字写在不透明的纸上,观察的结果是否相同?
• 你的实验结论与作出的假设一致 吗?
信息提供:我国华东地区饲
养的淡水鱼类最适合在20-28℃ 的温度范围内生活。
• 尝试在生活中寻找探究的课题,交流并制 定探究的方案。
科学探究并不遥远, 它就在你我的周围。
科学探究的价值在 于它服务于生活。
眼前与未来的世界 期待你的慧眼,你的 才智!科学家总是从 少年中走出!
2.对光:升—转—看—调
①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约2厘米; ②转动转换器(转动转换器的转动板,不要用手直 接推物镜),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物镜的前端与 载物台要保持2厘米的距离)。 ③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内 (右眼睁开,便于以后 同时画图)。转动反光镜,使光 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通过目镜,可以看到白 亮的视野。光线强时,用平面镜;光线弱时,用凹面 镜。
秒钟的呼吸次数然后计算得出每分钟 的呼吸次数。重复三次,求平均值) 3、加入冰块,测出水温,放入金鱼,同 样记录三次呼吸频率。 4、对比不同温度下的呼吸频率,得出相 关的实验结论。
常温 降温
金鱼呼吸次数 (次/分)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平均值 (次/分)
分析、交流与讨论
• 根据你测得的数据,你能得出什 么样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