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维多孔金属的流阻率分形模型研究_陈卫华

合集下载

潮州三环杯第四届全国大学生材料设计邀请赛(MDC)分方向

潮州三环杯第四届全国大学生材料设计邀请赛(MDC)分方向
暨南大学
福建师范大学
中原工学院 南昌大学
桂林理工大学
青岛科技大学 上海理工大学
项目名称 金属-有机骨架材料(MOF-Zn)的制备及研究
MOF/GO 复合膜在水处理领域的研究 基于金属有机框架的钴铁电催化剂 一种透明环氧树脂胶专用特种固化促进剂 硒碲纳米复合材料的设计及其在激活免疫及抗
肿瘤中的应用 一步法制备新型含 P-N 反应型协效阻燃剂及其
AI 创 beats 团队
L&MAM
Silence 队 高效止裂 孔武有力队 燃并快乐 如博之骄
溯源 医美团队
所在高校 厦门大学 中国海洋大学 福建工程学院 大连理工大学
厦门大学 华侨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厦门理工学院 桂林理工大学
天津大学 郑州大学
项目名称 以 Cu/Si/Ge 纳米线阵列为负极材料的锂离子
4、交叉学科组(11 队)
序号
团队名称
所在高校
项目名称
1
3R 绿色建材团队
郑州大学
新型环保墙砖--固废处理新时代
2
RGO 研究队
南开大学
还原氧化石墨烯电极的制备及其处理制药废水 的研究
3
功能齐全队
中国海洋大学 片状碳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与应用
4
河工太阳能队
河北工业大学
利用工业废渣及等离子喷涂技术制备高效的太 阳能集热板
11 中矿大超亲水材料组
中国矿业大学
超亲水集水材料及快速集水设备
注:以上排名不分先后,也并非答辩顺序
附件 2 “潮州三环杯”第四届全国大学生材料设计邀请赛(MDC) 分方向决赛队伍分组
1、高分子及生物方向组(11 队)
序号 1 2 3 4

2015年度拟立项的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重大项目汇总表

2015年度拟立项的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重大项目汇总表
常州大学
任玉荣
B
67
基于p-i-n结构铁酸铋薄膜器件的制备及其光伏效应
常州大学
陈智慧
B
68
小尺度流动模型中的自由表面流的数值与实验研究
常州大学
王红
B
69
基于稀土元素的喷射成形超高强铝合金强韧化机理研究
江苏理工学院
李小平
B
70
废锂离子电池二次资源的回收深加工理论和应用研究
江苏理工学院
程洁红
B
71
基于短路率控制的电解机械复合加工伺服进给研究
淮海工学院
申欣
A
97
陶瓷修复体选区激光熔化成型机理及质量控制研究
淮阴工学院
陈晓兵
B
98
车联网环境下融合多源信息的分布式动态车辆行为辨识
淮阴工学院
包旭
B
99
微/纳结构铈配合物和二氧化铈的构筑、组装机理及性能
淮阴师范学院
赵朴素
A
100
复合材料健康监测系统多主体协作及信息融合技术研究
淮阴师范学院
孙红兵
B
101
南京林业大学
姚建峰
B
34
杨树幼苗叶片对干旱与高温复合胁迫的应答机制
南京林业大学
吴永波
B
35
杉木地理种源的遗传结构与变异模式研究
南京林业大学
边黎明
B
36
松材线虫携带病毒的鉴定及其对宿主致病力的影响
南京林业大学
朱丽华
B
37
无线传感网多源视频压缩感知
南京邮电大学
张登银
A
38
基于深井信息感知的纳电子器件设计和制备研究
江苏大学
蔡健荣

耐热镁合金材料的研究和应用现状

耐热镁合金材料的研究和应用现状

前沿技术L eading-edge technology 耐热镁合金材料的研究和应用现状郑 伟1,柳叶芳1,业 飞1,陈 雪1,展卫星2(1.江苏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江苏 南京 210007;2.盐城市联鑫钢铁有限公司,江苏 盐城 224100)摘 要:镁合金是比重最轻的结构材料。

具有高比强度、高比刚性、良好的磁屏蔽性、优异的制造性和加工性。

镁和镁合金作为轻金属材料是非常重要的金属材料。

廉价耐热镁合金的应用研究对汽车轻量化和扩大镁合金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但大部分合金只能在室温下使用。

当温度超过120℃时,合金的机械特性显著降低,高铝合金也是如此。

因此,在要求高使用温度的汽车零部件中,限制了具有优秀铸造加工性的低成本镁合金的使用。

因此,近年来,高性能、低成本的阻燃耐热镁合金的开发成为材料科学和产业界关注的焦点之一。

关键词:镁合金;稀土;应用现状中图分类号:TG14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65(2021)04-0125-2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status of heat resistant magnesium alloy materialsZHENG Wei1, LIU Ye-fang1, YE Fei1, CHEN Xue1, ZHAN Wei-xing2(1.Jiangsu Institute of product quality supervision and inspection,Nanjing 210007,China;2.Yancheng Lianxin Steel Co., Ltd,Yancheng 224100,China)Abstract: Magnesium alloy is the lightest structural material. It has high specific strength, high specific stiffness, good magnetic shielding, excellent manufacturability and processability. Magnesium and magnesium alloys are very important metal materials as light metal materials. The research on the application of low-cost heat-resistant magnesium alloy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lightweight of vehicles and the expansion of the application of magnesium alloys, but most of the alloys can only be used at room temperature. When the temperature exceeds 120 ℃,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he alloy decrease significantly, so does the high aluminum alloy. Therefore, the use of low-cost magnesium alloy with excellent casting processability is limited in automotive parts requiring high service temperature. Therefore, in recent years, the development of high-performance, low-cost flame-retardant and heat-resistant magnesium alloys has become one of the focuses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industry.Keywords: magnesium alloy; rare earth; application status镁合金是当前是工程建设中使用最为广泛的轻金属材料,有“绿色工程材料”的美誉,是当下材料开发与应用方面的重点研究方向。

银浆流变性能对硅太阳电池电性能的影响

银浆流变性能对硅太阳电池电性能的影响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 nal of East China U niver sity of S cien ce and T echnology (Natural Science Edition )Vol.35No.32009-06收稿日期:2008-08-13基金项目:上海市科委资助项目(05d812019)作者简介:郑建华(1983-),男,江西上饶人,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粉体材料与电子浆料。

E -mail:zh engjianh ua0920@ 通讯联系人:杨云霞,E -mail:yan gyunxia@文章编号:1006-3080(2009)03-0396-04银浆流变性能对硅太阳电池电性能的影响郑建华, 张亚萍, 花 巍, 杨云霞, 陈国荣(华东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无机材料研究所,上海200237)摘要:通过改变有机相中乙基纤维素的质量分数,制备了具有不同流变性能的银浆,并应用于硅太阳电池。

对银浆流变性能、电池正面电极形貌和电池电性能等的分析测试结果表明,银浆的流变性能影响所印制电池的电极形貌及其电性能。

当有机相中乙基纤维素质量分数为6%时,银浆具有较高低剪切速率下的黏度和较低高剪切速率下的黏度,能使所印的电极栅线边缘整齐,具有较高的高度和较小的线宽,所印制电池电性能优越,具有较好的填充因子(FF )和转换效率(G )。

关键词:流变性;电性能;银浆;太阳电池中图分类号:O373;TM 24文献标志码:AEffect of Rheological Property of Silver Conductive Paste onElectrical Property of Si Solar CellsZH EN G J ian -hua, ZH A N G Ya -p ing , H UA Wei, YAN G Yun -x ia , CH EN Guo -rong(I nstitute of I nor ganic Mater ials,S chool of Mater ials S cience and Engineer ing ,East China Univer 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hanghai 200237,China)Abstract:Different silver conductive pastes w ere prepared and applied in solar cell.T heir rheolog ical pro perties w ere adjusted by chang ing ethy-l cellulose contents in the org anic v ehicle.With the measurem ent of rheo logical properties of silver conductive pastes and g rid m orpho logies as w ell as electr ical pr operties of the cells,it w as found that rheo logical pr operties of silver conductive pastes affected the electrical proper -ties o f the cells.When the ethy-l cellulo se in the organic vehicle w as as high as 6%,the paste had high vis -cosity in low shear rate and low viscosity in high shear rate,w hose frontal electrodes had slicker fring e,hig her height and sm aller w idth,w hile the cells had better electr ical pr operties w ith high filled factor(FF )and co nv ersion efficiency(G ).Key words:rheolog ical proper ty ;electrical pr operty;silv er co nductiv e paste;so lar cells与普通电池一样,晶体硅太阳电池也有两个用于引出电流的电极。

短碳纤维增强铜复合材料的计算细观力学模型及力学性能

短碳纤维增强铜复合材料的计算细观力学模型及力学性能

第27卷第4期粉末冶金材料科学与工程2022年8月V ol.27 No.4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of Powder Metallurgy Aug. 2022 DOI:10.19976/ki.43-1448/TF.2022016短碳纤维增强铜复合材料的计算细观力学模型及力学性能何东浪,方华婵,李郁兴,李金伟(中南大学粉末冶金国家重点实验室,长沙 410083)摘要:针对粉末冶金法制备的短碳纤维增强铜复合材料(C Sf/Cu),采用有限元方法建立细观力学模型,研究材料的拉伸损伤演化和断裂力学行为,并分析弱界面对复合材料拉伸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C Sf/Cu复合材料的拉伸过程可分为弹性阶段、塑性硬化阶段、起始损伤阶段和损伤演化阶段。

纤维端部的应力集中造成端部界面脱黏、轴向界面的损伤演化以及纤维桥联,基体损伤及其伴随的界面损伤造成基体破坏是材料断裂的主要机制。

碳纤维长度大于60 μm时,纤维的轴向应力分布呈现“w”形,纤维有较强的承载能力;纤维长度为20 μm时,纤维几乎没有承载能力。

纤维承受载荷越高,越容易造成界面破坏,随纤维长度从20 μm增加到140 μm,C sf/Cu复合材料的抗拉强度从146 MPa下降到102 MPa。

关键词:短纤维;铜基复合材料;细观力学;有限元;内聚力单元中图分类号:TF125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0224(2022)04-382-07Computational meso-mechanical model and mechanical property of short carbon fiber reinforced copper matrix compositesHE Donglang, FANG Huachan, LI Yuxing, LI Jinwei(State Key Laboratory of Powder Metallurgy,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Changsha 410083, China)Abstract: For the short carbon fiber reinforced copper matrix composites (C Sf/Cu) prepared by powder metallurgy, a model was established to analyze the tensile damage evolution, fracture mechanical behavior and the influence of weak interface on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composit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mposites can be divided into elastic stage, plastic hardening stage, damage initiation stage, and damage evolution stage. The stress concentration at the fiber end causes the debonding of the end interface, the damage evolution of the axial interface and the fiber bridging. The damage of the matrix and the accompanying interface are the main fracture mechanism of the material. When the fiber length is greater than 60 μm, the axial stress of the fiber presents a “w” shape, and the fiber has a strong bearing capacity. When the fiber length is 20 μm, the fiber has almost no bearing capacity. The higher the load on the fiber, the easier it is to cause interfacial damage. With increasing fiber length from 20 μm to 140 μm, the strength of the composite decreases from 146 MPa to 102 MPa.Keywords: short fibers; copper matrix composites; meso-mechanics; finite element; cohesive element短碳纤维/铜复合材料兼具铜的高导热、导电性能以及碳纤维的高比模量和高比强度,因此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耐磨性能和良好的导热性能,广泛应用于高效散热器、电接触材料和耐磨器等[1]。

基于响应面法的纤维金属层合板抗弹性能优化设计

基于响应面法的纤维金属层合板抗弹性能优化设计

基于响应面法的纤维金属层合板抗弹性能优化设计
孔祥韶;杨豹;周沪;郑成;刘芳;吴卫国
【期刊名称】《爆炸与冲击》
【年(卷),期】2022(42)4
【摘要】纤维金属层合板因其复合材料的各向异性和层合结构特征而具有较好的可设计性,开展金属纤维层合板的优化设计研究对其力学性能的增强和轻量化具有重要意义。

为提高纤维金属层合板的抗弹性能,基于响应面分析法对纤维金属层合板的铺层方向和铺层厚度进行了优化设计。

采用Box-Behnken方法进行方案设计,以纤维金属层合板各铺层相对厚度比为设计变量,以结构的比吸能为设计目标,根据设计的方案进行参数化建模获取样本点,在对设计样本进行方差分析和参数估计的基础上,建立了结构比吸能的响应面模型并验证了其精确度。

采用遗传算法对响应面方程进行寻优分析,通过显式动力学计算程序ABAQUS/Explicit验证优化效果。

最终,在最优的铺层方案下,层合板的质量减小了11.70%,能量吸收增加了19.40%,抗弹性能显著提升。

【总页数】13页(P109-121)
【作者】孔祥韶;杨豹;周沪;郑成;刘芳;吴卫国
【作者单位】武汉理工大学绿色智能江海直达船舶与邮轮游艇研究中心;武汉理工大学船海与能源动力工程学院;武汉理工大学交通与物流工程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O342;TB333
【相关文献】
1.碳纤维层合板抗球形弹冲击动态响应特性试验研究
2.碳纤维层合板抗球形弹冲击动态响应特性试验研究
3.基于响应面法的CFRP层合板挖补修理结构的单目标优化
4.基于响应面法的CFRP层合板挖补修理结构的单目标优化
5.基于响应面法的抗滑涂层材料路用性能优化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10年度获奖

2010年度获奖
2010年度科研获奖成果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成果名称 封闭式车间新风节能控制方案及应用研究 河南省高校自主创新体系建设研究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中国政党研究 知识产权执法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的论证制定 知识产权战略实施评估研究 纺织品艺术设计创新人才开 发与利用研究 Supplements to a class of logarithmically completely monotonic functions associated with the gamma function/对一个与Gamma函 数有关的Log-完全单调函数类的扩展 A class of logarithmically completely monotonic functions/一族 Log-完全单调函数 Necessary and sufficient conditions for two classes of functions to be logarithmically completely monotonic/两类函数对数完全单调的 充分必要条件 用于纺织机械设计的液压传动CAD系统 Characterization of Bamboo Fibers Using FT-IR Spectroscopy and Its Second Derivative An approach to potential environmental impact reduction in chemical reaction processes Reactor network synthesis for waste reduction using instantaneous value of environmental index A Pollution reduction methodology in Reactor Design 结合臂部形态学制定西服袖结构静态平衡 颈部横向平衡对肩袖结构造型的影响 奖励名称 2010年度河南省科技进步奖 2010年度河南省科技进步奖 2009年度河南省社会科学优 秀成果奖 河南省发展研究奖 河南省发展研究奖 ―纺织之光‖2010 年度中国纺 织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奖 河南省第十届自然科学优秀 学术论文 河南省第十届自然科学优秀 学术论文 河南省第十届自然科学优秀 学术论文 河南省第十届自然科学优秀 学术论文 河南省第十届自然科学优秀 学术论文 河南省第十届自然科学优秀 学术论文 河南省第十届自然科学优秀 学术论文 河南省第十届自然科学优秀 学术论文 河南省第十届自然科学优秀 学术论文 河南省第十届自然科学优秀 学术论文 奖励等级 贰等奖 贰等奖 叁等奖 叁等奖 叁等奖 叁等奖 贰等奖 贰等奖 贰等奖 叁等奖 贰等奖 贰等奖 贰等奖 贰等奖 贰等奖 贰等奖 朱彩霞 马肖华 路爱林 金多才、李尊然、李国庆、董 广杰 王肃、李晓昱、杨佳鸣 牛玖荣、张怀强、李咏、王薇 、杜爱霞、汪秀琛、赵一丽 郭森林 郭森林 郭森林 安向东 蔡玉兰 陈启石 陈启石 陈启石 陈谦 陈谦 获奖人员 获奖时间 2010.12 2010.12 2010.06 2010.09 2010.09 2010.07 2010.04 2010.04 2010.04 2010.04 2010.04 2010.04 2010.04 2010.04 2010.04 2010.04

分形理论在耐火纤维材料的导热特性研究中的应用

分形理论在耐火纤维材料的导热特性研究中的应用
析解 ; ) 2 统计 方 法 , 即通 过使 用 统计 学 技 术来 解 决 导 热 系数 的上 、 届 问题 , 陈 则 韶 、 下 如 陈梅 英 H 根 据 最 等
小热阻力法则 , 在一定 的假设条件下 , 出了包含 气 导 孔内气体传导和辐射项 的多孔体 的等效导热 系数 的 计算模型式 , 并进行 了数值求解计算 , 所获得 的结果 比较清楚地反映了多孔介质材料的内部热传递规律 。
分 布 的 定 量 表 示 即 是 该 系 统 的 分 形 维 数 (rca Fat l Dm nin 。一 般情 况下 分 形 的维数 不 是 整数 而是 分 ies ) o 数 ,这也 即是 分形几 何 与传统 欧 氏几 何 的最大 差别所
列, 通过分析具有代表性的正方形 、 三角形单元体 , 最 终 获得 了低 温下 导 热 系 数 随纤 维 体 积 分 率 变 化 的 解
耐 火纤 维 虽然 也是 一 种 多孔 介质 材 料 , 但是 它 并
在。 传统的欧氏几何认为空间的维数是整数, 但是类似 耐火 纤维 材料 这样 的多孔介 质 物质 ,其 图形非 常不规 则 ,以致不论是它的整体还是它的局部都不能够用传 统 的几何语 言来 描述 。 而分 形几何 认 为 , 于任何 一个 对 有确定维数的几何体 , 若用与它相 同维数 的“ 去量 尺” 它, 结果 为 0其 数学表 达式 : ,
阻 法建 立 了高 温条 件 下 高铝 耐 火 纤 维 材 料 的有 效 导
热系数模型 , 并应用此模型对耐火材料的导热特性进 行 了研 究 。
专 题 研 讨
无规分形 , 自相似性并不严格 , 其 只是在大范 围内统计
意义 下 的 自相 似性 。 自然 界里 的分形 都 属于无 规 分形 , 都 是在统计 意 义下 的 自相 似性 。本 文所 研究 的耐火纤 维材 料也 正 属此 类 , 自相似 性 也 只在 一 定 范 围 内才 其 成立 , 此处 称之 为局部 分形 , 以区别 于经 典分 形 。 耐火纤 维材 料 , 内部 空 间结构 是非 常 复杂 的 , 其 应 用传 统几何 无法 对其 进行 描述 ; 而应 用分 形理 论 , 则能 够较 好地 描 述其 内部 微 空 间结 构 , 而可 以很 方便 地 从 对其 导热性 能进 行研究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西 安 交 通 大 学 机 械 工 程 学 院 ,710049, 西 安 ;2.兰 州 理 工 大 学 机 电 工 程 学 院 ,730050, 兰 州 )
摘要:为了揭示纤维多孔金属吸声材料的流阻率与其孔隙率、孔 直 径 以 及 孔 的 弯 曲 度 等 主 要 几 何 参 数 之 间 的 变 化 规 律 ,给 纤 维 多 孔 金 属 吸 声 材 料 的 结 构 设 计 提 供 基 本 的 理 论 指 导 ,提 出 了 一 种 流 阻 率 分 形 模 型 。 通 过 对 纤 维 多 孔 金 属 的 孔 隙 结 构 进 行 分 形 处 理 ,结 合 材 料 内 部 空 气 流 体 学 分 析 ,首 先 获得了流经纤维多孔金属材料截面总的空气流量 Q 的表达式,该表达式是最大平均孔径λmax、曲 线 分形维数 DT 和孔面积分形维数 Df 的 函 数,其 次 结 合 纤 维 多 孔 金 属 吸 声 材 料 流 阻 率 的 公 式,获 得 了 流 阻 率 分 形 模 型 。 模 型 理 论 计 算 值 与 实 验 测 试 值 的 最 大 偏 差 为 13.9% ,最 小 偏 差 为 7.6% ,平 均 偏差为10.6%,验证了该理论模型的可靠性。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孔隙率 Φ 的增大,纤维多 孔金属 吸声材料的流阻率减小;Φ 和DT 一定时,流阻率随着 Df 的 增 大 而 减 小;Φ 和 Df 一 定 时,流 阻 率 随 着 DT 的增大而增大。与通过实验确 定 流 阻 率 的 经 验 公 式 相 比,文 中 所 建 流 阻 率 分 形 模 型 能 够 反 映材料的几何参数与流阻率之间的变化规律,为纤维多 孔金属 吸 声 材 料 的 微 观 结 构 设 计 提 供 了 一 定的依据。 关 键 词 : 流 阻 率 ;分 形 模 型 ;曲 线 分 形 维 数 ;孔 面 积 分 形 维 数 中 图 分 类 号 :TB535 文 献 标 志 码 :A 文 章 编 号 :0253-987X(2015)06-0132-06
1 分形理论简介
分形几 何 学 产 生 于 20 世 纪 70 年 代 末 80 年 代 初,是一门以非规则 几 何 形 态 为 研 究 对 象 的 新 兴 学 科 。 [5] 分 形 的 概 念 是 由 美 国 学 者 Mandelbrot 于 1975年首先提出来的。在自 然 界 中,大 量 的 研 究 对 象例如粗糙表面、海 岸 线、山 脉 以 及 岛 屿 等,都 是 无 序 和 不 规 则 的 ,它 们 不 能 用 欧 式 几 何 进 行 准 确 描 述 , 这些对象被称为分 形,它 们 的 维 数 不 再 是 整 数 而 是 分 数 ,称 为 分 形 维 数 。 这 些 分 形 对 象 满 足 下 式 [6]
M(L)~ LDf
(1)
式中:M 可以是 线的长度、平面面积、立方体体积或
物体质量;L 是测量尺度;Df 是 分 形 维 数。 式(1)表 示分形对象的局部和整体具有精确的自相似性。然
而 ,自 然 界 具 有 精 确 自 相 似 性 的 物 体 几 乎 没 有 ,绝 大
部分研究对象都是 统 计 自 相 似,因 此 本 文 中 提 到 的
dimension
烧结纤维多孔 金 属 具 有 多 功 能 复 合 特 性,例 如 超轻、高 强 韧、耐 撞 击、高 比 强 度、高 比 刚 度、高 效 散 热 或 隔 热 以 及 吸 声 性 能 优 良 等[1],其 结 构 通 常 由 金 属骨架和内部介质(通 常 为 空 气)组 成,金 属 骨 架 由 一定数量的金属丝 按 层 交 错 排 列 高 温 烧 结 形 成,内 部具有复杂的开孔或闭孔结构。与传统的非金属吸 声 材 料 相 比 ,纤 维 多 孔 金 属 材 料 能 够 耐 高 温 高 压 ,因 此可以用作极端恶劣工况下的吸声降噪材料。
收稿日期:2014-11-23。 作者简介:陈卫华(1976—),男,在职博士生,兰州理工 大 学 讲 师;王 小 鹏 (通 信 作 者),男,副 教 授。
基 金 项 目 : 国 家 重 点 基 础 研 究 发 展 规 划 资 助 项 目 (2011CB610306);陕 西 省 自 然 科 学 基 金 资 助 项 目 (2015JM5154)。
声波在纤维多孔金属介质中的传播主要考虑两 个 方 面 :一 是 孔 隙 填 充 介 质 中 波 的 传 播 ;二 是 多 孔 介 质骨架内的弹性波传播。本文假设金属骨架为刚性 体,只考虑声 波 在 孔 隙 空 气 中 的 传 播。Allard 等 将 纤维材料作为等效 流 体 研 究,指 出 流 阻 是 反 映 多 孔 材料吸声性能的 一 个 重 要 参 数[2];Delany等 的 研 究 表明,声波在多孔介 质 中 的 传 播 和 衰 减 主 要 由 孔 隙 中空气的流阻决定,通 过 空 气 流 阻 就 能 预 测 多 孔 介 质的吸声性能[3]。Bies等对多孔金属纤维材料的 流 阻进行了测 量,获 得 了 相 关 实 验 结 果 。 [4] 上 述 文 献 研究工作表明,纤维 多 孔 金 属 的 流 阻 率 是 决 定 其 吸 声性能优劣的一个重要声学参数。
纤维多孔金属介质的内部孔隙结构呈现无规则 排 列 ,孔 的 分 布 是 杂 乱 无 章 的 无 序 结 构 ,使 得 纤 维 多 孔金属吸声材料的设计难度很大。分形几何学以非 规则的几何形态为 研 究 对 象,可 以 处 理 自 然 界 和 非 线性系统中不光滑的具有自相似性且没有特征长度 的 形 状 和 现 象 。 因 此 ,本 文 以 分 形 几 何 理 论 为 基 础 , 对纤维多孔金属材 料 的 微 观 孔 隙 结 构 进 行 描 述,建 立材料的流阻率与分形维数之间的声学模型。
分形维数均是指统计分形维数。
2 纤维多孔金属的分形研究
纤维多孔金属材料内部孔隙结构随着纤维直 径 、长 度 以 及 纤 维 的 相 对 排 列 方 式 而 异 ,实 际 烧 结 而 成的纤维多孔金属,其 纤 维 的 形 状 与 堆 积 均 是 无 序 的。图1为纤维多孔金属的宏观和微观结构图。
(a)宏 观 结 构 (b)截 面 微 观 结 构 图 1 纤 维 多 孔 金 属
纤 维 多 孔 金 属 内 部 具 有 不 同 尺 寸 的 孔,可 以 看
作由一簇具有不同 截 面 积 的 弯 曲 毛 细 管 组 成,假 设
毛 细 管 的 直 径 为 λ,沿 着 声 波 传 播 方 向 的 长 度 为 Lt(λ),参照毛细管长度为 L0,则根据 Wheatcraft等 的研 究[7]可 知,纤 维 多 孔 金 属 内 部 毛 细 管 的 直 径 和
Abstract:A fractal model of flow resistivity is proposed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 of flow resistivity with some geometric parameters of fibrous porous metals such as porosity,pore diameter and tortuosity,and to obtain a theoretical guidance for the design of sound-absorption materials.First of all,a mathematical expression of the flowQis obtained based on the theory of fractal geometry and fluid mechanics,and the expression is a function of the maximal mean diameter of poreλmax,the fractal dimension DT of tortuosity and the pore area fractal dimension Df.Then,the fractal model of flow resistivity is acquired in terms of the flow resistivity formula. The maximum error,the minimum error and the mean error between experimental results and calculation results from the model are 13.9 %,7.6 % and 10.6 %,respectively,which verifies the accuracy of the model.The calc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flow resistivity decreases as the porosityΦincreases.When the porosityΦand the tortuosity fractal dimension DTare fixed,the flow resistivity decreases as the pore area fractal dimension Dfincreases.However,when the porosityΦ and the pore area fractal dimension Dfare fixed,the flow resistivity increases as the tortuosity fractal dimension DT increases.The relations between the flow resistivity and the
网 络 出 版 时 间 :2015-03-23
网 络 出 版 地 址 :http:∥www.cnki.net/kcms/detail/61.1069.T.20150323.1713.001.html
第6期
陈 卫 华 ,等 :纤 维 多 孔 金 属 的 流ic parameters are revealed more clearly by the fractal flow resistivity model than by the empirical model.It can be concluded that the results provide a reliable and theoretical guidance for the design of sound-absorption materials. Keywords:flow resistivity;fractal model;tortuosity fractal dimension;pore area fracta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