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美军对广岛长崎投原子弹
二战时美国为什么把原子弹投在广岛和长崎

■谜团二:日本投降确实是因为原子弹爆炸吗?
日本是不是因为受到原子弹的轰炸而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不是因为原子弹的爆炸而结束,是这个事件留下的另一个颇有争议的问题。一直以来人们对原子弹爆炸结束战争这一说法没有丝毫的怀疑,但一些最新的论证让这个观点有些站不住脚。
据某些学者的调查,在1950年杜鲁门还在任上时,他最亲密的同事、海军上将威廉·李海就批评说:“我认为,在广岛和长崎使用这种残忍的炸弹并没有给对日战争作出特别贡献。日本人此前已经被打败了,对日本人实施的海上有效封锁和常规武器轰炸已经使他们准备投降。”而英国首相丘吉尔也十分赞同这种说法。
1945年8月6日和8月9日两枚原子弹分别落在了日本的广岛和长崎,那是人类首次遭遇核武器的袭击,我们期待那是人类最后一次使用核武器,最后一次遭受核武器的伤害。今天,我们用最简单的方法将人类首次使用原子弹的瞬间再现,并试着解开原子弹爆炸的四大谜团。
六十年前的今天原子弹投向广岛
■谜团一:杜鲁门为何在日本投放原子弹?
有关这个问题,是广岛长崎原子弹爆炸留下的最难解释,也最复杂的疑问,历史研究中,对这个问题的解释也非常多,但总体上可以分为传统和现代两种观点。
传统观点认为,杜鲁门最终决定向日本投放原子弹是为了尽快结束第二次世界大战,避免美军伤亡,这种观点比较传统,在历史教育中也占有优势。
现代观点认为,杜鲁门作出这样的决策目的有二:一是在原子弹研究初期,美国就已经确定对日本使用原子弹,把它当做是一次“巨大的实验”;二是美国迫于议会强大的压力而最终决定使用原子弹,因为美国研制这两颗原子弹耗资20亿美元,总要让它们有用武之地。
2005年8月初的广岛,又沉浸在一种思念的淡淡忧伤情绪中。广岛市的和平纪念公园大门内外,又开始陆续搭建各种临时建筑,并且清扫公园的场地,因为很快就要迎来8月6日的“广岛核爆纪念日”了。今年正值60周年纪念,预计将有逾5万人涌入广岛市和平纪念公园参加悼念仪式。美国不参加六十周年纪念活动
原子弹的威力广岛与长崎

原子弹的威力广岛与长崎1945年8月6日和8月9日,世界上第一颗原子弹分别在日本广岛和长崎爆炸。
这两次核爆炸给两座城市带来了巨大的破坏,成千上万的人在毁灭性的爆炸中丧生,对当时的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原子弹的威力,以及广岛与长崎这两个城市在历史上所扮演的角色。
一、原子弹的威力在深入探讨广岛和长崎之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原子弹的威力。
原子弹的威力主要源自于核裂变或核聚变的过程。
当原子核被分裂或合并时,将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并释放出大量的热、光和辐射。
这种能量的释放可以瞬间摧毁城市,并对周围的环境和生命造成无法挽回的破坏。
二、广岛之灾1945年8月6日,美军向日本广岛投掷了一颗名为“小男孩”的原子弹。
当时,广岛是日本的第七大城市,也是一个重要的军事基地和工业城市。
原子弹在大气中爆炸,瞬间产生了巨大的火焰球和冲击波。
炽热的火球带来了高温和强烈的光辐射,瞬间摧毁了广岛的大部分建筑物。
广岛之灾造成了至少14万人死亡,大部分是无辜平民。
爆炸瞬间,无数人受到了严重的烧伤和辐射伤害。
城市的基础设施几乎被夷为平地,许多人被掩埋在废墟下。
长期的辐射效应导致了更多人的死亡和疾病。
这场灾难使广岛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核爆之城,也让人们深刻认识到了原子弹的可怕威力。
三、长崎之悲仅仅三天之后,1945年8月9日,美军再次投掷了一颗名为“胖子”的原子弹到日本长崎市。
长崎是日本的第九大城市,也是一个重要的港口城市和工业中心。
原子弹爆炸后,火球和冲击波瞬间摧毁了长崎的大部分建筑物,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和人员伤亡。
根据统计,长崎之悲导致了至少7.5万人死亡。
爆炸的冲击以及高温和辐射伤害了无数平民。
城市的基础设施几乎全部被破坏,造成了长期的影响。
长崎之悲再次让人们充分认识到核武器的恐怖威力,并进一步推动了全球范围内的反核运动。
四、广岛与长崎的意义广岛与长崎的原子弹爆炸不仅仅是一次巨大的人道主义灾难,更是一次重要的历史事件。
这两次核爆炸让全世界意识到了核武器的恐怖威力,也让人们一窥战争的可怕后果。
原子弹轰炸广岛和长崎是骗局

原子弹轰炸广岛和长崎是骗局?沐右 2011-04-21 14:15:30因为福岛核电站泄漏事故的发生,有关核弹、核辐射的种种旧文及言论又开始活跃起来。
“原子弹轰炸日 本其实是个骗局”的说法就是其中之一。
核泄露会导致当地几十年不能居住,如果有原子弹爆炸,为什么 广岛、长崎一直都有人居住呢?要解答这个疑问,先要了解核弹爆炸与核电站泄漏对当地的核污染有何不 同。
流言 1: 原子弹轰炸日本其实是个骗局,核泄露可导致几十年不能居住,那核爆呢?看看 现在的广岛,长崎,再看看当年的切诺贝尔核电站所在地,这是一个天大的谎言,小日本别 有用心,如今遭到天遣,看你们再如何掩盖事实。
流言 2: 一位参加过“ 曼哈顿计划 ”的科学家和一位当年美军的上级军官却联合披露了 一个令人吃惊的历史――美国从来没有在日本本土投放过原子弹, 在广岛和长崎投放原子弹 的事件是一场骗局, 那只是美军进行的一场非同寻常的信息战和心理战,一次非常成功的 “软战争”。
真相: 因为福岛核电站泄漏事故的发生,有关核弹、核辐射的种种旧文及言论又开始活跃 起来,试图迷惑公众。
这个谣言的源头,大概就是一篇早就在互联网上流传的题为 《人类 历史上最大的骗局》 的文章。
这篇文章就从各个角度分析了为什么广岛和长崎原子弹爆炸 是“骗局”,但其实里面的大部分内容根本经不起仔细思考。
二战中,广岛和长崎投放原子 弹的事实是有着大量的普遍接受的历史资料支持的。
如果要质疑这样一个普遍接受的事情, 需要给出相当过硬的证据才可以, 而这篇文章依据的都是风传的小道消息, 里面很多地方连 人名、时间都没有。
这篇文章认为,因为科学家及一些军方人士的反对使得美国政府采用了 “信息战”的方法虚构了对日本原子弹的袭击。
但这样的方法居然就能成功地骗过日本的军 方,使得他们无条件投降,实在是太不合理了。
日本当时的政府和军方这么容易欺骗吗?连 亲自去广岛和长崎看看都没有,就投降吗?核弹爆炸与核电站泄漏有何不同?在质疑广岛和长崎遭原子弹轰炸的说法里面, “原子弹爆炸没有对这两个城市造成严重的核 污染, 没有像切尔诺贝利核电站那样‘几十年不能居住’”被认为是证明没有遭原子弹轰炸 的一个重要证据。
辩论美国向日本投原子弹是否正确的观点

1938年8月3日,诺贝尔奖获得者斯齐拉德和爱因斯坦共同给美国总统罗斯福写了一封长信,建议美国应该刻不容缓地研制原子弹。
10月19日,罗斯福总统果断拍板,对爱因斯坦等人的信作了肯定的回答。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迅速实施了制造原子弹的“曼哈顿工程”。
这是一项高度机密的工程,直属美国总统,任何人不得干预,甚至连副总统都不知道它的全盘秘密。
“曼哈顿工程”总部设在华盛顿,总负责人是格罗夫斯将军,具体研制工作由罗伯特·奥本海默组织实施,参加“曼哈顿工程”的人有费米、泰勒等世界第一流的数学家、物理学家、化学家。
最初,美国政府为“曼哈顿工程”确定了两个原则:一是造出的原子弹供给军队使用;二是要在德国人之前造出原子弹。
1945年4月25日,美陆军部长史汀生又建议杜鲁门总统任命一个特别委员会,以研究这种武器爆炸后在政治、军事和科学方面将会产生什么影响。
1945年6月1日,特别委员会向杜鲁门总统建议,一旦具备条件,就立即使用原子弹对付敌人。
在奥本海默的领导下,科学家们通力合作,终于在1945年7月初制成了三颗原子弹,它们的代号分别是“大男孩”、“小男孩”和“胖子”。
与此同时,美国战略空军也开始了对B-29重型轰炸机的改装,同时又集中509大队千余官兵从事投掷原子弹的各项准备工作。
当杜鲁门总统穿越大西洋去参加波茨坦会议时,在新墨西哥州阿拉莫戈多空军基地附近,原子弹爆炸的准备工作也在秘密进行着。
7月16日5时30分,一个比1000个太阳还亮的大火球在寒冷的沙漠上空升起。
强光闪过之后,有的人笑了,有的人却哭了,但大多数人都惊呆了。
奥本海默在心中想道:“我成了死神,世界的毁灭者。
”当晚,格罗夫斯立即给身在波茨坦的杜鲁门发去一封电报:“今天上午动了手术。
诊断书尚未写出。
结果近似令人满意,业已超出预料……”史汀生随后也收到了来自特别委员会的电报:“医生刚刚回来,兴高采烈,相信弟弟定会像哥哥一样健壮结实……”从16日到21日,杜鲁门连续不断地收到原子弹“大男孩”试验成功的报告。
广岛长崎核污染吗

广岛长崎核污染吗
广岛和长崎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分别遭到了美国的原子弹轰炸,这两次轰炸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城市破坏,同时也引发了核辐射污染的问题。
在广岛的轰炸中,美军投下了一颗名为“小男孩”的原子弹,爆炸释放出了巨大的能量,造成了直接的人员伤亡和城市的摧毁。
此外,爆炸还让大量的烟雾和尘埃升入高空,其中含有大量的放射性物质。
这些物质在空气中扩散,并随着降雨沉降到地面,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了长期的污染和危害。
而在长崎的轰炸中,美军投下了另一颗原子弹,造成了类似的后果。
爆炸释放出的放射性物质同样在空气中传播和沉降,造成了广泛的核污染。
这两次轰炸对当地的居民产生了令人难以想象的后果。
爆炸和核辐射导致了大量直接的死亡和伤害,并引发了各种各样的疾病,如白血病、甲状腺癌和遗传畸形等。
此外,核污染还对环境造成了长期的破坏和污染。
这些影响至今仍在广岛和长崎继续存在,并对这两座城市的意义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总而言之,广岛和长崎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遭受的原子弹轰炸导致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城市破坏,同时也造成了核辐射污染。
这些后果至今仍在这两座城市及其居民中存在,并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一辩,美国炸广岛利大于弊

战后,日本对这次遭受原子弹的袭击耿耿于怀,称自己是原子弹的受害者,广岛、长崎为这场战争中不幸的城市。
可是日本不应忘记,世界上还有更不幸的城市——南京,兽性大发的日本兵使这座无辜的城市血流成河,呜咽扬子江为30万白骨招魂。
日本不应忘记,世界上还有更不幸的国家——中国,在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中,2000多万中国人被日军杀害,男人被拉到日本当劳工,女人被拉到兵营作军妓,而这一切正是包括广岛、长崎在内的日本所为!同学们好,大家好:我是1945年的美国陆军部长,那一次广岛原子弹事件我承认是我策划的,穿越时空而来,不是为了别的,正是为了跟大家讲一下这件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当我第一次知道要炸广岛的时候,其实我是拒绝的!因为我觉得……呀……你不能叫我炸马上炸,第一,我要先想一下,我又不想说……你炸一个广岛的时候加了很多特技,那原子弹DUANG的一下……很响!很亮!很可怕!结果大家出来一定骂我,说小日本很可怜,美国佬没人性!这只能证明我们很残忍……所以我说先要给我试一下。
后来我经过很多事情以后也知道小日本很坏,是法西斯!侵略了中国,越南,泰国,缅甸、老挝、柬埔寨、文莱、印度等等,而且我们的珍珠港也被偷袭了。
那后来……炸了这个广岛以后呢……这个次下来之后……起码我干的很漂亮。
现在呢……有时还打算再炸一次!自己再炸一次呢.....我还叫中国等等啊!来!来!来!大家试试看!那我跟大家讲讲∶「炸的时候就炸!炸完之后,这个广岛的样子就是我干的样子,就不要加,再加特技上去,加到没有就是这样子!我要给大家看到,我炸完之后是这样子,你们炸完之后,也是这样子!好了,回归正题,之所以如此戏说美国原子弹炸广岛事件,是因为给大家一个正确地认识。
1945 年夏,日本败局已定,但日本在冲绳等地的疯狂抵抗导致了大量同盟军官兵伤亡。
当时美军已经制订了在九州和关东地区登陆的“冠冕”行动和“奥林匹克”行动计划,出于对同盟军官兵生命的保护,尽快迫使日本投降,美国总统杜鲁门和军方高层人员决定在日本投掷原子弹以加速战争进程。
原子弹下无冤魂

原子弹下无冤魂
原子弹的爆炸是一种无法抹去的恐怖。
1945年8月6日,美军在日本的广岛
和长崎市投放了两枚原子弹,使其变为一片废墟。
以此为开端,历史上第一次被原子弹威胁的城市为众多城市带来了不幸的恐惧。
事件发生后,原子弹造成的惨绝人寰的惨剧不可思议。
近6万人瞬间被湮没在
毁灭的烟雾中,无数生命被摧毁。
由于原子弹投放时离核心很近,瞬间温度能达到百万度,几乎毁灭了全部建筑物。
原子弹爆炸过程中,大量气体、热量袭击了绝大多数生命,更是使许多居民蒙受到了无法想象的伤害,他们只是受到瞬间炙热灼焦,烧死了百计。
当我们在历史上详细回顾原子弹的惨剧之时,我们不能不流泪。
原子弹威胁的
城市出现的丧生与沉痛情形,被认为是历史的大错,它不仅使受害的城市受到无数剥夺,更使几百万人失去了他们的生命,这巨大的灾难在今天仍然存在,更是伴随着沉重的默哀。
历史上有这么一段悲伤的篇章,它说明了原子弹爆炸所带来的惨绝人寰的恐怖
后果。
投放原子弹,只有杀死,没有生活,令人无法理解的惨痛和伤害,没有冤魂就继续了下去,那么少的生存比死亡更让人心碎。
历史正在循环往复,冷漠的压迫谋杀仍在延续,让很多人活在江山的恐惧中。
历史的不变让我们庆贺,也让我们不断思考,如何重新定义历史,携手共同追求和平与发展,减少冲突和伤害,共同走向美好未来。
美国为什么要扔原子弹揭秘美国投原子弹的真正原因

美国为什么要扔原子弹——揭秘美国投原子弹的真正原因1945年8月美国向日本接连投下两颗原子弹,这也是世界上迄今为止仅有的两次核武器打击.对于美国为什么要向日本投原子弹,一直以来都存在两大流传甚广的说法,但恐怕都有疏漏.认识上的两大误区第一种说法是,原子弹是使冥顽不化的日本投降的关键原因.武士道精神长期以来是日本的精神支柱,再加上军国主义思想的影响,使得日本军人在战场上一直都以顽强和宁死不屈着称,很少有日军主动投降,甚至是在战局已经毫无希望的情况下,日军也宁可选择自杀冲锋或是“神风特攻”之类同归于尽的方式也不愿意放下武器.所以到1945年8月,尽管美军已经攻占了冲绳,兵锋直逼日本本土,但很多人认为日本肯定还是不会投降,一定会死撑到底.美国依靠原子弹,才彻底粉碎了日本顽抗到底的决心.其实并不是这么回事情,真正迫使日本投降的关键原因是从1945年2月开始的战略轰炸和代号“饥饿战役”的水雷封锁.柯蒂斯·李梅少将在1945年1月担任美军第21轰炸机部队司令后,对日本情况进行了仔细分析和研究,采取了夜间低空投掷燃烧弹的新战术,史称“李梅火攻”,从3月到7月底,美军总共出动各种型号飞机33041架次,其中B-29轰炸机万架次,投弹16万吨,其中7月投弹就超过万吨,美军计划8月的投弹量将超过10万吨有98个日本城市遭到轰炸,其中主要大城市的城区被烧毁面积均在50%以上,东京、横滨为56%,名古屋为52%,大阪、神户为57%;中小城市中,福井被毁面积最高,达到96%,甲府为72%,日立为71%.在空袭中死亡约23万人,伤万人,失踪万人,有244万幢建筑物被毁,800万人无家可归.3月9日夜间,一个晚上的空袭就造成东京10万人的伤亡,甚至超过了广岛原子弹轰炸的伤亡人数.173架B-29轰炸机夜袭富山市,将其夷为平地由于这样恐怖的空袭给日本普通民众造成了极大恐慌,李梅又结合空袭实施心理战,通过空投传单事先告知日本平民将要轰炸的地点和时间,这就更加剧了平民的惊恐,共有850万城市居民逃往乡村,军事工业中工人的缺勤率7月已达50%.加上工厂厂区在空袭中遭到严重破坏,如航空工业厂区被毁60%,直接导致军事工业产量的急剧下滑——炼油工业产量下降83%,飞机发动机产量下降75%,飞机机身产量下降60%,电子设备产量下降70%,飞机月产量从1944年的平均2340架下降到1945年7月的200架,降幅达91%1945年3月日本石油储备为四十万吨,美军第315轰炸机联队对日本炼油厂和油库进行了重点轰炸,共投弹9100吨,至8月,日本炼油能力下降80%,石油储备在轰炸中被焚毁近六万吨,日本的战争潜力遭到了沉重打击,经济几近崩溃,毫不夸张地说以“李梅火攻”为代表的美军战略轰炸,直接动摇了日本维持战争的根本基础.1945年6月4日,美军轰炸神户港口,炸弹如雨同时,日本是个岛国,资源匮乏,橡胶、棉花和羊毛需求的100%,石油需求的9 2%,铁砂的87%,煤炭的24%其中焦炭占90%,粮食的20%都依赖进口.因此美军决定实施攻势布雷,封锁日本港口、航线,达到破坏海上运输的目的.从3月27日至8月15日,美军出动B-29轰炸机1528架次,布雷12053枚,其中磁性水雷4900枚、音响水雷3500枚、水压水雷2900枚、低频音响水雷700枚.所布水雷共炸沉炸伤包括“海鹰”号航母等65艘军舰在内的670余艘船只,其中炸沉和重创无法修复的达431艘,总吨位140余万吨,相当于战役开始时日本船舶总吨位的75%.美军此次攻势布雷效果非常显着,平均每布21枚水雷就炸沉日本船只1艘,而美军损失极其轻微,仅损失飞机15架.“饥饿战役”的成功实施,几乎彻底切断了日本至关重要的海上运输.1945年8月与1945年3月相比,下关海峡运输量下降98%,几乎完全中断,濑户内海也只能通行机帆船之类的小型船只.在这四个半月中进口物资下降90%,维持战争所急需的石油、煤炭、粮食等战略物资供应近乎中断;军工企业由于原料断绝,纷纷停产;日军大批飞机、舰艇由于燃料极度缺乏而被迫停飞、停航,直接影响了部队的战斗力;由于航运中断,250万吨大米堆积在朝鲜港口,而日本国内的粮食供应却极其困难,因为要优先保证军队需要,广大平民粮食配给降至最低限度,食不果腹,终日在饥饿线上苦苦挣扎.“饥饿战役”布雷略图所以经过近半年的战略轰炸和水雷封锁,日本在物质上和精神上都受到了重创,赖以维持战争的国家机器已经基本崩溃,此时几乎是全靠所谓的精神力量在支撑,但是枪里没有子弹,飞机没有燃料,肚子里没有吃的,光靠精神还能支持多久所以即使不投原子弹,日本也撑不过一两个月了.第二种说法是,扔了原子弹,就不用在日本本土登陆了.美军确实有在日本本土登陆的计划,但这只是预案.熟悉美军情况的人都知道,在太平洋战争中,美军哈尔西上将和斯普鲁恩斯上将两人各自带着一个参谋团队,当一个团队在前方指挥作战时,另一个团队就在后方策划下一场战役,一个战役结束再转换角色.所以在日本本土登陆的“奥林匹克”计划只是停留在纸面上,如果真要实施的话,完成各项战役准备至少要到11月,日本无论如何也撑不到那个时候——即使不投原子弹.正如美国战略轰炸评估委员会那份着名报告所说的:“根据战后对当时局势和日本国民经济状况的完整调查,期间包括许多前日本政府领导人的协助和参与,调查结果显示,在1945年12月31日前,甚至是在11月1日奥林匹克行动计划发动前,日本一定会选择无条件投降,即使没有投下原子弹,或者苏军没有出兵东北.正式的登陆行动实际上是不必要的,因为日本已经无法支撑下去了.”所以,投原子弹才使日本投降和避免在日本本土登陆的说法是根本站不住脚的,那么美国为什么要扔原子弹日本,快点投降即使没有原子弹,日本也坚持不了一两个月,最晚到10月就一定会投降,但是美国人却等不了那么久了因为在1945年2月的雅尔塔会议上,美国为了让苏联参与对日作战,同意了苏联开出的一系列苛刻条件,包括外蒙古独立的现状须予维持、恢复在1904年日俄战争前俄国的权益萨哈林岛南部及邻近一切岛屿须交还苏联、大连商港须国际化,苏联在该港的优越权益须予保证,苏联租用旅顺港为海军基地也须予恢复、中东铁路和南满铁路应设立一中苏合办的公司来共同经营、苏联在东北的优越权益须予保证、千岛群岛须交予苏联.这些条件如此优厚,使不少人认为这是一向睿智的美国总统罗斯福一生中最大的失误,甚至有人认为因为罗斯福沉疴重症在身才做出这样的决定.其实罗斯福的想法很好理解,1945年2月是美国在太平洋反攻阶段最艰难的时候,以血腥残酷闻名的硫黄岛战役就发生在这时,美国很清楚,随着战线越来越向日本本土推进,日本的抵抗也就会越来越顽强.作为同盟国阵营一员的苏联怎么可以在对日作战问题上袖手旁观苏联也得参加对日作战,而且是必须的当然,为了换取苏联出兵的那些条件,损害的都是中国的利益,又不是美国的利益,出卖中国的利益来换取苏联出兵,从而减少美国的损失,何乐而不为但是到了1945年8月,情况完全不一样了,战争的发展如此之快,眼看日本就要坚持不下去,苏联出不出兵都已经无关大局.而且苏联这时候出兵那真就是来摘桃子,捡便宜了.雅尔塔会议上,苏联承诺在德国投降后三个月就出兵对日作战,德国于5月9日投降,也就是说苏联将在8月9日前后出兵.所以那时美国最着急的就是要让日本在苏联出兵前投降,这样就可以不用兑现许给苏联的优厚条件.但是一向顽固的日本是不见棺材不落泪的,那就让原子弹来当一回“棺材”吧.所以,比较确切地说,原子弹不是促使日本投降的决定性因素,而只是推动日本尽快投降的因素;原子弹更不是改变战争进程的决定性原因,而只是加快战争进程的推进原因.但这一切,既不是为了消灭军国主义,也不是为了美国大兵,而是为了向苏联“赖账”.让全世界看看原子弹的威力除了促使日本尽快投降,特别是要在苏联出兵前投降的原因外,美国扔原子弹还有一个原因,那更是着眼于战后的考虑.美国是世界上第一个研制成功原子弹的,但是原子弹威力到底有多强,如果不进行一次实战检验,世人无从了解.如果没人知道原子弹的威力,那自然就起不到威慑的作用.美国投入了20亿美元1945年20亿美元的购买力大约相当于今天的300亿美元,如果以黄金价格来比较大约相当于今天的580亿美元的研制经费,总得最后听个响吧,某种意义上说也是给美国的纳税人一个交代,你看我们花这么钱搞出了这么厉害的武器,还是值得的.这也是美国把原子弹的第一个袭击目标选在广岛的原因之一.因为从1945年3月开始的战略轰炸中,东京、横滨、名古屋、大阪、神户等大城市被摧毁的面积都超过了50%,早已经是一片瓦砾废墟,再扔上一颗原子弹,谁知道是原子弹炸的还是之前B-29的功劳另外,城市规模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市区的范围在直径5公里最合适,这样的城市规模才能最大程度体现出原子弹的威力.因此被美国列入第一批原子弹袭击的四个城市是:广岛、小仓、长崎、新泻,其中广岛和小仓两个城市为首选目标,长崎和新泻两个城市为备选目标.这四个城市的共同点就是,在此前的战略轰炸中,都只遭到轻微的破坏,城市基本上比较完整,而且城市直径都在5公里左右,正好可以用来检验原子弹的威力.特别要说的是广岛,是日军指挥中枢之一,甲午战争时期就是日本大本营所在地,二战后期是第二总军司令部所在地注:总军是日本陆军在二战中编制级别最大的单位,而当时日本本土总共只有两个总军,第一总军司令部在东京.同时也是日本陆军最大的集结地和中转枢纽,设有规模巨大的军需品、军火仓库、码头设施.此外广岛市区的东部还有铁路中转枢纽和军火制造、船舶维修等军事工业企业.将广岛列为第一目标的另一个原因是,美国人以为广岛没有关押盟军战俘,也没有大量的外籍人士,其实在广岛关押有23名盟军战俘,主要是在对日本本土空袭中被击落飞机的机组人员,他们中有10人死于原子弹轰炸.所以,美国向日本扔下两颗原子弹,一是为了促使日本尽快投降,二是出于战后全球政治格局和话语权的考虑.果然正如美国所希望的那样,投在广岛和长崎的两颗原子弹,几乎摧毁了整个城市.一颗大炸弹就能毁灭一个城市,这样的威力绝对令人震撼,也使人对美国不由自主地产生了敬畏,美国也因此凭借原子弹的核垄断,稳稳地座上了战后世界新霸主的宝座.原子弹在广岛大显威力是受害者还是加害者战争结束后,每年8月6日和9日,日本都要举行各种各样的活动,来纪念原子弹轰炸,努力把自己扮演成一个战争的受害者.日本就那么无辜吗以广岛为例,首先是日本重要的军事指挥中枢,在原子弹袭击的8月6日当天,在广岛市区内的日本第二总军司令部所属各单位的现役军人总共有23158人,还有约2万名其他单位的军人正在途经广岛中转前往各地,总共有约万名军人,几乎占当时广岛全市总人口的18%.而且广岛还有大量的军事设施和军工企业,无论从哪方面来看,在战争中都是合法的袭击目标.再看广岛的普通百姓,也一贯对战争相当地支持.日本采取的是地域征兵制,即一个地方的人集中编在一个部队里,以广岛籍子弟编成的日军部队就是第五师团,因此也被叫作广岛师团.熟悉抗战历史的人,一定不会对日军这个番号感到陌生.八路军平型关大捷,打的就是第五师团的后勤部队;南京保卫战中,攻占浦口的就是第五师团,南京大屠杀当然也有第五师团的份;台儿庄会战中,第五师团又是进攻台儿庄的两路日军之一;昆仑关大战,又是第五师团的部队唱主角……可以说,第五师团的官兵手上沾满了中国人民的鲜血,对于这样一支罪恶累累的残暴之师的老家,难道说一点责任也没有正如唯一一名参加过两次原子弹袭击的飞行员——美国空军退役少将查尔斯·斯文尼,1995年5月11日在美国国会关于对日本进行原子弹袭击听证会上的讲话中所说:“……与德国认罪的姿态不同,日本坚持认为它没干任何错事,它的行为是受当时局势的拖累.这种态度粉碎了任何真正弥合创伤的希望.只有记忆才能带来真正的原谅,而遗忘就可能冒重复历史的危险……也许如果日本人真切地了解过去,认清他们国家在战争中的责任,他们将会看到是日本战犯要负起战争的罪责.日本人民应该给远东人民一个答复,是谁把灾难强加给远东各国,最后强加给日本自己.当然如果我们与日本人一道抹煞历史的真相,那么这一点是永远也做不到的.如果日本不追寻并接受真相,日本怎能安心地与自己相处,与亚洲邻国、与美国相处”“我和我的部属在执行原子轰炸任务时坚信,我们将结束战争.我们并没有感到高兴.而是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而且我们想回到自己的家人身边.今天,我站在这里作证,并不是庆祝原子弹的使用,而是相反.我希望我的原子弹袭击使命是全人类最后一次.我们作为一个民族应该对原子弹的存在感到恐惧.我就感到恐惧.但回到1945年8月,在战时情况下,在敌人顽固凶残的条件下,杜鲁门总统有义务使用所有可能的武器来结束战争.我同意杜鲁门总统的决定,当时以及现在.战后曾有人问杜鲁门总统是否还有其他选择,他响亮地说:没有.接着他提醒提问者:记住,珍珠港的死难者也没有其它选择.”——在南京,在整个中国,死难者也都没有选择.没错,当日本把自己标榜成受害者的时候,“这种态度粉碎了任何真正弥合创伤的希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Based on the cruel Japanese war of aggression in China, south Asia and the attack on Pearl Harbor, do the Japanese deserve this fate?It is hard to answer this question without firstly defining in this circumstance who we defined as “Japanese” for this question.From the microscopic view, the Emperor of Japan and the General (“Shogun”), the Commander in the war are Japanese, but there are also many common citizens in Japan. Based on the regime of Japan, the decision for Japanese aggression in other countries was directly made from both the emperor and the commander. Soldiers had no choice but to obey it. They were trained to kill people, believing that this is the best way for people in other country to liberate themselves. War fanatics used citizens to achieve their ambition to conquer the world. Thousands of Japanese Soldiers was sacrificed in the wars, although we can’t say that they are all innocent, but they are also victims of war too. The citizens and most of the soldiers don't deserve these two bombs.From the macroscopic view, it is Japan who started the Second World War, invaded other countries and tortured the people there. The American detonated two atomic bombs in Japan to end the war as quickly as possible, with the cost of more than 200,000 Japanese dying in the bombing. This avoid the need for a ground invasion of Japan, which would likely to result in even more military and civilians deaths for both side in the conflict. We can’t estimate how many people (regardless of people from other countries) would still die if the war had continue. Therefore, the question here becomes a question regarding the ethics of the war: Can we justify the use of violence to prevent more violence? If the sacrifice of 20,000 people can save millions of people’s life, would it be worthwhile to do this? Furthermore, it is the fact that Japan did launch the war for its own sake, therefore in this context, the rest of the countries who were invaded by Japan (China, south Asia and USA were treated as enemies of Japan. In this case, Japan deserved to be bombed because they attacked others first. It is not a question about morality, but more about winning and losing, and about defending the thousands of lives in our countries. Although it is sad to see that thousand of Japanese lost their families, parents, children and friends in the war, this is the same could be said for other countries, where millions of people died (1700 Mio.) because of the Japanese invasion.2. Based on the Japanese history, is it reasonable for them to start and participate in the Second World War?Yes. 1) Lack of resource.Japan is as large as Germany with a population of about 64.5 million people up till the 1930s. However, about 73 percent of Japan is forested and mountainous, which made the land unsuitable for agricultural, industrial, or residential use. It is also a country with more than 1000 times earthquakes every year and based in a highly volcanic region, with threats from volcanoes as well as typhoon. They have a huge demand of resources from outside world. 2) Culture difference. Though Japanese and Chinese share almost the same characters in the written language, the pronunciations and meaning of the words differ from each other orally. To some degree, Vietnamese, Indonesians, Malaysian and Singaporean may agree that parts of their cultures are derived from Chinese culture. However, Japanese do agree that Chinese culture has an impact ontheir own culture, but they also believe that their culture is greater, unique and more special. That is also the reason why they want to establish “Greater East Asia Co-Pros perity Sphere”, so that their culture can dominate this region of Asia. Due to this reason, the Japanese didn’t felt that they are killing their brothers in the war, but to conquer these area, spread their best culture and offer the native people a better life (if they could still survive). 3) Samurai & ぶしどう(“武士道”). In the 13th century, Hōjō Shigetoki (1198–1261 AD) wrote: "When one is serving officially or in the master's court, he should not think of a hundred or a thousand people, but should consider only the importance of the master."Samurai emphases the duty and absolute loyalty until death from the warrior to their master. This belief remained rooted in most of the Japanese, which may mean that the soldier in the war would kill people cruelly and blindly without knowing whether it is right or wrong to do this. They only obey the order from their commander. By fighting in the war until the last minutes of their life, they believes that they are fighting for their country, their people and their maste r. “Kamikaze” forces may be a very good example to understand this belief, sacrificing their own lives to attack the Allied naval vessels in the war for the greater good of their country.3. Do we over condemn or properly understand the past of Japan?Firstly, what we actually condemn nowadays is not regarding Japan past, but in fact the present. That said, most of us don't over condemn Japan. Though as a Chinese, I feel hurt every time when I heard about the Nanking Massacre, but this is war. In war the stakes are high. As Robert E. Lee said, "it is good that war is so horrible, or we might grow to like it." What I can’t accept is that, nowadays the Japanese Government whitewashes its wartime atrocities by manipulating its history textbooks. Furthermore, there is also a series of behaviors of denying war crime from the Japanese Government, such as making official visits to the Yasukuni Shrine, which listed the name of thousands of war criminals. I can’t imagine what the people of Europe would react if the Ger man prime minister Mrs. Angela Merkel visits the place where the war criminals are enshrined and worship them. Actually, such a “noble” place doesn't and could not exist in Germany. People, whose parents or grandparents were killed or raped by the Japanese, may strongly condemn the crime of Japanese. However, we don't have the right to judge whether they have over condemned the Japanese, since they are the direct victims of the war and we do not have firsthand experience of their suffering. Still, there are some people who take the historical fact as an excuse to boycott and resist everything related to Japan, burning Japanese cars or smashing Japanese restaurants. I think those activities are not sensible at all. Should the descendant of a criminal be treated as a criminal too? If this is the case, then everyone would be guilty of their ancestors’ wrongdoing. It becomes a great barrier for the better understanding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We can’t understand the past of Japan properly if we don't know the culture and characteristic of Japan well. But what everyone could do is to make judgment without prejudice. Empathy is an important intercultural competence nowadays.As Chinese we don't expect any compensation from Japan, what we expect is that they can remember the history and learn from it. Just as the retired United States Air Force Charles W. Sweeney once said, “One can only forgive by remembering. And to forget, is to risk repeating history.”。